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成为财务策划师:战胜"完满病"(心力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9:34:43

心力学课二十                    

                      

                        战胜"完满病"

              吴甘霖(香港中华万年网副总裁)
 

          
 

心力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刚当上皇帝不久,就请大臣封德彝推荐人才。过了许久不见动静,就问封德彝是怎么回事。封德彝说:"并不是我不尽力,实在是目前找不到具备奇才异能的人。"唐太宗说:"以前贤明的君主,都是用人如器,用其所长,不拘一格。难道还到其他朝代去借用人才吗?"封德彝满面羞惭而退。

问题:为何"用人如器,用其所长"就行了呢?
 

一、"囤积型破坏"的危害
  封德彝所犯的错误,实际是一种"完满病"。其最大的特征就是贪图十全十美。这类人总是没有具备一切条件就不去做,做不到十全十美就不去做,结果,于单位而言,会将一些可以立即开发的资源(如人才资源)浪费、将一些应该抓住的机会放跑;于个人而言,它会压制个人潜能的发挥。

 我们把这种因为追求完满而导致资源浪费、潜能抑制的问题,称之为"囤积型破坏",即本来是可以利用的东西,却由于完满心理的阻碍,而被"囤积"起来,发挥不了任何效益。在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一些人:由于要求太高,总是拖延着不去行动,即使有好的想法,也只让其停留在梦想的层次,成为所谓"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由于完满病作怪,一些人对一句很容易说出口的话,也要在自己心中打无数次仗,心理斗争的结果,形成意志的瘫痪。
 

二、因拣芝麻而丢西瓜
  完满病患者有一特性:事无巨细,都求完满。这样很容易被细节粘住,分不清事情的主次,往往因小失大。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节俭君主。他要求他的臣子及儿女都这样。太子杨勇,英明果敢,在参预朝政时表现得很突出。但隋文帝不重视大节,倒对杨勇多了几个姬妾及做事有点喜排场极为不满。另一儿子杨广,正好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隋文帝便下决心废掉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最后,杨广登位,成为隋炀帝。他并没有像他父亲所认为的那样节俭,而是娇奢淫逸,臭名昭著。最后,彻底葬送了隋朝的大好江山。

三、改"完满"为"完善"
  要改正完满病,就要将"完满"改为"完善"。这是两个既相似又有很大区别的概念。相似的地方,在于都有一"完"字,这代表着一种向往,一种达到最理想效果的美好期望。但是,它们之间有质的区别:完满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完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完满是一种完成态,完善是一种非完成态;完满是一种对现有状况的苛求,完善是一种对自己主动性的要求---不管做得到做不到,只要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就行。
  该如何改"完满"为"完善"呢?
  1.从接受局限开始
  完满病的核心就是苛求,是无法接受局限。他们总制造一个十全十美的标准,以理想的标准要求世界和自己。但是这一标准的前提往往是虚妄的。完善的第一原则,就是勇于接受世界和自己的"本来面目"。既不神化世界,也不妖魔化世界;既不神化自己,也不妖魔化自己。南怀瑾有几句格言,正是这种勇于接受局限的深刻表述:"立身不求无患,处世不求无难,究心不求无障,行道不求无魔,谋事不求易成,交情不求益吾,于人不求顺适,施德不求望报,见利不求沾分,被抑不求急明。"
  2.差不多就去做,不在起点耽搁
  做任何事,勇于开始最为重要。起点上的完满感,是最大的完满感。战胜它的法宝是:差不多就去做,不在起点耽搁。正如爱默生所言;"要去某一地点,可以有二十条道路,其中有一条是捷径,不过还是立刻踏上其中的一条吧。"
  不在起点耽搁,不是说不会遇到缺陷和问题,而是即使遇到缺陷和问题,也完全可以在行动中弥补和完善。
  3.容许犯错
  只要是人,犯错就是免不了的事。不论对人还是对己,都要多加体谅。不要老是拿着放大镜去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过失。尝试回想一下你在过去一星期内、一月内、一年内所犯"错误",有许多并非如你当时所想的那样严重,绝少是不能弥补的。何况,"失败是成功的通行证"。吸收有关教训,但不背着沉重的自责上路,谁说犯错不是一份丰厚的财富呢?
 4.改写暴力规条
 完满病患者,在内在要求上,还有一个特点:原则挂帅、当"良心警察",总是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他们不仅一点小错都不容许自己犯,而且过于神化理性与意志的作用,给自己制定了许多"非……不可"的规条。达不到就对自己轻蔑和痛恨。应该说,有的规条是合理的,如"不管怎样都不要吸毒"。但完满病患者的许多规则,却是捆绑自我的绳索。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先把一些强迫性的内容列出,然后质询前提,分清哪些是过分的要求,之后,改写规则:
 改"我应该"为"我希望";
 改"我一定要"为"我打算";
 改"绝不可能"为"可以这样试试"……
 5.警惕"完满的怪圈"
 这是最值得注意的一条:完满病患者有一个"心灵怪圈",当他要治理"完满病"时,却是以"完满病"的方式,进行治理---他们总是贪图一次改好,改到最佳效果。但是,这又往往做不到,于是,就立即对自己全盘否定,认为"我真的没救!""我试过了,事实证明我的确是个废物!"
 这实际进入了"神仙---魔鬼"的恶性循环:开始把自己当神,当努力没有结果,就立即把自己当鬼。对完满病患者来说,要治好此病,除了不断有改造的意识和行动外,还需把握三项原则:不求一次做好;不求一切都达到尽善尽美;不求没有反复。允许进两步,退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