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山香教育工资待遇: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二十六--最黑暗的时刻(长征系列之九) - 涅瓦河边 - 萨沙 - 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7:49:35
字号:大 中 小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二支红军在大雪山上的藏族小村子达维会师了,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红军此时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10万人,足可以应付国军的任何进攻啦。

当然,红军此时也有资本来实施未来的任何军事计划。但是,一个没有想到的危机出现了,他的触发者就是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人-张国焘。


红军会师的前后

国军方面
老萨翻开当年的历史来看,红军会师时的情况还是很不错的。

当时四方面军控制着岷江以西,北自松潘,南至理番,西至大小金川,共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

四方面军正规军超过8万人,加上中央红军的1万5000人,战斗部队总数近10万了。

当时红军控制地域周边已经没有实力很强的军阀。陕西杨虎城,宁夏马鸿逵,甘肃的鲁大昌,西康的刘文辉,四川杨森,兵力多的不过4,5万

,少的也只有1,2万人。而四川一号人物刘湘虽然号称有20万兵力,但是川军是双枪兵,战斗力很差,况且还要对付蜂拥而来的十多万中央军

,实际能够使用的兵力很少。

简单来说,任何一个地方的军阀,此刻都不是红军的对手。

红军下面无论进行什么战略举动,都相对较为轻松。

在湘江会战中,红军对面10万湘军和3万桂军(这二支都是中国最为强悍的部队)的场面,不可能再出现了。


至于当时从军事上来说,自从红军渡过大渡河,翻过雪山以后,就进入了中国版图上一片原始的区域。

在川西北这片地区,到处都是雪山,草地,沼泽和原始森林。有些地域地形极为狭窄,仅能单人通过。有些地区则是峭壁密布,大部分骡马都

无法通行。在这些地域,无论什么军队无法进行大规模的部属,也无法做正规作战。

蒋介石鉴于此,认为中央军无法继续追击,随即改围追为堵截。

老蒋改为堵截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还不能判断出红军下面的进军方向。

虽然老蒋看出 红四方面军徐向前所部有向西北前进,进而进入新疆打通苏俄国际交通线的行为,但是目前尚且无法断定。

蒋介石和智囊杨永泰,爱将陈诚等人认为,不管红军下面会怎么前进,只要封锁住这个地区,就会迫使红军尽快作出军事部属。原因很简单,

红军现在停留的区域是不毛之地,10万大军是不能长期驻扎不动的。

在红军翻越大雪山以后,蒋介石迅速下令进行新的军事部属:

川军:邓锡侯(28军一部),杨森(20军主力),唐式遵(21军一部),孙震(29军一部)等各部负责,在川北沿着岷江布防,防止红军东进

同时一部川军(主要是杨森部)翻越雪山攻打懋功等地,扼守住雪山各隘口,防止红军南下。

川军:西康省军阀刘文辉负责封锁西康的丹巴,大小金川等地,防止红军向西进入西康省。

中央军:中央军胡宗南部约27个精锐团负责控制川西北的平武,松潘一线,防止红军北上。

松潘是大草地的边缘地带的重要通道。如果红军试图北上,就必须攻占松潘。如果打不下松潘,红军就只能通过可怕的大草地。

甘军:甘肃军阀鲁大昌部扼守腊子口,岷县等一带。如果红军侥幸通过草地,甘军全力将其阻挡在天险腊子口。

当时蒋介石和幕僚分析,红军占据的川西北面积虽然有10多万平方公里。但是这些地区人口稀少,不超过20万人。

居民多以游牧为生,粮食都是青稞,玉米之内,而且产量稀少。藏民自己一年也缺粮二三个月,根本无力提供给红军。

况且此处多是高山高原,气候严寒,粮食消耗量比平原要大。10万红军的粮食需求肯定无法满足,如果长期在此处停留,不是饿死就是冻死。

这点李德也意识到了,他说如果红军停留在此处过冬,必然会有可怕的下场。

另外,此处都是藏族区,藏族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封建头人制度下,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根本不可能相信马列主义。加上藏族和汉族多年民族

矛盾,藏人对汉人军队充满敌视。藏民参加红军几乎不可能。红军在此兵员根本无法补充,打一个少一个。

蒋介石认为,此时因为在军事上采取攻势防御,同时进行经济封锁,等到红军的战略意图比较明确以后,再全力对付他们。

他首先让追击红军的中央军薛岳部十万大军暂时就地修整,不再继续追击,随时准备新的部属。

其次,蒋介石下手令对红军进行经济封锁。1:前线军民如果有偷运粮食到苏区者立即枪决。2:藏民如果有参加红军者,供应乌拉者(民夫)

,以通敌罪论处(重罚或者枪决)。

由此,二十多万川军和十万多中央军开始封锁红军的战术举动。可以看到,蒋介石军事部属非常狡猾老练。




红军方面

中央红军方面
可以这么说,毛泽东也好,朱德,周恩来也好,还是知道张国焘是什么样子的人物的。

张此人的权力欲望和手段的凶狠,他们也早有耳闻。

所以,中央在和四方面军会师前后,也作出了一些相应的部属,防止张国焘有什么不轨的举动。

1。红军在渡过大渡河以后就开始 准备恢复和共产国际的联系。

现在我们一般很少谈到我们和共产国际的关系。其实共产国际一直是中国革命最坚定的支持者和大后方,而且对中国的革命举足轻重。

早在共产党建立的时候,共产国际就派出代表进行指导。

在苏联的斡旋和直接的援助下,国共二党开始了第一次合作。共产党在国民党内部发展,并且有了自己第一批一批党政军的人才。稍后的南昌

,广州,秋收三大起义,参与者都是国民党的军队和将领。

除了这些以外,共产国际每年提供给中共大量的经费,甚至偷运数万步枪秘密运往苏区。干部培养上,从总书记洛甫,博古和参谋长刘伯承以

下,相当一部分高级干部都在苏联伏龙芝军校或者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过。

简单来说,当时我们的实力还很弱,苏联的实力又是极强,中共必须借助他们的势力。作为回报,当时中共大部分决策确实是受共产国际左右

的,包括一部分干部的任命。

就比如当时总书记博古他们试图把毛泽东留在苏区,不参与长征,或者送到苏联去“治病”。但是共产国际认为毛泽东在苏区影响很大,没有

批准,中共最高领导人博古等人也只好作罢。

再说当时罢免博古以后,毛泽东他们却并没有认定博古奉行的政治路线是错误的,而且让博古的同学-同是苏联回国的洛甫(张闻天)担任总

书记,显然是有意思的。

当时张国焘曾经对秘书黄超说:当时我在苏联担任驻共产国际副团长的时候,博古,洛甫,王稼祥他们都是米夫的学生,算得上同门师兄弟。

但是遵义会议却是洛甫取代了博古。。这很有意思。。

黄超回答到:张主席是不是怀疑遵义会议是一条调和路线。

张国焘点头默认了。。

黄超说得调和路线是什么意思,也就是为了便于获得共产国际的批准,让同是共产国际代言人的洛甫取代博古。

这样一来,不至于造成共产国际的很大反感。

不过实事求是来说,洛甫本人是一个传统中国知识分子型的人物,做做学问可以,搞政治是远不行的,他对权力也没什么欲望。他的能力是够

不上总书记的,在四渡赤水和强渡金沙江以后,洛甫自己感觉力不胜任,向毛泽东提出自己代替陈云去上海恢复白区地下活动。但是毛泽东拒

绝了。这就是所谓的调和路线。

在遵义会议罢免了总书记博古,又把共产国际的顾问李德贬职到一军团担任顾问。

这种重大的事情按照以往常理,自然应该第一时间向共产国际请示,得到批准方可。

贬职李德也就算了,反正他不过是一个顾问而已。但是对于罢免总书记博古这么重要的事情都没有得到共产国际的批准,显然是不行的。

至于为什么不汇报到共产国际呢?实在是没法去汇报。。

1934年6月,国民政府特务组织破坏了中共在中国最重要的地下组织――上海中央局,逮捕了上海中央局书记李竹声等16人。在死亡的威胁下

,李竹声很快叛变,稍后代理上海中央局书记盛忠亮,江苏省委书记袁家镛,江苏省委组织部长朱阿根都纷纷叛变,他们交代出很多同志。


之前一个月,国民政府军统特务甚至逮捕了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总负责人约翰.华尔敦。

这样一来,中共和共产国际在上海谍报网几乎全部瘫痪,中央苏区也失去了和共产国际的联系。

所以,遵义会议没有得到共产国际的批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张闻天代理总书记和毛泽东成为军队的实际指挥者,还是比较勉强的。

在遵义会议以后,中央派出潘汉年赶往上海。但是潘到达上海以后发现党组织被全部破坏,国民党特工到处搜索剩余的地下党员。潘汉年不敢

多留,他迅速离开上海,赶赴共产国际另一个情报中心香港。

渡过大渡河以后,中央又派出白区工作部长陈云赶往上海,试图恢复和共产国际的联系。目的也是很明确的,希望遵义会议的决议得到共产国

际的认可。一旦共产国家认可了遵义会议,也就是肯定了现在领导,这个领导班子就是绝对合法的啦。这样一来,张国焘试图夺取军队的指挥

权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了,也绝对不可能得到共产国际的正式承认。

张国焘的战略本来是进入新疆,借助苏联的军事援助迅速发展红军,然后赤化西北。所以张国焘是会畏惧苏联的压力的。

派陈云去,是毛泽东的一步好棋。

陈云在天全出发,利用刘伯承和当地黑社会组织袍哥会的关系,在他们的保护下,由重庆赶往上海,并且和已经在香港的潘汉年取得了联系。

潘汉年很快安排陈云随同自己赶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情况。

2。中央努力摸清四方面军将领的态度

从最早和韩东山,李先念见面以来,毛泽东他们就当面询问他们对红军未来行动的判断。

当时在懋功,李先念作为四方面军代表迎接中央领导的时候,毛泽东就询问他对未来的红军战略的看法。

毛泽东问:先念同志啊,你对岷江和嘉陵江一带的气候的地形有什么看法?人口又怎么样?红军打回去有没有把握?

李先念:川北的岷江和嘉陵江都是产量区,汉族人口密集,物产丰富,红军的兵员和补给都没有问题。目前川北的茂县和北川都在我们手中,

打回去还是有把握的。

朱德问:先念同志,你就谈谈你的看法吧。

年轻的李先念胸有成竹的说:川北从地理位置上来说非常优越,他东连川陕根据地,北边又是陕甘,南边威胁成都平原,地域广大,物产丰富

,红军如果夺取了川北,可进可退,可攻可守。下一步无论向哪边发展,都很方便。而我们现在的川西北地区人口稀少,地形复杂,不适合长

期发展的。

朱德又说:那么将来呢?

李先念说:我们目前南边是大雪山和川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形和环境很差,没法发展。往西是藏族控制的雪域高原,地形民情更差。往西北又

有实力强大的青海穆斯林骑兵。我个人认为,红军应该首先占领川北,然后进一步北上进入陕甘,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为首选。

周恩来笑着对李先念说:先念同志,徐向前同志的观点是什么样子的?

李先念回答:向前同志的观点和我类似,我们私下交换过意见。

毛泽东听了以后,很是松了一口气。

朱德也很是赞赏,他问到:先念同志,你今年多大了。

时任三十军政委的李先念回答到:我今年26岁。

朱德赞赏的说:少年有为。


当时李先念,徐向前他们从军事角度考虑,川西北地形,民情恶劣,红军无法长期在此处长待。他们认为现在红军应该首先东进夺取北川,因

为此处人口密集,粮食众多。红军又控制北川的一部分,反攻还是有希望的。
稍后红军因为向陕西和甘肃发展,建立川陕甘苏区为好,这样一来,进退都有回转余地。


这个军事举动是比较符合毛泽东他们观点,但是并不符合张国焘的意图。

原因也很简单,不过老萨仍然想了一段时间才搞清楚。

历史的问题有时候没有那么简单,单单从军事角度想军事问题,有时候是不行的。

用蒋公教育薛岳将军的话来说:在中国做一个好军人,除了军事以外,一定要懂得政治。

北上的话,周围一路上的甘军鲁大昌,宁夏马鸿宾之流实力较弱,够不成大的威胁。而最终的目的地陕西的杨虎城兵力也不过4万多人,同时

还有陕西的徐海东和刘志丹二股上万兵力的地方武装的帮助。中央红军的军事威胁很少,一二万兵力就能够完成任务,不需要很借助张国焘的

红四方面军就可以完成。

唯一需要四方面军的就是最好能够拿下松潘,击溃胡宗南3万部队的封锁。如果不行的话,那么红军北上就必须通过可怕的毛尔盖草地了。

但是,草地并非无法通过的,最多也就是有一定程度的减员罢了。

既然用不到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那么张国焘拥兵自重就无法有效威胁到中央。

但是如果试图打通国际交通线,到新疆。那就不同了,面对着青海马步芳数万彪悍的穆斯林骑兵,和转战千里的可怕局势,主要军事行动就必

须由张国焘的八万主力实现。

张国焘的机会就来了。

中央自然先做举动,在和张国焘还没有见面的时候,也就是6月16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向四方面发布了这个命令《关于红一,四方面军回

合后的战略方针致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电》:

甲.为着把苏维埃运动之发展放在更巩固更有力的基础之上,今后我一,四二方面军总的方针应是占领川陕甘三省,建立三省苏维埃政权,并

于适当时期以一部组织远征军占领新疆。
乙.目前计划则兄方全部及我野战军主力,均在岷江以东,对于即将到来的敌人新的大举进攻,给以坚决的打破,向着岷,嘉二江发展。坚决

地巩固茂县,北川,威州,并且击破胡宗南之南进,是这一计划的枢纽。

简单来说,中央明确认为应该先向川北进攻,进而建立川陕甘苏区,然后西征占领新疆。

张国焘的反应很快,在第二天的6月17日回电到:由岷江往东打,则北川一带地形给养均不利大部队行动;再者,水深流急,敌已有准备,不

易过;沿岷江打松潘,不但地形粮食绝无利,守敌也有准备。茂县,理番的粮食较懋功更困难,我意组织远征军,占领青海,新疆,如有困难

,暂时向南进攻。

张国焘也明确表示意见,简单来说就是不同意向川北进攻,而是希望暂时控制川西北,然后西征新疆。如果一时西征不成功,还可以南下进攻

成都平原。

中央接到张国焘的电报感到不妙,这应该是张国焘敲山震虎的举动。中央在6月18日回电《张闻天等关于红四方面军的战略任务致张国焘,陈

昌浩,徐向前电》:目前形势须集大力首先突破平武(胡宗南防线),以为向北转移枢纽。其已过理番部队;速经马塘绕攻松潘,力求得手。

否则,兄我如此大部队经阿坝与草原游牧区域如甘,青;将感绝大困难,甚至不可能。因此,立攻平武,松潘是此时主要一着。望即下决心为

要。
同时中央告知张国焘:兄亦宜立即赶来懋功,以便商决一切。

中央的意思也很明确,先不谈将来的进军,而是希望首先拿下松潘。之后再说别的话。

张国焘又回电表示,平武松潘一线有中央军胡宗南部27个团,江油,北川,安县一带有川军37个团,攻打难度太大。但是张国焘没有明确拒绝

攻打松潘的命令,同时也没有坚持反对建立陕甘苏区,而是提出先西去青海,然后从青海东进陕甘。
最后,张国焘表示自己尽快赶来参加会议。

可见这时候张国焘已经有所缓和,至于是什么目的,就当时来说还看不出来。

6月24日,毛泽东等主要中央领导赶到二河口镇附近,发电邀请张国焘来二河口参加会议。张国焘得知以后,立即命令部下选择最好的战马,

赶赴二河口参加会议。

6月25日,在二河口附近叫做抚远的村庄里面,毛泽东他们在帐篷里面冒着大雨等候张国焘。很快,身材高大的张国焘骑着一匹雄壮的骏马踏

着泥水出现在村子外面,后面还有十多名威武的骑马警卫员护卫跟随着。

中央红军的数百名战士冒雨热烈迎接张国焘主席,他们齐声高喊口号。

张国焘翻身下马,和毛泽东他们热情的拥抱。二个红色巨人,终于见面了。



---年轻的李先念


二河口会议

张国焘和中央领导第一次见面很亲热,但是暗藏着很多火药味。

张和警卫员骑的战马非常雄壮,毛泽东的贴身警卫员忍不住说:四方面军的马喂的真好。

毛泽东不高兴的对警卫员说:不要羡慕他们的马。

以毛泽东的胸怀,当然不会在乎一二匹马的好坏,他是对张国焘选择装模作样的一种不好的预感。

果然,身材高大的张国焘一出现,就相当与众不同。

当时的毛泽东虽然依旧身材高大,但是身体瘦弱,面目憔悴。朱德也瘦的很,看起来满脸都是皱纹。周恩来由于重病,更是没有以往潇洒的样

子,一把胡子也乱糟糟的。和张国焘比起来,他们确实都落泊的很!

而张国焘呢,他身体强壮,虎背熊腰,军装很干净,气宇轩昂,一副领袖的派头。
李德回忆到:张国焘,一个高大的,仪表堂堂的,四十岁左右的人,像主人对客人一样接待了我们。他显得很自负,看来已充分意识到了他在

军事上的优势和在行政上的权力。

张国焘下马以后,先和毛泽东拥抱,然后和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热烈握手。

张国焘和毛泽东早在十多年前的学生时代就认识,当时张国焘是北大的一个大学生,毛泽东则是北大的图书管理员,二人同样对共产主义感兴

趣,在大学里面有一些简单的交往。

而张国焘在八年前的八一南昌起义之前认识了朱德,和周恩来则是老交情了。张国焘在苏联的时候认识了还在苏联学习的洛甫王稼祥。

见面以后,张国焘几乎立即就问周恩来:恩来啊,目前中央红军还有多少人?

堪称中国历史上少有外交家的周非常聪明,他说:中央红军经过长期战斗和千里行军,减员比较大?你们四方面军目前有多少人?

张国焘说:我们有十万人。

周恩来回答说:那我们有三万人。

当时张国焘有八万作战部队,加上非战斗人员大约有十万了。中央红军则只有一万五千作战部队,加上非战斗人员也绝对不超过二万人。张国

焘稍微夸大了一些,周恩来则夸大了一半。


6月28日,二河口会议正式召开。

会议上的资料很混乱,老萨现在还是比较相信李德的回忆。

李德认为会议开的很平静,毛泽东他们意见仍然是建立陕甘宁苏区,只是进一步提出有机会就进入绥远(现在内蒙古的一部分)背靠外蒙古,

这样可以得到苏联的军事物资的援助。

毛泽东先在发言中比较风趣的说:为什么我们要去陕甘宁和绥远,因为蒋介石的飞机大炮厉害。有的同志不肯老老实实承认飞机大炮的厉害,

我说你不承认也没用的。我们现在就希望也搞些飞机大炮来回敬蒋介石。苏联老大哥有的是飞机大炮。

稍后,毛泽东一改风趣的态度,严肃的说:实话实说,如果我们下面的行动出现错误,是很有可能被老蒋消灭掉的。如果我们在陕甘宁无法自

足,那么只有通过绥远赶赴外蒙古去,留下革命的火种,等待再起的时机。

对老毛的话,张国焘也表示认可,他发言说道:
我们目前战略方向有三条,
一,川甘康计划。以川西北为后方,向川北和甘肃南部发展。这个战略的优点是很容易执行,红军短时间可以得到很大发展。但是战略成功以

后,仍然从三个方向面临着国军的压力,前景非常黯淡。

二,北上计划。也就是毛泽东提出的,陕甘宁苏区计划。优点是也比较容易执行,缺点是这个苏区比较贫穷,红军无法有大的发展。一旦苏区

被优势敌人封锁,红军就只能北上经过绥远进入外蒙古。一旦进入外蒙古,虽然红军可以得到新式装备和庇护,但是红军就无法得到兵员的补

充,国民政府又可以在政治上大做文章,红军重新复兴难度很大。

三,西征计划。也就是张国焘提出的计划。红军先占领青海兰州以西的河西走廊,作为中转基地,然后背靠当时还亲苏的新疆军阀。这个计划

从各方面来看后路都是最好的,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执行难度很大。从川北到新疆,必须经过青海。青海省地域极为辽阔,行军路程太远

。青海省又人口稀少,到处是沙漠,戈壁和沼泽,靠当地补给几乎不可能。除了自然条件以外,青海还有一支号称中国前三强的军事力量(湘

军,桂军,马家军),就是马步芳的马家穆斯林骑兵。数万马步芳的穆斯林骑兵战斗力非常强悍。他们笃信宗教,作战起来无畏生死,凶狠残

忍,号称建军以来没有打过败仗。


中央领导基本同意了张国焘的分析,双方认为现在首要是巩固在川西北的川康地区根据地,而且必须首先攻打下扼守草地门户的战略要地松潘

,打开北上的道路。

之后无论建立陕甘宁苏区,还是向新疆发展都是可以的。

张国焘也没有表示异议,会议最终制定了《关于红一四方面军回合后的战略方针》:
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重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方针,在战役上必须首先集中主力消灭与打击胡宗南军,夺取松潘与控制松潘以北地区,使主力能够胜利地向东发展。
必须派出一个支队向青海方向发展,使我们能够背靠于甘青新宁的广大地区有利地向东发展。


总之,二河口会议基本兼顾了毛泽东和张国焘的战略目的,还是比较不错的。

但是,会议上并没有解决二个方面军统一指挥的问题。会上任命张国焘为中革军委副主席,陈昌浩和徐向前为中革军委委员,这几个任命让红

四方面军在中央的地位仍然是微不足道。


张国焘对这个任命是非常不满的,只是会上没有表现出来罢了。

二河口会结束以后,张国焘的秘书黄超连夜到张国焘处询问情况。

于是双方有了一段很经典的对白。

黄超:张主席,会议开的还顺利吧?
张国焘:他们还是坚持北上建立陕甘宁苏区,把我们提出的西征放到了第二位。
黄超:他们不考虑我们的意见?
张国焘:四方面军在政治局只有我一个人,孤掌难鸣啊!会上给我了一个象征性的军委副主席的职位,向前和昌浩同志为委员,这简直是施舍

吗!
黄超:他们是不是借此让我们把四方面军的军权全部交给他们?
张国焘面带讥讽的说:朱德会上直接了当的说,二个方面军要统一指挥。
黄超:啊?那我们八万人就听他们三万人的?
张国焘冷笑说道:三万?我看能有一半就不错了!
黄超: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张国焘思考了一下:我们还是再看看情况吧?

 

------张国焘此时充分意识到他的优势

 

斗争

双方开始激烈的斗争,此时张国焘开始感觉北上对其不利。

如果建立陕甘宁苏区,军事上的难度较小,中央红军一万多人也可以办到,张国焘拥有的军事优势就体现不出来了。

张国焘开始考虑南下进攻成都平原的问题了,这条路就长期来看前途极为辉煌。成都平原是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地形适合防守。

刘邦,刘备都凭借此建立自己的国家,稍后国民政府以四川作为大后方,也实现了八年抗战的最终胜利。
张国焘估计红军在此发展到四五十万规模难度不大,而且如果红军一旦在四川建国,国民政府是很难打下四川的。

但是南下的计划从军事上比较难以实现的,成都平原除了有二十多万川军以外,还有十多万中央军,总数有四十万人,和红军的数量比大约是

五比一。虽然川军战斗力差,但是毕竟数量众多,难以对付。南下的难度是很大的,但是并非不可以实现。


此时军事情况又恶化了,6月19日,国军攻陷红军在川北的战略要地北川,红军余部被迫撤到雪山一线布防,川北的汉族居住地盘基本被国军

控制。

这边,杨森在蒋介石的严令下,开始攻打夹金山南边的红军后卫线。


此时的张国焘自己亲自找朱德,博古等红军最高层交流,询问中央红军的情况和解释自己西征或者南下的军事意图。

张国焘的黄超则找到军队将领,彭德怀,林彪,聂荣臻等人,黄超还给彭德怀带去几斤大米,牛肉干,还有几百块银元。

张国焘还许诺拨给林彭他们共二个团的部队(实际只给了二个营)。

黄超问彭德怀对南下的态度,没有人比彭德怀还直爽,他直接表示南下没有前途。这让黄超很不高兴。

聂荣臻和林彪对张的回答也差不多。


不过通过这几天的交流,张国焘大概了解了中央红军的情况,对会理会议和遵义会议也有了了解。最关键的是他了解了中央实际的军事权力是

在谁的手里。

张国焘和陈昌浩商谈,张对陈说:朱德自己说的,中央红军只剩骨架子,已经失去了打大仗的能力。但是朱毛他们还是作出一副君临天下的样

子,让我们全部都听他们的,这不是岂有此理吗!


张又说:遵义会议和会理会议的情况,我们也都了解啦。我在苏联担任驻共产国际副团长的时候,博古,洛甫,王稼祥等人都是米夫的弟子,

也算是同门师兄弟,很是亲密的。而遵义会议的结果却是:洛甫取代师兄博古成为总书记,这很有意思啊?

陈昌浩回答:张主席的意思我明白。

张国焘又问:你和现在负总责的洛甫,王稼祥都是苏联的同学,你对他们的看法如何?

陈昌浩沉吟一下说:洛甫是一位有内涵的知识分子,善谋不善断,他对书本和马列理论研究的兴趣,比对权力强的多。王稼祥责则正好相反,

他善断不善谋,做事果断,对权力比较有兴趣,但是能力上比洛甫要差。

张国焘说:这也就是说,中央实际的负责人并不是他们二个?

陈昌浩有沉吟一下说:我看。。。是这样的。

张国焘说:看来中央实际权力还是在老毛的手里啊。

陈昌浩点头表示同意。

张国焘不屑的说:毛泽东我是了解的,他算老几(张当年说的原话)!不过是井冈山上的山大王罢了。

陈昌浩说:那他们为什么会听老毛的呢?

张国焘:老毛以前长时间被博古等人压制,很懂得争取盟友,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他以前在井冈山打游击确实有一套,但是这早就过时了,现

在红军已经是一支正规军啦,游击战只是辅助手段。

陈昌浩:中央已经在6月29日下达了《中革军委关于松潘战役的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实现将来的松潘战役呢?

张国焘不满的看了陈昌浩一眼,回答到:昌浩同志,你怎么还不明白?简单一句话,现在各方面情况都不是进行松潘战役的时候!懂吗?

 

土司山寨卓克基




红军离开扶边和懋功,开始向北边的卓克基前进。

红军又一次翻越了一座大雪山-梦笔雪山。

通过梦笔雪山红军已经有了经验,很注意饱暖和伤亡很少。


赶到了理番县境内卓克基。

卓克基这是一个英国城堡型的土司山寨,据说是清朝乾隆时克服小金川七大土司的后代修建。

卓克基的山寨简直是一件艺术品,它建在河边,以河水作为天然屏障,后面则是高山,由四座炮塔型的高楼和围墙构成。

其中的高楼大部分是四层建筑,一二层比较简陋,是土司的护兵住宅和放置粮食的地方,空间十分广阔,可以驻扎四五千士兵。

三四层就不同了,是土司本人和家眷军官的住所,装饰的非常华丽。四面都是漂亮的玻璃窗,墙上有着精美的金银玉石雕刻和时代久远的壁画

,同时墙壁上的架子还放置着大量的珍贵的古玩古董。室内的桌椅等,都是上等的木器。

藏族土司和士兵都笃信藏传佛教,建筑里面到处都是佛堂,佛堂的装饰特别华丽精致。

土司自己的会客室里面有不少汉文书籍,包括《三国演义》,据说是土司最喜欢的小说。

这个土司名字叫做索观瀛,早年在成都大学读书,和当地军阀刘文辉有很深的交情。刘文辉此人笼络少数民族还是有一套的,他除了和这些土

司称兄道弟,大吃大喝以外,还送给土司不少步枪和机枪建立土司武装,而且从不干涉土司对当地的统治。

土司除了向刘文辉缴税以外,基本还是保持世世代代的土司专制。土司和皇帝没有什么不同,一般土司老百姓见到土司都是要下跪的。

所以这一带的藏族土司一般都支持刘文辉和国民政府。红军先锋赶到卓克基的时候,派出一个使者向土司借道,土司却将使者处死。

红军只好派出一营士兵强攻,土司率领200多土司兵抵抗。双方互射一段时间,土司武装自然不敌。到了晚上,红军打出几颗照明弹准备连夜

强攻,土司见到后大惊,不知道是什么先进武器,慌忙带着护兵逃到后面的高山上。卓克基被红军攻下,红军没收了土司的粮食和金银,但是

没有动他的古玩古董。

红军在卓克基暂时停下,开始筹集粮食。

老萨顺便说一句,在红军当时来说,是得不到藏族人支持的。这个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是来自于民族长久的积怨。清朝控制者和民国统治者对

待藏人一般老百姓政策较差,一味使用高压政策,一旦遇到藏族反叛往往就是出兵镇压。几百年下来,民族之间的仇恨就已经很深了。
一般藏族老百姓对汉人老百姓还比较客气,但是对汉人的军队比较痛恨。

当时对于藏族头人来说,国民政府至少还能够保证头人的统治。共产党则搞什么打土豪,分田地,藏族的土豪是谁?还不是头人。藏族头人怎

么也不可能支持共产党的。

加上当时蒋介石的严令和刘文辉在当地藏族人中宣传一些匪夷所思的东西:共产党见到藏族人就杀,还要吃藏族人的小孩。
藏族老百姓听了就更害怕了。

红军自进入达维会师以来,几句没有看到什么藏族人。

根据李德回忆,藏族人十家至少有九家都跑光啦。藏族人赶着牛羊,逃进山林里面。剩下的人家也大多把少量玉米和青稞藏起来。红军粮食出

现严重的困难!

除此以外,藏族土司武装到处袭击红军,他们主要躲在山上打冷枪,也袭击红军小股部队和掉队士兵。红军当时派出很多征粮队去收集粮食,

这些人往往被土司的骑兵袭击。有些土司只是赶走红军,有些残忍的土司则是和红军开战,很多红军战士惨死在他们骑兵的刀下。

在卓克基,张国焘得知了几件事情:
毛泽东他们向四方面军派出了中央慰问团,试图向四方面军普通战士告知中央的路线重要性。
二,中央派陈赓(陈原来是四方面军的将领)回到四方面军,对四方面军高级军官进行宣传。三,中央授予徐向前红军最高等级的红星金质勋

章。

陈昌浩和黄超来请示应该怎么办,张国焘在杂谷脑对他们说:中央红军从三十万规模溃败到这种地步,明显是军事路线问题。我们要对我们的

同志说明以下观点:
中央有路线问题,如果没有彻底解决这个大的路线问题,红军必然还要遭受失败。通过这样的宣传,让他们把军事指挥权交给我们。至于中央

慰问团和陈赓的事情,你们去处理吧。

陈昌浩问:那他们授予向前同志勋章是什么意思?

张国焘笑着说:这无非是老毛他们的小手段,试图获得总指挥向前同志的支持,实现他们北上的方针。

黄超突然想到了什么说:对了张主席,我听说曾中生最近要给中央写信喊冤啊。

张国焘面露杀气的说:曾中生?这个死硬的右派头子。我们1933年肃反时候放过他,他到现在还不悔改?这件事情交给你去办,不要让老毛有

机会利用到他。

黄超又问:那何柳华呢?

张国焘想了一下说:何柳华?就是廖仲恺先生的大公子廖承志吧?这个公子哥和曾中生不同,你们要妥善处理。

得到命令以后,四方面军保密局很快将曾中生秘密处决,时年仅35岁。

这位和徐向前齐名的黄埔四期生,四方面军的知名战将,红军著名的军事理论大师不明不白的被用绳索勒死在卓克基的一除小树林里面。


至于廖承志由于张国焘的一句妥善处理的话,留了一条命。他在押送兵的看押下(和俘虏一样,双手被捆绑),最终到了陕北。

黄超随即派出专门人员“热情”接待中央慰问团,给慰问团很好的伙食和招待。但是,黄超派出大量所谓接待人员监视中央慰问团,慰问团的

一举一动都有人陪同,根本无法接触普通的战士和干部。

至于陈赓,黄超通过撒布陈赓救过蒋介石的命,又被蒋介石囚禁过后释放,很可能是国民党特务,下令将其逮捕法办。做过特工工作的陈赓见

势不好,被迫赶紧逃离四方面军控制区域。

把中央的行动基本打回以后,张国焘开始自己的计划了。

张国焘现在已经基本模透了各方面情况,深知自己的优势,他开始行动了。

7月6日,张国焘让自己控制的中共川陕省委发电,要求让徐向前担任军委副总司令,让陈昌浩担任总政委。

一个省委来要求中央改组最高军事机构,这也算是奇谈了。

老毛接到这份电报以后,对身体开始不支的周恩来说:这还是开始,下面还有好戏呢。

毛尔盖战斗

7月10日,红军在毛尔盖击溃了中央军一个营,占领了这个草地边的小村庄。这个营是胡宗南派出侦察红军行动的,他们和红军交手七天七夜以后,就赶紧砸毁电台,扔掉武器,逃回松潘汇报情况。

松潘战役就要开始,此时张国焘又发电说道:松潘战役即将开始,我军宜迅速解决统一指挥的组织问题。

毛泽东对朱德他们说:张国焘是一个实力派,目前他有绝对的优势。我们必须给他一个相当的职位,不然一四方面军是不能合力的。实事求是

说,我们现在无法控制他的。

洛甫说:那就把我总书记的位子让给他,这样他满意了吧?

毛泽东说:张国焘要的是军权,你给他做党的总书记,他估计还不满足呢。但是如果他真的做了总书记,又麻烦了。他可以随意制定党的路线

政策,让我们服从。我们一旦反对,就是反党了,他可以名正言顺的处置我们。

洛甫说:那给他什么好?

毛泽东:他是想做总司令和军委主席的,但是他也知道朱老总德高望众,又是红军的创始人,他目前是取代不了的。如果做军委副主席,和王

稼祥,周恩来同级,他又不满意。军委主席是不能让他做的,我看还是让他做前敌总政委吧,这样以来可以满足他的大部分要求,而军权又有

一部分在我们的手上,我们可以节制他。

 

-------地广人稀的川西北,居住在此处的多是不畏恶虐环境的藏族人

 

芦花会议

7月18日,在芦花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当天会议之前张国焘以陈昌浩和四方面军的名义发来电报毫不客气的要权:职意请焘任军委主席,

朱总总前敌指挥,周副主席兼任参谋长。

中央相应的在会上任命朱德仍然是总司令,张国焘任总政治委员,也就是军委的总负责人,刘伯承担任总参谋长。军委下面有常委委员,原来

是四个人,现在增加陈昌浩进去。

这样一来,张国焘虽然还是很不满意,仍然实现了自己一部分目的。

根据李德回忆,当时中央主要军事决定几乎都是总政委提议和发起的(但是最终决定仍然需要委员会同意),所以总政委的权力是很大。李德

认为张国焘获得了成功,而毛泽东接受了一次严重的失败。

此时周恩来的情况也很不好,他的病情开始恶化,腹部开始剧痛,人也卧床不起。

军队的权力有了以后,张国焘又开始注意党内权力。他在芦花会议上要求增加九名四方面军干部进入中央政治局(当时中央政治局一共只有八

个人)。一旦四方面军在中央政治局成为多数,党的权力也是他的啦。

但是毛泽东表示,现在部队上面更需要干部,不需要那么多人都到中央来。

张国焘知道此时还不能太过分,默认了。

芦花会议以后,毛泽东他们又试图控制住四方面军。

中央下令重新编组红军,将中央红军的 李聚奎,张宗逊,李天佑,陈伯钧等人编入四方面军,担任红四方面军各军的参谋长。这也是中央试

图获取四方面军军事指挥权的一个手段。

同时老毛他们认为应该打击一下张国焘的气焰,他们在政治局会议上还批判了张国焘的一些历史问题,比如放弃川陕苏区和鄂豫皖苏区。

张国焘对此措手不及,他对陈昌浩愤愤的说:都到这种时候啦,老毛他们还耍这些手段。

话虽如此,张国焘还是下令执行松潘战役。

但是松潘守军为中央军胡宗南部3万多人,他们装备精良,意志顽强,尤其火力比较凶猛。虽然胡宗南他们也遭遇了和红军一样的饥荒,但是

仍然非常顽强。

开始张国焘部属较慢,中央军有了一定的准备,加上红军火力不敌中央军,加上松潘地形特殊,易守难攻,红四方面军几次进攻都被胡部击退

,进展缓慢,伤亡也比较重。

 

沙窝会议


中央认为张国焘是故意以松潘战役作为筹码,被迫在沙窝召开会议。

沙窝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小村子,但是此时的与会者,都没有心情欣赏什么风景啦。

沙窝会议主要是增补四方面军陈昌浩,周纯全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徐向前,陈昌浩,周纯全为中央委员,何畏,李先念,傅钟为候补中央委员

会议又让陈昌浩担任红军政治部主任。

可以见到,虽然没有同意张国焘增补九个人的提议,但是也是一种让步。

但是,张国焘此时已经和开始温和的态度不同了。他在会上声色俱厉的指出增补干部数量不够,并且毫不客气的在会上说道:我认为遵义会议

是无效的,毛泽东候补进政治局和任命为中央委员会书记是违反章程的。

对张国焘,毛泽东他们还是尽量劝说,但是张国焘并不买帐。最后在朱德的劝告下,张国焘勉强同意。

在沙窝会议上,中央认为松潘目前已经无法攻破,红军应该该到穿过毛尔盖大草地,进入甘南,这也就是所谓的《夏姚战役计划》。

针对计划,红军编组为二方面军,一是左路军,由中央红军五九军团编入四方面军主力部队,共二十个团,由张国焘和朱德领导,刘伯承也在

这里,他们向阿坝方向前进。左陆军的主力就是四方面军,中央红军大约只有5000人。

另一路是右路军,由中央红军最有战斗力的林彪一军团和彭德怀四军团,和红四方面军混编,共十六个团,由徐向前和陈昌浩率领,中央领导

大部分都在这里,他们向班佑开进。

另外还有四方面军七个团担任后卫部队。



---------如果长期停留在川西北,红军很快就会面临这样的寒冬


毛尔盖会议

在毛尔盖,红军停留下来征集粮食,准备渡过大草地。但是难度非常的大,周围藏民在土司的命令和蒋介石手令的恐吓下,基本都逃走了。况

且周围百公里内的藏民总数本来不过几万人,比红军的数量还少。当时红军命令是收集60万斤粮食和几百只牛羊,这几乎无法完成。

之前红军在行军期间,已经严重缺乏粮食。很多部队每天只吃一顿饭。

红军本来是严守三大纪律的,但是用当年老兵的话来说:总不能看着粮食自己活活饿死。

红军组织大量的部队收割藏民快要成熟的青稞等作物,同时派出部队到处寻找藏民留在当地的牛羊。

红军在黑水芦花修整了十天,主要都是在割麦子,勉强准备了每人十天的粮食。

但是走到毛尔盖以后,由于必须穿过可怕的草地,红军又被迫再当地征粮。

不过毛尔盖一部分地区附近地势比较高,粮食很多没有成熟。

当时红军老兵回忆,有些田里面还是一片绿色。红军被迫割下这些还没有成熟的青稞,然后用野菜和树叶混着搞成面粉。这种东西吃起来什么

滋味大家也能够想到,而且每人一天只有三两的定额。

不过毛尔盖当地有很多是草地退掉以后的土地,特别肥沃,庄稼长得很好。

红军收割了以后,每人还是储备了十天的粮食。

至于这些粮食有没有付钱呢,可以说大部分还是付钱了的。红军有不少打土豪的银元,银元不够就给欠条。

但是仍然有不少逃走的藏民并没有得到这些款子,他们觉得红军抢走了他们的东西。

至于拿到欠条的藏民觉得红军只是一种变相的抢夺。当时连藏族人也知道红军是到处流窜的部队,随时都有可能被国军消灭。这种人打的借条

有可能会兑现吗?当时很少人相信!

红军应该征粮和会议,再此处停止了十天之久。

8月20日,中央又在中央政治局召开毛尔盖会议,会议没有什么特殊的,主要为了缓解中央和张国焘的分歧。


会议上决定右路军为主力,左路军作为战略预备队。右路军穿过草地,首先击破驻守包座的国军部队,打开通往甘肃的门户。

这次张国焘也没说什么,但是对于他现在的成就是很不满的。

 

8月21日,右路军离开毛尔盖,进入可怕的松潘大草地。左路军稍后向阿坝方向出发。

一场几乎毁灭红军的危机,就要狰狞的出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