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江湖岐王李茂贞:管理者的“贤己用能”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4 00:03:11
如果说,一个组织是一艘航行在商海里的船,那么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就是站在船头的瞭望者,如何与时俱进乘风破浪?让我们在古典的哲学里寻找当下的智慧。

知  士
今有千里之马于此,非得良工,犹若弗取。良工之与马也,相得则然后成。譬之若枹之与鼓。夫士亦有千里,高节死义,此士之千里也。能使士行千里者,其惟贤者也。——《吕氏春秋·知士》
这句话的含义就是有千里马在这里,没有好的相马人,还是不会被发现。好的相马人和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就像枹和鼓的关系一样。士人也有千里马,高风亮节而肯舍生取义,这就是士人中的千里马。能够让士人中的千里马得其所用,这个人就一定是贤王了。
对于管理者来讲,如何让员工帮助自己完成人生理想实现自我价值是有借鉴意义的。我们想让一个人心甘情愿地为自己赴汤蹈火、肝脑涂地是很不容易的,这既需要物质上的接济帮助,更需要心灵上的肝胆相照、心心相印。
“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当你成为一个人的知己时,他才有可能为你作出牺牲和付出。光有一番雄才大略,而没有几个知己,是绝不能成大事的。就是因为孟尝君知士,在门客的辅佐下才相国几十年没有遭受半点祸殃。

审  己
凡物之然也,必有故。而不知其故,虽当与不知同,其卒必困。先王名士达师之所以过俗者,以其知也。水出于山而走于海,水非恶山而欲海也,高下使之然也。稼生于野而藏于仓,稼非有欲也,人皆以之也。——《吕氏春秋·审己》
先代圣王、知名人士、通达的导师之所以超过俗人,就是因为他们知道事物的缘起。水源出于山而流向海,水不是厌恶山而喜欢海,是高低的地形使它这样的。庄稼在田野里生长却贮藏在仓库里,不是庄稼有这样的要求,是人们都要用它。我们可以看出事物的如此这般表现,一定是有它的缘故。不知道它的缘故,即使做事情得当,其结局必然困顿。
问题一定要追根溯源,找到它产生的真正原因,才有可能彻底地解决,若是不能找到它的根本原因,一味地在细枝末节上纠缠,那样不但不会使问题得到解决,往往还会产生更加严重的问题。

自  知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故天子立辅弼,设师保,所以举过也。夫人故不能自知,人主犹其。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吕氏春秋·自知》
要想知道平直与否,就必须借助准绳;要想知道方圆与否,就必须借助规矩;君主要想自知,就必须借助直言的士人。所以天子设立辅弼和师保的官职,是用来指出过错的。人不能够自知,做君主的更是这样。国家是生存还是灭亡,是安定还是危难,不要对外寻求,关键在于自知。作为管理者而言,让了解自己的人发表对自己的看法是通向自知的一条捷径。但管理者必须有听进去逆耳之言的雅量。要想做大事,必须对客观和主观两方面都有很深刻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凡是贤能之人和想做成一番大事的人都是比较重视这一点的。
一般人如果做不到自知,尚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大的危险,但那些占有庞大资源的人,比如国君,比如大集团领导者,若没有自知之明的话,往往会有非常惨重的结局在等着他们,杨修恃才不自知身遭杀戮就是教训。

赞  能
贤者善人以人,中人以事,不肖者以财。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舜得皋陶而舜授之,汤得伊尹而有夏民,文王得吕望而服殷商。夫得圣人,岂有里数哉? ——《吕氏春秋·赞能》
与人的交往,贤能的人看重的是别人的人品,一般的人看重的是别人能够办成事,不贤的人看重的是别人的钱财。得到十匹好马,不如得到一个伯乐;得到十把好剑,不如得到一个欧冶;得到方圆千里的土地,不如得到一个圣人。舜得到皋陶于是禅让帝位,汤得到伊尹于是使夏民臣服,文王得到吕望最终推翻了殷商。得到圣人,所有的土地哪里还能用里数来计算呢?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英雄人物的贡献也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在那些贤能人士得到用武之地之前,发现他们并委以重任是其起到关键作用的前提条件。
龚自珍有句诗“不拘一格降人才”,历史上有很多的事例能为这一诗句提供佐证,对于管理者而言也有借鉴意义,如何发掘人才并且选贤任能是其所在团队发展壮大的基础。
伟大的事业是人做出来的,人最难管理的是自己,英雄易当,圣人难成,故作为管理者来讲做到知士、审己、自知、赞能才能服众,保持居安思危、与时俱进的意识才能使自己时刻保有一颗敏锐洞察的心,一颗宁静致远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