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区委书记:匈牙利动乱的真相[日语中字].flv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35:58
匈牙利动乱的真相',1)">
匈牙利1956:布达佩斯的眼泪在飞
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斯近20万大学生和群众推倒了斯大林塑像;10月24日改革派纳吉成为了匈牙利总理,发表《告匈牙利人民书》,承诺在各个方面实行有效的民主;10月24日经纳吉请求,苏军同意暂缓进城;10月30日,匈牙利人杀死了布达佩斯市委书记;11月1日,匈牙利人宣布退出华约;11月4日苏联红军夺走了匈牙利人的自由,人民自己选择的政府垮台了,一个在苏军保护下的政府诞生了;2年后,匈牙利人自己选择的总理被枪决,他临死前高呼“独立的、社会主义的匈牙利万岁!”;再之后31年,苏军的皮靴离开了布达佩斯,匈牙利社工党为纳吉平反昭雪,30万普通人为他送葬……【网友评论】
分享到 34

1989年纳吉得到平反并享受国葬礼遇
1989年5月9日社工党中央委员会根据“重新评定历史委员会”公布的全部材料得出结论,1958年6月审判的纳吉案件是“捏造的政治案件,判决是非法的”,“政府要坚决同过去的错误、同不止一次地违反宪法的政治决定划清界限,同1956年以来的报复性措施划清界限”。1989年6月16日在布达佩斯举行了为纳吉及同案人重新安放骨灰的“国葬”仪式。像1956年为拉伊科举行国葬一样,30万人参加了吊唁安葬活动,这两个安葬日之间跨越了33年。匈牙利社工党的时代结束了。【详细】

部分苏军将领至今认为1956年匈牙利事件是反革命暴乱
苏军彼·尼·拉辛科大将,作为一名苏军机械化师师长,拉先科曾率部参加了平息匈牙利事件,在1989年的回忆录中写道:“由于苏联特种军的果断行动,加之叛乱分子得不到匈牙利人民的支持,在11月4日-10日激烈交战中,反革命武装几乎没有得到补充。因此,席卷匈牙利全境的反革命叛乱被迅速镇压下去,其残余势力转入地下活动,武装斗争基本结束。早在苏军向布达佩斯开进时,纳吉及其同伙通过地下通道离开国会,他本人则跑到南斯拉夫大使馆,要求庇护。”【详细】

毛泽东看1956年匈牙利事件:出了反而好 有脓包总要出脓
到11月中旬,毛泽东对波匈事件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他对形势的估计不如以前那么乐观了,言论也更激烈。其中的原因很可能是东欧一些国家的共产党领导人,对波匈事件和斯大林问题发表的看法引起毛泽东的不悦。他开始倾向于用阶级斗争的方法来分析波匈事件,并由此联想到中国共产党内部的斗争。一个月之后,他又对工商界人士说,匈牙利事件是出了好,还是不出好?既然有问题就不能不出,“出了反而好,有脓包总要出脓。”他相信,匈牙利事件教育了苏联的一些同志。【详细】

1956:波匈事件的“中国因素”

赫鲁晓夫将中国带进了欧洲

刘少奇明确表示,对匈牙利的局势是不是还有挽救的机会,不要就这样放弃了,放弃了可能要犯错误。邓小平更是直截了当地提出:先要掌握住政权,不让政权落入敌人手里。【详细】
苏联负责欧洲 中国负责亚洲
苏东关系的紧张状态需外界的调节,中国是否有参与处理危机的条件?对东欧诸国,毛泽东很早就发生了兴趣。不过斯大林在世时,对中苏两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责任是有明确分工的——苏联负责欧洲,中国负责亚洲。【详细】
处理波兰危机:苏联未遂军事干涉
哥穆尔卡也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波苏之间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案。赫鲁晓夫终于相信了哥穆尔卡充满诚意的保证,双方商定11月在莫斯科举行会谈,解决双边关系问题。会谈到20日清晨结束,苏联的“军事演习”也停止了。【详细】
赫鲁晓夫将中国带进了欧洲
在波匈事件中,与其说中国帮助苏联解决了危机,不如说毛泽东通过处理危机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既批判了莫斯科的大国主义,又保持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详细】

匈牙利1956年事件后卡达尔开始有计划的推行改革
卡达尔在极其艰难条件下着手复兴工作。他制定和执行一套综合性的治国安民政策和措施,政治方面:首先对匈牙利事件采取非常明智的立场,他认为发生这场“民族的悲剧”,“主要原因是党和国家在领导方法上确实存在着缺点,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其次,虽然看到了问题,但对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好,本来可以在政府内,党内讨论的问题,却把它拿到街上向群众宣传,再次,受到某些帝国主义集团煽动的反革命势力选择了有利时机.利用批判运动来达到的自己的目的。”【详细】

卡达尔改革:经济上取消计划与市场接轨

为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在社会主义发展的现阶段,可以取消经济管理中“指令性计划下达”,让企业经营单位自主地制定计划。国家充分利用受计划和调节手段控制的市场机制,国家机关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要以经济关系为主,行政关系为辅,以代替先前单一的行政干预的做法。【详细】
改革另一面:缩小贫富分化坚持全民富裕

在卡达尔的这些思想指导下,早在初年代初期政府就颇布了一些法令,缩小公民拥有的宅基、住所和别墅数量,对私营部分收入课以极高的累进税,以减少和限制一些人牟取暴利的可能性。卡达尔认为,改革中人们收入差距过大、剥削现象复活是不正常的,但收入有差距、拉开一定档次,则是正常的。【详细】
不足之处:对社会政治功能并未变革

这里要改变的不只是历史上建立起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资源配置方式,而且还要触及这个资源配置方式所承载的庞大的社会政治功能。这些社会政治功能不仅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长期以来成为人们关于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一部分,而且至今仍然和千千万万人的生存方式密切相关。【详细】
卡达尔:矛盾时代的矛盾人物

在1956年事件中卡达尔以自身的能力是无力回天的,因为匈牙利人面对的不仅是旧的体制,还有强大的苏联军队。卡达尔采取了一种妥协的做法,在苏联的支持下建立新的政府,靠苏联军队的帮助恢复了秩序。【详细】
令人发指的掘墓事件
2007年5月2日一大早,人们发现卡达尔坟墓的大理石碑和墓石被移开,掘墓者将卡达尔的棺木锯开一个大洞。【详细】
1956年事件中出走之谜
晚年卡达尔透露说,面对着匈牙利越来越多的流血事件,面对着纳吉政府无力回天的现实,他决定退出纳吉政府,寻找另一种途径来制止悲剧,使匈牙利避免陷入灾难的深渊。【详细】
与1958年纳吉之死的关系
返回布达佩斯后,卡达尔向中央委员会汇报说,“会谈讨论了纳吉及其同伴的命运问题,问题由我方提出。同志们同意我们的看法即应当对纳吉等人实行严厉的惩罚。【详细】

经济制度与社会政治功能不匹配令改革走向失败
匈牙利进行政策改革的首次尝试可以追溯到50年代。卡达尔的改革之所以夭折,最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没有联系起来。而废除了中央控制的指令性经济体系,就割断了它与集权化政治体系的联系。但由于企业领导人的任命仍然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因此,即使企业宣布了自治,也无法在经济思维和生产力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绝大多数经济政策决策还是根据短期的政治目的而制订的,而且受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制约。【详细】

东欧知识分子觉醒:拒绝物质换取政治功能改变

当人们在询问,“生存与责任哪个更高”时,东欧的思想家给出的答案是“责任高于生命”,起码对那些愿意肩负本民族思想传承的人来说是如此。民主是建立在有责任感的文化之上的。他们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在“人类尊严的革命”中,最初至少应该有一群这样的人,以自己的每一次抵抗就来拯救一小块自由。【详细】
富裕的穷国:推高福利令负债率全欧第一

1975年的“十一大”又提出“为建立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和过渡到共产主义建设创造条件”。1988年的“十三大”上,面临严重经济危机的社工党依然不切实际地提出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目标,试图以此摆脱矛盾。结果为达到高指标,继续增加外债,耗尽国家黄金储备,使局势不可收拾。【详细】
卡达尔下台:内外交困中匈社工党改组

1987年4月匈党刊《党的生活》第4期刊登了匈党中央书记卢卡奇·亚诺什的文章《改进党的工作》,文章说:匈政治体制改革的成败取决于党的工作的改进,党内不能有禁区,不能有什么不能讨论的问题。这篇文章直指领导,尤其党内最高领导卡达尔。摆脱卡达尔的压制实际上是整个执政党的迫切要求。【详细】
对原苏联、东欧国家改革的反思

从前南斯拉夫20世纪50年代首先实行社会主义改革,到原苏联、东欧国家国家的共产党相继丧失政权,改革之路曲曲折折地走了40年。回顾这些国家的改革是在什么背景下展开的,最后的结果为什么导致共产党纷纷倒台?【详细】
上个世纪苏东四次社会改革浪潮
第一次是上个世纪50年代,前南斯拉夫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序幕。随后,原苏联、波兰、匈牙利等国也开始了自己的改革。第二次是20世纪60年代,主要代表是原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第三次是20世纪70年代,在原苏联、东欧诸国家中,以波兰的改革最引人注目。20世纪80年代,原苏联、东欧掀起了第四次改革浪潮。【详细】
改革经验教训的反思
第一,1965年改革只在原有体制模式基础上做局部改进,而没有进行根本的改革。第三,孤立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没有相应地在政治体制和社会领域中进行改革,结果经济体制改革淹没在官僚主义之中。第四,自上而下进行改革,也是柯西金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详细】


物质不是政治功能变革的交换物

“高福利”换社会政治功能稳定

经济发展应与社会政治功能相配合
启示之一:物质不是社会政治功能变革的交换物
赫鲁晓夫时开启“解冻”文学的解冻时代。作家杜金采夫发表小说《人不仅仅是为了面包》,在该书中重申了1863年“巡回画派”诞生时的宣誓话语,“面包固然重要,但它不是自由的交换物”,他引用赫尔岑的话说,“争自由,目的不是明日的自由,而是今天的自由,要让活着的、各自有其目的个人获得自由,使他们自由追求他们认为神圣,并为之行动、奋战,也许舍身以赴的目的”。【详细】
启示之二:东欧各国高福利的目的是换社会政治功能稳定
在勃列日涅夫统治的年代,“花钱买稳定”确实让党和老百姓“皆大欢喜。可是,一个隐藏在背后的结果是,这一时期的高福利政策不光“吃”掉了斯大林、赫鲁晓夫时代留下的“老本”,还把戈尔巴乔夫时代的资源也提前“吃”掉了,是一种既“吃”祖宗饭、又“吃”子孙饭的政策。这种看似繁华似锦的社会繁荣景象背后,蕴藏巨大社会危机,看似用金钱收买了全体人民,实则一旦高福利出现断档,社会矛盾会用更加激烈的方式反噬掉整个执政党乃至整个社会。【详细】
启示之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配合社会政治功能改变
匈牙利共产党卡达尔经济改革的失败教训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首先意味着经济运行正式规则的变迁,但是经济运行正式规则的变迁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并以经济规律为基础,而经济运行中最有利于实现经济的效率最大化目标的显然就是市场经济,也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要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我国资源配置中切实有效地起到基础性作用。【详细】
启示之四:没有“减压阀”的社会经不起任何风雨
若想减少爆炸首先必须装一个阀门,当压力过大时能够向外排出压力,才能确保锅炉安全。将“减压阀”理论放置于社会中,即社会应有渠道让人们的利益能够在体制内得到表达,换言之能够把各种矛盾纳入到体制内来。【详细】
苏共面对改革的历史启示

所谓新经济政策其实很像我们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就是在农村包产到户。新经济政策其实就是鼓励独立农户,解散集体农庄和公社,在城市恢复商业,恢复个体工商等等,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详细】
斯大林面对改革机会
到1946年苏联确实很有可能走上一个新的发展道路,至少苏联的领导人在考虑这个问题,客观上也有这个环境,有这个条件。【详细】
赫鲁晓夫对旧体制的大胆挑战
到苏共二十大把斯大林的问题暴露出来,其实是整个苏联共产党领导层的决策,不是赫鲁晓夫个人的行为。其他的政策也是这样,像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把苏共二十大的文件和中共八大的文件做一个比较,几乎一模一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