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计划书怎么写:站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最前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6:46:21

站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最前沿

——超常教育30年探索不辍

 

  我国超常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伴随着改革开放而产生发展,30年间,为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试验田,超常人才的培养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关键。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当今大学的迫切任务。

  32年前,粉碎“四人帮”后,中国处于人才断档局面,中央提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超常教育应运而生。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毫无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敢于探索,勇于实践,闯出一条成功之路,培养出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自主招生、自选专业、弹性学制、学分制、通识教育、研究性学习、基地班、强化班……这些近年来在我国高校逐渐推广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都可以从几年、十几年甚或二三十年前,在少年班、在超常教育的探索过程中找到它们的起始点。可以说,超常教育站在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最前沿。

  中国科大少年班:超常教育的发轫与引领

  谈超常教育不能不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中国科大少年班的开办,首开我国超常教育之先河。作为超常教育标志性事物,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首创,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开拓者和窗口,在它进行各方面创新的同时,引发了其他高校的效仿、探索与创新。

  1977年,中国恢复了高考。1977年10月,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向国务院副总理方毅致信推荐13岁智力超常少年宁铂。11月3日,方毅批示:“请科技大学去了解一下,如属实,应破格收入大学学习。”与此同时,党中央、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大都收到许多推荐少年英才、早慧儿童的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科大提出创办少年班的设想,很快得到中科院的批准。1978年3月8日,中国科大少年班正式创办,21名少年被录取。

  1984年8月16日,邓小平在北戴河会见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谈到中国人才培养时说:“少年班很见效,也是破格提拔,其他几个学校都应办少年班,不知办了没有?至少北大、清华、复旦、交大应办一点少年班。”

  邓小平讲话之后,1985年1月26日,原国家教委作出决定:中国科大、北大、清华、北师大、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西安交大、吉林大学、浙江大学13所重点大学开办少年班。这一决定不但充分肯定了少年班的办学方向,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大学少年班教育事业的发展,促使中国智力超常少年教育体系不断走向完善。

  面对一群早慧少年,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学模式不再适用,少年班不断进行着各方面的探索与创新。30年来,他们在招生、教育、管理等方面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多个第一。

  教育创新的根本是教育思想及模式的创新。中国科大少年班在教育思想上敢于突破“一元化”教育,实施“共性加个性”的新型特殊教育模式,并提出要培养一流人才。

  少年班首创自主招生模式。近年来,国内部分高校逐步开始实行自主招生,而在1978年少年班创建之时,实行的就是学校完全自主招生。

  率先实行通识教育。少年班突破高考专业选择一锤定音,将学生本科学习分为基础和专业学习两个阶段,学生入学两年内学习基础知识而不分专业,两年后再根据个人志趣和特长在全校范围内自主选择学科类和专业。2000年之后,国内高校开始普遍采用这种培养模式。

  试行学分制,提前选修提前毕业。中国科大1981年率先试行学分制,虽然学校规定学生最高选修学分,但对少年班尖子学生的选课不设限制。由于较大幅度地提前选修,少年班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完了较多的课程,他们可以跳级,可以提前毕业。1984年,中国科大在本科生中推广了少年班这一做法。

  首倡大学个性化教育。中国科大少年班最早实施“学导制”,聘请院士、资深教授、杰出青年学者等,担任少年班学生的指导教师,对学生成人成才进行个性化指导。这也是在当今高等教育与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理念。

  为适应新的时代需求,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国科大近来提出把“培养多学科交叉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作为少年班办学目标。目前,中国科大少年班开始与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等国家级研究机构合作办学,共同探索交叉学科高端人才培养模式,并希望由此探索和完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机制。

  可见,中国科大少年班的创办,是教育史上的一大创新,其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至今仍在影响中国高等教育界。 

开创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多种模式

  就少年班而言,目前中国仅有两所高校仍在开办,即中国科大和西安交大。在招生选拔方面,虽然他们都是从最开始的经验选拔到目前的科学选拔,但二者选拔少年大学生的模式各具特色。

  据中国科大少年班党总支书记杨义英介绍,在1986年7月,少年班通过初试(高考)、复试录取的模式基本形成。复试可以面对面地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也可较为详细地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个性特点,从而判断他们是否具备进入大学独立学习生活的基本能力。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学教育、高考不断变革,对少年班招生也产生了很大影响。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科大在积极思考、应对。

  西安交大近年来对少年大学生的录取考试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从2004年开始,少年班从初中应届毕业生中选拔,采取自主命题、独立招生的方式招生,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学校组织笔试和面试,重点考查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

  一考免三考是西安交大独具特色的选拔方式,即参加学校组织的少年班招生笔试和面试且综合考核合格者,可以免去中考直接被录取为少年班大学生;在大学预科期间学习成绩合格者,可以免去高考直接进入本校本科学习,且根据预科两年的学习成绩选择大学专业;在大学本科学习期间成绩和毕业设计(论文)达到学校要求者,可以免去研究生入学考试,直接录取为本校硕士研究生,从而减少了应付大型考试带来的各种压力和占用的时间,让学生在自由、宽松、开放的状态下成长。

  在培养模式方面,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实行“预科+基础通识+宽口径专业”8年精英人才培养模式。西安交通大学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程光旭介绍说,少年班培养特色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个是预科阶段培养。预科两年委托西安交大附中培养,两年后成绩合格者升入大学本科学习。预科两年的教育阶段,使中学与大学教育良好衔接。预科阶段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高中各学科和部分大学学科的基础知识,突出对学生进行人文、科学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两年预科班的学习,学生把握了高中知识与大学知识内容的关联性,实现了由中学学习向大学学习的无缝对接。

  另一个是学硕阶段培养。实行“本科-硕士”贯通培养模式。大学基础通识教育两年,专业教育四年。少年大学生结束两年预科进入大学本科阶段学习时,主要是培养研究型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8年完成初中、高中、本科、研究生课程,硕士毕业时在20岁左右,正是精力充沛、富有活力、出成果的年龄。

  中国科大和西安交大的探索,从宏观上提出了创新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路和具体方法,从操作层面上提出了适应创新教育的少年班招生录取改革模式,对高校招生改革具有参考意义。

  一些大学在形式上先后取消了少年班建制之后,分别结合自身特点和条件继续开展禀赋优异大学生的培养和探索,开展了全面的超常教育改革实验,涉及招生、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创造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多种模式,继而以点带面地推动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是在南京大学少年班、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基础学科教育学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1985年南京大学少年班成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少年大学生,尝试超常人才的培养。1989年,在原国家教委关于保护和加强基础学科精神的指导下,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成立,通过推荐和选拔提前招生,在全国首创大理科、大文科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进一步推广强化部的办学模式,南京大学于1998年4月组建基础学科教育学院,学院包括贯通文、史、哲的大文科强化班,理科的大理科实验班和物理、天文、化学等多个学科方向的基地班,学生入学后可以按“多次选择、逐步到位”的分流方式来确定修读的专业方向。2006年,正值南京大学老校长匡亚明诞辰100周年,基础教育学院更名为匡亚明学院。

  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院长助理张亚权说,这一跨学科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而言,有利于按照学科群组织基础课程教学;对学生而言,有利于理性地认识自身兴趣和自主选择发展方向。学院内部试验的成功经验逐步在全校推广,匡亚明学院已经成为学校本科教学改革的窗口。

  “英才教育是浙江大学本科教学的一大特色,从1984年创办的浙江大学英才教育班——混合班,到工程教育高级班、国家文理科基地班、医学试验班,浙江大学已构建了一个包括文理工医在内的多学科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常务副院长陈劲介绍。

  混合班以“起点高、基础厚、能力强,努力培养创造欲”为指导思想,培养具有理科素质的工科人才。每年从新入学的全校工科学生中选拔5%的学生,单独编班,集中住宿,学校提供优越的学习、科研条件,选聘优秀教师对其进行特殊培养。

  在4年的本科阶段,浙江大学就给混合班学生提供了5次选择机会。第一学年末,学生可选择专业大类;第二学年末,学生可在全校理工类中任选专业;第二学年末,通过双向选择,学生选择导师,开始进入实验室、课题组进行科学研究的训练;选择课程,选修课占30%左右,学生可跨系选课,鼓励学科交叉;第四学年免试保研的学生有机会选择研究方向。

  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战略任务和责任,超常教育是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践,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王雁认为,超常教育为我国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为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多样化、专业化的教育需求,丰富学校办学形式和促进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重要参考。 

曲折中超常教育成绩斐然

  许多创新事物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超常教育30年同样经历了坎坷与曲折。

  30年前,在百废待兴、人才断档的年代,人们寄希望于这些早慧少年创造奇迹。在媒体的追逐下少年班的孩子被戴上神童的光环。作为神童,就应该事事优秀。孩子们的心理压力非常大。

  媒体对于宁铂出家为僧、干政“自我封闭”、谢彦波“有心理问题”大肆炒作,有关“三个神童的命运”的报道都不够客观公正。宁铂于1988年曾对他的老师、现任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贺淑曼说,他之所以成为现在这样原因有二:一是媒体害了他。宁铂曾三次报考研究生,都因恐惧失败未敢踏入考场。二是选错了专业,他说如果学中医或围棋,都比现在前途好。贺淑曼认为,宁铂出家为僧不一定不是好事,他有寻找自己兴趣或信仰的权利,也许若干年后他会成为佛教大师。她认为,谢彦波和干政都是由于年龄小,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只重视成绩、不重视社会化,导致他们不会为人处事。这些现象并非少年班所独有,大学普通班级中也同样存在,甚至更严重。

  1993年,有人提出“及早废止少年班”,引发媒体对少年班一片非议。有人说少年班是“拔苗助长”,还有人说培养少年班学生要比培养普通大学生多花10倍的力气,也没出现华罗庚或陈景润,等等。社会的非议加之改革本身的困惑,大学少年班纷纷萎缩。

  现在看来,停办少年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学校内部对政策、管理、教育、理念等方面均无充分的准备,更没有一套科学的鉴别超常学生的方法和选拔机制;在超前教育、应试教育的“催生”下,招来的学生不超常,而且多有年龄造假现象。加之对超常教育理论研究滞后,使教育与管理处于茫然之中。

  中国人才研究会副秘书长、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罗洪铁说:“有些学校办不下去,政策是重要因素。有的人只看到问题却没有看到成就。舆论要正确引导,不要神秘化,不要抓住超常教育中的问题以点带面。舆论一定要科学评价超常人才教育,给予良好的舆论支持而不是摧残。”

  发展中的问题并不能掩盖超常教育的成果。经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和追求,超常教育取得了不菲的成绩。30年来,从中国科大少年班、教改试点班毕业1875人。据跟踪调查,少年班毕业生主要流向是: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国内外工商、金融、IT、制造等诸多领域。他们年龄最大的在45岁上下,相当一部分人在事业上已有丰硕建树。中国科大少年班在北大、清华、中国科大、复旦这四所一流名校担任教授的就已有近20人,其中78级的翁征宇是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首位“杨振宁讲座教授”,杨振宁先生曾经评价说:“他是高温超导领域里做得最成功的年轻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85级杜江峰是中国科大近代物理系与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教授,他是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并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

  少年班毕业生已有20人在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任正教授,有3人当选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5人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多人当选美国医疗信息科学院、美国光学学会等会士。据中国科大今年2月所作的不完全统计,毕业10年以上的810名少年班学生中,仅在IBM、Intel、微软、杜邦这样的国际500强企业就职的就有149人,其中许多人担任重要职位。78级的张亚勤曾是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100年来最年轻的会士,现任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董事长。

  西安交大少年班毕业生周鸿祎,1992年毕业于电信少年班,1998年创建3721公司,2004年出任雅虎中国区总裁,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软件企业十大领军人物”。郑海涛,15岁考入西安交大电信少年班,2005年12月登上MIT《科技回顾》杂志,进入35位未满35岁站在科研前沿的女士之列。1994届毕业生陈羲2007年获得美国总统科学奖,现任哥伦比亚大学纳米力学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主任郑庆华认为,现在从理念上反对超常教育的人已经很少,根本问题是在实践中谁能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由于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成才的滞后性需要我们有毅力、有耐力去做。也许四五十年才能出现一个对世界有影响的杰出人才,社会、政府、教育系统需持有宽容的态度,要有耐心等待。中国人力资源丰富,这是一个值得各方面投入和支持的事业。 

超常人才教育:赢在未来的重要战略举措

  超常教育过去在特殊教育范畴中一向是较弱的一环,近几十年来逐渐受到各国政府和专家学者的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发达国家认识到“天才”对高科技发展的决定作用,特别是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受到很大震动,于是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了超常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特殊政策或法令。

  目前,我国大陆尚无有关超常教育的立法,超常教育的发展常常因受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波动。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校长、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刘彭芝直率地说:“中国超常教育起步不算晚,但没有立法,因此发展道路十分曲折,现在仍处于困难期。全国从事超常教育的人非常少,能坚持下来的人更少。”

  中国教育既面临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挑战,同时也面临应对新科技的挑战。目前我国一般性人才短缺的状况已得到有效缓解,但高层次人才即超常人才仍然十分缺乏。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和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国家、地区和企事业的兴衰,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人才,是具有战略意义和关键作用的抓手。

  超常人才教育是在提升素质的基础上,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以心理素质教育为前提,以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不仅仅局限于对超常儿童的教育,它既承认超常儿童的客观存在,又承认潜慧生及大器晚成者的客观存在,它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一种教育。

  前世界天才学会主席、台湾资深教育家吴武典教授说,世界超常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从讲求平等到追求公正与卓越,从培养少数精英到兼顾全民才能发展,从随兴式的零散教育充实到系统的完整教育。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精英教育的精英品格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精英的卓越不仅体现在业务上,思想上的卓越更为重要,美国已在反思‘没有灵魂的卓越’。我们除了给予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外,还应加强责任感教育,让学生拥有‘德商’这一独特的素质,即对人类的关爱和对人类命运的同情,以及正直和诚信,使他们成为有灵魂的卓越。”陈劲说。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贺淑曼教授从超常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失误意识到,超常人才应该做到三个协调发展:身体和心理的协调发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学习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

  欲赢在未来,各行各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超常人才。培养超常人才必需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贺淑曼提出了超常人才成长的必要因素和决定因素,即:天赋是必要因素,教育和努力是决定因素;智力发展是必要因素,非智力发展是决定因素;学习成绩是必要因素,社会化是决定因素;身体健康是必要因素,心理健康是决定因素;创新是必要因素,机遇和性格是决定因素。

  开展超常人才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公平的体现,更是为了培养并鼓励更多、更好的拔尖创新型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所以它是实现国家振兴、赢在未来的重要战略性举措之一。

  链接:

  一些国家和地区超常教育蓬勃开展

  超常教育,在国外称英才教育或天才教育,香港、台湾称资优教育。部分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就展开了超常教育计划,如今已有全国性的大规模方案,并纷纷立法使超常教育的开展得以保障。

  美国国会于1958年通过国防教育法案,联邦政府提供资金培育数学、科学和外语等天才学生。1969年联邦法案规定,由美国教育委员会指导天才教育研究工作,并支持州政府发展天才教育方案。1978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天才儿童教育法》。1988年通过《杰维斯资赋优异学生教育法案》。1994年修正,强调学校必须为资赋优异者提供特殊的活动或服务,以培养发展其特殊的潜能。目前,美国各州都施行天才教育计划,并有各种方案模式。

  德国于1985年在联邦政府设置天才教育署,慕尼黑大学等也开设天才教育课程,培养天才教育师资,各地天才学生课后研习和夏令营活动广泛展开。德国政府亦视天才教育为在国际商场上有效竞争的必要措施。

  韩国是非常重视英才教育的国家,政府已将英才教育列为首要教育方案,并依法推进。1998年国家教育发展研究院内设英才教育组作为英才教育研究中心。1999年通过《英才教育振兴法》,2000年1月颁布了《英才教育法案》,2002年4月1日又发布《英才教育实施令》。韩国教育改革委员会指出,公共教育制度下的英才教育是为培养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以及保证平等教育机会的一种手段。

  我国香港特区和台湾地区都很重视资优教育。1990年,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发布《第四号报告书》,为香港的资优教育打下了施政基础,同时勾画出长期发展方向。1996年,《特殊教育检讨报告书》再次肯定各项依据《第四号报告书》施行的资优计划,并建议加强和扩充。1997年,香港特区政府拨出50亿港元设立优质教育基金,赞助许多大专院校及政府的资优计划。2000年,教育署再次发表资优教育发展文件,提出一个三层推行模式,引发出一连串相关的资优计划。

  1962年,台湾第四次教育会议提案通过发展资优教育。1984《特殊教育法》颁行,包括资优教育条款。1995年台北市资优教育发展协会成立。1997年公布修正《特殊教育法》,教育部成立特殊教育工作小组,台北市成立特殊教育科。1999年台北市发布《台北市资优教育白皮书》,2000年台北市成立台北市资优教育资源中心。

  其他如俄罗斯、法国,英国等很多国家和地区在上世纪60年代或70年代初就开始了天才教育,设有主管天才教育的部门,并制定了研究计划。

  1975年,第一届世界范围内的天才儿童大会在英国伦敦举行,会上成立了世界天才儿童协会。现在,天才儿童大会每两年召开一届,每次均有上千学者参加。可见,开展超常教育已成为世界潮流。(黄文 辑)

 

前言:“最受学生欢迎的十种老师”

 做老师的人,都希望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我们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样的老师是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如何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好老师?

  网上一度流传“最受学生喜欢的十种老师”。我们将这篇文章所蕴涵的主题——“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作为我们讨论“教师成长”的起点和终点。所谓“教师成长”,实际上是讨论教师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一是像父亲一样严而有度的老师。这种老师往往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又受到学生的尊敬和喜欢。这种教师认为,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难免犯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必须按照学生的言行规范来严格要求他们,又正因为这些缺点错误是难免的,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有度,按照他们的成长规律,给与他们改正缺点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不能一味的批评和指责,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

    二是像母亲一样慈爱的老师。这种老师多为中年女教师,他们有抚养孩子的经历和体验,知道抚养一个孩子的甘难辛苦,所以对待学生表现出关爱和耐心,体现出一种母爱。学生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和烦心事告诉妈妈老师,而且在妈妈老师那里总是得到满意的回答和耐心的指点,所以他们对妈妈老师感到特别的亲切,也特别听妈妈老师的话。

   三是实习老师。这种老师处于实习阶段,把所学的教育理论刚刚用于实践,没有受到教育世俗的影响。他们的年龄与学生很接近,大哥哥大姐姐,所以与学生很合得来。他们受到自己学校的约束,不敢指责或体罚学生,同时又不对学生将来升学负责,代课少,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多,经常跟学生一起玩耍,很知己,自然受学生欢迎,离去后学生念念不忘,保持通信来往。

  四是有宽 容心的老师。这种老师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对学生能够宽容的缺点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给学生很好的印象。比如,一个学生上语文课画画,被语文老师发现后,老师指出他画画选择错了时间和地点是不对的,同时鼓励他在合时的时间和地点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口服心服,这个学生后来不但打好了知识基础,而且发展了个人兴趣和特长,很感激老师。

  五是热爱学生的帅哥老师。对长得很帅青年男教师,学生视为青春偶像,但有个前提就是跟他们合得来,是哥们,而且课讲得特好,认为有本事,让人崇拜。痛恨那些动不动叱责甚至体罚学生青年大个子老师,认为他们无能,只会用武力征服学生。

  六是温柔的美女老师。欣赏年轻女教师长得漂亮,衣着得体,温柔又大方,感觉这种女教师声音好听,讲课有表情,绘声绘色,上课很轻松,是一种享受。特别喜欢上这种老师的课。对学生有耐心,知心姐姐。痛恨那种急躁而恶狠狠的青年女教师,背地喊她母老虎。

     七是风趣幽默的老师。这种教师讲课往往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引入新课,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在学生感到疲劳时就会来几段风趣幽默逗学生快活,让学生乐学。特别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效率高。讨厌那些讲课枯燥乏味而成天要学生死记硬背的老师。

     八是充满爱心的老师。有位老师特别关心贫困家庭学生和离异家庭缺乏家庭温暖的学生。经常将没有饭吃的学生带到自己家吃饭,将自己孩子的衣服给没有衣服穿的学生穿。老师的行动深深地感动和感染着学生,使学生对老师无限崇敬,自然得到学生的喜欢和爱戴。

     九是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的老师。这种老师是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学生一下子难以做到的,从不强求学生。教学生做人,自己首先做好人。总是实事求是,循序渐进。计划性很强,阶段性很强,大计划往往由小计划组成而逐步实现。教育的针对性很强,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从不好高骛远或简单粗暴。

     十是真才实学的老师。这种老师并非有多高的学历,而是勤奋学习,严谨治学。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备有一桶水。这水不仅是知识方面所要准备的,也是人格和魅力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具体的反映教师的道德观念、面貌和才智。这种老师德才兼备,才要求学生品学兼优,这样的老师是学生的表率、榜样和楷模。

      总体上看,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一般显示出十个特点:严而有度;像妈妈;实习老师;有宽容心;帅哥且热爱学生;美女且温柔女;风趣幽默;充满爱心;以身作则,说到做到;有真才实学。

     我们可以将这十个特点归入两个关键要素:

     第一,有“专业素养”,比如有教育智慧,有真才实学;善于管理,严而有度,以身作则,说到做到。

     第二,有“积极心态”,比如风趣幽默、像妈妈那样温柔、有爱心、有耐心、有宽容心;像实习老师那样有平等意识和新鲜知识;像帅哥、美女那样有良好的精神气质。

     由此,《教师成长》这个专题,就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积极心态”开始,进而讨论“如何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的基本途径:包括教师学习、教师行动研究和教师合作。

 

新东方在英语教学方面似乎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新东方的教学究竟有何神奇之处,我们一起看看俞敏洪校长对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激情、励志和幽默“四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