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红葡萄酒怎么做:从“新闻1+1”节目开播看央视新闻评论节目发展 唐晓燕_媒介素养教育吧_贴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4:53:29

从“新闻1+1”节目开播看央视新闻评论节目发展

唐晓燕



2008年11月05日17:20   来源:《今传媒》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崛起与发展是电视媒介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按照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理论来看,伴随着电视媒介实力的发展与壮大,必然要有一种区别于报刊评论和广播评论的符合电视媒介特性的言论节目形态应运而生,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内涵及分类

     事实上,关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定义在国内一直存在着争议,因为包括“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称谓都是在我国电视事业发展的幼年时期,即电视作为一种独立传播系统或方式的地位确定以前,沿袭了纸质媒介的传统分类方法而形成的一个概念。因而国内有些学者很早就提出用“电视新闻言论节目”的说法来代替“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并指出“电视新闻言论是极具传统媒体特色与电视视听语言相结合的一种产物。”①而曾做过央视新闻评论部主任的孙玉胜则在其著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中提出,评论只是作为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存在,而并非一种独立的电视节目形态。虽然目前对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还没有精准的范围界定,但其已经发挥的巨大社会影响力则是有目共睹的,因此一些比较中立的观点都集中在对电视新闻评论的效果与作用等方面,指出它所体现的本质特性,即依据新闻事实,就实论虚,以深刻尖锐的剖析阐明媒体的观点和立场,是一种具有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论说性新闻体裁。②

     在这里,我们采取广义的理解,在大范围形态上把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视为区别于消息类新闻和直播报道新闻以外的专题类新闻样式。从中国电视新闻发展的实践来看,电视新闻评论已经作为一种栏目化的节目形态运作了近30年。1979年央视成立了专题部,以1980年7月播出的“观察与思考”为标志,中国正式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独立的新闻评论体——电视述评。1988年7月,央视重新组建评论组,将“社会瞭望”与“观察与思考”合并,加强了新闻评论节目,后更名为“观察思考”,这标志着我国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93年底央视在原有的“观察思考”节目组基础上组建了新闻评论部,并于次年推出了新的电视评论栏目“焦点访谈”,由此进入了中国电视新闻评论的黄金时期,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形式多样、各具评论特色的新闻专题样式。

     按照各节目出现的形式内容来把现阶段央视新闻频道专题类的评论节目进行分类,可以大体归纳为四类:一是以“实话实说”为代表的话题类评论节目;二是以“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为代表的调查类评论节目;三是以“面对面”为代表的人物访谈式的评论节目;四是以原“央视论坛”现在的“新闻1+1”为典型的纯观点解析式的评论节目。显然我们可以看出,解析式的观点评论节目在目前的新闻评论格局中仍处于较弱的发展趋势;而另一方面,调查类的舆论监督栏目却趋于饱和,“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共同关注”、“时空连线”、“法治在线”、“新闻会客厅”等都属于这一类,新闻媒体报道信息的功能已经被无限放大了,而最能代表一个电视台形象与权威地位的言论解析节目却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这种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央视“新闻联播”在2008年初开播30周年之际的改革,把突出“新闻联播”的言论性改革放在重要地位加以强调。而新闻频道“新闻1+1”节目的开播则可以说是央视对新闻言论的重要性问题的集中聚焦。


  • 2010-4-17 17:30
  • 回复
  • whichtrue
  • 5位粉丝

2楼


     二、解析类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概况

     解析类新闻评论节目在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这是一个新闻类型的纯时事分析节目,采取主持人与评论员谈论的模式,每天谈论的都是当天发生的事情,给观众提供即时性的新闻评论。③1999年8月22日开播的这个节目开创了当时电视新闻界一个时事分析的风气,也开了中国电视台的个人化新闻时事评论节目的先河。时至今日,“时事开讲”依然作为凤凰卫视的品牌新闻资讯节目而不断推陈出新、活力十足。究其成功的原因,不仅因为它锁定了明确的受众群体,即那些对时事十分关注的知识分子和白天没有闲暇收看电视节目的商人、干部等。另外能够将获取来的信息做有价值的加工和处理,提供更多的背景分析和解释说明等,使单条新闻的信息量加大,提高其含金量是“时事开讲”制胜的另一秘诀。

     2008年3月24日22:00,电视新闻分析和言论性直播节目“新闻1+1”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亮相。该节目时长30分钟,“1+1”即一位主持人加一位新闻观察员,二人在演播室展开双人谈话模式,围绕“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三大类选题进行言论的探讨与话题的剖析,并配以短片、现场报道、电话连线等基本形式,力求观点明晰、言论有理、论证有力。“新闻1+1”节目形态的出现及其明确的“给您不一样的解析”的节目诉求,弥补了现阶段央视新闻频道纯观点新闻评论栏目的空缺,也是对央视新闻频道“节目精品化、栏目个性化、频道专业化”设置的有机补充,促使频道栏目的优化重组。

     “新闻1+1”节目的前身“央视论坛”是在央视新闻频道开播之际推出的一档纯粹的评论性栏目。它不采集新闻,在开播之初的定位是对各种媒体提供的新闻事实中最引人注目、最具谈论空间的内容进行评论、分析和解读,以求能够做到“透过现象说本质”。但实践证明,“央视论坛”播到后来已经背离了它的栏目宗旨。有学者做过相关方面的定量统计,至2006年6月停播前,“央视论坛”虽然将其触角较为平均地延伸到了国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的热点新闻、热门话题上,但是总体上又出现很多言论节目致命的弱点,如“述的部分远远多于评的部分”、“政治话题多为政治文件解读”、“言论一边倒,难以使话题深入”、“时效性不强”等,④这极大地削弱了作为一个国家级大台所应具备的鲜明、独特、深刻的引导社会舆论导向的言论地位。

     紧跟其后出现的“360度”也是央视重磅推出的一档标榜“重量级主播对当天新闻进行全景式、多方位深入报道与解析”的新闻评论节目,然而这档节目时长50分钟,横跨晚间8:00到8:50这一大段黄金时段,其内容包罗万象,更像是一个加长版的“新闻联播”。以2008年3月20日该栏目停播前一期的节目为例,“360度”所涉猎的内容包括了当天国内外数条短消息报道、黄河发生溃堤险情的前方连线报道、奥运会火炬传递方案与安检情况、伊战五年的纪念性评论等。一档栏目里同时包含了多种新闻报道方式,名为时事解析,实际却贪大求全,没有明确的栏目定位是其生命力不能长久的硬伤所在。
三、“新闻1+1”节目特点分析

     对该栏目自2008年3月24日开播至2008年4月18日四周内共播出的19期节目进行内容统计,可以看出其话题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奥运与政治
其它时政话题
经济
社会生活
总期数

期数
5
5
3
6
19

比例%
26
26
16
32
100




     可以发现“新闻1+1”作为一档新闻评论节目,真正突出了其“言论”的重要性,每期一个话题,节目主持人董倩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新闻观察员白岩松则旁征博引、深度解析,具体来看其节目呈现以下两个主要特点。


  • 2010-4-17 17:30
  • 回复
  • whichtrue
  • 5位粉丝

3楼


     ⒈ 时效性强

     从目前的19期已有节目看,所涉及的话题都是新闻发生当天或至少是短期内的社会热点评论,贴近时政、贴近社会生活,如奥运火炬传递、华南虎照片事件、拉萨事件、清明公祭、东航返航事件、人民币升值等等,其中对于重大事件还进行了迅速、及时的后续追踪关注。由于处于“奥运年”的特殊情况,关于时政新闻的评论显然占据了数量上的优势。如其中有五期节目是关于这一时期内大众比较关注的藏独分子破坏奥运会圣火采集与传递事件的评论,主题当然都是“让政治远离奥运”,但每期节目却有不同的侧重点,《请摘下有色眼镜》评论的是西方媒体对于拉萨事件的歪曲报道,《让圣火穿越干扰》围绕的是圣火在巴黎、伦敦遭遇的阻挠事件,《佩洛西:世界的良心?》则重点剖析了美国的众议院通过的涉藏反华决议案。总之,对于这一时期全民乃至世界人民所关注的奥运与西藏事件,“新闻1+1”的评论及时、有力,它不仅发出了央视言论正义、权威的声音,也代表了中国媒体敏锐的洞察力与强硬的态度。

     ⒉言论突出

     “新闻1+1”提出的栏目宗旨是“给您不一样的解析”,可见新闻评论的角度与深度代表了其节目的灵魂诉求,要形成自己的言论立场,也要有效地引导社会公众的思考才是其最终的目标。在《改判重塑法治正义》一期节目中,围绕“许霆案重审”这一问题,主持人与新闻观察员不仅详细地对比解读了两次审判的判决书,而且进一步讨论了媒体在此次法律重审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以及由个案进一步推导出如何加强司法运行与权威树立的问题,对“许霆案”所引发的社会各方面的反响进行了理智的推敲与解读。

     对于时政问题的紧密关注也是国家电视台的重要职责,能在第一时间对于时事要闻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阐明独特的见解与态度,是扩大央视影响力的有效渠道。以往的新闻评论在发表对于政治话题的解读时多容易陷于政府政策与精神的传达上,而忽略言论观点的表达与碰撞。“新闻1+1”很好地注意到了这一点,在《春回两岸 “复谈”可期》这期节目中,虽然围绕的话题是当天国台办新闻发布会的内容解读,但却没有仅仅停留在事实的陈述上,而是进一步预设、思考了该发布会提出的一些政策出台后的影响,对“台湾政党轮替对此是否会起到加速度作用?”“在前进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障碍?”“台湾民众对此有哪些期待?”等方面都进行了论证,结合这项政府决策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有利于从多方面帮助大众对于这一时事要闻的深入理解与思考。

     四、解析类新闻言论节目的发展加速了频道专业化和系统化进程

     “新闻1+1”的开播不仅是对于以往央视新闻频道言论类节目定位的匡正,弥补了目前纯观点解析类新闻评论节目的缺失,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它的出现也完善了频道专业化运营的进程,促成了以频道为单元的整体统筹局面。

     从国际上来看,频道化运作的新闻频道其在栏目设置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采取点、线、面结合的设计方式。点,即深度访谈、谈话、辩论类栏目,提供新闻背景并分析综述以增加新闻的深度与广度;线,即全天候滚动播出的整点新闻栏目,突出新闻的主要地位和实时报道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点和线的相互照应才能形成相对完整的频道“面”的单元。从目前央视频道的栏目设置来看,全天候滚动播出的整点新闻栏目相互之间能够形成相对的线形流动关系,问题就在于“线”的许多“点”往往与整点新闻栏目内容无关,一些新闻专题和舆论栏目的内容时效性不强,自说自话,难以成为整点新闻内容的有机延伸和深化。因此,“新闻1+1”这样的时效性极强的新闻评论节目的出现,就有机地整合了频道的系统化联动,自然地形成了新闻主题与栏目形式的双重流动。比如,在4月2日美国财长保尔森访华和4月9日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访华两件大事上,新闻频道中午12点的“新闻30分”都分别进行了第一时间的消息报道,对于不太了解政治的人来说,这也许和其他一闪而过的社会消息没有什么差别。但是经过晚上10点“新闻1+1”相关节目的深层解读,观众会发现原来这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两国领导人的仪式性会面,隐藏在其背后的是许多饶有趣味的、值得探讨的非政治性话题。

     言论立台是扩大央视国家级电视台影响力的核心举措,也是其完善频道专业化、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步骤。“新闻1+1”的开播时间虽短,但从它身上却折射出了多年来央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状况,也可以进一步看出其在新闻频道系统化进程中所具有的不可缺失的重要地位。现阶段的“新闻1+1”具备了解析类新闻评论节目的要素,很好地发挥了节目的优势;从长远来看,应该继续增强此类节目的影响力,以打造出央视特有的言论节目品牌。

     注释

     ①严三九:《应用电视新闻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110

     ②刘东华:《当代电视报道理念与技巧》,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③师永刚:《解密凤凰——凤凰卫视时事开讲影响力》,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66

     ④赵振宇、王黎妮:《是思想观念交流,还是政策咨询服务——“央视论坛”背离了自己的栏目宗旨》,选自《采 写 编》,2007年第1期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06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