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端家装公司: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4:20:22
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作者简介  郭德俊,1939生于湖北安陆。196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班。1980~1996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1~1995年任心理系主任。1996年7月至今,任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足动机与情绪。承担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八五”、“几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同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项目。在心理学期刊发表论文九十余篇。主编《教育心理学概论》、《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参编了《普通心理学》、《人类情绪》等。曾获三项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两项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和二等奖。曾获得“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和“全国先进教职工工作者”等称号。#TRS_AUTOADD_1289886878814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89886878814 P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89886878814 TD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89886878814 DIV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89886878814 LI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动机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实用性很强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数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动机领域,特别是对成就动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已先后出版了一些动机心理学,对我国心理学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工作的指导,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人们对教育和科技发展的重视,如何将动机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变为教育实践中切实可行的策略,成为许多教育学家和动机心理学家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在教育部和各级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在一些中小学开展了一系列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目标的教学实验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不揣浅陋,撰写了这本著作,希望将我们多年来在教育的动机领域学习的心得和研究的成果介绍给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为他们的教学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书可作为全日制高等学校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和家长的参考读物。

  版权页    扉页    前言  推荐给朋友 收藏本页 第一章 绪论
  1999年秋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育新学校初中二年级的语文课堂上,一个学生边用实物投影仪演示着同学们画的简笔画,边生动地讲述着“狼”的故事。其他同学聚精会神地听着,时而皱眉,时而发出笑声,时而小声地议论着,哪儿讲的好,哪儿讲的不太好,课堂气氛热烈而有序。课程结束时,全班同学非常有兴趣地齐声背诵了“狼”这篇课文,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是一堂学习文言文的语文课。文言文对于初二的学生是比较困难和乏味的。这个班的语文教师意识到了动机的价值,她建构了一个能激发学生多方面动机的教学单元。通过学生的想象来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内容,并发挥集体的智慧,采用简笔画的形式把课文内容表达出来,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为了这一堂课,学生们花费了几周的时间,在一起讨论,理解课文,设计简笔画的构思,准备绘画的工具,完成连环画的制作并一起准备演讲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理解了文言文的内容,而且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评价学生的工作表现,促使学生为取得小组的胜利而互相鼓励。   可见动机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只要想学习,就能掌握很多东西。但是怎样使每个学生都想学习并且付出必要的努力去学习复杂的材料呢?动机心理学家经过百年的努力,探索动机的奥秘,提出了许多理论、观点、策略和方法,这些理论、观点、策略和方法对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动机概述  第二节 动机研究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动机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第四节 动机研究在教育中的意义第二章 早期的动机理论
  北京一所中学里,三位教师放学后坐在教研室里谈论他们的学生。周欣说:“学生们的行为方式取决于我们对待他们的方式以及他们看到的我们的一些行为方式。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对待学生,学生也会很好地对待我们。如果我们没有很好地对待学生,我们就不能期待学生很好地对待我们。” “我同意周欣的观点,”张扬说。“我认为有些时候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制造的问题。比如,学生之间相互竞争,是由于他们在家里、在运动场上、在学校到处都在竞争的环境中。而我们则通过强调分数和好好学习、当上优秀生、进入大学等等来促使学生之间产生更多的竞争。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在学校里我们需要更多地强调合作。”
  第一节 需要理论及其应用  第二节 强化理论及其应用  第三节 期待价值理论及其应用第三章 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
  在焦虑不安的等待中,期中考试的成绩终于出来了。在这次考试中,刘华和舒利这对好朋友都考了出人意料的成绩,以前他们总是勉强及格,而这次居然平均成绩都在80分左右。老师表扬了他们,说这是他们努力学习的结果,号召大家向他俩学习。 刘华觉得老师说得有道理,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的确是与自己最近的努力分不开的。他甚至后悔自己以前太贪玩,把时间都浪费在踢球、上网、玩滑板这些事情上,耽误了学习。如果早知道刻苦、用功,学习成绩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他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好好努力。 但是,舒利却和刘华的观点不一样。他觉得自己这次之所以考得比以前好,纯粹是因为题目容易,考的恰巧是自己复习过的、比较熟悉的内容。努力能起多大作用呢?自己智商就这么高,再努力也是枉然。 半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期末考试的成绩也出来了。这一次,俩人的成绩拉开了距离:刘华继续保持了期中考试的成绩,并且还有略略上升的势头,而舒利却跌回了原来的水平,各门功课勉强及格。 俩人期末成绩的变化是偶然的呢还是与他们对自己期中成绩的解释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第一节 归因与归因理论  第二节 归因研究的综合模型  第三节 归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第四章 提高学习的内在动机
  一个幼儿园的中班教室里,一群4岁的儿童围坐在桌子旁边。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两个儿童正兴致勃勃地用水彩笔画画,他们的画面五颜六色,洋溢着童真童趣;另一个儿童正在做手工,他仔细地把剪下来的兔子和乌龟粘到纸上,嘴里还嘟噜着:“兔子和乌龟赛跑,乌龟跑得慢,最后兔子赢了”;还有两个孩子正全神贯注地搭积木,他们一边小声地议论,“咱们该建一座什么样的房子呢”。这些儿童似乎都在享受这些活动,觉得这些活动很有趣,而这些活动也能帮助他们发展动作技能和知觉技能。
  第一节 内在动机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自我决定及激发策略  第三节 胜任力及激发策略  第四节 兴趣及激发策略第五章 提供诱因与奖励
  芳草地小学一年级二班的教室里有一个特别的橱窗,里面的陈列玲琅满目,全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东西,有米老鼠形状的橡皮、史努比造型的卷笔刀、卡通图案的笔记本、各种益智小玩具……它们是班主任李老师用于奖励孩子们良好表现的小礼品。在每样东西旁边,李老师都贴上了不同数目的小红花,让孩子们知道需要收集多少朵小红花可以兑换他们喜爱的某个礼物。得到小红花的机会是这样的:上课积极发言、认真听讲可以得到一朵,每天的作业得了优秀可以得到一朵,中午吃饭不剩饭、不挑食也会得到一朵……
  第一节 外在动机的一般概述  第二节 外在动机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课堂环境的设置:目标奖励结构  第四节 外在动机在教学环境中的应用第六章 设置恰当的任务目标
    近几年,各种暑期班在国内很风行。许多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在游戏厅里荒废整个假期,同时也为了培养孩子某方面的特长,会让孩子在假期参加一些绘画班、小提琴班。音乐学院的教师王芳和张新就在这样的暑期班里负责教小学生拉小提琴。这天下课后,王芳在走廊里遇到张新,俩人聊起了学生学琴的情况。
  第一节 目标的一般概述  第二节 目标设置的理论与研究  第三节 目标设置原理在现实中的应用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作者简介  郭德俊,1939生于湖北安陆。196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班。1980~1996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1~1995年任心理系主任。1996年7月至今,任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足动机与情绪。承担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八五”、“几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同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项目。在心理学期刊发表论文九十余篇。主编《教育心理学概论》、《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参编了《普通心理学》、《人类情绪》等。曾获三项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两项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和二等奖。曾获得“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和“全国先进教职工工作者”等称号。#TRS_AUTOADD_1289886878814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89886878814 P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89886878814 TD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89886878814 DIV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89886878814 LI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动机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实用性很强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数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动机领域,特别是对成就动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已先后出版了一些动机心理学,对我国心理学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工作的指导,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人们对教育和科技发展的重视,如何将动机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变为教育实践中切实可行的策略,成为许多教育学家和动机心理学家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在教育部和各级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在一些中小学开展了一系列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目标的教学实验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不揣浅陋,撰写了这本著作,希望将我们多年来在教育的动机领域学习的心得和研究的成果介绍给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为他们的教学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书可作为全日制高等学校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和家长的参考读物。

  版权页    扉页    前言  推荐给朋友 收藏本页 第一章 绪论
  1999年秋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育新学校初中二年级的语文课堂上,一个学生边用实物投影仪演示着同学们画的简笔画,边生动地讲述着“狼”的故事。其他同学聚精会神地听着,时而皱眉,时而发出笑声,时而小声地议论着,哪儿讲的好,哪儿讲的不太好,课堂气氛热烈而有序。课程结束时,全班同学非常有兴趣地齐声背诵了“狼”这篇课文,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是一堂学习文言文的语文课。文言文对于初二的学生是比较困难和乏味的。这个班的语文教师意识到了动机的价值,她建构了一个能激发学生多方面动机的教学单元。通过学生的想象来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内容,并发挥集体的智慧,采用简笔画的形式把课文内容表达出来,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为了这一堂课,学生们花费了几周的时间,在一起讨论,理解课文,设计简笔画的构思,准备绘画的工具,完成连环画的制作并一起准备演讲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理解了文言文的内容,而且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评价学生的工作表现,促使学生为取得小组的胜利而互相鼓励。   可见动机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只要想学习,就能掌握很多东西。但是怎样使每个学生都想学习并且付出必要的努力去学习复杂的材料呢?动机心理学家经过百年的努力,探索动机的奥秘,提出了许多理论、观点、策略和方法,这些理论、观点、策略和方法对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动机概述  第二节 动机研究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动机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第四节 动机研究在教育中的意义第二章 早期的动机理论
  北京一所中学里,三位教师放学后坐在教研室里谈论他们的学生。周欣说:“学生们的行为方式取决于我们对待他们的方式以及他们看到的我们的一些行为方式。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对待学生,学生也会很好地对待我们。如果我们没有很好地对待学生,我们就不能期待学生很好地对待我们。” “我同意周欣的观点,”张扬说。“我认为有些时候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制造的问题。比如,学生之间相互竞争,是由于他们在家里、在运动场上、在学校到处都在竞争的环境中。而我们则通过强调分数和好好学习、当上优秀生、进入大学等等来促使学生之间产生更多的竞争。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在学校里我们需要更多地强调合作。”
  第一节 需要理论及其应用  第二节 强化理论及其应用  第三节 期待价值理论及其应用第三章 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
  在焦虑不安的等待中,期中考试的成绩终于出来了。在这次考试中,刘华和舒利这对好朋友都考了出人意料的成绩,以前他们总是勉强及格,而这次居然平均成绩都在80分左右。老师表扬了他们,说这是他们努力学习的结果,号召大家向他俩学习。 刘华觉得老师说得有道理,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的确是与自己最近的努力分不开的。他甚至后悔自己以前太贪玩,把时间都浪费在踢球、上网、玩滑板这些事情上,耽误了学习。如果早知道刻苦、用功,学习成绩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他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好好努力。 但是,舒利却和刘华的观点不一样。他觉得自己这次之所以考得比以前好,纯粹是因为题目容易,考的恰巧是自己复习过的、比较熟悉的内容。努力能起多大作用呢?自己智商就这么高,再努力也是枉然。 半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期末考试的成绩也出来了。这一次,俩人的成绩拉开了距离:刘华继续保持了期中考试的成绩,并且还有略略上升的势头,而舒利却跌回了原来的水平,各门功课勉强及格。 俩人期末成绩的变化是偶然的呢还是与他们对自己期中成绩的解释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第一节 归因与归因理论  第二节 归因研究的综合模型  第三节 归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第四章 提高学习的内在动机
  一个幼儿园的中班教室里,一群4岁的儿童围坐在桌子旁边。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两个儿童正兴致勃勃地用水彩笔画画,他们的画面五颜六色,洋溢着童真童趣;另一个儿童正在做手工,他仔细地把剪下来的兔子和乌龟粘到纸上,嘴里还嘟噜着:“兔子和乌龟赛跑,乌龟跑得慢,最后兔子赢了”;还有两个孩子正全神贯注地搭积木,他们一边小声地议论,“咱们该建一座什么样的房子呢”。这些儿童似乎都在享受这些活动,觉得这些活动很有趣,而这些活动也能帮助他们发展动作技能和知觉技能。
  第一节 内在动机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自我决定及激发策略  第三节 胜任力及激发策略  第四节 兴趣及激发策略第五章 提供诱因与奖励
  芳草地小学一年级二班的教室里有一个特别的橱窗,里面的陈列玲琅满目,全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东西,有米老鼠形状的橡皮、史努比造型的卷笔刀、卡通图案的笔记本、各种益智小玩具……它们是班主任李老师用于奖励孩子们良好表现的小礼品。在每样东西旁边,李老师都贴上了不同数目的小红花,让孩子们知道需要收集多少朵小红花可以兑换他们喜爱的某个礼物。得到小红花的机会是这样的:上课积极发言、认真听讲可以得到一朵,每天的作业得了优秀可以得到一朵,中午吃饭不剩饭、不挑食也会得到一朵……
  第一节 外在动机的一般概述  第二节 外在动机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课堂环境的设置:目标奖励结构  第四节 外在动机在教学环境中的应用第六章 设置恰当的任务目标
    近几年,各种暑期班在国内很风行。许多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在游戏厅里荒废整个假期,同时也为了培养孩子某方面的特长,会让孩子在假期参加一些绘画班、小提琴班。音乐学院的教师王芳和张新就在这样的暑期班里负责教小学生拉小提琴。这天下课后,王芳在走廊里遇到张新,俩人聊起了学生学琴的情况。
  第一节 目标的一般概述  第二节 目标设置的理论与研究  第三节 目标设置原理在现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