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策略混合净值:当高考来临时如何举重若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0:17:15
当高考来临时如何举重若轻

    大多数人的压力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不是无准备的意外情况所造成的,所以,没有必要过分紧张。如果是地震、火灾、洪水等意外情况带来的压力,在心理学上称为“应激状态”,需要人动员全部的体力和智力来应对。所以,这是两种不同的紧张,比如考试是学习的必要过程,是有充分准备的,如果以“应激状态”来应对考试的问题,就类似于“杀鸡用牛刀”。举重若轻,就是以适度的紧张面对压力,镇定自若。就象飞行员开飞机,虽然,飞上天空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它更需要人轻松自如,因此,飞行员需要很好的心理素质。“举轻若重”则相反,将预料中的、日常生活事件中可能出现的挫折、失利、不快等,都当作“火山、地震、洪水”,就会弄得自己出现极度的紧张焦虑,驱使自己企图马上去扭转“局势”而手忙脚乱,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有一种在中学生中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称为“考试紧张综合症”,它的表现是:①从考试前开始担忧和紧张,尤其对于重大的考试,更是缺乏自信心;

    ②出现躯体上的不良反应,如失眠、食欲下降、头痛、胸闷、发烧、腹泻、腹痛等,可从考试前一直持续到考试之后;

    ③考试过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绪不稳定;④考试后害怕公布分数。

根据对多例“考试紧张综合症”的分析,可将产生这种症状的原因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⑴个体神经系统的过分敏感和脆弱性所造成的,与神经系统的类型及父母的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⑵对考试的看法出现定位的错误,他们不是为认识自己的现状、以利于进一步提高自己为目的,而是过多地去关注分数,特别是名次的前后。当担心考不好时,就成天嘀嘀咕咕,心里面象有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地折腾,这种焦虑情绪,使人不能冷静地复习功课和有劳有逸地安排生活,而容易“乱了方寸”。

    ⑶思虑过度,好象心里“长了草”,因为考虑与考试无关的事情太多。如果在考试前使自己做到“心净”,就可以好好按照所学课程系统认真复习,而后再找出重点、难点、疑点,来个个个击破,使自己胸有成竹地去考试。担心名次的人不仅是基础稍差的同学,经常考得较好的同学往往也并不安宁,所以,“考试紧张综合症”往往与学生的学习现状没有很直接的关系,不同学习成绩的同学都有可能发生。比如,名次靠后的想:“为什么又落在后面,我完了!”

名次比上次稍靠后的想:“总也上不去,白费劲了,算了吧!”

考第二名的想:“他有什么了不起,真可恨,看下次的,非超你不可!”

名次得第一的同学可能有一种优越感,但心理上更不踏实:“下次若是丢‘冠’,可就太丢人啦!”……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除了自己生活学习的环境,每个人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特征也是一种客观现实,所以,自己的情绪与行为的混乱是引起“考试紧张综合症”的主要原因。试想,为什么周围同学与你生活学习在同一个环境里,大多数同学却都是坦然自若的,只有少数人出现这样的心理症状,说明与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关。

有一位倍受“考试紧张综合症”折磨的高三女生来进行心理咨询时,她患有“紧张性头痛”,一到快考试就头痛特别严重。这是典型的“考试紧张综合症”。其实矫正这种症状也不难,笔者要求她做到三条:

    ①你要对自己说:考试与平时做作业一样,没有什么可紧张的;

②学会“不头痛学习法”,意思是逐渐延长不头痛的学习时间;如果出现头痛症状,应该先停止学习,你可以听音乐,使自己通过深呼吸达到精神上放松,就可解除头痛;

③制定一个计划,比如利用寒假来使自己学会轻松的学习,巩固“不头痛学习法”,你就会彻底摆脱“考试紧张综合症”。我送给她一个顺口溜:打仗取胜靠士气,应考冷静靠心绪,备考心态要稳定,有张有弛会成功。

这个女孩在参加高考前的一年时间里,一直与我保持联系;因为她的父母只是望女成凤,希望她考上重点大学。她需要理解和心理支持,所以,我对她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要把自己的升学之路弄得过窄、过死。如果对自己的期望值适当,就容易排除过度的紧张。这个女孩终于摆脱了父母的“诱惑”,她没有填写那个让人高不可攀的志愿,后来她如愿以偿被某大学录取,在大学的学习也比较顺利。


要以平常心对待毕业与升学考试,考生们要努力做到:

第一,要形成有条不紊的、有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在考试前,最好是给自己列出一个清单:你有多少事情要做?每天做什么?千万不要把时间耗费在怨天尤人,如果有些外界条件你一时难于改变,就心平气和地接纳它,只做自己可以左右的事情,就可以减轻压力,对自己有一个适当的期望值。

第二,单元考试、模拟考试的成绩,不要与别人比,要科学分析和正确评价自己。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人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经历和机遇,学习上的优势和劣势也各不相同,要承认个体差异;把精力用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上,踏踏实实地做对于自己有可行性的事情,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就会体验到成功,看到希望。

第三,就是要找到一个突破口,然后进行多样性的尝试和实践。突破口,就是指你自己目前最需要解决、而又是你现在就可以开始做的事情,应该义无反顾地去做;有了一个开端,其他问题也可逐步迎刃而解。如果你能够独立攻克一些难题,就会增强自信心;突破口应该选择你平时认为是自己比较薄弱的课程,把它从头到尾理一个顺序,至少要明白自己掌握了什么,有哪些东西理解了,哪些还不牢固,要耐心地去弄清楚,然后突破一些难点和重点。在复习过程中尝试背诵,或者是下工夫做一二道难题,每天使自己不断有收获。对每一门课程自己要有一个纲要,这样,你见到一个题目马上能想起来这是在书上哪一个章节讲的,能够及时准确地做出反映,就会对考试有把握。

第四,变压力为动力,要建立适当的目标。当然,自己在考前也要有一个基本的目标,但我们也不把分数高低看得过分重要;只要自己努力去做准备,尽量争取考得好一些,就是你最切实的目标,分数不是唯一的标准。这就需要你积极行动,去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如果只是等待和叫苦是无济于事的,不要使压力积累过多,而要通过行动使压力消除,你应该看到自己天天在进步。任何压力都可以转化为人的行动动力:为了考试成绩较好,你就得积极准备,去尝试不同的复习方式,这样你建立的目标就会逐步实现。所以,我们要学会面对压力,举重若轻!你要把考试的压力,看作象风霜雨雪那样普通,象春夏秋冬的变化那样自然,你就会泰然自若,愉快轻松。         

考生:学会调试你的心理天平

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迫在眉睫,当考生们进入紧张的“倒记时”,教师、家长和考生本人的心理紧张度,也象那天天在增加的气温一样,热度节节升高。其实,正象有些大学生“过来人”所说:“过分的紧张就使人不知道什么是紧张了,甚至头脑都麻木了,到时候专心答卷就是了,什么也别想!”还是以平常心应考是更现实的。


每年,在心理咨询中都有许多的成功或失败的事例。

有一位男生对周围同学讲起自己的高考的经历:我从考前两个月开始有些失眠,当时心里开始“打鼓”,心想,坏了,反正我今年考不上了,就跟着“混”吧,大不了明年再考一次!这样一想,反而心理没有负担了,就不在乎自己睡得好不好,考试时也很放松,结果考上了一所自己喜欢的大学。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名平时学习成绩优异的女同学,本是雄心勃勃的要考一所理想的高中。不幸的是,在她备考期间,母亲被发现患了癌症,父亲本来身体不好,一着急也病倒在床;家里经济又不富裕,不可能请保姆。这女生想:我只有一个慈爱的母亲,必须将母亲的病治好;中考考不好也没关系,明年还可再考。她抱定这一决心,就一直陪同母亲检查治疗,又照顾父亲的生活,备考当然也不放松。当母亲出院时,她正开始中考,仍旧考取了自己理想的学校。


为什么这两位同学“因祸得福”,实际上告诉我们一个有益的哲理:如果期望值适当,不急于求成,反而会减轻心理压力,增加了成功的希望。从影响大考成功的诸多因素来看,非智力因素是成功的关键,心理素质的高低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因为,从学习基础、学习成绩上看,还是取决于平时的努力,再加上考试之前进行了充分的复习和准备,所以在这方面的差距不会太大,而关键就是要看在考场上心理状态如何了。就象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一样,同样是平时经过刻苦训练,有一定水平的,就看临场发挥的怎么样了。这就是说,参加考试需要一种情绪饱满、激情亢奋、自信心十足的良好“竞技状态”。


健康的身心状态是考试成功的保证,良好的竞技状态是由一架“心理天平”来调试的;如果考生的心理承受力、紧张度是适当的,有韧性的,就能够在考试期间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在考场上能够有较好的、甚至是超水平的、创造性的发挥。因此考生应了解调试心理天平的诀窍。这些诀窍并不难掌握,可简略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规律而有秩序的生活节奏。人的心理是对外界客观环境的反映,给考生一个安谧、稳定的环境,学习专注,生活规律,饮食睡眠正常,千万不要乱了方寸;每天应有一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生活上不必家长特别的照顾;如果生活混乱、没有条理,就容易影响身心健康,导致情绪烦躁,学习效率下降,这是备考期间的大忌。


(二)富有激情而镇定的情绪状态。特别紧张、担忧、焦虑、抑郁、恐惧、烦恼、沮丧等消极情绪,都是导致心理天平失衡的诱因;所以,考试前应使自己净化心灵,排除任何外界和内心的干扰,尤其要克服患得患失、瞻前顾后、多思多虑的心态,使自己跃跃欲试,而又情绪稳定地轻装上阵。


 (三)对自己准确而客观的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在学科上的强项和弱项,因而对自己期望值要适当。答卷要讲究先易后难的技巧,考完后暂不忙于与别人对答案,可避免分心,有利于专注于下一门学科的应考。


(四)坚强而独立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力很重要,临考或考试过程中,无论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也要保持冷静,坚持答好,保持坚定的自信心。如身体状况、天气、交通、考场环境、监考人的态度、题目难易程度等等,都可能使人情绪波动。所以考生应随时注意调整自己的心理天平,学会把握自己,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即使未能考好,也可取得经验。


有些同学没有完全用“平常心”对待学习,当然就不可能完全用“平常心”来专注地对待自己日常的、特别是准备迎考的学习。或因自信心不足而打不起精神,或是被动复习,弄得晕头转向,或是疲劳战术、拉晚熬夜搞得精疲力竭,或是停止一切活动,不交往、不游戏、不运动,甚至不多说一句话,把人都念呆了……这哪里是在迎考,这是在折磨、摧残自己啊!“临时抱佛脚”,“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违背学习的科学规律的。

淡定自若的平常心,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科学合理的学习和生活规律,有节奏的心理行为,这是考试成功的保证,相信每个同学都是可以去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