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打龙袍二人转:理中丸/附子理中丸 /桂附理中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1:23:30

(1)理中丸



理中丸,温里剂,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主治中焦虚寒证。脾胃虚寒,霍乱,阳虚失血,小儿慢惊,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

本方现在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胃下垂、胃扩张、慢性结肠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理中丸 - 组成

 

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术各9克

 

理中丸 - 病机

中焦虚寒,运化失职,升降失常。

理中丸 - 辩证要点

腹痛绵绵,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理中丸 - 配伍特点

温补并用,而以温为主。

理中丸 - 用法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大。以沸汤数合,和1丸,研碎,温服,日三至四次,夜二次。服后腹中未热,可加至3~4丸,然不及汤。 

理中丸 - 功用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2)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为虚证类非处方药药品。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主要药理作用:调节胃肠道运动, 增强体力和抗寒能力。

【处方来源】汉 张仲景《伤寒论》理中丸加附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或棕黑色的水蜜丸或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附子理中丸 - 主要成分

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附子理中丸 - 功能与主治

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附子理中丸 - 注意事项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孕妇慎用,哺乳期妇女、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吐泻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6.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7.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附子理中丸 - 处方(成份)

附子(制)100g 党参200g 白术(炒)150g 干姜100g 甘草100g

制法

 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 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00~120g 制成大蜜丸,即得。


附子理中丸 - 药理作用

 1. 调节胃肠道运动:据报道附子理中丸可明显增强胃张力及胃蠕动,加快胃排空;该药还可抵抗乙酰胆碱引起的回肠痉挛及肾上腺素引起的回肠运动抑制。 

2. 增强体力和抗寒能力:动物实验发现,脾虚动物经附子理中丸治疗后,在4℃冷水中游泳时间明显延长,表明该药能显著增强脾虚动物的体力和抗寒能力。 

3. 附子理中丸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还能显著提高脾虚动物的免疫功能。

附子理中丸 - 临床应用

 1. 本品适用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引起的脘腹冷痛、呕吐腹泻、腹胀肠鸣、不欲饮食、手足发凉等症及脾肾两虚,寒凝不化所致之精神倦怠,形寒肢冷,不思饮食,脘腹冷痛,大便溏泄,带下清稀等症。 

2. 胃、十二指肠溃疡:用附子理中汤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取得较好的疗效。 

3. 腹泻:有报导分别用附子理中丸(汤)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腹泻,取得满意疗效。用人参健脾丸合用附子理中丸治疗慢性腹泻,用参苓白术散合用附子理中丸治疗慢性腹泻均可获得一定疗效。 

4. 其他:附子理中丸还可用于治疗窦性心动过缓、过敏性紫癜,复发性口腔溃疡等。

附子理中丸 - 药物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附子理中丸 - 不良反应

 个别患者服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此外,本品偶可引起心律失常,面部浮肿及舌头卷缩,失去味觉等症状。

附子理中丸 - 剂型规格

 附子理中丸的非处方药剂型限定为:浓缩丸、蜜丸、片剂、合剂。 

大蜜丸:每丸重9克; 

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生药3克;





(3)桂附理中丸

 

【处方】 肉桂30g 附片30g 党参90g 白术(炒)90g 炮姜90g 炙甘草90g

 

性状】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甜而辛辣。

 

 

【炮制】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补肾助阳,温中健脾。用于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四肢厥冷。

【用法用量】用姜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1.忌生冷、油腻食物。 2.不适用于急性胃肠炎,泄泻兼有大便不畅,肛门灼热者。

3.高血压、心脏病、肾病、咳喘、浮肿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按照用法用量服用,慢性肠胃炎、泄泻患者服药3日症状未改善者应到医院就诊。 
5.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6.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7.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