百度自然排名优化费用:大雪(阳历的12月7日前后)食疗养生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7:17:28

时令物语  

  斗指甲,斯时积阴为雪,至此栗烈而大,过于小雪,故名大雪也。

  大雪时节,太阳黄经为255度,时值每年阳历的12月7日前后。“大雪”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表示降雪开始大起来。古人的解释说:“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当地面有积雪,就是雪大的一种象征。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我国北方常有昼夜大雪、压断树枝、封锁道路的情况出现。在农业上,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这主要是说雪铺盖在地上,因温度低,能杀死越冬的虫子,给农业带来好处。大雪节气三候为:

  一候鹃鹏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三候的“荔挺出”的“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可简称为“荔”,也是由于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大雪时的民俗,基本与小雪相同,只是更注重食补,在我国北方,一般都以大热的滋补品进补。

  大雪,是个比小雪严寒的节气。《礼记·月令》说:“仲冬日短至,阴阳争,诸生荡。”这是在黄河以北才有的冰封雪冻现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这里十一月是指农历)这是古人对大雪的解释。大雪节气常在十二月七日前后到来,此时我国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北方则呈现万里雪飘的迷人景观。

  “大雪”表明这时降雪开始大起来了。南方地区冬季气候温和而少雨雪,平均气温较长江中下游地区约高2℃_4℃,雨量仅占全年的5%左右。偶有降雪,大多出现在1、2月份;地面积雪三五年难见到一次。如果能够目睹大地白雪皑皑,绿树披银饰玉,常是终身难忘的趣事。


大雪养生经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说到进补,很多人只是狭义地理解,认为所谓的“补”就是吃点营养价值高的食品,用点壮阳的补药,其实,这只是进补的一个方面,而进补则是养生学的一个分支内容。

  谈到养生,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何为养,何为生。所谓的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所谓的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温寒等综合调养达到强身益寿的目的。在运用过程中,应当注意两点:

  一、养宜适度。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不可太过,不可不及。若过分谨慎则会导致调养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劳作则怕耗气伤神,稍有寒暑之异便闭门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腻而节食少餐,如此状态都因养之太过而受到约束,不但有损健康,更无法“尽终天年”。

  二、养勿过偏,综合调养要适中。有人把“补”当作养,于是饮食强调营养,食必进补;起居强调安逸,静养惟一;此外,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虽说食补、药补、静养都在养生范畴之中,但用之太过反而会影响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补太过则会出现营养过剩,过分静养只逸不劳则会出现动静失调,若药补太过则会发生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新陈代谢产生失调而事与愿违。所以,在进行调养时应采取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共养的方法。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保暖性较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抗病能力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数九严寒脚部的保暖尤应加强。


大雪食疗要点

  大雪时节,为了预防和减轻冷感,应积极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尤其是从事久坐或久立工作的人群,应重视休息时间多活动,多做手、脚和腰部的运动。同时多吃羊肉、牛肉、狗肉、鸡肉、鹌鹑、大蒜、辣椒、生姜、香菜、洋葱、花山药、桂圆、栗子及杏脯等性属温热的食物,也有助于御寒。

大雪进补食疗方

  增液粥

  原料:生地黄60克,麦门冬20克,蜂蜜30克,粳米100克。

  制作:将生地、麦门冬洗干净,分别煎取药汁。先将麦冬药汁与粳米同人沙锅,加水适量,文火煮粥,待煮沸后加入地黄药汁,粥将熟时,调入蜂蜜,稍煮片刻即成。

  用法: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功效:滋阴、增液、润燥。

  应用:阴液亏虚、或气阴两虚所致的神疲气短、心悸心烦、唇焦El燥、咽喉干痛、大便燥结难下等。

  鹿角胶粥

  原料:鹿角胶15-20克,粳米50克,生姜三片。

  制作:先将粳米加水以武火煮沸;将鹿角胶熔化,生姜切碎,加入粥中,后以文火慢熬至粥稠为度。

  用法:每日早、晚温热服食。7天为一疗程。

  功效:温肾阳、益精血。

  应用:肾阳亏虚、精血不足所致的虚劳形瘦、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阳痿不举、遗精早泄、腰脊酸冷、精冷不育、妇女宫寒不孕、小腹冷痛、崩漏带下等。

  注意:感冒发热及阴虚火旺者,均不宜服。以冬季服食为宜,夏季慎用。

  栗子猪肉汤

  原料:栗子肉200克,瘦猪肉250克,精盐、酱油、味精各适量。

  制作:先将猪肉洗干净,切成小块,入锅稍炒片刻。再将猪肉倒入沙锅,放人栗肉,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慢炖,熟烂后加入精盐、酱油、味精调味即成。

  用法:食肉、栗,饮汤。

  功效:补脾肺、益肾气。

  应用:脾肺气虚、肾气不足所致的久病咳喘、咳声低怯少气、神疲乏力、常自汗出、腰酸腿软、食欲不振、大便溏泻,以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咳喘而属脾肺肾气亏虚者。

  花生香菇猪蹄汤

  原料:花生米50克,香菇20克,猪前蹄1只,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先将猪蹄去甲,烧去茸毛,刮洗干净,砍成小块备用。将花生米、香菇洗干净,与猪蹄同人沙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开,后改文火慢炖,待猪蹄熟烂后,加入精盐、味精调好味即成。

  用法:分次食用,吃蹄肉、香菇、花生米,饮汤。

  功效:滋阴血、增乳汁。

  应用:产后阴血亏虚所致的乳汁稀少或乳汁不通、面色萎黄、烦渴气短、唇舌干燥等。

  猪肾黑豆汤

  原料:猪肾一对,黑豆100克,茴香5克,生姜10克,味精、精盐各适量。

  制作:将猪肾剖开,除去内层白色筋膜,清洗干净,切成小块;生姜洗净切片。将猪肾与黑豆、茴香、姜片同入沙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开,后改文火煎煮,待其熟烂后,加入少许精盐、味精调味即成。

  用法:饮汤食肉与黑豆。

  功效:补肾强腰、祛风除湿。

  应用:肾阴精亏虚,兼夹风湿所致的腰酸腰痛、转侧不利、耳鸣耳聋、两目昏暗、风湿关节痹痛、屈伸不灵活以及腰肌劳损而属肾阴精亏虚者。

  当归羊肉汤

  原料:当归20克,炮姜12克,羊肉200克。

  制作:先将羊肉洗干净,切成小块,用较多的水煮汤。待羊肉熟后,取汤煎当归、炮姜服饮,同时食羊肉(拌蘸少许酱油)。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补血、温经、散寒。

  应用:血虚有寒所致的经行、产后小腹冷痛、月经后期、量少色暗、经闭不行、手足麻木不温等。

  参芪鸭条

  原料:党参15克,黄芪15克,陈皮10克,鸭子1只(约2千克),猪肉100克,料酒、酱油、细葱、生姜、菜油、味精、精盐各适量。

  制作:将党参、黄芪洗润后切成斜片,陈皮切成丝,备用。将鸭宰杀后,去净毛,剁去爪,剖除内脏,冲洗干净,沥干水,姜、葱洗净切成姜片、葱节、备用。鸭皮上用酱油抹匀,下人热油锅中炸至皮呈金黄色捞出,用温水洗去油腻,盛人沙锅内,将猪肉切成块,下沸水汆一下捞出,再洗净血污放在砂锅内,加入料酒、姜片、葱节、党参、黄芪、陈皮、酱油、味精、精盐、清汤,用中等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焖至鸭烂肉熟,取出鸭子拆去其大骨,斩成条块,放人大汤碗内,注入原汤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益气健脾、养血消肿、行气开胃。

  应用:脾胃气虚所致的神疲气短、不思饮食、食后脘腹胀满、头晕眼花、气坠乏力、小便不利。

  熟地酒

  原料:熟地黄120克,枸杞子60克,檀香2克,白酒1.5千克。

  制作:将熟地切碎,枸杞捣破,檀香碎成小段,共用绢袋装好,扎紧口备用。将白酒倒人坛里,放入药袋,加盖密封,置放于阴凉干燥处,经常摇动,经14天后开封,尝酒中带有香味便可取饮。

  用法:每日早、晚各饭服10-25毫升。

  功效:养精血、补肝肾。

  应用: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形瘦体弱、头晕眼花、视力减退、腰膝酸痛、精液稀少、阳痿不举等。

  注意:食少便溏、腹胀苔腻及咳喘痰多者不宜服。饮完后随添新酒,直至味淡止,后再依法重新配制。

  养神酒

  原料:熟地黄45克,枸杞子30克,白茯苓30克,淮山药30克,当归身30克,薏苡仁15克,酸枣仁20克,川续断20克,麦门冬20克,莲子肉(去心)30克,桂元肉120克,木香10克,丁香3克,大茴香10克,白酒5千克。

  制作:将以上诸药用细纱布袋装好,扎紧口备用,将药袋放入瓦酒坛中,倒入白酒,加盖密封,隔水加热至药材浸透,取出药酒坛置放于阴凉干燥处,经常摇动几下,经10天后即可开封,澄明取饮。

  用法:每日早、晚各温饮10~20毫升。酒饮尽后,可再添白酒,至气味淡薄则止。

  功效:益精血、安心神。

  应用:精血亏虚所致的形体消瘦、精神萎靡、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腰膝酸软、心悸不宁、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头晕眼花等,中老年精血亏虚者,经常服饮,可养身提神、振奋精神。

常见病大雪调治法

  冬季寒冷多变的气候常会导致各种疾病,须注意预防,在本节我们为大家介绍如下几种常见疾病的调治方法:

冻疮

  冻疮是冬天极为常见的皮肤病,中医认为,冻疮是由于暴露部位御寒不够、寒邪侵犯、气血运行凝滞引起,此外,还与患者体质较差、不耐寒冷及少动久坐、过度劳累等因素而引起。

  辣椒油膏

  用料:干辣椒细粉2份,凡士林8份。

  制用法:将辣椒细粉和凡士林搅拌均匀,每遇风雪寒冷中行军或长途旅行时,预先搽于冻伤易发部位,如耳轮、手背、足跟等处。

  功效:散寒除湿、通络。

  适应症:预防冻伤。

  辣椒酒

  用料:尖辣椒60克,60%白酒500毫升。

  制用法:将尖辣椒切细,浸入白酒内,密封贮存。每日摇荡1次,3-5日即成。使用时取药酒频频擦拭伤处,每日3-5次。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祛淤。

  适应症:冻疮初期,局部红肿发痒时。

  橄榄核外用方

  用料:橄榄核100克,轻粉少许,香油适量。

  制用法:将橄榄核烧存性,研为细末,加入轻粉拌匀,用香油调敷患处。每日3次。

  功效:理气散结、解毒杀虫、润燥生肌。

  适应症:冻疮已渍烂者。

  大蒜方

  用料:紫皮大蒜适量。

  制用法:将紫皮大蒜去皮捣烂,涂在常患冻疮部位。每日1次,连用5-7日,如皮肤起泡,可暂停用。

  功效:解毒杀虫、破淤除湿。

  适应症:预防冻疮复发。

中耳炎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莲心茶

  用料:莲子心10克。

  制用法:将莲子心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2剂。

  功效:清心泻火。

  适应症:中耳炎。

  韭菜汁

  用料:韭菜适量。

  制用法:将韭菜择洗干净,切碎捣烂,取汁滴人耳内。每日3次。

  功效:消炎、排脓。

  适应症:化脓性中耳炎。

  蛋黄油冰片方

  用料:鸡蛋黄2只,冰片粉1.2克。

  制用法:将鸡蛋煮熟,剥取蛋黄放入铁锅内,以文火熬炼至出油,将蛋黄油与冰片粉调匀。使用前先拭干耳内脓水,然后滴人药液。每日3次,连用3~4日。

  功效:清热、消肿。

  适应症:中耳炎流脓。

鼻窦炎

  冬季空气湿度较小,鼻腔黏膜干燥,弹性降低,容易造成微小的裂口,病菌乘虚而人,造成此类疾病的发生。

  花生熏鼻方

  用料:带衣花生米7~8粒。

  制用法:将花生米放入铁罐内,用纸糊口,中间开小孔,置于火炉上,候烟从孔出,令烟熏鼻孔,至烟尽为止。每日1次,连用30日。

  功效:润肺、消炎。

  适应症:鼻窦炎。

  大蓟根煮鸡蛋

  用料:鲜大蓟根90克,鸡蛋2~3只。

  制用法:将上2味洗净,加水同煮,鸡蛋熟后去壳再入锅煮10分钟,吃蛋喝汤。每日1剂,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功效:滋阴润燥、祛淤消肿。

  适应症:副鼻窦炎。

  辛夷花散

  用料:辛夷花适量,葱汁少许。

  制用法:将辛夷花研为细末,以葱汁调匀,用药棉蘸药末塞人鼻内。每日1~2次。

  功效:祛风通窍。

  适应症:鼻窦炎、鼻炎。

牙痛

  牙痛是一种常见疾病,其表现为:牙龈红肿、遇冷热刺激痛、面颊部肿胀等。牙痛大多由牙龈炎和牙周炎、龋齿(蛀牙)或折裂牙而导致牙髓(牙神经)感染所引起的。

  丁香油方

  用料:丁香油适量。

  制用法:将丁香油滴人蛀孔,或用棉球蘸丁香油塞人孔中。

  功效:止痛。

  适应症:龋齿牙痛。

  黑豆煮酒

  用料:黑豆60克,黄酒200毫升。

  制用法:将黑豆洗净后晾干,浸入黄酒内,12小时后一同置于沙锅,文火煮豆烂,取汁频频漱口。

  功效:消肿止痛。

  适应症:实火牙痛,症见牙龈红肿、疼痛、得冷痛减、口渴喜饮、口臭、便秘及牙龈出血等。

  豆豉皮蛋粥

  用料:淡豆豉60克,皮蛋1-2只,粳米150克,熟猪油、精盐各适量。

  制用法:将皮蛋去壳,洗净,切成小块,加入八成熟的豆豉粳米粥内,再煮至粥熟,调入猪油、精盐即可服食。每日1剂。

  功效:滋阴降火、养血安神。

  适应症:虚火牙痛,症见牙齿隐痛而牙根松动、牙龈不肿,疼痛夜间为甚,兼有颧红、咽干等。

肠胃炎

  肠胃炎(肠炎)对于婴儿及孩童而言是十分常见的疾病,肠胃炎的起因通常是因为肠子受到病毒的感染,这个疾病尤其在冬季里最为常见,一般而言,肠胃炎的开始症状为呕吐,孩童相继而来的症状为经常性腹泻,同时小孩也会有腹痛及发烧等现象。

  石耳散

  用料:石耳(又名石壁花)适量。

  制用法:将石耳焙躁研末。每次服3克,每日2次,以米粥汤送下。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止血。

  适应症:肠炎。

  生姜桔皮汤

  用料:生姜、桔子皮各12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止痛止呕。

  适应症:慢性胃炎、胃痛、呕吐粘液或吐清水。

  萝卜缨汁

  用料:鲜萝卜缨(莱菔英)适量。

  制用法:将萝卜缨洗净切碎,捣烂取汁饮服。或取萝卜缨干品90-120克,煎取浓汤饮服。

  功效:和中、理气、消食。

  适应症:急性肠胃炎。

  扁豆粉

  用料:白扁豆适量。

  制用法:将白扁豆炒熟,捣碎,研为细末,每次10-12克,每日3-4次,温开水送服。或取白扁豆30~60克,加水煮熟,当日分2~3次服下。

  功效:健脾化湿、利尿消肿、清肝明目。

  适应症: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

时令果蔬谷排行榜

  茼蒿

  茼蒿为菊花科一年生草本,原产地中海,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茼蒿生长期短,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种,冬春之时,采肥嫩茎洗净鲜用。同属植物有大叶及细叶之分,目前我们食用的均为大叶茼蒿。茼蒿一般为药食两宜,但一般人习惯把它当作蔬菜食用。

  茼蒿营养丰富,含有矿物质、维生素、胆碱、挥发油等,是一种高水分、低热能的蔬菜。茼蒿有润肺消炎、养心清血、养脾和胃、宽胸利肠、降低血压的功效,凡脾胃虚弱、气胀食滞、口臭痰多、二便不畅者,均为适宜。

  萝卜

  萝卜属十字花科草本植物萝卜的根茎,其肉质肥厚,形状有长、圆之分,呈白或红色。萝卜原产于我国,栽培食用历史悠久,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萝卜的记载。全国各地普遍栽培,为民间秋冬之时的家常蔬菜。

  萝卜含葡萄糖、蔗糖、果糖,以及多种维生素、粗纤维、蛋白质、淀粉酶、钙、磷、锰、硼等成分。其中维生素C比梨、苹果、橘子高8倍以上,特别是所含的胡萝卜素又称维生素A原,可促进血红素增加,提高血液浓度。

  萝卜既可用于制作菜肴,炒、煮、凉拌等俱佳;又可当作水果生吃,味道鲜美;还可用作泡菜,酱菜腌制。

  萝卜和肉一起炖煮,味道也很好,比如萝卜烧猪肉,肉不走味,萝卜也香。

  香菇

  香菇又称真菌、冬菇。由于它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不但位列草菇、平菇之上,而且素有“植物皇后”之誉,为“山珍”之一。香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糖、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的营养特点。由于香菇中富含谷氨酸及一般食品中罕见的伞菌氨酸、口蘑酸及鹅氨酸等,故味道特别鲜美。

  香菇能起到降低胆固醇、降血压的作用。香菇汁完全可以代替降压剂,而且没有副作用,香菇中有一种一般蔬菜缺乏的麦甾醇,它可转化为维生素D,促进体内钙的吸收,并可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多吃香菇对于预防感冒等疾病有一定帮助。正常人多吃香菇能起到防癌作用,癌症患者多吃香菇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腹壁脂肪较厚的患者多吃香菇,有一定的减肥效果,香菇性味甘、平、凉,有补肝肾、健脾胃、益智安神、养容颜之功效。

  羊肉

  羊肉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肉。山羊和绵羊均可供肉食,都是我国广泛饲养的家畜品种,且分布很广,遍及全国各地,绵羊以北方较多,山羊以南方较多。

  羊肉含蛋白质多达17.3%,而脂肪含量仅为猪肉的一半,也有少量糖类,以及钙、磷、铁,此外,还含胆甾醇、尼克酸、维生素B1及B2,羊肝营养价值相当于猪肝,但各种维生素含量均高于猪肝,尤其维生素A含量为猪肝3倍,居肉类食品之首。

  羊肉含有的钙、铁高于猪肉、牛肉,所以吃羊肉对肺部疾病如肺结核、气管炎、哮喘和贫血、产后气血两虚、久病体弱、营养不良、腰膝酸软及一切虚寒诸症,最为有益。

  并且,羊肉具有益气养血、温中暖下、补肾壮阳、生肌健力、补虚、御风寒的功能,可治虚劳赢瘦、腰膝酸软、产后虚冷、寒疝腹痛、中虚反胃等症。另外,羊肉热量高于牛肉,铁含量高于猪肉,对造血有显著的功效。

  猕猴桃

  猕猴桃为猕猴桃科落叶木质藤本猕猴桃的果实,它是我国的一种特产,产于我国中部、南部至西南部,因此又称中华猕猴桃。因猕猴桃是猕猴喜爱的一种野生水果,故名猕猴桃。果呈卵圆形,披棕黑色毛,熟时酸甜清香。于秋冬果熟时采收,果实大如鸡蛋,有“世界水果之王”的美称。

  猕猴桃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每百克可食部分含维生素c高达400毫克,尚含糖、蛋白质、维生素B1,胡萝卜素、有机酸、猕猴桃碱,以及钙、磷、铁、钾、镁、硫等多种矿物质。

  猕猴桃含有蛋白水解酶,能帮助食物尤其是肉类食物的消化,阻止蛋白质凝固;其所含纤维素和果酸,有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的作用。猕猴桃鲜果及果汁制品,可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对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有辅助治疗作用。


大雪起居宜忌

  大雪节气后,天气越来越凉,寒风萧萧,雪花飘飘,我国北方开始出现大幅度降温降雪天气,辽宁、新疆等地还会有暴风雪。俗话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瑞雪兆丰年”,雪景是美丽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雪可以使城市空气清新湿润,还可以保护农作物。可是大雪带给人们的不全是浪漫的诗情画意,雪既令人欣喜满怀,又让人手忙脚乱,让人喜忧参半,有时候还真挺恼人的,尤其是给市民出行、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俗话说“风后暖,雪后寒”,伴随着大雪而来的是温度下降,摔伤、冻伤、感冒、交通事故等成为雪天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雪天气温变化较大,较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  

  雪天,老年人摔伤以手腕、股骨等处骨折的居多,年轻人则多是软组织挫伤。从预防的角度看,老年人应减少户外活动,出行最好由其他人搀扶上街,行人出行时则尽量放慢骑车或步行的速度,避免滑倒。雪后的大风使气温骤降,咳嗽、感冒的人比平时多了好几倍。医学专家研究发现,有些疾病的发生与不注意保暖有很大关系,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胸、脚这三个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

  因此,在寒冷的冬天不宜穿厚衣服睡觉。大雪节气后,由于天气变冷,有些女子容易患有冷感症。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女子由于经期、孕期和产褥期或患有贫血、胃肠症及久病体虚等,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抗寒能力差,故在冬季就特别怕冷。另一方面,妇女如果营养缺乏、低血压或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引起局部或全身的血液循环不良,特别是肢体末梢血管血液循环障碍导致手脚冰冷。

  在寒冷的冬季对五官的保养也不容忽视。冬季空气干燥,嘴唇发干,如果用舌头去舔,唾液在干燥空气下立刻蒸发,从而越舔越干,致嘴唇、口角干裂,口腔中的细菌乘机侵入口角,引发炎症,医学上称为口角炎;另外冬季进食新鲜蔬菜减少,造成维生素B2缺乏而诱发口角炎。因此,冬季应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并且应多练习唱歌,因唱歌不但可增强肺活量,而且可提高唇部肌肉的扩张力。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干燥,鼻粘膜容易结痴,人们常用手挖鼻孔导致出血;冬季又是感冒和鼻炎发病高峰期,这两种疾病都容易引起鼻出血。因此,冬季应注意预防感冒和鼻炎,并克服挖鼻孔的坏习惯。耳冻疮的主要原因是耳部肌肤对寒冷(气温在10℃以下)的异常反应,还与肢端血液循环障碍、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有关。耳朵的血液供应比其他部位少,除耳垂有脂肪组织可保温外,其余部分只有较薄皮肤包着软骨,里面的血管很细微,保温能力较差,因而很容易冻伤。耳冻疮的复发率很高,往往“一年生冻疮,年年都复发”。所以,冬季一定要注意耳部保暖。

  青光眼是一种致盲眼病,多在冬季最冷的月份发作,其症状是眼痛、眼胀、视力减退,并伴有头痛、恶心等症状。平时一定要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兴奋;注意起居要有规律,不在黑暗处久留,防止瞳孔扩大,引起眼压增高;在晴朗的天气下适度参加户外活动,因为这样可增加眼底血管氧气的供应,减少血液中二氧化碳的聚积,避免眼压升高;在气候寒冷的恶劣天气里尽量减少外出,以减少对眼部的影响。人们在雪中待久了,极容易患上“雪盲症”,即“雪光性眼炎”,该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由雪地反射到人眼角膜上,引起角膜损伤,症状为畏光、流泪、异物感、奇痒、刺痛、水肿,因此,在雪地玩耍的时间不宜太久,如在雪地工作或旅游观光时应戴上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墨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