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木香顺气丸拉肚子:非哲学的哲学观:语言即欲望(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8:16:23
    我首先要谈论欲,谈论现象界的塑造力。就是说,我直接从生命的根部出发了。也许,这种追根溯源的本体论在当代显得不合时宜——正如有人指责形而上学之于经验主义的人文关怀是故弄玄虚的那样,诚然,本体论在很多时候偏于转移人们驻留在具体事物上的注意力。因此在这里,我只想借助一切非理性主义哲学所提供的便利条件,去考察欲的动向。我将把重心放在语言之维。我们将要看到,语言是如何实现了欲而成为现象世界惟一的真实。在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面前,一切既往的生命哲学却总是在语言的极限处撒手不管了。
  那么,什么是欲?
  欲,即欲望,一种生命力。欲自在自明,无条件地在,并且流动。欲本身即显示出在的愿望。作为现象世界的创世力量,欲灌注、充溢在生命物中,欲的运行构成了生命界可以区分的等级形式。可以说,植物、鸟兽和人类,都欲望地存在。所谓的无机界,则是欲望作用下的临时虚设形式,它成为欲望所派生出来的现象工具。
  欲,先天性地内含暴力倾向和扩张倾向,我们也可以把欲称作私欲。看吧,在森林中,高大乔木把它的枝叶伸向阳光充足的空中,苔藓则把触须盘缠到富于养分的阴暗角落。欲扩张着。我们甚至可以在生命物的每一个部位或器官上都见出它的和目的性。也就是说,欲首先把自我满足作为自身存在的前提条件。手生长在躯体上,总是要与他者发生关系,目的在于将他者沿着有利于生命自体的方向引渡;舌头的意义则在于它把一切非自体的东西都当作了自己的猎物。在现象界,所有的生命形式,莫不是欲的天然安排。
  利己原则,对,就是利己,首先构成了生命界的道德立法,这是世界存在的惟一理由和根基。换句话说,私欲是我们这个表象世界存在和发展下去的最初的也是最后的动力。私欲涌动,分散聚合,每一种个体私欲都把对另一种个体私欲的克制、征用作为存在的手段和目标。这是直观性的常识,所谓的弱肉强食,大私欲瓦解、消灭小私欲。在生命界,私欲在奔流过程中分化为多种功能,也叫做本能,例如求食、求偶、防卫、征战和率先行动。诸种功能,为私欲的自我实现扫清道路。
  写到这里,有人要问了,何以如此判定?你上述的判定不是建立在语言专断之上吗?非常正确!我说,恰如我以上的判定只有在向你表述出来时才具有效力一样,现在,我想要弄清楚的正是那语言专断的必然规定性。那么我要问了:什么是语言?语言与私欲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很有意思,又恰当地被圈定在语言的自我辩护和循环论证之中。对这些问题更深入的战略性思考和更坦率的回答本可以赋予人本主义语言哲学以更强大的说服力,但令人感到惋惜的是,连海德格尔这样的此在现象学家都没能认可私欲在语言领域内的绝对支配地位。传统中西方哲学在语言与私欲的关系问题面前躲躲闪闪,含糊其辞,这足以显示出哲学的虚伪无能,也与哲学家某种立法者、救世主的身份意志有关。今天,该是揭开隐秘的时候了。
  那么,语言又是什么?
  前面说过,私欲存在并且无条件地在。但是事实上,如果我们不谈论私欲,私欲又怎么能获取存在的可靠性呢?谁给私欲的存在许诺?因为我们言说。离开言说,私欲仅仅被假定为可能性的在,潜在于黑暗中。所以,再假定私欲有条件地在,那么,在的前提便只能是语言。
  可是,何为语言?
  语言是私欲之暴,暴力的暴露。
  这一个事理可以做以下的反复表述,即语言是私欲的达成,是私欲的自我实现;语言是暴露在外,渴求生根、生长的私欲。或者说,私欲是语言的灵魂,私欲外泄即汇成了语言的景观。一句话,语言就是私欲,语言和私欲原本是同一现实。在这个意义上,私欲的根性,包括它的利己原则和它的功能,都相应地转化为语言内在的一切属性。
  言为心声,生命说话。整个世界都栖身于欲望那喧嚣的声浪之中。春天来临,植物们都舒展着灵动的花叶,鸟儿在鸣唱中划过天空,而人类则在言词的管辖下去争取更为强势的生存。我们不妨观察那些为欲望所困缠的婴儿,他们多么想言说啊;以及那些抑郁的不幸的人们,他们多么想在空旷的山头呼喊,要不就诉诸艺术。总之应该记住,语言的丛林里藏满了欲望的真身。语言的边界就是现象界的边界。这个看法很重要,它告诉我们一个亲切同时又近乎残酷的事实,即现象界是语言作用下的符号性假设,语言之外再没有第二个世界了。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好了,现在让我们来审察语言的运动情形。
  语言即私欲的暂时实现。但在理论上,我们可以将语言区分为三个层面或三个阶段。
  语言的第一个层面叫做潜欲层。在这个阶段,私欲呈现为一种无方向的流动。私欲自动,有如地壳底层的岩浆,它没有形状,处在突围状态中。
  语言的第二个层面叫做私欲的意向层。在这个阶段,私欲的运动导致了方向的产生。私欲聚合起来,找到了适当的出口。私欲外动,具有了原始形状。这个秩序可以视为逻辑语言。实质上,私欲方向性的运动就是思维。
  以上两个层面的语言仍然只能视为理论上的元语言。严格说,元语言不能称作语言,正如私欲得不到自我实现就不能称作私欲一样,元语言也只能通过语言的现实层的还原才可以得到确认。元语言是一切形而上学的策源地。
  关键的或可以言说的是语言的第三个层面,叫做语言的现实层。在这个阶段,私欲终于冲决了出口,成为可把握的日常语言即信息系统,而意向层的逻辑结构则实现了它在日常语言领域内的秩序,这种秩序是语法的基础。至此,私欲终于获得了解放,私欲在获救的过程中使生命物产生了强度不等的生理反应,这种效果被称作情感体验。
  语言运动到现实层,潜欲成为显欲。这是语言富于革命性的一步。然而,语言是如何完成对现象界的占据的呢?
  在这里,我引入康德学说“自在之物”这一概念。“自在之物”是不可知解的质料因素,原则上却不可以看作实体。我们至多可以把“自在之物”看作私欲自我实现过程中的催化剂。私欲是种子、根和芽,语言是树干、枝和叶,种子胀破地面,遭遇到时间和空间,就形成了语言的林区。也就是说,私欲触及了自在之物,在语言之力贯通自体与自在之物的那一瞬间,现象界出现了。
  因此,语言并非托身于自在之物,相反,语言赋予自在之物以生命,以自然物的外形。语言之力,私欲之流,溶解并消化掉自在之物这一质料。世界,浸泡在语言的汁液里,谨慎地居住在语言之内。
  我们的结论是:世界,只不过是外泄的私欲即语言对自在之物的命名。
  命名!这一措辞行为,对人类而言,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语言创世纪,意味着人类语言地掌握着世界并以语言的专断行为控制和改变着世界。为什么?因为语言是私欲之暴。我给了物一个名称,我的个体私欲便达到了动态的自我实现。我给万物命名后,万物由于打上了私欲的烙印而被我视为自己的家产。其实任何语言行为都隐含着命名的动机:我谈论某事某物,因为我能够说,能够按照我的意志说出而且理解。我有了对事物的发言权,其事物,自然成为了解救个体私欲的适当出路。简单地讲,谁能够拥有对物的命名权和解释权,谁就垄断了该物;谁设计世界,谁就享有世界——就这么简单。
  可见,世界也不过是满足私欲原则的命名活动而已,世界在于一种“说法”。果真如此的话,客观主义早就应该收场了!传统唯物哲学坚信,世界,实体也,物也。这种看法的幼稚之处是它不知道当人去把握世界时,他所收获的竟是自己强加给世界的语言秩序。同样,名实之争也应该休息了,因为名与实之间并不包含稳固的一一对应关系,而只能提供或然性的个人选择。还好,现代解释学总算看出了语言命名的随意性,因而指出,理解是名词在人心中的流动史,“意思”不能在文本中被锁定,“意思”是无限开放的主观可能。因此在我看来,既可以说,名者,实之宾也,也可以说,实者,名之宾也。能指之外,概无绝对的所指,所指彻底地根源于意指,即个人意欲。
  如此说来,一切现象界还有定性吗——这定性,毕竟是一剂维持着那奄奄一息传统哲学的老命的迷魂汤啊。我以为,语言本体观最具有革命意义的成果就在于它打破了绝对真理的迷信。在语言的肠胃中,营养和渣滓互为因果。语言世界中从来就没有什么上帝,没有图腾。我们所有的关于世界的认知,包括经验、理性甚或直觉,仅仅是满足人类私欲的图案设计,是私欲在语言环境内的一种“说法”。真理之为真理,科学之为科学,是因为许多人都把它们指认为真理和科学。自然而然,“谎言”这种说法本身也就难以成立了。那是因为,任何言语行为都是私欲的达成,所以,“谎言”也就被视为一种“说法”,也只能理解为一种言语行为对另一种言语行为的否认态度。
  归根结底,语言是现象界的本质和边界。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在这里说的“语言”,是指整个人类语言现象和“单位人类”的命名措辞行为,现象界的真正展开最终还得落实到具体的个人身上。生命是私欲,生命体是不断运演之后的具体形态。人,则是私欲的最高级聚合体,在人类完成了对其他生命的征服而成为生命界的权威后,有了人类历史。人类历史实际上是语言的历史,这就是为什么现象界的一切变化发展到最后都必须理解为人类私欲的变化发展的原因。
  私欲外泄成为语言的现实,这种运动由私欲的本性决定。人们通过命名实现了私欲,不断制造着“语言真理”。语言的魔力早已为个人所觉悟,说话权在个人看来即成了人的天权。谁不想言说?谁不想在语言领域内争取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呢?多少世纪以来,单位人类驱使着语词,初造世界,耗尽世界,再造世界。就这样,世界在语言的河道上一步步推进。
  在历史的长河中,世界为什么会时不时显得非常有秩序(语言秩序)呢?前文说过,私欲涌动不居,经分化聚合,向外突围。在这一阶段私欲具备了原始形状,这种原始形状被称作逻辑语言,逻辑语言就是世界的先验结构,外显为语言结构即世界的秩序。语言也处在永远的运动之中,一种命名的完成在客观上具有征战另一种命名的侵略性特征。语言的聚合带来了语势的增强,结果便产生了人类社会的语言等级结构。单位人类,看谁最能说话,谁给出了这个世界存在的定义,谁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
  语言解放了群体赤裸裸的欲望,话语权的争夺酝酿出一种强制性的语体氛围,我们把这种氛围称作语境。事实上,正是具体语境制定了当时的“真理”标准。在人类历史上,一个个权势集团总是趋向于加固自己的权势位置,总是利用各种手段去剥夺他者的话语权,借此维持现存的权力话语语境。而统治阶级——其欲望势必在语言领域内得到优先的实现,于是采取排他立场,将全部的权力话语语境符号化,造成貌似合理的语言既定事实。那一套由权力话语语境所扶持的主流意识形态,包括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艺术等,既隐藏着统治阶级不言而喻的全部私利,又反过来——对其他族群而言,它则变为一把把禁欲主义的屠刀,竖起来,成为当前权力话语语境的监护人。
  但是,私欲的外泄从来就威胁到现存语言秩序的合法性。如此多的单位人类,如此多的私欲都在寻找获救的出口。我曾想过,私欲的达成可能像一次性消费一样,命名后的“说法”随即便丧失了活力。私欲奔涌不息,互为仇敌,殊死斗争,结果终究导致语言领域内的语境转换。任何一种“说法”只能表示为一种暂时的、可能的存在,它有待于另外一种“说法”去激活、消解或替换。“说法”创生着“说法”,“说法”绝不固守在“词语”中。语境之间的压力迫使“词语”的意义和功效发生游弋,并逐渐褪尽它曾经充沛的气息。真理随生随灭,难怪先哲要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原本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私欲重写和语言消费。
  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惟一目睹到的是那正在耸起来的浪峰,我们惟一听到的是那浪峰颠覆浪峰的巨响。
  这就是语言暴力。语言暴力指明了由不同言说方式构成的不同语境之间的张力:不同语境既互相支持,又互相反制,甚至深入到对方内部去质变和摧毁对方。在语境互否最为紧张的时刻,语言世界的秩序受到了冲击,出现程度不等的语晕现象。之后,新的把握世界的语言规则又被迅速地确立起来,这种规则势必用心地征服、俘获、驯化更多的人以强化自身的特权,并把那些曾经命名过的自在之物,那些词语积垢,逐一清洗。
  语言的洪流汹涌而去,现象如烟。而我,依旧用专横的话,哄慰着自己无比怀疑的心。
  当然,我还知道,我将继续承受着语言的启发和牵引。
  
  
  -1997年
  选自个人文集《那个年代,这个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