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休:台湾电影本土票房连续破亿 题材突破谨慎北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35:25

台湾电影本土票房连续破亿 题材突破谨慎北上

      “台湾电影已死”的说法由来已久。1990年代,随着台湾经济衰退,以及台湾电影市场解除引进片限制,但对本土电影又无任何保护措施,好莱坞电影便长驱直入一统天下。有人说台湾电影市场是最畸形的电影市场之一。从1994年起,好莱坞电影便占据90%以上的台湾电影市场份额。2000年后,台湾电影年产量大多徘徊在10部左右,所占市场份额最惨不忍睹的时候甚至只有0.1%。虽然有侯孝贤、李安等台湾电影人撑撑国际场面,但对整个台湾电影工业来说,于事无补。

2008年,魏德圣的《海角七号》取得破5亿元新台币票房,让沉寂许久的台湾电影市场振奋起来。

2011年,迄今已有4部台湾电影票房过亿,分别是《鸡排英雄》(票房1.4亿元新台币,约合2900万元人民币)、《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票房4.1亿元新台币,约合8578万元人民币),《赛德克巴莱》(上、下)(总票房8亿元新台币,约合1.67亿元人民币,还在上映中),这一成绩创造了台湾本土电影票房新纪录。

迄今为止,今年台湾本土电影票房收入在总票房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12%,而前几年的平均比重是8%。

那么,台湾电影市场真的复兴了吗?台湾影人何以在近年来能够出现集体“井喷”的现象?台湾电影人是否想通过大陆市场开拓更广阔的天地?对此,早报记者特别采访了多位电影导演、监制,听他们解析台湾电影的“翻身之道”。

令人感慨的是,尽管世道艰难,但这些台湾电影人并没有把赚钱、票房放在首位,他们砸锅卖铁也要追逐电影之梦,只是为了讲他们想讲的故事。

本土题材的苏醒

台湾电影指台湾地区人民在台湾设立公司制作、编、导、主演,以“本地语言”发音之电影片。提起台湾电影,现在的观众恐怕第一时间想起的不是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这些台湾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人物,甚至也不是李安这位国际导演,而是“小清新”这三个字。

在艰难中前行的台湾电影慢慢摸索出一条低成本青春片之路。从《蓝色大门》、《十七岁的天空》到《盛夏光年》,台湾电影始终离开不了“小文艺、小忧伤”。但近年来的台湾电影更加贴近主流观众的欣赏口味,不再以所谓的文艺片来进行自我放逐。

凭借《囧男孩》《艋舺》、《翻滚吧!阿信》电影三部曲,被张艾嘉和台湾媒体奉为台湾电影教母的制片人李烈认为,当下的台湾电影虽“小”,但不再一味追求“清新”,“其实,近年来台湾电影类型越来越多,只是大家没那个机会看到。”

今年年初,《鸡排英雄》在台湾取得了1.4亿元新台币的票房成绩,是继《海角七号》、《艋舺》后,近10年来第三部票房破亿的台湾电影。这部讲述夜市和一帮小摊贩电影是一部可以唤起台湾观众普遍共鸣的电影,它以一种戏而不谑的角度去贴近台湾社会的多元脉络:政商的勾结、媒体的乱象,因都市开发的利益而引发的强拆抗拆,小人物的生存困境都得到应有的发声机会。而最重要、最动人之处在于,电影对人性善良面的用心刻画,及对夜市众人互相扶持的普世价值的诚意表现。导演叶天伦介绍道:“夜市就像是台湾的缩影,‘一样米养百样人’,什么样的人都有努力的生活,这也是我心中的理想世界。”除此之外,让观众笑,亦是导演叶天伦拍摄这部电影的最大初衷,“我希望提供一个机会给观众,在戏院里开心看完一部贴近我们生活的电影,看完之后也许会有一点点感动、一些些思考,可以回家打电话说,‘我看了一部电影好好看,你赶快去看!’可以携家带眷,连99岁的阿嬷都可以看得懂!”

今年夏秋火爆台湾和香港的《那些年》,故事格局也很小。凭网络小说起家的导演兼编剧九把刀,形容网络小说是“读者写给读者看”,而《那些年》则是“观众拍给观众看”的。就像所有台湾青春爱情片一样,《那些年》讲述了一个男孩对一个女孩的痴心,但却史无前例的把青春萌动中那些令人羞于启齿的部分展现出来。这种坦荡和直白,也击中了观众心底的回忆。

九把刀直言:“我看过很多台湾的青春片,但它们对我都没有影响。青春电影是跟导演把他对青春的理解,他的青春是怎么过的,直接投射在电影本身。所以我之前看到的台湾青春电影都比较忧郁,主角都会思考很多,比较深沉,或者是一些同志题材。但是我的青春是很白痴的,我就是一个智障高中生的生活,当时我人生中最大的疑问,就是我到底能不能追到女孩,是个不思考其他的笨蛋。我没有办法模仿他们。”

台湾导演的代系“换血”是近年来台湾电影“直线反弹”的重要因素。新一代的台湾导演不再将主要兴趣放在海外影展,而是关注本土、关注自身进行创作。

九把刀、叶天伦等人的电影,都是他们的处女作。他们同为70后导演,电影中的多数主演也是新人。资深电影人焦雄屏更是将魏德圣等新一代电影导演赞为“超过世代”,“‘超过世代’既可以期许他们‘超过’前几个世代的沉闷,更能形容他们的声势。”焦雄屏口中的“超过世代”更乐于把握年轻人的潮流和思想。

正如台湾电影新浪潮代表人物杨德昌所说:很多人以为,拍电影一定要先懂得技术,这实在是一个误解。《那些年》的制作团队全部是新人,按照九把刀所说“最资深的就是录音师”,其他从导演到演员都是没有经验的新人。九把刀说:“都是新人有个好处,没有人会瞧不起对方。因为大家都没有经验,大家都很想要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拍好,作为以后履历的第一个记录。所以大家会进行讨论,但是不会有很激烈的冲突,没有一个人会出来说,‘这个应该怎么做,因为以前我拍的什么片子是这样的。’”《那些年》拍了46天顺利杀青,没有技术和经验,然而,九把刀也成功传达了自己的意愿。

魏德圣曾经跟随过杨德昌,担任其电影《麻将》的副导演,也当过陈国富《双瞳》的副导演。43岁的魏德圣,在杨德昌离世后才刚刚开始自立门户。自2008年《海角七号》吹响了台湾电影崛起的号角之后,魏德圣带着酝酿了12年的剧情长片《赛德克巴莱》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大器晚成的魏德圣并不想追着前辈的影子,他一直在思考的是如何突破。

魏德圣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要突破的事情。比如说,台湾新电影的时期,他们创造了一个很美好的年代,可是差10年就是一个世代,环境完全不一样,我们不可能再照他们的那种模式去做那种东西,因为我们的思维和成长的背景不一样。就算照他们的方式做,也只是追着他们的影子在跑。他们有他们的成长背景,我们有我们的。应该就自己的成长背景去思考说故事的方式。从台湾新电影的尾端到现在这10年来,台湾电影的导演一直都在思考:怎样去突破?要怎么开发一个新的美好时代?我们要延续的是上一代人的精神,而不是他们讲故事的方式。”

魏德圣所指的“上一代人的精神”,即为拍电影砸锅卖铁、抵押房产的传统。资金问题持续困扰着台湾电影人,制片人李烈说:“你去问每一个导演,有哪一个人没有拿他们的房子出来贷款过?有些人真的穷得……再差一点就变乞丐了!”但是她认为导演自己有投资的必要,“自己投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告诉所有人,‘我有责任,同时我也自己付出了。’”

“他们太坚强了,他们在那样的环境下撑得住,那才是伟大!杨德昌拍《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时候,第一个月就没钱了,结果他们撑了8个月把整部片子拍完,我跟杨德昌学的是精神面,他曾经特别告诫我一件事:‘不要来开发我的头脑,要开发自己的头脑。’”魏德圣说。也正是“杨德昌精神”支撑他完成拍摄, 没有投资的日子,魏德圣只能找了一个动画专业出身的助手一起画分镜头,最终画出足足5公斤重的图纸,还拿着这些分镜头四处给人看找投资。

今年台湾电影人创作力的集体爆发,魏德圣认为不是偶然,而是积累,当下的台湾电影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属于这个世代说故事的方式,“现在的导演已经慢慢把专注力转移到讲故事上面,而不是讲风格了。人本来就是喜欢听故事的,我们活在一个故事的环境里面,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要赋予那么多硬邦邦的重量在里面?哲学、文学、艺术是融合在对白和情景里面,而不应该是单独被讲述出来的。”尽管最近两年台湾电影发展不错,但是大部分还是做的赔本买卖。魏德圣的《赛德克巴莱》耗资7亿元新台币(约合1.46亿元人民币),票房至少得达到14亿元新台币才能收回成本,但如今上下两集的票房加起来还不足10亿元新台币。魏德圣为这部电影已经变得一贫如洗——拍摄时把自己的家当都搭了进去,还欠了无数的人情债和金钱债。《那些年》目前在香港热映,截至上周累计票房5601万港元(约合4579万元人民币),力压在戛纳受好评的杜琪峰新作《夺命金》(票房仅为前者的四分之一左右),成为近年首部真正打入香港市场的台湾电影。这是不是让人们看到了台湾电影在整个华语影市的更多可能性?

2010年6月29日,台湾与大陆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大陆将取消“台湾华语电影片进口大陆配额限制”。台湾金马影展主席侯孝贤在今年“金马创投会议”上这样说:“今年金马奖入围影片票房都很好,ECFA签署后影响很大,台湾影片的任督二脉通了。”

目前《赛德克巴莱》、《那些年》都已经送审大陆。九把刀对于大陆上映表示期待,“我们的市场实在太小,2500万元新台币(约合523万元人民币)拍的电影,居然预期要1亿元新台币的票房才可以回收(成本),那不是一件很变态的事情吗?台湾的市场不够支撑的话就会需要另外一个更大的市场,这很现实的嘛!”至于大陆的审查制度,他也表示理解:“在台湾上映,剪掉了有争议的部分。我在台湾都妥协了,在大陆也可以。我要对观众讲,剪掉的部分很抱歉,但是可以保证,这无损于感动。有些东西被剪掉,不会削弱电影的高潮,剪掉的东西只是我个人小小的喜好。”

不过目前来看,台湾电影在大陆市场的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创造5.3亿元新台币(约合1.1亿元人民币)票房奇迹的《海角七号》,在大陆仅收获2065万元人民币。今年春节档在台湾卖出上亿元新台币的《鸡排英雄》,大陆票房只有120万元人民币。九把刀说自己确实没有预期到《那些年》在香港的票房会这么好,但是香港的试水让其对大陆市场也信心倍增,“之前台湾电影在香港也是不太受欢迎的,但是这次我去了香港、日本、新加坡,他们全场大笑和鼓掌,所以我觉得我们距离没有这么远。”

除了影片能在大陆发行,台湾电影人还频频“北上”与大陆合作拍片。陈国富无疑是台湾导演中“北上”的领军人物,他长期生活在大陆,是华谊兄弟公司的股东之一,和高群书一起导演了《风声》,并监制了《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2》、《转山》等影片。而由华谊兄弟投资的另一部由台湾导演执导的电影《LOVE》(由钮承泽导演),因表现两岸三地男女感情纠葛而在“合拍片”的意义上走得更远。《星空》、《幸福额度》都是大陆投资,台湾制作班底打造。《转山》,虽然导演杜家毅是地道的上海人,但编剧张家鲁、程孝泽都是台湾人。

除了幕后的导演编剧外,幕前的台湾演员在华语片中的表现同样亮眼。被钮承泽用《艋舺》一手捧出的“天廷”组合——阮经天、赵又廷,在《LOVE》中再度合体,且前者出演了刘伟强的《血滴子》,后者出演了陈凯歌的《搜索》。凭借《爱的发声练习》、《翻滚吧!阿信》走红的彭于晏也是《LOVE》主演之一,并独挑大梁和Angelababy主演了爱情片《夏日乐悠悠》。凭《九降风》走红的王柏杰则出演了《十月围城》《百年情书》,杨佑宁出演了《幸福额度》,张均甯主演了即将上映的《赛车传奇》……这些新人大多20岁出头,仅靠一两部戏便在台湾走红,如今已投身更大规模的华语电影中。“北上”是不是台湾电影人的出路呢?

凭借《星空》,半只脚已经踏上大陆的台湾导演林书宇对“北上”却似乎兴趣不大。据林书宇说,两三年前他拍完《九降风》之后,就已经有一些人找台湾导演到大陆拍片,“我没有来。一方面看到的剧本没有让我心动的,一方面觉得我还没有站稳,就已经要到对岸去了吗?就觉得先不要急,慢慢来。”然后林书宇就去给《艋舺》当了副导演。看似坚持本土的“不妥协”,实际则是深思熟虑之后的忠于自我,他说:“其实《星空》在写的时候我也完全没有想到到大陆放映。我想要把这出戏拍好,需要一个撑得住整部电影的13岁小女孩就找了徐娇,完全不是出于合拍片的考虑。是写了剧本、找了徐娇之后被陈国富看到,问说要不要变成合拍,我就说好啊。前几年大陆市场让人家觉得在大陆赚钱太容易了,很多台湾的投资者或者海外的投资者在面对台湾创作者的时候第一个问题就是:‘这能不能成为合拍片?因为我想去赚那边的钱,因为那边的钱好赚’——有这样一个错觉,创作者就要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什么是对自己的电影最好的,‘北上’发展还是需要谨慎考虑。”

九把刀前不久前往北大演讲,在学生中引起轰动。至于今后是否会选择“北上”,他也犹豫:“没有人来邀我啊,下一部电影的计划在三年以后。对一个三年都不会拍一部电影的导演,很多电影公司应该不会感兴趣吧。如果有人来找我,我会考虑,但是主要还是看故事,如果是千军万马的古装大片,我也不行吧。如果是都市爱情故事,我又觉得是拍自己熟悉的环境比较好。我现在很好奇《失恋33天》,也想了解一下大陆这部火的爱情故事片。我想如果是台湾导演来拍的话,应该也拍不出。”

魏德圣也拒绝了“北上”的邀约,“因为我只有在台湾拍,我才知道这边的语言,这边的方式,这边的思考,这边特殊的文化性。我要去北京,完全不了解那边的文化,我怎么拍都拍不出来,即便拍出来的东西也一定会被打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