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园路派出所殴打致死:金刚经浅解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3:40:26
(2011-01-10 09:24:53)转载▼
标签: 转载
分类: 卡萨博文
原文地址:金刚经浅解1作者:61096683
金刚经浅解
卡萨
只要真心发愿,无论是善的愿望还是恶意的愿望,所发之愿望都是非常灵验的。所以往往我们说谁好时,并不灵验;而说谁不好的时候却出奇的灵验。为什么?因为往往骂人比赞叹人时更发自内心。因为那种恨是真心饱满无虚的。所以不管你说好话还是坏话,只要发自内心就会灵验。
因果,我们都懂,那么什么是不昧?不昧:就是不能逃脱!就是做了,你就要受!不可能上辈子杀了人,或这辈子做了伤天害理的事,然后说上一句:“我学佛了,不干坏事了”,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告诉大家,不可能!所以,我们有些学佛的人,家里或个人一旦出现不如意或有病有灾等烦心事时就犯嘀咕。心想:“我没做什么错事啊,我这段挺好的,我这辈子没缺德呀?为什么这些不该发生的事儿会发生在我身上呢?”为什么?这就叫不昧因果。
无论是谁,不管经历多少生,有业就要了。这就叫不昧因果!
但这个受的滋味就是还债,就叫“消业”,就在了缘!
修行的全部意义就是还、了、消!你自己的还了、了了、消了,你就去替众生还,替众生了,替众生消!这个替众生还、了、消的过程就叫承担!
如何消业?可不是像我们平时那样嘴上说我信佛、我修行、我消业,就能消业啊!不是那么简单,不是上嘴皮加下嘴皮一张一合,念念佛就能消业!“上嘴皮和下嘴皮一张一合的念经那不叫念经啊!”或许有人要问:“那样不叫念经,该怎么念呀?”告诉大家,不是用你那两片嘴去念,是用心!请记住,心与心相应,才是真念佛!否则是消不了业的。举一反三,用在这里就是要与《金刚经》相应,相应才能消业。
那么什么叫相应,如何才能相应呢?就是要把经文的道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请问又有多少诵读《金刚经》的人,真的把经文的内容融到生活中去了呢?倘若没有,怎么敢说自己在学佛、在修行、在消业增幅?试问一下自己究竟将佛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了多少?。
什么“真正修行人不见他人过”,你真的不见他人过吗?倘若人家对你提点意见,有点看法,看你那个不高兴。简直过大了。更有甚者,什么“你又不是师父,你又不是悟者,你有什么资格管我?我除了师父的,谁的也不听;除了经文,谁也不相信”,等等。那么请问经文你真的能看懂吗?如果都能看懂,还要那些善知识、明师干什么?可见一句话好说,若真去做要比说难多了。而追随佛学就是把理论的说,变成真实的做。做到了就是在修行,做不到就是打妄语!
由此可见一个人只有在没有或在将愤恨燃尽了的时候,才会滋长释放出无限的慈悲与爱来,正是这种爱,使她将其延伸滋长,播种到每一个曾经像她一样的人的心田中去。去做什么呢?去温暖,慈爱,感化一颗颗如同父母般众生的心,这就是我们修行的全部意义和目的,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什么是实相般若?其实这个问题用一句话就概括了,实相就是法说佛!为什么?因为实相也就是真实的东西需要我们到实践中去体会!
那么如何才能证得?见性开悟!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我记得有人曾经这样说:“说他修得那么好,讲经讲得那么好,怎么他的妹妹不听他的呢?”在这里,我不能说她没有因缘福报,只能说是被业所牵,由于“业”的因缘使她听不到正法的声音,任凭你是谁,在修行的问题上是走不了后门的。不能说因为她是我的妹妹,是我的父母就可以给他们一个解脱。就能得好处。不!佛法是不能走后门的。无论是谁,只要没有见性开悟,你就不可以说你懂得或证入了佛法。而只能说是理解或了解了佛法。这个理解和了解的程度,是要与修者自身的种性及因缘业力划等号的。往往同一句话有时有人一听就懂,有人听几遍都不会不懂。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一句话,被业所牵!一旦见性开悟就意味着由“解”向“证”也就是由理解向实相上转移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见性开悟,也只能说是见到了道体上的空性。什么是道体?道体就是本源,是根本的源泉。什么是根本的源泉?就是宇宙万有。这个宇宙万有就是明心见性要见的那个真如佛性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实相般若。换句话说,实相般若就是道体上的空性。只有找到、证得了这个空性,才能认识什么是自己生命的本源!而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找到这个本源。
《金刚经》,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金刚”意喻无坚不摧。“般若”意喻大智慧。“波罗密”就是到彼岸。到彼岸干什么?到彼岸离苦得乐!
希望诸位能在《金刚经》的洗礼沐浴下,获得大利益、大加持、大智慧、大自在!愿智慧如海,与法界众生同在!
什么是凡夫心?凡夫之心就是分别心!以这样的心来听经是不会有收获的。这一点修者必需弄明白,然后放下自我,以无我的恭敬心来听经的话,你们看看和以往会有什么区别,那个收获一定是非常大的。
佛,要求弟子们扩大心量,不能只求自己解脱。也就是不能只求自救,因为只求自我的解脱,只求自救,这样的“修行”太狭隘了。佛,要求大家应当以平等普度为目的。以为了一切众生的利益而利益,以众生利益为已任。要这样的去修行,也只有这样的修行才能够扩展自我的胸怀。只有自我的胸怀扩展了,才能真正的无条件的去为他人做什么,才能最后达到利他、利已的目地。
从什么是“苦集灭道”入首,并由懂得“苦集灭道”开始发心,然后由发心为了利益他人而勤修佛道,只有这样才能最后究竟解脱我们自己。就是说你要先为别人,最后才能解脱自己。
什么是初发心的菩萨?就是从小乘步入为大乘的觉悟者。
有些人经常问我:“为什么我还不觉悟呢?”那么我要问你觉悟了要干什么呢?即便是“悟”,也只能说你是体悟了当下而已,是“实践”实相般若的开始,是真正修行的起步。要知道悟后起修才是成就的开始!但是,往往有许多修行人正是在体悟当下之后,由于不好好保任,不善自珍重而退失道心的。无论轮回何处,只要能够将我见、我慢、我执,减低!再减低!能够将心中的烦恼、挂念、仇恨、冤苦、嗔心放下,那怕是片刻间的放下,也将会获得与佛“感应道交”的感受。
有了金刚般若智慧接下来需要做什么呢?无疑是为了更好的利益众生,这是所有经典的宗旨。不为自己,只为别人。通过利益别人长养自己,最终成就无上菩提。这一点修学者一定要记住!
和尚二字含有破除一切烦恼和生死,证得最终果位的意思。“比丘”,翻译成中文就是讨饭的意思,注意啊!这里这个“讨不”是指到处乞讨要饭吃,而是指寻求到不生不灭的精神食粮的意思。所以才会有上乞法与佛,下乞食与一切众生的说法。也就是上乞法与佛,下乞食与一切众生的人叫比丘。
身为出家众干净、整洁、威仪、礼貌、和蔼、亲切、慈悲、得体。这是应该的。但不能有损比丘“表法”的形象。这一点非常重要。
其结论恐怕会让每一个追随佛学者目瞪口呆。因为除了自己之外,这个世上我们能够看得起谁呢?这个世上就没有几个让自己看着顺眼的人。这就是我们。这就是人的习性。看谁都不顺眼,唯独看自己顺眼,看别人都像豆腐渣,只看自己像一朵花,有哪一个人不这样,我们都这样不是吗?那么请你们告诉我,倘若带着这样的心态去修行,能够平等吗?不,是很不平等。是不是?我们现在之所以整体修行境界(认识)上不去,就因为我们的心不平等。要知道不平等的心,是无法回归的。只有在最平等、最平凡中才能展示出非凡的伟大和佛陀的境界来。而我们是什么呢?我们是一个个都不甘心于平凡啊。这样又怎么能相应于佛的境界呢?就像许许多多的修行人只在高处找出路、找境界、找解脱、找灵感、找“往生”。唉!这样的找法,怎么又能找到呢?那真是世人都想成仙佛,却不知“仙佛”成就在世间啊!这一段对佛陀日常生活的叙述实在是胜过千言万语啊!如果我们能够时常拿它以身作则的比一下,如果能够常常拿这一段的生活和自己的生活相对比,你就会找出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不辜负佛老人家的一片苦心,才能报“佛恩”啊!
尊者出家前是印度的首富。虽然富有,但是他却特别同情贫苦的人。正因如此,所以他所收的弟子都是穷苦的人。他所化缘的处所也都是贫民区。每当问起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说:我要给那些穷苦的没有“福报”的人去增福,好让他们来世生活的富裕。而佛陀的另一个弟子。具有“谈空第一”的须菩提,却恰恰和他相反,他特别喜欢到富贵人家去乞食化缘。他也有他的说法,他说:“这些富贵人啊,不知惜福。所以要替他们下一生积些福报。免得他们来生没饭吃”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佛陀为大家规定了沿街挨门挨户乞讨的戒律。他要求弟子们要挨家乞食。不分穷富。以视平等
佛说,说什么呢?他说:“稀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稀有世尊”,这四个字,是对佛陀的赞叹和尊称。如来是统称,确切的说是所有佛的统称,是对成道、成佛者的统称
正如《金刚经》所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如来是不生不灭,无喜无忧,一切平等,永远存在,不动也不静的。换句话说,他永远在这里,无论生与死,只要你坚信不疑,他永远都会伴随着你,无论上天还是入地。这样讲能懂吗?(记得有句话叫做“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就是说人死的时候金钱、名誉、地位什么也带不走,只有你的业会跟着你。其实这里还要再加上一句话,那就是与业力共存着的还有智慧!请大家看一看“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就非常清楚明白了。其实我们那个所谓的能懂也只是理上的懂啊!否则,怎么还会有那么多人去心外求法呢?这就说明许多人真的是不懂啊!尽管佛说心外求法实属外道。可是人们还是一个劲的向外求,为什么要向外去求呢?因为找不到向内的路途。找不到!自然就会“盲修瞎练、狐疑不定的向心外去求”!所以说,那些“盲修瞎练”的修行人比不修者更可怜。不要以为那心外求法的不是自己哦。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在紧紧地抓住自己执著与己见不肯放却的同时,又在向心外去求啊?岂不知我们的这种执著与固执其实就是和自己过不去。确切的说是和自己的解脱、超越、成就过不去!仅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许多修行人无可避免的进入了一个、一心想解脱但永远也解脱不了的盲区。只是自以为最虔诚、最真修的我们被无明带动着偏离了佛道误入了“邪知邪见”而不自知!
“菩萨”指觉悟者,确切地说,菩萨的全名应该是“菩提萨埵”。菩提是觉悟,“萨埵”是有情,“菩提萨埵”是梵文,释成中文就是觉悟有情,简译成菩萨。我们现在知道了菩萨就是“菩提萨埵”。“菩提萨埵”就是觉悟有情。那么为什么要觉悟和成就呢?因为觉悟是为开佛知见。也就是与佛相融。所以仅“悟”是不够的。悟。只是修行的开始。确切的说,悟。是实践佛法的开始。正因如此,正因“悟”,对每一个修学佛法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觉悟。是成佛的第一步。是实践菩萨行的开始。是通向无我的桥梁。无我,就是佛的境界。你们不是都想成佛吗?告诉大家。要想成佛你首先必须觉悟。只有觉悟才能“开佛知见”。因此,不觉不悟不无我。是永远也无法成就无上菩提的。一句话:心甘情愿做白痴。觉悟的人必须去行菩萨行!菩萨行就是“利益有情!”什么是利益有情啊?就是只讲付出不讲回报。就是为了众生的利益而利益,就是为人民服务不讲条件。换句话说,只要是利益一切众生的行为就是在利益有情。“行持菩萨行”就是在觉悟有情。菩萨行的宗旨是什么?就是心甘情愿自动化的去为人民服务,懂不懂!好难啊是不是?放得下不难。不难吗?看不破很难。到底难不难?这需要每一个大乘修行者、去亲自做了才知道。没有体会,没有实证,是永远行不了大乘菩萨行的。换句话说,没有体会,没有亲证是永远行不了大乘船,走不了大乘路,得不了大乘果的。
佛,(如来)是无我者!菩萨,是利益有情者!
好!下面让我们看看什么是:“善护念。”善,在这里就是好好的“关照”看好自己。看好什么?看好那颗觉悟的心,看好自己这头牛不要到人家的麦地里去。也就是“善护念”,护念什么呢?护念自己的思想,护念自己的念头。“善护念”就是好好的照顾着自己的思想,念头,意识,心念,念法。注意啊!这个念法才是念佛的念法啊!
这个“善护念,”好理解,但如何才能做到“善护念?”可以说做到“善护念”很难。我时常听一些人这样说:修行就是要时时“关照”自己这颗心。我呀,现在时时刻刻都能看好自己这颗心。等等。现在我要问的是什么是关照?你在怎样的关照自己?能关照的住吗?有的人或许会说,我念佛,持咒,照着佛说的去做,这就叫关照。那么我还要问一句,在这样做的同时你觉得“关照”住自己了吗?似乎答案还是关照不住。为什么?为什么照不住?难道说“善护念’这三个字有问题吗?否则为什么照不住?告诉大家,关键的关键就在于你言行不一致啊!换句话说,我们只是把“关照”二字放在了嘴上。是用嘴在关照而不是行为上的做到。什么意思啊?就是嘴上关照常喊,行为上的关照不做。再换句话说,关照自己只用嘴,关照别人才用心。所以你永远照不住自己啊!更为可笑的是这些人竟然把这种行为叫做加持。说在寺里做事做活不觉得累,是因为有佛菩萨在加持等等。结果闹得家里孩子大人都跟着增烦恼。如果我们这样的处理事情,这样的生活和修行那就不叫“善护念”了,而应该叫“善护烦了。”不是吗?
用真实的行、住、坐、卧为我们现身说法啊!原来佛陀老人家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哪怕是日用生活中的繁琐小事也是在为我们表法做示范啊!示范什么呢?示范平凡中最深的般若道理啊!原来“善护念”不是嘴上高喊的啊!
展示什么是真正的“善护念”啊!“善护念”就是少说多做懂吗?善护念,”就是护念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取相。不取人相、法相,非法相。
人人都想成佛,人人都能成佛,你只要做到了“善护念”就一定能成!因为“善护念”是一切修行的起步,也是一切佛陀成就圆满的先决条件。
《金刚经》的重点就是“善护念”!“善护念”什么呢?“善护念”这颗心脱离烦恼、念念清静!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什么是“善护念”?就是心甘情愿没有条件的去付出。告诉大家,其实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可以在这一生步入解脱。至于你是否能够解脱,关键的关键是要看你自己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如果你把自己放在只想依靠佛力加倍的位置上,你永远不可能成就。
修行是分等级的啊!你是想当一等一的解脱者呢?还是想当最后一等的呢?想当一等一的,告诉你,一等一就是冲锋陷阵跑在最前沿的人,就是为了利益别人而不为自己的人,也就是能够解脱成就自我的人,如果你想做这样的人,告诉你肯定会很难。而我身边全是这样的人,你说事多不多,难不难,这就是答案。你们要你们完全可以选择去当去做那个坐享其福的人,但那样的人你只能是最未等的。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心,简称为无上,“三”,是正,正知、正见的正。“藐”是平等。“菩提”是觉悟。这句话连起来,就是要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什么是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呢?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就是佛的心。无上正等正觉的境界就是佛的境界。所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心,就是发了要成佛的心。发成佛的心干什么?发成佛的心要上求佛道下度众生啊!注意啊!这个上求佛道,下度众生的心就是无上菩提心啊!懂吗?对于初发菩提心的人应该如何使他们保持而不退呢?也就是云何应住?另一种就是为程度比较高的人请求开释,开释什么呢?开释对那些发了无上菩提心也就是了知了空性而觉悟的人向这些人,如何使之安住而不动摇呢?须菩提认为发了无上菩提心之后,之所以还会退失,之所以还会动摇,都是妄想心在作祟,即便你已是觉悟的者,如果放任自流、妄想四起也会被习气所转,而且怎么转的都不知道。所以能否降伏其心对于一个觉悟者来说更为显得重要!至于那些有善根有佛缘的众生,没念佛时想念佛,念了佛后想觉悟,而真的觉悟了之后,由于不能降伏其心又退回去走老路就更不难理解了。
因此,降伏其心对于每一个成就无上佛道的生命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有关这一点,我想每一个经历过佛法实相冶炼的人。都会有切身体会的。佛说:“说法四十九年一字没说”!注意:“一字没说”和“无字真经”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而在这里佛陀只说善男子善女人,发无上“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之后就不再说话了。诸位!佛陀这是在传授我们上乘的法要啊!
他老人家这是在用“行体”语言告诉我们。“就是这样住,这样降伏其心啊!” 佛陀老人家说完这几句话不再说的这种行为举止就是安心的“无上”法要。是在告诉我们安心及降伏其心的方法就是这个样子啊!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无论是谁,当你求道的一念发起的时,你的心已经安住与降伏了。这样说听懂吗?所以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换句话说当你心中充满了只为别人不为自己、只心甘情愿的利益别人、甚至于连“只利益”别人这样的想法都成了自动化般的该做就做,做完即完的一种自然形式时,这时你的心就已经安住已经被降伏了。摩诃萨就是大菩萨,连起来就是所有大菩萨们。
佛在《金刚经》中说,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了这个金刚法门;为发“无上普提心”者说了这个金刚法门;所以此摩诃萨中的大菩萨,是指那些发大乘心、也就是发“最上乘心”的人而言的。大乘是什么?大乘就是大车。是载着众生奔向解脱的大船。但只要你想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就必须要发“无上普提心”,就必须行菩萨行。否则不能证得!
大乘,不是你说你是大乘你就是大乘。大乘是需要做和行的。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就是说大乘就要这样去修,就要这样降服其心。怎么去修怎么降伏其心啊?佛所说的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其实就是无我的境界。就是说你要通过发普提心,行菩萨行来证得这个无我的境界,才能降伏其心!这就是答案。也不管你吃的是什么?不管荤腥还是谷物,你既然吃了。你就应该升起惭愧和内疚的心来,即便你食用的是素食,你也应该为吃这些素食而生惭愧心。
就如同佛告诉须菩提,应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事一样的啊。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想成佛,想降服其心吗?想!告诉你。就是这样降伏。就在这里呀!懂了么?不在天边不在外面,就在你这里啊!
都自称是我的学生,都说在帮我。既然是我的学生,若真的想帮我,你们就应该做到真实不虚的去为众生服务,而做到更好的为众生服务的前提和首要条件是,如何提高你们自己。第一、去除自己的人我见。二、消除贪嗔痴慢疑。三、速消旧业。而不是做这些住相的事情。譬如:什么纸像不如瓷像,瓷像不如铜像了等等。经听了不少,七也打了。自我也有所体悟。为什么到如今你们还给我玩这些皮毛都不沾的东西。那么请问:你们谁能告诉我,什么是修行?难道只有吃完了饭去诵经,读了经去念咒念完咒,就去跑寺庙,到了寺庙开始学敲打念唱,然后什么五戒、八戒、菩萨戒,这戒、那戒、然后把自己戒的一个个都不食人间烟火似的。那才叫修行吗?佛陀老人家以亲身经历给你们留下了那么宝贵的修行参考,你不要。却偏偏要去玩宗教的拜拜,那些东西能使你们解脱吗?佛陀老人家慈悲、怜惜的、关怀每一位向佛、向法、向道的生命。因此充满爱的把他的法义通过代言人一生又一生的留传到这个人世间。可是你们一个个口口声声、千求万呼的要求正法。然,真的正法摆在你们面前时,你们却一个个被业所牵的、疑心重重的弃正法于不顾。你们真的让他老人家伤心、流泪,叹息啊。你们这哪里是在修行?你们这是是在往他老人家心上捅刀子懂吗?
我们在上面谈到了有色无色的众生。现在让我们来叙一叙有想无想的众生。有想,顾名思义就是有思想有感觉的众生。无想,就是没有思想感觉的众生。非有想,非无想,什么是非有想,非无想呢?这是一种境界。迦舍佛“末法时代的一位比丘。坐在那里和死人差不多但是又没有死,因为你摸摸他的脉搏还在跳,只是什么也不想的入定者。这种什么也不想的境界就是非有想非无想的境界。注意啊!即便到了非有想非无想的境界,依然是不能解脱不能证悟的。为什么?因为佛法是智慧的成就,不是功夫,不是神通的成就。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佛法和其它宗教不同所在便是:佛法不是功夫、不是神通,而是智慧的成就。那么什么是智慧的成就呢?那就是性命双修,悲智双蕴。成就了智慧干什么?注意啊,我皆令入“无余涅磐而灭度之”。换句话说就是为了一切众生的利益而利益。这是成就后的目的。是的,佛的愿力就是不为自己、只为众生。你发心学佛,自然也应做到学佛不为自己而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你说我做不到,做不到你就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大乘愿力者。做不到你所谓的学佛就是在喊空话。
有人把他译成寂灭。有人把他译成圆寂等等。其实“涅磐”只是一种境界,确切的说是佛陀的境界。请问诸位谁能具体的把佛陀的境界展现出来呢?很难是不是?可是译经又不能说遇到难的、译解不了的就跳过去。这是不可能的。无奈之下,还得寻求一个比较接近的,能够尽量表达的词汇来表达它。我觉得如果非要这样做不可的话,还是“清静无我”更为贴切一些。因为清静无我就是菩提,清静无我就是菩提心。而佛陀正是发无上菩提心者,也就是具足了清静无我与涅磐境界的人。我们懂得了涅磐是清静无我的、也就是无生无灭、常乐我静的境界。那么什么是有余涅磐和无余涅磐呢?说白了这个有余涅磐和无余涅磐依然是境界。换句话说涅磐分为有余和无余两种。
什么是有余?余什么?告诉大家:有余涅磐就是罗汉境界的涅磐。为什么说罗汉是有余涅磐呢?罗汉还“余”什么呢?就是那以丝丝习气毛病啊!正如那个“迦舍佛“时期的入定罗汉,尽管罗汉一定能够定上百千年,但是等他转世轮回投胎时,习气毛病就都来了,所以又是功名、又是富贵、又是美女、又是香车的都来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旧习未去啊!无“余涅磐”是佛的境界。令入“无余涅磐而灭度之”,说白了就是佛陀老人家在教给我们一个成就自我的无上大法门啊!什么无上大法门呢?就是发大愿!发无上普提得大愿!我们大家一定要记住:学佛你必须要有愿力,修大乘佛法就更加要有愿力。一个大乘佛法的修行者,如果没有愿力,没有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灭度者的愿力,学佛是不会成就的。切记!切记啊!
“涅磐”不是死啊!“涅磐”是无生无死的。圆满的寂灭也就是圆满的清静。这是很彻底的佛境界。告诉大家,只要出家人死了就说圆寂了这个论点是错误的。“圆寂”、“涅磐”不是死。圆寂和“涅磐”是成就无数无量无边众生而无众生得灭度者的一种境界。所以不要谁死了你都说是圆寂了。所以紧接着下边一句,就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佛陀老人家教化、救度了无数无量无边的众生,但心中却没有丝毫的众生是由我教化、我救度的这样的一点点的想法。你们看这就是佛的境界。也就是无我的境界!
说佛老人家亲传了我们一个无上大法门,这个大法门也就是成就“无余涅磐”的捷径。这个捷径是什么呢?那就是发愿呢。发什么样的愿呢?“度一切众生,使他们解脱痛苦与烦恼的愿。” 不要一说发愿,你就成了度者,众生就成了被度者。一定要记住,这个被度者还包括你自己的啦。所以你要努力、要精进、要付出、要贡献、要持咒、要消业、要有为了一切众生利益而利益的愿。为的是提高你自己。不要以为度,只是度别人而不度你自己噢,这是其一。然后接着佛陀老人家又教给我们一个成就“无余涅磐”的大法门。什么大法,无我大法。什么是无我大法呢?那就是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就是说你不仅要有愿力,还要有做了一切利于众生的事,而没有一点点我为众生做了什么好事的这样念头。换句话说你倘若能够做到做了好事不留名,帮助了别人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功德可言。该做就做,做完便过。不计报酬、不求回报,做了就是做了。你倘若能做到这一点,你就能够成就“无余涅磐”了。你们说佛法难,还是不难?看的破、放的下,一点也不难。但真的做到了看破、放下,又真的很难啊。为什么说很难呢?因为诸位真的放不下啊。所以说难。想要一生成就的大法门,有啊!但是没有付出、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就想成就的法门普天之下不存在啊。难吗?很难!难吗?不难!为什么?啪!放下即是啊!只是你不懂啊。只怨你心太疑惑!懂吗?
何以故?什么原因会这样呢?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佛说须菩提啊,如果一个大乘菩萨道的修行人,心里还装着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话,那么他就不是菩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大乘的菩萨是无我而无相的。无相的菩萨是什么样子呢?告诉大家,一个大乘愿力的菩萨,应该是救尽天下苍生,而却又没有做任何救尽苍生的念与想。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对于他来说,救人、利生、为人民服务是本份中应该做的事情,就如同为自己做事情一样。是不讲条件的、不摆功、不讲姿态。做过即过。
假使一个走大乘菩萨道的修行人,在行使利他救人的过程中,还存有利人、救人、度人的念,那么他就已经不在菩萨道上了。这样说能懂吗?譬如有些人,自己都难保,却冲着别人喊:唉呀!谁谁入魔了、谁谁修邪了,好可怜啊!我得去救救他们去啊!别人我可管不了,但某某人我不能不管,我们关系深厚呀等等。仿佛你比人家强多少似的。告诉你,强不强不在嘴上。强不强在你的行为、德行上。这就是我们成就不了的弊端和主要原因所在。自私!一个还有分别和自私的人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完全彻底的舍去呢?这也正是我们和大乘菩萨们的区别所在啊!区别在哪里啊?大乘菩萨们是在行、在做、在无私的付出和奉献,而我们则是用嘴、用眼、用相,把道理讲给别人听。换句话说就是让人家去行,而我们自己却不去做。所以一个个才成了道理上懂得多,行为上却做不到的假行者。因为修行、追随佛学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在道理上懂得之后,行为上也真正的能够做的到。做的到什么呢?做的到无我的去为人民服务。大家要知道,理上好明白,但真实的去做,是很难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有相,而且“四相具足”。碰碰哪一相,都钻心的疼。不是吗?说我说的和经文中说的不一样。但是他却不知,佛陀在《妙法莲花经》中说:一切智者要以譬喻得解,就是要用这个时代所能听懂的语言、例子来做比较。就如同你偏偏非要和美国人讲早餐吃煎饼裹大葱一样,他们一定觉得费解。不是吗?我们许多人嘴上说着我对佛法如何的护持,我对老师如何的好,我做了多少好事。但又不求回报等等。道理上比谁都懂。但倘若让他几个月或几年如一日的都这样去做的话,于此同时大家都不要发表一点点看法,倘若这样时间一长。他心里准犯嘀咕,准有委屈和不满。嘀咕、委屈和不满什么呢?譬如,我给老师买的、送的、我给师这,给师那,我供养他那么多的东西,怎么他就对我一点反应都没有呢?再譬如,我这么大年岁了,比他大多了,整天给他做这、给他弄那,我整天侍奉他,说实话,我对我的爹妈都没这样好过,对他我什么都肯干,可是他不仅不表扬我,还整天给我脸子看。于是就日久生怨:唉,我对他再好也没用,还是算了吧。由此而灰心、而退道、而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没有啊。
还有的人心想:都说谁修的好,但一接触却发现他和普通人也没有什么区别。生活上也有这样或那样的习气毛病。甚至有的地方还不如我等等,于是就心生不敬,由不敬而成为对其呼三唤四起来。却不知这正是在增长自我的慢心、断送自我的慧命啊!要知道你做的,他能做。而他做的你却做不来啊!那种损失你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为什么?因为你所影响的不是一个他,你所影响的是众望所归懂吗?你们看看这个相、这个我、有多害人。这个相、这个我,有多可怕。最最可怕的是,我们深陷其中被自我所转而自身不知啊!懂吗?我的诸位。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0

阅读(7)┊ 评论 (0)┊收藏(0) ┊转载原文 ┊ 顶▼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圈子
前一篇:[转载]金刚经浅解2
后一篇:[转载]上师最新开示---20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