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监察平台系统:《雪域求法记》内容摘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4:36:09
《雪域求法记》内容摘要
 2011-04-09 13:45:44   来自:FishDayDream  (杭州)
   《雪域求法记》 邢肃芝(洛桑珍珠)、张建飞、杨念群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目录
 前言 … 11
 第一章 童年记趣 … 21
 21·乱世记忆
 23·初入佛门
 25·大明寺出家
 26·种善寺的香火
 28·太平庵的小主人
 31·新式佛学教育
 33·初闻密法
 第二章 入藏缘起 … 39
 39·汉藏教理院
 41·传法上师
 46·太虚大师
 50·准备入藏
 53·成都小住
 58·本光法师传奇
 59·福缘轮上的向领江
 60·二十五个比丘尼
 第三章 步入西康 … 63
 63·嘉定遇贵人
 64·雅安风情
 67·炉城风俗
 70·紧要关头贵人相助
 73·骑马抵达折多塘
 76·泰宁的喇嘛寺和农业实验区
 77·道孚素描
 79·炉霍的奇人趣事
 83·闻名西康的女土司
 85·大金寺的战火
 88·独一无二的甲喇嘛
 89·德格求法
 第四章 藏地风情 … 101
 101·两个不寻常的徒弟
 103·金沙江的关卡
 106·江达受阻
 109·查验香疤的烦恼
 113·藏兵护送登山
 114·藏军司令的款待
 第五章 走近拉萨 … 123
 123·西藏纸币
 124·从谭兴沛的遭遇说起
 125·山中奇趣
 126·在罗隆宗巧遇刘曼卿
 127·硕督汉人的生活
 129·康藏人的区别
 130·夏工拉雪山中的神庙
 131·牛厂娃讲笑话
 132·难以入眠的荒原之夜
 136·工布江达见闻
 137·拉萨河中沐浴
 第六章 喇嘛生活 … 145
 145·进三大寺当喇嘛的学问
 149·在康村的布施
 152·喇嘛寺的管理机构
 155·铁棒喇嘛与习武喇嘛
 159·五部大论与四种格西
 162·上下密院与噶丹赤巴
 169·拜师学经
 173·结场辩经
 180·喇嘛寺的生活
 182·慕朗青波─大愿节
 185·降神的习俗
 191·三大寺的汉人喇嘛
 第七章 汉藏关系 … 197
 197·拉萨的汉族商人和居民
 203·西藏的贵族
 209·噶厦和西藏的官吏制度
 216·达赖喇嘛
 228·中央政府的驻藏办事处
 第八章 咱日山朝圣 … 235
 235·圣山的传说
 236·山南路途中的见闻
 241·辅政大臣的款待
 243·米及顶的遭遇
 246·深山遇袭
 250·莲花生大师
 253·尧西朗东的趣闻
 第九章 后藏考察 … 255
 255·从拉萨到聂塘
 257·曲水到龙蚌宗
 259·巴郎宗的贵族之家
 266·前藏统治的日喀则
 272·那塘寺的风貌
 275·达拉与朗拉
 277·朝拜神寺的萨迦寺
 284·农产区指拉孜
 287·彭措林─菊南巴的今昔
 290·江孜的英国势力
 297·金刚亥母寺的传闻
 298·返回拉萨
 第十章 西藏办学 … 301
 301·重返内地
 306·蒋介石见到了一位汉人喇嘛
 308·衔命返藏
 312·入关涉险
 315·国立拉萨小学小史
 324·藏兵被殴风波
 326·应邀访问尼泊尔
 331·他心通喇嘛的预言
 333·驱汉事件和噶厦政府的通牒
 338·恐怖笼罩的城市
 341·撤出拉萨
 后记 曲终人散以后 … 345
 P33-36
 西藏佛教又被人称为藏传佛教,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宗派,是从印度直接传入西藏的。西藏佛教的发展晚于汉地,唐朝初期,西藏王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的各个部落,建立了吐蕃王朝,并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及尼泊尔公主为王后。两位王后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在她们的影响下,西藏王也开始信奉佛教,使得佛教在西藏开始生根,这时的西藏还没有文字,西藏王派遣贵族图弥桑波扎带领一批青年赴印度学习创制文字。图弥桑波扎参考当时在印度流行的梵文字体而创立了以三十个字母组成的西藏文字,并模仿乌尔都文创制了草书体,这时大约为公元七世纪的中叶。当赤松德赞接任藏王后,佛教在西藏开始有了长足的发展。赤松德赞从印度请来了著名的高僧寂户法师到西藏弘扬佛法,帮助西藏建立寺庙体制。但当时西藏的原始教“笨教”盛行,笨教的巫师们用各种巫术破坏佛教的建立,同时西藏的贵族惟恐佛教会伤害到他们的利益而暗中百般阻挠,寂户法师的弘法遇到了各种障碍,难以进行。于是寂户向藏王建议请印度著名密宗的大成就者莲花生大师入藏降魔弘法,藏王接受了他的建议。
 莲花生大师应藏王的邀请由印度进入西藏,只身一人,一匹白马,以无上甚深的佛法神通击败了沿途所有的外道邪魔,并使他们皈依佛教,成为佛教的护法。莲花生大师因此被西藏尊为藏传佛教的祖师,他使得密宗在西藏得以发扬光大。
 在这一时期,汉地的禅宗也传到了西藏,以大乘和尚为首的一批汉地法师来到了西藏弘扬禅宗。不久藏王赤松德赞请大乘和尚以及来印度在西藏弘扬密法的莲花戒大师在王宫举行御前辩论,这场辩论持续了两天,传说大乘和尚在辩论中引述经论八十余处,批评密宗的修法为( / / )“渐修”,而禅宗则是“顿悟”。
 莲花戒大师本是印度那烂陀寺的著名高僧,深通经论,针对大乘和尚提出的论据一一引经据典给予反驳,这一场有名的“顿渐之辩”最后以大乘和尚败北而告终,使得西藏王室对于印度传入的密宗更加崇尚。大乘和尚于是率领所有的禅宗法师返回汉地,禅宗也因此失去了在西藏发展的机会。
 西藏佛教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即前宏期及后宏期。公元八世纪末至九世纪初是藏传佛教发展的前宏期。西藏的第一个寺庙桑耶寺在赤松德赞统治期间建成,开始有藏人剃度出家。到九世纪初,佛教的发展迅速,僧侣的书目不断增加。僧侣们享有一定的特权,由人民供养,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损害到一些贵族的利益,与贵族发生冲突,于是在公元八三八年发生了藏王朗达玛发动的灭佛。这一次灭佛使得佛教在西藏的中部地区被禁了约一个世纪,西藏流行的传说是,从灭佛时在拉萨看到最后一个穿袈裟的法师,到穿袈裟的法师又在拉萨出现,这中间共七十五年。
 差不多在西藏发生灭佛的同时,佛教在印度正在走向衰微。印度佛教开始受到原印度教和后来伊斯兰教的双重迫害,寺庙被关闭,僧人遭到了驱逐,不少印度佛教法师出走逃亡,这却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佛教在西藏的再兴。
 吐蕃王朝在公元八四二年崩溃,西藏于是陷入长达四百多年的分裂混战局面,出现许多地方割据势力。
 西藏的灭佛实际上只影响了中部地区,佛教在边远的地区仍然照常进行,公元八六六年,吐蕃王室的后裔在阿里地区建立起古格王朝,并开始发展佛教。由于在灭佛时期佛教经典被大量的焚毁,使得经书缺乏。公元九七 O年,古格国王意希奥派遣仁清桑波到邻近的迦湿弥罗,当时迦湿弥罗已经受到阿拉伯人的入侵,佛教僧人都愿意到西藏来弘法,因此仁清桑波不仅取回大量的经典,而且还迎回一批高僧到西藏弘法。古格王室出巨资建托林寺,用以供养僧人翻译经典,仁清桑波成为西藏历史上的大译师,对佛教在西藏的再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不仅翻译了大量的经典,同时也译出大批的医书,为藏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藏佛教的后宏期,一般认为是从阿底峡尊者入藏开始的。阿底峡尊者,法名吉祥燃灯智,将印度佛教的体制完整地引进到西藏,使那烂陀寺、鹿野苑的僧侣制度开始在西藏实行。阿底峡尊者先是在阿里,后又应邀到拉萨聂塘,讲经、说法、修订经典、传法寺,在西藏弘法共( / / )十七年,对西藏佛教后宏期的兴盛起了重要作用。
 在前宏期时,西藏的佛教没有产生教派,佛教的传教以莲花生大师所传的金刚乘为主。到了后宏期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这是由于西藏那时没有一个统一的王朝,各地封建割据势力自行发展佛教,各自派人赴印度取经和投师,这样便出现了不同的传承,形成各自的教派。尊奉前宏期旧传承的成为宁玛派,藏文是古旧的意思,同时由于这一派的喇嘛多戴红色的僧帽,在汉地俗称红教。公元十一世纪中期,著名的大译师玛尔巴多次赴印度拜师求法,从大德那洛巴得大手印等法,创立了噶举派,藏文的意思是口授。据传这一派的祖师修法时穿白色僧裙,因此俗称白教,白教后来又分成了至少八个支派,有四大八小之称。在同一时期,后藏萨迦地区一位名叫衮乔桑波的贵族创制了萨迦寺,在此传法,被称为萨加派。又因为这一派的寺庙围墙有象征文殊、观音、金刚手三菩萨的红、白、蓝三色花条,俗称为花教。而阿底峡尊者的教法为其弟子仲敦巴所继承,仲敦巴建热振寺弘法,创立了噶当派。公元十五世纪,宗喀巴大师以噶当派的教义为基础,针对当时西藏佛教各派存在的种种弊端,制定了一套严谨、次第分明的教义和严格的戒规,创立了格鲁派,格鲁在藏文里的意思是善规,即善守戒规。这派的喇嘛头戴黄色僧帽,因此被称为黄教。除了红教、白教、黄教、花教四大教派以外,西藏佛教还有一些小的教派,如菊南派、希解派、霞卢派等,它们的规模一般较小,有些后来渐渐失传。
 密宗在唐朝时也传入了汉地,唐玄宗开元年间,有印度大德善无畏、金刚智及其弟子不空等先后来华,翻译密宗经典,灌顶传法,创了中国密宗,被人称为“唐密”,或“真言宗”。密宗在唐朝曾兴盛一时,门人颇多,但在会昌灭法以后开始衰微,到了五代战乱时已渐渐失传,只有一些密咒流传与各派的寺院。密宗在唐朝兴盛时,以空海为首的一批日本僧人来大唐学法,学成归国后在日本创了日本真言宗,并且逐渐发展,自成一系,被人称为“东密”。本世纪初,东密从日本传回中国,吸引了不少门徒。
 自古以来,为了维护汉藏关系及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历代王朝都对西藏佛教的各派领袖实行拉拢和安抚,多次加以封赐,保持友好关系。元朝时,蒙古人崇信密宗,萨加派第五祖八思巴大师被忽必烈奉为国师,迎请到南京为元朝皇室传授密法,传说八思巴在说法时显现神通,身子升在空中,这是天上降下纷纷花雨,雨花台便从此得名。噶举派在元明清三代均很受皇室的推崇,噶玛噶举的领袖第五世噶玛巴银协巴曾被明朝永乐皇帝请到南京传法,为皇后荐举,被封为大宝法王,以后代代世袭。黄教的达赖、班禅喇嘛更是多次受到明清朝廷的封赐,被邀请至皇室讲经传法。这些西藏佛教领袖与汉地的交流和来往,在很大程( / / )度上加强了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权的联系和汉藏两族之间的交流,但尽管不少的密宗大德曾应邀造访汉地,密宗的传授大多局限在皇室和达官贵族的范围内,密法的法本多为皇室所收藏,普通老百姓很难有机会接触。此外,由于汉藏语言的不同及地域的隔阂,加上汉地有相当一部分佛教对于密宗所怀有的成见,藏传密教一直未能在汉地广泛弘扬,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晚清。
 从晚清以来,藏传佛教逐渐从青藏高原传入汉地,先后有不少康藏的活佛喇嘛来到汉地传法。这一时期来传法的喇嘛包括诺那活佛、九世班禅、白善仁尊者、章嘉呼图克图和多杰格西等。其中红教的诺那活佛是最早来到汉地弘扬密法的。继他们之后,又有贡噶活佛、根桑活佛、圣露活佛、安钦活佛、荣增堪布和阿旺堪布等前来弘扬密法,使得密宗在汉地的影响日益扩大。
 那时中国一些地区的佛教界开始了一股崇尚西藏密宗的热潮,无论是红教、白教、黄教或花教均受人欢迎,人们热衷学习密宗,凡有康藏来的喇嘛,就有一批人踊跃前往皈依,请求传法,其中不乏政府高级官员,如戴季陶、何应钦、居正等人。当时学习密宗的多为在家居士,出家人反而不多,因为汉地的不少和尚法师对于西藏密宗一向抱有成见。
 一九三三年五月,第九世班禅喇嘛从北京到达杭州,在杭州举行了时轮金刚法会。法会的发起人有杜月笙、梅兰芳、戴季陶等,当时一班上海的名人均来到杭州担任法会的护法,一时声势浩大。
 P91
 宁玛派和萨加派因为想即身成佛而修灵热六法,也就是所谓双身法。我不敢说绝对没有此事,可能在偏远地带存在这种修炼;但我可断言,在寺内不可能存在。康藏各派密教都有双身修炼法,可很少用真明妃,而大多以观想中的空行母代替,特别是黄教在这方面的限制最严。
 P96
 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密宗弟子并不是简单的事情,…拜了师,第二步就是求受密宗戒。基本戒有十四条,此比丘戒二百五十条,菩萨戒五百条比较要简单很多,但文简而意繁,真正履行起来却并不容易。第三步就是向上师求受密法灌顶传授。密教学派,注重传承,代代祖师相传,继承不断。求受密法灌顶虽多但不必每种都修。有的仅是为了保持传承,以备以后度众生之用。一般是选择一两种与自己最相应的法来修持,持之以恒,才能成就。初修者应该从仪轨简单,容易起修的法开始,仪轨太繁琐,初修的人往往不易观想,观想不清楚,就不能得到定,而无定则无法生出般若智慧,因此也就难以获得成就。
 P145
 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
 “三大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哲蚌寺、甘丹寺、色拉寺。(均位于前藏的拉萨周边)
 “黄教六大寺”:“三大寺”、后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
 P146
 宗喀巴大师、大弟子贾曹杰、二弟子克主杰在西藏被称为“三父子”。甘丹寺为宗喀巴大师所建,三父子先后任“噶丹(兜率天)赤巴”(上座)。哲蚌寺为宗喀巴大师之徒降养却吉所建;色拉寺则为另一弟子降清却吉所建。外人要进三大寺学经,需先找一位当地有名望的喇嘛皈依,拜为世间师,授于寺庙的各种规矩和应注意事项并成为此人的保人。进寺前还需先选一个康村,该康村同意接受之后,才能搬入寺庙,新人进庙子以后都要当一年的略巴,即对内对外的服务员。
 P160-165
 《五部大论与四种格西》
 西藏佛教的僧侣们对于经典的学习是非常严格的,尤其是格鲁巴,( / / )有着十分严谨的程序和次第。宗喀巴大师及以后的历代祖师为黄教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学经体系,三大寺学习经典主要为五部大论。(藏传佛教其他各派各有自己的制度,比如红教的喇嘛要学习十一大论,而花教则与黄教相似。P159)
 所谓五部大论是佛教重要的五部论著,第一部是《量释论》,作者为印度的法称论师,它是因明学的一部重要著作,因为佛教的逻辑学,在学习经典中分析与辩证时都要以因明为方法,因此这部论最先学习。《量释论》另外还有六部附论,合在一起称为量释七论。这七部都要学,此外有许多由宗喀巴大师和他的弟子所撰的注解也都要读。
 第二部是《现观庄严论》。这部著作是印度大乘佛教的著名论师无著所论述弥勒菩萨的开示。无著是弘扬大乘佛教的著名大论师,大成就者,他在禅定中上兜率天听弥勒菩萨的开示,出定后将他所听到的开示内容记录下来,写成了这部大论。《现观庄严论》是专门解释《般若经》的,整部论分八卷,前三卷解释“境”,后四卷解释“行”,最后一卷解释“果”。这部经典也属于中观论的著作。藏传佛教将中观分为两派,一派的代表是《现观庄严论》,一派则是龙树菩萨的《中论》为代表。藏传佛教以为以龙树为代表的一派才是最究竟的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中所讲的观空,未臻究竟,叫作自续派。以《中论》为代表的另一派,叫作应成派,所讲的空性是最为究竟的。
 《中论》说,“众姻缘生法,我说即是空”,这是指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自性本来空。但如果在空上加有,或是以空为空,就偏离了中道。
 龙树菩萨说,“执空为实有,是人不可救”。意思是有这种断见的人是没办法救度的,因为他在空上执有,把空执着为有一个实在的空,这就是所谓的断见。
 空若无空,才能证有,有又非实有,是假有,幻有,这才是正确的观空。
 第三部是《入中论》。作者是月称论师,他是中观应战派的代表人物,藏传佛教认为他真正发挥了龙树理论的精华,精辟地阐述和诠释了龙树《中论》的奥义。这部著作的前五卷讲如何从发菩提心,一直到证得佛果。第六卷讲般若波罗蜜讲慧和观。月称的这部著作没有传入中国内地,却完整地传入了西藏。传到中国内地的《中论》只有龙树菩萨的一个本论的诵和他的弟子青目所做的注解。但青目的注解并不完整,留下了很多的疑问。藏传佛教认为只有月称的著作才是解释《中观》最为究竟的论著,在西藏佛典里有对《中论》详细的注解。
 第四部为《俱舍论》。作者是世亲,他是无著的弟弟,早年从小乘佛教的经部出家,提倡说一切有。释迦牟尼佛灭度以后,佛教先后分出了十八个部派,其中最大部派即是经部和说一切有部。世亲原本是小乘佛教说一切有的著名论师,后来在兄长的影响下转信大乘,成为大乘佛教的一代祖师。( / / )
 《俱舍论》是一部很伟大的著作,它讲到世界的成住坏空,万物的形成,大至寰宇,小至微尘,包罗万象,很多今天科学家所探讨的问题,在一千多年前世亲菩萨就已经讲到了。它代表了佛教的世界观,证明了佛教是讲究科学,而绝非迷信的,可惜今人没有从科学的角度来研究它。《俱舍论》讲到物质如何一层层地分裂,一直分裂到量子。如今科学家们有了对撞机,将来或许还能再分下去。《俱舍论》既讲到世间的情形,也讲了它方世界的情形,讲得非常细。这部巨著共分八卷,前两卷讲世出世间的共法,即世界观和人生观,第三至五卷讲六种轮回之因果,后三卷将如何得到解脱。
 第五部是《戒律论》。作者是功德光,他采取小乘部派中说一切有部的戒律为本。其中分成十七种事情,如何受戒,如何得到戒,犯戒以后如何忏悔等等,这些都有详细的说明。学习戒律论,就必须受戒,不受戒者是不能学戒律的。等于密教不受灌顶,就不能学密法。
 三大寺的学制是这样的:两年学因明《量释论》,四年学《现观庄严论》,两年学《俱舍论》,两年学《入中论》,一年学《戒律论》,这样五部大论的学习一共需要十一年的时间。如果有的喇嘛在进庙子前已经学过了其中的一部分,比如我在汉地时就已经学了俱舍和中观,那么他们在学习的顺序上可以调整,甚至免学。还有些人甚至五部大论都已经学了,来到三大寺为的只是考取格西学。本地人如果十一年学不完,可以延长到十年。比如四年的《现观庄严论》可以延长至六年,因明论两年的学习可以延长至四年。
 五部大论学完,就有资格考格西了,格西等于佛学博士,也是一个认证,证明你已经学习并掌握了佛教的理论部分。具备了格西的学位,将来有机会担任庙子里的堪布,甚至总堪布,也有机会被其他的庙子请去讲经。一个喇嘛能不能考格西不仅要看他是否已经精确了五部大论,还要看他够不够资粮,是否具备足够的财力在康村或是全扎仓,以至于全寺庙放布施,布施要包括茶和饭及每个喇嘛一份钱。如果放不起这样的布施,没这份资粮,就不能报名考格西,只有等待,直到你有了足够的资粮放布施为止,即使你经论学得再好都是一样。
 佛教里有句话,佛弟子要修福慧二资粮,即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一个人不具备这两种资粮,学佛是很困难的。只有福德,而没有福慧资粮,难以证得成就;而只有智慧资粮,不具备福德资粮,生活都不能维持,又怎么学佛呢?因此福慧二资粮缺一不可。
 所以放不起布施的喇嘛只有耐心地等待,等到机缘成熟的时候,有人捐钱给他,肯为布施,资粮具足了再去报考格西。也有根器差一些的,或是贫穷的喇嘛,因为要靠做杂工来维持生活,学经的时间不多,要花上十五甚至三十年的时间才能得到格西学位。
 格西学位分为四种。第一种叫做拉然巴格西,这种格西三大寺加( / / )在一起每年共产生十六名。候选人先在自己所属的扎仓和庙子里报名,然后由扎仓和庙子将他们的名字报送达赖喇嘛;如果达赖尚未成年则报给摄政王,提前一年就要把名字报上去。到每年十月的时候,这十六名拉然巴格西候选人要到达赖喇嘛的夏宫去,在达赖或摄政王面前辩论,有摄政王主考并亲自审查过后决定名次。然后在大愿节的时候,所有的格西们必须轮流在大昭寺的大殿门口坐上一整天,让那里上香朝拜的信众向他们提问各种佛学上的问题。这个地方每日前来拜佛的人络绎不断,地上铺的砖都已被拜佛的信众磕头磕出了许许多多的坑,这时候任何人都可以走上前来想新格西提出任何问题,考一考这些格西的学问。拉然巴格西的前六名是排名次的,第六名之后便不再排名了。第一和第二名通常都是大活佛或呼图克图,因为他们放得起大布施,一般是在全寺,有的甚至在全部三大寺布施,将几万大洋布施出去,普通人没办法与他们相比。达赖喇嘛也要参加格西考试,按照规矩,在他二十岁执政以前必须要考到格西学位。但对他来讲考格西不过是个形式罢了,不论怎样考他都会考上,因为他是达赖喇嘛,班禅喇嘛也是如此,在拉然巴格西每年的十六个名额之外,摄政王有权在特殊情况下额外增加两名。比如某某大活佛要考格西,然后要赶回自己的庙子去做住持,可以算入增加之列。
 第二种格西叫作措然巴格西,三大寺加在一起每年十至十二名,在二月小愿节时考。这一种格西也要上报达赖或摄政王批准,但不必到达赖或摄政王的面前辩经,只需在所属的庙子考试就可以了,考这一等格西的喇嘛通常是错过了拉然巴格西的报名时间,但措然巴格西的地位并不比拉然巴格西低。第三种叫作灵舍格西,这是在本庙里面产生的,不需要报摄政王,也没有名额的限制,由庙子的堪布决定。第四种叫作朵然巴格西,是在本庙所属的扎仓里产生的,四种格西名望最高的当然是拉然巴格西,但其他的格西在佛学造诣上并不见得比拉然巴逊色,甚至可能更优秀。这些喇嘛有的是不具备靠拉然巴的资粮,也有的是错过了时机,还有的则是根本不在乎名次,能够学成经论便心愿满足了;考得了格西后,他们便离开庙子,去深山闭关,几年甚至十几年,专心修持密法。
 《上下密院与噶丹赤巴》
 学完了五部大论,拿到了格西,只能证明你在密宗的理论部分,或者说是显教部分过了关,具备了修持密法的资格,黄教对于喇嘛学习密法有很严格的规定,要先显后密,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于佛学经典能够融会贯通了,有了对佛法的正知正见,才能去学密法,这时你才能在修持中得到受用,而不会生出邪知邪见,堕入邪魔外道。这时你才( / / )有资格进入上下密院,去专修密法。
 上下密院是真正传授密法的地方,它不属于任何一个寺,与三大寺是平等的。下密院有宗喀巴大师的徒弟喜饶僧格创立,它拥有自己的僧舍供喇嘛居住。上密院是喜饶僧格的徒弟贡噶敦珠所创立。两个密院是平等的,密院里面有金刚上师专门传法灌顶。格西进入密院后的第一年先学经和各种仪轨,以后依次第而接受灌顶和传法。上下密院的灌顶传法大多数是黄教的主要密法,其中包括胜乐金刚、大威德金刚、密集金刚和时轮金刚等,这些都是黄教的大法。进入密院学习密法的喇嘛必须是格西,他们叫作“佐仁巴”。也有不是格西的喇嘛在上下密院里,但他们没有资格学习密法,只能在那里做些杂务,比如布置坛场、供灯、供果、供饮食等等。在密宗设坛场是很有讲究的,供养不同的金刚和护法有不同的方法,这些不是格西的喇嘛就专门做这些事情,他们叫作“介仁巴”。
 上下密院的生活十分艰苦,难以形容。那里的佐仁巴每天早上四点就要起身,经常要步行很长的路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修法,行李就背在背上,长途跋涉,这时除了堪布以外,其他人一律不准骑马,不管你是身份多高的活佛,或是多么有钱的贵族。密法的喇嘛没有床睡觉,每个人只给一个四方形的垫子,面积比床要小很多,念经修法,打坐睡觉都在这个垫子上面。上下密院只能吸收五百人左右,里面也分康村。上密院没有自己的房舍,只能借小昭寺作为到场,又是还要搬到其他的地方去。有不少格西报名进入密院,做了佐仁巴,但很多人忍受不了那种艰苦的生活,不久便中途退出,堪布也是答应的。
 真正的高深密法不是随便可以传授的,传法上师要对弟子进行种种考验,看他是否真的发心纯净,具有善根,具有大慈悲心,以及对于佛法的正知正见,才能传法给他,随便传法的上师是犯戒的。
 西藏佛教的大圣者密勒日巴祖师经历了无数世人难以忍受的考验,才得到了他的上师玛尔巴大师的传法,证得大成就。拿到了格西学位的喇嘛也有不少的习气,难免有骄慢之心,自以为深通佛学经典而沾沾自喜。
 密院里艰苦的生活就是要磨掉这些格西的种种习气,驱除他们的骄慢之心,坚实他们对佛法的恭敬心和修行的精进力,这样在修习密法时才能得到受用,证到真正的成就。
 入了密院,能吃得苦,经受了考验的佐仁巴经过两年左右的时间就有机会升为密院的“格规”,即管理人,等于铁棒喇嘛。当了铁棒三年以后,就可以当“嗡哉”─经头,再过上三年,就有机会担任堪布了。当一任堪布大约四年的时间,然后退休下来,这是人们称他为“曲结”,意思是噶丹赤巴的候选人。噶丹赤巴是黄教的教主,按照规矩,连达赖喇( / / )嘛见了也要顶礼的。退休的堪布要按照先后顺序排队等候担任候选噶丹赤巴。当了候选噶丹赤巴以后,就要等着坐上噶丹赤巴的位子了。这一等,就不知要等多久,二十、三十、甚至四十年,有的人一生也等不到,因为要等到前一任的噶丹赤巴去世了以后才能轮到下一位。而且这个位子是由上下密院的候选人轮流坐的,这一次是上密院的人,下一次则轮到下密院了。能够坐上这个最高的位子的喇嘛骑马都是七十岁以上,有的甚至八十来岁了。他们以学习五部大论考格西开始,几十年来从最低,一步步向上,到了得到这一最高荣誉时,已是夕阳岁月,来日无多了。因此历任的噶丹赤巴任其都不会很长。从一个普通喇嘛到当上噶丹赤巴是极其难得的,因为他不仅要长寿,还要具备足够的福报。
 P349-350
 西藏的密宗确实为佛法中的瑰宝。行者如能依教奉行,皈依于真正有证德证量的上师,得受灌顶传法,如法起修,今生便能获得大成就。但修习密宗的人,首先必须具备慈悲心,建立为利有情愿成佛的大菩提心,正所谓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如果不明了教义,不依教奉行,依法而修,只为片面追求神通功( / / )夫,非但无成就可得,反而极易走火入魔,害己害人。
    你认为这篇讨论: 2
请尊重创作者的劳动,不要在讨论区里提供或讨论下载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