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用ppt范例:如何在高校开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新局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5:28:57

一、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

“文化”一词最早见于《易经》“关乎天文,以参时变,关乎人文,以化天象”,是说以文以德来转化天下。南齐王融《曲水诗序》:“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是指文治和教化的总称。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文化具有传承性、时代性、阶级性等特征。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通过民族形式的发展,形成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连续性是文化发展历史连续性的基础。

1〕“廉”本为“廉隅”,意为棱角,《吕氏春秋·孟秋》:“其器廉以深。”引申为人品行端方,有志节。《汉书·元后传》:“禁(王禁)有大志,不修廉隅,好酒色。”由此,廉,又引申为廉洁。《汉书·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王逸注:“不受曰廉,不污曰洁。”

2〕“廉政”英文为“cleangovernment”,意即为廉洁政府,即对公共权利或公共权利拥有者的一种行为要求。

一般认为,廉政文化是一定经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廉政建设变化发展和进步状态的反映,是政治和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其内涵可分三个层面:

一是精神层,包括廉政的思想内涵、文化背景、生活观念、价值取向和对廉政的认知程度等;

二是制度层,包括廉洁从政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等;

三是物质层,包括廉政教育场所、廉政文化遗产、廉政主题景观等。

我们理解,我们党所要建设的廉政文化,是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目的,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为思想内涵,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主题,以弘扬清风正气为主要内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传承的一种文化。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是导向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廉政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实践中总结形成的,反映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其所包含的精神理念、价值观、道德准则,希冀通过各种媒介的传播和广泛的社会参与,引导社会公众认同,教育公职人员遵循,使人们筑起精神屏障,站在人格高地,保持干净灵魂。 

二是文化性。文化的本质是社会认同,没有形成社会普遍认同的东西不可能称之为文化。廉政文化是以文化为载体的,是“廉政”特殊性与“文化”普遍性的统一,是廉政内容与文化形式的结合。它以廉政为主题内容,以文化为表现形式。因此。廉政文化既要突出廉政主题,又要遵循文化的一般规律,注重人性化,增强感染力。要把严肃的政治主题寓教于乐,并注重把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吸纳到廉政文化中来,做到润物细无声。

三是广泛性。廉政文化是大众文化。党风廉政教育的“主体”是领导干部,是内部教育,而廉政文化则将其外延扩大到全社会,更加符合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实际需要,更能体现反腐倡廉工作的社会性、群众性。人民群众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量之源,也是廉政文化达到预期目标的基础保证。要通过经常、广泛、持久的和群众看得懂、听得进的廉政文化活动,使全体社会成员在同一类型和模式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教化,因同一的文化背景而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廉政力量。

四是长期性。形成一种社会认知和共同规范,夯实反腐倡廉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这种潜移默化必须是一种长期行为,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从娃娃抓起,所以要让廉政文化进校园。

五是约束性。德治和法治,是治国的两种手段。廉政文化是德治。文化能够对人的行为发挥制约和规范作用,关键在于文化的普遍认同及由此形成的社会评价和行为习惯。作为一种非正式的控制手段,廉政文化虽然没有明文的规章制度,但可通过一系列为人们所接受的价值观念来约束和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告诫人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旨在使人们在思想道德上始终有一种高层次的追求,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消除腐败的思想动因。

“廉政文化”即社会道德、社会意识和社会风俗对公共权利或公共权利拥有者的廉洁行为的评价,其核心是宣扬正气,褒扬勤政廉政人物,抨击各种不廉洁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廉政文化占有相当大的份量。如孔子“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主张不和关心自己衣食是否寒酸的人谈论问题。《论语》“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晚景从良,半世之烟花无碍;白头失守,一生之清苦俱非”、“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国古代格言)、欧阳修“廉耻,是立人之大节”,中国佛教说把人身的痴、嗔、贪形容为三条毒蛇,康有为“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等都论述了人处身立世的原则。又如《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等对人们的言语、行为、思想作了约束。唐代诗人白居易“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波浪覆虚舟。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告诫了官员们莫以公共权利来取利,否则会为自己惹来灾难。《论语》“教人,使人必先知耻;无耻,则无所不为。既知耻,又须养护其知耻之心,督责之使有所畏,荣耀之使有所慕。督责荣耀,皆非所以为教也。”强调了“教”必须把“督责”与“荣耀”结合起来,将其融入“教”之中,培养社会知耻明德的风气。

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运用文化手段,树立正气,宣扬勤政廉政人物,对社会上各种不廉洁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进行抨击,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共识和社会思想文化氛围,使腐败无容身之地,像过街老鼠一样,人人见而喊打,使我们的反腐倡廉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特点是高校的人群主体是学生和教师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在高校校园里形成廉政文化氛围,形成褒廉耻贪的共识。高校的青年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又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他们的思想意识,对社会行为的评判影响着他们未来的行为模式。高校管理者们是学校的决策者和决策执行者,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又直接或间接影响学校的教职工和青年学生。学校的教职工的服务对象直接面向学生,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高校的廉政文化教育对象包括了高校的管理者、教职工和青年学生。高校有很浓厚的文化氛围,有比较完善的文化传播渠道和系统的文化建设载体,有传统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高校党委和学校行政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者,必须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建立完善的领导体制,建立廉政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将廉政文化建设和校园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融入到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中去,有效利用校园文化传播渠道和文化建设载体,提高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效率和效果。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和科研,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还必须以推动学校的中心为前提,否则,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很难进行下去。

三、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应把握的几点原则根据高校的特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应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1.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原则。把廉政文化建设和提高办学实力结合起来,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其它各项工作中去。在各项工作中进行廉政文化建设,以廉政文化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2.长效原则。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长期行为,不可能一朝见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廉政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1)建立党委领导、党委书记挂帅的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

2)整合廉政文化建设资源,发挥纪委的协调作用,加强学校各职能部门、各民主党派、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政府司法机关的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建立联席会议协调制度,明确各相关单位的分工职责,搞好目标定位和任务分解,同时督查和检查工作落实情况,使廉政文化建设健康有序开展。

3)将廉政文化教育纳入党委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

4)建立激励机制。结合实际,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对领导重视、工作有创新、实际效果好的部门和单位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领导不重视、工作拖拉的部门和单位给予及时的批评教育。

3.资源有效利用原则。充分利用一切有效载体为廉政文化建设服务。在党风廉政教育已有形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校园报刊、杂志、广播、有线电视、校园网络等现代先进技术的传媒作用;将廉政文化融入党建阵地和精神文明建设场所等。

4.道德和法制统一原则。把握道德精神和法制精神,树立道德和法制相一致的文化理念。大力加强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对教职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社会公德教育,用先进的道德理念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的精神内涵,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在教职工中逐步形成一种崇尚廉政、褒扬廉政、以廉为美、以廉为荣的文化氛围。

5.广泛性原则。拓宽廉政文化教育覆盖面,要面向学校全体师生员工,让廉政文化进课堂、进宿舍、进学生的课余生活、进教学、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方式上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廉政文化建设具有广泛的参与性,有广泛而浓厚的群众基础,以保持其长久的生命力。

6.可受性原则。探索廉政教育内容的艺术化和多样化,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中、从广阔世界的多彩生活中、从反腐倡廉的生动实践中充分吸收养料,丰富内容,坚持百花齐放,力求雅俗共赏,让廉政文化在潜移默化之中让人受到教育,受到启迪。

7.普及性原则。形式上要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使廉政文化建设具有广泛的普及性。要通过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在满足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心理期待的同时,弘扬正气,鞭挞腐恶,达到深化教育、纯化民俗、净化民心的作用。

8.古为今用原则。坚持对传统廉政文化加以认真研究,吸取传统廉政文化的精华,剔除糟粕,发掘其中的价值,创造与时代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文化。

9.洋为中用原则。坚持批判性地学习、吸收其他民族的精华。坚持洋为中用,以时代需要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标准,大胆“拿来”,大胆创新。

四、开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为廉政文化进大学扩大校园文化的内涵

一所有底蕴的大学,她蕴藏的文化内容必然是博大精深,反映了在其办学历程中所拥有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以及逐步形成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它能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奠定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思想、理论和文化基础,推动大学不断向前发展。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和大学生廉洁教育是一项播种廉洁种子的工程,更是一项功在长远的基本教育。廉政文化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从眼前看活动的实际效果难以估量,但持之以恒,经过一段时间后,廉政文化的教育效果才有可能会体现出来。大学要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着强烈的培养可靠接班人的历史责任感,要把廉政文化融入其中,作为一项新资源,列入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

良好的校园文化品位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地教育人、培养人的功能。要充分利用现有校园文化的平台,加载精神境界、价值观念、道德修养、敬业精神、人格品德、廉洁操守等教育内容,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进一步扩大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

廉政文化进大学校园,还要与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校务公开、重大事项公示、大宗物品采购、教育收费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以广大师生乐于参与、易于接受的形式来增强教育的广泛性、深入性和有效性,树立党员、干部、广大师生“敬廉崇洁”的道德观,创造学校内部廉洁、清正、和谐、守法的氛围。

廉政文化不能偏居一隅,成为点缀和摆设。要以全校为广阔舞台,才能被大学生彻底了解、接受和认可,从而取得长远效果,才能把今后社会上的腐败现象降低到最小范围。要把廉政文化的触角延伸到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让廉政文化真正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二)为廉政文化扎根创设健康的校园环境

廉洁种子的生根发芽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土壤。要使校园廉政文化产生良好效果,氛围的营造、环境的打造十分重要。

一要建设生态校园。充分发挥校园内自然环境陶冶性情、修身养性之功能,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赋予校园建筑设施、绿化布置等丰富的文化内涵,把学校建成绿色校园、文明校园。

要立足廉政,打破常规,深入挖掘新的廉洁的教育资源,尽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宽阔的廉洁空间。可以是建筑物大气的硬朗装饰,也可以是局部小品;可以有震撼人心的大尺寸碑刻石雕,也可以有廉政意蕴的条幅字画;可以遍植象征高风亮节的苍松翠柏,也可以插柳栽竹,让人感到清风朗朗。

二要建设人文校园。继续整合和挖掘学校的文化资源,广泛开展廉政文化的特色教育,努力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做人品位和拒腐能力。同时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相互尊重的人际环境。

三要建设纯净校园。要依靠政府和社会支持,创设健康的外部环境。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特别是高消费娱乐场所的治理整顿,不要使神圣校园的一墙之外成为灯红酒绿之地。

(三)为廉政文化普及搭建文化载体

一要充分运用传统载体。将廉政文化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充分挖掘和利用“两课”、“大学语文”、“形势与政策”等教材中的廉政教育资源。同时,还可以开设廉政文化选修课。通过开设廉政教育课程,在课堂上进行廉政文化的灌输、廉洁意识的培养。

二要扩大廉政文化阵地。要多方设立载体,广泛搭建平台,以校园网站、校报校刊、板报等为载体,定期播报廉政勤政先进典型的事迹,播放廉政教育录像片,发布廉政教育信息;以廉政文化宣传标语、宣传画、警示教育牌、廉政文化宣传橱窗等为载体,营造廉政文化的声势。

三要丰富廉政文化活动。要根据不同类别学校、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组织开展廉政文化活动。不要停留在纸面上,感到无从入手。其实,切入的形式多种多样,譬如,寄一封廉洁家庭倡议信,看一部警示片,读一本案例集,办一期廉政讲座,开一次廉政主题辩论会,设一个廉政宣传橱窗,写一篇廉政征文,辟一个校报廉政专栏,还可以和学生的文化节、艺术节等结合起来,举办“激浊扬清”作品展览,组织“清风”文艺会演等活动,使廉政文化在各项活动中得到体现,廉政知识在各项活动中得到传播,增强廉政文化的辐射力。

(四)为廉政职业素养养成提供培训环境

职业素养是人在一定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作用下,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养成的相对固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它是后天学来的,是可以在一定的环境中养成的。它包括主动学习也包括被动学习,既包括系统学习,也包括耳濡目染。

廉政是一种生活方式,只有当廉政文化和廉政理念渗透到每一个人的生活、行为习惯之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需要和普遍的行为标准,廉政才能成为可能。大学严谨而自由的学科氛围,求真务实的学风和校风,相对单纯的人际关系,相对单一的学习生活和俭朴的生活情景,都有利于影响和促使大学生感悟人生真谛,养成廉洁自律的职业素养。

(五)为廉政教育取得实效打造教师队伍

大学生在学校接受的主要教育还是来自课堂。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教师。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教育,教师对廉政教育的认识、态度及思想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成效。不仅是与廉政相关的“两课”、“大学语文”、“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只要教师涉及到对时政的评说,就有可能关联廉政。倘若教师的认识有偏颇,一节课随意发挥,末了再言归正传,那么,这节课比不讲还要糟糕——即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所以,教育者要先受教育。

一般而言,大学教师在接受知识的前沿,对政治敏感而认识较为深刻,也不乏忧国忧民的意识和情怀,关键仍然是在引导,首先要让教师认准这个道理。

(六)为廉政法律制度建设提供文化支持

以往的一些廉政制度在实践中难以执行、无法执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缺乏廉政文化的支持。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功能,从欧洲中世纪现代大学产生之日起,它就负有传承文化、研究文化、融合文化和创造文化的功能和使命。大学作为思想的宝库、培养人才的摇篮、文化的中心和社会的精神先驱,存在的本质要义就是不断地探索和创造,不断创造更高、更好、更优秀的文化成果。要站在这样的高度认识廉政文化,并且把它归并到大学的文化功能中去。

廉政文化与其他文化不同,廉政文化研究的基点是预防腐败,是社会上已经发生的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是从反面案例中研究腐败滋生、形成、发展的规律。廉政文化也研究廉洁自律的典型,但廉政文化更多的是通过已经发生的典型案例给人们以警示和教育。在完善社会管理制度,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其它文化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学要主动适应反腐败斗争的严峻挑战和廉政文化的发展趋势,全面发挥现代大学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问的重要功能,紧紧围绕制定、修改、完善和执行法律、制度这个重点,深入研究腐败现象形成的社会条件、文化背景、个体特质以及作案手段、特点、规律,研究社会腐败与反腐败的普遍规律,为廉政的法律、制度建设提供文化支持。

(七)为廉政文化长效化构筑机制

一要健全组织机构。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及相关工作部门各负其责,广大干部师生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同时,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共青团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通过建立学生执勤队、监督队等,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二要加强制度建设。要把校园廉政文化纳入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学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相结合,同教育教学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强化责任分解,严格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确保校园廉政文化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发展。

三要创新工作方法。要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体现正面引导、反面警示,不断创新校园廉政文化的方式方法,促进校园廉政文化向纵深发展。

时代呼唤廉政文化进大学校园。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不能一般地看廉政文化,不能以老眼光看廉政文化,不能以个人好恶看廉政文化。要站在新的制高点,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来认识,从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和新形势下文化发展的逻辑联系上来思考,以新的视角、新的理念、新的力度开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