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三国杀sp貂蝉皮肤:转 :明心药理 (非卖)(页 1) - 百家医案 - 天下中医论坛 - 振兴国医,从我做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9:59:08
明心药理 (非卖)前言

如果这小册子,能给普通百姓带来一点儿益处,应该是多人的功果。
宁波慈善协会副会长童明学先生寄来一本书,《家庭实用偏方摘录》,作者叫潘启有。潘先生既不是医生,也不是职业写书人。难能可贵的是,他退休后经常关心贫困家庭看病买药难。就大量搜集书刊上的偏方,先后汇编了三册,自己出钱印刷送人。希望人们预防为主,有病时要治早治小。潘先生来信鼓励我写书赠人,益诚言告诫:“不要收钱”。
内蒙宁城县一农妇姓荣(不愿露名),其母得肺癌。荣推想到更多贫困病人之难。向我表示,她要为贫困病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祈求佛祖保佑她母亲消灾延年,保佑更多母亲健康长寿。
齐老师,原内蒙宁城县纪检委书记,退休后发挥余热。他热情支持出此书。
宁城县医药公司几届领导,如金显东经理,代金城经理,阎国华书记,孙希荣经理等人,在我近十年的任咨询医生期间,一贯指示我:“追求社会效益,价廉高疗效的为农民看病问药服务。”使我为写这小册子积累了第一手证治病例资料。
在中医浩翰书海前,此小册如沧海一粟,不求大全精深,只图通俗易懂,实用,治法价廉,能给读者一点儿启示。本书倘若在防病中起到一点儿参考作用,就达到写书目的了。
祝读者朋友健康长寿,幸福平安! 陈明心


一、急证
(一)高热
1、中成药
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人丹、 藿香正气水,常用解热镇痛西药。
2、针刺
大椎、曲池、合谷、中冲、少泽、耳尖放血。针以泻法为主。
3、用酒精(或白酒)搓前胸后背、手心、脚心。
4、经方验方单方
(1)治败血症高热:蒲公英、菊花、地丁各30g,黄连、黄芩、栀子各20g,水煎取汁,频冷服。日一剂。
(2)治病毒性肺炎高热:板兰根30g 、鱼腥草20g 、菊花25g 、甘草10g,水煎服。
(3) 治中暑发热:生石膏50g、叶30g、知母30g、甘草20g、粳米30g,水煎,米开花煮烂为度。频冷饮。
(4)治脑炎发热:生石膏50g、金银花20g、连翘20g、栀子15g、生地25g 、元参20g,水煎,频冷服。2―3剂愈。
(5)生石膏30g、知母10g、炙甘草6g、粳米30g 、太子参20g。治高热汗出,烦渴,脉浮大无力,热盛,气津两虚之证。
5、刮疚疗法
用汤匙或铜钱,镍币等,蘸油,多次朝一个方向。(向下较顺)多次运刮,使皮肤青紫色。常用部位:眉心、太阳后颈,喉侧,背正中线以及两旁,胸中线及两旁,四肢肘窝及内侧等。
6、预防及护理
避免在烈日高温下工作行远路。多饮水,饮食清淡,消除病因。引起高热原因多种。要密切观察。若高热骤降,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神志不清,出血,表情淡漠。手足抽搐,双目上视,属危证,应及时抢救。
(二)昏迷 抽搐
1、中成药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神犀丹、牛黄清心丸。
2、通关散吹入鼻中取喷嚏。若无现货,以冰硼散代用。
3、针炙
人中、十宣、合谷、涌泉、太冲、颊车、泻法为主,强刺激。
4、经方验方单方
(1)治中毒痢疾昏迷:白头翁30g、黄连10g、黄柏15g、秦皮15g、金银花20g、黄芩15g、赤芍、丹皮各10g,水煎服,加服紫雪丹。
(2)治急性温病昏迷方:金银花30g、连翘20g、 生地30g、麦冬20g、玄参20g、丹参20g、黄芩20g、菖蒲20g、郁金20g,水煎服。
5、外治法
蚯蚓5-10条,捣烂如泥,加少许食盐,涂囟门,适用于婴幼儿抽搐。
6、预防与护理
预防和阻止昏迷抽搐发生,应增强体质。防止外伤感染,有病早治。饮食清淡,流食。昏迷抽搐时,要使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解衣领,防止咬伤舌体。及时抢救。
(三)喘促
1、中成药
六神丸、黑锡丹合生脉饮、安宫丸、紫雪丹、至宝丹、麻杏止咳 。
2、针刺
人中、内关、天突、定喘、肺俞丰隆、强刺激。
3、敷贴疗法
大蒜捣如泥和白芥子粉、贴肺俞 、天突、膻中定喘穴、肾俞。
4、经方验方单方
(1)蟾蜍1只,去内脏,纳鸡蛋1个于其腹,缝合,裹黄泥煨于火中,泥干蛋熟。隔1至2 天吃1个鸡蛋,治顽固喘促。
(2)人胞衣炖服,用于虚喘,牛羊胞衣也可代用。
(3)附子20g、先煎1小时,桂枝15g、茯苓20g、白术15g 、猪岭15g、大腹皮15g、生姜皮10g、丹参15g、赤芍10g、地龙10g,适用于阻虚慢性肺心病喘促,肺胸腔水肿。
(4)朴 15g、杏仁15g、地龙10g、水蛀5g,研沫冲服。枳实10g、甘草15g,治气逆哮喘,水煎服。
(5)热结肺腑,喘促气粗,潮热便秘:石膏30g、杏仁15g、栝姜皮15g、桑白皮15g、大黄12g、芒硝12g(冲服),水煎服。
(6)半夏12g、陈皮9g、茯苓12g、甘草6g、胆南星3g、枳实9g、苏子水煎服。治外邪束肺,气息不畅,喉间痰鸣。
(7)双花20g、鱼腥草20g、黄岑10g 、杏仁15g、桑白皮10g、葶苈子15g、车前子15g、桔梗10g、半夏10g、瓜蒌15g、紫苑15g、枇杷叶10g、苏子10g,水煎服。治重证肺心病喘促。
(8)麻黄10g、炙甘草10g、杏仁15g、当归15g、熟地20g、半夏10g、陈皮10g、苏子15g、细 5g、补骨脂10g、肉桂5g,水煎服,治老年肾虚寒性哮喘。以及外寒邪引发哮喘。
(四)心痛
1、中成药
冠心苏合丸、话心丹、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丹参注射液肌注。
2、穴位注射法:内关、心俞、穴位注射、注入丹参注射液4ml―10ml,每穴2ml 。
3、气功疗法:多做按摩腹部上腔、中脘、下脘、心俞、关元、神阙穴,常做。治心痛有效。
4、饮膳疗法:多食山楂粥、大枣粥、洋葱、大蒜、海藻、木耳、番茄、芹菜等。
5、经方验方单方
(1)当归12g、桂枝9g、白芍9g、细 3g、炙甘草6g、能草6g、大枣4枚,水煎服。治心绞痛。
(2)丹参20g、川芎15g、赤芍10g、降香15g。治冠心病心绞痛。
(3)荜菝15g、檀香15g、沉香10g、丁香10g、香附15g、乳香5g、研粗末,水煎服,每次6―9g,日3次。治寒凝气滞心痛。
(4)党参20g、麦冬15g、丹参20g,治气虚心痛。
(5)三七粉,冲服0.5g,日三次,治血瘀性心痛。
(6)毛冬青100g,浸泡24小时,煎4小时,分2次口服,日一剂,治心痛。
(7)菊花300g浸泡过夜,次日轻煎服,治心绞痛,此方还有降血压,降胆固醇作用。
(8)草乌15g、土木香10g、马前子9g、广木香20g、肉蔻20g、沉香6g,研粗末,每次水煎服3-6g,日3次,治气滞血瘀心痛。
(9)人参15g、丹参15g、鸡血藤20g、血竭2g(冲服)、琥珀5g(细研冲服)、没药5g、香附15g、远志5g、茯神15g,水煎服,治冠心病发作心绞痛。
(10)人参15g、茯苓15g、白术10g、炙甘草10g、生地25g、地丁10g、紫革10g、板兰根15g,治心肌炎心痛。
(五)出血
对于利器外伤大出血,必须紧急止血。用纱布,干净棉花加压,包扎伤口和断裂血管。肢端动脉出血,用橡皮筋扎住上端。若消极等待送医院抢救,很可能延误时间,失血过多而无法抢救。病员家属和就近医务人员要果断认真采取应争抢救措施,积极护送医院救治。
1、中成药
云南白药1g、水冲服,治各种出血。十灰散、治热性出血。
2、针炙法
鼻出血、针少商、崩漏下血,炙隐白,肠风下血、针刺承山。
3、其它疗法
(1)鼻出血,凉盐水浸脱脂棉,填塞鼻孔。冷水蘸毛巾,盖前额及鼻上。
(2)鼻出血,用粗线扎紧同侧手的中指根节处。
(3)习惯性鼻出血,多有不愈由裂伤,平时鼻中点入蜂蜜,几次即愈。
4、经方验方单方
(1)三七粉2- 4g,水冲服,治各种出血。
(2)大黄粉或片2-6g,水冲服,日3次,治热性胃肠出血。
(3)白芨40g、乌贼骨40g研细粉,每次6g,日2次,治肺痨咯血。
(4)生地20g、黄岑10g、丹皮10g、大黄炭10g,水煎服,治肺热咳血。
(5)槐花、地榆等分为末每次5g冲服,日三次,用于便血痔出血。
(6)旱莲草、白茅根各30g,炒蒲黄15g,水煎服,治尿血。
(7)麻根15g、生地、茯苓各15g、海螵蛸9g,水煎服,治尿血。
(8)百草霜,血余炭,等份,冷水冲服,用于食道出血。
(9)侧柏叶9g、炮姜9g、艾叶9g,水煎服。治虚寒性胃出血,量久而日久不止,并非胃热势如泉涌大出血。
5、护理与预防
(1)保持安静,少动病人,保持气道畅通。
(2)呕血病人禁食,便血病人进易消化流食。凡出血,忌食甘肥,辛辣之物。
(3)节制饮食,避免大怒和七情过激,注意寒温适当,勿过累。
(六)中风
1、中成药
辨证选用,苏合香丸、至宝丹、安宫丸。
2、针炙
十二井穴、石会、人中、十宣、涌泉、内关、丰隆、风池、强刺激、开窍醒神。炙关元、神阙。治中风后遗症,针刺合谷、肩J、曲池、肾俞、环跳、殷门、风市、足三星、昆仑、太溪。每次选用3―5穴。针,炙不同一穴用。
透穴: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阳池透大陵、合谷透劳宫。环跳透风市、阳关透曲泉、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透三阴交,昆仑透太溪,太冲透涌泉,临床效果较好。
治中风尿失禁:百会穴后1.5寸,相当于后顶穴处,贴大蒜泥。
3、推拿疗法,适用于中风慢性期,半身不遂,推拿疗效较好。
4、经方验方单方
(1)秦艽10g、川芎10g、白附子6g、防风6g、桑枝10g、独活10g、天麻6g、荆芥5g、当归5g、钩藤6g、生姜6g,治口眼歪斜,水煎服。
(2)黄芪60g、桂枝15g、白芍10g、炙甘草5g、当归15g、伸筋草10g、海风藤10g、络石藤10g、木瓜10g,水煎服,治半身不遂。
(3)天麻10g、半夏10g、胆南星10g、诃子10g、栀子10g、菖蒲10g、桑寄生15g、杜仲15g、远志9g、茯苓15g、龙齿30g、沉香5g(冲服),水煎服,治痰浊逆阻清窍所致不省人事、半身不遂。
(4)远志5g、半夏5g、橘红5g、制天虫9g、郁金5g、钩藤10g、菖蒲5g、赤白、茯苓各10g、胆南星5g、菊花5g,水煎服,日1剂。治中风卒然昏倒。
(5)南星10g、防风5g、羌活5g、独活5g、麝香0.3g (冲服)、陈皮8g、钩藤5g、桑枝15g、田七5g、石膏15g、黄岑10g、珍珠20g、忍冬藤20g、生地15g、生意苡仁20g,水煎服。先将麝香放舌上,症状立刻缓解,然后用药汤送服,效果神速。再配合针炙疗法,疗效佳、疗程短、价廉。若麝香无货,可冲服天竺黄5g、冰片0.5g。
(6)大黄15g、芒硝15g、枳实15g、川林15g,治阳闭。适用于体壮,实然昏倒、牙关紧闭、痰延壅盛,不省人事。将口撬开,取半坐位,灌药,或鼻饲灌输入。有文献记载,此方治高血压引起脑出血,效好,价廉。笔者曾试用几例,疗效满意,一剂,就症状大减,二剂调方,近愈。
(7)菊花40g、白术10g、细辛3g、茯苓3g、壮蛎3g、桔梗8g、防风10g、人参3g、矾石(明矾)3g、黄岑5g、当归3g、干姜3g、川芎3g、桂枝3g,治中风后遗症,口眼歪斜,共为细末,每服6―9g、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日服2次,可照上比例,再加菖蒲5g、水蛭2g、天竺黄3g,可治偏瘫。
4、护理与预防
(1)严密观察。神志清醒,手足温为顺证,预后较好。反元为逆证,预后不良。
(2)昏迷期忌从口喂药喂食,可用鼻饲法给药,喂流食。
(3)对抽搐者,须布包压舌板置于上下齿,保护舌。
(4)预防为主,慎饮食,节制情志过激,适劳逸。加强对早期症兆治疗。如眩晕,目颤,抽搐等的治疗。
(七)关格
小便不通叫“关”,呕吐不止叫“格”,关格,常见于西医诊断的尿毒症,肾竭之类病症。
1、针炙疗法
针:内关、中脘、合谷、关元、中极、脾俞、肾俞、足三星、阴陵泉,三阴泉,三阴交。
炙:神阙、命门、肾俞、关元、气海、中极,针炙疗法,疗效比较满意。
2、经方验方单方
(1)附子、桃仁、芒硝各10g、肉桂5g、大黄15g 煎水,保留灌肠1日2次。
(2)大黄10g、丹参20g、白芍15g、海藻10g、甘草10g、水蛭3g(研冲服)水煎服。若吐,可口含水块姜片,有止呕作用。
(3)生大黄、生壮蛎、六月雪各30g、煎汤灌肠。1日一次。
(4)大皂角研末,稀米粥引下,次2g,日3次。
(5)黄连5g、苏叶10g,泡茶,频服饮。1口量。
(6)蝼蛄6个,蜣螂6个,去翅足,研末冲服。1―2口量。
(7)鹿茸1g(冲服),桂枝10g、白术12g、茯苓、猪苓、泽泻各30g,水煎服。日一剂,适于肾阳衰竭,水肿,尿闭,呕吐。
(8)益母草150g,水煎,分3次口服。或频而少服。
(9)棉花根120g、仙鹤草30g,水煎服,冲水蛭粉3―5g,日1剂。
(10)鲜茅根120g、侧拍叶30g,水煎服,有尿血适宜。
(11)防已15g、黄花90g、白术20g、淫羊藿15g、附子20g(先煎1小时),车前子15g(布包煎)。治风寒引发水肿,肾阳虚。
(12)人参15g、附子15g(先煎1小时)、甘草5g、大黄10g、半夏10g、紫苏10g、黄边5g、砂仁15g,治尿毒证见虚寒诸症。
(13)大黄60g、丹参100g、白芍40g、海藻40g、甘草10g,水煎服,灌肠。治尿毒症。日一次。
(14)附子15g(先煎)、干姜10g、桂枝15g、甘草5g,水煎服,日一剂。治寒证,水肿,尿闭。
3、外治法
(1)大蒜120g,捣烂,敷于腰部,肾俞,命门穴范围,日一次。若出水泡,可挑出泡水,下次贴时先涂凡士林。
(2)葱1棵,生姜1块,盐少许,研烂,热敷脐部。
4、饮膳疗法
(1)黄芪30g、鲤鱼1条约500g,炖熟,吃鱼,喝汤分2次,忌盐。
(2)芥菜30-60g、红枣6枚,煎服饮汁,吃菜枣。
5、扩理与预防
(1)该病证转归迅速,密切观察病人呕吐,二便,神志、心跳、脉搏等情况。
(2)绝对卧床休息,勿寒冷,最好住火炕。
(3)忌冷食,宜低盐饮食。
(4)早期治疗原发病,如水肿、淋症、癃闭、风寒感冒引发面肿,身肿,咳喘等病症。倘若失治误治,致肾阴竭阳衰,成为关格重症,如肾坏死,尿毒症晚期,病势凶险。现代医学治法如换肾、透析等,确实在难为普通平民能接受,就是社会救助,也是勉为其难的救治万分之一。因此,防重于治,治小治早是良策。
(八)中毒
中毒,指有毒物进入体内,抢救要领,在于争分夺秒地排出毒物,尤其远离医院的山区农村,或是交通工具一时不便时病员家属和就近医务人员,积极采取措施,先行排毒,同时,准备送医院,时间就是生命。
1、 涌吐法
(1)食盐60g、凉水500ml,灌服,用鹅毛或手、筷子,探险喉催吐,可以反复吐几次。
(2)甘草粉60g、绿豆粉150g、瓜蒂粉5g,用应变水灌服,探喉催吐。
(3)生鸡蛋20g、白矾水10g,混匀灌服,吐后,煎服大黄10g,泻下。
(4)误服高锰酸钾(PP粉),灌大量维生素C注射液,维生素C片研细,兑水(少量)灌入催吐,在一时找不到大量维生素C药品时,可灌服新排出的人尿催吐,新尿液,可减少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减少对胃肠腐蚀和吸收。
特别提醒
①误服高锰酸钾,不能用清水洗胃催吐,防止溶液的吸收腐蚀量增加。
②敌百虫,敌敌畏中毒,忌用碱水,洗衣粉水洗胃催吐。
2、通下法
先涌吐洗胃,若胃毒已除,则后通便泄毒,减少毒物被肠道吸收。
(1)当归90g、大黄30g、芒硝30g、甘草15g,水煎服。
(2)番泻叶30g,泡水服。
3、灌肠法
(1)大黄粉20g、芒硝10g、温水200―500ml。混匀,高位灌肠。
(2)大黄50g、煎水300-500ml,灌肠。
4、针刺疗法
(1)头晕头痛,取在阳、风池、百会。
(2)恶心呕吐,取内关、足三里。
(3)尿潴留,取关元、中极、三阴交。
(4)留迷,取人中、十宣、膻中、合谷。
5、护理与预防
(1)卧床休息。
(2)保持二便畅通。
(3)避免受凉。
二 外感
(一)感冒
1、经方验方单方
(1)麻黄10g、桂枝15g、干姜10g、杏仁15g、葱白1根,适用于风寒感冒无汗。
(2)板兰根30g、羌活15g,水煎服。适用于风热感冒、疫毒、流行感冒。
(3)葱白3根、淡豆豉10g,水煎服。治风寒阳虚感冒。
(4)苏叶10g、薄荷10g、生姜10g,水煎服。治风寒感冒。
(5)桂枝20g、白芍10g、炙甘草10g、大枣6枚,水煎服。治风寒感冒。
(6)白菜仁10g、葱白2根、生姜15g,水煎服。治伤风感冒。
(7)六神丸,成人每次10粒,日三次,治流感,小儿酌减。
(8)醋煎鸡蛋,加适量糖,治感冒咳嗽。
(9)人参10g、苏子10g、防风10g、葱白1根,水煎服。治气虚感冒。
2、敷贴法
葱白60g,捣烂微热,贴肚脐。
3、摩擦法:生姜、葱白、捣烂、搓前胸后背。
4、针炙:太阳、风池、合谷、大椎、曲池、外关、足三里。
(二)风温
风温,是由风热元邪引起的外感热病,西医中,某些呼吸系统传染病,感染疾病,如肺炎、流行性脊膜炎、流感等,可参考。
1、经方验方单方
(1)银花30g、连翘10g、桔梗10g、牛膀子20g、荆芥10g、竹叶10g、豆豉10g、薄荷6g、芦根20g、甘草6g,水煎服。治发热微恶风寒、口渴、咳嗽。
(2)栀子10g、豆豉15g、黄岑10g、川贝10g、括蒌皮12g、枇杷叶12g、郁金10g,水煎服。治身热口渴,咽痛龈肿,烦闷有舒,便秘不通。
(3)犀角10g(可用水牛角30g代元)玄参10g、竹叶10g、金银花20g、连翘10g、黄连5g、麦冬15g、生地25g,水煎服。适于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斑疹隐隐。
(4)玄参15g、犀角6g、竹叶10g、莲子10g、连翘10g、麦冬15g、适于身体灼热、神昏、四肢抽冷,大便燥热结加大黄10g、芒硝10g。
(5)沙参15g、玉竹15g、麦冬25g、扁豆10g、天花粉10g、桑叶10g、甘草6g,水煎服,治风温后期,身热已退或有低热,口干作渴,干咳少痰,神乏无力,食欲不振。
2、针炙疗法:尺泽、肺俞、曲池、大椎、合谷、关冲、三阴交、胃俞、劳宫、十宣、辨证取穴。
3、护理与预防
(1)多饮水,饮食清淡,多食水果,多休息。
(2)环境安静,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
(3)夏季可选用贯仲,板兰根、忍冬藤、煎汤服,可预防。
(4)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劳累过度,防止外感。
(三)湿温
湿温,是一种感受湿热元邪起的外感热病。多发生在夏秋雨湿季节,其特点是身热缠绵,胸痞身重,病程绵长。现代医学中的伤寒,副伤寒,夏季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脑等病,可参考本节治法方药。
1、 经方验方单方
(1)霍香10g、豆豉12g、半夏10g、厚朴12g、白蔻仁15g、赤茯岑10g、泽泻10g、生薏苡仁25g、杏仁10g,水煎服,恶寒无汗加香薷10g、身痛加羌活10g。
(2)治发热渐高,汗出不解,口渴不欲多饮,心烦脘痞,小便短赤,在便溏泻不爽,恶心呕逆,神志昏蒙,才:S10g、厚朴12g、半夏10g、石菖蒲12g、桅子10g、豆豉15g、芦根30g,水煎服。小便不利加木通10g、滑石20g、竹叶10g、神志昏蒙加至宝丹冲服.
(3)治身热夜甚,心烦不安,斑疹隐隐,神昏抽搐.方:犀角10g、玄参10、竹叶10g、银花20g、丹参20g、连翘10g、麦冬15g、生地15g、黄连5g,水煎服。神昏谵语,加至宝丹冲服。手足抽搐加羚羊角10g、石决明20g、蜈蚣2g、全蝎3g、。犀角用水牛角代,羚羊角青山羊角代。
(4)治灼热躁扰,夜甚,斑疹密布或见出血。方:犀角6g、生地15g、赤芍12g、丹皮10g、黄连10g、黄岑10g、栀子10g、吐血加藕节20g、咳血加芦根30g、银花20g、连翘10g、便血加槐花20g、地榆炭15g、早莲草15g、尿血加小蓟20g、白茅根30g、血随气脱,用大剂量人参50g至100g,水煎频服。
2、针炙:外关、合谷、风池、大椎、足三里、中脘、天枢、人中、劳宫、血海,辨证取穴。
3、护理与预防
(1)多饮水,饮食清淡,病情减轻时饮食逐渐增加,但不可过量。
(2)注意起居寒温适当,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三、肺系病证
(一)咳嗽
1、单方验方经方
(1)杏仁10g、黄岑10g、紫功苏叶15g,后煎。适用于新感风热咳嗽。
(2)麻黄6g、款冬花6g、杏仁6g,水煎服。用于外感风寒咳嗽。
(3)川姆10g、冰糖30g、大梨1只,炖服。适用于阴虚热咳。
(4)青黛10g、珍珠母粉60g、麻油调服,分8次。治肝火犯肺咳嗽。
(5)百部15g、丹参20g、杏仁15g、甘草10g。肺热咳嗽。
(6)白葡萄干10g、山柰10g、苦参5g。治肺热阴虚咳嗽。
(7)白胡椒5g、干姜10g、白萝卜半个,切片,煎服。治风寒咳嗽。
(9)夜间咳甚,多属受寒邪所致。应急法:干姜1小片,炉上炮焦不过甚,切一片放口中,立刻见效。
(10)夜晚用温水泡脚,用大蒜泥贴脚心,涌泉穴,用伤湿止痛膏固定,6小时后揭去,止咳效果良好。
(11)白果肉10g,水煎服,止咳。
(12)麦各15g、天花粉15g、双花15g、桔梗10g、元参10g、甘草10g,水煎服。治慢性咽炎、咳喘。
(13)闻大蒜泥味,治咳喘,治轻度肺水肿。
(14)柚子、橘子等,去外皮,留白络,共切碎,放于盖碗中,加适量蜂蜜,隔水烂。早晚1匙,治老年咳喘。
(15)鲜葡萄汁100g,绿荼5g,蜂蜜15g,生姜5g,捣汁搅匀,加温服,止咳,祛风痒痛,消淋病浮肿。
(16)百部15g、麻黄10g、川贝10g、炙甘草10g、橘红10g,水煎服,治咳喘。日一剂,连服二剂愈。
(17)沙参10g、杏仁10g、石膏15g、陈皮6g、甘草6g、薄荷3g、桑叶6g、菊花10g、黄岑6g、麦各10g,牛蒡子6g、连翘6g,水煎服。治顽痰热咳,阴虚咳嗽。
(18)治支气管扩张咯血,常规量用云南白药。疗效较好。
(19)治支气管扩张,仙鹤草10g,开水泡服,日2次。疗程1周。
2、火罐疗法:大椎穴,肺俞。膻中。
3、推拿疗法:可以自己经常按摩华盖穴,日2―3次。在喉下,胸骨上端。顺逆时针方向各摩100次。按循手太阴经,足太阳经,夹脊搓,点压列缺,大椎,肺俞。
4、针炙:风门,太渊,列缺、肺俞,鱼际,尺泽,足三里,丰隆。
5、饮膳疗法及其他
(1)杏仁10g,梨2只,冰糖适量,煎服,治肺阴虚咳嗽。
(2)白米50g、黄芪20g、干姜10g,煮粥食。治虚塞咳嗽。
(3)用伤湿止痛膏一块,贴在天突穴(喉结下凹陷处),连续贴数次止咳。
(4)大枣或小酸枣1两,葡萄干30g,白萝卜半个切片,干姜1片,加小米100g,煮粥吃。治虚寒咳嗽。
6、护理及预防
(1)咳嗽严重时要卧床休息。
(2)室内空气保持清新流通。
(3)禁吸烟,忌食刺激食物。
(4)与患有传染性咳嗽者隔离。
(二)哮喘
1、经方验方单方
(1)麻黄6g、甘草9g、地龙12g、蚱蜢(蝗虫)6个水煎服,适于各种哮喘。
(2)胎盘1具(可用牛、羊新鲜胎盘代用)黄芪15g、当归30g、墨鱼30g,炖服,适用于肾虚性哮喘。
(3)白芥子10g、葶苈子10g、紫苏子10g、川贝母15g,水煎服。治寒痰咳喘。
(4)地龙20条、蚰蜒20条、川贝25g,共研细,用麻黄10g,煎汤冲服,每次3g,日3次。治各种哮喘。
(5)五味子25g、鸡蛋1个,煮食。治肾虚哮喘。
(6)核桃仁20g、生姜2片。坚持长期吃,治哮喘。
(7)青木香(马兜铃三根),若无货可用马兜铃代用,清半夏,白茯岑,甘草,老归,川贝,杏仁,五味子,各6g,水煎服。治哮喘。
(8)黄岑10g、丹皮10g、桂枝20g、甘草15g、半夏9g、五味子6g、干姜6g,水煎服。治风寒哮喘咳嗽,兼热象。
(9)麻黄6g、白芍9g、细辛3g、炙甘草6g、桂枝9g、半夏9g、干姜6g、五味子6g,水煎服。治风寒痰喘,咳嗽。
(10)生地9g、桑白皮9g、黄芩6g、桅子6g、川贝6g、知母9g、无芩9g、桔梗9g、枳亮6g、天圣6g、甘草3g,水煎服。治哮喘,热象重。
(11)鸡蛋一个,打孔,放入马(壁虎)1个烧熟食鸡蛋壁虎煎水服。
(12)芝麻250g,炊熟研细,生姜125g,捣泥去渣,加冰糖、蜂蜜各150g,每日早晚各1小勺,治哮喘。
(13)紫皮蒜500g,去皮洗净与200g冰糖加清水熬成粥早晚各1小勺。
(14)鲜小蓟、瘦肉各120g,共煮至肉烂,食之3―5天1剂。
(15)车前革30g、甘草3g,煎服,早晚各服一次。
(16)麻黄6g、白果15g、黄柏9g、红茶3g,水煎服加冰糖15g、冲服。
(17)麻黄6g、杏仁15g,水煎服每次两次。
(18)乌贼骨500g、研细粉加砂糖100g,调匀,装瓶封存备用。每次服15―25g、每日3次。
(19)射干12g、麻黄12g、生姜12g、细辛6g、紫苑今花各9g,五味子15g、半夏9g,治寒哮喘。
2、其它疗法
A 、外贴法
(1)白胡椒、杏仁、白芥子、适量,研细,加大蒜泥,贴肺俞,天突,定喘穴,背部三腰椎旁开1.5寸处两侧,适于各种哮喘。
(2)在发作时,耳背后有一充血小血管,用三棱 针或小手术刀类,刺出血。十分钟即止哮喘。
(3)推拿疗法,搓推前后中心红为主。
(4)白矾30g,用食醋高合敷足心,胶布固定,一日一换。
(5)饭膳疗法丝瓜花,蜂蜜各适量,泡茶饮。
(6)白果去皮15g、麻黄10g、糯米50g、加冰糖适量,煮粥食用。生员实去皮180g、鸡内含90g、白面250g、白砍糖适量,研细烙饼吃,治虚喘有效。
B、针炙:膻中 中脘,丰隆,膏肓俞,女商、列缺,足三里,气海,百会,关元,辩证取穴。
3、护理与预防
(1)保持居室空气流通,避免烟、尘粉、花粉等刺激呼吸道。
(2)防止感冒。
(3)宜食清淡,少食辛辣鱼虾之类食品,忌吸烟。
(4)缓解期加强体育锻炼。
(三)肺痈
1、经方验方单方
(1)鱼腥草60g、鲜芦根30g,水煎服。适于肺痈始发期。
(2)生地炭30g、白茅根30g、阿胶15g、藕节60g、冰糖30g,水煎服。适于肺痛破溃,咳血较多者。
(3)英60g、败酱草30g、冬瓜子30g、鲜花根60g,水煎服。适用于肺痈始发期。
(4)白花蛇舌草30g、意米仁60g,水煎服。适用于脓溃恢复期。
(5)当归10g、赤芍10g、大青叶10g、儿茶10g、川贝10g、桔梗5g,水煎服。适用于脓溃初期。
(6)桔梗20g、白术20g、生地6g、炙甘草6g、意苡仁6g、败酱草6g、桑白皮6g、大豆15g、用大豆煮水,煎药,每日2次,每次1杯,忌鱼肉类。
(7)银花15g、连翘12g、芦根30g、竹叶12g、薄荷10g、荆芥10g、淡豆豉10g、牛蒡子10g、桔梗10g、甘草6g,水煎服。热重加鱼腥草20g;咳痰多加川贝10g、栝萎10g;胸痛者加郁金10g;口舌干燥加沙参10g、麦冬20g;喘重加麻黄10g、石膏40g、黄芩15g。
(8)肺叶溃烂,咳吐大量脓血痰,治方:桔梗12g、意苡仁15g、川贝6g、橘红6g、银花15g、苇茎15g、冬瓜仁15g、白芨15g、甘草6g,水煎服。益气养血化瘀。
(9)生甘草18g、丹参15g、没药6g、蒲黄6g、三七粉6g,冲服。治肺痈、益气活血化淤。
(10)百部50g、川贝50g、白芨50g、甘草50g、三七50g、研有为细末,每次10g,日3次。治肺痈化脓方。
(11)子 40g、大枣15枚、枳实30g。治肺痛,喘不行卧。水煎服,日1剂。
2、其它疗法
(1)外敷:取鲜蒲公英适量加大黄末60g、大蒜60g,共捣为泥,米醋调和,敷于前后胸最痛处。
(2)蒿子50g,加入许少水,文火煮成糊状,贴于痛处。
(3)皮蒜50g、醋100g、蒜捣泥,用醋浸10分钟,饭后服,日2次
(4)根100g、冬瓜子90g,煎水代茶饮。
3、饮膳疗法
(1)马齿苋80g、白术60g、煮粥食、日2餐。
金色鲤鱼1条,象贝母60g、纳入鱼腹,竹沥水浸沾,炖熟吃。
(2)燃药香消毒,空气流通,饮食清淡。
4、护理与预防
(1)卧床休息多饮水,注意清痰,多翻身,咳吐出痰。
(2)室内燃药香消毒,空气流通,饮食清淡。
(3)常饮菊花、桑叶、甘草泡茶,尤其经常肺热咳嗽的人,防肺痛
(4)急生症考虑西医手术治疗,常规抗菌疗肺痨。
5、经方验方单方
(1)白芨、百部、牡蛎、山甲各等份研细每服3―5g,每日服3次。
(2)地榆30g、百部15g,水煎服。日一剂。治肺痨咳血。
(3)夏枯草30g、地榆10g、沙参10g、地骨皮30g,水煎服。
(4) 紫河车2具(牛羊)、大枣1000g、冰糖1500g、熬成膏,日服3次,每次1小勺。要冷藏防酸腐败。
(5)蛉蚧1对,沙参12g、甘草3g、獭肝1只,烘干研细末。每服6g,豆浆送下,每日一次。
(6)治开放性肺结核咳血方:大枣3两,蒸熟去皮核,核桃35个,微烧砸开取仁,铁花(烘炉打热铁落下之花,或电动砂片切落的铁在高温下氧化物)60g、将铁花研细,与枣肉、核桃肉共为丸,以上的量一周用完。
(7)沙参、玉竹、山药、茯芩、天冬、杏仁、生熟地各120g,生甘草紫苑、百合各60g,川贝30g、白茅根240g,加水足量又火久煎,去渣,加冰糖制膏,每次服1匙日服三次,治肺结核。
(8)人参50g、茯芩50g、天冬50g、白蔹50g、仙鹤草40g、紫苑60g、川贝50g、陈皮30g、五味子20g、山药50g、天花粉50g、玄参50g、甘草30g、当归60g、阿胶40g、百部50g,研极细,加入蜂蜜1000g,为丸。每次10g,日3次,比方治愈肺结核患者多人。
(9)治肺结核咯血方:玉米须60g、冰糖60g,共水煎1日量,常饮。
(10)百部25g、白芨20g、瓜蒌25g,水煎取法,后兑蜂蜜25g,冲服。治痰中带血。
3、其它疗法
(1)敷贴法:五灵脂15g、白芥子6g,共研末加大蒜泥15g和入少量醋敷于颈椎至腰椎夹脊旁开1.5寸贴两条,贴2厘米宽,长约25厘米,(以身高为基准)厚0.5厘米。1―2小时后有灼热感,取下,7日敷一次。
(2)取大蒜30―35分钟。捣碎,放入雾化器,吸入大蒜雾化气。每周三次,每次30-60分钟,雾化器医药器械大商店有了售。
(3)每天到松树林中散步吸入松脂味,(芳香烃阴离子)利于恢复健康。
4、饮膳疗法
(1)淮山药120g,煮汁饮。
(2)麦冬30g、白米50g,煮粥食用。
(3)阿胶30g,炒黄研末,和糯米粥共食。
5、护理与预防
(1)急性期卧床休息,环境安静洁净,阳光充足,空气清新。
(2)缓期有条件的,做气功炼体质,利于康复。
(3)用梨、苹果等各类水果,牛奶,豆类蛋肉鱼,新鲜蔬菜,若有条件,食新嫩野生苦菜更佳。
(4)忌吸烟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四、脾胃病证
(一)胃痛
1、经方单方验方
(1)桃仁、五灵脂各15g,微炒为末,米醋为丸,日3次,每次6g。治胃痛、胃出血。
(2)鸡内金10g、香木缘皮10g,共研末,每服2g,日三次。饭前服,治消化不良,胃寒气痛。
(3)川乌、草乌各10g,白芷、白芨各15g,为细末,和面少许,调成饼,外敷于心口窝处,胶布固定,昼夜后除去。治胃寒痛,也可内服,每次3g,日3次。
(4)灶心土60g、炒鸡蛋壳30g,共为细末,蜂蜜为丸,每服6g,日3次。治胃寒痛,吐酸水。
(5)薄公英60g、乌贼骨60g,共细末,蜂蜜为丸,每服6g,日三次。治胃热痛,胃溃疡。
(6)654-2片2片,复方黄连素片(组方,黄连、吴茱萸、白芍)4片,维生素B12片,痢特灵1片,治久治不愈胃痛。过敏者 ,青天光眼患者忌用。
(7)小茴香30g、何首乌60g、猪胃1个,煮烂,3日食完,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8)红参12g、黄芪30g、鸡内金5g、乌鸡肉50g,烧烂,1日食完。治气虚,胃下垂。
(9)新鲜包心菜汁,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10)乌贼骨60g、蛋壳微炒30g,研细粉,每次3―4g,日3次,蜜水冲服,治胃痛,胃溃疡,吐酸水。
(11)石榴25g、荜拨10g、肉桂5g、肉豆蔻5g,研细末,红糖水冲服。治胃寒痛。每服3―4g,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
(12)人参60g、白术90g、鸡内金120g、肉豆蔻45g、马钱子15g,研细末,每次4. 5g,日二次,饭后开水冲服。治胃下垂,消化不良。
(13)石斛15g、太子参20g、白芍10g、甘草10g、川栋子10g、元胡15g、黄连5g、吴菜黄10g、瓦楞子15g、佛手10g、谷芽15g,水煎服。治胃阴虚胃痛。
(14)鹅脚治愈胃溃疡,鹅爪4个,开水烫去老皮,清水煮,晚睡前吃2只,次日清晨食2食两只,饮汤。一月吃2―3次,愈。
(15)葱头5个,红糖200g、捣烂,蒸熟饮服之。每次15g。
(16)核桃皮100g、白酒400g、蜂蜜500g、浸泡10天,胃痛时饮5ml。治胃痛、气痛、慢性胃炎、胃溃疡。
(17)小茴秀炒、石菖蒲、枳壳各100g、白酒300g、浸泡10天,每日饭后少量饮用3ml―5ml,健胃理气。治慢性胃炎、胃下垂、痞闷饱胀症。
2、其它疗法
(1)葱头30g、生姜15g,食盐少许,捣烂布包,加温,敷痛处。治胃寒痛。
(2)拔火罐、胃脘部,背后对应痛处,胃俞。
(3)推拿:背后与痛处,对应点甲拇指用力按压5至10分钟。有良好止痛作用。推拿内关,足三里穴、―指禅点按摸擦上、中脘。
(4)食疗法:山楂15g、粳米50g、大枣10g,糖适量,煮粥食,功效:健脾胃,治慢性消化不良胃痛。常饮蜂蜜水,有养脾胃,润五脏作用。可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等。
(5)针炙:足三星、胃俞、中脘、上脘、下脘、内关、公孙、虚寒证少炙为主,实热证以针为主,泻法为主。
(6)气功疗法,对于慢性脾胃虚,中气虚,寒痛者,气功疗法效果,以卧或静养功开始,到坐式,逐渐练习打太极拳等。
3、护理与预防
(1)治寒性胃痛,汤药温服,治胃热痛,药汤宜频服,凉服。
(2)长期胃痛,突然大量便油黑色,或吐血发热、剧痛,应及进送医院,内外科会诊处理。
(3)饮食忌饥饱失常,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重的食物。
(4)过饥过饱时不能剧烈运动,不做劳动。
(5)适当参加体育锻炼,练气功,心情要平和舒畅。
(二)腹痛
1、经方验方单方
(1)小茴香10g、乌药10g,水煎服。适于寒积腹痛。
(2)炒菜藤子20g、白芍15g,水煎服。适于气滞腹痛。
(3)干姜5片、大枣10个、红糖20g,加少量白酒,沏水温服。适于虚寒性腹痛。
(4)炒牵牛子60g,研细末,红糖水冲服,每服2g,日三次。适于气滞腹痛,食积腹痛。
(5)焦山楂10g、红糖30g、红花12g,共研末,温水冲服,一次6g,日三次。适于血瘀性腹痛。
(6)大黄15g,后煎,芒硝15g,凉水冲化服,川朴10g、枳实15g、丹皮15g、薏苡仁30g、败酱草30g、蒲公英30g,煎水服,多饮水,泻下为度。第2剂,上方芒硝减为10g、大黄减为10g、加乳香10g、没药10g,治肠痈(兰尾炎)腹痛,二剂愈。
(7)柴胡9g、白芍12g、枳实12g、甘草9g、青皮6g、香附12g,水煎服。治气滞寒疝腹痛。
(8)附子6g、半夏9g、甘草3g、大枣5枚、粳米20g,水煎煮,米熟汤成为度,日三次,主治寒气腹痛,腹中雷鸣切痛,呕吐,胀满。
(9)蜀椒9g、干姜12g、人参6g,水煎取汁,纳入饴糖30g、(红糖、蜂蜜均可代用)溶化,日服2次。治腹中寒气上下攻冲痛。
(10)茯芩12g、半夏12g、乌头6g、细辛3g,研末,炼蜜为小丸,朱砂为衣。每服3g,日服3次,温酒调服。治寒气腹痛。四肢厥逆,呕吐,心悸等虚寒症,也可为汤剂煎服。
(11)大黄9g、附子9g、细辛6g,水煎服,分三次温服,治寒结腹痛。
(12)厚朴14g、甘草9g、大黄9g、大枣5枚、枳实10g、桂枝6g、生姜9g,治热结腹痛,腹胀满,大便秘结,饮食如故。
(13)乌头12g,治腹中痛,病因阴寒内结。加入蜂蜜250ml,水煎1小时。日服1剂,体强多服。笔者曾用到25g-35g,久煎服,疗效颇佳。
2、其它疗法
(1)葱白切碎,加适量食盐,捣烂炒热,布包,热敷痛处。
(2)推拿,指针按压胃俞,脾俞,中脘,下脘,足三里,适于虚寒腹痛。
(3)槟榔15g、莱菔子10g、橘皮10g,沏水当茶饮,适于伤食腹痛。
2、中成药:良附丸,附子理中丸,适于寒性腹痛。
3、针炙疗法:体针、中脘、天枢、梁门、足三里、章门、脾俞、肾俞、肝俞、关元、气海、命门、兰尾穴。虚寒证以炙为主、实扫热证以针刺为主。
耳针:取大肠、小肠、胃、脾、神门、交感等,强刺激,或胶布贴压王不留行籽,按压穴位,有良好止痛作用。
4、护理与预防
(1)腹痛病因复杂,病因病性病位确诊前不可盲目使用强镇痛麻醉剂:以防掩盖病症,造成误诊误治。
(2)当剧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肢冷脉微,呕吐频作,高热,大便不通,应紧急会诊,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3)根据不同病因,调理饮食,不要饥饱无度,生冷不匀,暴食暴饮,不要过食辛辣油腻食物。
(4)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志过激。
(三)呕吐
1、经方验方单方
(1)丁香5g、陈皮5g,水煎热服。适用于胃寒呕吐。
(2)肉豆蔻15g,为末,生姜汁1匙,温水冲服。适于胃寒呕吐。
(3)半夏15g、生姜10g、茯苓10g,水煎服。治时气呕逆不下,吐呕。
(4)炒麦芽10g、炒山楂5g,红糖适量。水煎服,治伤食呕吐。
(5)枇根和叶15g,去毛,鲜芦根10g,煎水当茶饮。治胃热呕吐。
(6)生姜片少许,放口中,有止呕作用。
(7)酱油2滴,咽下,有止呕作用。
(8)半夏12g、人参9g、白蜜30g,水煎温服。治虚寒胃反呕吐。
(9)吴茱萸12g、人参9g、生姜12g、大枣4枚,补虚散寒,降逆止呕。
(10)茯芩24g、泽泻12g、甘草6g、桂枝6g、白术9g、生姜12g。治吐而渴,欲饮水,愈吐愈渴,愈饮愈吐。
(11)黄芩9g、炙甘草6g、白芍6g、半夏9g、大枣4枚。治热性呕吐,干呕,与下利并见。
(12)中成药:藿香正气水,止外受风寒,暑温之邪引发呕吐。越鞠保和丸,治伤食呕吐。
2、其它疗法
(1)梅花针点刺中脘,下脘,或拔火罐。
(2)推拿胃俞,脾俞,膈俞,天枢,中脘,治虚寒呕吐。
(四)呃逆
1、经方验方
(1)柿蒂3个(柿子的果与柄结合处的托盘)烧焦为末,饭后一次冲服,治呃逆。
(2)柿蒂茴香各3g、麦芽9g、米水煎服,治呃逆。
(3)鲜姜30g,取汁,蜂蜜30g,调服,治呃逆。
(4)刀豆子适量,煮食,治食滞胃脘致呃逆。
(5)橘红30g,浸于500g白酒中,饭前服一盅。
(6)石菖蒲30g、广木香18g、干姜12g、紫硇砂12g,研细,红糖水或蜂蜜水冲服,日三次,每次3g,治呃逆喘。
(7)丁香9g、柿蒂6g、高良姜10g、炙甘草9g,水煎服,治寒积胃脘呃逆。
(8)大黄9g、川朴9g、枳实9g、石膏15g、柿蒂9g、竹茹12g、橘皮12g、沙参12g、枇杷叶12g、桅子9g,水煎服。治胃火上逆。
(9)沙参15g、麦冬15g、石斛10g、玉竹10g、竹茹15g、黄精15g、山药20g、山楂12g,水煎服。治胃阴不足呃逆。
(10)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10g、赤芍15g、柴胡10g、栝蒌15g、元胡10g、丁香6g,水煎服。治气滞血瘀呃逆。
(11)丁香30g、檀香30g、沉香20g、河子30g、栀子30g、川楝子30g,研细,密丸或水丸,每次5g,日三次。治寒痰气逆呃逆。
(12)白芥子末3g,温酒送服。治胃寒反胃。
2、其它疗法
(1)呃逆发作时,按压内关穴,翳风穴,压眼球,立见效呃止。
(2)呃逆发作时,喝一口(只一口)冷水,止呃。
(3)会吸烟者,吸烟后,把烟吞入胃中一口,见效。
(4)膻中穴,拔火罐,疗效满意。
(5)推拿,任脉,天宗穴点按。
3、针炙
中脘,内关,足三里,膈俞,梁门,三隆,太冲,肾俞,气海,胃俞,太溪。实热型,以针治为主;虚寒型,以炙治为主。
4、护理与预防
(1)注意寒温适度,从寒冷室外进温暖室内,不忙于食热饭,饮热汤,稍停片刻,待身体对室内温度适应后喝温汤。
(2)要注意饮食调节,食易消化的食物。
(3)施以针炙,效果较佳。
(五)噎膈
1、经方单方验方
(1)硼砂60g、火硝30g、硇砂6g、沉香9g、礞石15g、冰片9g,共研细末,每次0.9g,噙口含化缓下,每隔半小时1次,至患者粘膜吐尽,能进食,改为3小时1次,主治噎膈,进食梗阻。
(2)猪苦胆1只,小米30g,米装入苦胆,阴干,为末,口服6g,可加三七粉适量,治噎膈。
(2)板兰根15g、薄荷3g、桂梗10g、天花粉10g、陈皮10g、炒枳壳5g、杏仁10g、玄参10g、川贝5g、海螵蛸10g、威灵仙10g、甘草10g、全蝎2g、生地10g、人参5g、茯苓10g、黄芩5g、黄连3g、炒蛤壳1g,水煎服,日一剂。治痰气交阻食不下。
(4)人参10g、黄连6g、木香5g、川朴5g、板兰根10g、川椒10g、柿饼10g、元胡5g、枳壳5g、甘草10g、谷芽10g、鸡内金5g、五灵脂5g(注:歌诀云:“人参最怕五灵脂。”不尽然。前贤用者不久。此方取自李东垣、李开山前贤笔记,使用效果不错)。治脾胃阳虚、饮食不下。
(5)石榴250g、肉桂150g、砂仁180g、荜拨100g、干姜100g,共研细,红糖水冲服,日三次,每次3―5g。治胃寒痞结噎膈,食不下。
(6)制附子15g、用酒水各半,煎1小时,加陈皮15g、半夏10g,煎服,日三次。治胃寒引起噎膈。
2、其它疗法
(1)白米100g、松子仁30g,白糖适量,煮粥吃。治胃阴虚噎膈。
(2)人乳、年乳、鲜芦根汁,人参煎汁,加梨汁,姜汁少许,加蜂蜜适量,频频少而徐徐服下,治胃阴虚噎膈。
(3)针炙:内关,中脘,上脘,天突,膻中,膈俞,足三里,大杼,丰隆。
(4)推拿:推任脉,搓督脉,足太阳经,点压足三里,内关穴。
3、护理与预防
(1)参照胃痛腹痛。
(2)宜进高营养流食,少量多餐。
(3)情绪要乐观。
(六)泄泻
1、单方验方经方
(1)山楂15g、神曲15g,水煎服。适用于伤食泄泻。
(2)石榴皮10g、红糖30g,水煎服。适用于久泻。
(3)车前子20g、藿香10g、炮姜10g,水煎服,适用于寒湿泻。
(4)附子15g,先煎1小时,白芍10g、白术15g、茯苓15g、米壳5g、干姜5g,治寒泻。
(5)茶叶30g,加红糖50g,浓煎服。治腹泻不止。
(6)芡实、百合60g,煮稀饭共食。治脾虚泄泻。
(7)莲肉200g,炒,研末,蜂蜜适量,蜜为丸。治久泻,每次6g,日三次。
(8)大蒜一头,茶叶一把,水煎服。治腹泻。
(9)白胡椒4―6粒、陈皮10g、石榴皮10g,水煎服。治寒泻。
(10)黄连6g、黄芩9g、葛根10g、炒山楂10g、木香10g、炒枳壳10g,水煎服。治寒热湿错杂腹泻。
(11)山药100g、薏苡仁500g,炒黄研粉,日二次,次二匙,温水或红糖水,蜂蜜水冲服。治慢性结肠炎。
(12)锡类散,内服,治溃疡性结肠炎,每服0.5g,日一次。
(13)茵陈蒿15g、白芷15g、秦皮15g、茯芩25g、黄柏10g、藿香10g。治湿邪致久泻,慢性结肠炎之类病症。
(14)乌鸡1只、党参50g、白术、茯芩各25g、砂仁15g、白蔻仁15g、生姜10g,将乌鸡净毛去脏,洗净,将药纳入鸡腹内,煮熟,去药,食肉喝汤。治脾虚泻泄。
2、其它疗法
(1)大蒜捣泥,敷足心脐中,治虚寒久泻,脐中,20―30分钟取下,防起泡,足心3―4小时取下。
(2)艾炙,隔姜片或蒜炙,上脘,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
(3)拔火罐,神阙穴,天枢穴。
(4)耳针:小肠,大肠,胃,脾,肝,肾,神门,交感,穴位上压王不留行籽,贴胶布固定,每日按压5至6次。每次3―5分钟。
(5)针炙:脾俞,肝俞,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大肠俞,合谷。
3、护理与预防
(1)泄泻易脱水耗津,给以淡菜汤,米粥,流食。
(2)忌油腻食物,进易消化清淡食品。
(3)严重脱水时及时抢救补液。
(4)寒温适宜,饥饱适中,劳逸得当,忌暴食暴饮,生冷辛辣品。
(5)根治病因,防患于未然。
(七)痢疾
痢疾与泻泄的简单区别:痢疾腹痛重,里急后重,下不痛快,多因疫毒所致。治法方药与泻泄大不同。
1、 经方验方单方
(1)鲜马齿苋(蚂蚱菜),不拘多少,洗净捣烂,挤汁服,或煎服汁吃菜。用于治疗湿热痢。
(2)鸦胆子仁10―15粒,胶囊装服。
(3)辣蓼叶100―150g鲜品,水煎服。用于湿热痢,寒温痢。
(4)小茶叶10g、干姜10g、赤白糖各10g,水煎服。用于湿热、寒湿痢。
(5)白头翁30g,水煎服。用于湿热痢。
(6)大蒜1头,捣泥,用开水一杯冲开,加2匙红白糖,或蜂蜜,待凉后服。用于普通湿热痢、寒湿痢。
(7)黄芩10g、黄连10g、白芍15g、大黄10g、槟榔10g、当归10g、木香5g、肉桂5g、甘草5g,水煎服。治湿热痢。
(8)白头翁30g、秦皮12g、黄连6g、黄拍10g、白芍20g、大黄6g、黄芩10g、木香10g、当归10g、丹皮10g、甘草6g,水煎服。治疫毒痢。
(9)党参10g、白术10g、肉蔻10g、肉桂6g、河子10g、米壳3g。治痢疾致气虚、脾虚证。
(10)赤石脂30g、干姜9g、粳米30g。治下得脓血日久不愈,其脓血色质暗淡,且赤白相兼,中气大伤。
(11)栀子10g、香豉12g。治下利止后,心烦更甚。
(12)大黄15g、川朴10g、枳实10g。治红白痢。
(八)便秘
1、单方验方经方
(1)白密60g,化汤,入芒硝9g,空腹。适用于实秘。
(2)生大黄12g、甘草9g,开水泡服。适用于热秘。
(3)莱菔子(萝卜子)炒研粉,每晚开水送服10-20g。治老年性便秘,以及习惯性便秘。
(4)大黄30g、牵牛子15g,共为细末,蜂蜜水送服10g。治燥热实秘。
(5)红枣15枚,煎煮喝汤,吃枣。治小儿便秘。
(6)香焦50g、黑芝麻25g。治高血压兼便秘。
(7)红薯30g、大枣50g、蜂蜜25g。治老年便秘。
(8)生何首乌60g,水煎服。治阴虚便秘。
(9)大黄10g、芒硝10g、枳壳5g、厚朴10g。治腹胀,痛拒按,口渴,热,便秘,肠梗阻。
(10)大黄9g、附子9g、细率6g,水煎服。治胁腹痛,大便不通,拒按。腹部冰凉,口气清冷,肠梗阻。
2、其它疗法
(1)葱两根,生姜1块,盐少许,研作饼,热敷脐部。
(2)肉苁蓉25g、羊肉100g、粳米50g,煮粥食。适用于老年血虚寒性便秘。
(3)黑芝麻15g、松子仁(柏子仁)15g、核桃肉15g,研末,蜜水冲服。适用于阴血不足便秘。
(4)当归9g、生姜15g、羊肉125g。主治腹中两胁急痛,大便不通,血虚寒凝。
(5)按摩腹脐部,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由上向下摩擦治疗。治老年性便秘。
(6)指压迎香穴,即食指,中指叉开,压鼻孔两旁凹陷处,出现酸痛为度。治大便不通。
(7)食用全麦面粉,带皮粉碎的玉米面;或麦麸、白面为1:3,加些糖,蜂蜜,蒸成饼吃,通便。治痔疮,治结肠炎。
3、护理与预防
(1)消除病因,不宜滥用泻剂,不宜常服单一通便药片。
(2)多食素食疏菜,粗纤维食物,水果。
(3)生活规律化,适当活动,按时排便。
(4)必要时肛门给药,减少口服药量以及给药次数。
(5)若便秘,突然腹剧痛,不排气,应及时,去医院捡查治疗。
五、心系病证
(一)失眠(附多寐)
1、经方验方单方
(1)炒枣仁10g、麦冬10g、远志5g,水煎,睡前服。
(2)炒枣仁15g,捣碎,水煎,睡前服。
(3)朱砂1.5,将鸡蛋打一孔,放入朱砂,纸糊口,蒸熟,睡前服食。
(4)睡前,将1匙食醋倒入一杯冷水中,搅匀喝下,或一杯牛奶、糖水,都有催眠作用。
(5)桂枝20g、炙甘草20g、半夏20g,水煎,睡前服。
(6)陈皮5g、半夏10g、茯芩10g、炙甘草6g、枳实5g、竹茹10g、石菖蒲6g、黄连3g,水煎服。治肝胆郁热,挟痰失眠。
(7)枣仁30g、麦冬15g、五味子5g,水煎服。治心阴不足失眠。
(8)枣仁30g、生地15g、五味子5g。治心肾不交失眠。
(9)枣仁30g、半夏10g、五味子5g。水煎服,治心气不足,痰热内扰失眠。
(10)治多寐:龙胆草10g、柴胡10g、黄芩10g、栀子6g、生地15g、薏苡仁20g、泽泻10g、车前子15g,包煎,水煎服。肝胆热上扰致多眠。
(11)黄连5g、肉桂5g、半夏20g、炙甘草20g。治心肾不交失眠。
(12)红枣30-60g,加少许白糖煎汤,每晚临睡前服用。
(13)核桃,治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多梦,食欲不振,每晚食10枚。
(14)取洋葱适量,捣烂放在鼻子边,吸其气味,15分钟入睡。
(15)桂圆、枣仁各9g、黄芪15g,沌汤,睡前服。治心气虚失眠。
(16)莲子、黄芪各10g,加糯米适量煮粥吃。治心气虚失眠。
(17)枸杷子45g、枣仁30g、五味子25g、香橼20g、何首乌18g、大枣15g,去核,上好白酒1公斤,灵芝60g、丹参20g、三七20g,共浸1周后饮用,每睡前服10―20ml。
(18)鲜百合50g、生熟枣仁各15g,水煎,睡前服。
(19)龙眼15g、枣仁6g,开水冲泡当茶饮。
2、其它疗法
(1)气功疗法,静养功,卧式,在睡前作,可治神经衰弱失眠。
(2)睡前刷牙洗脸洗足,准备好睡,平卧,向上,两脚尖用力向上翘起,挺直大腿,小腿与足背呈90°,坚持腰挺直,静心,气沉丹田,挺10分钟后休息5分钟,再重复如上动作,一般就有困意。几次就入睡了。
(3)针炙:心俞,膈俞,神门,三阴交,肾俞,太溪,胆俞,肝俞,中脘,天枢,丰隆,脾俞,辨证取穴3-4穴。
3、护理与预防
(1)精神摄养,不可以过喜过怒,紧张疑虑。
(2)晚饭不宜过饱,睡前不饮浓茶。
(3)参加适当体力劳动,注意体育锻炼。
(4)睡时枕边放橙子,桔子,苹果切开,闻其芳香味,可催眠安睡。
(5)喝芹菜汁,可助安眠,适用于肝阳上元烦躁失眠。
(二)惊悸 怔忡
惊悸,怔忡,俗话说,就自觉得心中剧烈跳动,慌恐不安。惊悸,时发时止,怔忡整日悸动不安,稍劳尤甚。惊悸久不愈,可发展为怔忡。
1、单方验方经方
(1)紫石英10-15g,水煎服。镇静。
(2)甘草30g,水煎服。养心气
(3)苦参20g,水煎服。去心火
(4)人参10g、白术10g、黄芪20g、当归6g、茯神10g、远志3g、枣仁10g、木香2g、龙眼肉6g、炙甘草2g、生姜3g、大枣7枚,水煎服。治心脾两虚心悸怔忡,气短乏力,神疲倦怠。
(5)半夏10g、橘红10g、茯苓10g、胆南星10g、枳实10g、枣仁12g、柏子仁10g、远志6g、甘草3g,水煎服。治痰浊阻滞,心悸怔忡,痰多气短,心胸痞闷。
(6)当归10g、赤芍6g、川芎5g、生地10g、柴胡3g、牛膝10g、枳壳6g、桃仁12g、红花10g、桔梗3g、甘草3g,水煎服。治因瘀血阻络心悸怔忡,胸闷不畅,胸部刺痛。
(7)半夏9g、麻黄9g,研末蜜丸,每服6g,日三次。治心下悸地动,伴气喘。
2、其它疗法
(1)针炙:脾俞,肾俞,足三里,神门,曲泽,内关,血海,少府,膻中,通里,心俞,世阙,间使。
(2)耳针:神门,皮质下,交感,胸区。
(3)内关穴注入黄连素注射液(双穴注)每穴2-3ml,针补心俞。治心动过速,每分钟120以上,注射后15分钟,即平稳正常。
(4)药膳:五味子15g、麦冬30g、圆肉30g、大枣20枚、小米100g,煮粥吃。
3、护理与预防
(1)劳逸结合,轻证患者,可参加适当劳动和体育活动,生证患者,应卧床休息。
(2)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志内伤。
(三)癫狂
1、经方验方单方
(1)枣仁15g、生地25g、当归10g、圆肉、小麦15g、茯神10g、甘草5g、远志5g、菖蒲10g、牡蛎20g、菊花10g、莲子心15g、灯心5g、竹茹5g,水煎服。治无故悲伤哭泣,魂魄不安。
(2)桂枝15g、甘草10g、太子参15g、五味子15g、白茯苓10g、龙眼肉15g、龙骨15g、牡蛎15g,水煎服。治狂躁妄动,哭笑无常,骂詈不避亲疏,喜动。
(3)黄莞花花蕾及叶子,晒干研末,服2-6g、饭前服,20日一疗程,孕妇体弱,有肠胃病者忌服。
(4)巴豆霜1-3g,分两次,间隔半小时服下,10次1疗程,泻下为度。
(5)桃仁15g、芒硝15g、枳实15g、竹茹10g,水煎服,老不泻加倍量服。
(6)钩藤10g、竹茹10g、牛膝12g、通草6g、琥珀3g(研末冲)、辰砂3g(研末冲)兑竹沥水30g-90g,水煎服,舒肝治癫狂。
(7)陈皮10g、半夏15g、茯芩15g、枳实10g、竹茹12g、远志5g、枣仁15g、菖蒲10g、南星6g、天竹黄3g(冲服),地龙10g、郁金15g、黄连10g、蚕砂15g。治癫狂痛证。
(8)丁香20g、马钱子20g、旋复花30g、沉香50g、白豆蔻50g、天仙子15g,平喘、止痛、治癫狂。
(9)竹茹12g、枳实12g、半夏12g、陈皮6g、甘草6g,水煎服,睡前吃牛黄解毒丸,治癫狂。
(10)血余6g、琥珀6g、朱砂6g、血竭6g、大赤金4张,茴香上大虫子12g,把虫子焙黄研面,用铜锅装水,加温,用此水冲药一次服。服后十分钟左右即懂人事。5-6副全愈。治癫狂。
(11)血余30g、破旧烂棉花30g、破旧烂绳头30g、破旧烂鞋底30g,用麻绳将上物捆住,蘸豆油烧透成灰,黄酒为引,冲服。重者,三服即愈。治癫狂,此方流传于东北黑龙江农村,旧绳鞋底,是指旧时的纯棉麻品。
2、针炙
肺俞、心俞、神门、印堂、丰隆、劳宫、人中、大陵、风府、辨证取穴,以针为主,泻法为主。
3、护理与预防
(1)关心病人,对各种病态不应讥笑讽刺。
(2)对待病人极耐心,对其合理要求尽量满足。
(3)对重病患者,注意安全。
(4)平时注意精神调养。
(四)痛证
1、经方单方验方
(1)蜗牛30g,焙黄研末,黄酒冲服,大人一盅,连服几次即可愈。
(2)马蛇子,瓦盆上烧焙研末,黄酒冲服。一天一副,每服1―2个,连服3―5天,一疗程。
(3)瓜蒂,赤小豆各4g、细末,分3次,开水服,吐出痰为度,治痛证。
(4)胆南星30g、雄黄15g、朱砂15g、全蝎15g、龙眼肉30g、共细末,炼蜜为丸,每丸6g,日二次,每次1丸。
(5)黎芦为末,胆石丸溶水,送服,每次各3-5g,鹅毛,筷子,手探吐,吐出风痰为度。
(6)蜈蚣1条、全蝎1条、共研细末,一日量,每晚小米汤冲服。
(7)牛黄0.8g、朱砂1g、生姜汁180g、竹沥膏90g、牛黄、朱砂研极细,姜汁,竹沥膏混合匀,分三次服下。
(8)天麻15g、远志10g、菖蒲15g、甘草10g、大枣10枚、大麦30g,水煎服。
(9)天麻72g、全虫60g、当归150g、炙甘草60g、胆南星21g,共为细末,日2―3次,每次3g,轻者1-2次,开水送服。
2、其它疗法
(1)针炙:太冲、平隆、心俞、鸠尾、脾俞、中脘、脾俞、申脉、照海、上星、痞根、辨证取穴。督脉六位可透刺。
(2)灯火疗法,其实是炙法。三月三、五月五、五月十五、七月十二、九月九日、取穴、太阳、人中、神庭、上星、百会、脑户、风府、风池、大椎、身栓、筋缩、脊中、腰俞、心俞、膈俞、肝俞、十室、少商、神门、少冲、郗门、间使、内关,大陵、解溪、冲阳、历兑、隐白、金门、刺骨、通谷、大致、行间、太冲。用灯心草一节,3寸许,蘸油点燃,迅速刺激穴位即可。
按人体生物节律取日,或子午流注取穴,第一开位,均可。
3、护理与预防
(1)对于频发者,注意安全。
(2)发作时注意清除痰诞,防避窒息。
(3)饮食清淡,宜多食豆芽菜,饮食有节。
(4)起居有常,情绪平稳,劳逸结合。
六、肾系病证
(一)淋证
1、单方验方经方
(1)车前子15g、蒲公英30g、白头翁30g、滑石15g、小蓟15g、知母15g,水煎服。治血淋。
(2)益母草30g、白茅根30g,水煎服。治血淋。
(3)当归10g、雄黄3g、川牛膝10g、木香3g、大黄10g、海金砂10g,共为细末,每次5g,临睡前黄酒送下。治五淋。
(4)小茴香5g炒,糯米100g,煮粥吃。治尿频。
(5)大蒜半头捣泥,加白糖水冲开,待冷服下。治霉菌性尿道感染。
(6)大黄10g、芒硝10g、枳实10g、川朴10g、金钱草10g、海金砂30g、鸡内金15g、车前、木通、王不留行各10g、泽泻15g,共为细末,日2次,每次5g,晨空服,晚睡前,黄酒送服。治砂淋。
(7)核桃仁120g,在油中炸酥,研细末,以油为糊,早晚各服60g。治结石。
(8)黄芪120g、白芍30g,水煎服。治肾气虚致砂淋腰痛。
(9)肉桂5g、桂枝10g、黄芪90g、党参20g、白术15g、竹叶10g、茯苓20g。治劳累所致淋证。
(10)藕节150g、水500ml,煮20分钟,当茶饮。治肾炎血尿。
(11)葡萄根、白糖各30g。水煎服,清炎利尿,治尿血。
(12)治血尿:玉米须50g、芥荣花25g、白毛根30g,水煎服。兼治结石。
(13)鲜猕猴桃100g,捣烂取汁饮,日2次,连服3-5天。治小便淋沥短赤涩痛。
(14)向日葵根适量,水煎服。治淋病,尿频急尿痛。
(15)灯心6g,干柿饼2个,白糖适量。治尿路感染。
(16)玉米须50g、车前子25g、甘草10g,水煎服。治尿路感染,尿涩痛。
(17)白前30g,水煎服。治肾炎及尿路感染,早晚各1次,连服15天,特效。
(18)滑石6g、乱发6g、白鱼(衣鱼)6g、蒲黄20g,乱发烧焦,共研细粉,每次服6―9g,日服3次。注:白鱼,《金匮》中注衣鱼,就是从衣厨书厨中跑出来的有白鳞的蠹虫。若无有,可不用,加车前子。
2、针灸疗法
膀胱俞、肾俞、脾俞、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中极、血海、辩证取。
3、预防护理
(1)多饮水,饮食清淡忌肥腻辛辣之品。
(2)注意休息。
(3)加强锻炼,增强人体正气。
(二)癃闭 尿频 遗尿
癃闭,指小便少,点滴而出,甚至闭塞不通的病证。尿频,尿次数增多。遗尿,禁不住。
1、单方验方经方
(1)新鲜芋茅杆根250-500g、黄酒一杯,水煎服。治癃闭。
(2)甘遂6g、射香0.1g,面糊为丸,分三次服。治尿闭。
(3)蝼蛄6g,焙干,研细,黄酒下。治尿闭。
(4)金银花60g、菊花30g、甘草20g,水煎服,代茶频饮。治热闭。
(5)甘草梢20g,煎水服。治前列腺炎尿闭。
(6)大葱白5根、白矾10g,研细,共捣,敷患处,用塑料膜胶布固定。治前列腺炎。
(7)韭菜粥,治尿频遗尿,寒性尿多遗尿。
(8)淮山药,炒研末,日三次,次10g,开水冲服,治遗尿。
(9)核桃仁,治尿频,每晚吃三个核桃。治尿频,肾虚性尿频。
(10)小茴香粉,酒调贴脐,胶布固定。治气虚下焦寒尿频。
(11)丁香10g、肉桂10g、五味子15g、五倍子10g、吴菜萸10g、补骨脂10g,研细,酒调,敷脐,治遗尿。治气虚下焦寒遗尿。
(12)蒺藜20g、冬葵子20g、车前子20g。治热淋水肿尿闭。
(13)姜黄15g、蒺藜20g、栀子15g、黄柏皮10g。治热淋,尿血尿点滴出。
(14)核桃仁25g、益智仁20g、淮山药25g。治肾虚小便频,夜尿多。
(15)洋葱头两个,约250g切片,浸于红葡萄酒一瓶,盖严密封,浸3―5天后,每天饮酒20-30ml,葱头食用。治尿频,连服一月。
2、其它疗法
(1)坐浴:括蒌30-60g,煎汤20分左右,热坐浴,发汗为度。治癃闭,西医谓前列腺炎,前列腺增加之类病症。
(2)独头蒜1头,栀子3枚,盐少许,捣烂,贴脐。治尿频。
(3)葱白500g,捣烂,入麝香少许,贴脐。治尿频。
(4)取嚏或探吐法,皂角末0.3-0.6g,吸入鼻中取嚏。喝些淡盐水,以鹅毛,筷子,净手探喉,即吐,嚏或吐后小便即可解出。
(5)条件反射法,患者蹲在便盆上,陪侍人持一壶温水(与体温相近)用茶壶嘴,缓慢地在患者腰骶部顺腰中线流下,旁边可用自来水之类,流滴小细流声,如闻小便声,有时此方立竿见影。
3、按摩与针炙
指压或针炙,取炙,上次、中、下窍。肾俞,膀胱俞,阴谷,气海。委阳,三阴交,阴陵泉,关元,中极,辨证取穴2―3个,即见效。
推拿:督脉,足太阳经,任脉,指针压穴法。
4、护理与预防
(1)饮食清淡,忌食甘肥辛辣。
(2)注意休息,适当锻炼。
(3)保持心情舒畅,心态稳定,忌忧思恼怒。
(三)腰痛
1、经方单方验方
(1)土虫3g,研细末,日2次,白酒冲服。治外伤,扭挫瘀血性腰痛。
(2)青盐1.5g、杜仲炭3g,为末,入鸡蛋烧熟吃。治肾虚腰痛。
(3)附子12g,先煎,干姜12g、甘草9g,水煎服。治肾阳虚腰痛,肾痿缩。
(4)木耳30g、木瓜7g、苍术7g、川牛膝10g,水煎服。治寒温腰痛。
(5)附子15g,先煎,茯苓10g、人参10g、白术10g、白芍10g,水煎服。治肾虚寒性腰痛。
(6)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0g、阿胶9g、(烊化冲服)滑石9g,水煎服。主治水热互结,小便不利,肾结核腰痛,输尿管结石腰痛。
(7)杜仲15g、巴戟天15g、枸杞子15g、伸筋草15g、熟地30g、鹿胶10g、烊化,麻黄10g 、炮姜10g、白芥子10g,水煎服。治陈旧性腰痛,肾寒,劳损所致腰痛。
(8)甲鱼1只,约500g、枸杞子50g、淮山药50g、女贞子25g,共煮食肉饮汤。治肝肾阴虚所致腰痛。
(9)核桃仁60g、白酒、红糖各适量,补肾益精。治遗精腰痛。
(10)荷叶50g、(鲜品加倍)研末,每服5g,早晚各一次。
(11)治男子早泄腰痛方:小公鸡一只,开膛去杂,纳入锁阳、金樱子、党参、淮山药各20g,五味子15g,共炖四小时,食肉喝汤。
2、其它疗法
(1)熨法:肉桂30g、吴茱萸90g、生姜120g、花椒60g、葱头30g,共炒热布包,熨贴痛处。
(2) 药酒熨法:肉桂子30g、桂枝40g、吴茱萸30g、补骨脂30g、川芎40g、红花30g、威灵仙50g、仙茅30g、乳香30g、没药30g、丁香30g、鸡血藤50g、苏木50g、土虫20g,研冰片10g、将其中块大药切碎。共浸入3斤白酒中,浸三日,可用。
用法:折三层,蘸药酒3―4盅,敷在患处,其上盖一层塑料膜,膜上盖二层干毛巾,不蘸药酒,上用电熨斗移动热敷,断电操作热而耐受为度。每次30-40分钟,热敷完毕,稍事按摩,牵腿抖动,每日一次。一般证,一剂药,用10天左右,第一遍用完,可再续2斤白酒,可愈。笔者用此法方药,稍加对症调方,治愈多人,其中不少人索去药方,以备后用,或介绍亲朋,疗效皆满意。如果家中无电熨斗,可以在灶中烧三块大半块砖头,代替电熨斗用,可轮换热熨。
(3)推拿、用搓、按、捶诸方法舒筋通络,斜板松筋骨,以督脉,足太阳经为主。平时,自己搓按腰部,每次5―10分钟,每日3―5次,长期坚持,效果理想。
(4)针炙疗法:委中、肾俞、龈交、腰阳关、昆仑、关元、气海、阴陵泉,辨证取穴。
耳针:腰椎,肾,神门
3、护理与预防
(1)保暖,勿受潮凉,当劳累出汗时切勿受风。
(2)适当活动,勿劳累过度,房事勿过度。
(3)勿饮酒过度。以防伤肾,勿过用辛辣油腻食品。
(四)遗精 阳萎
1、单方验方经方
(1)补骨脂10g、核桃仁10g、共捣为泥、炖服,日一次。治肾气不固型遗精阳萎。
(2)莲须300g、石莲肉300g、芡实300g,共为末,再以1500g金樱子煎水,浓缩药汁,和药末为丸,日二次,每次10-15g。治遗精,阳萎。
(3)刺猬皮,在瓦片上(或砂锅内)焙干,研末,黄酒冲服,治遗精阳萎。本方也治气滞血瘀型胃痛。
(4)牛鞭一根,焙干,菟丝子15g、淫羊藿15g、韭菜子25g,共研细,每晚用黄酒巴送服10g。治阳萎早泄。
(5)五倍子,白芷等份,研细,醋调,敷脐,胶布固定。治阳萎早泄。
(6)治精少不孕,中气不足:人参15g、黄芪160g、白术15g、升麻10g、枳壳15g、木香5g、柴胡5g、补骨脂15g、杜仲15g,水煎服,日一剂,另可酌情配合西药氯酚胺。
(7)黄柏20g、知母20g、龙胆草15g、木通15g、水蛭5g、(研末),水煎服。治下焦湿热致阳萎早泄。
(8)水蛭3g、朱砂琥珀各0.3g,研细,白水送服。治相火旺盛遗精。
(9)巴戟天30g、菟丝子20g,水煎服,日一剂。治阳萎。
(10)泥鳅400g、大枣6枚、生姜2片,煮吃。治阳萎遗精。
(11)莲子15g,水煎,饮汁,吃莲子。治梦遗,连服两周。
2、其它疗法
炙:心俞、肾俞、神门、三阴交、气冲、命门、关元。
3、气功疗法
从卧式静养功开始练,逐步练坐式,立式,后逐渐练站桩,打太极拳等,或练慢跑,体操等。
疾病,一般的早泄,属于生理不协调,可在性交前,冷水洗阳茎10秒钟,行房时宜凉爽。
4、护理与预防
(1)注意精神调养,排除杂念。
(2)节制性欲,戒除手淫。
(3)晚饭不宜过饱,衬裤不宜过紧。
(4)少食辛辣刺激食品,戒烟酒。
(5)不可盲目使用广告的壮阳药。
(五)耳鸣 耳聋
1、经方单方验方
(1)黄芪30g、白蒺藜15g、差活15g 、附子25g(先煎1小时)羊肾1对,煎服。治肾阳虚耳鸣,听力减退。
(2)水蛭5g,研冲,丹参50g,水煎服。治因外伤或强力震波致耳聋。
(3)龙胆草15g、黄芩15g、蒲公英30g、赤芍15g、栀子15g,水煎服。治肝胆热引发肾阴虚耳鸣、耳聋。
(4)山芋15g、山药15g、熟地30g、丹皮10g、泽浮10g、茯芩10g、磁石15g、蝉蜕10g、川芎15g、牛膝15g、桂枝10g,水煎服。治肾虚耳聋、耳鸣。
(5)中成药:左慈丸配复方丹参片,六味地黄丸配活血逐瘀丸。
(6)吹耳方,白芷10g,加微量麝香研细,取少量吹入耳内。治气撅之耳聋,若无麝香,可改为:煅蛇皮成炭,研细,兑入适量冰片,研细,吹耳内少许。
2、其它疗法
(1)针炙
外关、中诸、听会、曲池、肾俞、肝俞、侠溪、哑门、风池、耳门,辨证取穴。
(2)捏住鼻孔,吹鼓气。手指敲后脑勺,听得耳内有像敲鼓咚咚声。日3至5次。每次5-10分钟。
(3)双足并立,挺直,足尖着地。足跟抬起,然后,突然落地,震动腰椎,传至整个头顶有被震感觉。作用:补肾健脑聪耳。
3、护理与预防
(1)禁止挖耳,防止杂物入耳。
(2)怡神养心,少怒气和。
(3)注意寒温,增强体质。
(4)避免劳倦,节制房事。
七、肝胆系病证
(一)眩晕
1、经方单方验方
(1)单决明30g、野菊花15g,煎汤代茶饮,用于肝阳上元之眩晕。
(2)半夏15g、秫米30g、蜂蜜20g,煎服。治痰浊中阻眩晕,失眠。
(3)牛膝30g、天麻10g、陈皮12g,水煎服。治肝风内动,挟痰上窜之眩晕。
(4)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清眩丸,知柏地黄丸、治肝热眩晕,肝火偏旺。肾水亏,致眩晕。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用于气血两虚眩晕,日2-3次,每次1-2丸。
(5)连翘10g、木别子8g、苦麻菜8g(小蓟,鲜品30g)、木香8g、黄柏皮7g、胡黄连5g、麦冬8g、八角茴香4g。治肝火眩晕。
(6)连翘25g、秦韭花15g、麦冬15g,清肝火,治眩晕。
(7)小茴香10g、广木香10g、公丁香10g、草果仁10g、肉豆蔻10g,降肝郁气,治气逆晕。
(8)白芍12g、枳壳12g、甘草10g、柴胡10g。治肝郁气眩晕。
(9)半夏15g,干姜10g,南星10g,陈皮15g,茯苓15g。治肝风化火生痰引起眩晕。
(10)泽泻20g,白术20g,橘红15g,茯苓20g,干姜15g,桂枝15g。治耳源性眩晕。
2、其它疗法
(1)针炙:涌泉、太冲、三阴交、风池、阳陵、内关、翳风、百会、足三里、太阳、印堂,辨证取穴。
(2)推拿:搓督脉、太阳经、少阴经、少阳经。
(3)白芷5g、辛麦3g、细辛5g、皂荚5g、冰片1g、白胡椒3g,共研细末,抽吸入鼻中少许,打喷嚏。治眩晕,此方药还可治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3、理与预防
(1)发作时卧床休息,防止摔伤。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躁扰。
(3)戒除烟酒,清除不良刺激。
(4)及时测血压,脉搏,辨证论治。
(二)胁痛
1、经方单方验方
(1)枳壳9g、元胡6g、甘草5g,水煎服。治肝气郁结胁痛。
(2)鸡血藤15g、香附9g,水煎服。治瘀血,停着胁痛。
(3)郁金、姜黄各12g,茵陈24g,水煎服。治肝胆郁热兼有气滞胁痛,并治胆囊炎。
(4)苏木20g、香附20g、红化15g、木香20g,水煎服。治气滞血瘀胁痛。
(5)川栋子15g、当归15g、熟地15g、麦冬20g、阿胶10g、枸杞子20g。治肝血虚肋痛。
(6)大黄30g、黄苓6g、甘草9g、桃仁30g、杏仁30g、赤芍12g、干地黄30g、干漆3g、虻虫30g、水蛭30g、蛴螬18g、 虫18g,研细,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3-5粒。治肝肿大,瘀血性胁痛。肝硬化。
(7)郁金15g、川栋子10g、龙胆草15g、茵陈20g、山楂15g。治肝胆湿热引起胁痛,胆囊炎,肝炎早期。
(8)五灵脂21g、木通18g、诃子15g、桅子15g、川栋子15g、红花10g、熊胆粉9g,共研细,每次3-5g,日3次。治热瘀互相肝胆痛。(若熊胆无货,可用牛、羊、猪苦胆汁代用炮制)
(9)柴胡10g、黄岑12g、党参9g、炙甘草6g、半夏9g、生姜9g、红枣4枚。治风寒感冒诱发胸胁痛。如胸膜炎,胆囊炎痛。
2、其它疗法
(1)白雄鸽1只,去毛、内脏,之后洗净,内加枸杞子、肉苁蓉各50g,共炖熟,食用。治精血亏损肝肾阴虚元证。
(2)郁金30g、熊胆5g、明矾5g、火硝5g,研细,冲服。治肝胆湿热长期郁结,形成结石疼痛。每次2-3g,日三次,饭前服。
(3)金银花50g、花茶叶20g、沏水当茶喝,治胆囊炎肋痛。
(4)金钱草60g、鸡内金6g、煎水,冲服,芒硝3g、明矾2g、饭前服,日二次,治胆结石致肋痛。
(5)针炙
①期门、支沟、阳陵泉、太冲。
②红墟透照海,肝俞,胆俞,日、月、章门,针刺,泻法为主。
3、护理与预防
(1)发病期卧床休息,饮食清淡,少食或不食肥腻厚味。
(2)避免急躁和发怒,稳定情绪,心情舒畅。
(3)讲究卫生,驱蛔去,防胆结石。
(4)胁痛发作严重时,应及时查清病因,对症治疗。
(三)膨胀
1、经方验方单方
(1)防已、椒目、葶苈、大黄各10g,研末,蜜为丸,每次9g,日三次。治腹满胀,成水臌。
(2)生地30g、丹参15g、川栋子9g、白茅根30g,水煎服。治肝肾阴亏,虚热动血,胸腹膨胀。
(3)丹参30g、红花15g、穿山甲1.5g(研冲),鳖甲5g、陈皮9g、三棱4.5g、 术4.5g,水煎服。治瘀血停留肝脾络阻致膨胀。
(4)鲜鲤鱼1条,500g左右,赤小豆250g,煮食治肝硬化腹水。
(5)半枝莲30g、陈葫芦瓢1个,水煎服。治肝硬化腹水。
(6)柴胡6g、枳壳9g、赤芍9g、茵陈30g。治肝硬化腹水。
(7)猪(牛、羊)苦胆,用豆腐浆水冲服,日二个。治肝硬化腹水。
(8)当归10g、白芍30g、川芎6g、白术12g、茯芩12g、泽泻12g,水煎服。治肝脾不和腹水膨胀。
(9)车前子15g、山芋15g、山药15g、泽泻10g、茯芩15g、熟地25g、丹皮10g、肉桂5g、附子5g。治因房室过度伤肾或黄疸久不愈,肝病累肾,腹大如鼓,日一剂,水煎服。
(10)白茅根30g、肉桂10g、茯苓15g、黄连10g、桑白皮10g、地骨皮10g、木通10g、百部15g、黄芪60g、山药15g,水煎服,日一剂。治结核性腹膜炎致腹水。
(11)蝼蛄三个,用香油炸,共为细末,黄酒一次冲服,日一次。治腹水。
2、其它疗法
(1)针炙:肝俞、肾俞、期门、行间、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胆俞、脾俞,辨证取穴。
(2)甘遂10g、芫花12g、干姜30g,共研细,每次 3g,酒和为饼,敷贴入脐,外用麝香膏固定。治膨胀腹水。
(3)参考水肿,关格治法方药。
3、护理与预防
(1)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改善体质及生活条件,疾病慢延期,应以休息为主。
(2)情绪要乐观,不急躁,不发怒,安心治病。
(3)采用低盐食品,如果尿特少,水肿,势甚,腹膨胀严重时,给予无盐饮食。
(4)注意保暖,防止正虚邪侵,引起高热,而发生他变。
(5)防止感染。
(四)黄疸
1、经方验方单方
(1)桂枝9g、白芍9g、甘草6g、生姜9g、大枣6枚、黄芪12g。治身黄发热,自汗,恶风,水煎服,日一剂。
(2)茵陈30g、泽泻12g、猪苓9g、茯苓9g、白术9g、桂枝6g,水煎服,日一剂,治全身面目皆黄,可伴形寒发热,腹部胀满,倦怠少食,恶心呕吐,小便色黄而不利。
(3)大黄15g、黄柏15g、栀子10g,水煎取汁,冲化芒硝12g、空腹顿服,治黄疸,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
(4)猪板油160g、乱发30g、文火榴煎成膏,乱发焦化熔解为度,分四次服,日二次,治身黄不润泽,少腹硬,饮食不消。
(5)垂盆草30g、(鲜品90g)水煎服,降谷丙转氨酶。
(6)茵陈30g、玉米须30g,水煎服,日一剂,用于阳黄。
(7)茵陈30g、鲜茅根60g、大枣12g,水煎服,用天阴黄。
(8)茵陈15g、生姜60g、大枣12g,水煎服,治阴黄。
(9)茵陈24g、干姜6g、白术9g、不煎服,用于阴黄。
(10)丹参60g、茵陈30g,水煎服,治急性黄疸肝炎。
(11)茵陈20g、佩兰10g、郁金10g、板兰根30g,水煎服,治黄疸。
(12)茵陈24g、大黄12g、栀子9g、沉香3g、青黛3g、芦荟2g、龙胆草6g、柴胡9g、郁金9g、木通3g、共研粗末,一次煎服,日一剂。治黄疸肝炎。
(13)大黄15g、茵陈30g、川朴15g、川栋子10g、栀子15g,水煎服,日一剂,治黄疸肋痛。
(14)中成药:六神丸、治肝炎,每服10粒,日三次。
2、其它疗法
(1)针炙:至阳、肝俞、胆俞、脾俞、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阴陵家,辨证取穴。
(2)沙蒿子150g,加少量水,上锅蒸成为饼,贴在胆部,上用塑料膜盖住,包扎,日一换。
(3)清晨起床即喝:芒硝10g、大黄末5g、凉水冲服。利胆,清脏腑,治胆囊炎,便秘,去黄疸。
(4)黄昼60g、白菜干45g、茵陈30g、郁金9g、山栀子6g、柴胡6g、通草6g、菜,豆,煮吃,药,另煎取汁服,治黄疸肝炎。
3、护理与预防
(1)减少活动,注意休息,采取动静结合。
(2)食品中选易消化,营养充足类,不过食会辛辣油腻食品。
(3)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思想开朗。
(4)戒烟酒,忌房事。
(5)黄疸性肝炎有传染性,注意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五)疝气
1、经方验方单方
(1)枳壳15g、生黄芪15g、升麻6g,水煎服,治疝气。
(2)桂枝40g、乌药30g、小茴香30g、高良姜30g、川栋子50g、橘核30g、袋蜘蛛40-50个。制法:活捉袋蜘蛛,浸入一小瓶约50―100ml的白酒中,淹死,捉够40-50只,瓦上焙干,与诸药共细末,将浸蜘蛛酒兑入黄酒二斤,以黄酒冲服药末,每次3-4g,每日三次,少儿酌减。
说明:袋蜘蛛,黑蝎色而有光,大如豌豆,足共10只,身长,头如蟹,夹曲如钩,长约三毫米,较身尤黑,腹尖圆而大,用网如口袋,居其中,网灰白或黑色。产于沙土,黄土,壁间屋角。(生于草间,色花白者有毒,勿用)。此方为《金圆匮》蜘蛛散和《准绳》橘核丸的复方,此方价廉。治疝为效。
(3)乳香10g、没药10g、乌药10g、当归15g、槟榔15g、升麻15g、枳壳10g、细辛5g、、甘草10g、桂枝15g、荔枝核10g,水煎服,日一剂,治疝气。
(4)向日葵内白心,煎汤服,治疝气。
(5)红皮蒜头二个,甘核50g,金橘二个,白糖50g,蒜去皮,共煮,顿服,治疝气痉痛。
(6)鲜姜适量,捣烂取汁,稍加温,贮于碗中,阴囊浸入姜汁中片刻即成。
(7)荔枝核,大茴香各等分,炒研,黄酒送服,每服5g。
(8)雄黄30g、明矾60g、生甘草20g,煎水,熏洗阴囊。
(9)干老丝瓜一个,陈皮10g,共研细末,开水冲服。每服10g,日2次。治疝气,睾丸肿痛。
(10)红皮蒜2头,橘核50g,大茴香20g,荔枝核20g,水煎服。
2、其它疗法
(1)食盐500-1000g,炒热后用布包,熨少腹部,治疝。
(2)针炙:关元、气净、神阔(只炙)、大教、章门、急脉,炙为主。
(3)按摩治疝嵌顽:令患者仰卧,从中极向神阙,下脘方向单方向摩搓,急脉,五里穴用一指禅点穴,然后轻揉疝,顺时针逆时针方向交替轻揉,向上搓腹即可回,痛止。托带护住。若服药无效,可适时手术治疗。
3、护理与预防
(1)避免过分劳累,急性期卧床休息。
(2)忌食生冷辛辣油炸食物。
(3)所穿内裤柔软,宽松。
(4)用弹性绷带托住肿胀阴囊。
(5)不能强力搬举重物,居处环境干燥。
八、气血津液病证
(一)痰饮
1、经方验方单方
(1)泽泻30g、白术18g。治痰饮上扰、心悸、头晕目眩、泛吐清水。
(2)苍术10g、白术10g、干姜5g、制附子10g、肉桂5g、炙甘草5g、白芥子5g、苏子10g、菜菔子10g,研细末,水为丸,日服2次,每次6g。治脾肾阳虚、痰饮咳喘。以及冬季受寒,痰多咳喘。
(3)芫花、甘遂、大戟、等分,为末,每次服3g,大枣10-15枚,水煎汤,冲药末,晨空腹服。隔日一次,4-6次为度。可治水饮停胸胁,如胸腔积液、心脾、肺、胸膜炎症引起积液,此方适用于身体比较健壮之人。
(4)栝蒌实、栝蒌壳各30g,熔、炒神曲15g,为末,葱白汤冲服,日二次,每次6g。治饮酒过量致两胁胀满,时复呕吐,腹中如有水声。
(5)香附、皂荚、半夏各30g,白矾15g,姜汁面糊为丸,每服6g,日二次。治停痰宿饮,胸膈不利。
(6)治橡皮肿,即肢端或劲,胸,某一部位肿大,不痛,柔软,西医谓良性囊肿一类。茯苓15g、 术15g、三棱15g、沉香5g(冲服)白芥子15g、大戟10g、海藻15g、猪苓15g、天花粉10g,日一剂,有寒象,重证,加附子30g,先煎,半夏15g。
(7)桂枝、生姜各10g,枳实15g、甘草24g。治痰气痞闷。
(8)甘遂3g、半夏10g、白芍15g、甘草6g,煎取汁,加蜂蜜100ml顿服。治心下痞坚胀满,下利稀水,又坚满。
(9)半夏12g、生姜9g、茯苓9g。治水饮致呕,突然呕吐,心下痞满,头目昏眩,心中悸动。
(10)遇一罕见病例:患者鼻翼肿大,颊后,耳后也有肿粒,如黄至大,但不痛。压之软,内无积液,以“怪病多属痰”立论治疗,药用:海藻20g、牡蛎30g、白芥子15g、半夏15g、三棱15g、桂枝15g、百部15g、蛇床子15g、昆布15g、日一剂,临症调方。肿块,局部周围皮下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5-10ml,从资料查得,此病西医谓蛙类真茵感染。极少见。用20%碘化钾溶液20ml,每日晨空腹服,结合二法治月余见愈,碘化钾,县防疫站,中学实验室有货,市地级试剂商店也有货。
2、其它疗法
(1)苏子粥,以苏子30g、薏苡仁250g,煮粥食。治咳吐痰诞,胸闷脘痞。
(2)针炙:肺俞、肝俞、膻中、期门、丰隆、渊阴陵泉。
3、护理与预防
(1)饮食要清淡,忌肥厚油腻以及生冷刺激食品,不宜饮茶或饮水过多。
(2)住室寒暖适宜,病重时卧床休息。
(3)积极根治原发疾病,防止病久失治误治。
(4)情绪乐观,锻炼身体。调养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二)水肿
1、经方验方单方
(1)麻黄15g、石膏30g、生姜12g、甘草9g、枣6枚,水煎服。治一身患肿,续自汗出,口喝。
(2)上方加白术15g,治一身面目黄肿,小便不利,身热汗出,肌肉消瘦。
(3)防已12g、黄芪15g、桂枝12g、茯苓24g、甘草9g。治身肿,小便困难,大便时稀。腹大,四肢苦重。
(4)万年青根15g,(鲜品30g)煎汤服,日一剂。治阴水。
(5)冬瓜皮30g、西瓜皮30g,水煎服,日二次。治肾性水肿。
(6)益母草60g,水煎服。治阴水水肿,尿蛋白。
(7)白茅根600g,水煎,分7-8次,温服。阴、阳水皆治。
(8)蝼蛄焙干,研面,每服2-3条,每日1-2次,阴、阳水肿均治。
(9)西瓜皮若干,切碎,煮膏,每服二匙。治慢肾炎水肿。
(10)黄芪60g、冬瓜皮30g、山芋30g、生姜皮30g,水煎服。治肾病水肿,肺心病水肿亦有效。
(11)东前草150g、鲜品,煎汤服,日一剂。治水肿,结肠炎、湿泻。
(12)大蓟、小蓟(刺儿菜,苦荬菜)各150g,水煎服汤,吃菜。治肾炎水肿,阴、阳水肿皆治。
(13)茯苓30g、甘草6g、桂枝12g、大枣15g,水煎服,治心下 肿,自觉脐上动悸,腹大内有水肿。
(14)鱼腥草30g、金银花30g、栝蒌15g、白 12g、黄芩12g、桃仁12g、葶苈子15g、茯苓15g、半夏10g、杏仁6g、桂枝10g。治胸膜炎渗出,心肺部肿痛。
2、其它疗法
(1)鲤鱼一条,大蒜两头,茶30g、砂仁6g、炖熟,食鱼喝汤,对邪浊上逆者慎用。
(2)黄芪40g、玉米须30―50g,水煎服,日一剂。治肾炎,消水肿。
(3)葱50g、猪脚尖4只,炖烂,食饮。治血虚浮肿。
(4)老蚕豆150g、红糖100g,水煎熟,吃豆喝汤。
(5)大量荠菜,煎汤饮,吃荠菜。治水肿,肾结核,血尿。
(6)西瓜皮100g、冬瓜皮100g、草决明30g、玉米须30g、天花粉30g,水煎服。治水肿,高血压,糖尿病,肝病水肿。
(7)丹参、当归各6g,乳香、没药各5g、茯苓、牵牛子、葶苈子各15g,一日一剂,水煎服。治心内膜纤维增生,(心脉瘀阻)引致胸腔积液,胸肿。
(8)茯芩15g、白芍10g、白术15g、生姜10g、附子15g(先煎)。治前阴水肿,身重,少气懒言,心烦而躁,不得卧。
(9)干地黄24g、山药12g、山菜萸12g、泽泻9g、牡丹皮9g、茯苓9g、桂枝3g、附子3g,水煎服。治腹大,脐肿腰痛,不得尿,阴下湿汗出,足冷,面瘦,病轻,可用成药金匮肾气丸。
(10) 瓜皮50g、蚕豆60g,水煎饮汤,食豆。功效:健脾,除湿,治肾脏水肿,心脏水肿。
3、针炙
肾俞、足三里、水分、命门、偏历、合谷、外关、三焦俞、关元、气海,以炙为主。辨证取穴。
(三)瘀症
1、经方验方单方
(1)丹参20g、降香15g、川芎15g、薤白90g,水煎服,治瘀阻血脉、脉管炎。
(2)桃仁15g、红花10g、当归15g、赤芍10g、川芎15g、穿山甲10g、鸡血藤20g、治瘀血阻经络,致半身不遂,水煎服,日1剂。
(3)当归15g、桂枝12g、白芍12g、细辛5g、炙甘草6g、红枣6枚,水煎服,日1剂。治血虚受寒,脉络阻滞。治头痛,痛经,虚寒腹痛,肢体麻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末稍血管痉挛。
(4)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牛骨髓30g、大枣60g、鸡蛋3只、三味加水同煎15-20分钟,日1剂,致愈停服。
(5)羊胫骨(即羊的四肢长骨)2根、红枣20只、糯米100g。将羊胫骨敲碎,加入洗净的红枣,糯米煮成粥,一日分2次服食,半个月为1疗程。无糯米可用大黄米加小米各半,或粳米、小米各半,均可。
(6)黄芪30g、当归6g、熟地20g、肉桂10g、金银花20g、川芎10g,水煎服。治外科疮疡血虚瘀血,不愈合,哺乳妇女血虚缺乳,附骨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小儿麻疹血虚疹不透,肺脓疡恢复期,结核性脓胸等。
(7)人参15g、黄精15g、桃仁10g、红花10g、苏木20g、川芎10g、赤芍20g、白芥子5g、百部5g、陈皮5g。治气虚血瘀兼咳喘。
(8)治理血小板减少久症方:黑木耳15g、柿饼4只,水煎,当茶饮,治瘀斑。
(9)猪皮100g切碎,红糖50g、红枣20枚,煮烂,加调味品,食用。功效:补血祛瘀。
(10)治急性白血病:六神丸,日服80-100粒。用指针压按内关、中脘穴。
(11)大黄15g、土虫15g、水蛭15g,研细末,水为丸。日服2次,每次3g。治因气血虚至血瘀症、五劳虚损,外伤致血瘀疼痛。
(12)草乌10g、葶苈子10g、红花10g、乳香10g、松香10g、麦冬20g,水煎服。治伤累吐血。
(13)松树塔7个,红茶9g,水煎服,白糖为引。治伤累胸痛。
(14)熟地30g、鹿胶15g、烊化冲服。白芥子5g、麻黄5g、桂枝10g、炮姜5g、当归10g、黄芪40g,水煎服。治寒冷致瘀血,脉管炎、十指色暗极痛、腰腿痛、瘀血致腹冷痛、经痛,伤疡久不愈合。皆可加减调方用。
2、其它方法
(1)针灸:合谷、血海、外关、阳陵泉、足三里、心俞、膈俞、神门、膻中、曲池、环跳、委中、 阴陵泉、大椎、辨证取穴。
(2)金银花30g,煎汁去渣,加粳米100g,煮粥食用。治瘀热互结,痈肿萌生。
(3)桃仁100g、粳米150g,煮粥食。治瘀血阻络,胸部痛如刀刺,舌唇青紫,或出血色暗。
(4)马齿苋(蚂蚱菜)50g、黑木耳40g、柿饼10个、红枣15个、羊肉适量。炖熟喝汤,食肉和菜枣。治血小板减少症,即血虚血瘀症。
(5)阿胶20g、红糖10g、黄酒30ml,先将粳米150g煮粥,粥熟,将阿胶研细,与糖酒兑入粥中食用。补血祛瘀。治血小板少症,面生瘀斑,伤损愈和熳诸证。
3、护理与预防
(1)重病患者,卧床体息。
(2)对于瘀热互结,瘀阻经络,瘀痹血脉患者,给于低脂肪,高营养半流食。
(3)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防止瘀血产生。
(4)对于因伤瘀血证,新伤勿用热敷。应用冷水浸毛巾冷敷。包括四肢,面部受伤,肌肉肿痛,青紫色。伤后至少一周以后,用热敷。
(5)加强体育锻炼,促进气血流通,增强抗病能力。
(6)及早根治原发病证,消除瘀血证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