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义还是麴义:古代侠盗小说和当代盗墓小说反应的一些社会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23:44
古代侠盗小说和当代盗墓小说反应的一些社会问题(2011-11-22 22:07:52)  

侠盗小说自古有之,盗墓小说于当代渐渐兴盛。两者的共通之处在于所记叙的乃是原本非正义的、法所不容的行为。两者的兴起各自带有一些明显的时代特征。

侠盗小说兴起于古代市井流传的故事,往往描述了一些天赋异禀的有能之士劫富济贫的事迹,用艺术手法将其中的跌宕起伏刻画的栩栩如生,读者往往既醉心于侠客们高超的手法和智慧、满足于民间正义战胜贪官污吏的结局。这种价值取向反映了古代人民对官府和社会分化的不满,因为反抗无力而求助于想象出来的英雄。近现代乃至当代的大量武侠小说多多少少也有类似的价值取向。自古侠以武犯禁,而人民群众却往往对这种侠喜闻乐见。

盗墓小说虽然也是描写违法行为,然而鲜见作者费力去为主角们安排一个正当化的动机。盗墓对于故事的主角们而言只是简单的谋生手段。读者同样会为故事的曲折危险而紧张兴奋,却不必对主角的行为做是非判断。

近年来盗墓小说兴起的同时,传统的侠盗类小说已经渐渐式微。我想这其中反映了一些社会整体价值观的改变。

第一,人们不再期待救世主的出现。古代社会,作为被压迫群体的社会底层人民所期待的是一个盖世英雄,哦不,不是踩着五彩祥云来娶他,而是用绝佳的身手和强烈的正义感来帮助他。他们期待能有一种可以实现的力量,将囤积在官员手里的钱转移到穷人手中。而在当代,虽然制度框架存在大量的不平等、贪官污吏横行,然而人们想到的往往不是别人的救助,而是靠自己从制度的缺口中分一杯羹。譬如,在一次选拔人才的考试中如果有些权钱交易的现象,古代人民期待的是武艺高强的大侠暗地里教训狗官,让他不敢开后门;而现代人期待的则是自己的亲朋好友中也有能说得上话的,让自己从后门中挤进去。

第二,人们不再苛求人格的道德化。在一个古代小说里,如果一个偷儿偷了普通老百姓家中仅有的余财收归己用,必遭人唾骂,而在现代的小说中,人们并不苛求盗墓贼有什么公德心,一个自觉注意保护文物、不转手给外国人的盗墓贼已经算是行业中的道德标杆了。济贫之事,几乎没人会期待他们去做。

第三,人的天性受到理解。古代人受儒家道德修养的约束,天性受到了极大的压抑,人与生俱来的欲望对古人来说都是羞于启齿的罪恶。而现代人则能够更加坦然地接受诸如贪财、好色之类的人性反面因素,并不介意将至放在台面上来讲。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今天看到一条关于盗墓小说的微博,临时想到的。引证不充分、分析也不够彻底,逻辑什么的更是谈不上,完全是信口开河,一点看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