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理财计划:学校管理要指向“内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8:47:44

学校管理要指向“内核”

[日期:2010-04-16] 来源:  作者:姚玉琴 [字体:大 中 小] 2004年11月,我随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小学校长考察团,赴英国学习一个月,参观了30多所小学。我们发现很多学校的校舍还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外表显得非常陈旧。所有学校都没有“像模像样”、“耀武扬威”的漂亮的大门,几乎都是不足一平方米的由木板制作而成的校牌,有的甚至是“满脸疮痍”,破旧不堪。上面写着学校的名称、校长的姓名、学校的联系电话、校长的联系方式。出于好奇,我们就这个问题曾问过数十名校长,他们的回答却惊人的一致:只要校舍能够确保师生安全,他们都会节约使用。并且告诉我们,他们没有这笔“修门”的资金,就是有这笔资金也不想用于修大门,学校还有更多地方需要用钱,诸如教师的再学习、再发展的校本培训需要钱,修缮孩子活动场所需要钱,改善教师生存质量需要钱,与家长联谊需要钱,孩子外出考察还需要钱等等。“修大门”纯粹是浪费资金,浪费对于我们来说是“可耻的”。我们有些惊诧。从数十名校长的“困惑”表情中,恳切的“话语”中更多地折射出他们的教育“内核”,那就是教育高度关注人(师生)的发展,高度关注师生的生命成长的质量,即学校管理要关注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灵魂”。
  在我所看到的校园里,几乎所有校园内都没有豪华的设施,但校园却充满浓浓的“人本”味道、浓浓的教育的“味道”。所有的学校教师办公室都像一个“家”,有吃得点心、喝的咖啡、坐的沙发、甚至有可以躺的床,微波炉、洗衣机、冰箱等应有尽有……Benchill Primary School小学校长说,是为了让每个老师到学校都有在“家”的感觉,才能把学校当成“家”,学校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教师为本,为教师的生命发展提供能源和动力支持。所有的学校都有偌大的绿草如茵的操场,还有大量孩子的“玩乐”场地,各种高低不平、形状各异的不规则的蜿蜒曲折的“蛇形”小自行车跑道,别出心裁的高爬墙,温馨别致的“可可屋”等等,在那里的孩子们的脸上写满了“快乐”,孩子的本真、天性一览无余——孩子为本,为孩子们的生命成长提供了优质“服务”和“别有用心”的本源投资。所有学校都充分利用每一点有效的空间,或吊或挂各种各样的“作品”,充满了浓浓的教育的“味道”。比如在“Benchill Primery School ”的教室里,墙上挂着他们班主任老师的爷爷奶奶的从小时候一直到老年的几十张照片及部分那个时代用得实物,据说是教师在布置孩子们的研究课题《走进维多利亚时代》,从服饰到头型、从食物到器物……看到孩子们面红耳赤、争论不休的“学究”样,我们闻到一股浓浓的“教育”芳香,由内而外,沁人心脾。
  不禁反思国内的教育,反思国内学校管理,我们的校长没有谁不是在“用心良苦”地工作,“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同样是“煞费苦心”,可教育的“指向”却截然不同。仿佛一流的学校必须有一流的硬件实施。君不见我们学校常常不管“家境”怎样,都要不遗余力大搞“硬件”投入。购置物品有没有“用”,“用”处有多大,都是次要的,一个字“上”,勒紧“裤腰带”先上再说。可“豪华”的实验室究竟有多少学生在“实验”?“气派”的语音室究竟有多少孩子在那里上过课?“富丽”的图书馆究竟有多少孩子“光顾”过?“堂皇”的阅览室究竟又有多少孩子在读书?……在某种意义上,这些“硬件”更多的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只不过是学校的“门面”,应付检查的“装饰”而已。“闲置”也无妨。很多学校不惜花大把大把的钱把“校门”修的风风光光,却舍不得投资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即使出去也是“凤毛麟角”,远远达不到教师的内在需求。学生实验课题“成本”是一算再“算”,斤斤计较……学校都被眼前功利所障目,更多的是注重“表层面”的短期教育行为,很少去挖掘“深层次”的长效教育的行动,教育与管理存在很强的功利性。我很赞同杨家福教授的观点:一流的学校,并不取决于一流的“实施”,一流的“大楼”,而取决于“大家”、“大爱”。此语不啻是当头“棒喝”,令教育管理者“清醒”许多。
  教育是离人的发展、离生命的成长最近的一个职业。在某种程度上,需要我们管理者、教育者,静下“心”来,用“心”做教育,真正以“孩子”为本——“脑”中只有孩子,每个孩子的“快乐成长”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要务;学校教育站在儿童的角度,教育的高度,做大众的教育,守住教育的底线,不让孩子辛苦,但要孩子刻苦。把学习变成一个共同体,把教室变成“学习场”,把课堂变成“情感园”。因材施教,快乐为本。切莫拔苗助长,急功近利,以牺牲孩子的幸福为代价。要耐心等待花开,时时用发展的眼光欣赏每一位学生生命的灿烂,树立红木做家具是优材,而不能用来盖房子;松树做家具是劣材,打桩可就是优材。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着力搭建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机会的舞台,诸如校园科技节的9个一,8个十,7个百活动,“校园吉尼斯擂台赛”、“跳蚤市场”、“美食一条街”等活动,让学校的每个“室”都能对孩子无条件的全面开放。本着一种理念,只要你是颗星星,就要让你闪耀,即使是颗不发光的行星,也要让你反射出太阳的光辉,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的教育的兴奋和教育的成功,以文化浸润提升学校管理内涵。
  以“教师”为本——“心”里只有教师,将教师的发展由工作层面提升到生命层面,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享受到职业的尊严与快乐,是学校管理的当务之急。教师大都属“性情中人”,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群体,校长要努力成为教师工作上的合作伙伴,生活中的知心朋友,少一点强制,多一些尊重;少一点限制,多一些人性。积极营造一种宽松、宽容的“大爱”的人文环境。
  感激赞赏教师:想老教师所想,工作上多征求他们意见,尊重他们的经验与阅历,少走弯路。生活上多沟通,及时嘘寒问暖,让他们明白“老”同样是学校的宝;解体弱多病教师所困,爱心照顾,减轻工作量,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不是“家庭”的“累赘”,尽快走进健康人群行列,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生命的价值;急中年教师所急,爱心考虑,减轻后顾之忧(子女入托及上学费用),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关注他们的职业生活,关注他们的生命状态。并努力为之迷茫,指点迷津,找回生命的尊严与职业幸福;帮青年教师所需,爱心激励,“失败是人生的一种宝贵的经历,更是一种珍贵的财富”,真心赞赏,真情赞赏,让他们在赞赏中找回自信和快乐,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从而茁壮成长。公平引领教师:学校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带领全体教师通过民主程序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与考核机制,让每位教师真正拥有各种话语权,善思不同的“杂音”,但是决策后要一种声音喊到底。从某种意义上说,治理学校靠制度,不靠校长。是制度“管”人,而非校长本人,校长同样是被“管”者,“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最大限度地体现公平;校长更多意义上应是“理”事,“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引领教师走向教育自觉,将每一位教师的幸福作为关注焦点,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诸如对教育教学已形成特色的教师锦上添花,积极营造氛围,真情关注生命的意义与研究的幸福,促其成名;对具有一定能力即将形成特色的教师釜底加薪,搭建平台,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工作与学习的甜头与快乐,促其发展;对能力较差的教师雪中送炭,预约进课堂,爱心听课,爱心评课,爱心说课,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与追寻美丽事业的激情,促其成长等。关注教师这一生命体的感情、需求、个性、特长、思维与人格,让每个教师去做最擅长的事情,积淀教师从“工作体”向“生命体”的本源回归的管理文化,让大家真心真意地跟着你一起无怨无悔地“入股”,校园才会成为生命共生、共存和共同成长的家园!
  此上两者和谐发展,是我们学校管理的内核,是学校管理的本义,更是“本源”。作为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要做好来自“源头”的管理,即“头要顶天”——脑中只有孩子,“脚要踩地”——心里只有教师,“顶天立地”方能达到管理的极致境界。
  • 0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