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健脾丸吃几盒见效:卞和泣玉[战国] 韩非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7:36:28

卞和泣玉

[战国] 韩非子


        楚人和氏①得玉璞②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③。厉王使玉人④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⑤其左足。及厉王薨⑥,武王⑦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⑧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⑨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选自《韩非子·和氏篇》)

        [注释]

      ①和氏:相传名卞和,春秋时楚国人,生卒年代不可考,和氏璧的发现者,因献玉而闻名古今。 ②玉璞(pú):尚未经过加工的玉石。 ③厉王:春秋楚国国君,名冒,公元前757~前741年在位。 ④玉人:雕琢玉器的工人。 ⑤刖(yuè):古代被砍掉脚的一种酷刑。 ⑥薨(hōng):君主时代称诸侯或大官等的死。 ⑦武王:名熊通,公元前740~前690年在位。 ⑧文王:名熊赀,公元前689~前677年在位。 ⑨贞士:忠诚正直的人。

       [参考译文]

       楚国人和氏在楚山中得到一块玉璞,捧着献给楚厉王。厉王派玉匠鉴别。玉匠说:“是石头。”楚厉王以为和氏欺君,砍断了他的左脚。等到楚厉王死了,楚武王继位。和氏又捧着那块玉璞献给武王。武王又派玉匠鉴定。玉匠又说:“是石头。”武王也认为和氏是个骗子,又把他右脚砍掉了。 楚武王死了,楚文王继位。和氏抱着璞玉在楚山脚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眼睛流出了血。文王听说这事,便派人去问和氏哭的原因,说:“天下受刖刑的人多了,你怎么哭得这样悲伤啊?” 和氏回答说:“我不是因为受刖刑而悲伤,我悲伤的是人们把宝玉看成石头,把正直的人看成骗子,这就是我悲伤的原因。” 楚文王派人加工了这块玉璞,得到了一块宝玉,就命名为“和氏之璧”。

        [简要点评]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同意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根据。《韩非子》是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者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韩非子的法家学说坚决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卞和泣玉》的故事叙述了卞和献玉璞,使玉璞归真的经过。反映了楚王的残暴无道,也表现了和氏的坚贞不渝。说明了玉人不识瑰宝,人君诬陷忠良。韩非以此比喻那些抱负远大、才能卓越的有为之士,揭露了当时有为之士怀才不遇、甚至反遭迫害的严峻现实。这个故事意在说明的道理是:和氏璧,开拓被埋没,其价值世人不认可,到后来人们才为之惊叹。揭露世风的败坏,对世人不良思想行为进行了嘲讽。这个故事所披露的道德信号比故事本身更耐人寻味。和氏的异常行为,说明了一个道德感非常强烈的人,是多么愿意为证明自己的道德高度,而不惜放弃肢体乃至生命。在道德缺失的今天,和氏的精神值得人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