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手机复制门禁卡:[转贴]稻盛和夫:赚钱不择手段非常危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3:39:36

为世人尽力是此生之任

  改变从心

  《中欧商业评论》(下称CBR):您成功地用600天拯救了日航,一个关键方法是你向日航注入了阿米巴的经营思想。阿米巴强调小而灵活,用它来取代日航的官僚的经营理念。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让一个大企业焕然一新。这个难度非常大,您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稻盛和夫:日航目前的成功并非因为引入阿米巴。在日航这家超过3万名员工的大企业中构建阿米巴,我们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阿米巴经营到今年4月才刚刚在日航形成系统,并还在逐步完善。

  第一年的实绩是日航干部员工意识改变的结果。进到日航,我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改变日航员工们的思想意识。在演讲中我已经提到,就是制定新的日航哲学,让全体员工共同拥有和赞同这种哲学,并且运用这种哲学在各个职场内钻研创新,改革改良。让他们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的公司必须靠自己来守护。3万多名日航员工改变意识,具备了新的精神状态,才使日航的重建走上了轨道。

  CBR:读了您的书,特别是《活法》以后,我们感悟都很深。您在52年前创办了京瓷,27年前又创办了KDDI,去年年初是临危受命前来拯救濒临倒闭的日航。这三家公司分别来自三个不同的领域,我们知道您也并不是这三个领域的专家,您到底是靠什么,经营不同产业的几家公司都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这里的秘诀是什么?

  稻盛和夫: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在企业里确立了经营的原理原则。我所说的“原理原则”,就是企业要珍视员工。我认为企业经营的目的首先是追求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我向员工们诉说这一点,让大家都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公司。对于那些认为自己是受雇于人,为别人而工作的人,我会对他们说:“不对!要积极主动,为自己的公司工作!”无论是重建一个公司,还是把原有的公司经营得更好,员工们与经营者抱持同样的想法,齐心协力,共同奋斗,这是最重要的。我实践了这条原理原则,因此,不管是什么行业、什么领域,只要全体员工同心同德,自己的公司自己守护,靠自己的努力把公司经营得更加出色。如果大家都这么思考,这么行动,事业就能成功。我向员工们灌输这条共通的经营的原理原则,这才是领域完全不同的企业都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CBR:明年您将年满80岁,现在依然战斗在日航的第一线。你也提到过要人、事合一,但做到很难。您是以什么样的信念和毅力,做到人和事的完美的融合?

  稻盛和夫:为社会为世人尽力是我的人生观。我想,这是我的人生、是我来到现世的一大任务。尽量为他人做贡献,这是最重要的。因为有这种想法,所以也没多考虑自己的年龄,鞭策自己这把老骨头,接受了重建日航的重任。做了近两年,我感到很疲倦了。渐渐地我想也到了请人体谅我的时候了。拼命努力到了今天,或许今后还有人会请我再干些什么。我希望尽可能不要再出现这样的事态。能让我在更安静的状态下做一点帮助他人的事情。稍微说一点离题的话。在十年前,我在日本成立了救助受虐待儿童的“儿童福祉法人”,在京都建立了可以收养从5岁到高中三年级的孩子80名的设施,还收养了刚出生到3岁的婴幼儿20名,都是因某些原因失去父母的孩子。我每年会多次去那里,与照顾婴儿的职员,与充当儿童父母的、每天努力工作的职员们交流,鼓励他们,让那些孩子都有幸福的人生。在我有生之年,想多做一些这样的事情。

  CBR:人的一生总有很多缺憾。您在治学和治企业的过程中,存在某些遗憾吗?该怎么去做?

  稻盛和夫:让我感到遗憾的事不太有。每一个瞬间我都全身心投入工作,努力奋斗到今天。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我都全力以赴,心无旁骛。所以没有遗憾的感觉,或者类似“糟糕了!当初这么干就好了”这种后悔的情绪也没有。

  企业领导者需要佛教儒学

  CBR:您对孔子、孟子、阳明理学均有深入研究,其实中国当代的学者一直都在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做一些反思。比如谈到儒学,对社会的进步到底是一种帮助、推动,还是一种束缚?中国一直在轮回中打转,在打转中输给了西方。儒学在社会演进过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如何适应和发展?

  稻盛和夫:儒教的本质在于论述人应有的生活态度,其中包括人应有的思维方式、人生观。我认为其中许多内容仍然适用于现代社会。如果说儒教中存在一些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内容的话,可能就是过分重视人的血缘关系。比如,一个家族中有人成功了,就要关照、帮助各种亲戚朋友;还有世袭制的问题,一定要让自己的子女继续自己的事业。在家族中尊敬、重视父母叔姨等长辈当然是应该的,是好事。但如果不适当地将这类关系放在一切之上,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上,就会成为枷锁,有可能制约正常的社会关系。这一点在现代社会中会产生问题。但儒教在人应有的生活态度、人应有的思维方式、人应有的心态等方面有非常精辟的见解,现在仍应该发扬光大,活学活用。

  CBR:也有人认为东方的不管儒教也好,佛教也好,更适合个人的修养,有利于个人获得更大的幸福感,但不利于组织,不利于群体的进取心,竞争力,不利于创新。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稻盛和夫:的确,佛教也好,儒家经典也好,主要用于个人的修心养性,磨炼自身的人格。但是,我认为,在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如果想把企业经营得非常出色,那么企业领导人必须是佛教和儒教中特别提倡的品格高尚的人。如果企业领导人私心很重,极其利己,只想自己获利,这样的人,若欲望强烈、有进取心、拼命努力,一时或许也可能经营出色,把企业做得很大。但因为他持有的哲学的层次很低,最终会把整个组织引向失败。所以我认为佛教儒教不仅适合于提升个人的品格,也适合于成为组织领导人的哲学。从“必须让品德优秀的人充当组织的领导人”这个意义上讲,运作大企业的领导人更需要佛教儒学中的优秀的思想。

  CBR:有一种观点认为东方的文化以人为中心,西方的文化以事为中心。稻盛先生是否认同?还有东方讲究等级,讲究人际关系,这种文化不利于做事情,这个观点您怎么看?

  稻盛和夫:第一个问题说东方重视人,西方重视物,这点我也认同。第二个问题,你可能是指儒教的影响吧。儒教确实现在仍然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但它并非用有组织的形式对我们施加影响,所以我不认为它会成为一种大的障碍。

  CBR:我们知道稻盛先生特别推崇“敬天爱人”的经营哲学。但在具体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又强调执行的刚性和对规范的严格遵守。这是否意味着一方面您在下属面前会非常亲切温暖,但有时又非常严厉苛刻。这二者间的关系如何协调好?

  稻盛和夫:这的确是一个困难的问题。我把“敬天爱人”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实践至今。“敬天爱人”就是敬奉天理,关爱世人。就是遵循天道,做事无愧于上苍;同时珍视人,待人亲切温馨,以慈悲之心爱人。

  但爱人的爱有两种:小爱和大爱。有像母亲哄婴儿的那种温馨的爱,即小爱;还有作为家长对长大中的孩子的严格的爱,即大爱。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往往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真正的珍视人,让大家都幸福快乐,需要大爱。有时表现方式看似严厉,其实乃是大爱。把小爱和大爱分别运用恰当,这非常重要。这也是我自己经常思考、实践的问题。同时我还经常对企业经营者、领导人强调,有些情况下,小爱反而是对员工不负责任。而乍看是“无情”的大爱,即所谓“爱的鞭挞”,有时却是必需的。而这二者如何协调平衡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

  日本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CBR: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面,日本的经济和科技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在过去几十年,尤其是上世纪后半叶,日本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很关心日本企业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成就,后面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稻盛和夫:江户时代的日本属于封建社会。受东方文化、东方思想所支配。距今一百几十年前日本因明治维新导入西方文明,并实现了现代化。在这一过程中,日本很好地消化吸收了西方文明,把它改造成适合日本需要的东西,日本因此才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我认为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是当时日本民众的“识字率”很高。包括小孩在内。就是说,大家都能读书。这一点对于日本理解西洋文明并使之日本化非常重要。还有一点,同中国人一样,日本人心灵手巧,动手能力强,擅长于制造器物。正因为这一优势,日本才能够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之上,生产出各种优质的产品,建成了领先世界的工业强国。

  CBR:日本比较好地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这种融合得以实现的关键是什么?这种融合还有什么问题?

  稻盛和夫:使东西方文明得以较好融合,我想这同日本的历史有关。日本是由四个小的岛屿组成的国家,位于所谓极东。一千多年前就受到来自中国、韩国、朝鲜半岛各种文化、文明的影响。几千年来居住在日本列岛上的日本人,将这种外来文化咀嚼消化吸收。并不是生吞活剥,而是以日本的方式加以改造,变成适合于日本的东西,借此促进日本的发展。比如从中国引进汉字,又把它改变成平假名、片假名。一切文明、文化一边输入日本,同时又以日本方式加以改进并输出。自古以来,居住在日本列岛上的日本人追求“以和为贵”,大家要和睦相处。从这点出发,将异国的外来文化加以吸收改进,用于和平发展。因为有几千年的这种传统,所以当西方文化到来时能以平和的心态接纳,然后改造成适合日本的东西,利用它创立了新的日本现代文明。我想这是由封闭在四个岛屿上的日本人的素质所支撑的。

  CBR: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经济达到巅峰,全球都对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非常推崇。但现在感觉许多日本经典案例和管理理念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线。您觉得日本企业现在处在什么样的状态,尤其是在大家关注的互联网、新能源等方面,是否已经有些落后,没能抓住时代最好的机会?

  稻盛和夫:正如你所说,与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比,1980年代日本的企业显得更有生气,但后来陷入严重的衰退。但我并不完全认为日本在互联网和新能源产业方面落后了。互联网在日本发展得也很好。在新能源领域,日本也有具备强大竞争力的企业。特别是京瓷,在太阳能发电方面,能够生产出全世界性能最优越的太阳能电池。京瓷在30多年前就开始了太阳能的研究,取得了优异的成就。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并不落后。

  说到衰退,可以说中国企业在互联网和新能源的销售方面迅猛发展,成绩非常突出。从这点上讲,日本有点落后了。当然这只是现象,本质上是因为日本在经历1980年代的辉煌以后,日本的产业界骄傲起来,觉得功成名遂,滋长了惰性,因而陷入了衰退。日本经济不应继续低迷,必须重新焕发生机,日本的企业家应该抱有坚强的意志,打起精神,奋力拼搏。但日本的企业家们魄力不足,太过稳健,我想这些可能是日本衰退的原因。

  CBR:在您眼中,下一步大的企业经营管理的趋势是什么?

  稻盛和夫:我认为,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在中国,对扩大以后的组织如何控制管理,这需要发挥经营者强大的领导力。在领导力中,经营者所持有的哲学是否正确优秀、这种哲学能否引起员工的共鸣、变为员工的行动,这些是极为关键的。同时,变大的组织内部必然会滋生腐败,出现舞弊,发生各种各样不好的事情。有的企业经营者自己就搞腐败,非常恶劣。当然干部乃至一般员工也会自满,做不正当的事。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扩大了的组织中重视纪律、强调规则就非常必要。如果为了赚钱不择手段,为所欲为,那是非常危险的。从这个角度上看,我认为在今后的企业管理中,公司内部的纪律非常重要。

 工作是磨炼灵魂的道场

  一定要把心灵打扫干净,把自己的思想变得纯洁。这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的人生和经营。

  “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企业经营中最基本的问题。企业家要在企业内部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式”,确立正确的哲学,并不懈努力与员工们共同拥有这种“思维方式”和哲学。这样的话,企业就一定能发展,一定能保持长期的繁荣。同时,我们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心性。我们的人生,就由我们的心灵来创造。

  人生和企业的方程式

  从年轻时起,我就想出了一个关于人生和工作结果的方程式,即“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观察许多人的人生,有人幸福,有人痛苦;企业经营亦是如此,有人做得风生水起,有人却怎么也不见起色。如此大的差别究竟从何而来?我从年轻时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结果想出了上述这个方程式。

  人们一般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取决于个人能力的不同,包括智商、体能等,这些与生俱来的能力决定着人生和事业的成败。事实并非如此。能力或许占了很大的比重,可所持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其实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我毕业于日本的地方大学,绝对不是才能出众的人。为了鼓励自己奋发图强,我不相信只靠能力就能决定人生或经营的成败。不管能力是否出众,只要竭尽全力、一丝不苟地去生活,充满热忱地去生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一定会收获好的结果。今年我已经79岁了,回首近80年的人生之路,对于这一点我已经深信不疑。

  公式中的几个要素不是做加法,而是做乘法。仅仅是能力和热情相乘,就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巨大差别。举例来说,在日本家喻户晓的电器制造商松下集团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只念过小学。他的人生是从在自行车行当学徒工开始的,吃尽了各种苦头。可是松下先生却给人生和经营都交出了出色的答卷,他所创造的成绩和普通人相比,存在着几何级数的差距。正因为热情和能力这两个要素不是相加而是相乘,才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差距。

  至关重要的是,热情和能力的乘积,还要与“思维方式”相乘。所谓“思维方式”就是哲学,也可以叫人生观、判断基准,人心中抱有的思想、所持有的价值观。 持有的“思维方式”不同,人生和工作的结果就会迥然不同。也许有人会想,“有一丁点消极的想法没关系吧”。可事实是,哪怕只有一点负面的想法,结果就会全部变成负值。因为几个要素之间是相乘的关系,所以“思维方式”哪怕只是负的1分,结果都变成负值。并且越是热情足、能力强,就越会造成大的负面结果。此外,如果是带领众多下属的领导人或经营者,那么造成的负面结果,就不仅把自己,也把周围的人带入不幸。

  思维方式决定人生和经营

  我没有杰出的能力。正因为如此,我必须具备超出常人的热情,必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同时,掌握比常人更优秀的“思维方式”,也就是优秀的哲学、卓越的思想、高尚的人生观、正确的判断标准。 为此,我努力学习孔子、孟子、阳明哲学等中国古代典籍,同时钻研佛陀教诲的宗教精华,努力把这些圣贤们的哲学根植于自己心中。

  我们在生活和经营中,需要作出各种各样的判断。这个时候我们会对照自己持有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进行判断。作为判断基准的“思维方式”以及“思想”正确与否,卓越与否,结果将大相径庭。

  越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就越容易忽视自身所持的“思想”、“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但是,创造现代文明的不是别的,正是人类的“思想”。人的 “想法”、“思想”这种东西是如此的重要,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却总是轻视它,认为只有知识和技术才是重要的。这个问题无论在人生中,还是在经营企业中,都是现代人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企业经营也一样,企业业绩乃至企业寿命全部取决于是否具有出色的“思维方式”。在京瓷、KDDI的经营中,在日航的重建中,我都反复倡导被称为“philosophy”的 “思维方式”、经营哲学。我的这种哲学是约束自身行为的规范,是非常克己的信念。 比如说,“贯彻完美主义”、“持续脚踏实地的努力”、“把自己逼入绝境”、“有言实行”、“持有渗入到潜意识的强烈而持久的愿望”、“认为已经不行时才是工作的开端”、“成功之前不言放弃”等等,都要求严格自律的生活态度。

  为什么我要在企业内强调如此严格的哲学呢?这里面有一个究竟要把自己的企业引向什么高度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不谋求大的发展,觉得企业规模“差不多”就行的话,那么有一个宽松的哲学就可以了。但如果目标是进入世界优秀企业之列,那么,就不能不具备带有克己主义色彩的严格的企业哲学。

  当经营者号召员工共有这种严格律己的哲学时,可能会招致员工的抵触。每当这个时候,经营者就要堂堂正正地说服大家:“我不想把我们的公司办成平庸的企业,而要办成值得大家自豪的世界一流的企业。因此,我才会在企业里推行严肃的、克己的哲学,与大家共同实践这种哲学。”如果不做这样的说明,相信员工们很难接受这种哲学。

  以善恶,不以得失来做判断

  释迦牟尼教诲我们,“欲望”“愤怒”“愚痴”这三种本能,是人所有的烦恼中最难驾驭的,称之为“三毒”。如果对自己的思想放任不管,人心就会被这“三毒”占满。必须做出努力,哪怕在心中根植一点善念、一点善心。

  人是“思想”的主人,人格的创造者,自己环境和命运的设计者。在心里种下美丽的花草种子,精心照料,就可以结出丰硕的成果。反之,如果疏忽了照料,就会招致杂草丛生。因此,一定要把心灵打扫干净,把自己的思想变得纯洁。这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的人生和经营。

  人既有善良之心也有邪恶之心。所谓善良之心,就是把自己的事情搁在一旁,而祈愿周围人幸福的、充满着温情的利他之心。所谓邪恶之心,就是只要自己好就行的利己之心。所以尽量抑制只要自己好就行的这种利己的想法,而让善良的利他之心更多地占据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做修行、修养,就是塑造人格。而且,这样做还可以帮助我们对事情作出正确的判断。

  企业经营者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对各种事情作出判断。此时如果放任自己,人就会不以善恶,而以得失来作出判断。考虑得失,属于本能,就是凭算计损益,自己赚还是不赚,由此作出判断。不仅如此,还有感情用事,以自己是否受到侮辱来作出判断,或者以无谓的虚荣心来作出判断。要以一颗善良之心作判断,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否则就很难做到。

  我在青年时期,从自我戒勉的角度,经常对干部和部下这么说:

  “发生了问题,需要对事情作出判断时,瞬间浮现在脑海中的想法,几乎都出自于本能。因此,不可以用刚刚冒头的想法立即对事情作出判断。‘稍等一下!’先把这个判断暂时搁置,然后运用理性进行思考,或者用善恶来衡量。不是看对自己是否有利,也不从感情出发进行判断,而是动用理性,用善恶去判断。暂且放入一个‘缓冲器’,待考虑好以后再下决断,这一点很重要。”

  “除非是真正的圣人君子,一般人做不到凭直觉就马上能用善恶来判断事物。通常,人都会用本能去判断。正因为如此,碰到问题我们不要匆促得出结论,而是把最初浮现的判断搁置一旁,转而去弄明白问题的本质,然后用善恶的尺度去衡量,修正自己最初的想法。这样设置一个缓冲器,应该能够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

  不知有多少次,我意识到最初浮现在脑中的判断是错误的,故而重新思考,从而避免了失败。

  作为人,何为正确?

  在我的哲学中,有“作为人,何为正确?正确的事物要正确地贯彻”这个条目。我时常将这样的问题抛给自己,为维持正确的判断基准而不懈努力。 所以说,我的哲学既作为企业经营的判断基准,同时也是自己生活的规范。

  企业经营中,往往会有不体面的事件或者丑闻发生。人员多了,其中难免会有思想错误的人,因一时冲动而使坏的人。为了不让这些人走向错误的道路,企业需要有规范,这就是哲学。在企业内确立这样的规范,成为人们的共识,就能防患于未然。

  几年前在中国,乳制品巨头三鹿集团因发生了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导致资不抵债而破产。 这样的事例,起因都是企业忽视了经营企业必须遵守的规范规则。企业舞弊丑闻之所以发生,都是因为企业没有明确确立自己的“哲学”,或者说这种“哲学”没有在企业里面渗透。

  在多数企业里,没有经营者会向员工们提出“作为人,何为正确?”而我思考的所谓“哲学”却正是针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同时,这也是孩童时代父母老师所教导的做人的最朴实的原则,例如“要正直,不要骗人,不能撒谎”等。“这么起码的东西还需要在企业里讲吗?”或许有人感到惊奇。但是正因为不遵守上述理所当然的做人的原则,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企业丑闻。换句话说,没有将依据哲学的规范、规则和必须遵守的事项当作自己日常生活的指针、当作经营判断的基准。我认为,正因为缺乏这种朴实哲学的人成了大企业的领导者,才招致今天世界上许多大企业丑闻频发。

  所幸的是,因为我有关企业经营的规范、规则和必须遵守的事项,仅仅从“作为人,何为正确?”这一句话中引申出来,并用它来说服员工。“把作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虽然是极为简朴的判断基准,但正因为遵循由此得出的结论去做,京瓷从创立以来长达半个世纪,经营之舵从未偏离正确的方向。后来京瓷进军海外,这样的判断基准更成为全世界普遍适用的哲学,我想这种哲学同样适用于日航。

  人生是磨炼心灵的道场

  在盛和塾里我经常说:“如果你想把自己公司经营得很出色,那么提高你的心性很重要。你的心性提高了,你拥有了一颗美好的心灵,公司也会相应变得出色。如果作为经营者的你拥有美好的心性,那么公司员工也会效仿,心灵也会得到净化。如此心地美好的人们团结共事,公司就会取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

  归根到底,就是“提高心性,拓展经营”。如果想拓展经营,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经营者自身的心性。然后,在提高自己心性的同时,也努力使周围员工的心性得到提高。如此结果便不言自明。不仅对一定会取得成功,而且这种繁荣就能够长久地维持下去。 我认为“提高心性”不仅于企业经营,而且对于我们整个人生都非常重要,甚至“提高心性”本身就应该是“人生的目的”。

  人在年少时都有美好的理想,可能的话,都想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我年轻时的理想是成为一个优秀的工程师,成为一个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出色的科学家。在创建京瓷后,我又想成为出色的经营者,想把京瓷打造成杰出的公司,在全球化的潮流中成为世界级的大企业。

  但是,人生的目的真的就是这些吗?经过反复认真的思索,我认为,这些绝不是我人生的目的。我已经79岁了,死亡正向我逼近。按照我的理解,死亡不过意味着肉体的灭亡。我相信,当我迎来死亡的时候,死亡的只是肉体而不是灵魂,灵魂是永恒的。这个宇宙中涌动着爱和关怀体谅之“气”,这种“气” 推动森罗万象、万事万物向好的方向发展,而我们则生存在这个充满爱的宇宙之中。当我迎来死亡的时候,我的灵魂脱离肉体开始启程。我祈愿我的灵魂是美好的,因而它在旅行时受到流淌于宇宙间的那种精美之“气”的呵护。 在死亡到来之际,灵魂启程之前,把灵魂磨炼得更加美丽,这才是人生的目的。

  认真想一想就会明白,我们的人生并不是依据自身的意志发展的,往往与我们的愿望无关,它只是沿着由命运和因果法则交织成的人生之路而行走至今。其间,有灾难降临,也有幸运眷顾。在灾难和幸运的考验中,我们要磨炼自己的灵魂、塑造美好的心灵。我想,这才是神明赋予我们的人生的目的。

  所谓磨炼心灵或者磨炼灵魂,换言之,就是提升人格,丰富人性,塑造美好的人性。也就是塑造一颗诚恳的、优雅的、充满关爱的心。我们与生俱来的灵魂,经过现世波涛的洗刷和磨炼,变得更加美好。我想这就是人生之所以存在的意义。在迎接死亡时,我们应该拥有比出生时略微美好的灵魂,拥有充满关爱之心的灵魂。否则,活在现世毫无价值。所谓人生,就是磨炼灵魂、磨炼心灵的“道场”。

  为了磨炼灵魂,首先需要的是拼命工作。拼命工作对磨炼灵魂最为有效。我从自己切身经验中坚信了这一条。

  从27岁创建京瓷以来的52年间,我一直拼命地工作。公司可能破产,这种危机感逼迫着我。决不让公司倒闭,要让员工幸福,要让公司繁荣,抱着这种想法,我不知疲倦,拼命工作。没有闲暇思索多余的事情,没有功夫抱什么杂念妄想,只是拼命地、一心不乱地工作。这就是提高我自身心性的最好的方法。正如禅宗的僧人通过不断修行达到开悟的境地一样。

  抛弃一切杂念,全身心专注于工作。比如,修建恢宏建筑的木匠师傅,烧制精美陶器的陶艺家。当在电视、广播以及报纸杂志中看到、听到有关他们的报道时,我们就会钦佩他们所达到的那种崇高的境界。这些人终其一生,聚精会神,投身于工作。他们并没受过高深的教育,也没有博览群书。他们只是每天每日,日复一日,不发牢骚,没有怨言,一味埋头于自己的工作。

  在这些人的一言一语中,透露出他们高尚的人生观和丰富的人性。他们讲出的深刻的话语犹如开悟的僧人。通过他们的金玉良言,我们知道了全身心投入工作,认真地生活,不仅是为了赚取金钱,而且对于磨炼人的灵魂、心志都能起到极大的作用。

  当初我找不到工作,不得不进入一家破公司,又不得不埋头于精密陶瓷的研究。我一心不乱、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创建公司后,为了不让曾是中小、中坚企业的京瓷公司破产,我从早到晚、夜以继日,珍惜一分一秒,拼命工作。 现在回过头来看,正是这种拼命工作的态度,塑造了我自己的人格。现在我能够在大家面前侃侃而谈,就是我将自己的心血倾注于工作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