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帝魏延:翡翠A、B货的肉眼鉴定(简单介绍翡翠与仿品的区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8:46:03
关于翡翠A货看照片鉴定的帖子,但是,毕竟是看照片鉴定,其准确度还是非常需要慎重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弄了一点照片,有肉眼观察的照片,也有一些是显微照片,还有个别的(酸碱处理过程)照片是引用的,再此就不一一赘述,谨在此向翡翠珠宝界的前辈致谢了。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帖涉及的内容,特别是非仪器鉴定的经验性内容,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公理,而是统计学意义上的个人经验,为了避免您和他人财产受到不必要的损害,请求助专业鉴定机构!!!
    要进行翡翠A、B货的鉴定,首先要弄清楚什么叫翡翠的A、B货,其实目前的国家标准GB/T16552~3-2003并没有关于A、B的描述,所谓的A、B都是商业称呼。

 

传统上认为所谓的A是指除了切磨和抛光外,没有对翡翠进行外观(颜色、净度等等)、耐久性、或者可用性进行人为改变的品种。而B货是通过酸洗除脏后注入有机物质以便弥补因酸而破坏的结构及坚固度的翡翠。
    所以早在80年代初期,注蜡的翡翠一度被划归到B的范围里面,但是,那个时候显然是因为鉴定技术相对落后,红外光谱仪没有被广泛应用到翡翠的鉴定中来,单纯凭借常规小仪器难以区分蜡和环氧树脂。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1996年,我们国家的国家标准发布,当时的背景是这样的:搞翡翠加工的人坚持煮蜡是抛光的必要步骤,而红外光谱区分不开是为了抛光而加的蜡还是因为经过了酸洗而加的蜡,所以96年版本的国家标准把注蜡放在了优化的范畴,因为不需要在交易、证书中标注,所以,在商业上就被划归到了A 的范畴。
    随着形势的发展,近年来,包括翡翠在内的多种玉石发现了大量注蜡的现象,大到可以放大镜(10倍)下可以看见气泡,甚至肉眼就能看见,所以,2003年版本的标准又把这种注蜡归到了“处理”的范畴,在商业上就是B的范畴。目前国家标准对于因为加热使得翡翠呈现红色定义为优化,而在商业上,优化的东西就被当作A了。
    所以,目前翡翠A的范畴是:

1、        除了切磨抛光外,没有经过任何人为处理的翡翠,其中包括为了抛光而必须煮蜡的翡翠。

2、        经过加热使得一些富铁质变红的翡翠。

3、        经过酸洗,但没有注胶的翡翠,这个酸洗往往是弱酸,如草酸或者杨梅酸,不会对翡翠结构造成破坏。
而B的范畴是:

1、        经过酸洗且注胶的翡翠。

2、        经过酸洗、大量注蜡的翡翠。

先看一个一目了然的翡翠A、B对比的照片

我们看翡翠B的处理过程!
1,选料,料第一要求是颗粒感明显,否则强酸难以入侵,第二要求当然是料档次要低,一定是做B前价值远远低于B的料,一般是脏为突出特点
2,开片,片的厚度最厚也不能厚过镯子条子的厚度,因为大于1厘米的话,酸往往难以浸透,耗时就等于增加成本!!
3,强酸清洗,一般用浓硝酸或者浓盐酸,因为这两种酸的挥发性及盐类容易冲洗。必要的时候是加热进行的。
4,强碱中和,其作用不言而喻
5,进一步中和清洗,一般用弱酸弱碱进行,最后用清水冲洗。
6,晾干,完了,如果想做福禄寿,或者迷惑性的黄色,或者干脆就是B+C的话,把相应的染料点在相应位置上,这一步的产品就如同粉笔似的,所以对染料吸着性很好,我们把粉笔放在墨水中难道吸着性不好?
7,对干料抽真空并准备注胶
8,将加热融化的胶放到装有干料的真空泵里,缓慢减除负高压,胶就被大气压压到干料里了。
9,冷却原料,雕琢加工

第六步的产品!!!!!!!!!!

有时候用弱酸去去苍蝇屎、狗屎色,提高一下翡翠的净度不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这时 翡翠饰品的内部结构无实质性的改变。

我们注意到,左边图片净度大幅度提高,但有颜色的部位仍然有些黄色物质残余。
可以说左边的样品整体结构并没有被破坏,这种改变完全可以用改善一词(enhancement)来描述


而经过硝酸、磷酸、双氧水、NaOH、高分子聚 合物处理过的翡翠,其结构上的变化完全可以用一个活人和一个被烧焦炭化的人来相提并论!!!!!

所以,我们应该想象一下,B货华丽外表下其前身的样子
两个图片分别是同一块料,左边是分割前的样子,中间一块做了酸洗还没有加胶,右边一块加了胶了!!

看看前后对比,真是现代化妆术——冬瓜变美女!!!!

而没有经过酸洗的,那么可以肯定是A货的东西,即便是颜色上飘兰花,但普遍的问题是常常见到在某个区域有写黄色的东西,黄色的东西一般是铁质的或者是锰质的,这些东西最容易溶于酸了!

没有经过酸洗的翡翠


举两个非常极端的例子
看这个镯子,是经过看上去干干净净,结构也不错,白薯地,即便是用红外光谱仪检测,也没有能够发现异常(由于做B都是片料做的,所以,如果是B的话,镯子的任何一个点用红外做出来都是B),但放大镜下看了一圈,发现了局部的问题。
圆圆的东西是气泡,这个再进一步对气泡部位做红外,发现是蜡。
但蜡多到这个程度,就可以定注蜡处理了(依据国家标准),而商业上应该归到B里了!!!

这个也一样。
需要说明的是,这两个镯子还是表现出了B货常见的色根扩散的现象,也就是说色与地子过渡不明显了!

下面针对一些照片说明A、B的鉴定证据!!这两个都是无色的翡翠,从背景大家也可以看出来,但是,仔细观察,虽然是干净的地子,却有一种内部映衬出来的黄光,比如佛爷的肚子部位,观音的手臂和身子之间,脸面左测都有这个现象!!!
这个实际是A的证据。
原因是,黄光是人眼最容易感觉到的光彩。如果没有蓝色荧光的中和或者做过特别处理,这种有雕工的玉器,哪怕是玻璃或者水晶在一些对光有反射也折射相互作用的部位,黄光都能得到突出,加上人眼对此敏感,所以即便是无色翡翠,我们也能看到这种现象。
要注意的是,这种光跟软玉中的牛毛纹或者翡翠裂隙中的铁质浸染物是不一样的,这种光更准确地说算是辉光,而不是宝石本身的颜色,而铁质物是物体本身的颜色!!!!
这个指环我们注意颜色有明显分界线,我在以前的帖子里面曾经谈论过A翠对光的反射强烈往往有这种明显的明暗调子分界线。
在这里要说的,分界线以下偏蓝,是因为大家看背景色,带点蓝调子,所以这种受背景影响的颜色几乎没有鉴定意义。
我们要关注的是上部的颜色,也就是翡翠的原色,冷眼一看,颜色鲜艳,但仔细端详,却明显带有黄色,也就是属于黄杨绿,或者葱心绿,如果透光观察,这种现象更明显。
第二个证据,就是这个指环冷眼看是满绿的,但是,仔细看,却有好多白渣子,这些白渣子的存在是A的证据,如果做了B翡翠的颜色将扩散,这样小范围的白渣子将消失!!!!
对于这个手镯的鉴定,上面二条同样适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这两个准确地说是B+C的,至少紫色部分是染色的,前面染色原理过程已经说了,这里不赘述。
A的紫色往往是豆地的,即便不是豆地,颜色往往不够均匀,除非是化地的紫罗兰或者是玻璃种的紫罗兰。
显然这两个镯子都不是化地或者玻璃种
看绿色部分,犹如中国画的手法,从浓到淡从有到无,过渡得几乎让人看不出从哪里开始有颜色!这个就是B的色根扩散,或者有人叫颜色发飘了,这是因为B里的胶把隔阻颜色的裂隙充填了,光线很容易在翡翠颗粒之间相互传递而少了裂隙面的反射了!!!
我们还注意到第一只镯子有黑色部位。要知道,翡翠的黑往往是以点状分布的,所以有苍蝇屎的称谓。
大家可能认为B里面不会有脏色,所以做B的人就故意弄上黑色迷惑人,好在颜色有了扩散,否则肯定能迷惑更多的人。

 

开片的料,特别是料子豆性强,颗粒粗,再特别是还没有抛光的料子,往往散步有星星点点的亮光,是为苍蝇翅,是A的证据。这个在翡翠抛光好的料子,以及种性好的料子中不常见,在B中更少见!!!

这个镯子上的黑点是正常的,属于苍蝇屎,凭这个可以推断是A

这个的黄就不说了。
看看腿下面凹进去的地方的白渣子!!!A啊

看这两个,佛爷背光的地方,一号是黄调子。2号是蓝白调
从光泽上说,1号能形成强烈光斑,说明反光强烈,表面光滑,2号没有明显光斑,说明光泽黯淡,表面微观粗糙
1A2B


客观地说,小的东西,肉眼是几乎找不到AB的鉴定证据的,因为颜色单一,地子单一,抛光方面吧,有的B的戒面抛光很好(我们叫高B)。
但这个挂件,中上面的水滴戒面,我们注意到,磨的很尖锐!!!!回想前面介绍B的酸蚀产品的时候,我们不难推断,B的东西是不可能有这么尖锐的顶尖的。当然,下面那个椭圆的戒面我没有办法通过肉眼确定是A,但可以找点倾向性的证据就是明暗调子分界线明显,但要注意的是,这样的证据比我上面的那些证据准确性更差!!!!


已经好几年不见这样的样品了,最近偶尔碰见,虽然跟今天的标题不是很相符,但也发上来看看。
上图2右边和下图1左边更接近原物的颜色。
这种绿不绿蓝不蓝的,质性糯,很均匀,有经验的人能看出光泽要弱点,是为澳玉,不是翡翠,因为好几年都不见了,所以新版国家标准都把澳玉给删除了。
看4点到8点钟位置的配石,黑中带黄、褐,是钻石的感觉,确实配的钻石!


不说颜色飘,也不说地子白,这里要说的通体均匀,无绺无劣!!!!
俗话说十石九裂,但是,因为胶的弥补肉眼看不到所谓的裂隙,即便是放大镜下找到了被酸腐蚀的网纹,可是拿到肉眼下看,网纹没有向玉石内部延伸的迹象,这是B的证据。
如果是A,受裂隙宽度的影响(低于人眼的分辨率)人们首先看到的往往是内部裂隙的反光面(泛白色),而不是表面的裂隙沟纹

千万别以为这样的点绿,蓝花就是A,其实,前面已经说了B+C的颜色是怎么上去的,客观地说,手术刀式的的染色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所以传统的观点认为B颜色发飘,色根扩散,但是现在的技术已经可以打破这个传统了,所以我在一楼链接中的帖子曾经提到过,颜色和地子界限明显一般是A的证据,并不能完全排除是B的。

这两个镯子都是B的 ,准确地说,是B+C的。


这两个照片看中间那一团黑的,类似钢材光泽的东西!!!
的确,其主成分是铁质的,经过测试,还有一定量的铬,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推断应该是以氧化铁、氧化铬为主要成分的矿物。
而这类矿物是非常容易被酸侵蚀的,所以,看到这种东西可以肯定是A的。
这种东西在一些满绿的翡翠中经常见到,特别一些干青种里面,或者被一些人称为钠铬辉石翡翠的材料中常常见到。这些材料往往透明度不高,做红外透过率有限,所以,如果不是特别有经验的红外光谱仪操作人员,对这类翡翠也没有办法,这个时候,放大镜甚至肉眼的作用非常大。
再这里要强调一个问题:一仪器非常重要,但“有思想的眼睛”更重要,所以,出现过某实验室配备高级仪器却出错结果的情况


还是刚才的两个样品,但要看的内容更多了,这里主要介绍裂隙!!!!!
前边说了A、B裂隙的区别
这个裂隙明显比地子白很多,泛白色的裂隙是A的重要标志。
需要注意的是发生质变的B,比如说做好B之后超过3年时间了,并且经历了灯光的烤照,胶明显有被氧化的了,这个时候的裂隙也会显现。不过珠宝店里的货相对比较新,所以这条证据还是很有意义的

还是这个货的照片。
这个大的黑团右边以及右下测,大家可以看到一些丝丝拉拉犹如棉花糖的玩意,是A的证据,B一般不会有这种现象

 

上面放大照片就是这个货,当然好多证据肉眼都能看见的

再给一个有模糊现象的一个镯子。
经过酸洗的翡翠一般都有这种网纹,传统的判断B的方法就是依据这个网纹的,现在仍然有很大的实用性细心的人可能已经注意到上面这个照片上有些黄色的东西存在。
的确,这件货确实是A的,只不过表面的显现很有迷惑性,这个时候,透光检测就有一定的意义了,下面的图片是透光的,一般来说从下面图片看就可以断定是A了,虽然也会有特例


再给两个照片,更能说明问题的,颗粒并没有被破坏,只是次生矿物多了点而已,所以肯定了是A的
第一个说说证据,除了颜色和地子的关系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做B的时候用的是片料,料厚一般低于1厘米,所以,这种圆不隆冬的东西肯定不是B的


这样的东西还是上仪器好,不过看水头也不错,虽然B能提高翡翠的透明度,但提不到玻璃种的层次



这样的镯子就不说了,片料的成品。
而对应的摆件,大家都知道大于把玩件的就是摆件啊,因为不能酸洗透,所以不能抽真空,所以不会加胶,所以没有B的!!!!

 

最后要说明的是,以上讲的基本都是废话,都不是定论的东西,定论的东西在这里:红外光谱。
图一是A的,只有两个蜡的峰位
图二是B的,除了有乙基峰位外,在3050波数附近有苯环的峰位,显示了胶为环氧树脂类!!

 

新坑,老坑,准确地说,从字面上来的意思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适用的,顾名思义,新坑,就是通过人工机械作用开采的原生矿口,由于开采的矿没有经过大自然的风化分选,所以,好孬并存。
老坑指原生矿经过风化剥蚀搬运磨蚀等地质作用,说俗点就是经历了大浪掏沙,所以只留下了硬度、韧性好的矿石,其重要的特点就是结构致密,所以水头就好。

但是,翡翠的雕琢加工,跟软玉有很大的不同,就是,翡翠的皮子是典型被认为是璞、传统观点认为没有保留价值,所以,经过加工之后的翡翠往往因为没有皮子而难以分辨到底是来自新坑还是老坑,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翡翠矿被大型机械快速开采,翡翠行业越来越兴,所以,想对一个没有皮子的成品区分其是否为新坑、老坑,根本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大家公认的观点的就是,淡青钟、冰种、乃至玻璃种等,这些种性好的翡翠就可以形容为了老坑,至于那些干涩的种性就被划为新坑了。

需要注意的是,新坑、老坑更多的用来形容种性,而不是颜色!!!!

注意一个问题。不是说大的厚的摆件就一定是A。因为很多东西根本不是翡翠。只是拿别的材质染的仿的翡翠。[[这个叫D,也就是仿翡翠,真正的名称是染色石英岩的。。]]


需要从逻辑上解释这个问题,而不是宝石学角度。
53楼的观点说了,B货常常有这种纹路,但并没有说A不可以有,实际情况是A中也偶尔会有。

这也涉及到宝石鉴定的一个原则——不以单项判定定结果,要综合分析,单看酸腐蚀纹或者类似酸腐蚀纹不能一锤定音。

要综合考虑,并且各个证据最好能形成相互验证,逻辑很重要。

问:这个鐲有黄色,有白渣子,有黑头.是A,还是B呢?
回答:单纯地摘出某一条或者某几条是不能做判断的。

如帖子标题所言,肉眼鉴定,暗含的意思是,肉眼看见东西的时候做鉴定。而人的眼睛是非常厉害的,再加上丰富的大脑思维,所以,一上手,大量的信息反馈给大脑,而不是某几条。

单就某一条来说,如同我说的帖子里谈到的,但真正要拿到东西的时候,要逐条分析,一旦有某一条,哪怕是一丁点的怀疑,找人用仪器是必要的。

如果做生意的,或者给自己买东西,只买大对的,不买小怀疑的,否则很危险,特别是做生意的人,接触的批发商都是高手中的高高手,虽然一般没有主观骗人的意图,但一旦有,非常险恶。


就您的镯子来说,还缺少几个信息,一个是尺寸,特别是条子宽度,再一个,从图片看,光泽也是值得怀疑的。
所以,我很难下结论说对,或者不对。
你虽然提到了黄色、黑头,但并非丝状或规则斑状,而是表现了不规则的片状,关于白渣子,我想可能是我上面的帖子没有表达清楚,导致您理解的偏差——并不是有独立的白点就是白渣子,更需要有类似碎冰一样的白色裂隙,白色边界,而不见得颗粒是白色的, 而您的镯子是白色斑块。



总之,很好看,很漂亮但有怀疑。
八三玉(B货)标本!!






什么是八三玉?
八三玉是一种产于缅甸北部的与翡翠同出一辙的新品玉石,它的玉质、颜色、透明度等与翡翠相似,业内人上称八三玉特征为“刻之质软,击之声闷”。近几年来在云南昆明、瑞丽、腾冲等地的珠宝市场上普遍出现、在内地一些大城市的珠宝市场也常见到。由于八三玉的外观酷似天然翡翠,且价格十分便宜,因此它占有市场的速度非常之快。八三玉广泛地受到人们的喜爱,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1.八三玉的矿物组成
  八三玉的矿物组成较简单,电子和粉末X射线等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矿物为硬玉,其次是少量辉石族矿物和闪石族矿物。
2.八三玉的宝石学特征
  八三玉由于结构上的原因、原石不能直接用作玉制品的原料,其制成品均需经优化处理。经处理的八三玉的结构、颜色、透明度、硬度、光泽等部发生了变化。

  结构上以玉石的边部、表面或裂隙发育的区域改变最明显,遭受破坏的程度较深。玉石中心或原本致密、裂隙少的区域受破坏的程度较小,这使经处理的八三玉具有不均匀的特点。
  经处理的八三玉的颜色仍为原生色,只是经酸性溶液的浸泡,基底变白了,绿色也有些发黄.象翡翠中浅色的菠菜绿,但看起来不自然。形状由天然团片状、条带状向斑点状、柳条状和碎块状转化、凌乱且有飘浮感。
  改善后透明度有较大提高。八三玉原石多为不透明—半透明,但因为裂隙多且分布广,处理的程度较深,处理后的玉石改观很大,可达半透明—透明,整体润泽度接近优质玉石。但细腻程度仍较差。 改善后硬度下降很多。八三玉原料的硬度比翡翠略低,而制成品的硬度由于先天质地疏松和后来酸漂洗双方面的因素,下降为平均6.6左右,其中也不乏接近翡翠硬度的。
  光泽在改善后有很大提高、可达玻璃光泽,但光亮程度不如翡翠,有B货的倾向,带有树脂或油脂的感觉。
3.八三玉商业价值的评价标准
  八三玉的评价标准众说纷纭,按目前较流行的4C、2T标准分为颜色(Color)、净度(C1arity)、切工(Cutting)、裂纹(Crack)、透明度(Transparency)和结构(Texture)。
 (1)颜色 是八三玉质量评价的关键。综合前人的研究,可从以下四方面考虑,即纯正、浓艳、均匀、协调。纯正是指八三玉的颜色应以绿色调为主,不带或尽量少带其它杂色调,否则杂色调越浓、玉石自身价值越低。八三玉略带蓝色调,这对其玉石价值有消极作用。浓艳要求有色玉石的颜色浓重而鲜艳,即要求颜包的饱和度与明亮程度的适中搭配。浅了不显艳丽,浓了影响透明度。八三玉的颜色较浅、饱和度也不亮。均匀、协调指玉石的颜色分布均匀、广泛,绿色部位与其用围的基调颜色能达到协调和互为映衬的程度。八三玉的绿色呈斑状、块状分布。算不上均匀,但协调程度较好。
 (2)净度 是指玉石内包含各种包裹体、裂纹的数量多少。 这些包裹体的存在影响颜色的美观。八三玉由于经过漂洗等优化处理,净度普遍较好。
 (3)切工 对评价八三玉的意义并不大。八三玉用来作小雕件、挂饰等,切工均较简单,故在其价值中所占比例甚小。
 (4)裂纹 是指玉石内部的裂隙和裂缝。八三玉经过胶结、填充作用后,本身发育的裂隙被有效的掩藏了起来,故此项在八三玉(尤其是制成品)的评价小作用并不大。
 (5)透明度 是仅次于颜色的重要评价因素。八三玉成品的透明度较高,好的可接近于优质翡翠,良好的透明度可使八三玉的绿色灵活起来,不再有呆滞的感觉,行话所说的“起莹”即指此。透明度与颜色的舍取关系应以颜色为主,因为“有种无色不如有色无种”。八三玉能够较快地在民间流传开来,很大程度上可归功干它所具有的较高透明度。
 (6)结构 是指组成八三玉的结晶颗粒的粗细、结晶体的形状及其结合方式。结晶颗粒细的,玉石直观上会给人一种细腻致密的感觉,抛光后的亮度也较强。相反结晶颗粒粗的,砂砾感强,质地松散,打磨抛光后也很难得到光滑的面,其价值自然也一落千丈。
除以上六大标准外,还有一些其它因素。如八三玉制品的艺术、工艺水平的高低、玉石的大小、消费者的鉴赏能力、偏爱程度、东方文化的影响、民族的习惯等等。

4.八三玉的商业价值
  经过上面对八三玉商业价值的评价标准的讨论,可以看出八三玉属中低档玉石,商业价值并不很高。
第一因为八三玉是经过人工处理的玉石,而非纯天然的玉石。众所周知,经过人工处理的宝玉石的价值一般来讲较低。八三玉原石由于质地疏松、结构不紧密、解理发育、解理裂隙明显、多种微观裂隙的孔洞发育并伴有碎屑物充填等诸多因素,必须经过优化处理,才能制成各种饰品。也就是说八三玉是一种经优化的玉石,它的价值较低。虽然八三玉的市场占有率很高,但它原石材料广泛,优化工艺简单,所以八三玉的商业价值仍然很低。
  第二因为八三玉的优化处理程度较深,原本几乎无价值的原石经过处理,在外观上有很大的改进,甚至有判若两然的差异。制成品的商业价值虽不高,但较之其原石已有了极大的提高。例如一公斤价值600元的八三玉原石,可制成价值30-50元左右的小挂件达几十件之多。表面上看其价值似乎升高许多,然而再以八三玉的手镯为例,质地优良的八三玉手镯的价值一般不超过一千元,而同档次的天然翡翠手镯则需上万元其至几万元。内此可见、八三玉的商业价值很低。

5.八三玉的市场前景

  目前的消费者普遍认为要么买纯天然但具有很高价值的翡翠饰品,要么买经过人工处理但价值较低的玉饰品。八三玉正好符合人们在这方面的要求:外表美观、酷似翡翠类玉石、价值较低,因此从理论上说八三玉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事实上也确是如此,八三玉在国内市场上出现不过两三年的时间,但占有率却很高,几乎各大中城市珠宝玉器市场上均有它的身影,甚至街头的小摊上也布满丁八三玉的各式饰品,这确凿地证实了八三玉良好的市场前景。

简单一说,抛砖引玉。我只说肉眼观察的,不说实验室参数,个人认为,实验室参数最准确,但交易过程中运用有难度。

翡翠,红为翡,绿为翠,最常见的颜色是各种伴有黄或者弱蓝的具有不同明暗调子的绿色,紫色、黄色、黑色偶尔可见。

一般来说,水头好的东西通透而起荧,虽然说起荧说法不是很准确,但通俗,你也可以理解为辉光,关于辉光的现象,我在这个帖子里面上升为了A、B的证据,其实也是翡翠与其仿制品的区分证据之一。

水头不好的,有两种情况,一种,肉眼看不到颗粒的,如同陶瓷,或者切开的番薯(白薯、红薯、凉薯——南北方叫法不一),常常伴有艳丽的颜色,颜色凝重稳定;还有一种,肉眼可以看到颗粒的,如同冬瓜的瓤子,有人叫这种为冰地,实际为冰粒地子,说道冰粒,你是成年人,应该有个感观印象,但关键不是粒子,而是,颗粒之间,常常有灰色、黄色、淡紫色的颜色,仔细观察都可以看到。再仔细观察,颗粒(无论内部颗粒还是表面颗粒)表面,某个方向常常有亮反光,这个行里叫翡翠的翠性。

常见的仿制品有:独山玉、马来玉、东陵石、青海翠(水钙铝榴石)、染色的汉白玉、个别的岫玉、软玉。
另外,翡翠市场上能够骗倒一些专家的东西,比如:水沫子(钠长石)、葡萄石、黄色的钙铝榴石等等,当然,还有玻璃。只要象,就有可能成为翡翠的仿制品,谁让翡翠是最贵的玉石呢。

先说独山玉:独山玉的最大特点是其颜色,几乎都有土褐色,哪怕抠下一点绿色的料子,也有土褐色大丝带,并且独山的绿色往往偏蓝,常常透明度不好,偶尔可以看见有黄金斑(实际是黄铁矿)。

马来玉和染色汉白玉,虽然前者是石英质地的,后者是方解石的,但是,颗粒感觉是其共同特征,非常象翡翠里的冰粒地的东西,但是,上面我说了,翡翠的冰粒之间是有脏东西的,马来、染色汉白玉的颗粒之间往往很干净,没有脏,因为染了色,所以,有燃料的地方,颗粒之间是绿色的染料——这些迎光细看都可以看到,不需要放大镜的。

东陵往往有绿东陵、蓝东陵、黄东陵,仿翡翠的往往是绿东陵,东陵颜色非常象一些豆青种翡翠,但,仔细看东陵,内部也有类似翡翠翠性的闪光,与翡翠翠性不同的是,东陵的闪光是定向的,而翡翠的翠性几乎没有方向性。

青海翠、南非翠(实际是水钙铝榴石),最近的黄色品种迷倒(是迷晕的迷,不是着迷的迷,但因为着迷所以迷晕)大批鉴定专家、零售商,特别是猎奇的人,最容易上当,这点只要记得,翡几乎没有玻璃种,见了,则天价,既然天价的东西,专业的鉴定就有必要了,如果没有专业鉴定,请别买。再说绿色的青海翠,地子白而泛黄,常常油光贼亮,绿色呈现斑块状不规则分布,而不是翡翠的绿色的根状带状分布。

个别的岫玉,往往是颜色黑的,这个仔细看,特别是块头大的,还是容易找到岫玉特有的米汤黄绿的部位的。

个别的软玉,主要是绿色的,雅昌多数人叫这种叫碧玉,我不这么称呼,我就叫它绿色软玉,或者按照现在的国家标准,叫”和田玉“,颜色呈现糖浆的飘逸状,而且,常常有黑色斑点,迎光看,明显颜色不够浓,带黄调子。

水沫子,轻——实际是密度小,水头好而抛光差——翡翠只要好水就好光,一定记得——当然,有的为了仿古故意腐蚀一下表面,或者还没有抛光的,另当别论。飘蓝花也是水沫子的一大特点,但与飘蓝花翡翠的区别在于,蓝花翡翠的蓝花干净,而水沫子的蓝花颜色外围毛毛糙糙,跟污水泡沫一般,所以这种钠长石叫水沫子。

葡萄石,很少见,价格不便宜,非常漂亮的1公分直径的珠子手链大概市场成交价要200~800¥,之所以成为翡翠的仿制品,不是因为卖的人叫它翡翠,而是因为一些搞鉴定的专家测错了,定成了翡翠。其特点,不说,这个季节是吃葡萄的时候,自己买两斤新疆马奶绿葡萄,仔细看看差不多了,剥了皮再看!!葡萄石的表面跟马奶葡萄带皮的感觉一样,葡萄石的内部结构,跟剥了皮的马奶葡萄一样!!!!!!!

玻璃不说了,呵呵,只要你有心,你就能识别玻璃,虽然有的玻璃很象翡翠。希望你买宝石的时候,心里有个弦——玻璃可以仿制任何宝石,也就是说,你看到的东西都有可能是玻璃。这样,你把玻璃的可能排除掉就行了。

硬度问题是这样的,首先,对样品的破坏是必然的,虽然可能破坏很小,所以,不推荐用硬度的方法进行鉴定。

上面介绍的几种宝石中,除了汉白玉、岫玉可以被小刀划动外,其余的都可以划动玻璃,至于相互之间,一般来说,石榴石硬度最高,其次是马来,再次是水沫子和独山,但是,翡翠实际是硬度有个范围的,界于水沫子和石英之间。。

另外,无论哪种宝石、玉石,因为杂质的存在,因为风化作用的影响,其硬度都有很大的变化范围。
即便是,某种宝石的硬度很稳定,单单测出其硬度来,也是不能下结论的,就如同心脏病可能高血压,但高血压不一定心脏病一样。

在实际操作过程、交易过程中,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的脑子,实际通过人的眼睛和脑子可以搜集非常综合的、完美的证据,包括光泽、颜色、透明度、有时甚至硬度、甚至密度的信息。

总之,除了岫玉和汉白玉可以通过硬度方法和翡翠区别外,其他我介绍的几种,用硬度方法与翡翠没有区别。 也不推荐你用硬度方法区分岫玉、汉白玉和翡翠!!!

滤色镜一般来说,看不出B货来,实际,因为很多B货有荧光,可以测试荧光的滤色镜可以看出B来——但,这仅仅是理论上,实际市场上买不到这样的滤色镜——因为如其制造这样的滤色镜,还不如制造其他的仪器准确且成本低!!

C货特别是没有伴随注胶的C货,也就是说非B+C的,其中有很少一部分可以用滤色镜识别,但比例大概要小于10%,如果要算上B+C的话,比例绝对少于1%。

也就是说,1000件颜色动过手脚的翡翠,通过滤色镜,只能发现不到10件有问题,所以,滤色镜的意义并不大。

好在这类染色产品的翡翠颜色都很艳丽,既然有艳丽的颜色,就有比较高的价值,有高的价值,做个专业的鉴定就有必要了,所以,作为消费者,作为商人,没有必要考虑滤色镜的作用。

问:这手镯是A吗?



回答:你好,你的镯子是八山料,也就是B货的。照片已经很清楚了。
至于说价格,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成交价格。我给你一个范围供参考:80~800¥

 

很多东西不是翡翠,准确的矿物为钙铁辉石,但是因为利益的驱使,这种玩意不但卖当翡翠卖,就是在出证书的时候都当翡翠出。
所以相信证书有必要,但不能全信。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