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浓缩丸功效与作用:丁玲和史沫特莱都爱上彭德怀,为何无结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2:12:53
丁玲和史沫特莱都爱上彭德怀,为何无结果?
博客: 刘继兴 - [查看博客原文] - 时间:2010-11-15 15:18

-

彭德怀的情感生活中,曾出现过两位超级的才女“粉丝”。这两位超级才女“粉丝”可不得了,都是举世闻名的大作家。一个是著名女作家丁玲,一个则是美国著名作家、记者史沫特莱。这两位才女“粉丝”均对彭大将军爱慕有加,但彭德怀不为所动,冷处理了这两份感情,没让擦出火花。

 

抗战时期的丁玲

史沫特莱


说这两位才女“粉丝”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彭德怀的婚姻情况。彭德怀元帅一生先后有过两次婚姻,第一任妻子是刘坤模。1928年彭德怀发动平江起义后,此时身在湘潭老家的刘坤模以“匪属”之身遭到了国民党政府的通缉,被迫四处流亡,也从此与彭德怀渐渐断绝了音讯……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平型关胜利的消息见诸报端后,刘坤模才得知彭德怀还活在世上。匆匆写信,由于地址不详,便只写了“平型关”几个字,竟然几经辗转,被正督师五台山的彭德怀收到了。时隔9年多,两人随后在延安终于见面了……然而此时已经是物是人非了,身为一个弱女子的刘坤模因为多年动荡、无依无靠、居无定所,在2年前于武汉与别人成婚了,还生下来一个1岁多的女孩……痛心、难受的彭德怀接受了这个事实,后来他跟自己的侄女说,“这不能怪我,也不能怪她……”晚年的刘坤模写过《和彭德怀在一起的日子》,里面追述他们开始时的恩爱“婚后他一直像老大哥一样关怀我,照顾我,我在他身边感到很温暖……”甚至在1987年,77岁的刘坤模还到彭德怀的故居,湖南湘潭乌石镇参观,写下了一首诗:“横刀人不见,乌石缅雄风,华厦开新宇,犹忆大将军”。

彭德怀与夫人浦安修

1938年双十节,40岁的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在延安娶了北师大著名的浦氏三姐妹(浦洁修、浦熙修、浦安修)中的小妹、20岁的嘉定姑娘浦安修。浦安修1935年参加了“一二·九”爱国◆,后在北平师范大学女附中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妇女救国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考入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从事◆地下交通工作,后赴山西抗日前线,在山西抗日前线与彭德怀相识并产生爱慕之心。彭德怀与浦安修婚后无子女,庐山会议后,彭德怀遭到错误批判,浦安修终与彭德怀在60年代脱离了关系,这段婚姻也以悲剧结束。

 

丁玲与史沫特莱,都出现在彭德怀两段婚姻之间的情感空白期。

 

 “一到战场上,我们便只有一个信心,几十个人的精神注在他一个人身上,谁也不敢乱动;就是刚上火线的,也因为有了他的存在而不懂得害怕。只要他一声命令‘去死!’我们就找不到一个人不高兴去迎着看不见的死而勇猛地冲上去!我们是怕他的,但我们更爱他!”这是一个二十四岁的青年政治委员告诉我的。当他述说这一段话的时候,发红的脸上隐藏不住他的兴奋。他说的是谁呢?就是现在我所要粗粗画几笔的彭德怀同志,他现在正在前方担任红军的前敌副总指挥,穿的是最普通的红军装束,但在灰色布的表面上,簿薄浮着一层黄的泥灰和黑色的油,显得很旧,而且不大合身,不过他似乎从来都没有感觉到。脸色是看不清的,因为常常有许多被寒风所摧裂的小口布满着,但在这不算漂亮的脸上有两个黑的、活泼的眼珠转动,看得见有在成人的脸上找不到的天真和天真的顽皮。还有一张颇大的嘴,充分表示着顽强,这是属于革命的无产阶级的顽强的神情。

每一遇到一些青年干部或是什么下级同志的时候,看得出那些昂奋的心都在他那种最自然诚恳的握手里显得温柔起来。他有时也同这些人开玩笑,说着一些粗鲁无伤的笑话,但更多的时候是耐烦地向他们解释许多政治上工作上的问题,恳切地显着对一个同志的勉励。这些听着的人便望着他,心在沉静了,然而同时又更奋起了。但一当他不说话沉思着什么的时候,周围便安静了,谁也惟恐惊扰了他。有些时候他的确使人怕的,因为他对工作是严格的,虽说在生活上是马马虎虎;不过这些受了严厉批评的同志却会更爱他的。拥着一些老百姓的背,揉着它们,听老百姓讲家里事,举着大拇指在那些朴素的脸上摇晃着说:“呱呱叫,你老乡好得很……”那些嘴上长得有长胡的也会拍着他,或是将烟杆送到他的嘴边,哪怕他总是笑着推着拒绝了。后来他走了,但他的印象却永远留在那些简单的纯洁的脑子中。”

   

这篇《彭德怀速写》是1936年12月,美丽的女作家丁玲写给彭德怀的。写过《莎菲女士的日记》、同样也是湖南人的丁玲,在爱情和婚姻上,也是自主的新女性的代表,爱过胡也频、冯达,充满着

真正的“革命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气息。丁玲也从上海到了陕北,在云阳遇见了彭德怀。彭德怀特殊的气质吸引了她,彭德怀对她颇感亲切。不久,周恩来也来到了这里,并揶揄彭德怀,他们俩何时可以办事。彭德怀苦笑着回答:“没有的事。”原来,他考虑到那时还不知道刘坤模的下落,也考虑到他和丁玲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可能不协调,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是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她1928年底来华,在中国一呆就是12年。抗战初、中期,她目睹日本对中国侵略,向世界发出了正义的声音。她的《中国红军在前进》、《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国在反击》、《中国之战歌》等专著,向世界宣传了中国的革命斗争,成为不朽之作。她亲自护理伤员,组织医疗活动,用行动唤醒有良知的人们。她访遍了中国华北、华中的大部分地区,用热情召唤更多的国际友人,一同为中国抗战出力。

 

1938年初,史沫特莱在采访山西洪洞县马牧村的八路军总部时,对彭德怀坦率地表白了。这段经历,在后来彭德怀与浦安修结婚时,彭“如实交代”了。当时彭德怀对史沫特莱说,“我是打仗的,随时都要上前线,且准备牺牲,战争是长期的和非常残酷的,所以我们不能相爱。”史沫特莱赶紧表态:“我爱你,为你,我不怕任何危险!”彭德怀也很直率,“你爱我,我很感激,可我不爱你呀。”


当时,有不少人看见,在日军发动进攻,文化人被安排撤回延安之前,史沫特莱独自坐在村边的石头上,望着村内的袅袅炊烟而低低饮泣……

 

就这样,丁玲、史沫特莱与彭德怀的故事,在还没开始时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