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富网佣金多少:上海下一步:品位、优雅、温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2:00:52

上海下一步:品位、优雅、温馨

——张维为教授在上海2011创意产业国际论坛上的讲演
日期:2011-11-28 作者:张维为 来源:文汇报


图片作者:
图片作者:
图片作者:
图片作者:              
    上海今天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物质条件,我们应该把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应该认真考虑如何使我们的生活优雅起来。
    
    我们亦可以考虑鼓励上海市民人人都参加一项艺术活动,让大家学会一点超脱,学会一点非物质、非功利的形式美,整个社会就会逐步优雅起来。学会欣赏和喜欢品位高的和附加值高的东西,也可以为我们自己的创意品牌培养潜在的客户。
    
    张维为  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日内瓦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博士。现为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复旦大学兼任教授,春秋综合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著有《邓小平时代的意识形态与经济改革》《改造中国:经济改革及其政治影响》《重塑两岸关系的思考》《中国触动全球》《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等著作。发表关于中国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中国发展模式、比较政治、外交政策以及两岸关系的文章多篇。
    
市民文化不足的原因
    
    我们虽然没有很强的贵族文化传统,但我们有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市井文化传统,市井文化也可以变得更加优雅。
    
    我今年年初出版的《中国震撼》一书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书中用了不少篇幅谈了上海震撼。我走了100多个国家,去过世界上所有的大都市,可以说,上海所取得的成绩是可以傲视全球的。我在书中引用了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话,他访问上海后回到纽约,感觉纽约更像第三世界。虽然上海还有不如纽约的地方,但上海在硬件和软件的许多方面确实超越了纽约:上海的地铁、高铁、机场、港口、商业氛围、夜景都比纽约好,上海的人均寿命、婴儿死亡率、城市治安等指标,也比纽约好。
    
    大概是年轻时学过一点美术的缘故,我至今都喜欢去上海富有艺术气息的地方,我已经看了很多创意园,去过8号桥、老码头、田子坊、红坊、思南公馆等,真是精彩。
    
    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问题,有不如人的地方,其中差别最大的一块是我们市民文化素质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们生活中缺少一种优雅。比方说,那么好的地铁,这是世界一流的,但多数人还没有先下后上的习惯。世博会,我去了三次,非常喜欢,但是世博会上那么多电动汽车,一辆一辆不停地来,可很多人还是要抢着上车,边上的纠察也不停地喊:“抓紧,抓紧!”其实他应该说,“慢一点,慢一点,下一辆车已经来了”。最终我们要做到这样的事无需纠察来管。
    
    我们市民文化不足的原因大概有三个:
    
    一是今天全国所有城市中大概一半的居民都是第一次做城里人,还没有学会城市市民生活应该有的规范。如果和欧洲比较的话,欧洲今天的大部分人都是第三代、第四代的城里人了。这方面我们和人家的差距要弥补上确实不容易。
    
    二是欧洲历史上有比较长的贵族传统,虽然当时的贵族也遭人憎恨,因为贫富差距过大,但贵族的一套生活方式还是为普通百姓所欣赏、所津津乐道的,贵族传统影响了欧洲的市民文化。相比之下,我们的贵族阶层消失了,“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优雅生活遭到全面批判,连一天刷两次牙都被看作是“资产阶级”。所以培养城市文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当然,我们虽然没有很强的贵族文化传统,但我们有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市井文化传统,市井文化也可以变得更加优雅。
    
    三是中国经济上长期落后,各种资源短缺,现在虽然经济发展了,生活好起来了,但我们一些好习惯还没养成。有些习惯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并假以时日才能形成的。
    
    现在很多人都抱怨今天社会的道德滑坡,各种缺德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但不要悲观,因为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我们的人民有两点特别可贵,一是勤劳,二是平和。我老说这个例子,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判断,如果今天晚上上海、伦敦、巴黎、纽约同时停电了,我估计伦敦、巴黎的犯罪率会比上海高一倍,纽约的犯罪率会比上海高至少两倍。我们应该通过大众教育和创意文化,把我们民族的文化底蕴激发出来。
    
    上海今天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物质条件,我们应该把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应该认真考虑如何使我们的生活优雅起来,这是我今天想谈的重点,核心是三个词:品位、优雅、温馨。
    
    具体地讲,一是品位城市;二是优雅生活;三是温馨社会。这也许可以成为上海城市下一步发展的新目标。上海应该在全国带这个头,因为上海是中国城市文化相对最成熟的城市。
    
品位城市:把上海建设成一个“艺术人文之都”
    
    我们甚至还可以在远处建一个虹桥枢纽公园,让大人带着孩子来看这个地标,看各种不同类型的飞机起飞下降,所有的航空爱好者大概都会喜欢这样的公园。
    
    结合这次会议的主题,我想从创意的角度来谈谈对这三个问题的看法,并提自己的九项具体建议,供大家参考。对于创意产业,我是外行。我的目的是抛砖引玉、启发思路,看看如何才能既推动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又能使上海市民的生活质量上一个新台阶,也为我们整个国家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做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先谈第一方面:建设品位城市。
    
    品位很难定义,但又无处不在。言谈举止、衣食住行,都有一种格调,格调就是品位,但我这里想探讨的不是个人的品位,而是一个城市的品位,或者说如何给上海这个城市定一下品位,这是我们城市决策者需要思考的一个战略问题。
    
    上海现在的口号是建设“四个中心”,即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这些目标令人振奋,我们应该努力去做,但我总觉得好像还少了一点什么东西,恐怕是少了艺术人文这一块。一个口号要真正打动人心,打动每一个上海市民,恐怕还是需要一点人文的东西。所以我建议在“四个中心”之外,再提一个口号:把上海建设成一个“艺术人文之都”,这是我提出的第一个建议。我们要使人家一到上海就能感受到一种艺术气息、人文气息,就能感受到这是一个充满艺术创意和灵感的大都市,生活在其中的市民耳濡目染,素质一定会提高。这样做也能提升“四个中心”的建设,因为世界上一流人才都喜欢到充满艺术和文化气息的地方生活和工作。值得关注的是,最近,上海市委关于贯彻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2020年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文化大都市。
    
    我们可以从“艺术人文”的品位定位出发,把“艺术人文”嫁接到上海的方方面面。从事设计的人喜欢说,设计是一切,也就是说,一切东西都要设计一下,才有意义。从事创意的人说,创意是一切,也就是说,一切都要经过创意,才有意义。这些口号很好,但我想是不是也可以反过来说:一切是设计,一切是创意,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重新看一看我们周围的一切,看一看能不能通过设计和创新,使它获得新的意义。
    
    这里我提出第二个建议:能不能组织一个城市艺术人文的顾问委员会或者顾问小组,可以在市一级做,也可以在区一级做,让一流的艺术家,让有创意思想和世界眼光的人,到城市四处走走,看看能不能在现有上海城市面貌的基础之上,锦上添花,加一点,减一点,换来一个满堂生辉。
    
    我举个例子,这也可以算我的第三个建议。我从上海“平改坡”和“方改圆”(如陆家嘴的方形路口增加了圆形过道,成了陆家嘴的新景观)受到了启发:我们是否可以把上海现在所有的交通枢纽(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都通过创意产业来改造一下?这些地方每天都有巨大的人流,是提高市民素质的最好场所,应该开发这些场所的艺术人文空间。过去3个月里,我大概去了十几次虹桥交通枢纽,真是非常喜欢。它是现在世界上最现代、最方便的交通枢纽,把地铁、公路、高铁、航空都连在一起。但欣赏便利的同时,还有一点点遗憾,因为这个枢纽仍然显得有点空空荡荡。我们能不能从“艺术人文之都”的视角出发,通过创意,使虹桥枢纽的内部变成一个艺术和时尚的中心。枢纽的外部也可以略加改造:虹桥枢纽的建筑比较方方正正,我想能不能在广场上矗立一个巨大的镂空圆形现代派雕塑,下面还可以继续走车,这样一来,整个建筑群就可“活”起来,就可能成为上海的一个新地标和风景线。这么一个世界一流的交通枢纽,没有成为上海建筑的新地标,太可惜了。但只要加一点东西,就可以做到这一点。我们甚至还可以在远处建一个虹桥枢纽公园,让大人带着孩子来看这个地标,看各种不同类型的飞机起飞下降,所有的航空爱好者大概都会喜欢这样的公园。
    
    还有上海火车站,总显得拥挤嘈杂,我们能不能也通过创意来改造一下。比方在站内过道里,能不能通过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展现出一道艺术之墙,有泉水叮咚,有瀑布挂前川、银河落九天,这能使人一下子安静下来。火车站的外部也可以改善,比方说广场前的那几个路口能不能借鉴陆家嘴圆形通道的设计,建一个把这些路口连在一起的高架过道,要请一流的艺术家来做过道的外形设计,使旅客一出站,就有眼睛一亮的感觉,有一种美的震撼。这个过道既可以把一部分人群吸引到上层空间去,创造不少新的商机,又可以分散现在广场上的人群,然后可以在腾出的广场空间建一些绿地、雕塑和喷泉,彻底改变上海火车站那种“第三世界”的感觉。市民生活在有艺术氛围的环境里,受到艺术氛围的熏陶,他们的素质也会提高。
    
优雅生活:鼓励人人都参加一项艺术活动
    
    政府甚至可以用经济手段来鼓励这种活动。政府的这种投入产出比可能是最佳的,它有利于解决现代社会的各种心病和焦虑。
    
    现在谈谈第二方面:优雅生活。走遍世界,我感觉上海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生活最方便、最安全的超大型城市,也是世界上夜景最漂亮的大都市。过去我觉得东京银座的夜景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现在应该是上海。但也有一点遗憾,也就是我前面说的,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缺少一点优雅。我们中华民族有很强的优点,我们高度务实、吃苦耐劳,但这样的文化也使我们少了一点形而上,少了一点形式美。实际上,我们的古人是很讲究形式美的,但我们今天确实丢掉了很多形式美,而优雅的生活是需要一点形式美的。市民的素质提高也需要一点形式美。大家都太务实、太物质、太功利,这个社会就永远也优雅不起来。如果人们的生活优雅一些,社会和谐和幸福的指数都会大大提高。优雅生活要从孩子抓起,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就是艺术教育,让孩子学一点艺术、音乐、美术等,使他们知道什么是美,对美的东西有一种初步鉴赏力,这能使孩子终身受益,并使我们的社会优雅起来。
    
    这里我提出第四个建议:能不能建设一批儿童艺术创意园,或者叫青少年艺术体验园。具体地讲,就是让孩子们来玩,玩各种各样的乐器,玩各种各样的工艺和美术创作:泥塑、剪纸、做风筝、做编织、做陶器、做动漫设计,让创业园里的老师给他们讲如何欣赏艺术作品。
    
    与此相关的是我的第五个建议:让上海的儿童都“学”一门艺术;让儿童艺术创意园,和其他创意园在这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或者说,把少年宫的许多活动办到创意园去。创意园比少年宫的空间大得多,文化艺术的氛围也浓厚得多,能吸纳的人数也多得多。培养孩子对艺术的一种爱好,一种对美的初步鉴赏力,不带任何功利色彩。我说“学”一门艺术,“学”字打了引号,也就是说,不进行考试,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来感受艺术、感受人文,这个过程中,让孩子自己来发现自己的艺术兴趣,也许是二胡,也许是击鼓,也许是泥塑,关键是培养起一种对文化艺术的感悟能力,一种初步的审美能力。这种能力会让孩子终身受益,影响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会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美,使他们的生活优雅起来,也会反过来影响他们的父母和家人。
    
    推而广之,我想提出自己的第六个建议:我们亦可以考虑鼓励上海市民人人都参加一项艺术活动,学一点乐器也好,学一点美术也好,参观艺术博物馆也好,参观创意园也好,参加歌咏也好,让大家学会一点超脱,学会一点非物质、非功利的形式美,整个社会就会逐步优雅起来。学会欣赏和喜欢品位高的和附加值高的东西,也可以为我们自己的创意品牌培养潜在的客户。
    
    政府甚至可以用经济手段来鼓励这种活动。鼓励在上海的各种创意园开办艺术课程,鼓励创意人员走进学校和社区。政府的这种投入产出比可能是最佳的,它有利于解决现代社会的各种心病和焦虑。如果人人都比现在更加客气一点、礼貌一点,互相碰了一下的时候,双方都先说一声“对不起”,我们的各种社会矛盾至少可以减少一半,大家每天也会有更好的心情。这种心态和习惯的改变,是提升上海市民生活质量的关键。
    
温馨社会:建设“步行社会”,开发“怀旧产业”
    
    “步行社会”不是不开汽车,而是增加开车的成本,使行人有更多的安全感和舒适度。上海文化中本来就有“逛马路”的传统。
    
    我要谈的第三个方面是:建设温馨社会。
    
    中国处在社会迅速发展、生活节奏过快、各种社会关系大调整的时期,人的心情不容易平静,人容易患现代社会的各种焦虑症。所以,提倡建设温馨社会恰逢其时。前面讲的两点,品位和优雅,如果实现了,上海就将是一个温馨社会。这里再谈两点:
    
    前面讲了“艺术人文之都”,这是一种城市品位的定位。我想温馨社会也涉及某种城市定位。我们要做一个选择,上海应该是一个“汽车城市”,还是一个“步行城市”?从温馨社会的视角看,我们应该倾向于把城市的相当一部分建设成“步行社会”。上海文化中本来就有“逛马路”的传统,如果市民可以在清新的空气中比较悠闲地散步,累了可以随处坐下来,到处都有喝茶和咖啡的地方,这样的城市才比较温馨。
    
    我这里提出第七个建议:能否考虑上海内环以内,或内环的核心街区,如从肇嘉浜路到南京路,逐步变成一种“步行社会”?“步行社会”不是不开汽车,而是增加开车的成本,使行人有更多的安全感和舒适度。我们需要在“步行社会”里做一系列改革:
    
    禁止汽车小转弯;
    
    增加人行过道斑马线;
    
    大大提高市中心停车的费用;
    
    步行的红绿灯时间要延长,这方面我看南京似乎做得比较好;
    
    禁止汽车鸣笛,这方面我感觉宁波做得比上海好;
    
    要考虑取缔摩托车和助动车,广州和深圳都这么做了,效果不错。如果暂时无法取缔,摩托车、助动车和自行车一定要装灯——开车的人都知道,晚上没有车灯,多么容易出事故。另外,车灯、各式各样的发光标记,有戴在头上的、挎在腰里的、戴在手臂上的,可以做得很时尚,这也是一个不小的创意产业。
    
    衡量这项工作的一个标准,就是看老年人出行是否方便。上海已经是一个老龄化城市,但现在的摩托车、助动车,还有汽车小转弯等,都对老年人的出行安全构成了不小的威胁,老年人过马路也缺少安全感,而老年人的安全影响到千家万户。这个问题一定要下功夫解决,我们的社会才会温馨。
    
    另外,我还注意到上海已经兴起了浓浓的怀旧风,各种收藏方兴未艾:各种老家具、老照片、老信件、老报纸、老热水瓶、老品牌,都有人收藏,都有买卖市场。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经济发展了,人们有实力“怀旧”了,另一方面说明这个社会变化太快,各种东西淘汰得都快,“喜新厌旧”成了主流。物极必反,变化越快,人们就越“怀旧”,这是一种珍贵的情感和品位,我们应该尊重。
    
    我的第八个建议就是:开发上海的“怀旧产业”。我们可以建设一个超大规模的、富有创意的老上海生活体验馆,或者在上海的不同地区建设一批富有创意的上海时光体验馆,让人们可以原汁原味地回到自己童年时代的生活。我们小时候玩过的东西:打弹子、滚铁环、玩弹皮弓、看西洋镜、吹肥皂泡、吃棉花糖、去老虎灶打水、踏黄鱼车、生煤球炉、吃赤豆棒冰等等,其实都可以通过创意开发出来,变成怀旧和娱乐资源。今天的50后、60后甚至70后都会自己来玩,也会带他们的孩子来玩。
    
    这会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产业链,我们可以借此机会,通过创意来振兴一批老上海的品牌,如“三五”牌闹钟、“上海”牌手表、“英雄”牌钢笔、“大白兔”奶糖等等。也可以把上海的老家具、老物品,把上海的整个“怀旧产业”做大。我甚至认为,应该原汁原味地保留一部分上海的棚户区,比方说几千平米,进行创意和商业的开发。如果现在棚户区所在的地段比较昂贵,也可以把一部分棚户区完整地迁到地价比较低的新址,变成体验老上海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上海十来年就把居民的居住面积从人均4平米增加到人均20多平米,这是一个世界奇迹。但我们的下一代已经不知道上海过去的居住条件了。我想再隔几年,大人会带着孩子到棚户区参观,哪怕让后代在棚户区里呆半个小时,也能让他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温馨社会的一个前提是学会感激,我们的孩子应该学一点感激,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学一点感激,了解和记住我们从艰苦和贫穷中如何一路走来,知道为了上海今天的崛起人们付出了多少心血,这样,大家就会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和一切。懂得感激的社会才会变得比较温馨。
    
    最后是我的第九个建议,这个建议可能和上面三点没有直接关系,但也可能都有点关系,这就是上海需要一首好歌。我1999年第一次去台湾,就感到台湾有浓浓的上海情,台湾朋友请我到台北的老上海餐馆吃饭,里面不停播放着《夜上海》《夜来香》等沪上怀旧歌曲,台湾大书店里都有关于上海的书籍专柜。这种文化的影响带动了许多台湾人到上海来投资创业。一首好歌就是一个城市最好的名片,但上海好像除了老歌,没有真正传唱开的新歌。相比之下,北京的歌最多,最新的是《北京欢迎你》,真是一首好歌,深圳有《春天的故事》,香港有《东方之珠》,澳门有《七子之歌》,无锡有《太湖美》,非常好听,在日本也有很多人喜欢,所以吸引了不少日本人到无锡。上海好像还没有一首可以打动每个上海市民心灵的新歌,这和上海今天的地位很不相称。我们应该有一首、乃至几首经久不衰、传唱下去的歌,使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城市的文化精神,并为这个城市感到自豪。
    
    最后我想说的是,建设一个创意上海,建设一个很有品位、很优雅、很温馨的上海,本身就像创作一首能够打动人心灵的歌,我们要努力把它创作好,把它唱好、唱响。我们有过去30年的成功实践,有与整个世界的大规模互动,有五千年文明的底蕴。我们一定能够把上海建设成一个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