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合财富:莲鹤方壶:青铜时代的绝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5:04:52
莲鹤方壶:青铜时代的绝唱 [2006-03-15]  

    在2003年邮票图稿《东周青铜器》中,春秋时代的礼器莲鹤方壶赫然位列这一套七枚的“国家名片”的首位。
    莲鹤方壶顶部的四周是重瓣向外翻仰的莲花,而在这怒放的莲花中伫立的展翅欲飞的仙鹤,仿佛要冲破商周以来青铜世界的狰狞恐怖、神秘威严,把中国引向学术百家争鸣、思想自由翱翔的战国时代。
    莲鹤方壶是春秋大变革时期这一时代风貌的“物化”反映。因此,早在20世纪30年代,面对“怒放的莲花和欲飞的仙鹤”,有人就断定其为“时代变革精神的象征”。
    莲鹤方壶是河南博物院13万多件文物中最具观赏价值的收藏品,亦被公认为这个国家级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莲鹤方壶不但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亦是有“地下文物全国第一”之誉的河南在出土文物方面的杰出代表。
    探访     满怀虔诚之心,我在一个早上朝拜了河南博物院。
    走进庭院深深的河南博物院大院,置身甬道悠长的河南博物院主展馆,一个“庞然大物”站在甬道的尽头,背壁而立——恍惚中,一个人牵着两头大象,向我款款走来;抑或,抵挡不住它的诱惑,向它急急奔去——河南博物院向它的朝拜者射出的第一发子弹,是想躲也难以躲开的。
    象,如今已成为我们难得一见的稀有动物,但我们的祖先在黄河边上拓荒的时候,却是吃着大象,打着石器,在一路披荆斩棘中,告别蒙昧,走向文明的。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毛泽东:《贺新郎•读史》)
    最早的乐器、最早的瓷器、最早的文字、最早的卜卦……顺着河南博物院《河南古代文化之光》陈列看将下去,这一连串的最早,诉说的都是中原史前文明的辉煌,让记者仿佛置身于用文物构筑而成的“时光隧道”里。再顺流而下,便是国家的诞生——《三代辉煌•青铜文明》。
    三代,是夏商周三代的简称。夏商周三代还有一个磅礴大气的别称,就是中国青铜时代。
    在中国历时1500多年的、由青铜铸造的古老文明里,莲鹤方壶是巅峰之作。
    在河南博物院的二楼展厅里,莲鹤方壶不像其他青铜器皿一样靠边(墙)而立,只向观者展示自己的一半。它占据的是展厅的中央,从四面八方,你都可以从容端详。它的至尊地位由此可窥一斑。
    在你从容端详莲鹤方壶的时候,总有一个影子在端详你:保安总在莲鹤方壶周围转来转去,生怕它有什么闪失……
    说起莲鹤方壶,它还真有个险些离开祖国大陆的故事。
    1949年冬,国民党政府指示“速将河南存渝古物运存台湾,行政院分令教育部、河南省政府遵照办理”。仓促之中,莲鹤方壶等河南古物被打箱运抵重庆机场(据国民党政府令,经河南省政府决定,为保护国宝,博物院的文物在抗战期间被运抵重庆),马上就要登机飞往台湾。在此千钧一发的时刻,我人民解放军如神兵天降,救下了莲鹤方壶!到如今,“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打箱封条,还完好地保存在河南博物院里。
    但河南存渝的古物,还是大都被运往台湾,所幸“青铜器部分,原存渝目录所列箱数34箱,运台箱数仅11箱”。     1950年8月,河南省代表会同文化部代表共赴重庆接收河南存渝古物。文化部代表挑取一尊底部稍有残缺、高126厘米的莲鹤方壶调到北京故宫博物院。自此,原成双成对的两尊莲鹤方壶劳燕分飞。
    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莲鹤方壶高118厘米,完好无缺。莲鹤方壶不但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院重器,也成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在我“享受”着威严的保安一刻不停地围着莲鹤方壶转呀转的时候,博物院的讲解员赵唯唯翩然来到我的面前,微笑着说:“看到莲鹤方壶,就心驰神往呀!”
    我顺竿就爬,继续神往。
    壶,是青铜酒具的一种,也是青铜礼器的重要品类之一,盛行于春秋战国时代。《诗经》中曾有“清酒百壶”的记载,其所指的当是这类器物。     神往
    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的青铜酒器,1923年出土于新郑春秋时代的郑公大墓。新郑是郑国的国都,1923年的郑公大墓已被风吹雨打去,成了新郑县绅李锐的菜园。李雇人掘地打井浇菜时,发现了莲鹤方壶。“县绅李锐的菜园”,如今已成了新郑市豫剧团的地盘。
    莲鹤方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降流行的方壶造型,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春秋时期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壶身的纹饰为浅浮雕并有阴线刻镂的龙、凤纹饰,有的是以鸟兽合体的形式表现,虬曲蟠绕,布满壶体。承托壶身的兽和壶体上所有附饰的龙、兽向上攀援的动势,相互应和,让人产生其在不断移动的错觉。
    早在20世纪30年代,郭沫若先生面对“怒放的莲花和欲飞的仙鹤”,就断定其是“时代变革精神的象征”。而这种飘逸的精神与《诗经•郑风》也是一脉相承的,“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民风之率真、浪漫由此可见,如是观之,工匠将其铸于青铜之中,也算很自然的事。
    莲鹤方壶出现200年以后,中国进入百家争鸣、思想自由翱翔的战国时代。莲鹤方壶书写的是一曲中国青铜时代的绝唱。
解读
    春秋之后的战国,中国进入铁器时代。青铜器与新的时代渐行渐远,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但更重要的是,在青铜时代,中国的先民创造了独步世界的青铜文化,并把它推到一种登峰造极的地步。中国青铜文化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青铜文化有着本质的不同:青铜器不仅在中国先民的生活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人的精神体系中,它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青铜器甫一出现,中国人即把它视作各家族的传世之宝。这种特殊地位,让它与陶器、木器、石器等沉沦于日常用品的器具彻底分道扬镳,青铜器升华为一种财富、地位、权力、天下的象征性符号。
    青铜容器在古代常常被用作礼器。商周社会则以所谓的“礼”来维护政治、经济权力,而祭祀是沟通人、神,使人间秩序神圣化的中心环节。那时祭祀第一,打仗第二。青铜器中,祭器占据很大的份额,其次是兵器。据统计,当时90%以上的青铜是用来铸造祭器和兵器的。
    作为古代礼治社会政治、经济权力的象征,王所制造的鼎也被视为国家统治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得鼎得天下,失鼎失天下,藏鼎为复国”则清楚地说明了鼎这种礼器的重要性。在夏商周三代,它的“地位”绝对在首都之上,因为首都可以一迁再迁,但鼎很难失而复得。
    正因为如此,商周以来的统治者总爱用饕餮纹、虺纹蛇纹等把青铜器“打扮”得恐怖吓人。他们用传说中相貌凶猛的禽兽、现实中害人的毒蛇等装饰青铜器,甚至让猫头鹰站立在青铜器上耀武扬威的目的,无非是想以“狰狞恐怖”表达“神秘威严”,表达政治和权力、地位与财富,让“一般人”望而生畏,别对“青铜”想入非非。
    在1000多年的“青铜恐怖”之中,莲鹤方壶“鹤立青铜恐怖”,为中国青铜时代唱的是一曲大江东去的挽歌。
    “青铜便是政治和权力。”张光直先生在他的《中国青铜时代》里的表述直截了当。那时的青铜,似乎很像现在的核原料,而青铜器自然就是核按钮了。原子弹并不在于它有多大的破坏力,而在其威慑力量,这和青铜礼器的作用如出一辙;核不能扩散,青铜当然也不能扩散,不然人人都能借青铜和神对话,那不都是天子、都是老大了吗?就是搞生产也不成,就像现在有些国家不能随便搞核发电一样,不然,那些不听话的人“化铜为戈”,可要比揭竿而起的威力大得多呀!
    勾连     弹指一挥,2500多年过去了。
    沉迷在“时光隧道”里的我,也该用自己的手揪住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时光隧道”拔出来了。  1923年,莲鹤方壶离开新郑后,80年来再也没有回过它的故乡。20世纪90年代,新郑市豫剧团要在出土莲鹤方壶的边上盖房,这可乐坏了新郑市的文物部门,他们借此打报告进行了新的发掘,却什么也没有找到。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把1923年在出土地点所立的一个“河南新郑古器出土纪念之碑”搬到了新郑市博物馆。
    如今,这儿除了一个20厘米见方、半米来高,上写着“重点保护边界”的水泥柱子外,就是茵茵小草、还有几块搭在绳上的孩子的尿布和衣服。
    但藕断丝连,现在新郑市也有两个莲鹤方壶,不过都是仿制品,一个在新郑市博物馆,一个在郑风苑,都“风餐露宿”在广场上,仿佛日夜都在诉说新郑人对莲鹤方壶离开故乡的无限幽怨。
    但莲鹤方壶的文化之根毕竟深扎在新郑的大地上:莲藕的种植历史悠久得无从追寻,但用仙鹤的腿骨制作的世界上最早的乐器——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骨笛,却在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中时有发现。
    莲鹤方壶虽然离开了新郑,但其遗留在新郑的文化之根,毕竟藕断丝连,难以就此斩断,因为它早已深植在每一个新郑人的心中,很难预料哪一天哪一个新郑人灵机一动,捡起“旧文化”,就能开创一个新天地。
    在1997年春天的一个日子里,新郑市和庄镇能庄村的张文中感到在被污染的河里种植莲藕,产量低不说,还卖不上好价钱,于是自己就尝试着建了个半亩地的井水藕池,但秋后一算账,吓了他一跳——净赚了3000多元。受他的影响,第二年,村里一下子就建了20多个井水藕池,亩均收入超过了7000元……只是想着多弄俩钱的张文中一不小心,竟创造出了一种以提高单位水量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人工池塘栽培模式。这事传到市里的头头那儿,就大了,领导开会一决定,就成了市里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一号工程”。如今,新郑井水莲藕生产基地面积已达6万亩,年产莲藕30万吨,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井水莲藕种植基地。
    井水莲藕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改善着东部沙区的生态环境:降雨量增加了,空气清新湿润了,白鹤等水鸟也飞临这儿栖息繁殖了——“新莲鹤图”在古老的新郑以“别样”的方式又“复活”了。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2001年7月8日,新郑市正式推出的荷花风光游,成为河南生态旅游的一大亮点,一个月接待各地游客达2万余人次。
    新郑依靠自己的技术,还成功培育出了“新莲99-1号”、“新莲99-2号”等品种。这些品种具有节约水(与灌溉农作物相比较,硬化藕池亩均需水量低于农作物的灌水量;从吨水产出效益比较,节水莲藕的吨水产出效益高出常规作物十几倍)、产量高(亩产可达3000公斤左右,产值是普通农作物的8~10倍)、无公害(完全利用地下水种植莲藕,达到了国家无公害生产AA级标准等特点。
    新郑莲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藕断丝不连”,没有丝(因为淀粉含量少的缘故)。但新郑人认为,他们的莲藕是和莲鹤方壶连在一起的,他们要把新郑莲藕打入收藏莲鹤方壶的地方——郑州、北京市场。
    凭着全国原藕类产品唯一绿色食品的招牌,新郑莲藕已经取得了进京“准入证”。
    这似乎解了新郑人的些许“心头之恨”。但不知新郑人是否释然:莲鹤方壶不过就是个物件,郑州、北京尽管拿,只要莲鹤方壶的精神还在新郑,幸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