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大智慧手机版下载:时代呼唤“合作教学” - 走向合作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2:22:12

全国城市初中教学改革的典范

——潍坊第五中学“合作教学”探寻

陶继新  韩吉东

【编者按】潍坊第五中学是山东省首批规范化学校;2001年被指定为全国首批新课程改革实验学校之一;从2003年开始,全校师生致力于合作教学研究与实践,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两年多来,全国先后有二十多个省的两万多名教育工作者,到该校观摩交流“合作教学”,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有专家称,潍坊五中,已经成了全国城市初中教学改革的典范。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则说:“潍坊五中合作教学的经验和做法,非常值得在全国推介。”为此,山东教育社原总编辑陶继新先生与潍坊第五中学校长韩吉东同志,围绕合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

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

【韩吉东】我校地处潍坊市中心区域,183名教师中,本科毕业的占了98%,教师学历相对较高。在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从立足工作动机、学识水平的提高、驾驭组织课堂的教学能力、创新精神等几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我们每周一次的教师发展论坛,旨在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提供教师展示的舞台,架起沟通教师的桥梁。教师发展论坛每次一个主题或者与专家对话,或者举行公开课,互动讨论,基于问题解决,致力资源共享,实现互动共赢;我们还建立了教学合作研究组织,制定了教师培养章程,成了新锐教师工作室。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广大教师在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方面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

【陶继新】欣赏你们制定的教师培养章程。当下教师职业倦怠已经成了制约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如何使他们始终保持向上求索的生命态势,就成了有责任感的校长的一个历史使命。学校是培养人才的精神圣地,教师则是这方圣地的“圣人”。如果教师之“圣”没有了,学生之学也就成了问题。你们的教师培养章程,无疑成了教师生命成长的动力源,成了这方圣地精神向上的生命象征。这样,每一个教师都可以在这个群体中,感受到“圣”光的荣耀与自己成长的愉悦,他们又会将这种正面能量和与日所进的智慧传递给学生,从而使得师生成长构成一种内在的生命和谐。

【韩吉东】我试着努力改变教师培训方式,在我校建立了教师博客群,有的还与专家做了连接,教师可以不断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与博友交流教育教学的思想,这样不费力又经济,不断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我们也经常探讨今天如何做老师,为谁而工作,其实一个人如果把工作都当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那么体会的是累并快乐着,老师的生命价值也就在体验和感悟中升华。当一个人的生命价值达到了某种精神境界,他也就具备了某种能量和智慧,才能更好的影响和带动学生发展,甚至对学生终生发展都是有益的。

【陶继新】你们的教师博客群,不但成了老师们交流教育教学的一方研究之地,也成了大家心灵沟通的一方乐土。教师的工作,无疑是比较紧张的;可是,紧张与并不等于不快乐。特蕾莎修女认为,最好的休闲就是工作。这里面辐射出一个正面信息,那就是优质工作尽管累,但是心灵却是快乐的。这点,我深有感触,近年来,我不是奔波于天南地北讲课与采访,就是忙碌于读书写作之中,但是,我的心里一点儿也不累,甚至快乐得有点“不知老之将至”。我想,你们的教师博客群,已经形成了一个优化情绪的生命“场”,在这个“场”中工作与生活的教师,生命也会更加优化,甚至还会将这种优质情绪不断地扩展,进而延伸到家庭与社会,形成一个更大的优化情绪“场”。我想,教师的这种“师表”作用,当是“功莫大焉”吧!

教学重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

【韩吉东】我经常到各地参加听课活动,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较大的突破,还大量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在课堂上大一统、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走等现象,学生围着老师转,教师提问也是让学生举手,让谁回答谁回答;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当有一天,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思维,不能再围着老师转,这个学生可能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出现了厌学甚至辍学。其实我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但我也的确看到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在拼时间,甚至牺牲师生的健康为代价拼分数,拼升学率。我一直主张既不能忽略老师的教,又要突出学生的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推行自主、互助、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学目标要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基础改革发展纲要》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课堂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今天,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个人认为,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扬弃和尊重,扬长和避短;合作教学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完全符合新课程理念和要求。合作教学的根本是让学生走向自主,使学生能自我约束、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升华,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具有学习的激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主动参与的精神。

【陶继新】课堂上只是教师讲学生听,核心问题是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宰,学生则是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孔子早就说过:“君子不器。”当一个人没有了自主意识、自由意识和探索诉求的时候,学习就会处于消极以致低迷状态,其效率就可想而知。你们的合作教学,则让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色,从被动学习一跃而进入到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所以,在你们的课堂上,学生思维的高度活跃,情绪的特殊亢奋,使高效学习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而处于这种状态之中,学生的学习不但不再是负担,而是成了生命个体探索求知、获取快乐的幸福之旅。

【韩吉东】非常赞成您的观点。我们的合作教学能够走到今天,得到了全国合作教学研究中心王坦主任、宋宝和副主任等专家的直接指导。其实,合作教学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儒家大师在教育实践中,就重视合作并运用到教学情境之中。《学记》中有言:“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倡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加学习效率。《学记》把“敬业乐群”、“亲师”、“取友”作为对学生的重要要求,并纳入私学制度之中。儒家大师孔子极为重视教学中人与人交往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他主张“乐多贤友”、“有其士之仁者”,并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孔子特别强调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教师的教学语言原则就在于启发学生的思考,他精辟的表达了启发式教学的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者,则不复也”。学生和教师是课堂的两个要素,合作教学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有一个地区的教研室主任带着校长们到我校观课,他说看了你们的课,我们的课没有办法听了,老师在不停地讲,学生在下面睡觉的,看小说的,干其他事情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样的课堂不是改与不改的问题,是必须要纠正了。我也经常到外地去听课,很多的学校也在对课堂进行改革,我们也看到很多好的教学模式,学到了很多成功的教学方法。同时也看到了有的课堂还是表演多,流于形式,甚至是作秀的课堂,学习方式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合作教学首先要改变学习方式,就是由讲堂变为学堂,由教师的讲变成学生的学。其次就是要调整教学关系,让学生会学、学会,并能够使学生把学习看做一项快乐的事情,能在幸福愉悦中学习。再次,还要优化课堂的结构,比如说制定科学的教学流程,认真对每一堂课进行好的设计,从而为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奠定基础。

【陶继新】您刚才谈的《学记》,就是中国第一部教育学的论著,但它没有叫《教记》;即使是中国的私塾,也多被人称之为“学堂”,而不是“教堂”。看来,在古代教育中,也非常重视学的重要性。孔子关于学的论述,更是精辟至极。这说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有很多是迄今为止仍然很有价值的东西。所以,对于其中的精华,就应当大胆地“拿来”为我所用,而不是一提传统就不假思索的排拒。我觉得,你们在研究合作学习的时候,就是有效地吸纳了传统教育中的精华营养,进而化成了自己的东西,在研究学生、研究学情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属于潍坊五中的“学法”。

【韩吉东】是的。我们在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十分关注学生的学法。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合作教学”的特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学生的学习方法。对于那些什么奠基人生,一切为了孩子,为学生终生负责等这一类的口号,话虽说的没错,但不能总挂在墙上,关键是我们如何去与老师沟通,老师如何去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我们如何去做,应该首先从学生的兴趣、习惯、养成、能力和方法入手。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学习不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其实叶圣陶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具备这两点还需要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求助实验、图书、网络学习的能力。举一个例子,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老师让学生背地理、背政治、背历史,学生是不是被动和勉强,能否对知识多一点理解和感悟,甚至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网络结构会更好。还有语文课老师,让学生边读课文边解决问题,学生就开始在课本上勾勾画画圈圈点点,但为什么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学生总用这种方法。知识在不断的变化和积累,但学习的方法却是原点,是小学老师教给他的那种方法沿用至今,我们是不是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给学生多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当一个人具备了学习的兴趣、习惯、能力和方法之后,我们还担心他的学习成绩不能提高吗?

【陶继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休说孩子,就是大人,如果学习起来味同嚼蜡,效率也无从谈起。可是,如果兴趣瞬间即逝,这种兴趣在学生那里就生成不了巨大的能量。如何将这种兴趣长久甚至一生定格在学生的心里,就成了教育者一个责无旁贷的历史担当。这自然需要习惯、方法等;同时,还需要我们研究的是,如何让学生学习起来就其乐无穷,即我经常说的进入审美状态。孔子为什么能“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生命已经与学习已经融为一体了。正是学习,使他的生命一次又一次的产生飞跃。所以,开启学生心里深层的学习动力源,可谓教育的当务之急。

【韩吉东】去年,山东省深化素质教育会议在潍坊召开,张志勇副厅长提出了“三个还给”: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我们是双手赞成,并在积极的践行。我们再不能以剥夺学生的自由、以牺牲学生的身体为代价拼分数、拼升学率。不靠加班加点,不靠过重负担,打造高效课堂一样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我在听课中有这么一组数据供您参考,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效率是截然不同的,我们还有必要抱守那种传统、封闭、单一、大一统、呆板、枯燥的课堂不放吗?

这组数据,是我在听一节物理试卷点评课调查整理的:这张卷子一共十三个题,学生做了一遍,老师也批改了,有“√”和“×”,也有等级。点评课上,这个老师从第一个题讲到第十三个题,写了一黑板又一黑板,老师讲的非常投入,可谓口干舌燥,大汗淋漓。这个老师有着七八年的物理教学经验,区级教学能手、本科学历,课堂讲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个老师跑到我面前说,校长这节课没有问题了,学生做了,老师又讲得很透彻。我说检测一下,共出了四道题,一道是原题,第二道是变了数据,第三道是换了一下问法,第四道是变了数据换了问法,(如下图)表中浅色代表对题率,全班对题率:原题69%,变了数据的题47%,换了问法的题只有33%,变了数据换了问法的题仅有25%。数据显示,这能算是一堂高效的课吗?这样的课堂在很多学校还大量存在。老师说那怎么教呢?我说再换个班换种教法试试,有个专家说21世纪教师的教学,首先是让老师闭上嘴巴,减少讲与听,增加说和做,要让更多的学生张口说话,把问题落实在笔尖上,把问题溶在思考中。

这位老师又换了一个班,他把试卷先发给学生,给学生10分钟,先独立纠错,学生拿到卷子,看到“×”,就明白了,哦,是因为粗心把题做错了。学生眼高手低,一看就会,一作就错,这样的现象课堂经常能遇到,学生自己会的问题还需要老师再讲吗?然后给学生5分钟求助同伴,解决学生独立不能解决的问题,同学能教会的问题不一定比老师教会的就差,再在小组内讨论8分钟。老师出示了三个目标,一是组内大部分同学不会做的题,二是大家都认为更容易出现疏漏和错误的题,三是还有不同解法的题,然后在班内随机抽取三到四个小组进行发言,老师迅速归纳梳理,集中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精讲,最后针对这些题目又让学生做了几个变式练习题。检测效果出人意料,全班对题率:原题91%,变了数据题85%,换了问法的题78%,变了数据换了问法的题70%。

老师没有多讲,反而把课堂放给了学生,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分析,然后动手练习,这样的课堂效率比老师讲学生听的效率提高了一倍还多。如图所示:

 

这是两堂物理课的数据柱状对比图示

【陶继新】您的这个对比研究,对于改变教师过多之讲可谓当头一个棒喝!况且,它的价值还不只在这个方面。如果校长强行推行某个改革方案,教师也许当面在听,而背后可能照样我行我素。您是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这就使得他们心服口服了。事实胜于雄辩嘛。其实,这里面也反映了您对教师的尊重,对教育教学规律的尊重。我们不能期望教师对校长所言唯命是从,应当给教师一个认同的时间与过程。因为一种教学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您运用事实加快了教师改变的步伐。看来,您不但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大胆改革的勇气,还有教育的智慧!

学生小组合作让学习步入高效

【韩吉东】陶老师,与您对话就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愉悦和幸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个人认为一所学校,就应该是自自然然的管理,老师自自然然的教,学生自自然然的学,这样师生的生命价值、生命质量、幸福感、归宿感也就不难实现了。当然天地运行都有它的规则和规律,人的工作学习生活也需要遵循一定规则和规律,无规矩不成方圆,在这个方圆之内,人们才能有大道自然。管理大致也有三个层面,一个是人的管理,二是制度管理,三是文化管理。家长式的管理,往往使人不敢犯错误,制度管理往往使人不能犯错误,文化管理使人不愿犯错误。合作教学也有他的规则,比方说如何分组,其实我认为合作教学是一种理念,并不完全是一种模式。很多教学模式都体现合作教学的理念,两人也是一个小组,三人也是一个小组,四人也是一个小组,我们认为四人小组为最佳,合作教学并没有严格的界定,只是因情况而已。另外还有详细的分工,可设小组长、信息资料员、纪律管理员、时间控制员等,也有的班主任把小组成员分工为:市长、秘书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等等。小组内也可以实行分层教学,比如对学生实行A、B、C、D的编号,目的是让每一个任课老师掌握每一个层面的学生,优生优培,待优生提高,不让每一个同学掉队。分组还要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便于均衡优质发展,也可以自由组合、随机分组等等。

【陶继新】“组内异质”构成的小组,是一个班级的缩影;“组间同质”,体现的是均衡优质;“自由组合”,有利于学生各取所需,达成心理默契,从而为合作学习奠定基础。这样的小组,自然就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里,大家一荣俱荣,一耻俱耻。为了小组荣誉,每个学生都无一例外地竭尽全力。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了责任。而有了责任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从短暂走向长久。于是,合作就有了理想的效果。

【韩吉东】我们还建立小组的竞争机制,互帮互助,共同提高。课堂中注重“三讲三不讲”规则:讲容易混淆的问题,讲容易出错的问题,讲容易遗漏的问题;不讲学生已经会了的问题,不讲学生自己就能学会的问题,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问题。“三要三不要”规则:要及时反馈,要堂堂反馈,要节节落实;不要搞形式,不要有无效教学环节,不要齐步走。“五体现五不准”规则:指导学生要体现启发性、差异性、结构性、规律性和拓展性;不准简单重复,不准机械照搬,不准琐碎设问,不准一刀切,不准信口开河。另外,小组在交流过程中,要遵循1、2、4、8……n规则,也就是说,学生首先是独立完成,能两个人完成的就不在四人小组完成,能在本组解决的就不要拿到全班上去展示,以免浪费时间;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还在克服小先生代替老师讲,删除合作假问题,控制优生霸语权,引导学生不要游离于合作之外等方面,建立了一些规则……,确保合作学习人人参与,机会均等。

【陶继新】你们合作学习的“三讲三不讲”规则,可谓击中了目前课堂教学的弊端。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与教学利用的无效性,构成了一对教学矛盾。对于那些学生最为需要了解的内容,不讲不行;可是,对于那些学生已经掌握或者稍微一学就知道的内容,教师如果大讲特讲,就会讲得学生昏昏欲睡。这样,浪费的不只是时间,还消减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长期下去,就会使他们厌倦课堂。你们的这些规则,使学生感到教师所讲,不听不行,越听越有价值。这样,就会对课堂产生兴趣,从而爱上课堂。“三要三不要”规则扬弃的是形式主义,是地地道道地在“实”上下工夫,甚至一个小小的细节都要落地有声。“五体现五不准”规则,既关注了学习知识的规律,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得教学更加有了明确的导向性。这样对老师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对于课堂教学的知识点,教师都要进行特别认真的研究,而且还要从知识点拓展到规律等方面。同时,从学生独立到两人,再到四人小组,再到班级,这个先后完成与展示的过程,易于形成学生独立完成问题能力的形成,易于更大范围的学生获得展示的机会。独立完成或小范围完成学习任务,以及攻破学习难点,可以培植学生探索未知的自信心。而在更大层面的展示,则可以使学生更多获得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自信心的升腾,与展示之时获得的成功感,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这种学习是在乐此不疲的状态下进行的。这样的学习状态,会迁移到其他方面,使之越来越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一个越来越自信的人,一个越来越会自动获取成功的人。

【韩吉东】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就要与他们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在我们学校里,看不到老师有翻脸的时候,看不到老师与家长争执的场面,更看不到老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能是一句空话,需要去真做。原先在课堂上老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开展合作教学后,现在老师的角色变了,课堂上由稻田插秧式的座次安排变成了今天的拼盘式、围坐式,老师由高高的三尺讲台之上,走进了学生中间,也就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近水识鱼性,在山知鸟音”,今天课堂上老师是演员,也可能是导演,剧作者,也可能是评论员。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同时具备了多重角色,围坐式使学生更加自由、民主和开放,可以在讨论、求助、解决释疑问题时,与同伴、老师面对面,与同桌比起来,一人更能享受多人的信息,这样也更加便于小组长期建设和规划。学习应该是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体验多边活动,研究表明群体学习比个体学习更容易创造成绩,甚至奇迹。勉强、被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很难形成师生的平等和民主,所以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开展比空洞的要求口号更有效。

【陶继新】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不然,就是建立了小组合作的组织,也只是形式而已。正是因为形成了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才有了你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见解的景象,甚至出现了与教师一争高下的“奇观”。其实,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只不过教师在课堂上一霸天下的时候,这种潜力被压抑甚至摧残了而已。可见,这样的课堂,收获的不只是学习的高效,还有学生心灵和谐状态下的潜能的勃发,以及由此形成的健康的心理状态。长期在这种状态下学习的学生,在将来进入大学和走上社会之后,也会拥有一个比较优质的生命状态。

评价体现多重结合和多元评价

【韩吉东】我想再与您探讨一下合作教学的评价问题。任何一堂高效的课堂都离不开有效的评价,合作教学强调“人人进步,共同发展”,合作小组中应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评价体现多重结合,多元评价。例如:当他人处于逆境、困难时,如何去鼓励帮助他;共同的小组,共同的班集体,应该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老师给学生一句关心温暖的话、一张笑脸、一段激励性的批语,都会产生评价后的无穷力量,甚至影响学生的终生。其实评价无处不在,体现在每一个环节。当然评价的形式还有许多,如激励性、赏识性、发展性、竞争性、智慧性等等……。

真正的评价是引领发展,不是甄别优劣!我们老师有许多评价的办法,如笑脸、哭脸、大拇指评价办法,“一拖二”捆绑式评价办法、红黄绿牌制度评价方法,基础分与提高分评价方法,星级评价办法,等价评价办法等。还有的班级每周一次评选最佳小组长、进步之星、小演讲家、优秀辩论员、优秀记录员;学校每学期积极开展班级小组合作论坛和评选优秀合作小组等活动;也有很多班主任把评价和班级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进一步引领学生更高层次的合作。

【陶继新】你们已经构建了一整套完备的评价体系,为合作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它可以持续不断地促进学生高效且又愉悦地学习,也持续不断地在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与合作意识。他们既可以在得到及时评价的时候获取来自不同层面的激励,也可以在长期的评价中进一步增强小组之间合作的凝聚力。

“当他人处于逆境、困难时,如何去鼓励帮助他”非常重要,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可能会遭遇某些波折,在学习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果不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就可能由此一蹶不振,进而失去学习的信心。所以,这时候的鼓励性评价,给予他的是信心,是集体的关怀,是向上的勇气。这不仅有利于其当下生活与学习质量的提升,还会提升其抗挫的能力。而有了这些意志品质,学习能力的提升就有了必然之势。

制定不同的教学流程

【韩吉东】课改不能追风,更不能搞形式。为什么有的老师今天改、明天改,总也改变不了传统固有的教学模式?校长和老师真需要静下心来,围绕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课改之路。前面,我谈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打造高效课堂,是不是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教学流程。我也听到有的学校讲,只是运用一个教学流程,全校一刀切。我认为这样不太合理,一所学校可以有多个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流程。在实践中,我校按照课型和学科特点的不同,制定了不同的教学流程。以下是我们的几个教学流程,望得到您的指教。

如:1.新授课教学流程:学→研→展→教→达,即(感知自学是初步认知过程)、(合作探究是深加工过程)、(展示反馈是反馈共享过程)、(精讲提升是释疑解难过程)、(当堂达成是拓展生成过程);2、复习课教学流程:知识回炉→反馈整合→巩固拓展,即(基本梳理)、(点线面整合)、(综效升华);3、讲评课教学流程:纠错→求助→反馈→点拨→变式。依据学科特点的不同,如英语、音、体、美、微、实验课、实践课、阅览课都应该有特殊的教学流程。如英语教学,我们分听说课(要求听后说,说后做,做后查,查后共享)、读写课、词汇课、语法课等;体育课教学流程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等等。

【陶继新】教学改革追风的结果,是别人的精髓学不到,自己的东西又丢掉了。你们没有追风,而是在学习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研究出了属于自己的教学流程。在5月15日下午听你们两位教师课的时候,我感到师生对这些流程已经了如指掌,运用起来也是得心应手。他们既遵循了教学流程,又有了不同程度的创造。固定之中有变式,变式之中有规矩。在学生高度活跃之时,教学的内在线索却异常清晰地流动着。师生之间的心灵和谐,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韩吉东】陶老师,我读过您的很多书,其中一本是《做一个幸福的老师》,书中说:“重复他人的话,无异于鹦鹉学舌,经由文化积淀的思想,才是生命的活水。”您说得太好了。其实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能被作为预先的东西教给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只能靠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知识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每个学生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于事物的认识,通过合作形成更加丰富和全面的理解,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群体动力理论认为,同学们在一起为共同目标学习,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互勉、互助、互爱,群体的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贡献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因此,“合作教学”应该是一种比较完美的教学理念或者教学方式。

【陶继新】你们对不同的课程、不同的课型,设计出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流程。所以,在听你们老师的复习课与新授课的时候,感到那是两个迥然不同的教学流程。那么,是不是可以将两种流程相互移植呢?显然不行。因为其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科学规律存在,寻觅这个规律的过程是漫长的,甚至是困难的。可是,当这些流程终于成型之后,此后的教学就有了心中有数的“路标”,有了超越既往的轻松,有了师生心犀相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