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钱进到期提现不了:畜牧业污染物的治理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1:58:49

畜牧业污染物的治理方法

郝洪璋  曹世军

1  畜牧业与环境污染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集约化、工厂化的大型畜禽养殖场迅速发展,为供应市场,丰富人民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集约化、规模化饲养在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社会供给的同时,因饲养集中而导致粪污排放量剧增,粪污中有毒有害物质及部分畜产品药残超标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和愈发严重。

    从畜牧环保角度来看,一头(只)畜禽就是一个污染源,一个畜禽饲养场就是一个污物排放场。据测定,一只鸡日产风干粪便0.1kg,一个万只鸡场年产粪便约360t。一头肉牛日产粪尿19kg,一个百头牛场年产粪尿684t。一头猪日排泄粪尿按5kg计,一个千头猪场年产粪尿达2 000t左右;如采用水冲清粪则日产污水25t,年排污水1万吨左右。目前,辽宁省年出栏1万只以上肉鸡场4931个。蛋鸡场272个;百头以上牛场882个;出栏千头以上猪场350个。畜牧业每年粪便、污水排放量可达1亿多吨,大量畜禽粪便露天堆放。即是污染环境、传播人畜共患病的重要途径,也是制约农业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

2  目前污染治理方式

    传统的庭院式饲养方式存在三个弊端:一是污染人类居住环境;二是制约发展规模;三是不利于卫生防疫。

    目前,畜牧业污染的治理方式主要是通过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两种途径加以解决。

2.1  无害化处理

2.1.1  除味产品的开发

    为了减轻畜禽排泄物产生的不良气味对空气的污染,可在饲料中或畜舍垫料中添加各类除臭剂,如天然沸石、硫酸亚铁、微胶囊化微生物和酶制剂。目前主要采用在饲料中添加EM生物制剂,提高消化率,消除粪便异味。在畜禽舍中铺垫沸石吸收氨气,效果良好。

2.1.2  环保饲料

    为了减轻畜禽粪便中氮、铜、磷等有毒有害元素的含量,应采用高新技术改变饲料品质及物理形态,提高饲料中蛋白质、氨基酸的利用效率,以间接地减少氨的排污量,用生态营养原理开发环保饲料,通过添加植酸酶等酶制剂提高磷的利用效率,以减少磷在水质中的富集。要严格控制某些重金属元素的添加量,并采取相应措施逐步以生物制剂替代其作用。

2.1.3  生态畜牧业

    生态畜牧业主要是指:把全部的资源利用起来,形成优化的、高功能、高效益的动物转化体系,实行无污染生产,多层次利用,实现生态、经济两个良性循环,最终达到生态结构良好,环境优美,物尽其用的动物生态系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采用生态循环方式饲养,简称为四级净化,五步利用,过程如下:

    养猪一排出粪尿一水葫芦池一绿萍池一鱼蟹池一水稻田(大棚种菜)一养猪

    出于以水生饲料替代部分精饲料,育肥猪每头利润增加40~60元,种猪成本降低20%,全场年利润可达60万元,这种饲养方式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增加了经济效益,为在现实条件下,发展环保型畜牧业生产做出了有益探索。通过建立生态工程模式,使得奶牛的生产走向了良性循环轨道,有效地解决了粪便、污水的污染问题,同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益。该生态工程模式为:奶牛粪便通过机械刮粪装置输入发酵罐制取沼气,为全场提供能源;经发酵后的粪渣和料液用来作培养基,大量培养光合细菌,经过加工制成蛋白质饲料;余下的粪渣作饲料基地的肥料;剩下的料液流入无土栽培温室,来培植蔬菜和其它作物;经无土栽培使用后的料液送入池塘养鸭、鱼和水生植物。因此可以说生态畜牧业是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绿色革命”,是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2  资源化利用

2.2.1  制造有机肥替代化肥

    粪便的利用途径多种多样,但用量最大,市场前景最广阔,农民易于接受的还是作为有机肥料,对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2.2.1.1  生物有机复合肥  畜禽粪便直接施用会造成土壤营养比例失调、磷积累过剩和有害病原微生物污染等。通过将畜禽粪便配以辅料(农作物秸秆、锯末等),经过堆置发酵等工艺流程,加工成优质高效的生物有机肥,是今后应重点扶持发展方向之一。

2.2.1.2  粪便烘干技术  粪便烘干处理技术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是目前我国广大农村普遍采用的技术。但鸡粪烘干加工过程中对周围大气环境的二次污染问题相当严重,不仅不宜过多扶持,还应尽早加以规范,引导其逐步实现环保生产,对整治后还存在二次污染的,应予以取缔。

2.2.2  做为再生饲料,重新配合利用

    鸡粪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较高的能量,风干鸡粪中粗蛋白占20%以上,粗脂肪1.25%,粗纤维7.13%,热能9032.98MJ/kg,通过干燥、发酵、青贮等方法加工处理,可将鸡粪作为一种饲料资源加以利用。20世纪50年代美国首先以鸡粪作为补充饲料的实验成功后,日、英、法、德、丹麦、前苏联、泰国、西班牙、澳大利亚、中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家禽粪便再利用研究。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利用鸡粪加工饲料,德国。美国的鸡粪饲料“托普兰”已作为蛋白质饲料出售,鸡粪饲料的商品化是由于鸡粪本身所具备的营养特点和饲料不断涨价等因素决定的。目前处理家禽粪便主要有干燥法、微生物发酵法等。

2.2.3  开发沼气等再生能源

    对于农村散户,在大棚内建猪舍、人厕、沼气室、种植蔬菜。人、畜粪便产生的沼气用来取暖、照明,粪渣用来为蔬菜施肥。

3  今后污染治理措施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水平;加强法规建设,规范治理程序;筹集专项资金,加大政府扶持。

  在过去的200年中,西方工业文明给发达国家创造了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带来了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土地沙漠化等灾难性后果,我国同样面临着土地、人口、水资源等不和逆转因素的困扰。

    21世纪是一个崇尚绿色、注重环保的世纪,一切生活与生产活动都将在环保的前提下进行,解决畜牧业污染问题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畜牧业生产远离市区,加上畜牧业污染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危害是逐渐的、长期的,往往被社会各界所忽视,这给解决畜牧业污染带来的难度甚至超过了技术方面的难点。因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畜牧业环保工作,充分认识到解决畜牧业污染问题是改善畜牧业生产环境,提高畜产品安全质量,促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实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唯一出路。今后,对以污染环境、耗竭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养殖技术及饲料添加剂等应坚持禁止使用。同时各级政府及畜牧主管部门要将推广畜牧环保技术纳入主要工作日程中去,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养殖企业治理污染,经过试点示范及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广大生产者的环保意识,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畜禽类污处理,不仅有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而且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畜牧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摘要剖析了畜牧业面源污染的发生原因及其风险,并提出治理对策,以期为畜牧业面源污染治理供给参考。
  关头词畜牧业面源污染;发生原因;风险;治理对策
  
  更始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实现了跨越式成长,但随之带来的畜禽粪便污水的排放年夜量增添,因为粪便当用率的低下和排放的不规范不达标,情形污染问题相当严重。畜牧业面源污染具有污染源分手、分布普遍、成因复杂且暗藏周期长等特点,对情形造成严重污染,良多国家已将畜禽污染的打点作为情形呵护的主要内容,拟定法令、律例,严加节制和打点。2001年3月原国家情形呵护总局发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打点法子》,把畜牧业污染防治正式纳入情形呵护规划。今朝,我国年夜中型畜禽场畜禽粪、尿年流失踪率达50%以上,致使畜禽场四周情形恶化,群众反映强烈,已经成为阻碍畜牧业持续不酿成长的主要身分。是以,要增强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注重对情形的呵护,减轻畜牧业出产勾当对情形的风险。
  
  1畜牧业面源污染的发生原因
  
  据2007年尾统计,全国年夜中型畜禽养殖场达1.4万多个,加上农村小规模饲养户,禽畜粪便及冲刷污水发生量巨年夜,年排放量达1 800亿t以上,且根基上难以做达到标排放,与工业废水、糊口污水并列水情形污染的三年夜泉源之一。畜禽养殖污染发生的首要原因:一是畜牧业出产体例的改变。曩昔我国畜禽养殖是以分手户养、小规模经营为主,发生的粪尿总量不多,也能被耕地消化。跟着人们对畜产物的需求量增添,敦促畜禽养殖规模不竭扩年夜,出产集约化水平不竭提高,畜禽养殖发生的销毁物越来越多,慢慢形成了污染问题。二是农业出产上化肥庖代农家肥比例增添。畜禽粪尿等农家肥与化肥斗劲,有体积年夜、用量多、装运未便等凸起问题,加上化肥来历已相当便利,良多耕地年夜量施用化学肥料,造成畜禽粪便没有了应用出路,从“利”变为“害”,成为了污染源。三是畜牧业养殖环节属微利行业,无力投入更多资金进行污染治理。与工业等其他行业分歧,畜禽养殖业从总体上看利润率不高,而污染又相当严重,污染治理成本过高。此外,良多养殖户不体味有关环保法令律例和洁净出产手艺。四是城市周边地域被清理的部门规模养殖场向农村迁移,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畜牧业污染问题。近年来,一些年夜中城市陆续出台相关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打点实施法子,周全清理城市周边养殖场,实施严酷的禁养政策,畜牧业出产重心将向农村转移,污染也必然会向农村转移。
  
  2养殖业污染的首要风险
  
  一是污染水体。养殖场未经措置的污水中含有年夜量的污染物质,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鱼塘中,使氮、磷含量
  高,造成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对有机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衰亡。有毒、有害成分进入地下水,可使地下水溶氧量削减,水体中有毒成分增多,严重时使水体发黑、变臭,造成持久性的有机污染;使原有水体损失踪使用功能,极难治理和恢复。二是污染空气。畜禽养殖过程会发生年夜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气体,恶臭难闻,激发养殖场与四周群众关系严重,甚至发生社会矛盾。三是传布病菌。畜禽销毁物中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滋长的蚊蝇,可成为人、畜流行症的传染源。 转贴于 公文网 http://www.haosc.cn

 

  3治理对策
  
  3.1切实增强对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率领
  各级政府要将畜禽养殖业成长规划纳入经济社会成长规划,按照情形容量前提科学拟定畜牧业成长打算。在具体工作中,实施综合操作优先,资本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依法综合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各级财政应放置治理污染专项资金,以促进和敦促整治工作开展。经由过程多种路子,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措置和操作难度,降低措置成本,为提高资本化水平缔造前提。加年夜环保法令、律例宣传,吸收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先污染后防治的教训,将畜牧业生态呵护纳入情形打点工作的首要内容,提高全社会畜产物平安和环保意识。经由过程科技前进,推广高效、适用、价廉的治理手艺,实现畜牧业成长与情形呵护的“双赢”。
  3.2抓好污染泉源节制
  一是划定禁养限养区。禁限养区规模内不再审批新建畜禽养殖项目。二是改建、扩建、新建畜禽养殖场。严酷执行情形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轨制。规划可养殖区域应有总体培植规划,并进行区域情形影响评估,提出用地规模、区域结构、治理模式、载畜量、情形方针等节制性要求,防止发生新的集中污染。此后凡新建场选址上要合适动物防疫前提和环保要求,并要配套消纳污染物土地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行动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三是种植与养殖有机连系。养殖场从平原片区向山地转移,按照配套的山地面积确定养殖规模,采纳干湿分手法子和沼气治理法子等,将废渣、废液用于作物施肥,操作植物(作物)全数领受有机污染物,达到废水零排放的尺度。
  3.3推广畜牧业污染治理模式,增强对现有畜禽养殖场的看管打点
  指导散户向规模化转化,规范措置法子,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排污量。应用饲用酶制剂等高效、无毒副浸染和环保型的饲料添加剂,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操作率,削减畜禽渗出物中氮、磷的渗出量。对畜禽粪便进行手艺措置,提高畜禽粪便作为农业肥料的操作率。因地制宜,采用混凝—脱氨—好氧生化、沼气池—生物塘、生物活性酶配套措置工艺[1-2]等体例措置养殖业废水,使之达标排放。禁养区内养殖场按照法令律例的要求予以关停,不再开展养殖勾当,原有养殖场及配套行动措施拆除或改作他用。其他规模养殖场要连系现实,配套培植干湿分手机、沼气池、沉淀池、生化塘(机械曝气或自然氧化)、鱼塘等足够容量的物理和生化治理行动措施,削减或不排放污染物质[3-4]。要增强对畜牧业情形污染的监测,开展畜禽污染现状的查询拜访,科学地把握畜牧业情形污染情形,为畜牧业生态呵护供给依据。
  
治理畜牧业环境污染的生态保护对策  张继先发表于<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4年第3期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不同规模的养殖场不断涌现,原本潜在的由畜禽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现,并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加而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可以导致国民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而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场又是我国今后发展畜牧业的方向,因此养殖场的环境污染控制关系到畜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中,必须掌握生态平衡原理,加强畜牧业生态保护,发展生态环保型畜牧经济,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空间,提高畜产品的品质和产品的附加值,全面提高畜牧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生态保护、畜牧业生产、农牧民增收的协调发展。
一、畜牧业环境污染途径
 1、粪便污染 
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是造成牧业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产生量很大。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粪便量约为17.3亿吨,而我国工业行业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34亿吨,畜禽粪便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7倍,如果这些畜禽粪便随意堆放,不做适当处理,势必对周围环境的水体、土壤、空气和作物造成污染,成为公害,成为畜禽传染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染源。
畜禽粪便直接还田如使用不当或连续过量使用,还会导致硝酸盐、磷及重金属的沉积,从而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构成污染。污水流入河流、池塘可使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产生各种毒素,严重污染水体。畜禽粪便一旦污染了地下水,极难治理恢复,将造成较持久性的污染。 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畜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氨气、硫化氢、粪臭素、三基氨等恶臭气体和粪尿中的氮磷元素、重金属等,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极大地影响了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畜牧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对其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畜牧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畜牧业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场址选择

    建饲养场要考虑交通便利,但也不能离公路太近,并且应在很好解决用水情况下,尽可能建在离城市、工矿区和人口密集的地方。考虑到粪便可供应农田作优质肥料,而粮食作物或其副产品又是畜禽饲料的来源,所以建养殖场要建在周围有足够的农田、鱼塘、果园、苗圃、园林等的地区,以便更好地实现农林牧的有机结合。

    养殖场的建设还要考虑使其有一定的蓄粪能力,且排污处理系统通畅,排污口与水源要相距200米以上。

    饲料营养

    1、配制氨基酸平衡日粮。在满足有效氨基酸需要的基础上可适当降低日粮的蛋白质水平。如果将日粮中的粗蛋白含量从18%降至15%,即可将氮的排放量降低25%。粪便污染的恶臭主要由蛋白质的腐败所产生,是因日粮中营养物质吸收不全造成的。如果提高日粮蛋白质消化率,减少日粮蛋白质供应量,那么恶臭物质的产生将会大大减少。这是从根本上降低畜禽粪便氮污染的重要措施。

    2、合理利用饲料添加剂。在日粮中添加酶制剂、酸化剂、益生素和丝兰提取物等,能更好地维持畜禽肠道菌群平衡,提高饲料消化率,减少环境污染。在日粮中添加植酸可提高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消化率,减少粪便中磷的排泄量。饲粮中添加酸化剂对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动物健康和生长有一定的作用。益生素可以减少氨和其他腐败内容物中粪臭的含量,从而减少粪便的臭气。丝兰提取物可限制粪便中氨的生成,提高有机物的分解率,从而可降低畜禽舍空气中氨的浓度,达到除臭效果。

    3、实行阶段饲养,提高管理水平。实行阶段饲养,可以满足动物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营养需要。随着畜禽体重增加,维持需要减少,脂肪沉积组织增加,瘦肉组织沉积减少,采食量增加,而所需日粮的营养浓度逐步降低。有试验表明,实行阶段饲养可提高饲料转化率70%,尿氮可降低14.7%,氨气排出量可降低16.8%。同时,切实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技术水平,提高饲料转化率,也是治理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

    卫生管理

    对畜禽舍及时清粪,防潮除湿,保持舍内干燥,合理组织舍内通风,及时清除粪便污物,减少舍内微粒、微生物。在舍内应尽可能保持粪便的干燥,尽量做到粪水分离。还可使用除臭剂除去畜禽排泄物中的恶臭。

    畜禽粪便的处理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厌氧处理或氧化处理,也可直接用于生产沼气或用于农作物施肥等。

    饲养管理方面

    提高饲养管理的技术水平,减少各个环节的污染,从而提高畜禽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率,这也是治理污染的措施之一。加强和优化死畜的无害化处理,及时清理出圈舍,进行焚烧或深度掩埋等科学的处理,严防死畜对环境的污染。控制药物的用量,加强用药管理,将畜禽药残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加强定点屠宰的建设,抓好畜禽血液及下脚料等废弃物的回收工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生态养殖

    遵循生态学原理,发展生态农业,降低环境污染。通过食物链建立生态工程处理系统,以农牧结合,渔牧结合,果牧结合等多种方式建立沼果或牧沼鱼蔬粮并举的生态畜牧农场。

    将畜禽粪尿通过低费用处理后,用于种植业或淡水养殖业。如建立沼气池,充分利用畜禽粪尿生产的沼气,可用于居民生活,沼液可以当做肥料用于种植业。也可将畜禽粪便加工成颗粒料有机肥料,用于种植业。也可建立种草——养畜——粪尿返田的农业生态链,对环境十分有利。总之,把畜牧生产放在一个大的农业生态循环圈中,会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这种多层次的循环,是最实际的解决畜牧业污染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模式,大有提倡和推广的必要。

    法律建设

    强化法规、法制建设,加大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随着规模化、产业化畜牧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一方面给市场提供了大量的畜产品,另一方面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给人类健康也带来了危害。近年来,我国制定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各种法规文件,执行的力度还不够大,污染的情况还在加重。这就迫切要求一些执法部门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执法力度,走以法治牧的道路,这不仅是保证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需要,而且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总之,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规模化、集约化饲养场呈急剧上升趋势,畜牧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突出。在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同时,要树立和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对生态畜牧业重要性的认识和宣传,完善总体规则,发展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又能改变不良生态环境的生态畜牧业。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各方面兼顾,同步发展,以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水质污染 
畜禽尿液、冲洗场地的污水、雨水冲刷粪堆、畜牧场和加工厂的污水也是重要的污染源,其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其污水的生化指标极高。高浓度的畜禽有机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将会造成水质不断恶化,畜禽污水中的高浓度氮、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畜禽污水排入鱼塘及河流中,会使对有机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严重威胁水产业的发展。畜禽粪便污染物不仅能污染地表水,其有毒、有害成分还易进入到地下水中,严重污染地下水。它可使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水质中有毒成分增多,严重时使水体发黑、变臭,失去使用价值。
3、恶臭污染
规模化养殖场产生的大量粪便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则养殖场散发出非常难闻的气味,会严重地污染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
4、药物残留潜在污染
药物残留对畜产品及环境造成潜在污染。畜产品中残留的药物有兽药、人药、消毒药、农药及其它化学物质,目前最突出的是使用违禁的盐酸克仑特罗(β-兴奋剂的一种)的残留问题。此外,抗生素和激素的滥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超量使用也会造成药物残留。
二、畜牧业环境污染成因
 1、 畜牧业由分散经营转为集约经营
我国传统畜牧业规模小,仅作为一种家庭副业来经营,所以污染影响不大。近年来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饲养方式由自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经营方式要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畜牧业逐渐转为集约化,饲养规模较大。产生的粪尿等排泄物数量大,如不及时处理,随时都能对人类和畜禽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 畜牧场地由农牧区向城郊区转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蛋、奶、肉等畜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多,为了便于畜产品的产、供、销一条龙的配套,畜牧业由农区、牧区逐渐向城镇郊区转移,造成了农牧脱节,家畜粪肥大量积压,不能及时施用于农田而造成污染。
3、 农业有机肥逐渐转向化肥
农业上有机肥逐渐转向化肥,有机肥使用减少,造成大量畜禽粪便等有机肥积压浪费、形成公害。
4、 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 
由于规模化、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使用抗生素、维生素、激素、金属微量元素已成为畜禽防病治病、保健促长的需要,经济利益驱动和科学知识的不足,滥用上述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畜产品的药物残留及环境污染。
二、治理畜牧业环境污染的生态保护对策与建议
1、加强对畜牧业生态保护的领导
要高度重视畜禽养殖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要吸取国外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先污染后防止的教训,将畜牧业生态保护纳入环境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提高畜产品安全意识,按照国际惯例组织畜牧生产,加强畜禽及其产品的安全管理与质量认证。
2、加强畜禽污染环境监测 
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要加强对畜牧业环境污染进行污染监测,开展畜禽污染现状的调查,科学地掌握畜牧业环境污染情况,为畜牧业的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3、 建立人工生态型畜牧场
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组织畜牧场生产,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现代技术、实行无废物和无污染生产。
采取以“中心畜牧场+粪便处理生态系统+废水净化处理生态系统”的人工生态畜牧场模式,利用粪便处理生态系统产生沼气,并对产生沼气过程中的产物直接或直接再利用。利用废水净化处理生态系统,将畜牧场的废水及尿水集中控制起来,进行土地外流灌溉净化,使废水变成清水循环利用,从而达到畜牧场的最大产出,又保持了环境无污染无公害处于生态平衡中。
4、采取动物营养性环保措施
(1)合理配制饲料
准确测定畜禽营养需要量和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更准确地配制出符合不同生产阶段和目的的畜禽饲料,减少养分的过得供给,降低畜禽养分的排泄量,减少畜禽排泄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2)使用环保型饲料  
应用环保型饲料,降低畜禽氮和磷的排泄量,提高饲料的品质及养分的利用率,降低猪、禽排泄物中氮和磷的含量,减少排泄物的数量。
(3)消除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  
大多数植物性饲料及副产品尤其是豆类及饼粕、麸糠中含有大量的抗营养因子,这些因子可降低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增加排泄量,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如膨化、制粒等,可降低日粮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提高饲料养分的利用率,减少氮和磷的排出量。
(4)采用多阶段饲养法  
多阶段饲养法是指将畜禽根据不同的营养需要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再根据不同的营养需要量进行饲养的方法。畜禽随着时间和体重的增加,其营养需要也发生了变化,经过调整饲料配方,可有效地满足其营养需要,减少其对氨基酸和磷等的过量摄入,从而减少其过量排泄。
5、搞好生态草原建设
在食草动物集约化发展、大力推广舍饲半舍饲的同时,加强草原的保护与建设,把发展畜牧业同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草原生态建设为重点,提高草原的生态效益,推进畜牧业产业化,从而提高畜牧业的综合效益。
6、控制畜禽排泄物
加强畜禽粪便管理,控制粪便的产生、播撒和处置,防止畜禽粪便造成大量积压,消除污染隐患。对畜禽粪便进行技术处理,提高畜禽粪便作为农业肥料的利用效率,杀灭病原菌,增加养殖业的收入。降低饲料中的矿物质及粗蛋白含量,从而降低粪便中的氮和矿物质含量,减少环境的污染。
7、控制药物残留
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饲料、兽药管理的规定,严禁在饲养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国际卫生组织禁止使用的所有药物,严格按照用药规程用药,控制畜禽用药,限制某些抗生素及药物的滥用,保证畜产品的安全,减少对人畜的污染。

 畜

畜牧业如何防治污染? 今年“两会”期间,畜牧业环保问题是热门话题之一,引起广大与会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的关注。为此,本刊特约请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大学副校长黄维义,就畜牧业污染治理提了解决方法,现予以刊登,供参考。 畜牧业已成为继工业污染之后不可忽视的污染源 我国的动物饲养业正在以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速度发展。集约化程度愈来愈高,饲养密度及饲养量急剧增加,畜禽饲养及活体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和废弃物,对人类、其他生物以及畜禽自身生活环境的污染愈来愈突出。畜牧业已变成继工业污染之后不可忽视的污染源。同时畜牧业污染最大的受害者是农民,要落实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治理畜牧业污染,主要是治理污水和废气。 一、家畜粪尿、污水污染 目前我国98%以上的养殖场都没有对其排出的粪便污水进行任何处理而直接排放,如北京、上海每年的畜禽粪便都超过工业废渣及居民生活废弃物的排放量。1999年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约为19亿吨,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4倍,部分地区甚至超过4倍。废弃物的排放形成“黑水”渗入到供水水系,污染饮用水,使人中毒或引起过敏反应。污水还大量传播人畜共患病。由动物传染给人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至少有90余种,有些乡镇专业户直接用鸡粪喂猪,猪粪喂鱼,这种“立体养殖”是容易产生新的流感病毒以及其他新病的场所。 二、畜牧业引起空气污染 在发达国家受限制的畜牧业的废气排放在我国尚未引起重视。养殖场对空气的污染包括恶臭、尘埃与微生物。养殖场恶臭除畜禽的皮肤分泌物、粘附于皮肤的污物、外激素、呼出气等产生的养殖场特有难闻气味外,还有来自粪污在堆放过程中有机物的腐败分解产物,包括甲烷、有机酸、氨、硫化氢、醇类等200多种恶臭物质。这些污染物除引起人们的不快、产生厌恶感外,恶臭的大部分成分对人和动物有刺激性和毒性。吸入某些高浓度恶臭气体可引起急性中毒,长时间吸入低浓度恶臭气体,会导致慢性中毒。有些物质还会损害肝脏、肾脏,长时间吸入恶臭气体会改变神经内分泌功能,降低代谢机能和免疫功能,使生产力下降,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恶臭的气体会让人感到极不愉快,甚至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也影响到畜禽的健康生长。 反刍动物产生大量的甲烷占大气甲烷气体的1/5。每年每头牛向空气中释放60~70升甲烷,是其他反刍动物的2~3倍。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奶牛业,全国13780万头牛每年排82.6万多吨甲烷!随着奶牛业的发展,这种看不见的污染会成倍增加。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的24.5倍。温室效应造成的自然灾害已经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全球变暖”的最大受害国之一。减排温室气体对于我国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义务”问题,而是一个我们该不该“自掘坟墓”的问题了。 重视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要从源头抓起 虽然2001年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针对存栏量为500头以上的猪、3万羽以上的鸡和100头以上的牛的畜禽养殖场提出要求。但其条款还是原则性的,仅有上海等少数城市制定了若干地方性的标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治理。但是《办法》缺乏权威性和强制性。在技术上,国家没有统一处理畜禽粪尿的技术规定和标准。尤其对此标准下的中小型养殖场的法律监控是空白,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来说无论是从管理上还是技术上,治理畜禽粪便污染问题都已是迫在眉睫。因此应该加紧研究,建立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环境管理体制。通过法律手段制止畜牧业污染,并加以一定的经济制裁。唯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畜牧业真正走上持续发展之路。 一、制定防污染法规,加强环境监督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必须尽快解决畜牧养殖业的污染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畜牧业治污的经验、教训,不能再走末端治理模式。应该尽快补充完善、严格执行《办法》,并使之上升到法律高度。一方面建章立制严格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大用经济杠杆引导,如对清洁生产的厂家给予适当免税,对污染户征收高额治污税或罚款。 二、研究、推广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技术 控制和降低畜牧污染是畜牧生产、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等部门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从技术上讲,防治污染应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达到“治本治表,表本兼治”。采取生态综合防治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的污染问题。 1.开发与应用环保饲料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是应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降低畜禽粪便中氮污染,是消除畜牧环境污染的“治本”之举。 2.开发与应用畜用防臭剂,减轻畜禽排泄物及其气味的污染。如应用丝兰属植物提取物、偏硅酸盐矿石、绿矾、微胶囊化微生物和酶制剂等,来吸附、抑制、分解、转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将氨变成硝酸盐,将硫化氢变成硫酸,从而减轻或消除污染。 3.用生物和生态方法净化污水。大力、甚至强行推广沼气处理畜禽粪便。在正常气温条件下可使污染物BOD减少70%~90%,如意大利研制的一种厌氧发酵装置,获得的沼气甲烷含量高达70%以上,可直接作燃料。该处理系统每年可制取沼气1500万立方米。除用常规的沉淀、过滤和消毒的污水处理方法外,应用人工湿地进行二级处理畜牧场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并推广分类用水循环使用的技术。 4.粪便的再利用技术。应该从生产工艺上进行改进养殖场的粪便污水治理模式,提倡干清粪工艺,或循环水清污系统,减少污水量,使干粪与尿污水分流,最大限度保存粪的肥效,减少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干粪经过适当堆制后,可制作出高效生物活性有机肥,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利用一些生物如微生物、蝇蛆,蚯蚓等,消化粪便,变废为宝。 5.畜牧业生态工程技术。生态畜牧业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变废为宝,对营养物质多层次地分级利用,在物质的转化中使其再生,在能量的流动中使其循环,实现了多功能系统的完全代谢过程,达到了多样化、无废物、高效率无污染生产。如奶牛粪便通过机械刮粪装置输入发酵罐制取沼气,为全场提供能源;经发酵后的粪渣和料液用作培养基,大量培养光合细菌,或培养蝇蛆,蚯蚓等,经过加工制成蛋白质饲料;余下的粪渣作饲料基地的肥料;余下的料液流入无土栽培温室,来培植蔬菜和其他作物;经无土栽培使用后的料液送入池塘养鸭、鱼和水生植物。这样不仅能净化环境,而且从水生植物中可制取维生素添加剂。

6.发酵床生态养殖。使用生态发酵床养殖,就地分解粪便,零排放,无污染,而且节省了水、电、饲料、药费,提高了经济效益。无论“鸡―猪―沼―菜”模式,还是“粮―糟―猪―沼―渔”模式,成本投入大,在经济上不划算,技术上不可行,而发酵床则经济上技术上都非常可行。牧业如何防治污染

 如何降低畜牧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广安区是一个拥有130万人口的农业大区。农村、农业经济显得尤为重要。广安区委、区政府因地制宜、因利势导,把大力发展畜牧业作为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和办法,走业主规模化、工厂化养殖与农户小群体养殖相结合的路子,使我区畜牧业的发展实现了突破性进展。2008年,广安区实现畜牧业产值达18.7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49.6%,全区年出栏生猪122.48万头,家禽880.65万只,有规模养猪场213个,规模养鸡场31个,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89户,养殖专业村65个,养殖小区48个,生猪生产基地乡镇22个,2007年成功申报为全国年出栏生猪100万头大区(县)。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畜牧生产过程中产业的大量氨气、粪臭素等有害生物,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畜牧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对其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畜牧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畜牧业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笔者认为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合理选择场址

   建设养殖规模场要考虑交通便利,但也不能离公路太近,在很好解决用水情况下,尽可能建在离城市、工矿区和人口密集的地方。考虑到粪便可供应农田作为优质肥料,而粮食作物和副产品又是畜禽饲料的来源,所以建立养殖规模场要建在周围有足够的农田、鱼塘、果园、苗圃、园林、退耕还草还林等地区,以更好地实现农林牧的有机结合。同时还要考虑具有一定的蓄粪能力,且排污处理系统通畅。

   二、加强卫生管理

   对畜禽圈舍及时清粪、防潮除湿,保持舍内干燥,合理组织舍内通风,及时清除粪便污物,减少舍内微粒和微生物。在圈舍内尽可能保持粪便的干燥,尽量做到粪水分离。可使用降臭剂除去畜禽排泄物中的恶臭,经过氧化处理的畜禽粪便可直接用于生产沼气或用于农作物施肥。

   三、注重饲养管理

   提高饲养管理的技术水平,减少各个环节的污染,提高畜禽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率,是治理污染的措施之一。加强和优化死畜的无害化处理,及时清理出圈舍,将病死畜禽进行焚烧或深度掩埋等科学处理,严防死畜对环境的污染。提倡科学用药,限制药物用量,把药残对畜禽及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加强定点屠宰的建设与管理,抓好畜禽血液等废弃物的回收工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建立生态养殖

   遵循生态学原理,发展生态农业,降低环境污染。通过食物链建立生态工程,以农牧结合、渔牧结合,果牧结合,林牧结合等多种方式建立沼果或牧沼、牧鱼、牧菜粮并举的生态畜牧小区。通过对畜禽粪便低费用处理后,可用于种植业或淡水养殖业。比如建立沼气池,充分利用畜禽粪尿生产的沼气,可用于居民生活,沼液可以当做肥料用于种植业;也可将畜禽粪便加工成颗粒料用于种植业。还可建立种草——养畜——粪尿返田的农业生态链,对环境十分有利。把畜牧生产放在一个大农业生态循环圈中,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这种多层次的循环,是最实际的解决畜牧业污染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具有发展前景的模式,大有提倡和推广的必要。

   总之,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规模、集约化饲养呈急剧上升趋势,畜牧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突出,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要树立和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对生态畜牧业重要性的认识和宣传,不断完善总体规划,发展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又能改变不良生态环境的生态畜牧业;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各方面兼顾,同步发展,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OO九年七月二十九日

  通联:广安市广安区畜牧食品局办公室 冯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