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富员工年终奖:现代人怎样安身立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12:40
[/url]



人向地学什么?
——学做“大地母亲”(人无创造生命的能力,生和死都一样了)

人向天学什么?
——学“天时”(太阳从来都从东升,往西落;24小时从不误差。人只有守时守信了,才守得住生命。)

人向道学什么?
——学“自然规律”(是鱼就在水里游,是鸟就在天上飞,人若要违背这一自然规律,就是在蔑视生命。)

附: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现代人怎样安身立命?

亚里士多德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提出了一个看似非常普通,但也是两千多年以来或自有人类文明以来,一直没能够解决的命题:人应当如何生活?可以说,自这个命题提出来以后,所有的人文科学都在围绕它而展开。
人到底应当如何生活?二十世纪是人类文明突飞猛进的世纪,科技经济在这个时代得到了非常快的发展,可是二十世纪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每当人类面临一个世纪之交的时候,都会出现一种特殊的现象,叫做“世纪末现象”:一个世纪走完了,另外一个世纪又开启了,人类总好像有一种走到世界末日的感觉。当今之世,人类有能力分裂原子,有能力去寻找到夸克,有能力飞越太空,走上月球,可是人越来越对自己表现得无可奈何,人难以安身立命。所以在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世纪之交产生一种非常奇特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世界范围之内出现了许多邪教,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人类面临着一种空前巨大的人生危机。
事实上,人生危机是我们每个人都回避不了的。如何解决这样一种人生危机?一九八八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法国巴黎集会,会后发表的《共同宣言》中提到:“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三十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人类已经面临着许许多多严峻的课题,如何来解决?他们发出倡议,到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寻找人类生存的智慧。应该说,这不是一般的人。也不是一批人文学者发出的倡议,而是一群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发起的倡议,代表着二十世纪人类的最高智慧。
我们现在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如何到两千多年以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我们能找到什么样的智慧?必须要说明的是,他们这里所讲的孔子,只是一个象征,它象征着中国文化,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我们有必要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智慧
人类已经面临着许许多多严峻的课题,世道人心不好,你如何能为自己求得一安身立命处呢?如何来解决?到那里去寻找智慧?寻找人类生存的智慧?那里去寻找智慧?我们能找到什么样的智慧?

中国的传统文化

家国一体
家在中国文化当中,具有一种特殊的地位。不理解中国人的家就永远不能理解中国文化。可是家到底是什么?中国人以家为一种精神上的归宿,最重要的价值观都与家有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我用三个概念六个字来概括它的基本要素,就是:血缘;情理;入世。

情理逻辑

情感要素的基本文化逻辑就是要合情合理。所以中国的教育,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才“绳之以法”。理解这一点对于现代人的安身立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刚才讲中国文化最基本的出发点是血缘、家族,那么血缘、家族的逻辑是什么呢?就是一种情和理即所谓“情理”的逻辑。“出世”与“入世”

中国文化形成的是一个儒道佛三位一体的精神结构,这个精神结构的特征是自给自足。中国文化的主题就是在入世当中达到一种出世的境界。      

中国文化的第三个要素是入世。

总之,中国文化形成的是一个儒道佛三位一体的精神结构,这个精神结构的特征是自给自足,它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相适应的。中国人啊,往往得意的时候是个儒家,失意的时候是个道家,到了绝望的时候就是个佛家。所以说他无论如何都能找到自己一个安身立命的基地。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基地是很有弹性的,那是个席梦思,你跳下来以后啊马上又弹回去。中国这样一个儒道佛三位一体的结构,就是一个人生的锦囊袋。中国人往往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儒家,很能进取的;到了中年啊他就开始慢慢有一些道家的苗头了;到老年的时候,儒道佛走到一起。所以中国文化的主题就是在入世当中达到一种出世的境界。在日本的时候有一个人曾经问我,你能不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述一下什么是道德?我就告诉他三个字,道德就是“不动心”。什么叫“不动心”,就是一种在入世当中出世的境界。
所以,人生的安身立命,需要一种良好的人文素质。如果没有良好的文化涵养,没有良好的文化教养,就不能做一个自觉的中国人,不能自觉地确立自己安身立命的基地。人生在世有的时候会迷茫,有的时候会做一些错事,在人生的过程当中,你可能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关键在于要有足够的和合理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能力来纾解压力,超越自我。一个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当是有良好人文素质结构的人。所以要把心理、法理、伦理、艺理、哲理这“五理”统合起来,“五理”一体解决现在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建构和人文素质建构问题。我们既要有一种人文精神、人本精神,考虑到每一个人的心理需要、生理需要,同时又要勇敢地承担起每个人应当负有的道德责任。心理和法理、伦理必须结合,然后还要与艺理结合,要有一种良好的审美眼光。最后,在哲理中,达到真善美的合一,真理与智慧的合一,从而创造健全的人生和美好的生活。



安身立命之——安心[/B]

         现代人生存发展的首要问题,但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现代人为了安身立命,就必须要先安心。
《论语》曰“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既知天命,则首先就要安身,只有身心安顿,方知天命所达。“安身立命”是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也是我们先祖生活的基本方式之一。安定生活是每个人生命延续的最基本要求,离开了这一点,则就谈不上什么立命。孔子说的“立命”包括了身心的安顿。
      生存是前提,没有衣食无忧那儿来的心情安静,但是我认为这并不矛盾。若内心不宁静,那么在追求安身立命的过程之中必然形神交萃。身体需要居住,心灵也要有所依附,人一定要有精神生活,给紧张的心灵来一个放松,使人们有精神寄托,心灵的居所。若内心不宁静,那么在追求安身立命的过程之中必然身心疲惫。身体需要居所,心灵也是如此,人一定要有“信仰”。“信仰”不一定是宗教,而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心灵的居所。安放身体相对容易,安放心灵确实不易。我们需要安身立命,更需要安心宁静衣食无忧相对容易,精神充实却是不易确实不易。我们需要吃饭穿衣,更需要给心一个宁静的港湾。
    古人云“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非常充裕,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幅度提高,温饱小康生活进入每个家庭,“安身立命”的最基本要求在整个社会基本实现。但是就在这个环境下,我们的“安心立命”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人们碰到了太多这样或那样的思想问题,整个社会患有心理疾病的大有人在。因此,如何解决“安心立命”的问题,成为当前社会思想工作者所面对的一个重要任务。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从思想入手,培升境界,提高素质是重要途径,养性即是“安心”,修身即是“立命”,当代的人们岂可不深思乎?

个体取向:

我们必须正视自己,正视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同时也要坚定自己志趣和信仰,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赢得更美好的明天和未来。
不要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也不要总是去哀叹命运和埋怨别人,更不要去做一个对世界了解得一清二楚,而对自己一无所知的人。
我们应该让自己变得冷静和清醒些,然后认真的去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我到底需要什么?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能为社会贡献些什么?
我们应该让自己的灵魂做一回主,让我们的行为听从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呼唤与渴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变得自信、坚强和勇敢。
我们必须知道的是,最终决定我们成功与否的更多不在于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是我们自身的思维方式、信念、态度、自我期望和行为习惯等内在因素。
要想更好的安身立命于天地之间,唯一正确的道路应该是:知道得比别人要多,体验得比别人要深,眼光比别人更长远,行动比别人更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