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era p2p 下载:2-3、子曰:道之以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3:29:35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凿    [集解]孔曰:“政,谓法教。免,苟免。”马曰:“齐整之以刑罚。”包曰:“德,谓道德。”格,正也。

[唐以前古注]皇疏:此章证为政以德所以胜也。“道之以政”,将言其胜,故先举其劣者也。导,谓诱引也;政,谓法制也;谓诱引民用法制也。故郭象云:“政者,立常制以正民者也。”法教即是法制也。“齐之以刑”,齐,谓齐整之也;刑,谓刑罚也;故郭象云:“刑者,兴法辟以割制物者也。”“民免而无耻”,免,犹脱也;耻,耻辱也;为政,若以法制导民,以刑罚齐民,则民畏威,苟且百方巧避,求于免脱罪辟,而不复知避耻,故无耻也。故郭象云:“制有常则可矫,法辟兴则可避。可避则违情而苟免,可矫则去性而从制。从制外正而心内未服,人怀苟免,则无耻于物,其于化不亦薄乎?故曰民免而无耻也。”“道之以德”,此即举胜者也,谓诱引民以道德之事也。郭象云:“德者,得其性者也。”亦得合郭象解也。“齐之以礼”,以礼齐整之也,郭象云:“礼者,体其情也。”“有耻且格”,既导德齐礼,故民服从而知愧耻,皆归于正也。郭象云:“情有所耻,而性有所本,得其性则本至,体其情则知耻。知耻则无刑而自齐,本至则无制而自正,是以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沈居士云:“夫立政以制物,物则矫以从之;用刑以齐物,物则巧以避之。矫则迹从而心不化,巧避则苟免而情不耻,由失其自然之性也。若导之以德,使物各得其性,则皆用心不矫其眞,各体其情,则皆知耻而自正也。”

[朱子集注]道,犹引导,谓先之也。政,谓法制禁令也。齐,所以一之也。道之而不从者,有刑以一之也。免而无耻,谓苟免刑罚。而无所羞愧,盖虽不敢为恶,而为恶之心未尝忘也。礼,谓制度品节也。格,至也。言躬行以率之,则民固有所观感而兴起矣,而其浅深厚薄之不一者,又有礼以一之,则民耻于不善,而又有以至于善也。一说,格,正也。书曰:“格其非心。”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此其相为终始,虽不可以偏废,然政刑能使民远罪而已,德礼之效,则有以使民日迁善而不自知。故治民者不可徒恃其末,又当深探其本也。

格——集解:何曰:“格,正也。”《释文》引郑注:“格,来也。”程树德:黄氏式三曰:格革音义并同,当训为革。愚谓黄说是也。三代以上,音同之字任意混用,在金石文中久成通例,盖即革面洗心之意也。何氏训正,变革不正以归于正也。义亦可通。

度  此章要旨,当与修己要旨相参。“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礼记·缁衣》: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革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遯心。”

《孔子家语·刑政》:仲弓文于孔子曰:“雍闻至刑无所用政,桀纣之世是也。至政无所有用刑,成康之世是也。信乎!”孔子曰:”圣人治化,必行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导民,而以刑禁之。化之弗变,道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

学而篇: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民免而无耻”,“有耻且格”,远耻辱之义乎。

“人”与“民”在论语中的用法不可不辨。仁者,犹孟轲之所谓:“劳心者治人”之人;当为泛言有位之士。民,犹孟轲之“劳力者治于人”之人。《汉书·货殖传》:“于是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故民有耻且敬。”在民上者谓之人。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不曰 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知之这不如好知者, 子曰:学而实习之,不异乐乎?的下一句是什么 子曰:“------,--------,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翻译:论语八佾-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子曰:“道不行,......................,无所取材。” 毛玠语太祖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休耕织,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业。反映的是哪一个时期的情况? 人曰: 何不___之以足? 曰: 宁信____.无_____也. 人曰:“何不( )之以足?”曰:“宁信( )。无( )也。”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何解? 子曰:“( )和而不同。” 填空 子曰:“ 什么叫:“子曰?” 子曰:朝闻道,夕可死。 子曰:朝闻道,夕可死。 子曰乐队 子曰 饭疏食之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怎么解释?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什么意思?谢谢!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意思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什么意思?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