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节时间:古人宝贵的长寿学说及养生要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2 00:43:45
文/网络     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
古代养生家的节食观
我国古代养生家十分重视饮食适量,在节制饮食方面有许多精辟论述和具体方法。被后世称为“医书始祖”的《内经·素问》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饮食过度的危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又具体论道:“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则腆满闭塞(腹部胀满堵塞),下为飧泄(腹泻),久为肠澼(痢疾)”。此后,历代医学家和养生家在节制饮食方面,继续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不暴饮暴食
一次食量过大,使胃的负担骤然加重,于是引起胃痛、呕吐、腹胀、嗳气等症状,严重者导致急性胃炎、肠炎、胰腺炎、胃穿孔等。一日暴、十日寒,给健康和生命造成的危害是难以弥补的。为此,宋代张果在《医说》中告诫道:“食欲少而数,不欲顿而多”,也就是现代科学主张的“少量多餐制”。
大饥勿饱食,大渴勿过饮。人在大饥大渴之时,最易一次吃得过饱或饮水太多,从而使胃难以适应,造成不良后果。古人主张“先饥而食,先渴而饮”,这是防止饥不择食、渴不择饮的科学办法。唐代药王、长寿老人孙思邈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诫道。“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如果一旦出现饥渴难耐的情况,重温这些节食训诲或以此劝导孩子缓缓进食,渐渐饮水,就可避免身体受到伤害。
饮食不可勉强
出现厌食的原因,一是生理性的厌食;二是病理性厌食;种种心理因素也可引起厌食。不论哪种情况,只要没有食欲,就不应当“努力加餐饭”。积极的办法应当是:调整饮食制度,加强体力活动,参加娱乐活动,保持精神愉快,创造轻松的进食环境,烹制色香味形俱能诱人食欲的饭菜等等。关于勉强进食的危害,梁代陶弘景《养生延命录》曾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总之还是伤脾胃,而脾胃被中医视为人体健康长寿的“后天之本”。所以注意节食,保护脾胃,实在是健康长寿的关键环节。
进食要定时定量
孙思邈《千金要方》说:“饮食以时,饥饱得中”,“每食不重用”,讲的就是吃饭要定时定量,并且不要过量。这对维持胃肠正常功能,保持其工作的规律性是十分重要的。明代《修真秘要》更说得明确:“食欲少而不欲顿,常如饥中饱,饱中饥。”这种饮食适可而止、常处不饥不饱状态的节食理论,与现代科学所主张的观点非常一致。
胖人更应缩食
古代养生家有道:“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养生之求,常使谷气少,则病不生矣。”(语出《太平御览》)。这句话中的科学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肥胖者必须通过削减主食(谷气)来加强元气(脏腑功能),这样才可避免由肥胖而带来的一系列胃肠道和心血管疾患,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节制饮食的问题,早已引起全世界的极大重视。意大利学者考纳娄,于1958年所著《延身健身的可靠秘法》中提出“节食延寿”说。他自己严格遵守节食原则,每天只吃固体食物360克,喝液体饮料400克,结果他活到100多岁,而在83岁高龄时,据说还能骑马、爬山和写作。美国科学家谢尔登,从1928年开办“健身学校”达40年之久,通过节食调节生活制度,使数万名各种病弱患者恢复健康。苏联皮茨赫拉乌里教授,在他1975年所著《高加索人的长寿》一书中,为百岁老人制定的饮食原则是:食量适度。
纵观古今中外养生家的经验,都十分强调节食对健康长寿的作用。所以在饮食养生方面,第一是要全面摄食,使营养平衡,第二是要饥饱得中,保持肠胃的正常功能。在这一前提之下,因人制宜地确定合理饮食制度。这便是古代养生家节食观给予我们的启示,也被现代科学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保健益寿良方。
浅谈中医养生
中医学除了运用药物、针灸治疗调整人体脏腑经络平衡以外,尤其强调以养生来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健康目的。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防病思想。疾病的发生与自然界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病与不病的主要关键,却在于人体虚与不虚。因此预防疾病不仅要避免外来的致病因素,更重要的是如何保养正气,达到养生的目的,形与神俱,终其天年。
一、调养精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七情过度,精神过用,可以伤神,以至形体损伤。《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要求我们少思寡欲、胸怀宽广、乐观,以避免过度的精神刺激,使精神始终保持正常状态,从而使神明而形安。
二、适宜的生活规律。《上古天真论》中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饮食不节可以伤形,即“形食味……味伤形”;起居失常也可以伤形,即“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房事不节,尤能耗伤精血致形败神伤。因此我们不可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不可房劳过度。要有适宜的生活规律,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三、劳逸适度。《素问·宣明五气论》中有“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之说,疲劳过度会影响健康。然而,不劳动同样会影响健康。华佗云:“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气谷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说明适当的体力劳动,不但能够锻炼体格,使精神充沛,而且有预防疾病的积极意义。
除了以上三点外,还有就是避其邪气,也就是避免外邪对形体的损害。还应运用气功强身。气功具有舒利筋骨、强身健体、充实精力的功效,起到正气存内、精神内守等良好作用。
中医养生的精髓在于调摄人体自身的精气,控御人体自身的情志,以维持平和的状态,颐养天年,可以度百岁而动作不衰。(陈明)
苏东坡的养生思想
苏轼,号东坡,字子瞻,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堪称文坛魁首,不但散文写得美,而且精通诗、词、书、画。他还热爱中医中药,潜心研习,造诣较高,对养生之道尤有心得,此外,还是位美食家,东坡肉流传至今。他虽然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迁徒多地,历经磨难,但享年仍近古稀,这在当时已属高寿,与他善于养生,注重保健,有密切的因果关系。
东坡认为,饮食有节是长寿的基本条件。他主张少食、素食、食有节度。提倡“已饥方食,未饱即止”。他说这样可以“宽胃以养气”;且饥而后食,虽纵然是粗饭淡菜,也觉得味美可口,犹如珍馐。他的名言“晚食以当肉”,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东坡平时所食,每餐是一荤一菜一汤,从不暴饮暴食。他所说的素食,并非指油脂一点不吃,而是少食油脂,以素为主。
东坡还认为,清心寡欲是长寿的关键因素。他生性达观,常以“安分以养福”、“无事以当贵”自慰。他说“养生难在去欲”,人生在世,不必追求功名利禄,不要留恋官位权势,不宜看重荣辱得失。如果贪欲无度,永无满足之时,便会亏损心神,耗伤气血,妨碍健康。对于酒、色、财、气,切勿迷恋沉溺,不知控制,不能自拔,而贻害自己。他在黄州寓所的墙壁上挥毫题写的:“出舆入辇,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寒热之媒;皓齿娥眉,伐性之斧;甘脆肥脓,腐肠之药。”一段精辟论述,可算是规劝人们关注养生保健的宝贵箴言。
东坡又认为,动静结合是长寿的重要保证。他告诫人们不要贪图安逸,久坐不动。应多走路跑动,提倡“安步以当车”,多运动以活动筋骨,畅通气血。他喜爱爬山,说登山既可锻炼腰腿,强身壮骨,又能陶冶性情,清除心中杂念。他还爱在庭院中抚花弄草,经常劳动,辛勤种植。他很赞同神医华佗说的这句话:“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他每天定时散步,称“散步可令腹空”,有助于消化。另一方面,他坚持练静坐功,黎明起床面向东南盘膝打坐,先叩齿数十次,咽唾液,后做腹式呼吸以吐故纳新,再按摩脚心、脐下、两腰及颜面耳廓直至发热,最后揉鼻两翼,梳发百余次而止。东坡说:“此法甚效,初不觉,但积累时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
东坡深刻认识到,适当服药养生是长寿的得力措施。苏东坡一生酷爱研读中医药书籍,他每到一处,都爱与当地名医结交友谊,探讨防治疾病的方法及养生之道。他为官一方,关心民生,特别注重贫苦大众这些弱势群体的疾病防治问题,常向他们义诊送药,如遇疫病流行,更是大力救治,故百姓口碑极佳。后人曾搜集他治病常用的48个验方,编为《苏学士方》,至今存于中医宝库中。他还自著了《东坡养生集》,书中介绍他长期服食芡实的养生体验:每日不拘时间取熟芡实米仁数粒放口中细嚼,待唾液满嘴时慢慢咽下,每天吃20~30粒,终日不断。他还在庭院中种植枸杞,供自己食用及宴请宾朋,有《小圃枸杞》诗句为证:“……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大将玄吾鬓,小则饷吾客。”他说常吃枸杞能乌须黑发,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王家喻)
中医长寿学说及养生要领
一、长寿学说
中医学养生保健是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对于如何通过养生达到长寿目标时,自古以来各家各派说法很多,可称此为长寿学说,主要有四类:
1、“养身莫善于习动”的主运动说。早在《周易·乾·象传》即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运行健动为天之道,人循此而自强不息。《吕氏春秋》也说“流水不腐”,古人一直以运动为生命的基本特征。对此,清初的颜元先生,在《言行录》中概括道:“养身莫善于习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做。”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能保持耐力,消除神经系统紧,使脑下垂体与羟色胺释放,提高睡眠质量,运动还有预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2、生命在于静养。道家的老子、庄子,都主张“清静无为”,《淮南子·原道训》说“静而日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内经》也注重清静,《素问·痹论》说:“静则神藏,躁则神亡。”《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清静有抗衰防老,拒邪入侵的作用:“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教诫篇》中总结道:“静者寿,躁者夭。”静也并非绝对地静,可以外静而内动。古人认识到寿命有定数,应该减少耗损,两汉之际的桓谭,在所著《新论》中提出“人生如燃烛”,这也是对静养的另一种解释。在静养和减少消耗中,特别强调精气内守,保养肾精。
3、重节奏,贵和谐。中医养生治病都讲求天人之和谐,人要与一年四季,一日晨昼昏的节奏同步,阴阳的刚柔弛张要和谐,《内经》对动静的关系,总的概括是“能动能静,解以长生”,这样可以达到顺天避邪。如果这种节奏和谐关系偏颇,就会发生阴阳偏盛偏衰,生化大病。
4、生命在于激荡。《周易·大壮·彖》谓:“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第三十四卦大壮卦的卦象是乾下震上,在乾天之上有震卦激荡。这样“刚以动故壮”。《易传·系辞》也讲“鼓之舞之以尽神。这又与生命在于静养观念不同,认为“静极生动”的振荡更有气势,更具生命力而体现生命的价值。古人如李白就强调惊险和气势。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或讲“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出龙门”。当代有人通过气功实验支持这一说法,宇航员完成航天飞行后,也有焕发生命力的感受。
二、五大养生技艺
中国古代养生家将以上长寿理论进行选择性的综合,并和有关医学知识结合,创立了丰富多彩的养生保健技艺,其目标和要领有五:
1、宝命全形,追求境界。中医养生保健是在中国生命哲学指导下的实践。首先强调“神形全备”,如《庄子·养生主》所云:“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个目标也称“宝命全形”。在诸多古典名著中,提出养生可以达到真人、圣人、至人、贤人等境界。真人是有真知能做到天人合一的全真之人,圣人是坚持天人合一理论通晓万物的人,道理完善能达到忘我境界者为至人,德才并美者为贤人。总的说,以天人合一,即物我两忘,能把自身融入大自然者为生命的最高境界。
2、防治养一体,修身养性同功。同一种养生保健手段,如医药、武术等,既可用于治病、养生,也可施用为预防。在运用诸种操作手段之时,还强调要注重性格品德修养,包括培养良好的习惯。儒家重视修身的养生价值。《论语·壅也》谓:“知者乐,仁者寿。”道家注重养性保精,一再告人以节欲。
3、顾护正气,强筋健体,讲究套路。人体正气包括生机(生长力)、抵抗力(免疫功能)、体力、性能力和耐痛苦能力等。它源于先天,增益于后天。在施用养生保健手段时,首先考虑护持正气,中医创造的一些练功方法,还有补益后天滋育先天之功,发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作用。系统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中的卓越内容之一。中医在治病时运用套路,能解决很多疑难病的治疗。在养生时,把个个零散招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套路,于是形成各种功法。以系统性为套路的各种功法,不仅能提高练功效益,而且使练功具有艺术性。中国武术和导引等,重视阴跷脉、冲脉和督脉,以三脉为造化,确有强筋健骨的作用。
4、寓养于乐,与传统文化相通。中国养生手段和书法、绘画、舞蹈、音乐、古琴、奕棋、歌咏、诗词、戏剧等传统文化,具有相通性,它们又有共同的要领和规律,例如都有精气神之说,都以守神为上,都讲究韵律,以神韵为至上。又都要求遵循规律、“顺而已矣”和“顺天避邪”等。这些传统文化的内容也都是养生手段,于是养生成为有娱乐和趣味的实践,可谓寓养于乐。
5、门类丰富,各臻其妙,简捷适用。中国养生术门类丰富可珍,有普适性的养生术如导引、太极拳等,也有适合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条件、不同要求的养生保健功法。大体分七大类,即(1)导引、(2)气功、(3)推拿按摩、(4)食养食疗、(5)药养治病、(6)房中养生、(7)驻颜术。每种养生门类中又有多种功法。有的功法如导引,可以训练固齿、视力、听力,增加唾液分泌,又具有镇静催眠的功效,属于在生命科学的一种创造发明。各种养生保健功法中以简捷者最具适用性。如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记述的“六字诀”,分别训练肾、肝、心、脾、三焦、肺。又如早在《千金方》中就记述的“十六字诀”:“一提便吸,吸吸归脐,一吸便咽,寿与天齐”。仅十六字,却能起到全身锻炼的作用。
五禽戏益寿壮骨点击观看视频详解
华佗有“外科鼻祖”之称。据《三国志》载,他通晓养生之术,年过百岁而貌有壮容,擅长导引之法,首创五禽戏。五禽戏是体育疗法,强身健体,流传至今。
广陵人吴普是华佗得意弟子之一。初从华佗习医,华佗传授他“五禽戏”时曾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能过度疲劳。运动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犹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吾以为可用古人导引之术,模仿动物形态,如熊之攀枝自悬,若鸱之身不动而双目回顾。'五禽戏’,分虎、鹿、熊、猿、鸟,依次习演,近可治病健身,远可延年益寿。假若体中不快,练习五禽戏,沾濡汗出,全身通泰,身轻体便,腹中欲食。”吴普依言练习,寒暑不避,年逾古稀尚耳聪目明、齿牙完好。
据说,华佗在家乡谯地,时常倡导养生之法、导引之术,“五禽戏”妇孺皆知。他的邻里有个孩子叫珍儿,出生后就体弱多病,华佗让他练习“五禽戏”。练虎形,上肢攫扑,练鹿形,伸转头颈;练熊形,卧地伏倒;练猿形,踮脚纵跳;再练鸟形,展翅飞翔。三个月之后,珍儿体质增强,身体逐渐健壮起来。
华佗的“五禽戏”是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体育疗法,经过两千年的发展变化,已形成内容丰富,门派繁多的“导引学派”,其强身健体的功效,已受到中外有识人士的认同,很多人积极参与练习。(叶水泉)

点击观看五禽戏视频
美景美图
精品美文
音乐空间
职场技巧
音画图文
感悟哲理
星座运清
生活百科
史海钩沉
健康常识
书画古玩
网页特效
电脑技巧
在线书架
精美相册

您已阅览  秒   感谢光临
背景音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