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公共财富频道回放:【麒麟合创】关于南城蛤地的几个传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1:50:46

蛤地,有段古

总策划:舞者   作者:子木 醉红颜

下载 (61.69 KB)
2011-11-27 18:48

蛤地,位于东莞的水濂湖之滨,属于南城管理区

[]地本名“虫葛”[]地?

      2011921下午,我们在南城区蛤地村委会深入采访了本村居民李先生、王先生等。

下载 (29.58 KB)
2011-11-27 18:48

2011年9月21日我们走进蛤地,在村委领导的支持下,实地采访了当地村民


   我们在百度搜索“东莞南城蛤地”时,查找到了这样一段话:“蛤地属丘陵地带,自然环境和耕作条件比较差,为边远山区。最早为吴氏一族居住,后由于外来人的迁徙定居,故外姓不断增加,从而逐渐成村,由于赖氏一祖坟位于蛤地村的中心地段,形似青蛙,人们将这一奇特的祖坟地称为“蛤地” (客家人俗称祖坟地为“地”)。蛤地的名称由此而来,沿用至今。

   在东莞,人们读蛤地为“‘虫葛’[gò]地”。 ‘虫葛’在东莞话中为青蛙的意思,青蛙与蛤蟆是根本不同的两种动物。王先生显得非常激动,他忿忿不平地说:“我们这地方本来形似青蛙,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癞蛤蟆!”

下载 (28.58 KB)
2011-11-27 18:48

王先生认为“蛤地”的普通话读音有待推敲

    2011522,我们采访了《旱龙乡》的作者陈发枝,得知他对这个“ 虫葛”字进行过考证。比如说在《琴轩集》中有这么个字‘虫葛 ,我推敲了老半天,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字东莞话读‘急’音,是‘青蛙’、‘蛤蟆’、‘田鸡’的意思。陈先生想象力极为丰富,这个‘虫葛 ’和‘蛤’都是左型右声的,是相通的。

下载 (50.72 KB)
2011-11-27 19:54

陈发枝先生曾经对“虫葛”进行考证

·    这个蛤字,我们也知道。但这个异体字就没有见过了。我们实在不认识这个字,等待着陈先生的进一步解读。

     “是啊!后来我查了《康熙字典》,查到了‘ 虫葛’,但是当中说这个是‘蜡烛’的‘蜡’字,这显然跟原文是不相符合的,解释不通啊!因为出现在《琴轩集》中的‘ 虫葛’是一首绝句的题目。陈先生的确胆大心细,于无疑中生疑,对于康熙字典中的解释也能置疑,这正是我们当下做学问的人最缺失的精神。

    《琴轩集》当中引用了一个典故:

     相传宋徽宗即位之初,未有子嗣,有道士进言:京城东北隅,地协堪舆,倘形势加以少高,当有多男之祥。于是就勾起了宋徽宗选石筑山的欲望,一发而不可收,竟至搜刮天下,大兴“花石纲”(往汴京运送花石的船只,每十船为一纲),结果民怨沸腾,国力困竭,以致金兵乘虚而入,汴京失守。这座山在汴京东北面的东北边在八卦中叫“艮”故这座堆砌起来的山叫做“艮岳”,也是后来的“万寿山”。而这座万寿山正好堆在汴京“‘虫葛’嘴”这个地方上。也就是说,“‘虫葛’嘴”这个名比“万寿山”还要早。所以,“ 虫葛”应解作“青蛙、田鸡、蛤蟆”之类。

下载 (36.71 KB)
2011-11-27 19:54

《琴轩集》中有绝句《“虫葛”》

    再查百度词典,可知“蛤”字本有两音,即“”和“”,而而“”排在第一位。其基本字义的解释为:形声。从虫合声。本义蛤蜊。而前文有述,老莞人将“青蛙”写成“ 虫葛”读为“gò”(老莞人读音),而普通话则读为”。“蛤蟆”东莞话读音为“hāmōu,故开篇时,蛤地人不喜外人叫其村名为蛤[]地(莞人读为一声)的原因就在这里。

    现在,我们终于理清了蛤地地名来源和读音的考证,但由于蛤[]地读音已约定俗成,只好湮灭了原莞音[gò]和普通话[gé],我们希望在村志、镇志中能将“蛤”字的原莞音 [gò] 和普通话[gé]皆收入其中,以飨后来者明其源流


下载 (21.44 KB)
2011-11-27 20:46

感谢蛤地村委对我们的支持!.jpg

连丁山上大石爷

    在2011年9月21日的采访中,村民李先生对我们说,其实蛤地有个连丁村,连丁村边连丁山,连丁山上有仙石。但是由于天色已晚,加上路不好走,故没有到实地一访。

下载 (35.05 KB)
2011-11-27 20:12

李先生告诉我们,蛤地的连丁山上有块连丁石.jpg

·   2011年9月24日,我们再次来到蛤地,并在村民谢先生的带领下,爬上连丁山。原来连丁山上的这块仙石叫“大爷石”,“大爷石”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但是谢先生表示那是很小的时候听过的故事,如今也记不太清了。正在我们失望之时,谢先生突然说:“也许我父亲知道!”并真诚地邀请我们下次再来。

下载 (53.26 KB)
2011-11-27 19:54

9.24我们跟着谢先生穿越荆棘与杂草疯长的连丁山,向大石爷进发.JPG

·

下载 (37.01 KB)
2011-11-27 20:12

虽然看到了蛤地人引以为豪的“大石爷”,我们却不知当中的故事……

     2011年9月30日,我们与谢先生第三次来到蛤地,见到了谢先生的父亲,当地村民谢长贵先生。谢老先生对“大石爷”的传说了如指掌,并向我们娓娓道来。

下载 (28.02 KB)
2011-11-27 20:12

谢老先生给我们讲述大石爷的故事.jpg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老乞丐,一手托着要饭的破陶钵,一手拄着打狗棒沿途要饭,打狗棒其实只是一根竹子,老乞丐又累又饿,一颤一抖地走来,不知不觉走进了蛤地。


下载 (37.76 KB)
2011-11-27 20:12

谢先生说,这座山叫连丁山,以前山上堆满了石头.jpg

    突然,天上堆起了乌云,眼看就要下大雨了!这前不到村后不到店的地方上哪里躲雨去呢?老乞丐抬头一看,只见旁边是一座乱石堆成的小山丘,他连忙走了上去。只见在石头山上有一个山洞口,他也顾不上想太多,就钻了进去。这时,瓢泼的大雨哗啦啦地下起来了!老乞丐挨着山洞的石壁蜷缩在山洞里。

下载 (80.35 KB)
2011-11-27 19:54

眼看就要下大雨了!老乞丐躲到了这块大石头下面的一个山洞里


     过了好一会儿,天晴了,雨住了,太阳出来了!老乞丐慢慢地从山洞里爬出。一块小石头被他带出了洞外,滚到了下面的一块大石头上,“咚!”的一声巨响,老乞丐感觉很奇怪,走过去一看,原来刚才的小石头敲到了一块大约一尺厚的平平整整的大石上,发出了那一声巨响。这块大石可以躺下一个人呢!

下载 (21.43 KB)
2011-11-27 19:54

谢先生告诉我们,以前大爷石下有面石鼓,用石头敲之,则鼓声隆隆,传方圆十多里

      老乞丐扶着旁边的一块大黑石再仔细看,原来自己扶着的这块大黑石被三块椰子大小的石头托着,恰恰压在那块发出巨响的石头上面,老乞丐自言自语道:“这几块石头可真有趣!”他摇了摇头转身正打算往回走,突然感觉自己扶着的这块大黑石有点不对劲,像是空心的。于是他停住了脚步,轻轻地摇了三下大黑石。可是大黑石岿然不动,他换了一只手“笃笃笃”地敲了三下石头,同样也没见有什么动静,“不可能啊!”老乞丐一边嘀咕一边拿起打狗棒又轻轻地敲了三下大黑石,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这几块石头的石缝中居然有米从石头里面吐出来!老乞丐一看,乐了,急忙把破陶钵伸过去……米刚刚把老乞丐的陶钵装满,就不再往外吐米了。老乞丐欣喜若狂,连忙端着米心满意足地回到了自己的藏身之所。


下载 (29.07 KB)
2011-11-27 20:43

如今连丁山上荆棘丛生

·     从此之后,老乞丐每天来摇三下石头,又敲三下石头,然后再轻轻地用打狗棒敲三下大黑石,大黑石就像通人性一样,往老乞丐的破陶钵里吐出白花花的大米。每次,大黑石都是只吐够陶钵一钵就不再往外吐了。老乞丐自从有了大黑石吐白米之后就再也用不着挨饿了!

下载 (58.47 KB)
2011-11-27 20:43

爬上连丁山,只为寻找那一块曾经吐出白米的仙石

·     很快,这件事被老乞丐的一个同伴张三知道了。张三跪着求老乞丐:“我说老友记,你发了大财也不要忘记我这个砂煲兄弟啊,快带我去大黑石那里接些米回来吧!”老乞丐拗不过张三,就只好拿着破陶钵和打狗棒领着他去了。他们走到了大黑石的旁边,张三迫不及待地掏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大布袋,陪着笑脸对老乞丐说道:“老友记,让我先接吧!”

下载 (34.74 KB)
2011-11-27 20:43

连丁山上的小野花美得让人怜爱.jpg

·    老乞丐迟疑了一下。“你还等什么呢?快叫石头把米流出来啊!”张三急了,他展开大布袋,跺着脚对老乞丐嚷嚷道。老乞丐不紧不慢地走到大黑石前,轻轻地摇了三下,又敲了三下,再用打狗棒敲了三下石头,果然,白花花的大米从石缝里吐出来了!张三高兴得裂开大嘴哈哈大笑:“嘿嘿,老友……”他本来想说“你真有本事”,谁知米刚吐了大约一陶钵就停住了。张三一看,不禁冒火三丈,“他妈的,这是什么破石头!还不给老子吐米!”说着就一手夺过老乞丐手上的打狗棒,一边破口大骂一边使劲往石头上乱捅乱戳,可是石头就是不出米。



下载 (41.45 KB)
2011-11-27 20:43

感谢谢先生领我们爬上连丁山!“大石爷”前子木老师和谢先生合影留念

·     从那以后,石头就再也没有吐米出来。后来,人们尊称这块石头为“大石爷” 。后因为这座山叫“连丁山”,人们又管“大石爷”叫“连丁石”,而山下这条村庄,自然就叫“连丁村”了。


下载 (35.58 KB)
2011-11-27 20:43

沉没在水濂湖下的连丁村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