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益达广告男主角:我心中的好人标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2:03:22
我心中的好人标准    .onekey{position: relative; float: right; *margin-top: -20px;}.onekey a{margin-right:4px;}.pcb{margin-right:0}好人的标准
     古往今来,世人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对好人的认识不一而足,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好”。这个好,决非自我感觉的好,而是别人从其行为中感受到的好。
     看过一篇题为“解读‘好人’”的文章,作者在文中引用了恽代英等三人对好人的认识。为了说明问题,我不妨重复一下。恽代英是为革命事业慷慨就义的先烈,他所认为的好人是:“有操守,有作为,能为社会谋福利。”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好人标准是:“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更多就是好人。”而科学家王选教授的好人标准应该是好人的底线:“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就是好人。” 他们的标准不论高低,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考虑别人的利益,而且至少不低于考虑自己。如***所说: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
     作者对此进行了很好的阐述,然而当他说到如何做个好人时,却改变了。
     他写道:“做个好人起码要做到三点:一要做老实人;二要做正派人;三要做清白人。”
     仔细想想,这三点值得商榷。
     诚然,真的老实人肯定是既正派又清白的;而真的正派人也必定既清白又老实。但清白的人,却未必一定是老实和正派的。他为人处事可能很圆滑,甚至可能是奸滑,善于推脱责任或洗清自己。
     在作者这三点里,考虑别人这一条没有了,而这恰恰是作为一个好人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因素。把考虑别人这一点除外,那这老实、正派和清白,充其量也就是明哲保身,遵纪守法,洁身自好而已。他的好,也只是对自己而言,对别人却并无意义。如是,他的这个好,又何以为好呢?
     可以设想,正常情况下,这种人是谨小安分,中规中矩,不偏不倚的。但如果偶遇社会上的突发事件——这很难说谁在何时何地能碰上——比如遇到社会上的邪恶时,他们最多是不去主动地助纣为虐。但很难说在一定的条件下,比如威逼利诱,他们不会成为其助手甚至帮凶。
     不要指望这类人能仗义直言,或申张正义,因为他们决不愿意得罪人。如果非得罪不可的话,他们宁可选择得罪好人。因为得罪好人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危害,而得罪了坏人将后患无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们恐怕尽不到这个责。因为他们不会为与已无关的事情去没事找事,涉足危险。
     媒体上多次报道过这类事件,当一人溺水,或歹徒犯科,或小偷行窃时,许多人都在围观,但对遭难者,对见义勇为者的险境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袖手旁观,见死而不救。
     他们的冷漠和沉默,对歹徒来说便是默许和鼓励。然而,这一干人众里肯定不乏老实、正派而又清白之人的,但谁能说出他们好在哪里呢?
     也许有人认为,全社会的人都能老实、正派和清白的话,那社会不也就安定和谐了么?很遗憾,这种假设恐怕永远也成不了现实。尽管是“大实话”。
      社会发展到任何时候,总有好人和不坏的人,同时也必然有坏人和不好的人。
      所谓不坏的人,是指那些择其小善而为之的人;所谓不好的人,则是那些择其小恶而为之的人。这类人平时一般看不出来,然而在一定条件下,比如遇到与自己个人利益相冲突的事情的时候;或者在别人遇到特别需要帮助,而这种帮助又可能要他付出一些代价的时候;或在是非曲直面前,他们就会不自觉地现出自己的真实面目。因为这类人是以一己之得失作为取舍的标准的。所谓日久见人心,患难知真情,就是这个意思。
      愚之见,凡好人,就应该也必定会随时随地做好事,不因善小而不为。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为社会;凡好人,就不能容忍坏人和坏事,不因恶小而容之。总会旗帜鲜明地用自己的方式尽自己所能揭露之,斗争之。否则便寝食难安,自愧自责。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代伟人***的这句话道出了做一个真正的好人之不易,不是谁想做就都能做得了的。做一个好人就意味着为别人、为社会、为大众去付出、奉献和牺牲自己个人的利益甚至包括生命。
      好人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是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兴旺发达的决定因素。
      而不好与不坏的人,他们对凡不关已之人和事皆漠然处之,他们只限于不主动去害人而已。他们少了人性中最重要的精神:对正义的坚持。他们游离于好人和坏人之间,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好或坏的方面转化,这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对利害的权衡。
      因此,作者说的那种老实、正派和清白的好人,只能算是个不坏的人而已。将这类人归划为好人行列,实在是好人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
      想到社会上现今除物质享受之外的许多事物的标准都在有意无意地降低,其中尤以思想道德品行为最。那么,降低好人的标准便也不足为怪了。而且这么一降低,许多原本只能是不坏的人也都成了好人,皆大欢喜。然而,当好人的标准降得低过底线时,还能成其为好人么?就如降低了质量标准的产品还能代表品牌么?显然不能,因为徒有其名,并无其实。
     把好人的标准降低得越过底线,实在是对好人的亵读。因此,好人标准里面的考虑别人多于或至少要等于考虑自己这一条,是万不能少掉的。宁缺勿滥,丢掉了这至关重要的一条还要说是什么好人,那只能是混珠之鱼目,如伪君子流,当不     无恨之爱,不是真爱;同样,不疾恶而言善,是伪善。
      假作真时真亦假,看似如此,但在一定的条件下,真假立辨,如同烈火之于真金一般。
      记得有句诗曰: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己难上难。字里行间流露出无奈和悲哀,而让人感受到的则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深沉的感慨。
      真的好人,大体也是如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