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服务外包网:饮马桥:一个路口的繁华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0:23:50

50年代的饮马桥。(资料图片)

80年代的饮马桥东侧。(资料图片)
人民路与十梓街的相交之处,永远是一片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自路口延伸,人民路南北、道前街、十梓街的衔接处伫立着银行、商厦、图书馆、科技局等重要的公共服务性单位;这里有苏州交警的示范岗亭;沿十梓街还种植着美丽的广玉兰树,逢到花开时节,沁人的香气会漫溢到整条街上……这儿算的上是古城区最重要的路口了。
老苏州人杨薇今年51岁,住在友联新村,每个月都要到饮马桥的工商银行办事,每次过来,她心中都会生出“回家”的感觉。原来,杨阿姨从前的家就在现在的工商银行所在地,从1958年出生,到1988年拆迁搬走,她在那里住了整整30年。
杨阿姨说,在她小的时候,饮马桥这里几条路不过现在的机动车道这么宽,路面也是石头铺的,两旁全都是两层楼的院式民居,每个院子大约住八九户人家。除了民宅,还有各式商铺,糕团店、水果店、糖果店、酱菜店、剃头店、公共浴室、菜场一应俱全。“那时候这里不要太闹猛(热闹),大家乡邻都熟悉的,小学同班同学也都住在这里。”杨阿姨一边说着老同学的名字,一边还能准确地指出他们当年住的位置,她说,当时他们附近的平直小学、第十中学读书,活动范围就在这一带,把每个角落都玩“透”了。

现在的饮马桥路口交通繁忙。

杨薇说,她原来的家就在工商银行前“十梓街”路牌那个位置。
饮马桥在六七十年代还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杨阿姨说,由于当时的苏州市政府就在现在图书馆的位置,所以很多重要的庆祝活动、游行以及欢迎仪式都会路经饮马桥。给杨阿姨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1970年西哈努克亲王来苏州访问途经此地,当时窄窄的人行道上站满了欢迎的群众,住在二楼的居民就从楼上窗口往下看,场面十分壮观。
70年代开始,人民路进入了改造阶段,逐渐拓宽,市政府也搬至他处。到了1988年,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饮马桥的所有民居都不再保留,杨阿姨家也搬到现在的人民桥南。现在,除了秦龙水饺和公园派出所这两幢老房子得以保存,其他建筑都已经拆掉重建过了。
“当时还是觉得挺可惜的,因为都是些古色古香的庭院建筑。”杨阿姨说,包括她在内的很多住户离开的时候都舍不得,但是想想,能拥有自家的卫生间和厨房,还是挺开心的,“毕竟方便了,老房子里倒马桶要走两条街呢!”
说到饮马桥现在与过去的区别,除了全新的道路和周边的建筑外,杨阿姨认为变化最明显的就是交通了。“现在车子太多了,过马路都有点吓人的。”她说,以前的时候,除了公交车和少量自行车,马路上都是空荡荡的,十字路口岗亭交警会一直在岗,手动控制红绿灯,因为车流量很小,而现在城市发展的那么快,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公车小车这么多,有了红绿灯都不够用了。
名城网记者 康颋 图文报道
相关资料:“饮马桥”名字由来
饮马桥的名称由来在王謇的《平江城坊考》一书中记载明白,作者引《红兰佚乘》曰:“支遁好乘马。其最重者,名曰‘频伽’。尝饮频伽於桥下。马溲处,忽生莲花。人异之,故名曰‘饮马’。而桥之西南,有莲花巷。”
支遁者,东晋高僧也。字道林,世称支公,亦称林公,别称支硎,俗姓关。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思辩家、佛茶世祖、爱马养鹤。支遁爱马,史有记载。据说有人送支遁黄金五十两,良马一匹。支遁将黄金五十金散与众人,留下马匹精心喂养,而支遁又从来不骑马,众人不解,支遁答曰:“爱其神骏也”。唐人韩干有《神骏图》,画的就是支遁爱马的故事。这幅名画为清宫所藏,溥仪退位后从故宫中偷带出来,后在东北为解放军缴获,转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中, 2006年国家邮政局曾以此画发行过两枚纪念邮票。
清人任颐也画过一幅《支遁爱马图》。支遁在苏州城西建支硎寺,老百姓读不懂那个“硎”字,便把支硎写成支英,因寺庙建在半山腰,没有被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炸山的炸药所毁而幸存,如今这座寺庙叫“中峰讲寺”。支遁大和尚在苏州留下的印迹很多,这里不作细述。
就是这位东晋时代的支遁大和尚当年牵了一匹名叫“频伽”的宝马经过苏州城里的这处桥下喝水,这匹马喝足了水,又随地撒了一泡尿,那马尿流过处竟在河里长出一丛莲花来。名僧、宝马、马溲生莲花的祥瑞之相,催生了饮马桥的名称。如此算来,饮马桥已有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