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为梦想而加油:中药药理作用归类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29:56
泻下药
凡能通利大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泻下药具有泻下通便、消除胃肠积滞、清导实热、攻逐瘀血、排除水饮等功效。临床用于大便不通、宿食停滞、瘀血停滞、实热内结、寒积或水饮停蓄等里实证;亦可用于某些实热证,高热不退、谵语发狂;或火热上炎,热邪壅盛,头痛、目赤、口疮、牙龈肿痛及火热炽盛引起的上部出血(衄血、吐血、咯血)等证,不论有无便秘,均可用苦寒攻下之品,清除实热,导热下行。
泻下药根据其泻下作用的强度,可分为润下药、攻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三类,以后者作用最强,攻下药次之,润下药缓和。
凡属宿食停积,腹部胀满,大便燥结所致的里实证,当选攻下药主之,并配伍行气药类,帮助排便,如三承气汤。
凡属久病正虚、年老津枯或妊娠、产后血亏、亡血等所致肠燥便秘,当用润下药,配伍养阴益血之品,滋补肠燥,加强润下作用,补充律液不足,起到“增液行舟”的作用,如麻子仁丸、五仁丸等。
峻下逐水药因作用猛烈,适用于水肿。痰饮积聚、喘满壅实以及血吸虫病晚期所引起的肝硬化腹水等证,如十枣汤、舟车丸等。
据近代研究本类药物主要具有下列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
本类药物虽成分有别,但均有较明显的泻下作用,都能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刺激胃肠道粘膜使肠蠕动增加而致泻。
如芒硝因含硫酸钠,在肠内不易被吸收,致使肠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保留在肠腔,使肠容积增大,肠管扩张,机械性的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增加而致泻;
牵牛子固含牵牛子甙,在肠液中分解出牵牛子素刺激肠壁,使肠液分泌增多并使蠕动增强而致泻;
芫花中的芫花素刺激肠壁可引起剧烈的水泻;
火麻仁则因含脂肪油可润滑肠道,加之脂肪油在碱性肠液中能产生脂肪酸刺激肠壁使蠕动增加促进排便。
(2)利尿作用:
芫花、大戟和大黄均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大鼠灌服芫花煎剂可使尿量增加;麻醉犬静注芫花煎剂,尿量亦可明显增加,大戟对大鼠实验性腹水模型亦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3)利胆作用:
大黄有清化湿热,退黄疽的功能。实验证明,大黄能促进胆汁分泌,以复方作用最突出,如茵陈蒿汤、胆道排石汤等。
(4)抗感染作用:
甘遂、芫花、大戟和大黄对革兰氏阴性、阳性菌中的多种细菌有效,且对某些病毒、真菌以及有些致病性原虫均有抑制作用。
(一)泻下药
1.攻下药:
凡有泻热通便或祛寒通便作用,如里热便秘实证,证见潮热、谵语、口渴、腹满痛、大便秘结、舌苔焦黄、脉滑数等。常用药物有大黄、芒硝等。或脾虚阳气不足,冷积阻于肠胃、大便秘结、脉沉迟者,有用肉桂、干姜配伍大黄以温通寒结者,如温脾汤。
大黄   芒硝   番泻叶   芦荟
例解:
大黄
《本经》
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北大黄、或南大黄的根茎。生用、或酒制、蒸熟、炒黑用。
别名:川军、锦纹、将军。
处方用名:生大黄、熟大黄、川军、锦纹、酒大黄。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苦、寒。
归经: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
功能;泻实热、下积滞、破瘀血。
主治与应用:
1.适用于里实热证,腹胀满,热结便秘,壮热谵语。可与芒硝、枳实、厚朴等同用;属寒实积滞,可与干姜、附子等同用。
2.常用于湿热黄胆,全身发黄如桔子色的阳黄,常与栀子、茵陈蒿配伍即茵陈汤。临床常用于急性黄疸性肝炎。与蒲公英、银花、绵茵陈、板兰根、赤芍配伍用,可治急性胆囊炎。
3.可用于肠痈(阑尾炎),与丹皮、芒硝、桃仁、冬瓜仁同用,即大黄牡丹皮汤。
4.此外,尚用于痈肿疮毒,烫火伤,可作外敷外洗用。
用量:3-12克。
禁忌:孕妇、产后、月经期间、授乳期间均应慎用。
参考资料:
1.本品含有大黄泻素、大黄鞣甙类等,大黄泻素能刺激大肠,引起收缩,分泌增加,使肠内容物易于排出。本品味苦,服小剂量粉剂(2-3分)能起健胃作用,据报道:大黄与甘草(5:1)研末外用,治下肢溃汤(臁疮)有效。
2.对痢疾、伤寒、大肠、绿脓杆菌及肺炎双球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芒硝
《本经》
为含硫酸钠的自然矿物,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体。
别名:朴硝、皮硝、海皮硝、毛硝。
处方用名:芒硝、朴硝、风化硝、玄明粉。
药用部分:硫酸钠的结晶体。
性味:辛、咸、苦、大寒。
归经;入胃、大肠经。
功能;泻热通便、润燥软坚、外用清火消肿。
主治与应用:
1.有润燥软坚,泻下清热的功效,为里热燥结实证之要药。适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腹满胀痛等证,常与大黄、甘草同用,如调味承气汤。
2.外用有清热泻火,解毒消肿之功,如皮肿疮肿、疮疹赤热、痛痒,可用本品溶于冷开水中涂抹;用于目赤肿痛,可用芒硝置豆腐上蒸化,取汁点眼;用于口腔及咽喉肿痛糜烂、玄朋粉配硼硝、冰水、共研末,吹患处,如冰硼散。
用量:9-15克,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不入煎剂。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参才资料:
本品含大量含水硫酸纳,服后不易为肠所吸收,形成高渗盐溶液,于是肠内水分增加,使粪便质地稀薄,同时对肠壁引起机械刺激,故使肠蠕动增强,把稀释水便排出。据报导,临床有用大黄硝石汤(大黄、芒硝、黄柏、栀子)。硝石矾石散(芒硝、矾石)或单用芒硝一味,治疗肝胆结石及黄疸证,获得较好效果。
番泻叶
《本经》
为豆科草本状小灌木植物狭叶番泻树的叶。
处方用名:番泻叶。
药用部分;叶。
性味:甘、苦、寒。
归经:入大肠经。
功能;泻热导滞。
主治与应用:
本品有较强的泻热通便功效。用于热结便秘,脘腹胀满等证,单用泡开水服或与枳实、厚朴同用。用量大时,可有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
用量:3-6克。一般泡开水服,入煎剂宜后下。
2.润下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属甘平,富含油脂,具有润燥滑肠的作用,使大肠易于排出,泻下作用较缓。适用于老年津枯,病后津液亏耗或产后血虚的大便秘结,习惯性便秘等。若津液亏损而致的便秘,可与养阴药配伍;兼血虚者,宜与补血药配伍;兼气滞者,可与理气药配伍。常用药物有火麻仁、郁李仁等;常用方剂有五仁丸、麻仁丸等。
火麻仁  亚麻仁   郁李仁   松子仁
例解:
火麻仁
《本经》
为大麻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大麻的成熟种仁。除去皮壳与杂质,收集净仁,打碎用。
处方用名:大麻仁、火麻仁。
药用部分:种仁。
性味:甘、平。
归经:入脾、胃、大肠经。
功能:润肠通便、滋养补虚。
主治与应用:
本品多脂,功能润燥滑肠,性质平和,兼有滋养作用,为常用的润下药。用于邪热伤阴,或素体火旺,津枯肠燥而致大便燥结证。常与杏仁、白芍、大黄同用,如麻子仁丸;如属老年津枯,病后津亏及产后血虚所致的肠燥便秘,常与当归、生地同用,如润肠丸。
用量:9-30克。
郁李仁
《本经》
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植物欧李的成熟种子。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取核去壳,晒干去皮捣碎用。
处方用名:郁李仁。
药用部分;种子。
性味:辛、苦、甘、平。
归经:入大肠、小肠经。
功能: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主治与应用:
1.本品富含油脂,有降泄下气,润肠通便之功,适用于大肠气滞、肠燥便秘之证,多与火麻仁、柏子仁等同用,如五仁丸。
2.又有利小便,退水肿之功,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腹满喘促及脚气浮肿等证,常与薏苡仁、茯苓、冬瓜皮等同用,如郁李仁丸。
用量:3-12克。祛风湿药
凡能祛除肌肉、经络、筋骨间的风湿,并能解除疼痛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后,使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的疼痛、酸痛、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统称为痹证、根据发病的病因、部位、一般可分为行痹、着痹及痛痹。
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肌肉风湿痛都属于祖国医学痹证的范畴。临床可以根据痹证的类型、邪犯的部位、病程的新久等具体情况适当选择祛风湿药物,并配伍用药,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这类药物主要有以下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秦艽、五加皮、清风藤、汉防已、木瓜等药物可减轻大鼠甲醛法、蛋清性关节炎的肿胀程度,并加速其消退。秦艽(有效成分为秦艽碱甲)、汉防已(汉防己甲素、乙素)、清风藤(防己碱,又称清风藤碱)的抗炎机理是通过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所致。
刺五加等抑制蛋清性肿胀作用与可的松相似,对切除肾上腺的大鼠仍有作用。刺五加能增加炎性渗出细胞的吞噬机能。清风藤碱60mg/kg的抗炎效力较水杨酸钠200 mg/kg更为有效。徐长卿注射液(丹皮酚注射液)有消炎作用,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已证实疗效较好。
独活寄生汤(独活、防风、细辛、桑寄生,杜仲、牛膝、桂心、当归、川芎、芍药、干地黄、党参、茯苓、甘草)消除大鼠甲醛性关节炎的足肿程度比水杨酸钠要快,炎症也较轻。独活挥发油蒸馏液治疗多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韧带撕裂、肩周炎等有效。
豨桐丸水煎剂及鬼针草与臭梧桐制成的针桐合剂对甲醛性、蛋清性关节炎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威灵仙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肥大性脊椎炎、腰肌劳损,获得较好疗效,测定治疗前后尿17一羟类固醇,发现随着症状的好转,尿17羟类固醇量也随之上升,由于肾上腺皮质功能提高,激素分泌增加而呈现抗炎作用。
丁公藤中的两种有效成分东莨菪素及东莨菪素-7-葡萄糖甙对大鼠蛋清及右旋糖酐性关节炎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踝关节的肿胀减轻,消退加快,其作用与水杨酸钠相似。
(2)镇痛作用:
秦艽、清风藤、汉防已、独活、五加皮等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秦艽碱可使大鼠的痛阈比给药前提高47%,但维持时间短,增大药物剂量,痛阈不再明显增加;
清风藤碱能显著提高小鼠对热刺激的痛阈,其作用强度与吗啡比较约为1:2.5。清风藤碱给小鼠脑内注射,镇痛作用的ED50相当于腹腔注射的1/2000,家兔侧脑室注射清风藤碱引起镇痛的剂量仅为静注的1/3000,说明其镇痛作用的部位在中枢;如与异丙嗪等抗组胺药物合并应用时,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异丙嗪能增强清风藤碱的镇痛作用,主要系由于两药在中枢的协同,部分可能由于异丙嗪增强了清风藤碱对抗组胺的释放所致。清风藤碱的化学结构与吗啡相似,但无成瘾性,虽可产生耐药性,停药后即可消失。以吗啡的镇痛效力作为100,汉防己总碱的效力约为13。汉防已总碱给小鼠腹腔注射比同剂量的甲素、乙素为强。
独活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有一定的镇痛作用。无梗五加未脱脂和脱脂制剂均有镇痛作用,比吗啡作用缓和。
徐长卿注射液有镇痛作用,可用于肌肉痛、关节痛、风湿痛、神经痛、内脏痛等。电刺激鼠尾法证明臭梧桐煎剂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丁公藤的两种成分也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一)祛风湿药
祛风湿止痛药
独活   威灵仙秦艽  防己  海桐皮  松节  徐长卿  香加皮   寻骨风   两面针  石楠  雪莲花  千年健  八角枫  乌头  雪上一枝篙 马钱子   闹羊花    丁公藤
祛风湿舒筋活络药
蕲蛇(附:金钱白花蛇,乌梢蛇)   木瓜   蚕砂   稀莶草  臭梧桐  络石藤    桑枝   伸筋草  舒筋草 老鹤草  独一味  雷公藤  路路通   九节茶  丢了棒    荨麻  祖师麻   荭草
祛风湿健筋骨药
五加皮   狗骨(附:豹音,猕猴骨)   桑寄生   狗脊   鹿衔草
例解:
羌活
《药性本草》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的根茎。
处方用名;羌活、川羌活。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膀胱、肾经。
功能:祛风温、止痛、解表散寒。
主治与应用:
1.既能驱除风寒湿邪,又具止痛作用,故适用于风寒湿邪侵袭肢体所致的肢体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为适用。常与防风等同用。对于风寒头痛,多配合川芎、细辛等。
2.本品能发散在表之风寒,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证,常与防风、白芷、苍术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汤。
3.用量:3-9克。
独活
《本经》
1.为伞形科多年草本植物香独活的根茎。
处方用名:独活、川独活。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肾、膀胱经。
功能:祛风除湿、止痛。
主治与应用。
1.本品能祛风胜湿,为治风寒湿痹的常用药物,尤宜于腰膝痹痛,常与桑寄生、防风、细辛等同用,如独活寄生汤。
2.既可发散风寒湿邪,又能止痛,可用于外感风寒扶湿,肢体沉重,关节酸痛等证,常与羌活共同配入发表药中。
用量:3-9克。
秦艽
《本经》
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叶秦艽或小叶秦艽的根。
处方用名:秦艽、西秦艽、左秦艽。
药用部分:根。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入胃、肝、胆经。
功能:祛风湿、退虚热。
主治与应用:
1.本品能祛风除湿,多用于风湿肢节疼痛,筋脉挛急等证,常配入复方使用,如独活寄生汤。
2.又能清热,适用于骨蒸潮热,常与知母、地骨皮等同用,以加强其退虚热作用,如秦艽鳖甲散。对于小儿骨蒸潮热,食减瘦弱等证。
威灵仙
《开宝本草》
为毛茛科多年生攀援性灌木植物威灵仙和直立草本棉团铁线莲的根。
处方用名:威灵仙。
药用部分:根。
性味;辛、温。
归经:入膀胱经。
功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主治与应用:
本品有较好的祛风通络止痛作用,为治疗风湿痹痛的常用药物。用于风湿肢体、腰足疼痛等证,单用即有效。如《千金方》单用本品为末,温酒调服,以治腰足诸痛;亦可配伍羌活、独活、秦艽等祛风除湿的药物,共奏通痹止痛之效。
此外,本品治诸骨哽喉颇验,可与砂糖、酒、醋同煎,慢慢咽下,也有单用本品15克水煎服。
用量:3-15克。
木瓜
《别录》
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植物木瓜的成熟果实。
处方用名:宣木瓜、木瓜。
药用部分:果实。
性味:酸、温。
归经:入肝、脾经。
功能: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主治与应用:
本品能舒筋活络,和胃化湿,可用于湿痹、脚气、筋脉拘挛、呕吐泄泻、腹痛转筋等证。治湿痹脚气、腰膝疼痛,多与苏叶、防已同用。若吐泻转筋,单用即可,或配伍吴芋、紫苏等,如木瓜汤。
用量:3-9克。
狶莶草
《新修本草》
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狶莶的全草。
处方用名:狶莶草。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苦、寒。
归经:入肝经。
功能:祛风湿、利筋骨、解毒。
主治与应用:
1.本品有祛风除湿和利筋骨的作用,酒蒸后作用较好,用于风湿麻痹,筋骨疼痛等证。可单用炼蜜为丸,温酒送服;与臭梧桐同用、名狶桐丸、对风湿痹痛、筋骨不利,其效尤著。
2.生用还能清热解毒,对于痈肿疮毒及风疹瘙痒等证,单用有效。
用量:9-15克。
络石藤
《本经》
为夹竹桃科络石藤属植物络石的茎藤。
处方用名:络古藤。
药用部分:茎藤。
性味:微寒。
归经:入心、肝、肾经。
功能: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主治与应用:
1.本品能祛风湿而舒筋活络,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等证。常与木瓜、海风藤、桑寄生、薏苡仁同用。
2.能凉血而消痈肿,用于疮痈肿痛之证。可与乳香、没药、瓜萎、甘草等同用。
用量:3-9克。
乌梢蛇
《开宝本草》
为脊椎动物游蛇科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
处方用名:乌梢蛇、乌蛇。
药用部分:干燥蛇全体。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肝经。
主治与应用:本品具有祛风通络、止痉作用,可用于风湿顽痹、惊痫、皮肤疥癣及麻风病。多研末用,或浸酒服。治风湿麻痹,常与羌活、防风、秦艽、当归等配伍;惊痫抽搐,可配伍蜈蚣、全蝎等应用。
用量:3-12克。
注意事项:血虚生风者忌用。利水渗湿药
凡能渗利水湿、通利小便的药物叫利水渗湿药。是中药中的利尿药,但也不完全等于利尿药。
湿有两种含意,
一是有形的水分在体内潴留,形成水肿,尤以下肢水肿明显者,宜用利水渗湿药消除水肿。
二是痰饮,粘绸的液体为痰,如慢性支气管炎就有大量痰液积留,胃炎等会引起水分或分泌物在胃内积留,以及体腔内的异常液体(胸水、腹水等)都属于痰饮,可适当配合利水渗湿药治疗。
湿与热所致的各种湿热证如淋浊(泌尿系感染或结石)、湿热发黄、疮疡等也可用利水渗湿药治疗。
利水渗湿药忌用于阴亏洋少的病证,对脾虚水肿应以健脾为主,不宜强调利水。临床应用时,宜按病证选用药物,并适当配伍。据现代研究,这类药物主要的药理作用如下。
(1)利尿作用:
本类药物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利尿作用,如茯苓、泽泻、木通、金钱草、半边莲、猪苓、玉米须、瞿麦、萹蓄等。
泽泻对大鼠的利尿作用因生产季节、用药部位、炮制方法不同而效果亦异。
开花后采集的半边莲比开花前的利尿作用强。金钱草、半边莲长期连续应用,利尿作用逐渐减弱。由半边莲中所提得的半边莲素静注对犬有非常显著的利尿作用,2mg/kg利尿强度与10mg/kg撒利汞相当。
萹蓄、金钱草、泽泻等药物的利尿作用与其所含的钾盐有关。
猪苓对人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可使尿量及尿氯排出增加,家兔口服其煎剂呈现利尿,但腹腔注射流浸膏则利尿作用软弱。
茯苓利尿作用可因动物种类而异。正常人、家兔及大鼠口服车前子煎剂无明显利尿作用,
车前子乙醇水提液对犬无利尿作用,但增加尿中氯、钠离子排泄量,并使血浆中氯、钠离子浓度升高,血液pH降低。
地肤子无利尿作用,氯化钠排泄量增加是灰分所致。
茯苓与其他药物配伍,如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和桂枝)、四苓散(茯苓、猪苓、泽泻和白术)等利尿作用显著。导水茯苓汤对正常人或动物利尿效果不明显或较弱,而治疗慢性肾炎,对浮肿严重患者的作用较显著。
(2)抗菌作用:
利水渗湿药,特别是利尿通淋药,经体外抗菌试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茵陈对结核杆菌及球菌等有抑制作用。萹蓄浸出液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较弱,泽泻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木通水煎剂及半边莲对多种致病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地肤子水浸剂在试管内对许兰氏黄癣菌、粤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3)利胆作用:
中医用茵陈治疗黄疽,动物实验也证明,茵陈及其有效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能增加胆汁的排泄,有明显的利胆和防治实验性肝炎作用。玉米须能促进胆汁排泄,降低其粘度,减少胆色素含量,多用于无并发症的慢性胆囊炎、胆汁排出障碍的胆管炎患者。
(4)其他作用:
①降压。茵陈水煎剂、6,7一二甲氧基香豆素均有降压作用。萹蓄对猫、犬、兔都可引起降压。半边莲素A、B静脉注射有降压作用,可持续1小时以上。车前予治疗高血压病亦有效,除个别病例有胃部不适外,无其他不良反应。
②影响脂质代谢。泽泻有抗脂防肝、降血脂作用,并对家兔实验性高脂血症有防治作用。茵陈治疗动物高胆固醇血症效果较好,对主动脉弓段的病变、内脏脂肪沉着,均表现保护作用。车前子对人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③降血糖。茯苓、泽泻有轻度降血糖作用。玉米须的发酵制剂可使家兔血糖明显降低。
④影响免疫功能。由猪苓提取的多糖能增强荷瘤小鼠(S180)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正常人可使T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增加,促进抗体的生成;有抗肉瘤及癌的作用。茯苓亦能增强免疫功能。
使用祛湿药和方剂的注意事项:
1.治疗水湿证宜联系有关脏腑,辩证施治。人体中,主水在肾,制水在脾,调水在肺,水湿病与肾脾肺有密切联系。如肾虚水泛,需配伍温补肾阳的药;脾虚生湿需配伍补气健脾药;肺失宣降,水失输布,则需配伍宣降肺气药。
2.湿邪其性重浊粘腻,易阻碍气机,故在祛湿剂中,往往配伍行气药,即“气行湿自化”之意。
3.祛湿药及方,多属辛香温燥,或甘淡渗利之品,易伤耗阴津。对阴虚津亏之证,虽受湿邪,不宜过分利用,以免阴津愈伤,即使必要,亦应配伍使用。病后体虚或孕妇均应慎用,虽需祛湿利水,亦应配伍健脾之品,以兼顾正气。
(一)祛湿药
1.芳香化湿药
本类药物气味芳香,性温而燥,芳香能助脾健运,燥可去湿,故有芳香化湿,辟秽除浊的作用。适用于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所致的胸腹痞闷,食少体倦,口淡不渴,或呕吐泛酸,大便溏泄,舌苔白腻等证。常用的药物有霍香、佩兰、白豆寇、苍术等。
苍术 厚朴花  藿香  佩兰 石菖蒲 白豆蔻  砂仁 草豆蔻  草果  草木樨
例解:
藿香
《别录》
为唇形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藿香的全草。
别名:土藿香、猫把虎、山猫把、藿去病、迦算者、广藿香、排香草。
处方用名:藿香、广藿香、苏藿香、藿香叶、藿香梗。
药用部分:全草或单用叶、梗。
性味:辛、微温、  芳香。
归经:入脾、胃、肺经。
功能;解表祛暑,芳香化湿,和胃止呕。
主治与应用:
(1)芳香化湿而适用于脾湿内阻运化失常所致的胸脘痞闷,食少作呕,神疲体倦等证,多与苍术、厚朴等配伍。
(2)芳香能散表邪,又能解暑化湿,故适用于暑湿病或脾胃湿滞且兼表证的发热、胸闷、腹胀、吐泻等证,多与苏叶、白芷、厚朴、陈皮等同用。
(3)和胃止呕又能祛湿,适用于湿浊过盛引起的恶心、呕吐、或脾湿引起的食欲不佳、舌苔厚腻、腹泻等,常配以半夏、生姜或砂仁、木香等。
用量;5~9克,鲜用加倍。
注意事项:
(1)阴虚无湿及胃虚作呕者忌用。
(2)本品含挥发油,故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减低疗效。
参考资料
(1)本品含挥发油,辛散解表,扩张毛细血管,其气味芳香,可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能力,并对胃肠神经有镇静作用,抑制胃肠蠕动。
(2)本品含有少量鞣酸,有收敛止泻作用。
(3)据药理研究,藿香对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故有外用于治疗手,足癣。
佩兰
《本经》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兰草的全草。
别名:省头草、醒头草。
处方用名;佩兰、佩兰叶、佩兰梗、鲜佩兰、省头草。
药用部分:全草,或单用叶梗。
性味:辛、平。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芳香化湿,清暑解表。
主治与应用:
(1)芳香化湿而助脾之运化,适用于湿浊内阻中焦,运化失常而致脘腹胀闷、呕吐、口中甜腻、不思饮食、舌苔白腻之证,常配以藿香、厚朴、白豆寇等。
(2)清暑解表,用于治疗暑湿表证之恶寒发热、头胀胸闷、四肢倦怠等证,常与藿香、荷叶、青蒿等配伍。
用量;4~9克,鲜用加倍。
注意:辛香易耗气伤阴,故气虚、阴虚的病人宜慎用。
参考资料;
全草含挥发油1.5~2%,其对流行性感冒病毒有抑制作用。
鲜叶或干叶的醇浸出物含有一种有毒成分,具有急性毒性,家免给药后,能使其麻醉,甚至抑制呼吸,使心搏变慢,体温下降,血糖过高及引起糖尿病等。也能引起牛、羊慢性中毒,侵害肾、肝,发生糖尿病。
白豆寇
《开宝本草》
为姜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豆寇的种子。
别名;白寇,波寇。
处方用名;白豆寇、白寇仁。
药用部分:果实内的种仁。
性味:辛、温。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芳香化湿,温中止呕,行气除满。
主治与应用:
(1)芳香化湿,适用于湿温病之胸闷不食、舌苔腻浊等,可与薏仁、杏仁等配用。
(2)温中止呕,其性味辛温能温散里寒,适用于脾胃寒湿呕吐,常配以砂仁、半夏、生姜等。
(3)行气除满,其气味芳香能行气化滞,适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胸脘痞满,不思饮食等,多与砂仁,陈皮等同用。
用量:3~6克。作散剂冲服1~3克。
注意;本品含挥发油,不宜久煎,煎药时宜后下,或作散剂服用。
参考资料;
含挥发油右旋龙脑及左旋樟脑,能促进胃液分泌,兴奋肠蠕动,制止肠内异常发酵,驱除胃肠内积气,并有止呕作用。
苍术
《本经》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术和北苍术的根茎。
别名;赤术、枪头菜、山蓟根、大齐齐茅。
处方用名;制苍术、炒苍术、生苍术、苍术、茅术。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燥湿健脾,祛风除湿。
方治与应用:
(1)燥湿健脾:芳香能化湿,味苦也能化湿,故祛湿力较强,湿浊去而脾运健,故有健脾作用。适用于脾为湿困、运化失司引起的食欲不振、脘闷呕恶、腹痛泄泻、舌苔白腻等,常与厚朴、陈皮等同用。
(2)祛风除湿;辛能散风,苦能燥湿,故能祛风除湿,用于湿邪偏重的痹证,常与独活、秦艽等同用。
用量;6~9克。
注意:因性温而燥,易耗伤津液,阴虚有热者不宜用;辛温能发汗,汗多者忌用。
参考资料;
(1)含挥发油、维生素a和d、维生素b等,对夜盲症、软骨病、皮肤角化症等都有治疗作用。
(2)动物实验证实对糖尿病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临床上也用于治疗糖尿病。2.淡渗利湿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为甘淡平和微寒,甘淡能利水渗湿,适用于水湿停蓄体内所致的小便不利、泄泻或水肿、淋浊、痰饮等证。服用后能使小便畅利,尿量增加。药理研究证实,本类药物多有促进尿中na+k+ cl-、尿素等排泄而起利尿作用。常用的药物有茯苓、猪苓、薏苡仁、通草等。
利水渗湿药
茯苓(附:茯苓皮)  猪苓  泽泻   薏苡仁  赤小豆  豆卷   玉米须  冬瓜皮  蒴藋  葫芦  梓白皮  楮白皮  枳椇子  椒目  蝼蛄  泽漆
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 车前草  滑石  木通   通草  灯心草  萹蓄  翟麦  石韦  冬葵子    草薢  地肤子  海金沙
利湿退黄药
茵陈  金钱草  阴行草 虎杖  天胡荽  垂盆草  马蹄金   积雪草  地耳草    溪黄草  獐牙菜
例解:
茯苓
《五经》
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寄生于松根部的菌核。
处方用名:茯苓、白茯苓、云茯苓、云苓。
药用部分:寄生于松树根上的菌块。
性味:甘、淡,平。
归经:入心、脾胃、肺、肾经。
功能;渗湿利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
主治与应用:
(1)渗湿利尿:适用于水湿停留所致的大便不利、泄泻、水种等,常配用猪苓、泽泻、白术等。
(2)健脾补中:多用于脾虚湿困所致的食少脘闷或泄泻,常配用党参、白术、陈皮、甘草等。
(3)宁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等证,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配用,且常以朱砂拌用以增强安神效果。
用量;6~18克。
参考资料;
含有茯苓聚糖、茯苓酸、麦角甾醇、胆碱、钾盐、酶、腺嘌呤等。有缓慢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能促进na+k+等电解质的排出。此外还有祛痰、镇静与降低血糖的作用。
猪苓
《本经》
为多孔菌科寄生植物猪苓菌寄生于枫、槭、桦及槲树根部的菌核。
别名:野猪粪。
处方用名;猪苓、粉猪苓。
药用部分:寄生于枫树等根上的菌块。
性味:甘、淡,平。
归经:入肾、膀胱经。
功能;利水渗湿。
主治与应用:
利水渗湿作用比茯苓强,但无补益心脾的作用。用于水湿停滞、小便不利、水肿、淋浊等证,常与茯苓、泽泻、白术等配用。也可配伍阿胶、茯苓、滑石等治阴虚小便不利、水种等证。
用量:6~8克。
参考资料:
含麦角甾醇、粗蛋白、多糖、无机物质及微量生物素(维生素h)等。正常人口服和动物实验均证明,猪苓有较强的利尿作用,并能促进na+   cl- k+等电解质的排出。所含多糖类物质有抗癌作用。
薏苡仁
《本经》
为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种仁。
别名:药玉米、苡米、苡仁米、苡米天谷、沟子米。
处方用名:薏苡仁、生苡仁、炒苡仁、焦苡仁、苡米仁。
药用部分:种子。
性味:甘、淡,微寒。
归经:入脾、胃、肺、大肠经。
功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
主治与应用:
(1)利水渗湿:用于脚气、水肿或脾虚水肿,可配伍利水渗湿的茯苓、猪苓或健脾去湿的扁豆、白术、玉米须等。
(2)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有湿泄泻,多用炒苡仁,并配用党参、白术、茯苓等。
(3)清热排脓:用于湿热壅滞所致的肺痈、肠痈等证。治肺痈胸痛、咳吐脓痰,常与苇茎、冬瓜仁配伍,治肠痈常与败酱草、冬瓜仁、桃仁、丹皮等配伍。
(4)祛湿清热还可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急等证,配防已、苍术等。
用量:10~30克。
使用注意:
(1)本品入药有生用、炒用之分,生用利湿清热,炒用键脾止泻。
(2)本品性较滑利,孕妇慎用。
参考资料:
(1)含薏苡仁酯、薏苡内酯、甾醇、氨基酸、糖类、维生bl等。
(2)据研究,薏苡仁油对动物子宫,能使其紧张度增加,振幅加大;本品对离体肠管、骨骼肌及运动神经末梢,低浓度呈兴奋作用,高浓度呈麻痹作用;本品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3)临床报导,苡仁煎剂治疗扁平疣有一定疗效;薏苡根有驱蛔效果。
通草
《本草拾遗》
为五加科通脱木属植物通脱木的茎髓。
别名:通花根、大通草、白通草、方通、泡通。
处方用名:通草、白通草。
药用部分;茎髓。根也可入药。
性味;甘、淡、微寒。
归经:入肺、胃经。
功能:清热利水,通乳。
主治与应用:
(1)具有清热利水作用,用于湿热内蕴,小便不利或淋沥涩痛,药力较缓,宜用于湿热不甚者,常与其它清热利湿药如薏苡仁、滑石、竹叶等同用。
(2)有通乳作用,用于产后乳汁不通或稀少,可与穿山甲、王不留行及猪蹄同煎服。
用量:茎髓3~6克,根10~15克。
注意:孕妇慎用.
3.清热利湿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为甘淡寒或苦寒,甘淡能渗湿,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适用于水湿内停,或湿从热化的湿温病,以及湿热下注,蕴蓄膀胱的小便不利、尿道灼热涩痛、淋沥不畅等证。常用的药物有泽泻、车前子、滑石、海金砂、金钱草、木通、扁蓄、瞿麦等。
泽泻
《本经》
为泽泻科多年生沼泽生草本植物泽泻的球状块茎。
别名:水泽、如意花、车苦菜、天鹅蛋、天秃、一枝花。
处方用名;泽泻、炒泽泻、光泽泻。
药用部分:块茎。
性味:甘、淡、寒。
归经:入肾、膀胱经。
功能;利水渗湿,泄热。
主治与应用;
(1)甘淡能利水渗湿,用于水湿停滞所致的小便不利、水肿、泄泻等,常与茯苓、猪苓等同用。
(2)能清利下焦湿热,用于湿热下注膀胱引起的尿痛、淋浊等,常配用车前子、瞿麦、滑石。
(3)性寒入肾而能泻相火,用于肾阴虚火旺之梦遗等。
用量:9~12克。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寒湿证或肾虚滑精者忌用。
参考资料:
本品能增加尿量及尿素和氯化钠的排泄量;有减轻尿素与胆固醇在血内滞留作用;能使血中胆固醇含量轻度下降,减轻脂血症,缓和动脉粥样硬化;有显著的利尿作用,且能使血压下降;有使血糖下降的作用;抑菌试验发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车前子
《本经》
为车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车前的种子。
别名;车轱辘菜子、驴耳朵菜子、猪耳朵菜子、牛舌草子。
处方用名:车前子、炒车前子。
药用部分:种子。全草为车前草,可入药。
性味;甘,寒。
归经:入肾、肝、肺、膀胱、小肠经。
功能;清热利水,清肝明目。
主治与应用:
(1)清热利水:适用于膀胱湿热之小便不利、水肿等(配以茯苓、猪苓、泽泻等),或湿热泄泻,淋浊尿痛等(配以薏苡仁、木通、滑石、瞿麦等)。
(2)清肝明目:用于目赤肿痛(配以菊花、青箱子、龙胆草等),或肝肾不足之视物昏花(配以枸杞子、桑椹等)。
用量:9~15克。
注意:无湿热者忌用。
参考资料:
(1)车前子有利尿作用,并能增加尿素、氯化物及尿酸的排泄。
(2)能使气管及支气管分泌物增加,呼吸运动加深变缓,而有祛痰止咳作用。临床有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者。
(3)临床报道车前子有降低血压的作用,配夏枯草、桑寄生、菊花等治疗高血压。
(4)车前草有抑制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作用,其水浸液尚有抗皮肤真菌的作用。
滑石
《本经》
为含硅酸盐类的天然矿石。
别名:画石。
处方用名;滑石、飞滑石、块滑石。
药用部分:矿石拣去杂质,打碎洗净,磨粉或水飞入药。
性味:甘,寒。
归经:入胃、膀胱经。
功能;利尿通淋,清解暑热。
主治与应用:
(1)清热利尿:适用于热结膀胱,小便赤热涩痛之淋证,常配车前子、冬葵子、通草等。
(2)清解暑热:用于暑热烦渴,小便短赤或水泄等,可与甘草配用。
(3)外用有敛湿之作用,以滑石粉单用,或与煅石膏、炉甘石、枯矾等配伍外用,治疗湿沧、湿疹、痱子等。
用量:9~18克。
注意:阴虚而无湿热、脾虚下陷、孕妇均慎用。
参考资料:
(1)本品含硅酸镁,内服后能保护肠管,且有收敛作用,以奏清炎止泻之作用。
(2)撒布于粘膜、皮肤创面能形成被膜,可保护局部减少摩擦,防止外来的刺激,同时又能吸收分泌物促进干燥结痂。
海金沙
《嘉祜本草》
为海金沙多年生攀援蕨类植物海金沙的成熟孢子。
别名:金沙藤、左转藤、蛤蟆藤、罗网藤、铁线藤、吐丝草、鼎擦藤、猛古藤。
处方用名:海金沙、海金沙藤。
药用部分:孢子或全草。
性味:甘,寒。
归经;清热利水,通淋。
主治与应用:
用于膀胱湿热,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及血淋、石淋等,可单独使用,或与滑石、石苇、甘草梢等配伍使用。
海金沙藤为海金沙的全草,具有孢子的同样作用外,更长于清热解毒,除用于热淋、石淋外,尚可用于黄疸、痄腮、痈肿疮毒等。
用量:孢子6~12克,全草15~30克。
注意:虚淋、肾阴不足而无湿热者慎用。
参考资料;
海金沙子富含脂肪,叶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抑菌试验证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略有抑制作用。
金钱草
《本草纲目拾遗》
为报春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过路黄的全草。
别名:过路黄、路边黄、大金钱草、对座草、遍地黄、铜钱草、一串钱、连钱草、寸骨七。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利水通淋,清热除湿,利胆排石。
主治与应用:
(1)利水通淋;用于湿热下注膀胱、小便涩痛之热淋、石淋、常配用海金沙、石苇、车前草、滑石等,也可用大量单用。
(2)清热除湿,利胆排石;适用于湿热黄疸(配茵陈、栀子、虎杖等),或肝胆湿热之胆石症、胆囊炎等(配柴胡、枳实、黄芩、大黄等)。
用量:15~60克。鲜用加倍。
注意:无湿热者慎用。
参考资料:
(1)煎剂口服,有利胆作用,据观察,可能是促进肝细胞的胆汗分泌,致肝胆管内胆汁增多,内压增高,胆道括约肌松驰而利于胆汁排出。
(2)煎剂对泌尿系结石的作用,可能是由于尿变酸性,使结石溶解,增加排尿量,减少晶体形成结石的倾向。
(3)抑菌试验:对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木通
《本经》
为木通科落叶木质藤本植物白木通的木质茎和马兜铃(关木通)或毛茛科常绿攀援性灌木小木通(川木通)及同属的绣球藤(川木通)的藤茎。
别名:木通马兜铃、东北木通、马木通、万年藤、潼木通、羊开口、五叶木通、蓉木通、细木通、野木瓜。
处方用名:木通、潼木通。
药用部分;藤茎。
性味:苦,寒。
归经:入心、小肠、膀胱经。
功能;清热利水,通乳。
(1)清热利水:适用于膀胱湿热,小便短赤,淋沥涩痛,或心火上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常配用生地、竹叶、甘草梢等。
(2)通乳:用于产后乳汁不通,常与穿山甲、王不留行、猪蹄煎汤饮服。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苦寒通利,既伤津液,又能堕胎,故无湿热,热病伤津及孕妇均忌用。
参考资料:
(1)木通有利尿作用,其作用比淡竹叶强,但排出的氯化物比淡竹叶少。
(2)木通煎剂对离体动物心脏有增强收缩的作用。
(3)有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的作用。
(4)据文献报道,有一次木通60克煎水服而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前人也有“多用则泄人元气”之说,故本品用量不宜过大。
扁蓄
《本经》
为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扁蓄的全草。
别名;大扁蓄、鸟蓼、扁竹、扁子草、扁蔓、竹节草、粉节草、猪牙草、扁猪牙、道生草。
处方用名:扁蓄、扁蓄草。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苦,微寒。
归经:入膀胱经。
功能;清热利尿,通淋,杀虫。
主治与应用:
(1)适用于湿热淋病,小便短赤,淋漓涩痛,或血淋,常与瞿麦、滑石、木通或大蓟、白茅根配伍应用。
(2)适用于湿热黄疸,与茵陈、栀子等同用。
(3)用于皮肤湿疹、阴痒等,可用煎剂外洗。
用量:9~15克。
注意:无湿热者慎用。
参考资料:
(1)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促进钠的排出。
(2)有驱蛔虫及缓下作用。
(3)抑菌试验:对葡萄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瞿麦
《本经》
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瞿麦和石竹的全草。
别名:石竹子花、十样景花、洛阳花、山竹、山竹子。
处方用名:瞿麦。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苦,寒。
归经:入心、小肠、膀胱经。
功能;清热利尿,通淋。
主治与应用:
适用于湿热下注膀胱,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可单用,或扁蓄、木通、滑石等配伍,或配伍大蓟、小蓟、茅根治疗血淋。
用量:10~15克。
注意:孕妇忌用。
参考资料:
(1)水煎剂口服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并能增加氯化物的排出量。
(2)动物实验证明,有兴奋肠管的作用,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3)抑菌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4)有活血作用,临床上与丹参、赤芍、益母草配伍,用于瘀滞经闭。
(5)临床报道以瞿麦根治疗食道癌及直肠癌,水煎服,或研末撒于直肠癌之创面上。温里药
凡能温里散寒,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温里药具有温里散寒、止痛等作用,其中部分药物还有温阳、回阳作用。
里寒证常见以下二个方面的病证:
一是寒邪入里,脾胃阳气受抑;因脾主腐化水谷,脾阳受侵,则水谷不消,见心腹胀满、脘腹疼痛、呕吐、泄泻等,宜温中散寒。
二是心肾阳气虚弱,寒从内生,见腰膝酸痛、四肢浮肿、小便不利等;尤其心肾阳衰,而见汗出不止、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等的“亡阳证”必须温肾回阳。根据温里药的近代研究结果,将其药理作用归纳如下。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温里药具有“回阳救逆”和“温心阳”的功效,用于“心阳衰微”及“亡阳证”。心阳衰微与心力衰竭及缓慢型心律失常等有关,亡阳与休克的症状相似。“回阳救逆”的代表药有附子等,代表方有四逆汤、参附汤、芪附汤等。它们用于心脏病及各种休克和低血压、缓慢型心律失常等均有一定疗效。实验证明附子、乌头、干姜、肉桂、细辛等对心血管系统均有明显作用,现分为强心、抗心律失常和抗休克二方面加以叙述。
①  、心反抗心律失常:
附子及乌头煎剂对各种动物的离体心脏和在位心脏均有强心作用。可使收缩力加强,心率加速,冠脉血流量和心肌耗氧量增加。亦能增加培养的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及振幅,提高家兔实验性窦房结病的心率,使动物恢复窦性心律,使大部分动物的ST一T波的改变恢复正常。并能对抗小鼠实验性缓慢型心律失常。临床用于缓慢型心律失常及各型休克均有较好疗效,这与附子的“温阳”功效是一致的。细辛亦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明显改善左室泵功能。姜的酒精提取液对心脏有直接兴奋作用。
②、抗休克:
熟附片制剂可引起麻醉猫或犬的血压下降,同时引起下肢血管扩张,冠脉流量增加。附子及芪附、参附注射液能显著提高小鼠对缺氧的耐受力,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并能缩小和减轻麻醉犬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的范围和程度。人参四逆汤对失血性低血量休克能延长其存活时间和存活百分率;对纯缺氧性休克、血管栓塞性休克及心源性休克等能提高平均动脉压,加强呼吸运动,稳定中心静脉压和延缓因缺氧而引起的异常,心电图波形的出现,延长休克动物的存活时间,并能提高常压下小鼠耐缺氧的作用。以上说明附子用于“亡阳”及“四肢厥逆”,具有“回阳救逆”的功能密切相关。
姜的挥发油和辛辣成分(姜酚及姜烯酚)能使血管扩张,血行旺盛,促进循环。姜的酒精提取液对猫的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这些有利于休克状态的机体恢复。
肉桂水煎剂及桂皮油、桂皮醛、桂皮酸有血管扩张作用,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表面和末稍的毛细血管血流畅通,对体内脏器也能增加血流量,起到温热的作用。肉桂能使离休豚鼠心脏的冠脉流量增加。麻醉犬静脉注射后1~2分钟,冠脉和脑血流量明显增加,血管阻力下降,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家兔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试管内浓度0.2g/ml和静脉6.0g/kg均能显著抑制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体外有抗凝作用。以上作用可初步说明肉桂的“通血脉”功效。
胡椒、肉桂、干姜等能引起皮肤血管扩张,故服药后可出现全身温热感。吴茱萸醇提取液对正常家兔有升温作用。温里药的以上作用,可能与“助阳气”的功效有关。
(2)健胃及驱风作用:
温中散寒的中药,大多有健胃、驱风作用。干姜、胡椒、吴茱萸等,其味均甚辛辣,故为辛辣性健胃药。
例:姜的芳香和辛辣成分能直接刺激胃粘膜引起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胃液分泌增加,胃蠕动增加,有助于提高食欲和促进消化吸收作用,增强人体唾液淀粉酶的作用;姜煎剂灌注分离小胃的狗,使小胃胃液分泌增加,并刺激游离盐酸分泌,增强脂肪酶的作用。
丁香、高良姜、草豆蔻对胃液分泌亦有影响,当犬主胃灌注丁香浸出液后,小胃的胃酸排出量和胃蛋白酶活力均显著提高;高良姜浸出液能提高胃酸排出量;草豆蔻能明显提高胃蛋白酶的活力。家兔经消化道给予姜油酮可使肠道松弛,蠕动减弱。
姜、肉桂、吴茱萸、丁香、胡椒等对胃肠道有缓和刺激作用,能增强胃肠张力和蠕动,有利于胃肠积气的排出。由于这类药物有健胃、驱风和兴奋消化功能,能排除胃肠积气,在排气后有时出现较长时间的肠道松弛。从而可以说明本类药物治里寒证水谷不化,心腹胀满及泄泻脘腹疼痛等的部分机理。
(3)镇吐作用:
姜有止吐降逆作用,其浸膏能抑制狗由于硫酸铜引起的呕吐。丁香亦有镇吐作用。
(4)镇痛作用:
附子、姜、肉桂、吴茱萸、细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镇痛作用。乌头碱类生物碱及乌头煎剂均具有镇痛作用,能提高小鼠热板法及电刺激法的痛阈。姜酚及姜烯酚口服或静脉注射。在RandaII SelittO法(大鼠)及醋酸扭体法(小鼠)均有镇痛作甩。肉桂中的桂皮醛对小鼠的压尾刺激或醋酸扭体法试验,表现有明显镇痛作用,还有镇静、解热作用。吴茱萸、吴茱萸碱、异吴茱萸碱及细辛挥发油经兔齿髓电刺激法证明有镇痛作用。
一、温里药
附子  肉桂  干姜  吴茱萸  丁香(附:母丁香)   小茴香(附:八角茴香)    花椒   胡椒  荜苃  荜澄茄  高良姜  红豆蔻  山柰  辣椒  甘松
例解:
(一)附子《本经》
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块根上所附生的子根。
别名:黑附子、川附子。
处方用名:制附片、熟附片、生附子。
药用部分:根。
归经:入心、肾、脾经。
性味:辛、甘,大热、有毒。
功能;回阳救脱、温肾助阳、温中止痛。
主治与应用:
1.本品辛热燥烈,能助心肾之阳,有回阳救脱之功效。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因大汗、大吐、大泻而致的四肢厥冷,冷汗自出、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等亡阳脱证。常与干姜、甘草同用,如四逆汤。
2.温肾助阳,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疼痛、形寒足冷、阳痿遗精、尿频数等证。常与熟地、杜仲、菟丝子等药同用,如右归丸。对于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之证,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附子理中汤。
3.有散寒燥湿,温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湿痹,周身关节疼痛属于寒湿偏胜者,多与桂枝同用,如桂枝附子汤。
用量:3-9克。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及孕妇均忌用。
参考资料:
1.附子能兴奋迷走神经中枢,有强心作用,使心脏收缩幅度增高。但生用或过量易中毒,出现心律不齐,甚至心跳停止。炮制与煎煮能分解乌头碱,使毒性减低,但强心作用不变。故临床多用熟附子,用量大时宜久煎(1小时以上)。
2.附子有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作用。
3.乌头有镇痛及局部麻醉作用。对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反射机能等有麻醉作用。因此,附子止痛作用可能与此有关。
说明:
附子辛热燥烈,其性善走,能通行十二经。功能峻补下焦之元阳,而逐在里之寒湿;又可外达皮毛,而散在表之风寒,故可治以上诸证。附子、乌头、子母同株,母根名乌头,旁生幼根名附子,不生幼根者名天雄,其性能相似,但附子长于治寒;乌头善于祛风。故温肾祛寒,多用附子;通痹驱风,多用乌头。二药皆有毒必须炮制,同时宜久煎。乌头毒性尤甚,配蜜同用,即能解毒,又可缓痛,适用于寒证的心腹剧痛、疝气痛及风寒湿痹的全身作痛,或麻木不仁等证。
(二)肉桂《别录》
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树的树皮。
别名;桂皮、边桂、桂心、玉桂、肉桂皮。
处方用名:肉桂、油肉桂。
药用部分:树干的皮。
性味:辛、甘、大热。
归经:入肝、肾、脾经。
功能:温中补阳,散寒止痛。
主治与应用:
1.有温脾阳、助肾阳,益火消阴的作用,适用于脾肾阳虚诸证,常与附子、干姜等同用。
2.能温经通脉,散寒止痛,适用于虚寒性心腹疼痛。单用有效,或配其它温中散寒止痛药同用。
用量:3-9克。
注意事项:阴虚阳亢及孕妇忌用。
参考资料:
1.含桂皮油、能刺激胃肠分泌,促进消化机能,缓解痉挛、抑制异常发酵,故有止痛作用。
2.有中枢性及末稍性扩张血管的作用,能增强血循环,因而有通血脉的作用。
3.体外试验对致真菌有抑制作用。
说明:肉桂与附子,均能回阳补火,温里散寒。但肉桂略入血分,对于经寒血滞的经闭,能活血通络;附子偏入气分,对于肢冷脉微的 阳欲绝,功胜肉桂,故回阳固脱急用附子而不用肉桂。惟气血虚寒、四肢不温,腰膝冷痛等证,二药常配合应用。
(三)干姜《本经》
为生姜的干燥品,切片用或炮焦或炒炭用。
别名;均姜、生姜、干姜。
处方用名:干姜、炮姜、黑姜、北姜。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辛、热。
归经:入心、肺、脾、胃、肾经。
功能:温中回阳、温肺化痰,温经止血。
主治与应用:
1.回阳救逆:与附子相须为用,以活阳气衰微,阴寒内盛,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之亡阳虚脱征,如四逆汤。
2.善于温中祛寒,常用于脾胃虚寒、四肢不温、呕吐泄泻,脘腹冷痛等证,配党参、白术等同用,如理中汤。
3.能温肺散寒,燥湿化痰,故常用于肺寒咳嗽,痰多稀薄之证,每以细辛,五味子配用,如苓甘五味姜辛汤。
4.干姜炮焦名炮姜,苦温而涩,辛散之力减弱,能入血分,适用于虚寒性吐血、便血、血崩等证,常配其它温经及收涩止血药物同用。
用量:3-9克。
注意事项:阴虚有热及孕妇忌用。
说明:生姜性温长于发散表寒,兼能温中止呕;干姜辛热,长于温中祛寒而发散之力较弱;炮姜性温而味苦,已无发散作用。但亦能温中,且可止血。干姜与附子均有温里散寒回阳作用,附子长于温肾阳、干姜主要温脾阳,二药可配伍应用。
(四)吴茱萸《本经》
为芸香料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将成熟果实。
别名:吴萸、川姜。
处方用名:吴茱萸、吴萸、淡吴萸。
药用部分:果实。
性味:辛、苦、热、有小毒。
归经:入肝、脾、胃、肾经。
功能:温中止痛,降逆止呕。
主治与应用:
1.本品有明显的温中止痛作用,适用于里寒所致的胃痛、胁痛、腹痛及疝痛等证。如治脘腹冷痛,可配温中散寒的干姜。治胁肋胀痛、寒疝疼痛,可配理气止痛的乌药、小茴、川楝子。治妇女少腹冷痛,经行后期,常配伍当归、川芎、桂枝等。
2.能疏肝暖脾,温中止呕,适用于胃寒或肝胃不和的呕吐,或兼有胃痛、胁痛之证,多与人参、生姜、大枣同用,如吴茱芋汤。如属肝胃郁火而致的呕吐,可与黄连同用,如左金丸。
参考资料:
1.有收缩子宫的作用。
2.体外实验:对绿脓杆菌、葡萄球菌、皮肤真菌等有抗菌作用。
3.对蛔虫及水蛭有显著杀虫的效力。
(五)高良姜《别录》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良姜的根茎。
别名:良姜。
处方用名:高良姜、良姜。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辛、热。
归经:入脾、胃经。
主治与应用:
有良好的散寒和止痛、止呕作用,适用于脘腹冷痛、呕吐等胃寒证,单用有效,如《千金方》以本品微炒。米饮送服,治心脾气痛。如治胃寒疼痛,与香附配伍,如良附丸。治脘腹冷痛、胀满,可配肉桂、厚朴等同用。治胃寒气逆、呕吐清水之证,可与生姜、半夏煎服。
用量:3-9克。
(六)艾叶《别录》
为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艾的叶片。
别名:陈艾叶、生艾叶、蕲艾。
处方用名:陈艾叶、生艾叶、蕲艾、艾绒。
药用部分:叶、花。
性味;苦、辛、温。
功能:散寒止痛、温经止血。
主治与应用:
1.有温中散寒止痛作用,适用于虚寒性的脘腹疼痛,少腹冷痛、痛经等证,常与当归、香附等同用。
2.能温经止血。炒炭可增强其作用,多用于虚寒性的月经过多,崩漏及妊娠下血等证,常与阿胶、熟地等同用,如胶艾汤。如兼气虚不固者,又须与党参、黄芪、白术同用。
用量:3-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