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情满汉全席:二十一世纪寄语――新世纪,新局面,新使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00:04:32

二十一世纪寄语――新世纪,新局面,新使命

                                   马虹

(一)
  新世纪的曙光,已经冉冉升起。
      新世纪,人类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快速兴起,这些都在为未来的自动化新经济开辟道路。有“思维能力”的机器、电子,将大量地取代人们的体力劳动和许多工作。把大量的重复劳动变成技巧性的劳动,人们的工作时间将大大减少,物质生活和工作条件,必将大大改善,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会减少人们许多后顾之忧。

但是,“万物正反相生”,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和工作条件的优越性,必将给人们带来一种反差,就是如果不注意,人们的体质会越来越差,吃得越来越好,体力劳动越来越少,必然引起“上实下虚”之身心不平衡的病态出现。知识经济、市场竞争使许多人大脑总处于紧张状态,而下肢却逐渐趋于萎缩。据此,人们必然要积极寻求一种维护身心平衡的健身方法。健康,必将成为各行各业人士寻求的时尚需要。

君不见,在长安公园我们晨练的场地周围,几乎天天有人在那里观察、比较、选择、寻觅健身的最佳手段。他们认识到,在我们这个社会,只要有了钱,可以买到你想要的一切。但只有一样东西,你有再多的钱也买不到,这就是健康。

昨天,省外贸的一位中年人范明志先生,来到我们练拳的场地。他说:“我的许多朋友为了健身,嘱托我在公园里寻找一种最适合我们这些人的锻炼方式,观察近半个月了,我看还是你们练的这套陈氏太极拳最适命我们的需要。”
    这是一种有代表性的反映。近几年,我所走过的几个国家和国内若干地方,都有这种普遍性的反映

陈氏太极拳,特别是陈照奎先师所传的这套传统太极拳,越来越走红。选择这种锻炼方式的人越来越多。 8月,在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上,参赛的千人中,练陈氏太极拳的占75%,其中练陈照奎老师所传拳架者又占其中的50%。获得陈氏太极拳一等奖的人员中,又有十分之一是练陈照奎老师拳架的。

10月,邯郸国际太极拳联谊会上,吴清蹯会长反映,参赛人数中练陈氏太极拳的人数大大超过练其他各流派太极拳的参赛人数。从近两年我在北京、西安、长沙、深圳、珠海和石家庄等地传拳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三多”的新景象,就是参加培训班的人员中文化层次高的人越来越多,中青年越来越多,大大小小的企业家越来越多。浙江温州的杨章胜(国际年会温州分会会长)来电话,也反映他们那里喜欢陈老师这套拳的学员中知识分子和老板越来越多。因为这些人认识到,良好的锻炼方式,等于是向健康银行投资。坚持良好的运动习惯,你的健康资本就会不断地增值。由此可见,陈照奎老师传授的这套陈氏太极拳,必将受到新时代的欢迎。
                   (二)
      上述现象,不是偶然的。因为陈氏太极拳,特别是一代宗师陈照奎先师所传的家传低架太极拳,它的一系列独特的锻炼功法正是时代的需要。
    陈氏太极拳,不仅具备各种流派太极拳的许多优点:如身法中正、虚领顶劲、强调松柔、强调用意、轻沉兼备、分清虚实、开合相寓、上下相随、连绵不断、内外兼炼……等等诸要领之外,陈照奎老师传的老架、大架、低架太极拳,还有以下六个鲜明的特征,也是它体现传统太极拳本色和适应时代需要的六个优势。
    一、它特别提倡拳走低架,重视下肢锻炼。中国有句老话:“神仙留下健身方,开裆下胯最为良”。有云:人老先从腿-上老。所以,中国许多武术门派的高级功夫,都提倡走低架,如形意拳的《地龙经》,杨班侯提倡在方桌底下打拳的功法。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一位体育专家预言:“从下世纪起,人类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变化,是重视健康,而其方法,不论青年老年,都更重视下肢锻炼……”(见96年6期《周末》中《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生活》一文)。而我们练的这套拳特别强调“拳走低势、注意培根”。下肢运动量特别大。这一点正符合时代的需要,改变上实下虚的状态为“上虚下实”。当然,开始感到腿疼有点难,但越练越感到甜。因长年坚持拳走低势的人,下肢肌肉明显的发达。下肢肌肉的发达,又必然会有利于血液循环,有利于增强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根节有力,技击功力也必然高于一般人。因此,陈照奎老师传授的这套低架太极拳,必将越来越受到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喜爱。
    二、以顺逆缠丝为特征的螺旋运动。这是许多太极拳流派丢失、或不重视的重要锻炼方式。不论大小动作,不论躯体的四肢,都严格要求走缠丝劲,走螺旋劲。它以胸腰的立体螺旋劲,带动四肢,从根节到梢节,进行一系列的螺旋运动。“始于腰肾之枢,达于四梢肌肤”。不论打拳,推手,不论沾连粘随,还是化打合一,不论是棚捋挤按,还是採挒肘靠,都“非圆即弧”地走缠丝劲。处处讲求中国传统哲理中的“圆通性”。这种锻炼方式的最大好处,是有利于输通气血,输通经络,改善微循环。在技击功能方面,它还可以在顺逆螺旋变化中达到化实击虚的功效。
    三、以丹田内转为核心的骨盆运动。此拳不论大小动作,都要以丹田带动。丹田内转又必须在松胯塌腰的条件下进行。同时丹田(腰腹)在立体螺旋运化中,必然带动双胯的左右翻沉。即拳论中讲的“沉左臀翻右臀,沉右臀翻左臀”,裆部走横8字,倒换重心裆部走下弧,加上坐胯圆裆,腹股沟凹进去,打拳象坐在小板凳上一样,不断地收腹、吸气、松胯、提肛、凸腹呼气圆裆,从而形成丹田带动下的骨盆运动。这是陈氏太极拳的精髓,也是它健身功效的奥妙所在。因为这一系列的小腹及裆部运动,不仅有利于肺活量的加大、吸收功能的增强、代谢功能的改善,而且对调整内分泌,特别是对性腺内分泌的调整,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而改善了人的性功能,增强了人体生命的活力。这正是人们喜爱它又难以言表的绝妙之处。
    四、以松活弹抖、快慢相间为特征的节律振荡运动。它不像某些太极拳流派所要求的速度均匀、用意不用力、大柔大软大松。而是有快有慢,快慢相间,有节奏,有韵味;有刚有柔,刚柔相济,有发劲,有蓄劲。最后汗流而不气喘。这也是陈氏太极拳的特色之一。    
     其实,健身之道,就是追求人体生命过程的稳态。而这种稳态,决不是一味地追求四平八稳的机械的慢速度和速度均匀,而是一种科学的“常阈空间,节律振荡”。所谓“常阈”即正常的范围,“节律振荡”即有规律的波动。例如人的体温正常范围内的波动是36.5℃—37.5℃,一般下午37.5℃,后半夜最低36.5℃,即为“节律振荡”。如果是昼低夜高,或者低者特底,高者特高,都不正常,不是稳态。因此,我们的锻炼方式,既不可偏于激烈,也不是刻板的平稳,而是在正常情况下,使锻炼过程有刚有柔,有快有慢,有节奏,有韵律,这样既锻炼了应变能力,又是一种有氧代谢运动,同时也使我们感到拳术有韵味,生命有活力,越练越有味道。这种“味道”,就是太极拳“韵味”。    
    五、以阴阳思维为统帅的哲理性运动。陈照奎老师所传的这套拳,哲理性非常强,处处讲求阴阳相济的哲理。其中,包括阴阳对称、阴阳互根、阴阳互孕、阴阳相承、阴阳全息、阴阳转化、阴阳折叠,以及阴阳的渐变性、阴阳变化的圆通性、阴阳变化的莫测性,等等一系列的哲理。所以,打拳时处处要注意:逢前必后(前发后塌)、逢左必右(左发右塌)、逢上必下(有上升部分,必有下沉部分)、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开先后、欲合先开……一系列的阴阳互济关系。天天打拳都想到这些拳中的哲理,必然在日常生活和为人处事时也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从而使拳格和人格统一起来。    
    六、以鲜明的技击性为内涵的护身运动。技击,是太极拳的本质,是太极拳的灵魂。不讲技击的太极拳,不是保持原汁原味的传统太极拳。陈照奎老师传的太极拳,不论大小动作,都有鲜明的技击含义。练拳不一定去与人搏击。但如果你不明白每个拳式、每个动作的技击含义,不懂内在劲力的变化,那么你的拳远不会打出应有的劲道、拳势和韵味。台湾陈氏太极拳师杜毓泽先生(陈延熙的徒弟)讲得好:“打太极拳”,—必须把理论打出来,必须把劲道打出来”。(《台湾武术》)言之有理。
     除了上述六个方面的优点之外,我们练的这套拳,还有一个完整的“修炼系列”。就是说它的修炼内涵,非常健全而完整。:它的基础功夫是拳架,即一路:(83式)、二路(炮锤·71式);两套刚柔谐调的“姊妹篇”。之外,它还包括系列的功力训练方法,如推手(五种定步、五种活步锻炼方法)、单式训练(散手功夫)、百把桩、太极尺、太极大杆、太极球、太极轮、缠丝杠,以及刀、剑等多种器械的功力训练。根据不同人员的需要,锻炼内涵要丰富多彩,故它有广泛的适应性。
  基于上述这些一般体育和武术项目所不能完全具备的独特锻炼方式,以及它适应新时代生活方式的特殊需要,我们可以预言:二十世纪陈长兴、陈发科、陈照奎历代宗师传授下来的这套正宗太极拳,必将在二十一世纪大放异彩,必将受到世界人们的喜爱而走红。
                 (三)
  任何一个拳种的生命力,都必然是有一代接一代的人来传承。根据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和个人的爱好,我们这一代传人必须把继承、钻研、弘扬陈氏太极拳看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看做新世纪赋予我们的新使命。当然,我们每个人都要力争做一个陈照奎太极拳的合格传人。  
     根据本人四十年来学拳、练拳、钻拳、传拳的感悟,我认为做一个优秀的传人,起码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素质:
    一、基础素质。能够专一持恒地掌握本门派一套规矩而充实的拳架。其拳架能反映出本拳种的基本原理。武术本质和独特风格,能保持其拳种本来的拳风拳貌,能明其理、懂其劲、知其法,保持其原汁原味,基本不走样。    
     二、功力素质。本身必须有一个健全的体魄,有扎实而深厚的功力,有应敌防身的本领,有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种变化的应变能力,但不一定去竞赛争名次。  
    三、文化理论素质。中国武术是一种文化,尤其是太极拳,又是一种文化品味较高的拳种。为此,一个合格的传人,必须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理论知识,懂—点中国传统哲理,有一点生理、心理学以及人体力学知识;熟悉本门派历代经典拳论;有一点军事学知识;力争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发表一些学术论文,做出自己应有的新贡献。    
  四、导师素质。能因人施教,教学得法,传人有方;能掌握拳理、拳法、拳架三结合的教学原则,以及先师的三段教学法,做到既当老师又当学生,能从难;从严、过细进行教学,具有耐心又热情的导师风范。  
     五、人格素质。一个好的传人,首先必须有崇高的品德。要懂得“德成艺乃立”、“以德为先”的道理。要尊师敬业,专一持恒。为人正派,遵纪守法,淡薄名利,以拳会友,对学生满腔热情,不计报酬,多做善事,见义勇为,在任何地方、任何环境下,都不丢国格。我常说的“练拳、练体、练人格;教拳、交心、交朋友”,“规规矩矩练拳,堂堂正正做人”。一生要力争做到:“德艺并重,文武兼修”,做一个武德高尚、拳艺精深的名副其实的陈氏太极拳优秀传人。
    希望各地负责传播此拳的各种组织、学校、网站、辅导点的同道们,切实做好新一代传人的培养工作,帮助新一代传人茁壮成长,在迎来的新世纪中,为开拓陈氏太极拳的新局面,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为完成这一新的使命,本人愿把晚年的全部心血和精力献给我们共同的事业。同时,预祝亲爱的同道们、朋友们:在我们已经跨人的新世纪里,做出自己应有的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