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视频朗读:关于加快发展聊城现代农业问题的研究z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4:41:15
关于加快发展聊城现代农业问题的研究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聊城是农业大市,农
业的基础性地位尤为重要,迫切需要以现代农业为总抓手,全面振兴农业和
农村经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
业,应深刻理解发展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准确把握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着
力解决制约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在一些重点领域和重点环
节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实现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大跨越。
一、深刻理解发展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
在人类社会中,农业是永不衰竭的基础性产业,生产力是推动其不断推
陈出新的决定性力量。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农业发展过程分为原始农业、
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的一种产业形
态,二者在生产观念、生产条件、生产技术、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体制等
方面具有显著区别;现代农业又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动态的概念,推进现代农
业建设,就是要持续增加农业发展中的现代因素,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上个世纪60年代,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
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的“四个现代化”目栎。其中农业现代
化包括良种化、水利化、机械化、化学化四个目标。实践证明,这个农业
的“四化”,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提高农
业科技水平,促进生产发展,保证农产品供给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这个阶
段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时期,农业的商
业化、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程度比较低;特别是化
学化,既有促进生产发展的正面作用,又有恶化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成
为农业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全球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在由传统农业
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中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这种现代农业被称作是“石
油农业”,他们也在反思和矫正这种现代农业模式的缺陷。
上世纪末和最近几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工业化、
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步伐加速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1
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
来越重要,现代农业的内涵更加深化而丰富,对农业发展的物质保障、科
技支撑、产业体系、经营形式、发展理念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六
大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重大任务。”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意义;2006年,中
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明确了新的历史时期农村经济社会
的发展目标和方向;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进一步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新
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即: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
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
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
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提高农民素质、效益和竞争力。这些内容既体现了与传统农业的根本区
别,也反映了当今世界现代农业的共性和特征:
1、具备较高的综合生产率,包括较高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农业成为一个有较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这是衡量现代衣业
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标志。
2、农业成为可持续发展产业。农业发展不仅是可持续的,而且具有
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广泛采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生产
技术和生产模式,实现淡水、土地等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区域生
态的良性循环。
3、农业成为高度商业化的产业。农业主要为市场而生产,具有很高
的商品率,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商业化是以市场体系为基础的,
现代农业要求建立非常完善的市场体系,包括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离
开了发达的市场体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现代农业。
4、实现农业生产物质条件的现代化。以比较完善的生产条件、基础
设施和物质装备为基础,集约化、高效率地使用各种现代生产投入要素,
包括水、电力、农膜、肥料、农药、良种、农业机械等物质投入和农业劳动
力投入,从而达到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目的。
5、实现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
2
术、生物技术和生产模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以适应市
场对农产品需求优质化、多样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现代农业的发展
过程,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用现代科
技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
6、实现管理方式的现代化。广泛采用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技术和管理
手段,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形成比较完整的紧密联系、有机衔接的
产业链条,具有很高的组织化程度。有相对稳定、高效的农产品销售和加工
转化渠道,有高效率的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的组织体系,有高效率的现代农业
管理体系。
7、实现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具有较高素质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劳动力,是
建设现代农业的前提条件,也是现代农业的突出特征。
8、实现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降低公共成本和外部成本,提高农业
的效益和竞争力。
9、建立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建立完善的农业支持保护
体系,包括法律体系和政策体系。
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特征比较
|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自供自产自销自用生产规模小
具备较高的综合生产率,农业成为一个有较高经济
效益和巾-场竞争力的产业
对自然资源的最大开发实现
更多的产出
努力推进农业的生物化,以生物技术实现产此和自然的和
谐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家庭和农庄的自然经济生产模式
公刊形式的农场和家庭经营公司化,
成为高度商业化的产业
以人、畜和简单机械动力生产
以比较完善的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为基础,集
约化、高效率地使用各种现代生产投入要素,实现物质条
件现代化
以粗放的,低技术含量的耕作和
饲养为主。
应用高科技实现品种改良、提高农具的智能化水平,
充分利用土地等资源,又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粗放的、家庭的、传统的管理
广泛采用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
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具有很高的组织化程度。
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较低
农民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接受现代生产方式
生产结构多元化,多数农户
兼营几个产业、区域内
未形成专业化生产
立足市场分工,有专业的生产区域或生产基地。
形成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生产
通过税收、价格、士地等盘剥
农业,支持丁业。
有完善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包括法律体系
和政策体系
3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
根据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征,现阶段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通过提高农
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和技术现代化水平,通过完善投入
保障机制、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转
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1、生产规模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目前,我国的农业仍然
是规模狭小的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土
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必须加快土地流转,扩大经营
规模,即适度规模的种植与养殖。关于农村承包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问题,早在1990年邓小平就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
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
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一一一;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Ff1和生产社会化
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他还指出:“总不能把农民束缚在
小块土地上,那有什么希望?”邓小平这一段话明确地指出了小块土地
上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必然要向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中共中央、国务
院也在1993年10月、1995年7月、1997年16号文件中相继提出了农业
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的方向。党酌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六大又明确
指出:“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按照依法、自
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一定
意义上讲,现代农业就是规模农业,大规模才能产生大效益。现阶段发
展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
有利于强质增效、提高农业竞争力,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是农业发展的
必然趋势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经营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
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的带动,将生
产、加工、销售紧密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这种经营方式,改变了
只从事原料生产的传统农业,提高了农业的整体效益,增强了农产品市
场竞争力。它既是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的创新,同时也集中体现了
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
有力地推动了农产品生产优质化、农业布局区域化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的
4
发展进程,提高了农业整体规模效益,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
3、农民组织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保证。生产规模化需要农民
组织化,经营产业化同样离不了农民组织化,农民组织化是引领农民走
向市场、进入市场、规避市场风险、维护自身利益的基本选择。发展现代
农业必须有不以赢利为目的而以服务为宗旨,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合作
组织,包括生产、加工、贮藏、运输等合作社,并根据《农民专业经济组织
合作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向供销、信用等合作拓展,这是由小生产转为
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由之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组织保证,也是许多发达
国家和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共同经验。
4、技术现代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可靠支撑。现阶段,我国农业面临
人口众多、耕地不足、弱质低效、生态脆弱等实际矛盾,推进现代农业建
设,增加农产品数量,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开辟农业发
展的广阔前景,必须不断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这其中包括农业科
技创新体系建设、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农业技术装备
等多方面内容。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劳动力是最活跃的要素,农民是建
设现代农业的主体,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
新型农民来实现。现代农业的实现程度,最终取决于农业劳动力的整体
素质和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程度。
5、功能多元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方向。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
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
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
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6、增加投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一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
础地位,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建立和完善投入保
障机制,特别应强化各级政府的投资主体作用。这是因为这种投入属于
关系国计民生和9亿农民切身利益的公共建设,具有公益性质,是政府
应尽的责任,也是对“取大于予”欠债的必要补偿。农民是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的主体,是指农民是主人,应当尊重农民的意愿,保护农民的权
益,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而不应该理解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
5
主要依靠农民。从目前情况看,现代农业的简单再生产与一部分扩大再
生产的投入要靠农民,但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以及为农业提供的必
要补贴,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任务。
一、准确把握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
聊城位于农业大省一一山东的西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垦植
历史悠久,全市573万人口,2/3在农村,人均耕地面积1.4亩,农业生产
条件较好,农业资源较为丰富,区位优势比较明显,是全国重要的商品
粮、优质棉、蔬菜、果品、畜禽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出口基地。聊
城农业发展情况具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以聊城为范例,分析农业发展
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对策措施,对于鲁西、鲁南乃
至全国中西部地区,都有一定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一)聊城农业近年来得到长足发展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06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47.6亿
元,比上年增长3. 6%,比2000年增长57. 41%,年均增长7.85%;实现农
业增加值138.9亿元,比上年增长3.5%,比2000年增长50.  95%,年均增
长7.1%;粮食总产423.9万吨,比上年增长5.7%,比2000年增长
28.  09%,年均增长4.21%。
2、农民收入不断增长,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48元,比上
年增长14.5%,比2000年增长77. 54%,年均增长10.  04%。在外务工人员
达到1 15万人,当年新增外出务工人员10.5万人,外出务工年收入超过
60亿元,农民收入中非农收入比重达到47.6%。
3、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种植业方面,优质小麦面积达到450万亩,
占总面积的73%;蔬菜播种面积251.3万亩,增长3.4%,其中食用菌面积
1831万平方米,产量占全省的1/3,成为周边大中城市的“大菜园”。林
业生产方面,有林面积达到260万亩,其中用材林184万亩、经济林76万
亩;农田林网化面积790万亩;绿色通道6000多公早;林粮间作60万亩;
活立木蓄积量950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到26%。畜牧业方面,大牲畜
存栏54.2万头,猪138. 34万头,羊141. 37万只,禽4108万只;肉类总产
达到53. 55万吨,禽蛋26. 61万吨,奶3.91万吨;大型规模养殖场达到
500个,各类养殖小区580个;畜牧业产值达到7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6
27.6%,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307元。
4、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建成1个省级农业特色园区、3个省
级可持续发展沙化综合防治示范区、1个市级生物工程中心、10个科技
示范乡镇、3个科技示范新村、26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基地、10
家农业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对农业的
贡献达到50%以上。2004年以来,在全省率先实施了科技特派员工程,
1377名科技特派员和24个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
360多个,成立专业协会210多个,引进新品种1287个,推广新技术1 141
项,实施工程项目350个,带动农民30多万户。
5、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是龙头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
断扩大,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到2006年底,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343
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10家、过500万元的189家,国家级龙头企
业3家、省级14家、市级87家;总资产达到225.4亿元,固定资产总值
达到113. 97亿元,销售总收入达230. 54亿元,实现利税16. 94亿元,出
口创汇额达到1.2亿美元;带动农民72. 88万户,带动基地350.3万亩,
带动基地农民增收15.4忆元。二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较快。各类专
业批发市场发展到1 14个,资产总额达到1. 24亿元,年交易额达到
17. 28亿元,其中年交易额过500万元的28个,营销队伍达到5.8万人,
带动种植面积73. 56万亩,带动农民23. 45万户。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
不断提高。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43个,协会会员达到2.3
万人,资产总额达到2. 49亿元,销售收入达到3.62亿元,带动种植面积
128. 66万亩,带动畜牧养殖14. 35万头,带动农民30. 46万户。
6、农业标准化建设不断推进。建成农业标准化基地98个、面积246
万亩,其中省级标准化基地3个、面积35万亩,市级51个、面积125万
亩。建设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站)29个,其中县级3个,速测点
26个,农产品质量检测覆盖面不断扩大。农产品认证制度逐步推开,全
市通过国内外各种认证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农产品品
牌97个,其中无公害食品认证83个、绿色食品12个、有机食品2个。绿
色单科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分别达到140万亩、36万亩。
7、支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2006年,各级财政共安排支农资金4. 04
7
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全部取消了农业税及附加,落实粮食种植补贴
9352万元、良种补贴2900万元、油肥涨价补贴9478.8万元、农机补贴
605万元,农民人均受益47.3元。
8、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到2006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946
万千瓦,居全省第二位;农机总值33. 07亿元,户均2656元,占农业生产
性固定资产总值90%以上。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小麦收获机械化
水平达到96%,其中联合收获达到86%,小麦机耕、机播平均在95%以上;
机收玉米、玉米秸杆还田分别占玉米种植面积的12%和80%;农田排灌、
农村运输、农Ff1水利工程等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全市综合机械化水平达
到60%。
9、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积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实施“沃
土工程”和沙化治理、节水灌溉等项目,加快农田水利和道路建设。2006
年,投入5.9亿元,完成各类水利项目12372个,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730多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到600多万亩;投资2. 25亿元,改造农村公
路1282.5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397.2公里,通油路的行政村
比例达到94.6%。
(二)聊城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形成了不步特色明显的生产经营
模式
近几年来,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发挥资源优势,注重开发农业多
种功能,努力向农业广度和深度进军,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中,聊
城逐步形成了一些各具特色、符合实际的生产经营模式,主要有:
1、产品型模式。如东昌府区于集的油菜,冠县兰沃乡的林果、东古
城的大蒜、梁掌乡的西红柿、烟庄乡和斜店乡的黄瓜、店子乡的灵芝,莘
县的洋香瓜,高唐尹集的西红柿,阳谷凤祥集团养殖基地,茌平县小杨屯
的鸭业养殖等。这些地方有的先由市场带动,然后形成了专业规模;有
的先形成专业生产规模,然后带活了市场;还有的依托大量的农产品,积
极发展加工企业,形成了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条。这种模式是目前聊
城农业最主要的生产经营模式,正逐步向生产规模化、技术精细化发展。
2、设施型模式。该模式是产品型模式的发展和升级,主要是运用先
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重点发展以塑料大棚、玻璃温室为主体,有土
8
和无土栽培相结合,一年四季能生产和供应优质、新鲜、时令的蔬菜、瓜
果、花卉等高效益的农副产品。如莘县的聊城奥登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
生鲜双孢菇、双孢菇发酵料为主产品,建设9个标准化种植车间,年纯效
益达到500多力^元。
3、科技型模式。如现已建成的26处农业科技示范园,汇聚先进的农
业科技,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品种、技术、装备、管理以及运作方式,逐步发
展成为现代高效农业的展示窗口和示范基地。
4、观光体闲型模式。该模式将农业与旅游、生产与消费融为一体,利
用城市空间、田园景观和农村自然生态资源,开辟特色果(花)园、渔场
等,提供观光休闲以及新鲜农产品。冠县马颊河游乐场、东昌府区姜堤游
乐园等属于这种类型。它拓展了传统农业的功能,逐步向集观光、娱乐、
休闲、体验、消费等于一体的复合型农业发展。
5、生态园艺型模式。以花卉苗木基地、绿色蔬菜基地、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等为依托,重点发展城乡植树种草、环带绿化、景观经济林
带、生态公益林等,推进农业水网林网一体化,营造绿色景观,维持生态
平衡,净化、美化、绿化城乡生态环境。如冠县马西林场、环城环村环河林
网、兰沃梨树种植和茌平大枣生产基地等。
【三)聊城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申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中国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在全国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中,分别
从农业外部条件(1-3项)、农业本身生产条件(4-6项)和农业生产
效果(7-10项)三大方面制订了量化的阶段性标准。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与聊城的情况对照
指标名称
单僦
起步阶段
标准
初步实施
阶段标准
基本实现
阶段标准
聊城
情况
社会人均GDP
美元
800
1500
3000
1920
农村人均纯收入

3000
6000
10000
3948
农业就业与社会就业比
%
40
20
10
50
9
科技进步贡献率
%
45
60
80
50
农业机械化率
%
40
60
80
60
从业人员中初中以上比重
%
55
70
80
60
农业劳均GDP
美元
600
1000
2000
1000
农业劳均生产农产品量
(粮食当量)

3.0
6.0
10.0
2.6
每公顷耕地农业产值
美元
2500
5000
8000
4000
森林覆盖率
%
15
20
25
26
对照上述标准,聊城农业发展的多数指标处于起步阶段和初步实施
阶段之间,基本实现阶段标准达标率仅为10%(森林覆盖率),南方发达
市地如广州基本实现阶段标准达标率已超过80%,我省较发达市地如潍
坊也达到50%以上。不难看出,阶段性滞后应该是聊城发展现代农业的主
要矛盾。分析聊城农业发展的实际,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1、农业生产条件比较薄弱。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一是投入不足,投融
资市场化水平不高,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没有形成规模。2000年以
来,地方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自筹资金逐年缩减;取消“两工”后,一事
一议又暂时冻结,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明显减少,2004 2005年度
与1998-1999年度相比,农民投工减少70%,完成土方减少59%,改造中低
产田面积下降38%,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减少35%。二是水剩设施不完
善。目前,聊城几大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任重道远,位山灌
区和郭口灌区虽在国家立项实施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建设,但建设主要
是在干渠进行,分干渠和支渠渗漏严重,其他灌区节水改造尚未在国家
立项。节水型农业建设进展缓慢,设施老化问题十分突出,很多地方仍然
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聊城的水利是“以黄补源,  以井保丰”,但全市机
井分布不平衡,更新速度低于报废速度,以井保丰的任务很艰巨。现有防
洪排涝工程标准较低,每年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涝灾。农业机械化建设方
面,一是机械化水平较低。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为60%,相对省里提
出的70%要求还有差距。全市农机总动力虽然较大,但大型高效配套机械
10
少,小型常规动力机械多,18马力以下机械占农机总动力的90%。二是基
层农机管理推广组织不健全,1/4的乡镇农机站无场所、无资产、无农机
管理人员,名存实亡。三是农机补贴水平不高,覆盖面较小。2006年市财
政支付农机补贴仅30万元,列全省第16位,不及菏泽(80万)、滨州
(100万)的一半,仅为青岛的3%,能够享受农机补贴农户的只占报名总
数的1/10。
聊城市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情况
单位:万元
中央划拨
省划拨
地方自筹
2000年
1747
757
5538.8
2001年
1337
468
7757
2002年
2130
976
4442
2003年
1330
710
5239
2004年
1310
651
5432
2005年
1100
673
4233
2006年
1320
144
3984
2、农业保护和支持体制不健全。一是财政投入不足。2000年以来,财
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有减无增,2006年比2000年下降了2.6
百分点。二是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农村金融资源短缺,农村信用社独撑门
面,无法满足广大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方面的资金需求,农
业龙头企业资金缺乏问题普遍存在,长期制约企业的快速发展。如东昌
府区国泰集团,是鲁西最大的肉猪屠宰仝业,日屠宰能力2500头,产品在
香港、上海、北京、天津、南京等大城市供不应求,但由于企业流动资金缺
乏,每天只能宰杀600头生猪,大量定单无法形成效益。三是农业保险发
展困难。聊城市农业保险工作从1984年开始,保费收入5304万元,赔偿
3399万元,除去手续费、展业费、管理费等,综合亏损5%左右,目前许多
保险公司都停办这项业务。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业生产既有很强的自然
风险,又有很大的市场风险,需要建立政府有效支持和保护的保险体制。
四是各级各部门在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上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有
的仍然沿用计划管理模式,不尊重农民意愿,强迫农民搞这搞那,有的则
是放任自流,撒手不管,给发展现代农业带来不利影响。
3、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在种植业结构中,粮食比重过大,
经济作物比重偏小,仅占31. 47%;大路产品多,名优特产品少;普通产品
多,专用产品少;低档、劣质产品多,高档、优质产品少,大量农产品价格
低廉、销售不旺。在农业结构中,农业比重过大,高达66. 3%,林牧渔业比
重偏低。在农村经济结构中,一产比重过大,二三产业比重偏低,仅占
47. 62%,二三产业对一产的带动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4、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一是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链
条短,产品科技含量、市场占有率、外向度和增值率都比较低。除凤祥、蓝
山、冠丰等骨干龙头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外,大多数竞争力不
强。全市农产品商品率和加工增值率仅为67%和1:1.4,规模以上龙头企
业数仅占全省的3. 1%,是烟台市的33%。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
制不完善,企业规模化基地建设与农户分散生产经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
出,虽然一部分龙头企业通过签订契约、入股合作等形式,与农民初步建
立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但多数情况是戈头企业发展波动
大,无法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产品供需关系。二是农民的市场组织化
程度低。主要是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发展滞后,利益联结机制不
紧密,农产品行业协会特别是出口农产品行业协会数量少,现有的也带
有浓厚的行政色彩,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三是市场建设水平不高。农
产品市场结构布局不够合理,小而散,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力不强,多数
市场档次低、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完善、交易手段落后,属于产地市场、季
节性地头市场。
5、农业科技建设亟待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少,农业科研
投入低。目前仅有市农科院和市农机研究所两个科研机构,科研人员不
足百人,年度科研经费不到250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步伐缓
慢,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科技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科
技与经济仍然存在“两张皮”现象。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队伍建设不适
应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农业技术推广站(中心)1012
个,农业科技推广人员4896人,其中研究员12人,高级职称254人,中级
12
职称1 156人,初级职称3474人,乡镇具有高级职称的农业科技人员不到
7%。现有乡镇农技推广队伍普遍老化,素质普遍偏低,对新技术、新成果
的接收能力较差。加之乡镇农业技术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滞后,多数人
员在其位不谋其事,以农业行政管理工作为主,造成大量适用技术不能
及时进村入户,形成农技推广的“中梗阻”。近年来,聊城市积极实施科
技特派员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但作为农技推广
的主要力量,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6、农村劳动力素质结构与发展现代农业的矛盾凸现。一方面,农村
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全市280. 48万农村劳动力中,高中文化程度
的仅占15.  77%,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3.  97%,而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的比
例接近40%。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劳务经济的发
展,接近3/4的45岁以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
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55%,45岁以上的占
53.9%,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9%,农村人才队伍呈现“空心化”趋
势。这种素质结构状况,明显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不相适应。
7、农业集约化发展与土地分散经菅矛盾突出。现行农村土地使用制
度,是按农户人口多少,好田坏田搭配承包,造成农村土地分割过碎、规
模过小。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分工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进步,导致
农产品成本过高,经济效率低下;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难以根据市
场原则实现优化配置,发挥最大效用;农户分散经营,难以形成竞争优
势,规避市场风险能力差。
三、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现阶段应紧紧围绕促进生产
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这个中心,一方面着眼长远,统筹规划,通过
健全投入机制、提高装备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体系、强化科技
支撑、培养新型农民,完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促进机制,逐步解决制约
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立足当前,抓住关键,力
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取
得新进展。
(一)完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促进机制
13
1、加大投入力度,健全现代农业投入机制
一是充分发挥财政效能。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固定资产投资结
构,逐步提高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发
展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明确投入重点,加大对农机补贴的投入,满足农
民日益增长的购机需要;加大对农田基本建设的投入,改善生产条件,提
高产出率,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加大对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工作的投入,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产品科技含量;加大对农民培训的投入,提高农
民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严格执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农资
综合补贴等惠农政策,加强涉农补贴资金的管理,增强发放环节的透明
度,确保各项补贴资金准确、及时、足额地发放到农户手中,杜绝资金被
抵扣、截留、挪用等问题。加大各种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尽快建立支农资
金投资规划、计划衔接和部门信息沟通工作机制,完善投入管理办法,集
中投入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加强指导监督,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强化金融扶持。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努力形成商业金
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小额贷款组织互为补充、功能齐全的农村金
融体系。放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借鉴四川等地经验,探索村
镇银行试点工作,打破财农村信用社的过度依赖,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引
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贷款贴息
机制,积极开展小额扶贫贷款担保、农村互助担保和农民创业贷款担保
试点工作,帮助农民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深入开展“信用镇”、“信用
村”、“信用户”创建活动,将农户信息纳入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
立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完善诚实守信激励机制,积极扩大小额贷款范围,
满足农民贷款需要。组织做好“银农资金供需见面会”,打通金融机构与
涉农企业、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户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建立支持发展现
代农业的联动机制。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
则,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积极搞好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各级财政对
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给予保费补贴,完善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摊机制,探
索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再保险体系。鼓励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帮助农户
参加农业保险。
三是增加外资投入。抓住国外和南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充分
14
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加大在蔬菜、食用菌、林果种植,畜牧、水产养殖,农
产品加工、营销,农产品市场建设以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方面的招商
引资力度,积极借助外力,提升农业发展水平。要综合利用税收、补助、贴
息、担保等手段,为多元化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创造良好环境。
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
一是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关键是从完善建设机
制入手,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来建设水利、经营水利、发展水利。要加大
投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稳定的投入机制,在充分利用好上级财政对小
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向资金的同时,对农民投工投劳开展的小型
农田水利建设应给予支持奖励,提高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要加快水
利改革步伐,积极推进民营水利发展,制定完善激励、扶持水利建设的政
策,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办法,通过多种形式,吸引民间
资本投入农田水利建设;探索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拍卖、承
包、租赁等形式,推进农村水利工程设施的有偿转让。
二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灌区节水配套改
造,实行水土林Ff1路综合治理,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建设旱涝保收、高产
稳产、节水增效的高标准农田。强化相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切实控制农
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规模。合理引导农村节约集约用地,切实防止破坏
耕作层的农业生产行为。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加快实施“沃土工
程”,支持有机肥积造和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
还田和施用农家肥。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的实施范围,推广诊断施肥、精准
施肥等先进施肥技术,为农民提供按需施肥良方。
三是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目前聊城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
化作业,下一步重点要扩大玉米机械化生产,并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
的机械化。今后在对农业机械的补贴投入、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新机具
的选型引进和技术服务等方面,都要突出这个重点。积极推进农机体制
改革,加强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大力培植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组织和
农机大户。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推进农机
服务的市场化、产业化。
3、优化农业结构,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优势
15
一是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种植业的比较效益。在稳定和提升粮食
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放开手脚,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优
质棉花、优质牧草、优质果品、花卉园艺、观光农业、中草药种植以及高效
经济林网等特色农业产业。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要求,大力发
展专业户、专业村,走开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培育更多的
“瓜菜之乡”、“果品之乡”、“花卉之乡”、“园艺之乡”等。要坚持传统
优势产品与引进优新产品相结合的原则,打造名优特新品牌,提高农产
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经济效益。
二是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畜牧业。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
要标志,是实现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要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
式,优化养殖结构,推进畜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科学化发展。
按照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要求,积极推行健康养殖方式,加强饲料安全
管理,从源头上把好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关。进一步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
系,建立市县两级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健
全重大动物疫情预警机制,建立和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增
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提高畜牧业安全生产和畜产品质量。按照高产、优
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搞好畜禽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和普及,积极
培植肉鸡、肉牛、奶牛、生猪、肉羊、肉鸭六大主导产业,构建现代畜牧产
业体系。
4、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坚持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走“农工结合,工业带动”的路子,紧紧
围绕优势产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龙头带基地,
基地连农户”、“公司+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户”等组织经营形式,探索
建立更加适应发展现代农业要求的政府引导、企业运作、自主经营、自负
盈亏、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机制。大力发展粮食、棉
花、蔬菜、果品、木材、饲料、食用菌、畜产品、工艺品等加工项目,尽快实
现由农业资源性产品生产向初加工、精深加工产品生产的转变,深入推
进农业产业化。
一是抓龙头。按照“扶持大的,改造老的,培植新的”的思路,坚持多
种经济成份一起上,内资外资一起上,大、中、小项目一起上,多轮驱
16
动,促进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实现农产品的多环节转化增值。落实
好国家扶持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旋,通过贴息补助、投资参股和税收优惠
政策,支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农副产品加
工的专项补助资金,减轻农产品加工企业税负,支持龙头企业丌展技术
引进和技术改造;金融机构应加大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重点解决农
产品收购资金困难问题;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
服务和引导,帮助其开拓经营市场,优化发展环境,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素
质。
二是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引导农
民在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发展各种新型的专
业合作、社区合作等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增
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服务功能。抓好产业链的组织协调,积极探索龙
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
积极性。鼓励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农产
品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搞好组织协调,提供信息服务,维护成员权
益。采取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税收和金融政策,增加农民专
业合作社建设示范项目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晨市场
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
三是抓大户、专业户。实行大户带动战略,重点培植一大批种养、流
通、加工大户和专业户,依托大户,联合专业户,成立合作经济组织,走一
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促进农业生产
向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构筑连
线成片、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区域经济框架。
四是抓市场。市场是生产与消费的桥梁,是实现由产品向商品转换
的平台,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因此,要反弹琵琶,从抓流通
入手,形成市场带动生产的新格局。进一步搞好农产品市场体系的规划
布局,加强现有农产品市场的改造,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
交易规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改善软硬环境,改进服务手段,健全信息网
络,完善市场功能,畅通市内农产品市场之间及其与各大中城市及周边
地区农产品市场信息交流渠道,形成全覆盖、广辐射、布局合理、货畅其
17
流的完备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现代
流通方式。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好“双百市场”、“新农村现代
流通网络”、“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和“万村千乡市场”等工程。支持龙头
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直接向城市超市、社区菜市场和便利店配送
农产品。鼓励农资超市和农家店建设,对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
营,实行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和经营审批手续。切实搞好鲜
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建设,改善农民进城销售农产品的流通环境。
5、推动科技进步,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
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全市农业科研资源,构
建技术层次比较高、产业门类比较全的综合性农业研发体系,建立农业
科技信息、科研资源及科技人才共建共享机制。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农业
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农业企业共同参与,集研发、孵化、产业化于一体
的科技创新联合体,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步伐。鼓励农业企业引进高新技
术、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支持和
鼓励国内外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在聊城设立研发中心,合作建立实
验室、中试基地。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推动农业新技术示范
园区建设,提高料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二是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以国家农技推广机
构为主导,科研教育部门、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特派员和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进一步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
广机构,完善公益性职能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技推广条件,提高农技人
员素质。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架起农民与科技有效
结合的桥梁。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形成
以技术指导为纽带、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广泛
推行农业科技特派员工程,扩大下派规模,健全有效管理激励机制,加快
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转化推广步伐。
三是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实施农业良种工程,重点搞好小
麦、玉米、棉花、大豆、蔬菜、果品、肉禽、肉牛、肉羊、瘦肉型猪等高产、优
质、多抗、广适应性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健全农产
18
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规范标准化农业生产操作规程。实施生态农业工
程,积极引进推广绿色蔬菜种植与深加工、绿色食用菌栽培与深加工、绿
色水果栽培与深加工、绿色粮食种植与深加工、高档畜禽科学饲养与深
加工技术。以发展节约型农业为目标,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扩大测土
配方施肥的实施范围和补贴规模,推广诊断施肥、精准施肥等先进施肥
技术。进一步改革农业耕作制度和种植方式,推广免耕栽培技术,加快普
及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积极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水产养殖技术,
降低饲料和能源消耗。
6、培养新型农民,造就现代农业人才队伍
一是抓根本。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造就现代农
业人才队伍,必须着眼长远,牢牢抓住基础教育这个根本,把农村教育事
业搞上去。要切实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
体制,抓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
免一补”政策;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搞好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
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探索城乡教师互动机制;鼓
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二是抓实用。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整合职业教育资源,螬设
特色专业,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广大农村劳动力参加系统的职业教育培
训,为建设现代农业培养大量的实用人才。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新
产品、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广泛开展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教育,深化
“科普村村通”工作,推进每村“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动员各级科协、
农技协等力量,普遍开展现代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一大批科
技明白人、流通经纪人和致富带头人。
三是抓关键。农村基层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领导者,是发展现代农业
的组织者,在农村具有重要地位。目前,村级两委整体素质偏低。2005年
村级班子换届完成后,年龄结构和文化程度尽管有了较大改善,但45岁
以上的仍然接近40%,接近一半的“两委”成员属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
同时,由于大部分年纪轻、有能力、有知识的人都外出务工经商,致使农
村基层组织人才匮乏,后继乏人,这对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极为不利,
19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首先,要从选拔上入手,主动适应现
代农业和市场经济的要求,真正把那些有经济头脑、有开拓精神、肯为百
姓干事、能为百姓干事的人吸纳到干部队伍里来,增强党支部和村委会
的战斗力和活力。其次,要加强对“两委”干部的培训,重点提高发展生
产、市场与科技信息传播等方面的能力。第三,要改革机制,探索实行乡
镇干部下村任职、选派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以及联村自治等
办法。联村自治就是实行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的帮扶措施,通过建立
联村党总支,把周围几个村子通过产业连接起来,统一发展规划,统一协
调指导,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如冠县东古城的田马园村是远近闻名的
富裕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多元,近年来,通过联村自治,带动邻村李
寨发展大棚果树,2006年,李寨村大棚果树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达到
6000多元,一举甩掉了贫困的帽子。第四,要建立健全村级班子的考核制
度。目前,不少村级班子在发展集体经济、带领农民致富、搞好公益事业
等方面职责不清,落实不力。要进一步明确村级班子在发展现代农业、建
设新农村中的任务和职责,加大对村级班子的考核力度,保证工资发放,
强化工作奖惩,调动基层组织发展生产的积板性。同时,要针对目前农村
人才队伍“空心化”趋势问题,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培
训利用政策,完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政策,建立乡村人才评价激励
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乡村青年创业基金,引导和鼓励有知识、有
头脑、有体力的农村青壮年就地就业和就地创业,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立足当前,抓住关键,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上取得
实质性突破
1、在土地集约化经营上求突破
联产承包20多年的实践证明,农民一家一户耕种土地,解决了温饱,
但实现不了富裕。建设现代农业,富裕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实施土地集约
化经营,把耕地有效地集中起来,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全面推进农业
机械化,让种田能手去种地、养殖能人搞畜牧业、经营人才经营办企业,
大家各司其职,用其所长,劳动力得到解放,进而实现工业兴、农业旺、劳
务大发展,收到放大的经济效能。在这方面,不少地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
20
探索,形成了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农业、由大型农机组织牵头的租赁经
营、龙头企业“返租倒包”以及由村集体租赁农民耕地等多种模式。如:
安徽风阳小岗村,2006年试行“股阳合作制”,把20多年前承包到各户
的土地,以折股入社形式成立“小岗村发展合作社有限公司”,将股份制
与合作制融入农地制度进行改革创新。山东章丘刁镇刁西村,大部分劳
动力外出打工,“无人种地”  问题严重,从2003年起,通过依法土地流
转进行集约化种植,过去2000多户人家的地,被10户种罔能手包下来,
整地、播种、施肥、收割全部机械化,亩产量提高了300多斤。黑龙江省齐
齐哈尔市克山县北联镇新兴村,人均耕地5亩,2002年人均收入只有800
元,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03年6月,新兴村借实施农机合作化试点的
契机,在自愿的前提下,农民把土地经营权有偿转让给村里,由村集体进
行统一种植,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耕地连片作业后,仅取消户与户之间
作为地界的“堑沟”就达到1800多条,新增土地600多亩,年增收20多
万元。农民的收入渠道进一步拓宽,一是土地“租金”,二是种地拿工资,
三是外出务工挣钱,年纪大的还可以通过养牛、养猪来增收。2005年,全
村人垧收入猛增到4260元。
从聊城来看,不乏种阳能手,不乏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层组织,
也有不少带动力和辐射力比较强的涉农龙头企业,在有些地方已经具备
了实施土地集约化经营的条件。因此,要积极适应加快现代农业的要求,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丌手脚,促进农业生产用地的有序流转和
加速积聚,促进各类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努力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
生产率。政府有关部门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根据不同地方和不同情
况,抓紧制定有针对性、有操作性的土地流转方案和政策措施,先行试
点,分类指导,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或农户,自主实行土地连片种
植甚至跨村连片种植,实施__t地集约化经营,以点带面,逐步推开。鼓励
实施土地集约化经营的村集体或农户重新整合大型农机具资源配置,现
有大型农机具机械力量不足的,财政应给予购机补贴。农机部门和农业
技术推广机构要负责为实施土地集约化经营的村或农户提供农机作业标
准化实施方案和农作物标准化种植技术操作规程,并负责监督实施和技
术服务。同时要结合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为实施土地集约化经营的村
21
卖难
目前,聊城农产品市场建设的主要矛盾是小而散,缺少影响力、带动力
强,能够实行物流配送、代理拍卖、连锁经营等一些现代交易方式的高档
次、区域性中心批发市场。突破这个瓶颈,一方面,市县(市、区)两级政
府应抓紧制定一个完整的农产品市场建设规划,合理市场布局;另一方
面,要在对现有市场升级改造的同时,建设一处规模大、管理规范、辐射
面广的农产品综合批发交易市场,使之成为全市乃至周边最大的农产品
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在市场建设过程中,要推行市
场投资多元化,在扩大政府投入和银行支持的同时,多方吸纳社会资金
和外来资金,加快建设步伐。
4、在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上求突破
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把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送到农民手中,是促进科
学技术转化为现实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素质和效益的关键措施。当前
在这方面应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加强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建设。出台相关政策,重点解
决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投入问题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尤其是乡镇农业科
技人员在其位、尽其责、谋其事、得其利的问题,同时要加强对农业科技
推广人员有计划、系统性的培训,积极探索科技推广服务新形式。可以按
照农业的区域化、专业化要求,打破县、乡行玫区划界限,以支柱或主导
产业为中心,建立区片专业服务站,选派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专业技术设
施,使用专业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的转化率。
二是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农业科技孵化和
推广的有效载体。当前,一方面要巩固提高现有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
和管理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制定和完善科技示范园考核评估体系,
实行动态管理,对达不到要求的,取消职格;对建设和管理水平较好的,
在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在项目申报上给予优先照顾。另一方面要紧密
结合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搞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规划,建设几处高
标准、高水平的农业科技示范园,进一步增强示范效应。
三是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聊城进行科技特派员工程试点两年
多,成效非常显著,特别在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
践中也积累和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当前应主动适应建设新农村、加快
23
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形势,不断完善和创新机制,推进这项工作向纵深发
展。第一,要扩大规模,组织引导更多的科技人员进村如户,把生产技术、
管理经验、市场知识传送到农民手中。要研究制定政策,把退离休科技人
员纳入科技特派员范围,使退离休科技人员发挥余热、服务农村。第二,
要完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机制,建立农村科技需求和各类科技人员
专长发布平台,引导农民根据需要选择科技人员,科技人员根据专业特
长选择农民,增强科技特派员工程的实效性。第三,要加强管理和激励。
建立目标责任制,对工作不负责、不能胜任工作和不能完成工作目标的
科技特派员,要有具体的处理规定;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科技特
派员,要在职务提拔、职称晋升、资金支持、继续教育等方面给予优先,成
绩突出的,给予重奖。第四,要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鼓励科
技特派员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租赁经营、独资创办、技术承包、签订服
务合同等多种形式与农户、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提高科技人员的积极
性和责任感,实现科技人员和农户、企业双赢的效果。第五,要创新服务
方式,拓展服务职能。两年多来,广大科技特派员通过领办园区、返租倒
包、科技中介、技术承包、无偿服务等,积板推进科农结合。下一步,应探
索建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业专家大院、农村创业服务中心、农业技术
家教、农民需求工作室等灵活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提高工作
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科技特派员给农民带来了实惠,也赢得了农民的信
任,目前还应从改善干群关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需要出发,
对科技特派员的职能加以拓展,使他们不仅成为农业科技的推广者、农
民致富的引路者,还应成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者、“三农”政策的宣传
者、乡风文明的传播者以及农村基层各项工作的推动者。
5、在发展外向型农业上求突破
当前,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一个地区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村经济大发展、大跨越,必
须融入国际化行列,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主动面对两个市场,通过加快发
展外向型农业,拉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在这方面,聊城目
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农产品外向度低,出口步伐减缓,2006年,全市农
产品出口10224万美元,只占全市出口总量的16.  74%,与2001年相比,
24
农产品出口总量占比下降了35. 09个百分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监管
水平不高,农产品从产前产中、到产后运销、到餐桌出口这一全程质量安
全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基础设施和必要的监管手段还不到位,面对国外
逐步提高的绿色壁垒,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不强;缺少规模大、带动能力
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立得住、叫得响的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名牌产品,农产
品的加工转化率低、深加工产品少;农业外向型人才少,精通世贸组织规
则的外贸人才更少,开拓国际市场乏力。针对上述问题,应着力抓好以下
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调整优化出口结构。围绕国际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优
化生产布局,搞好出口基地规划建设,扩大蔬菜、水果、食用菌、畜产品等
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围绕创汇农业,引进适销对路的出口创汇新
品种,提高出口产品的品质和档次。
二是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监管。实施农业标准化,增强农产品市
场竞争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必然要求,也是
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要强化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按照WTO
和进口国的要求,积极生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大力推行
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做到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都有技术标准,出口
墓地要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标准、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品牌。另一方面,要
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进
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指导员工程,
抓紧建立全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检
验检测,搞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基地扩建。2007
年争取“三品”认证10个以上,新创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扩
大基地规模10万亩以上。
三是培育壮大出口创汇龙头企业。结合实际,从金融信贷、财政资
金、用地用电、丌拓国际市场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的
政策措施,引导扶持现有企业以外引外,扩大再生产,发展培育一批规模
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新的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扩大农产品出口规
模。同时,要积极开展农业项目招商引资,筛选好、编制好农业利用外资
的项目库,加快引进社会资本和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聊城。
25
四是加速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外经贸管理人才,建设一支会谈判、
会操作、懂国际规则的外经贸工作专业队伍,广泛收集国内外农产品市
场信息,加强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研究,及时制定和调整农产品出口营
销战略,努力实现外向型农业的新突破。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
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客观认识农业农村的新情况,科学把握农村经济
社会发展规律,与时俱进探索完善发展现代农业的促进机制,因势利导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顺势而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