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血统汉人眼睛颜色:张力恒:山川毫端生境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6:14:32
地方频道江苏校园报道

您的位置:中国报道 >江苏新闻 > 书画江苏 > 正文


张力恒:山川毫端生境界
2011年04月22日 上午 08:56:32 来源:
周宁蓉    吴秀之
我第一次读到画家张力恒的现代彩墨山水作品,就被其强烈的写实性和澎湃的气势所吸引。张力恒的笔墨是刚健的,感情是充沛的。在他的作品中,既有传统的审美内容,更有与传统不太一样的东西。正是这“不一样”,使他的作品具有了一种更接近今天的审美意识,彰显出一种现代情趣。

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宋以后主要流行写意,所谓有“我”之境。这种对主观山水的描写,触及到了艺术的核心,开出了灿烂的中国绘画之花。但是,这个“意”或“我”或“主观”,也为一些人藐视写实---对客观存在的忠实描绘,埋下了“因”。于是,在写意的名义下,某些中国画成了简单、草率的涂鸦,最终自食消亡之“果”。明代显赫一时的浙派的没落,就是前车之鉴。今天那些涂鸦似的写意对中国画严肃声誉的损害,就是警醒之钟。其实古人早就说,画鬼容易画人难。鬼是意想之物,没有标准,人人可画;人是客观存在,实有之物,画好难上加难。

张力恒的山水画当然是“意”在其中的,但强烈的写实性又与传统很“不一样”。在他的《晓日四明霞气重春潮三折浪云开》、《龙之啸》、《长城雄风》、《康定霞光起折多山连天》等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比例的真实,也感到了岩石的坚硬,树木的葱郁,流水的激荡,听到了万壑松风。他所描绘的山水质感强烈,仿佛实景跃然纸上。达到这样的功力与他对写实重要性的认识有关。在打下西方美术的素描基础后,张力恒一直坚持写生, 其创作是以写生为基础的,与仅靠临摹创作的路径不同,所以更加贴近客观真实。

张力恒的山水画在视觉刺激上的强烈性也与传统不太一样。传统山水画的视角是多位移动的,这种东方视角突破了透视局限,使画面可以无限广阔,但却没有西方绘画焦点透视的立体纵深效果。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是纵深的,感官刺激各有所长。从张力恒的山水画中,无论是大幅巨构,还是盈尺小品,我都可以感受到东方式的漫远辽阔和西方式的纵深逼真。与传统的平面刺激不一样,他把两种视角合二为一,从平面与纵深两个方向诉诸感官,视觉的冲击力因此而更为强烈。

对光线的大胆表现是张力恒山水画“不一样”的另一个侧面。中国画的传统一向不讲究光线表达,直到上个世纪留学西方的中国画家才开始在画中表达光线效果。张力恒山水画中光线运用的多样性和强烈性较为独特。散射光中的流水是柔和的,光束刺破树林聚光式地泻下是浓烈的,逆光为山峦镶上金色是温暖的,缭绕村庄的氤氲是冷冷的。似乎从现代摄影中找到了灵感,光线成为张力恒画作中一个重要元素。

最不一样的是,张力恒能在如此写实的形式中表现出如此饱满的激情,展现出中国画那神秘而灵动的最高理想---气韵。气韵,或者意境,其实就是笔墨形式对人的某种情感的激发。激发出的有时是宁静,有时是壮丽,有时是喜庆,有时是孤独,七情六欲,皆在其中。与虚景相比,实景长于造形短于造意。但在张力恒的彩墨写实山水中,却散发出一种浓烈的家园壮美的意境,跳动着强烈的生命勃发的神韵。我一直在想,中国画的主流山水意境是在自给自足、节奏缓慢的农业时代产生和成熟的,这种神韵是否能满足快节奏的信息时代的审美需要?张力恒的绘画给了我一点启示,他继承了传统山水主观寄托于客观的意境创造方式,又突出了主观对客观具有的神韵的认识。也就是,他营造的意境是“我”所体认的客观自然本身所具有的,是“我”对客观美丽的发现与彰显。
因此,他的意境更加客观。因为客观而更加直接,更加有力,更加简洁。因为直接、有力、简洁而更容易为人所感知。与传统意境的曲径通幽相比,这种对客观美的主观表述更具有
现代性,更符合网络时代的审美习惯。这也正是张力恒的绘画拥有一大批欣赏者的一大原因。
张力恒把自己的创作定位为现代彩墨山水画是贴切的。彩墨山水是上个世纪新美术运动中产生的画种之一,特点是在传统绘画中引入色彩与透视等新元素,以期更真实更为大众所接受。不管如何评价这一改良与创新的新画种,从张力恒的实践中,我感受到了在写实与写意、客观与主观、传统与现代之间有了一种新的联接,传统笔墨中有了一种现代新意境。这种传统中的现代美还有待更深刻的突变,但已曙光初露卓然成形。
张力恒,曾用名张力红,号子和斋主人,1960年出生于湖南益阳,自幼酷爱绘画艺术,从临摹入手,研习历代名家之作,擅长山水。十八岁得受李可染先生弟子启蒙,开始学习水墨山水画研究,游历诸多名山古迹,颔略山河之胜,感受大江之宏,为进行写生和创作积累了众多素材,作品先后在省市举办的书画大奖赛中获得金奖,并被国内外社会团体及友人收藏,,现为江苏书画院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 辛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