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华保险箱1.2米的价格:舍利子与佛陀的辩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1:58:50

舍利子与佛陀的辩论 
博主:龙泉窑  发表时间:2011-11-11 20:18:24 
 
在佛陀的时代是印度的黄金时期,那时的印度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的富裕自然也就蕴育出非常多的哲学家宗教家。那时印度的风俗之一就是:博学多闻的人经常在国内,在各国间到处旅行,在大型的辩论和讨论中以挫败别人,被认为是最伟大的事情之一。如果某人挫败了所有的学者,那是一个很大的自我满足,那个人被认为比国王还要伟大。“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着同样的情况:那些最有名学者的最后荣誉,就是去那烂陀大学挑战,玄奘在印度的一举成名也在于,他代表那烂陀大学赢得了最重要的辩论。

佛陀有八十个伟大的弟子,而舍利子是那八十个里面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佛陀身边最博学多闻的人。在舍利之来到佛陀身边之前,他已是全国著名的伟大学者和最精通印度哲学的人,在所有的辩论中他都获得了胜利,而且他自已本身已经有5000个追随者,数量比佛陀还要多。但有人说:你还没有与释迦牟尼辩论过,你还不能是全印度最有学问的人。

当他带着他的5000弟子来找佛陀时,佛陀已知道了他的来意,佛陀笑着和他说:“舍利之,我知道你非常有学问,我很尊敬你,但是你的学问是辩论的学问,印度哲学的学问,我的学问是宁静的学问,你不了解宁静学问,你怎么能与我来辩论宁静学问呢?只能是你讲你的东西,而要我来接受而已。我不了解你的学问,也无法与你辩论印度哲学的问题,但我不想只是讲我的东西,而让你来接受。这样吧,因为是你来我这儿挑战的,就由我提个条件:你必须在我这儿安静地坐上二年,在这二年中你有足够的时间来了解宁静的学问,我也有足够的时间了解你的学问,二年后你可以来挑战我,挫败我了。”

舍利之觉得佛陀讲得很在理:两个不同思想体系的人如何可能来辩论呢?只能是你讲你的,我讲我的,你认为你的是对的,我认为我的是对的。我一定要了解佛陀的学问后,才能找到佛陀学问的漏洞,才能挫败佛陀。于是舍利之答应留在佛陀处二年。

(顺便提一下:我们在博客日报看到:那些以为自已掌握了形式逻辑的人(天知道他们是否真正懂形式逻辑),一定要去辩论要去证明:形式逻辑比辩证逻辑要高明,那要如何来辩论呢?如果能辩论出个高低,还要等到你来分胜负吗?德国人早就能把胜负分出来了!不可能的,没结果的!)

旁边突然传出笑声,是摩坷迦叶在笑,所以舍利子问摩坷迦叶说:“你为什么要笑?”

摩坷迦叶说:“我笑,是因为佛陀是一个会玩把戏的人,他也跟我玩过同样的把戏,我当初也是来找佛陀辩论,佛陀要我静静地坐上二年,而我已经坐了二十年了,现在,所有想要发问或是辩论的欲望已不知跑到哪儿去,无影无踪了。所以,如果你想问,你想辩论,现在就发问,不然你会像我一样一直坐下去。”

二年之后,佛陀果真对舍利子说:“现在你可以来讨论来挫败我,我将会非常高兴被你挫败。”

舍利子笑了,然后向佛陀顶礼,说:“请点化我成为你的弟子。这二年来宁静地坐在您身旁,聆听您的讲话,所有的思想和挑战的欲望都已消失,一个洞见已发生在我身上:万事万物来自于无,也化之于无,整个存在一直都是好好的,从来没有问题,我如何会有问题呢?我现在没有问题,如何来讨论问题,辩论问题呢?摩珂迦叶所说的是正确的。”

亚力山大大帝是个有悟性的人,他当时拥有半个世界,是世界上最有权力,最有钱财的人,但亚力山大在临死前对他宰相的瞩托是:在我死后,在通往陵墓的路上,你一定要把我的“双手”放在灵柩的外面。宰相很纳闷,问:为什么要那样?,亚力山大说:我要让大家都看到,即使是我亚力山大大帝,我也是赤裸裸地来到人间,和每个人一样,死后我的双手也是空空的,什么也带不走,与每个人还是一样。

人类的困惑是:为什么对权力,名声,钱财,美色的追求,按正常的逻辑,当我们的追求达到一个顶点时,我们应该是最满足,最幸福的,但事实是:所有对权力,名声,钱财,美色的追求达到一个顶点时,没有一个人在他的内心是满足的,幸福的,反而他会更空虚,那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那些得到的,并不是他真正的得到,只不过是暂时由他使用,貌似得到而已。一个皇帝拥有全国最大的宫殿,50年后他不在了,但宫殿还在,一定会有另一个来居住,宫殿不可能属于他,属于任何一个皇帝。你可以成为一个国家的总统,但只是总统这个位置借你使用而已,5年10年,最多你死后,那个总统位置一定有另一个人来坐,你不可能把总统带走。钱财,美色都一样,你的钱财并不真正是你的,只是暂时放在你这儿,由你暂时保管一下而已,你死后马上就成为别人的。

那么,是否有样东西或是什么,它永样是你的,你死后它也是你的呢?这就是佛陀,耶酥一直在讲,一直希望我们能了解到的事,因为只有得到这个,才是真正的得到,它不可能会成为别人的,即使你的肉体消失,你的那个还在,这才是最终的得到,它不可能使你感觉空虚,反而喜乐会充满你。

舍利子一定是洞穿了名,利,辩论的虚无,而体验到那个永远会跟着他,永远存在的东西。

由此,才有了所有佛经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经文(心经)的诞生。

在此,喔,舍利子,形体是空,而空就是形体,空和形体并没有什么不同,形体和空也没有什么不同,任何是形体的都是空,同样地:感情,知觉,内在冲动和意识,也都是空。

舍利子,所有的达摩(巴利文Dharmas,意:宇宙或个人存在的基本法则)都是以空为其特征,它们不是被产生出来的,也不被停止;不是被沾污的,也不是洁净的;不是缺损的,也不是完整的。

中文版原文: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此,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本文来源于 博客日报 原文链接:http://rhu2001.bokerb.com/blog.php?do=blog&event=view&ids=168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