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阔成 张飞挑灯战马超:中国贸易条件变差之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9:14:59
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宋国青        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出现了10.2亿美元的货物贸易逆差,虽然量很小,却是2004年第二季度以来的首次,尤其是考虑到2008年的巨额顺差,变化的确显著。
  
  第一季度出口有季节性偏低因素的影响,季节调整后,第一季度的货物贸易仍为小幅顺差。但是,从2009年开始,季调后顺差迅速下降,占GDP的比例更是大幅度下降。
  
  对于扩大进口以减小贸易顺差的政策来说,这似乎是个好消息。然而,第一季度进口额的大幅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是进口价格的上升造成的,而进口实物量的增长率,反而不及2002年以来的平均水平。按季度数据算,今年第一季度的贸易条件(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的比例),打破了2008年第三季度的低记录,创1993年以来的最差水平。
  
  最近几年,贸易条件最好的季度是2009年第一季度,那时金融危机大大影响商品价格,进口价格达到几年来的最低点。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进口价格快速上升。与2009年第一季度相比,今年第一季度的进口价格比出口价格多上升了约25%。按此计算,贸易条件恶化可以导致超2万亿元的年度国民收入损失。
  
  在贸易条件大幅变化的时候,国民收入的真实增长率可能与按生产法计算的GDP真实增长率有相当大的不同。贸易条件恶化使国内生产出来的同样数量的产品换回了较少的商品。在名义额上,国民收入核算的等式是成立的,但是消费和投资的价格涨幅高于国内生产者价格的涨幅,由此引起了国民产品生产和使用的真实增长率的差别。
  
  部分由于价格上升,现在中国进口中,初级产品的份额日益增大,中国贸易条件与初级产品国际价格的关系更加密切。
  
  在2002年以前,按美元度量,初级产品平均价格相对于美国CPI的大趋势是下降的,20世纪70年代有一波显著的上升。2002年以来,初级产品的相对价格快速上升,到现在,金属材料相对价格上升的幅度,已显著超过了20世纪70年代的幅度。
  
  而2002年以来,也是中国城市化进展最快、投资率最高的时期。以中国自身的指标度量,2002年以来的情况并不是特别突出。但是,在此期间,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中的份额快速上升,中国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更快上升。2002年至今,进口实物量的增长率平均为16.9%,约三倍于除中国外世界其他部分的经济增长率。这个情况,与20世纪70年代东亚经济快速增长的影响类似。
  
  导致20世纪70年代初级产品价格上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甚至最主要的原因是,全球真实利率过低。由于美国等国的货币当局认为控制通胀会抑制GDP,对通胀的控制不力,真实利率不断下降。过低的真实利率不仅推动了存货的增加,也推动了很多地方房地产价格和投资的上升,带动了初级产品的需求。
  
  表面上看起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主要是政治事变引发的,但真实利率太低其实是深层原因之一:当石油输出国将石油卖掉换成美元储备的时候,真实利率太低造成了相对的亏损,与其拿着不增值甚至贬值的美元,还不如把石油留在地下升值。
  
  尤其是在全球真实利率偏低这点上,2002年以来的情况与20世纪70年代非常相似,甚至程度更高。低利率引起了全球房地产价格快速上升和投资热,推高了初级产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