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魂街漫画夏侯惇: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景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22:58:48
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景点(一)
瑞金是响誉中外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瑞金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曾经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她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驰名中外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之一。“红都”这个光荣的称谓起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瑞金进行伟大革命实践和红色政权建设探索的光荣历史。1931年11月7日至20日,酝酿了近两年时间,并经过时任瑞金县委书记的邓小平同志精心筹备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的叶坪隆重召开,大会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大会还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决议案,自此,我们党领导的红色政权正式以国家形态出现。1934年1月,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沙洲坝召开,由于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已经从上海迁到了瑞金,因此,“二苏大会”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临时”两个字就去掉了,正式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二苏大会”还通过了修改后的宪法大纲等决议案和关于国旗、国徽、军旗以及关于确定8月1日为建军节等决定。因此,瑞金作为赤色首都,也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发源地和初步的形成地,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八一”建军节的诞生地。有关瑞金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有一位专家作了很精辟的概括,这句话是:“封建专制,昏天黑地;上海建党,开天辟地;南昌建军,惊天动地;瑞金建政,翻天覆地;北京建都,改天换地;改革开放,欢天喜地。”

红  井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和军事将领,大部分在这个时候得到了锤炼、成长,新中国的第一、二代领导人,共和国十位开国元帅中的九位,十位大将中的七位,以及1966年以前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中的35位上将、114位中将和440位少将,当年都在瑞金战斗、工作、生活过。同时,在苏区人民以巨大的热情拥军支前、参加革命,为红军和苏维埃政权建设奉献了一切。以瑞金为例,当年仅24万人口的瑞金,一共有11万人参军参战,5万多人为革命捐躯,其中1.08万人牺牲在红军长征途中,瑞金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7166名。为支持苏区建设和支援红军北上抗日战略转移,从1932年至1934年,瑞金人民认购了68万元的公债,借出25万担谷子,其中41.5万元公债和捐集的所有粮食无私奉献给了苏维埃政府,长征时存在苏维埃国家银行2600万银元的存款一并用于支持革命。
光荣的苏区历史为瑞金留下了众多独特的革命旧居旧址和精神遗产。目前,瑞金境内共和革命旧居旧址180多处,拥有红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军广场、“一苏大”会址、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红井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这些都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资源;同时,自1995年新华社在瑞金修建革命旧址、续写“红色家谱”以来,到目前已有40多个部委来瑞金寻根问祖,按照修旧如旧、修旧复旧的原则,修建革命旧址,在叶坪、沙洲坝已经成规模较大的国家部委旧群,成为瑞金红色旅游的一大景观。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
这就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1996年9月20日,江泽民总书记来瑞金,参观完大礼堂后,亲切地把它称为:“当年的人民大会堂”。1933年春,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到沙洲坝,为了解决大型集会的场所,尤其是为准备召开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建造大礼堂。经过充分酝酿和周密策划,临时中央政府决定由钱壮飞担任工程设计,总务厅主任袁福钦负责工程的施工指挥,并在江西、福建选调了400多名建筑工人,而工会组织则全力以赴组织原材料和生活用品的供应。大礼堂于1933年8月1日(也就是建军节纪念日)破土动工。为了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江西工人和福建工人进行建筑比赛,赛场天天热火朝天,施工场地夜夜灯火通明。经过苏区工人四个多月废寝忘食地工作,一座凝结着苏区人民智慧和汗水的大礼堂拔地而起。大礼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其造型为8个角,从高空俯视,犹如一顶红军的八角帽。大礼堂的门首上方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4个大字,是由“苏区秀才”黄亚光书写的。大礼堂共有两层,楼面为回廊式,并有阶梯式楼座,楼下成半圆形,整个礼堂可容纳2000多人。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
大礼堂有三个特点:一是视线非常好,在楼上、楼下每个角度都可以看到主席台;二是大礼堂的回音效果很好,在主席台讲话不用麦克风大家也可以听得清楚;三是门窗特别多,大礼堂四周共有17道双合扇大门,四十一扇窗户,便于人员疏散、通风和采光,而且从安全角度考虑,大礼堂完工后在后侧修建了可容纳2000多人的防空洞。1934年1月21日至2月1日,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参加大会的正式代表693名,候补代表83名,旁听代表1500名,毛泽东为大会致了开幕词。大会期间,代表们听取了毛泽东作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两年来的工作报告,《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我们的经济政策》这两篇文章就是从这个报告中节录下来的。大会还听取了朱德作的红军建设决议报告。林伯渠作的经济建设决议报告,吴亮平作的苏维埃建设决议报告,并通过修改后的宪法大纲、苏维埃建设、红军建设、经济建设等决议案和关于国旗、国徽、军旗等决定,选举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175名中央执行委员,邓子恢、康克清等36名候补中央执行委员。还通过了35名中央工农检察委员名单。2月3日,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会议,毛泽东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人民委员会由张闻天任主席。人民委员会的组成部门在原有九部一局的基础上,增加了国民经济和粮食人民委员部。“二苏”大会结束后,在大礼堂还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如1934年2月,在这里召开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会上,首次提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生命线”的著名论断。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国民党军队卷土重来,下令拆除大礼堂,大礼堂仅存残垣断壁。现在大家看到的大礼堂是1956年按原貌修复的,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洲坝革命旧址群
1933年1月~1934年7月,中共中央居,少共中央局、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执行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驻地),位于瑞金城西北5公里的沙洲坝镇境内,1933年4月至1934年7月,中央机关从叶坪搬迁至沙洲坝,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心脏。这里有红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会址(毛主席旧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旧址、中国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中央政府大礼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长会旧址、中共中央局旧址、少共中央局、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旧址、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粮食人民委员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财政人民委员长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审计人民委员长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人民委员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旧址等址四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二十多个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旧址等重要的景点。

云石山长征出发地
云石山长征出发地(1934年7月~1934年10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治局驻地)1934年7月,中央机关从沙洲坝搬迁至位于瑞金城西19公里的云石山境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位于一座孤山顶上一座古庙内,该山由于裸露于地表的石灰石构成,远看如云似霞,故名云石山。云石山奇山怪石、树木苍翠,毛泽东、张闻天曾在这里居住。1934年10月,由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利。10月10日,苏区中央党政军机关率领中央红军主力撤离瑞金,实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因此,云石山被誉为“长征第一山”。

瑞金革命烈士纪念馆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瑞金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35000多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无法收集到姓名的烈士有18000人)。为褒扬革命先烈,教育激励后人,江西省人民政府1953年4月批准兴建瑞金革命烈士纪念馆,1955年建成开放。1979年迁至现址重建,1986年4月重新开放。1995年国家民政部授予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先进单位称号。展馆建筑面积3320m2,展线长327米,分设有序厅、纪念大厅、1—5号展(陈列)室和休息室,馆内珍藏有17394位烈士英名录,陈列了100多位著名英烈和将军的画像、遗物和生平事迹,以扬群烈,告慰忠魂,昭示后世,供人们参观、瞻仰。本馆占地面积60000 m2,景物分置前、中、后、沿河四区,前区广场安放了“送郎当红军”的石刻群雕,中区座落有邓小平同志亲笔题词的巨型毛泽覃纪念碑,八角英烈亭与其遥相呼应,后区广场最高处为展(陈列)馆,沿河景区保存有明朝万历年间建造的“龙珠”古塔和自然生态的山水园。自1986年4月重新开放以来,有近200万人次中外游客,怀着对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烈士的崇敬之情前来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向一英烈,百世楷模,敬献花篮或鲜花。

红井
这就是驰名中外的红井。它是当年党和苏维埃政府关心群众生活,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历史见证。
当年的沙洲坝是个干旱缺水的地方,不仅无水灌田,就连群众喝水也非常困难。那时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沙洲坝,沙洲坝,没有水来洗手帕,三天无雨地开岔,天一下雨土搬家。”
1933年4月,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来沙洲坝以后,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在元太屋办公和居住,他发现这里的群众喝的是池塘里的脏塘水,便把解决群众饮水难的问题挂在心上,只要一有空,他就同警卫员小吴商量着如何为群众挖井的事。9月的一天早上,毛主席带着小吴拿着锄头、铁锹来到池塘边找水源,被一早起来的老表看见了,于是毛主席领头挖井的事,立即传遍了沙洲坝。只一会儿功夫,一大伙群众来到了挖井现场,在主席的带领下,没几天功夫,一口直径85厘米,深约5米的水井挖好了。为了使井水更清澈,毛主席又亲自下井底铺沙石、垫木炭。毛主席用实际行动,为机关干部和沙洲坝群众树立了榜样,中央各机关掀起了开挖水井的热潮。从此,沙洲坝人民结束了饮用脏塘水的历史,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离开瑞金后,国民党反动派又卷土重来,为了阻止人民群众对党、对毛主席和红军的思念,国民党反动派多次填掉这口井,当地群众就同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敌人白天填井,群众夜晚又把井挖开,就这样填了又挖,挖了又填,反复好几次,沙洲坝人民终于取得了胜利。
1950年,沙洲坝人民为了迎接毛主席派来的南方老革命根据地慰问团的到来,将主席带领军民开挖的这口水井进行了全面整修,并把这口井取名为“红井”,同时在井旁立了一块木牌,刻上“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十四个赤金大字,以后又将木牌改为石碑。
如今,红井享誉海内外,成为人们向往仰慕的神圣之地,甘甜的红井水滋养一代又一代人,一曲《红井水》唱遍了大江南北:“红井水哟、甜又清……。”

沙洲坝红色旅游区
沙洲坝红色旅游区
沙洲坝红色旅游区(1933年1月~1934年7月),中共中央居,少共中央局、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执行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驻地),位于瑞金城西北5公里的沙洲坝镇境内,1933年4月至1934年7月,中央机关从叶坪搬迁至沙洲坝,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心脏。

沙洲坝红色旅游区
这里有红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会址(毛主席旧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旧址、中国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中央政府大礼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长会旧址、中共中央局旧址、少共中央局、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旧址、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粮食人民委员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财政人民委员长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审计人民委员长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人民委员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旧址等址四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二十多个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旧址等重要的景点。
江西最好玩的十大旅游胜地
第一位:庐山风景名胜区

庐山风景名胜区
庐山屹立在中国第一大江长江、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交汇处,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其中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全区共有景区12个,最高的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12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二位:江西三清山

江西三清山
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境内,这里三座海拔最高的山峰叫玉京峰、玉虚峰、玉华峰,三峰列座群山之巅,犹如道教地位最高的三位仙主玉清、上清、太清,因此命名为三清山。三清山景区总面积229平方公里,中心景区面积71平方公里,主峰玉京峰海拔1817米,有梯云岭、南清园、西海岸、三清宫、玉京峰、阳光海岸、玉灵观等七大景区,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景观达500多处。三清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5年,三清山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行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中国和美国地质学家共同评价其为“西太平洋边缘最美丽的花岗岩”。三清山因其世界罕见的花岗岩地质地貌和景观价值被推选为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
第三位:井冈山

井冈山
井冈山市位于江西省的西南部,是毛泽东同志创建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以其革命历史而名扬天下,成为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东连泰和,西接宁冈、湖南,南邻遂川 ,北界永新,距省城南昌352公里,距吉安市138公里。井冈山地势雄伟,山幽壑深,连绵五百里,奇峰峻岭,古木参天,全市呈西南高东北低走势,地形复杂,切割显著,境内平均海拔500米,市中心茨坪海拔842米,市内棗江西坳最高峰海拔1841米。
第四位:龙虎山风景名胜区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鹰潭市,距市中心18公里,由仙水岩、龙虎山、上清宫、洪五湖、马祖岩和应天山等六大景区组成,有55个景点、261个景物景观,面积达200平方公里。此外,还包括弋阳龟峰等独立景区(点),面积40平方公里。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第五位: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前身为“江西大旅社”。1927年7月下旬,参加起义的部队包租下这幢旅社,在“喜庆厅”召开会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后又多次在此举行会议,成为领导起义的指挥中心。
第六位:仙女湖风景名胜区

仙女湖风景名胜区
仙女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新余市西南部,景区总面积179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50平方公里,是一个集观光、娱乐、度假、休闲于一体的湖泊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东晋文学家干宝在《搜神记》中记载的仙女下凡传说的地方。
仙女湖风景名胜区由三大景区组成,东部舞龙湖景区以100多个岛屿、25个库港为主,整个景区港湾纵横,岛屿闪烁,茂林修行,景观变幻无穷;中部钟山峡景区,山高壁陡,水流湍急,蜿蜓如带;西部是烟波浩淼,渔帆点点,水天一色的铃阳景区。仙女湖温和的亚热带气候,使区内植物种类达30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78.9%,景区北部的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中心树木园,汇集了南方主要的珍贵树种,是我国南方树木主要科研地。
第七位:拓林湖风景名胜区

拓林湖风景名胜区
拓林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永修县和武宁县境内,总面积308平方公里。永修县辖区内72平方公里湖区,有331个岛屿,是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湖泊型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第八位:武功山风景名胜区

武功山风景名胜区
武功山位于赣西边境,处于萍乡、宜春、吉安交界处,其中萍乡市部分处在芦溪县境内,总面积260余平方公里,主峰白鹤峰海拔1918.3米,为江西境内最高峰。武功山是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其资源类型与特色被专家概括为山景雄秀、瀑布独特、草甸奇观、生态优良、天象称奇、人文荟萃。
第九位:西山万寿宫

西山万寿宫
西山万寿宫坐落于距南昌市西南三十公里的西山逍遥山下,是为纪念著名道家人物许真君所建。道教认为除了凡人居住的世界外,还有神仙的处所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许真君栖身修炼的西山则为第四十福地。因他在此仙逝,故又称"飞升福地"。
第十位:红色故都瑞金景区

红色故都瑞金景区
瑞金市位于江西省东南边陲,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总面积2448平方公里,总人口55万。
瑞金是享誉中外的红色故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瑞金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是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瑞金战斗和生活过。
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景点(二)

长汀县红军长征出发地 (中复村)旧址——长汀钟屋村观寿公祠
福建革命历史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单位,也是福建省精神文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纪念馆占地30亩,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整座建筑融中西建筑风格为一体,以内广场为中心,组织起序厅、陈列厅、半景画馆、办公楼、培训中心等空间序列。馆体建筑具有福建土楼的风格。大门两旁叠落水池中耸立两组现代化艺术铜雕,分别为《曲折·崛起》,寓意着福建人民在曲折中奋进,在探索中崛起,给人以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力感。大门横楣上镶嵌着大型花岗岩石浮雕《迈向新世纪》,浮雕由“奋斗、胜利、腾飞、辉煌”等画面组成,象征着八闽儿女艰苦创业,孜孜探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的光辉历程和美好前景。内广场为圆形,广场直径20米,抬头上望与蓝天白云直接相通,采天人合一的意境,站在中心点上大喝一声,能听到超平常几倍的声音,这是利用了回音壁的原理。内广场一座高7米的大型铜雕《奋斗》,由星与人物组成。星为未完形,亦如山、如剑、如闪电;人物是以工农兵为主体的10位革命群像,以勇往直前的造型,刚毅坚强的神态,表现出福建人民团结奋斗,前仆后继,追求光明幸福的革命精神。序厅大型影雕《闽之魂》,高2.4米,长14米,黑色花岗岩上镌刻着福建百年风云人物和革命文物精华,气势磅礴,栩栩如生,堪称福建工艺美术经典之作。福建革命历史纪念馆坐落于福建省福州著名风景名胜区鼓山脚下,是福建唯一一家省级也是福建全省最大的革命历史纪念馆。


龙岩市



三明市





漳州市



南平市








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景点(三)
广州红色旅游景点“一大”旧址

国民党“一大”旧址位于文明路215号的钟楼礼堂。原为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面积300多平方米。这里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诞生地,也是鲁迅1927年在中山大学任教时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孙中山在这里主持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部署国民革命的伟大事业。共产党人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等参加了这次大会的领导工作,并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大会圆满完成了预定任务,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联盟的政党,标志着国共合作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成为掀起全国革命高潮的新起点。
此后,孙中山每周在这里讲解三民主义。钟楼礼堂和广场也就成为国共两党领导人经常出席群众集会的中心场所,因而被誉为“革命的大本营”。这里原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乘106、104、12、215、193路公共汽车到省博物馆站,或乘3、183、543、59、11、50路到越秀中路站下车可达。
门票:8元、团体(10人以上)6元,凭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卡免票。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7:00,星期一全天闭馆,节假日照常开放。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1923年6月12―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恤孤院后街31号房子(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这里原是一幢两层砖木结构金字瓦顶的普通房子,坐西向东,门临大街。在广州,是迄今中国共产党唯一在广州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全国代表大会,“三大”主要历史功绩是确定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以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广州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广州中共三大会址原址
“三大”会址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机炸毁,仅存遗址,1979年12月被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初,广州市政府拟斥资5000万复建中共三大会址。复建工程包括了4大部分,分别是——原址复建中共“三大”主会场旧址;修缮“三大”期间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党的重要领导人活动的主要场所“春园”、“逵园”及“简园”(统称为“三园”);新建用于文物和历史资料展览的“三大”陈列馆;新建一大型停车场。整片建筑面积达到4200平方米。由于中共“三大”是唯一一次在广州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因此复建后的“三大”建筑群落,将被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新的羊城旅游景点区。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场景复原蜡像群
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广州农讲所旧址——番禺学宫

广州农讲所课堂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前身为始建于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的番禺学宫,是明清两代的番禺县学和祭祀孔子及先贤名儒的文庙,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这座古老建筑成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纪念地。1926年5~9月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这里举办,毛泽东担任所长,萧楚女、彭湃、周恩来等担任教员。来自全国20个省区的327名学生,在这里学习革命理论,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从事农民运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3年广州市人民政府修复了旧址,周恩来总理为旧址题名。同年建立了纪念馆。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由中共广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农讲所旧址现有固定陈列包括:《农讲所旧址复原陈列》、《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陈列》(主要分布在中路的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及两庑、两廊);《孔子与儒学》、《广东各地学宫》等(主要分布在东路建筑的明伦堂、光霁堂)。并不定期举办各类专题展览。
广州起义纪念馆和烈士陵园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内火红的凤凰花
陵园坐落于中山二路东较场的北面,占地18万平方米,由陵和园两大部分组成,是一个自然式和规则式结合的园林,其中西面陵墓部分是几何规则式,东面园林部分则是自然式风格。陵园的主体主要有正门、广场、陵墓大道、广州起义纪念碑和圆形的陵墓等,构成陵墓部分。东面园林部分辟有人工湖,建有中朝、中苏人民血谊亭,血祭轩辕亭镌刻有董必武、朱德、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笔题咏。陵园西南部还建有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陵园正门朝着中山三路的英雄广场和广东省体育场。大门墙上镌刻着周恩来同志为该园题写的园名“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广州起义烈士墓
园内连着正门的是一条宽30米、长167米的花岗石大道,大道两旁是苍松翠柏,绿荫如盖。
大道的北端是一座高达45米的广州起义烈士纪念碑。该碑是1987年广州起义60周年时兴建的,面积达2500平方米。纪念碑造型十分独特:三块巨石中,一只有力的巨手紧握钢枪、高举着直指云天;钢枪上系着起义的识别带——红领巾;雕像底部基座宽阔,坚如磐石;枪尖如刺,崇高向上,表现了当年革命先烈举枪呐喊,誓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用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决心;纪念碑正面刻着邓小平手书的漆金碑名;三块巨石上刻有4幅反映广州起义战斗场面的浮雕。
纪念碑东面是圆形拱形的烈士陵墓。墓冢直径43米,高6.2米,封土上铺青草。这种铁线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象征着烈士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革命精神。墓冢四周是一圈围墙,为花岗石砌成。墙体中镶嵌着40多根白云石栏杆,每根栏杆均镇坐着一只仰天欢笑的石狮子。墓冢正面一块特大的青石板上镌刻着朱德题书的“广州公社烈士之墓”八个大字,是陵墓的主碑。1987年二在墓冢东面的墙上镌刻上《广州起义碑记》。
陵园东面,坐落着一个八角湖心亭,亭上悬挂着董必武题书的“血祭轩辕”牌匾。这是为纪念广州起义后被俘就义,在刑场上举行婚礼的陈铁军、周文雍两位烈士而修建的纪念亭。
湖心亭的东面还有两座规模较大的纪念亭:一座是为纪念在广州起义中为中国人民献出生命的150名朝鲜战友而修建的中朝血谊亭;另一座是为当年参与广州起义被杀害的苏联驻德副领事及馆员而修建的中苏血谊亭。
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西南侧的岗地上,还耸立着一座叶剑英元帅纪念碑。碑高4.6米,碑体由整块巨大的青灰色花岗石雕凿而成,上面刻着身穿元帅服的叶帅半身雕像,像下刻有“叶剑英”三个镏金大字。像碑前安放着一块大理石卧碑,碑上刻着中共中央委员会撰写的碑文。卧碑下面,安放着叶剑英同志的骨灰。叶剑英元帅纪念碑坐落在一片苍松翠柏之中,周围的花丛与红棉将碑石衬托得庄严肃穆。该碑于1987年10月落成,由广州市设计院、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和广州美术学院等单位联合设计建造。

红花岗烈士墓
在陵园的西南部还有一座广东省革命历史博物馆。该馆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是一幢仿罗马议会式的圆拱顶二层大楼,门额上悬挂叶剑英题写的“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横匾。楼房建于1907年,原为清末广东咨议局旧址。1958年筹建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时重加修缮,1959年建成开放。现馆内陈列有“广东人民革命斗争史”,展出的文物、图片资料等达900多件。这其中有不少是革命刊物、武器、证章、旗帜等。还向社会各界征集的辛亥革命时期的“共和纪念帕”、“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的毕业证书和委任状等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既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也是广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园内松柏常青,风景宜人,旭日东升,阳光普照着整个陵园,好一派壮丽的景色!1963年和1986年陵园两度被评为羊城八景之一,称“红陵旭日”。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黄埔军校旧址大门

黄埔军校黄埔军校院内
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校名曾多次变更,但通称"黄埔军校"。它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在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军校机构庞大,组织严密,国共两党都派出了一批重要干部参加领导工作。校内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黄埔军校旧址内走廊

黄埔军校内院

黄埔军校寝室
军校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支援工农运动,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军校师生们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的斗争中,建立铁的纪律,形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作风,被称为黄埔精神。军校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

黄埔军校孙中山故居

黄埔军校外大门

黄埔军校外的码头
黄埔军校大部分建筑物于1938年被日军飞机炸毁,1965年复原,1993年文物部门再次重修,恢复了它的历史原貌。1962年军校旧址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埔军校,既是历史起点,也是历史的转折,永远是人们心中的丰碑,激励着每一代青年。

黄埔军校校长室

黄埔军校一角

黄埔军校院内的中山纪念碑

黄埔军校院内军训的预备役

黄埔军校自习室

黄埔军学员校餐厅
广东省梅州市






广东省惠州市

叶挺纪念馆和叶挺故居
叶挺纪念馆坐落于惠州市惠阳区淡水镇,是100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也是广东省3个重点红色景区之一。该纪念馆占地面积为8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绿化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馆建在风景秀丽的卢屋山腰。纪念馆根据叶挺的生平分为:出身农家,从戎救国;赴法深造,编练新兵;北伐先锋,保卫武汉;举旗南昌,再战广州;领导抗敌,卓著勋劳;皖南浴血,铁窗铮骨等7个部分。

叶挺纪念馆
叶挺故居位于惠阳区秋长镇周田会水楼村,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该故居为叶挺祖屋,是其祖父叶沛林所建。百多年来,虽战火频繁,都没有破坏。解放后,一直得到人民政府的保护。故居内很多陈设都是普通农家田间劳作时的用品,如各种大小箩筐、锄头、锹铣等,墙上还挂着已破损的斗笠、收割用的镰刀等。故居还有叶挺革命思想萌芽的地方———腾云私塾,及叶挺当年常读岳飞、文天祥的诗的书亭。
目前,惠州市推出“红色旅游线路”,利用节假日、纪念日举行各种有意义的入团、入党仪式、演讲会、文艺表演等活动,增强这两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力。
广东省中山市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是以翠亨村孙中山故居为主体的纪念性博物馆,建立于1956年11月,其主体陈列有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生平事迹展览和翠亨民居展览等。该馆行政隶属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08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正门(图1)
编辑本段馆舍介绍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上海香山路7号,占地面积2500余平方米,展示面积1100平方米,主要有孙中山故居和孙中山文物馆两个展示场所组成。
上海孙中山故居是一幢欧洲乡村式小洋房,由当时旅居加拿大的华侨集资买下赠送给孙中山的。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于1918年入住于此,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继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续在此居住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宋庆龄移居香港、重庆,1945年底,宋庆龄回到上海将此寓所移赠国民政府,作为孙中山的永久纪念地。1961年3月4日故居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孙中山故居是中山市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南朗镇翠亨村,座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是孙中山长兄孙眉于1892年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主持建成的。
孙中山故居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的两层楼房,并设有一道围墙环绕着庭院。围墙正门外南侧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石刻牌匾。故居正门南侧有宋庆龄手书的“孙中山故居”木刻牌匾。孙中山故居外表仿照西方建筑。楼房上层各有七个赭红色装饰性的拱门。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屋檐正中饰有光环的灰雕,环下雕绘一只口衔钱环的飞鹰。楼房内部设计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中间是正厅,左右分两个耳房,四壁砖墙呈砖灰色勾出白色间线,窗户在正梁下对开。该建筑物门多,窗多,通道多。居屋内前后左右均有门通向街外,左旋右转,均可回到原来的起步点。正门上有一副对联:“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是楼宇落成后孙中山亲笔撰写的。庭院右边设有一口水井,水井的周围(约32平方米)是孙中山诞生时的旧房所在地。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于此。
故居正厅摆设是孙中山亲自布置的。1883年,他从檀香山带两盏煤油灯回来,放置在条台上。后座是孙中山母亲卧室,正厅南侧为孙中山的大哥孙眉与夫人谭氏的卧室。北边耳房是孙中山与元配夫人卢慕贞的卧室,当年所用的大木床、梳妆台和凳等仍旧摆放着。1892~1895年和1912年,孙中山都曾在此住过。二楼南边,是孙中山的书房,墙上挂着孙中山17岁时的照片。室内有孙中山日常使用过的书桌、台椅、铁床。1893年冬,孙中山曾在此书房研读古今书籍,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并曾在这里草拟《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1895年与陆皓东在此书房商讨救国方略,还曾在这里为乡亲治病。
故居庭院南边,栽植一株酸子树,是孙中山1883年从檀香山带回来种子亲手栽种的,生势茁壮茂盛,北边是砖砌的花台。
在故居周围还有孙中山青少年时活动过的遗迹。孙中山7至12岁时,常与他姐姐妙茜在金槟榔山打柴。山腰古井是他经常挑水回家的水井,孙中山也常在山下兰溪的溪间捉鱼游泳。
故居庭院前的大榕树,是他童年时代常常听参加过太平军的冯观爽老人讲述太平天国将领反清故事的地方。






广东省肇庆市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 位于肇庆市正东路尾,江滨堤内的石头岗上。此地原建有石头庵,明宣德年间,将庵改建为嵩台书院。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增建北楼以及东西两廊和号舍。崇祯十四年(1641年)改名阅江楼。
楼筑于高约8米的山岗上,坐北向南,为四合院式建筑,占地约2000平方米,其中庭院面积248平方米;楼高2层,分南、北、东、西4座。4座楼通过4座耳楼衔接通连。南北两楼为歇山顶,屋脊上均有鳌鱼宝珠,东西两楼为券篷顶。院内植米兰、葵树,设水池、假山,清幽雅静。南门前置宽阔石阶,阶下置石狮1对。北楼地下大厅有清康熙时两广总督郭世隆所建的康熙御书碑5块;南楼檐下,悬挂两广总督劳崇光所书的“阅江楼”木匾。
阅江楼历为书院和文人墨客的吟咏之所,又曾为军事重地。南明永历帝,中法战争主战派彭玉麟、大革命时期的高要农民自卫军以及叶挺独立团等都曾在此指挥军事,训练队伍。现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
1962年7月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景点(四)
湖南省红色旅游景点分布
一、湘潭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
1、湘潭市韶山市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
毛泽东故居
毛泽东故居名为上屋场,坐落于茂林修竹、青翠欲滴的小山冲中。房屋是一栋坐南朝北,泥砖青瓦,土木结构,南方常见的普通农家住房。堂屋正门楣挂“毛泽东同志故居”金字红木匾,为邓小平书写。1961年3月1月,国务院公布毛泽东同志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毛泽东纪念馆
毛泽东纪念馆位于毛泽东故居南约500m,坐东南朝西北,为钢筋水泥、砖木混合结构。建于1964年,原称毛泽东同志旧居陈列馆,1982年改为现名。建筑面积约5000㎡。馆内主要陈列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业绩,共分8个室:第一室,少年、青年学生时代;第二室,中共创立时期;第三室,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四室,土地革命时期;第五室,抗日战争时期;第六室,解放战争时期;第七、第八室,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另设了3个专题陈列室,即毛泽东的革命家庭、韶山风物耐人思、国际友人在韶山。还附有一个中南海丰泽园毛泽东故居复制陈列。




2、湘潭市湘潭县彭德怀故居和纪念馆
彭德怀故居
彭德怀故居位于湘潭县乌石镇乌石村,距湘潭城区6公里。彭德怀故居四周土墙围绕,附近竹木葱郁,是具有典型江南风格的普通农舍。1958年、1961年,彭德怀曾两次回乡,1961年回乡调查时在此居住34天,接待来访的干部、群众2000多人次,并在此拟写5份农村调查材料供中共湖南省委参考。故居堂屋门楣上,嵌有邓小平题写的“彭德怀同志故居”匾额。还有彭德怀亲手撰写的门联“为善最乐,见恶必除”。彭德怀的弟弟彭金华、彭荣华,都于1940年10月前后牺牲,遗体合葬在屋后面的山丘上。1998年10月彭德怀百年华诞之际,故居全面维修、复原,并按彭德怀1961年回乡时原貌陈列。同年正式对外开放,前来瞻仰的观众络绎不绝。



彭德怀纪念馆
彭德怀纪念馆位于湖南省湘潭县乌石镇乌石村乌石峰下,依山而建,与彭德怀铜像遥相呼应,总面积3100平方米。富有浓厚地方色彩的马头墙门廊、青灰瓦屋顶以及灰白墙镶着的仿宋窗棂,既有古老的楚湘神韵,又有较强的时代感。纪念馆采用中国传统庭院式布局,围绕序厅,疏密有致地设立了4大展厅共8个展室。序厅为一个宽敞的八边形,正墙由三组红色高浮雕组成,分别表现的是:血战罗霄、百团大战、抗美援朝。正中一座半身圆雕,塑造了解放战争中的彭德怀。侧面是两幅壁画,主题为“致力于军队革命化、正规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心连心”。整个序厅以极富感染力的艺术作品,高度浓缩再现了彭德怀史诗般的英雄业绩和伟大的人格魅力。纪念馆陈列分4个部分,共20个章节,用了300多张照片和一大批珍贵艺术展品,采用了声、光、电等多种表现手段,生动、艺术地再现了彭德怀伟大、光辉、战斗的一生。1998年被评为’98全国文物系统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之首。




二、长沙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
刘少奇故居
刘少奇故居是一栋坐东朝西,土木结构的普通江南农舍,共有房屋21间半,其中瓦房16间半,茅房5间。故居前临碧水,背靠青山,左有参天古树,右为村民农舍,环境十分优雅。始建于1871年,于1959年开始对外开放,在“文革”中被迫关闭并遭到破坏,1980年少奇同志平反后再次恢复对外开放。现在的故居为原状陈列,除按原貌恢复了原有的茅房和瓦房外,还陈列了190余件展品,通过这些展品,再现了湖南农家的典型风貌和刘少奇在这里学习和活动的部分场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少奇纪念馆
位于刘少奇故乡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乡。1984年筹建,1988年开放。有8个展室、1个声像厅和2个怀念亭,主体建筑3100平方米。纪念馆西南面的山地上,有高7.1米(基座高3.1米,铜像高4米)的刘少奇铜像。故居在纪念馆北面约250米的地方,是一栋半茅半瓦的土木结构农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秋收起义会师旧址纪念馆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位于浏阳县文家市镇西街头。旧址坐南朝北,占地约5000平方米,1964年维修,复原有前敌委员会会址、毛泽东等部队主要领导的卧室、战士住房及伙房、会师操坪等处。1966年旧址对外开放,1977年在旧址西侧兴建“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展出有秋收起义的大量文物、照片及1930年毛泽东、朱德率部在文家市歼敌获胜和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的有关资料。200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旧址和纪念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同年,旧址和纪念馆实施了全面的维修和改建,运用声、光、电、雕塑、绘画、多媒体等多种现代成列手法,将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向观众进行了全新的展示。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杨开慧故居
杨开慧故居位于长沙县开慧乡板仓,距长沙市65公里。杨开慧(1901-1930),是毛泽东同志的夫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至1927年,随毛泽东在上海、武汉、湖南等地开展工人、农民运动。1930年被国民党杀害于长沙识字岭,遗体葬于板仓。毛泽东在江西致函悼念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杨开慧故居始建于清末,是一栋古老平房,分上、中、下三栋,东西两边有厢房,中间是天井。院内植桂花树和女贞树,院西为菜地,前为池塘,背倚青山,环境幽雅,秀丽和谐,辟有杨开慧、杨开明、杨展、毛岸英等烈士的事迹陈列室,并陈列有毛泽东写给杨开慧的诗词、信件、中央领导的题词。




杨开慧纪念馆
杨开慧纪念馆位于长沙县开慧乡开慧村,由杨开慧同志故居、杨开慧烈士陵园及板仓教育活动中心三部分组成。杨开慧故居是一座古老的土木结构平房,分别设"杨开慧生平事迹陈列室"和"毛岸英生平事迹陈列室",1972年9月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开慧烈士陵园距故居约300米,主体占地4003平方米。墓穴上方有一座全黑磨光大理石贴面的巨型毛泽东手书金字《蝶恋花·答李淑》淑词碑,墓有方有杨开慧汉白玉雕像。板仓是湖南省首批确认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活动中心大楼内设爱国主义教育报告厅,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开慧烈士题词陈列厅等。

(《蝶恋花·答李淑一》诗词碑)

(杨开慧烈士全身汉白玉塑像)

(杨开慧生平业绩陈列馆)

(墓冢)
杨开慧纪念馆成立于1966年。纪念馆由杨开慧生平业绩陈列馆、烈士陵园、故居和后勤接待中心四部分组成,占地面积64260平方米,建筑面积9200平方米。陵园于1969年修建而成,有杨开慧烈士全身汉白玉塑像、开慧烈士墓地、《蝶恋花·答李淑一》诗词碑、原墓纪念亭等纪念设施,占地面积近70亩。故居是杨开慧烈士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也是毛泽东同志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它始建于1795年,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0平方米,现存大小房屋共36间。杨开慧纪念馆是湖南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首批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三、岳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
平江起义旧址
平江起义旧址原为天岳书院,位于平江县开发区,占地面积5948平方米,建筑面积3907平方米。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在此领导和发动了著名的“平江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馆内有:平江起义史料陈列、彭德怀同志光辉业绩陈列、膝代远、黄公略生平陈列、光荣的平江起义团陈列,展品包括珍贵实物136件,图片162张,包括当年平江起义部队使用过的机关枪、子弹以及平江工农武装使用过的土枪、土炮等,资料翔实,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彭德怀元帅及其领导的平江起义对创建人民军队、开辟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保卫中央苏区、建立人民共和国所做出的卓越贡献。1982年天岳书院辟为平江起义纪念馆,陈云同志为其题写“平江起义纪念馆”匾额,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国家下发文件将平江起义旧址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任弼时故居
任弼时(1904一1950年)故居位于汨罗市弼时镇唐家桥,107国道1536公里处,南距长沙40公里,北与屈子祠、岳阳楼连成一线。故居始建于清代,土木结构,前有池墉,后傍小山,苍松翠竹,环境幽雅。前后共三进,面阔三间,两侧均带有天井,另有厢房、杂屋。第二进明间辟为纪念室,次间和附房作陈列室,展出一批珍贵照片和实物资料,其中有长征途中吃剩的半截牛皮裤带和延安时期他纺织的衣服。正门门额悬挂邓小平亲笔题写的“任弼时同志故居”匾额。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郴州市红色旅游景点
宜章县湘南暴动指挥部旧址
位于宜章县城关镇,原为宜章女子学校。1928年1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一部分队伍,由广东折回湖南,在此举行了“年关暴动”,建立了湘南第一个红色政权宜章苏维埃政府,并把部队改编,正式组成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旧址为四栋两层建筑物的四合院,一栋在坪东,一栋在坪西,相互对峙着。中坪北面原有一栋简易楼房,楼下有两耳房和一厅堂,中厅是起义指挥部及朱德、陈毅等的住房,两侧为红军战士营房。1979年对旧址进行了全面维修,按原貌作了复制陈列,现已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衡阳市红色旅游景点
衡东县罗荣桓故居
罗荣桓故居位于湖南省衡东县荣桓乡南湾村。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单层二进五开间设外廊,建于1914年。1915年上半年,13岁的罗荣桓与家人从新大屋迁居到此,至1927年4月离开家乡走上革命道路,他在这里断断续续度过了12个春秋。当年,罗荣桓把家乡当作从事革命活动的实验基地,在这里留下了一串串光辉的足迹。1983年10月罗荣桓故居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1月经修复后正式对外开放,胡耀邦同志题写了“罗荣桓故居”牌匾;1995年被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被国家列入“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同年又被湖南省旅游协会评选为“湖南百景”之一;2005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同年又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被评为第四届“中国红色旅游市场游客满意十佳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六、张家界市红色旅游系列景点
贺龙故居
贺龙故居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洪家关村。故居是一栋坐北朝南、四扇三间的普通木房,原是贺龙祖父贺良仕于清道光午间修建的,后为贺龙的父亲贺仕道所继承。贺龙和他的姐姐、妹妹、弟弟都出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由于他们家人口多,贺龙父亲将这三间房用木板隔成六间。正中一间为堂屋,门首红底金字匾额上的“贺龙故居”四个字为邓小平手书。1919年,由贺龙祖父修建的这栋普通民房被反动“神兵”烧毁,不久由贺龙父亲重修,到1925年扩建成四合院。1929年又被当地反动团防陈策勋拆毁,只剩下槽门和一壁残墙。文化革命时期贺龙遭到诬害被打倒,剩下的残墙也被捣毁,屋基被平整为稻田。现在的贺龙故居是1977年省县两级政府拨款按旧居原貌修复的。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贺龙故居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贺龙纪念馆
贺龙纪念馆于1996年建成,馆内共展出贺龙一生中各个时期的图片337幅,文物文献138件。展览共分“执着的救国救民抱负”、“卓越的无产阶级军事家”、“杰出的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奠基者”、“军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领导人”、“贺龙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等五部分,全名地展现了贺龙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纪念馆除了对游人开放,还辟为省、市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已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经典景区”名录并入选“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8、湘西自治州红色旅游景点
永顺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
该馆位于张家界市旅游核心服务区的中心位置,与世界级名山张家界相互衬托,相得益彰,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馆舍为四合井院落,东、西、北3栋15间木房是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建筑群,始建于清末,曾是西洋传教士使用的天主堂,红军进驻之后,这里便成了孕育和产生影响中国革命历史进程和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伟大事件、伟大军队和伟大人物的地方,从这里走出去166位开国元帅将军。院内石板塌洁净悠古,常青树蓊蓊郁郁,鲜花四季常开,肃穆与清新两美兼备,游人与过客心旷神怡。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位于湖南省永顺县塔卧镇,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贺龙、任弼时、肖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是全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基地,全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精品线景点之一。旧址现保存有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红四分校、省委党校、无线电台、兵工厂等,整个旧址共6000多平方米。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红二方面军最大的和中国红军在江南最后的根据地。它孕育的红二方面军不仅自己完成了长征,保存了强大实力,而且为策应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牵制和挫败了数十万国民党反动军队,同时,粉碎了张国焘分裂红军的阴谋,促成红四方面军北上会师,维护了红军三大主力统一,为中国革命成功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地的初始中心在大庸(今张家界市永定区),革命活动区域达31个县市。1934年11月24日,任弼时、贺龙、肖克、王震等率领红二、六军团解放大庸,奉中央电示,26日在城中天主堂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12月1日成立省革命委员会。以此为标志,以大庸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为纪念这段珍贵历史,党和国家批准在旧址所在地兴建纪念馆,1993年12月26日落成开馆。  

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景点(五)
遵义会议会址景区
所在地:遵义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红旗路80号(原子尹路96号)
遵义会议纪念馆坐落在遵义会议旧址上,这里原是国民党二十五路军(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红军进入遵义后,将红军总司令部设立在了这里。纪念馆收藏了文物1551件,其中原物726件,复制品667件,仿制品158件,为研究中国革命历史和红军长征提供了重要资料。
纪念馆的大门是一座高大的两层红色木牌楼,上面悬挂着1964年毛主席为纪念馆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镏金大字,苍劲有力、金碧辉煌。从牌楼下的大门走进纪念馆,首先来到的是一个幽静的天井,天井的南侧是一座柏家的小四合院,北侧就是纪念馆的主楼。
纪念馆主楼坐北朝南,一楼主要有作战室、机要室和彭德怀、杨尚昆等同志的办公室和住房,以及一些工作人员和警卫人员的房间。二楼除了遵义会议会议室以外,还有军委总参谋部办公室,周恩来、朱德、刘伯承、叶剑英等同志的办公和休息室。目前所有房间都已按原貌复原,其中军委总司令部一局作战办公室,桌椅、油灯完全按原貌设置,墙上巨大的军用地图显示了当时红军面临的严峻局面。而众多红军领导人的房间内简洁实用的家具,桌上的马灯、铜墨盒、军用地图、笔筒、信函和墙上挂着的手枪、望远镜、斗笠显示了战争年代红军领导人的艰苦朴素与勤奋务实。遵义会议的会议室位于二楼东走道的小客厅,房间约27平方米,靠里侧摆放这一张栗色长桌,四周是一圈木边藤心摺叠靠背椅,曾经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会议就是在这里进行的。在隔壁的展室内还有当时参加会议的同志的照片和历史背景的介绍。





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








赤水市红军烈士陵园




赤水市红一军团纪念馆




黔东南黎平会议旧址




贵阳市息烽集中营纪念馆
据史料记载,息烽集中营从1939年建成至1946年撤消近7年的时间里,先后有600多人在此被秘密杀害。小说《红岩》中的疯老头子华子良、小萝卜头的原型韩子栋和宋振中等与罗世文、马寅初、黄显声等知名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曾被关押在此。上世纪初90年代末,息烽县在恢复集中营旧址的基础上,经过改扩建,于2005年8月建成新馆并对外开放,至今已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国家3A级景区。




安顺市王若飞故居

王若飞,贵州安顺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著名“四.八”烈士,1896年10月11日生于贵州安顺城北。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豫陕区党委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江苏党委省农委书记。
1927年5月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1931年任中共西北特区委书记,在延安时期历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统战部长、宣传部长、十八集团军延安总部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央党务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等职。
1945年8月王若飞作为中共代表团代表之一,与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著名的《双十协定》。
1946年4月8日,王若飞乘飞机回延安请示汇报工作,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五十岁。



更多黄果树瀑布图片...
黄果树瀑布简介
黄果树大瀑布坐落在珠江水系北盘江支流打帮河上游的白水河上。白水河自70多米高的悬崖绝壁上飞流直泻犀牛潭中,发出震天巨响,十里之外即闻其声,如千人击鼓,万马奔腾,使游人惊心动魄。正如数百年前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至黄果树瀑布时所描述:水自“溪上石”“漫顶而下”,“万练飞空”,“揭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具不足拟其状也”。
黄果树瀑布的水,随季节变换出种种迷人奇观。冬春季节水小时,瀑布铺展在整个崖壁上,不失其“阔而大“的气势,游人赞美它如银丝飘洒,豪放不失秀美;秋、夏水大时,如银河倾泻,奔腾浩荡,势不可挡,瀑布激起的水雾,飞溅一百多米高。飘洒在黄果树街上,又有“银雨洒金街”的美称。
黄果树大瀑布独特之处,还在于地面、地下、水上、水中的组合景致。瀑布半腰背后,隐藏长达134米的水帘洞,由6个洞窗、5个洞厅、3股洞泉和6个通道组成。置身其中,水帘漫顶而下,雷霆轰响,给人魂惊神悚的体验。瀑布前面,展布一个很深的箱形喀斯特峡谷,峡谷之中一串跌水潭相连,各具特色。居前的犀牛潭,常为溅珠覆盖,雾气淹没,溅珠上常挂缤纷彩虹,与雪白瀑布相映衬,有“雪映川霞”的美称。
黄果树大瀑布还与周遭的瀑布群组成庞大的瀑布家族。瀑布群中,有恢宏的陡坡塘瀑布、精巧的螺丝滩瀑布、跌宕的滴水潭瀑布、圣洁的吊水瀑布、峻急的星峡瀑布等。至柔的水与至刚的山难舍难分,天然造就声色俱佳的交响诗画。
黄果树瀑布图片









水帘洞简介
较之世界其它著名的瀑布,黄果树大瀑布独特之处就在它的地面、地下、水上、水中有一连串丰姿俊采的景致,其中最神奇的就是隐在大瀑布半腰上长达134米的瀑布水帘溶洞。水帘洞由六个洞窗、五个洞厅、三股洞泉和六个通道组成,主要景点有:倒挂仙人掌、古榕悬根、藤帘、袖珍花园、鼓风口、水晶宫、摸瀑台等。
从游道入洞,置身其中,水帘漫顶而下,隔着玉洁晶莹的飞瀑水流向外眺望,瀑布对面的青山、绿树、游人、茶楼......迷离恍惚,若隐若现,如置人间仙境之中,情趣无穷,穿越水帘洞,除了观赏以上奇景外,最令人叫绝的是从水帘洞的各个洞窗看犀牛潭的彩虹。这里看到的彩虹,不仅是双道彩虹,而且是动态彩虹(随人移动),实属自然奇观。

龙门飞瀑简介
龙宫景点之一.龙门飞瀑系洞内瀑布,声如雷鸣,形似倒海,龙门高50米,瀑布高41米,宽26米。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游览龙宫后是这样写龙门飞瀑的“……如果可以把这次游览当作一篇文章来谈,那么,龙门之一龙宫,如此正文之前有一段很有魅力的垫话。在一个高大的洞口里,露出上面长满绿草的巨石,这之上是水声洪亮的瀑布。再近前,仰视,看得见瀑布顶端横着一线天空……”。
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景点(六)
广西白色起义纪念地
百色起义纪念馆(组图)

百色起义纪念馆位于广西自治区百色市东北郊迎龙山。1999年百色起义70周年前夕建馆,***总书记题写馆名。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陈豪人、李明瑞、韦拔群、雷经天等,领导了威震南疆的百色武装起义。百色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桂系军阀的嚣张气焰,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纪念馆大门四根粗大圆柱稳稳地支撑着皇冠形的外廊,象征着百色人民顶天立地、气壮山河、砥柱中流的气魄。在大门上方的正中,镌刻着***总书记题写的“百色起义纪念馆”七个行书镏金大字。大门两侧分别是高7.3米、宽8.9米的浮雕,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场面。

序幕厅的正壁是高4.28米、宽25.23米的“百色起义”汉白玉大型浮雕,以磅礴的气势,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百色起义波澜壮阔的场面。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顶天立地的光辉形象,屹立于大厅正壁的浮雕中。
馆内设“百色风雷”“革命英杰”、“邓小平与百色”、“建设新百色”等多个展厅,共展出文物270余件,图片1000余幅,场景16处,展出的起义人物达4000多人次。

在“邓小平与百色”的展厅里,可以看到邓小平与百色的深厚情谊。当时年仅25岁的邓小平受中共中央委派来到广西百色,以非凡的胆略,力排“左”的干扰,毅然地作出与俞作柏、李明瑞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决策,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全面恢复和发展了广西的党组织。工农群众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共产党在桂系军队中掌握到约4000多人的队伍,还委派9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到左、右江9个县担任县长,广西革命形势迅猛发展。俞、李反蒋失败后,邓小平同志在短短的50天时间里就成功地组织和发动了百色起义,又取得了龙州起义的伟大胜利,创造了全国瞩目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这使我们从中领略到一位共产党员的宽阔胸怀和非凡的魄力。这一展厅的重要展品有邓小平在红七军军部起居室用过的油灯、被子、床铺、笔砚和1930年秋用过的马鞭以及1931年4月他写给中央的《红七军报告》全文等文物,还有反映邓小平心连右江革命老区、情系百色建设的珍贵照片等。
1999年12月,百色起义纪念馆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百色红七军军部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础、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位于广西百色市解放街。原为“粤东会馆”,由广东商人梁煜筹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至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是广西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之一。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雷经天、韦拔群等领导广西警备第四大队、教导总队和右江工农军在百色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任中共红七军前敌委员会书记、政治委员。百色起义前后,粤东会馆成为红七军党的领导机关和部队指挥部所在地。1977年8月7日,邓小平亲笔题字“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1988年1月13日,红七军军部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11月20日,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字“百色起义的英雄业绩光照千秋”。1997年6月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现陈列百色起义和红七军革命斗争的文物1000多件,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陈列百色起义前的左江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的史实,主要是民国14年(1925)~17年(1928)间韦拔群同志进行革命活动的图片和文物;第二部分陈列百色起义和红七军光荣的战斗历程,主要有红七军在百色期间的革命遗物,如枪支、弹药、军衣等,以及邓小平当年使用过的马鞭、电话和办公桌;第三部分题为“历史性的胜利”,主要展出红七军于民国19年北上汇合中央红军后,右江人民坚持革命,直到1949年广西解放的艰苦斗争历程。

龙州县红八军军部旧址(红八军纪念馆)(图)
【字体:大中小】
龙州县红八军军部旧址(红八军纪念馆):位于广西龙州县龙州镇新街,总占地面积4922.5平方米,由红八军军部旧址、左江革命委员会旧址和新建的展览陈列大楼构成。军部旧址为一幢法式三层楼房,砖墙、木板楼层;左江革命委员会旧址为一幢中式二层砖木结构楼房,这两栋楼房原皆为“瑞丰祥” 钱庄,邓小平同志一九二九年到龙州布置起义前期工作,一九三零年领导龙州起义胜利,创建红八军时,在此办公和居住,为红八军的指挥机关,此期间,邓小平于军部门前种下两株柏树,现仍葱郁遒劲,生机勃勃。
新建陈列展览楼为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现代建筑风格,于2004年8月19日落成开馆,并正式更名为龙州起义纪念馆。新馆由陈列馆和纪念广场两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其中陈列馆建筑面积5430平方米。馆内《赤色龙州》专题陈列共分21个部分,陈列立体文物400多件,平面文物图片、图表800多张。陈列内容丰富翔实,全面反映了龙州起义、红八军反帝、反封建的光辉战斗历程和左江各族人民为夺取民主革命胜利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伟大业绩。
军部旧址和左江革命委员会旧址一直保护得很好,解放后曾作为县人民银行驻地,1963年2月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复原了当年的会议室和邓小平卧室。2006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1929年中国共产党先后派邓斌(小平)、张云逸、叶季壮等到广西领导革命运动。同年12月11日分别在百色、平马宣告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成立。当年,红七军司令部和政治部分设于粤东会馆和清风楼。1929年12月邓小平等部署百色起义就绪后,即到龙州领导起义并部署成立红八军。1930年2月1日在龙州新镇地宣布龙州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和左江革命委员会,邓小平任红七、八军总政委,李明瑞为总指挥。后红八军转战于右江与红七军会合。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
位于风景如画的叠彩山西南,宝积山对面,在繁华的中山北路14号坐落着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
这是一幢古朴而又独特的楼房。灰色的大门悬挂着中共中央宣传部2001年6月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牌匾。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是国务院1996年11月20日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2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是20世纪30年代周恩来、叶剑英同志代表中共中央亲手建立起来的。
纪念馆的大门挂着是叶剑英元帅1983年元月题写的“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以及“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两块牌子。桂林办事处的机构名称,开始称“八路军通讯处”,后来改为“八路军办事处”,以后又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桂林办事处。”也称“第十八集团军驻桂通讯处”。
我们看到“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大门墙上“万祥糟坊”四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当年房东黄旷达先生卖酒的铺面。
1938年8、9月间,叶剑英和钱之光从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打电话通知当时原在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工作,刚调入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的刘恕同志到桂林去筹建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还没有正式到职的刘恕便奉命到桂林先去找房子。
武汉八路军办事处请党外友好人士熊子民先生到长沙和刘恕一道去桂林。那时熊子民先生的爱人、孩子都住在桂林。刘恕就住在熊子民先生家里。他俩经过一段时间的周密勘察,通过熟人找到广西银行的黄昌炎经理,再经黄昌炎介绍,找了当年桂北路138号黄旷达开设的万祥糟坊。
“糟坊”是中国土法制酒的作坊,即酿酒的地方。租用这两层楼的砖木房屋作为办事处办公地点,目的是能起到一定的掩护作用。但因楼房遭火灾后,于1938年8月重建,工程尚未完工。黄旷达先生说尚未完工,等完工后来租吧。刘恕说,我们急需房子,让我们住下后再慢慢完工,黄旷达先生便答应了。双方当即签订了租房契约。然后,刘 恕、熊子民在桂林街上购买了旧的办公桌椅和竹木家具。同年11月中旬,八路军总部秘书长李克农率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及《新华日报》部分人员一路艰辛抵达桂林,住进了万祥糟坊。此后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正式建立。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纪念馆

基本陈列
《永远的丰碑》 陈列以丰富详实的文物、图片资料,全面生动地再现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在抗战的艰难岁月里,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动员、团结各阶层人民抗日;联系和领导南方各省及南洋一带中共地下党组织;为党中央和抗日前线收集、传递各种情报;代表党中央和中共南方局领导桂林抗日文化救亡运动等光辉史迹。

珍贵藏品
周恩来使用过的公文包 黑色,长方形,羊皮制作。周恩来曾带此公文包到过西安、太原、武汉、桂林、重庆、延安等地。
胡志明使用过的丝棉被 1938年底,胡志明任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救亡室主任,并以此为掩护积极从事越南共产党的组建工作。
桂林湘江战役烈士陵园


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景点(七)
四川省广安市
1邓小平故居







2邓小平纪念馆




3华蓥山游击队遗址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四川省广安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

★华蓥市华蓥山游击队遗址
广安华蓥山区紧邻重庆市,解放前是国民党兵源、粮源要地,为了牵制敌人,迎接解放军入川,1947年至1949年,华蓥山区掀起了汹涌澎湃的革命巨澜,为人们留下了大量的革命历史遗迹,广安华蓥山游击队遗址便是其中之一。广安华蓥山游击队遗址包括了《新华日报》纸厂遗址、阳和老街地下革命活动遗址、阳和碗厂遗址、界牌巧夺军车遗址等。广安华蓥山游击队遗址现已成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参观时间〕:8:00-18:00。
〔购票说明〕:门票82元预定价75元。
〔联系电话〕::0531-85278551(88110567)
〔具体地址〕:四川省广安华蓥市红岩乡高顶村华蓥山旅游区
〔交通信息〕:广元是北线入川的一个大站,交通四通八达。外部交通。航空:广元机场2000年投入运营,现已开通至成都、广州、北京、西安等地的航线。铁路:广元是宝成线上重要的交通枢纽,由成都至广元可乘坐k932次或k936次列车。公路:广元公路发达,有线路通达省内成都、绵阳、德阳、江油等临近城市。内部交通:公交车广元市内公交设施完善,各路公交车将市内主要商业中心、车站、景点连成一片。
〔周边景观〕:白龙湖、云台山、千佛崖等等。
〔地方特色〕:广元美食既具有正宗的川菜特色,取材广泛、味重香浓,又将神秘的古蜀文化和浓郁的民俗风情孕育其中,尤以剑门豆腐最有特色。广元物产丰富,名土特产众多。民间工艺品有麻柳刺绣、白花石刻、剑阁手杖,山珍类有广元杜仲、青川竹荪、青川木耳,水果类有苍溪雪梨和苍溪猕猴桃,当地的核桃饼和剑门火腿也十分著名。
4通江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四川通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位于四川省通江县县城诺江镇文庙街8号,居东经107°14´,北纬31°55´,海拔342米,北依炮台,前临诺水。该址坐北向南,原系通江文庙,始建于宋嘉祐七年,后毁,明景泰壬申年在旧基重建,清咸丰四年进行过大的修缮,改双重檐歇山式为单檐悬山式,保留了原建筑的基础及大木结构。整个建筑依山就势,呈梯形布局,逐次升高。  现存建筑是位于第二平台上的戟门(指挥部警卫室),东庑(徐总指挥办公室),西庑(指挥部机要室)和第三平台上的大成殿(指挥部作战室)。占地面积1512m2,建筑面积680m2,房屋22间。土木石结构,抬梁式木梁架,方块青石地面。屋面施灰色素筒瓦,陶质云龙、花鸟、卷草正垂脊,鱼龙吻,塔状宝顶。整个建筑造型凝重,结构谨严,雕梁画栋,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是川东北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之一。  分布在第一平台的万仞宫墙、鼓楼、畔池、棂星门毁于近代,现建有2万m2的红军广场,广场上层中有《巴山星火》不锈钢雕塑,下层有“红军入川·建立政权·平分土地·传播马列·群众支前·浴血奋战”青石浮雕墙。  1932年12月25日,红四方面军解放通江城,总部随即进驻于通江文庙至1935年春。在长达两年半的时间里,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曾中生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英勇善战的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地方武装、人民群众以通江为依托,粉碎了敌人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剿”,胜利的进行了仪(陇)南(部)、营(山)渠(县)、宣(汉)达(县)三次进攻战役和陕南战役,强渡嘉陵江战役,使根据地扩展到四万二千多平方公里,辖二十二县一市,人口约500万,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区域,红军也由入川时的四个师一万五千多人发展到五个军,八万多人,为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写下了光辉篇章。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1980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辟为川陕革命根据地军史陈列馆,1984年胡耀邦题写了馆名。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经中宣部批准更名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胡耀邦、江泽民分别题写题写了馆名。1995年和2001年分别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现举办有《巴山烽火》陈列,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和“红军城”的标志性建筑。

“赤化全川”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坐落在四川省通江县,这里的红云崖一直是游客争相观瞻的地方,全国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赤化全川”就镌刻于此。字高3.5米,宽4.6米,笔画深0.35米,笔画间可躺卧一人,40里外都能清晰可见。字体苍劲,气势恢宏。石刻标语“赤化全川”是当年红军将士留下的,透射出当年红军扭转乾坤的豪迈气概,表达了红军将士解放四川、解放全中国的勇气和决心。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位于四川省通江县城。包括总指挥部旧址与总政治部旧址,占地面积2500余平方米。原址为通江文庙,始建于明代。1932年冬,红四方面军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入四川,攻占了通江、南江、巴中,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2年12月至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设于此。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等在此运筹帷幄,胜利指挥了一场场反“围剿”的战役战斗,为红四方面军战史、川陕苏区斗争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写下了重要的一章。
红四方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1931年成立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湖北黄安(今红安)七里坪。1932年6月,国民党军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2万多人离开鄂豫皖,12月转战到川陕,并建立了新的川陕革命根据地。1935年3月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到1935年6月第一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时,红四方面军发展到8万多人。中央考虑到长征后的红一方面军不足2万人,从红四方面军抽了3个团共4000人补充一方面军。1937年8月,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加上陕北地方部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辖两个旅、一个教导团及五个营,共1.3万人。红四方面军主力改为三八五旅,旅长王宏坤;红三十一军主力改为三八六旅,旅长陈赓。抗战胜利后,第一二九师主力部队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1949年2月整编为第二野战军。
四川—平昌—刘伯坚纪念馆
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我为中国作楚囚。 刘伯坚,1895年1月9日生于四川省平昌县,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926年,刘伯坚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应邀在冯玉祥部任政治部部长。离开冯部后,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长、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1931年底,参与领导和指挥了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宁都起义,并担任由起义部队改编的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刘伯坚奉命留在苏区坚持斗争,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4日,刘伯坚率部队突围时不幸负伤被捕。他在狱中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弟被俘时就决定一死以殉主义并为中国民族解放流血”,“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1935年3月21日,刘伯坚在江西省大余县金莲山上被敌人杀害,时年40岁。
5平昌县刘伯坚纪念馆


6达州市万源保卫战陈列馆
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是纪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 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保卫全国第二大苏区-川 陕革命根据地的专题性纪念馆。在共和国的将军谱中,有 近300位将军参加了万源保卫战。 陈列馆座落在万源市驮山公园内,占地1 .3公顷,馆 舍面积2500平方米,按照花园式园林设计,主体建筑为翡 翠琉璃屋脊,青瓦砖木结构双套四合院。1986年5月陈列 馆落成开放,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题写了馆 名,李先念、徐向前、张爱萍等老一辈革命家题了词。展 出各类文物1000余件,生动再现了徐向前、李先念、许世 友等8万红军将士与刘湘20万国民党月I军血战万源的历史 场景。 建馆16年来,接待国内外游客200多万人(次),党和 国家领导人来馆参观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为上百家报刊、 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素材。2001年6月 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作为新时期瞻仰红军业绩的场。



7到红军血战遗址 体验剑门关险峻
天下雄关剑门关

采访团前往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
剑阁县属川陕革命老区,境内的剑门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打下剑门关,犹如得四川”之说。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主力在强渡嘉陵江后,军兵分三路进攻敌军。4月,红三十军及三十一军开始攻打剑门关。剑门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驻守在此的敌军妄图凭借险要地势,将红军堵截在雄关之下,一场血战随即展开。 进入剑门关景区,在导游的带领下,采访团首先到达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就是用拳头砸也要砸开剑门关,迎接中央红军”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攻打剑门关时,决定誓死拿下剑门关。“杀呀,轰……”纪念馆内播放的电影短片,真实的展现了剑门关一战的悲壮。

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
导游告诉记者,剑门关红星广场上的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就是为纪念1935年红军血战剑门关而建立的。在纪念馆旁边,四川新闻网记者看见一座挺拔的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树立在广场中,纪念碑上刻有红军血战剑门关的战斗经历。
沿着一条小道,两面都是险峻陡峭的山崖,山腰还有很多栈道,穿过山谷,前方一栋巍峨的关楼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天下第一关导游指向剑门关,红军曾在这里和四川军阀邓锡侯的军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 为攻克天险剑门关,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把这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副总指挥王树声。4月2日,红军分路进攻,战斗打响。导游绘声绘色地讲诉着红军血战剑门关的故事,耳边仿佛还能听见战斗时的枪炮声和厮杀声。战斗从拂晓到黄昏,经过冒雨血战,红军一举攻下剑门关,歼敌3个团。
“风吹雨淋雷打闪,红军攻克剑门关。各路军阀如山崩,我送红军出四川”这是当年红军攻打剑门关时的歌谣,至今还一直流传在当地。在关楼的另一侧,放眼望去,四面都是险峻的山崖,关楼旁边是一条水流湍急的河流。站在剑门关的城门前,风呼呼的刮过脸庞,脑海再次浮现出红军奋勇杀敌的场景。
如今的剑门关景区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剑门关是景区内最为靓丽的一个景点,陡峭的山崖、精彩的历史故事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慕名剑门关的险峻前来游玩。四川新闻网记者在剑门关看见,很多游客在此地眺望,并在关楼拍照留念。
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带动了当地旅游业、餐饮业的发展,在景区外的一条老街,俨然成为一条旅游街,各种各样的纪念品,各种口味的小吃,应有尽有。在红军精神的鼓舞下,这个历史名城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8苍溪县红军渡江纪念地

景区简介
苍溪县是著名的中国雪梨之乡,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此转战三年,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黄猫垭歼灭战,徐向前元帅指挥红四方面军胜利强渡嘉陵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苍溪红军渡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强渡嘉陵江战役纪念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红军渡景区紧临苍溪县城,占地3000余亩,由红军文化旅游区、武当山森林公园旅游区、杜里坝水上游乐区三大景区和红军渡纪念园、武当山森林公园、中华百家姓氏追踪园、相思文化园、乡土树种园五个主题园区组成,是一个以“红土地、绿山水、梨乡情”为主题,集红色旅游、绿色生态旅游和梨乡民俗风情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景区有红军渡标志性铜塑、红军渡口遗址、将帅台、红军石刻标语碑廊、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纪念林、红军街、渡江指挥部、功勋馆、苏维埃政权建设展览馆、将军陵等主要景观。红军渡景区是川陕渝红色旅游线、四川旅游北环线和嘉陵江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是国家AAA级景区,目前正在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
苍溪红军渡纪念地


景区有红军渡标志性铜塑、红军渡口遗址、将帅台、红军石刻标语碑廊、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纪念林等多处主要景观。红军渡景区是川陕渝红色旅游线、四川旅游北环线和嘉陵江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

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的渡口
1933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奉命渡江西进。国民党军阀田颂尧部纠集53个团的兵力,在长达200公里的江防线上重兵把守,严密布防,妄图凭借天堑,阻我西进,伺机围攻红四方面军。为粉碎敌人的阴谋,贯彻中央“渡江两进、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红军以塔子山为主渡口强渡嘉陵江,向敌人展开猛烈的攻击。大军西进,势如破竹,国民党惨淡经营的布防,一夜之间土崩瓦解。红军挥师北上,踏上新的征途。


新中国成立后,为缅怀红军将士的英勇业绩,纪念红军胜利渡江,苍溪人民将塔子山下的渡口命名为“红军渡”。1980年7月,“红军渡”被省人民政府确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八一”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周年之际,一座雄伟的红军渡江塑像耸立在嘉陵江边,给这片渗透红军鲜血的英雄土地增添了新的风采。

9琳琅山朱德故居纪念馆(图)

朱德故居纪念馆
朱德故居纪念馆2005年10月18日正式动工改扩建。新纪念馆与原馆比较,有三个不变和五个变化,三个不变是地理位置不变,在原址上扩建;建筑格局不变,继续保留四合院的外形;建筑风味不变,仍然是川北民居的风格。
五个变化是建筑面积增大,原馆2100平方米,扩建后3760平方米,增加1660平方米;原展室面积820平方米,扩建后2600平方米,增加1780平方米;展示手段变化,改变原来的展板加图片的原始手法,运用高科技的多媒体陈列手段;交通组织变化,游人参观线路由原北面下坡改为南面登山;朱德同汉白玉象摆放位置变化,原来在纪念馆内院,扩建后移至南大门前的广场;大门位置变化,由现在的西面改为正南面。






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景点(八)
云南建成十大红色旅游景点
这十大红色旅游景点分别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龙街金沙江渡口红色旅游景区、昭通市威信县扎西红色旅游景区、曲靖市会泽县水城红军扩红纪念园、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柯渡红色旅游景区、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金沙江皎平渡红色旅游景区、昆明市“一二·一”四烈士墓及“一二·一”纪念馆、昆明市云南陆军讲武堂、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渡口红色旅游景区、保山市腾冲县和顺艾思奇故居、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中心镇公堂。
1曲靖红军烈士陵园
大坡山红军烈士陵园位于城北11公里处的大坡山上,这里曾是红二、六军团过宣威时的战地指挥部。为纪念捐躯在这里的红军烈士,1977年动工在这里兴建陵园,1979年落成。陵园中,巍巍矗立着红军战斗纪念塔,塔身正面刻有毛泽东书体“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九个大字;塔身北后刻有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塔前山腰上,建有红军烈士墓,墓为圆座球冠,墓内安放着314名红军烈士遗骨;墓前7米高的墓碑上,刻有“红军烈士之墓”六个魏碑体大字。陵园内还没有陈列室,内有红军长征过宣威遗留的实物数十件。整个陵园建于高坡之顶,周围松柏成荫,更显出陵园的肃穆与庄严。

2楚雄市元谋龙街红军横渡金沙江渡口简介
金沙江风光系列中,“日灿金沙”是元谋古八景中唯一幸存至今的奇景,在金沙江龙街渡口,距元谋县城29公里。旧志载:“(金沙江)流经万山绝壑之中。皆峭壁悬岩,平分对峙,各其水势,奔放若走蛟龙。惟县治北界接连渡口,漾出平滩,一望汪洋。天霁云卷,日色与水光争射,灿成五色飞霞,腾空上下,绚丽夺目,凝睇之际,不尽奇异之观”。’
“日灿金沙”固然奇绝,它也只是元谋的金沙江风光系列中众多奇观异景中的一个小分子。且说金沙江从四川渡口奔来元谋并逶迤东去,在元谋境内流经的50公里江段上,其江面的水、两岸的石也别具一番情趣。两岸或悬崖峭壁高矗入云,酷似长江三峡,又似华山险境,令人胆寒;或怪石嶙峋,形态万千,象蜥蜴爬行,更象猴子捞月,随人幻想。江面或弯拐狭窄,波涛翻滚,浪花呼啸;或平坦宽阔,清水悠悠,鱼儿欢唱。
从龙街渡口顺江而下10里,有一景点叫“落水洞”,洞口在刀削斧劈似的悬崖壁与江面交界处,一股巨流旋转着涌入洞口,使附近的江面朝着洞口倾斜,凡从此处过往船只,一律不敢靠近,恐被“血盆大口”吸入其中。然涌进洞里的水不知流向何方,就这样千年万代地涌了进去。即便江水瀑涨淹没了洞口,亦能看到洞口附近江水翻腾。
在落水洞上方的悬崖峭壁上有一条古驿道,古驿道高悬半空,陡峭险恶,即便是勇敢者行于其上也不免丧魂落魄,心惊胆寒。由于驿道的古、险、峭,被一帮又一帮电影、电视摄制组搬上了银屏。
龙街渡口则有大片大片金光灿灿的沙滩,你可以在上面尽情地玩耍嘻戏,还有成堆成片的五彩斑斓、姿态各异的金沙石,你可以挑选几个,送给你的亲戚或者朋友,除此以外,龙街渡口还有许多的历史,你可以尽情地去呻咂:古老的龙街渡是川滇两省的商贸大道和南丝绸之路的主要渡口,千百年来,川滇商贾于此往来不绝。龙街渡自古还是兵家必争之军事要地。蜀汉时诸葛亮南征,曾经三降于此渡口,七擒孟获,平定了南中。1287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奉忽必列之命出使缅甸,于此泼江西行出境,完成了周边修好使命。清初,吴三桂叛清,率领浩浩大军于此渡江向川西进发。1915年,云南护国起义,护国军一支队驻守于此,并于此与川军交火,击溃川军。1935年5月3日至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一军团一师于龙街渡口的石花滩架设浮桥,佯作渡江,吸引了敌人大军,掩护了红军主力从皎平渡顺利渡江,在军事战争史上谱写了“巧渡金沙江”的著名战例。在龙街渡口,现在还依然保留着红军当年写下的宣传标语,现红军标语已被列为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理想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龙街古渡还是无数文人骚客们吟诗作赋、大抒其情的佳境。明嘉靖14年(1535年)。状元郎杨升庵被谪贬戍边后,从云南回四川省亲,途经龙街渡口,在金沙江巡检司借宿,入夜听金沙江水波涛滚滚,难以入眠,遂于案头吟出了《宿金沙江》一首:往年曾向嘉陵宿,驿楼东畔栏杆曲;江声彻夜搅离愁,月色中天照幽独。岂意漂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江声月色那堪说,断肠金沙万里楼。滚滚的金沙江水使杨状元发泄出了滴戍边陲的一腔哀怨。从那以后,杨状元每次回川,或是由川返滇,大多走的是龙街古渡。当代文人们更觉金沙江的美,他们面对着波涛滚滚的金沙江豪情万丈,于是,大量销魂的诗歌、散文便登上了各类报纸书刊。
在中水期和枯水期,用快艇、汽垫船、橡皮船、木船和筏子沿江漂流而下,既惊险刺激,又能领略金沙江自然风光的雄奇险峻。既能看“日灿金沙”,又能看落水洞和古驿道。既能饱览“金沙水拍云崖暖”的壮丽奇景,又能体验“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惬意,还能领略傍水而居的当地少数民族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








3昭通市威信县扎西会议纪念馆
威信县扎西会议纪念馆(图)
威信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扎西会址原为江西会馆和湖广会馆馆址,总占地面积4686平方米。江西会馆建于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为木结构建筑,面积514平方米。湖广会馆又称禹王宫,始建于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为四合院木棚,面积336平方米。
扎西会议解决的七件事,均为长征以来的第一。一是常委重新分工,以洛甫(张闻天)代替博古(秦邦宪)负党的总责,从而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二是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及决议大纲(即“遵义会议决议”)。三是制定新的战略行动方针,改变了原定的渡江北进计划,回师黔北,重占遵义,进而实现四渡赤水,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四是部队进行整编和轻装,增强了红军的灵活性和战斗力。五是向红二六军团、红四方面军及苏区发出斗争指示,结束了长征五个月来无消息、无指示、无行动方针的局面。六是留下了长征以来第一支游击纵队。七是大力开展扩红运动,扩大红军三千多人。
“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到云南的扎西,红军总部第四军驻湖广会馆,红军总部设在江西会馆的万寿宫,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缩编红军并确定了新的作战部署。会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粉碎五次“围剿”战争中经验教训的决议大纲》,中央军委在此发布了《关于各军团缩编的命令》,为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实现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扎西会议以博古交权为标志,彻底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和红军中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地位。红军实现了新的战略转移,为长征胜利奠定了基础。“扎西会议”在中国革命旅程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扎西会议纪念馆位于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的滇东北威信县城扎西镇东北角,是为纪念1935年2月中央政治局在扎西镇等地召开的会议而建立的。1976年12月筹建,1977年12月落成并对外开放。1983年1月,扎西会议会址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2月,胡耀邦同志为扎西会议纪念馆亲笔题写了“扎西会议会址”几个大字。1997年4月,该馆被云南省委、政府命名为首批“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馆占地面积8960平方米,含扎西会议会址主体陈列和扎西陈列馆辅助陈列两个基本陈列。馆内藏有红军留下的枪支弹药、医疗器械、文献资料、生活用品及经有关专家鉴定的国家珍贵文物等300余件。
扎西会议陈列馆倚山而建,气势恢弘,可鸟瞰扎西全景,有上下两层四个展室,展厅面积2590平方米。陈列展览内容自建馆以来,先后进行了四次补充和修改,最后一次是在1996年5月。陈列展线长180米,共展出各种图片170多幅,红军遗物70多件,较全面地反映和介绍了红军长征集结扎西、扎西会议、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队和云南游击支队的革命斗争历史与活动情况。扎西会议会址原为江西会馆(又称江西庙)和湖广会馆(又称禹王宫),是当地常见的木结构建筑,古色古香,典雅庄重。红军总部设在江西会馆大殿内,周恩来和朱德住在紧邻会馆大殿的左厢房。与大殿和厢房呈直角的左侧两层楼房的二楼即为“扎西会议”的会议室。湖广会馆位于江西会馆的右下方200米处,也是传统的四合院结构,有大殿、左右厢房和戏楼组成。毛泽东和张闻天住在湖广会馆背后的一套三间独立的房子。红军总部第四局设在湖广会馆。这些旧址都按历史原貌陈列,并常年对外开放。扎西会议纪念馆作为红军的历史见证,对继承和弘扬红军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1935年1月下旬,中央红军根据遵义会议关于渡过长江、在成都西南或西北建立苏区根据地的决定,分兵三路从遵义向川南进发。途中土城战斗失利,我军损失惨重。一渡赤水后,红军在四川泸州、宜宾一带北渡长江受阻,被迫改向扎西集结,研究新的对策。
1935年2月4日,中央红军进入威信县境。中央政治局于5日在水田花房子、6日至8日在大河滩、9日至10日在扎西镇连续召开会议。因为扎西是会议结束的地点,又是威信县城,所以当时中央首长的电文,后来许多老红军的回忆和专家学者论文,都把这连续几天的会议称为“扎西会议”。
扎西会议的主要内容:一是2月5日,中央政治局在水田花房子进行了常委分工,即由洛甫(即张闻天)代替博古(即秦邦宪)在中央负总的责任;二是重新实现了对中央苏区和湘鄂川革命根据地的领导,对当时急需解决的军事路线、组织领导、白区工作等关键问题作出了部署;三是根据敌情变化确定了中央红军的新的战略行动方针;四是起草、讨论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并拟订“决议大纲”在红军中传达贯彻;五是研究部署了红军的精简缩编问题;六是作出了回师黔北,重点遵义的重大决策;七是作出成立中共川南特委和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队的决定。
扎西会议开始了以张闻天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和最高军事指挥权,使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军事主张得到了全党全军的认可和贯彻执行,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在党内长达4年的统治地位。扎西会议后不久,红军即取得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第一次大的胜利——遵义大捷,消灭了敌人20个团,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土气,彻底改变了党和红军的前途和命运,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丽江市玉龙纳西石鼓渡口遗址
丽江市玉龙县万里长江第一湾—石鼓红军渡口



★丽江市玉龙县万里长江第一湾—石鼓红军渡口
万里长江第一湾位于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距丽江县城40多公里。汹涌的江水自西北而来,到了石鼓镇因山崖阻挡,便掉头急转东北而去形成一个摚謹字形大湾。石鼓渡口江面宽阔,水势缓和,适于摆渡,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6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二方面军在贺龙、任弼时、肖克率领下,从这里渡江,北上抗日。解放后,在石鼓碑背后的高坡上,建起了红军“长征渡口纪念碑”,碑高8.1米,气势雄伟, 庄严肃穆, 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前的牌楼是红军渡江纪念室,室内陈列着红二方面军长征过云南的文物。




5昆明市匈甸县柯渡纪念馆
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位于昆明市北面的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柯渡镇丹桂村,离县城72公里,距昆明市85公里。该馆是为纪念红军长征而修建的。
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始建于1974年,最早由“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毛主席长征路居旧址”两个展区和“办公区”三部分组成。据介绍,就是在“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内,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对抢渡金沙江作出了具体研究和部署。1977年10月,省政府在丹桂村建立了柯渡红军长征纪念馆。1983年纪念馆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确定为省近、现代史及国庆教育基地,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红军长征柯渡镇纪念馆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百个精典景区之一,2007年9月闭馆修缮,经过两年时间,先后投资600万元,今年面向公众重新开馆。修缮后的纪念馆征收回“中央书记处驻地旧址”,由过去的1534.4平方米扩展到2128.91平方米。展馆内运用多媒体声光手段,以影片、视频等方式真实再现当年红军长征史事,并将当年红军使用过的马灯、草鞋等实物陈列布展。



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景点(九)
甘肃省红色旅游景点
1 革命遗迹 哈达铺长征纪念馆[组图]
   哈达铺长征纪念馆 位于宕昌县北缘,座落在国道212线上,历史上即为陇南商贸重镇,曾—度称“白龙镇”。1935年9月20日,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后到达这里,并在关帝庙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红军万里长征,疲惫困苦,在这里得到了休整“加油”,并确立了挺进陕北根据地的方针。纪念馆现存有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居住过的旧址和使用过的遗物,还有近年征集收藏的100多位参加过长征的老将军写的诗画、书法作品。
 哈达铺位于岷山脚下,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二、三方面军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直插哈达铺,在这里制定了挥师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战略决策,为中国革命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宕昌县哈达铺镇,地处国道212线的交通要道上,南距县城35公里,北距岷县县城35公里,西距迭部腊子口70公里。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长征时都经过哈达铺。1935年9月18日,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占领哈达铺。20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到达哈达铺。从当地邮政代办所国民党报纸上获得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做出了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9月23日,中央率陕甘支队离开哈达铺北上。1936年8月9日,红四方面军第30军通过腊子口后占领哈达铺;25日红二方面军六军进驻哈达铺。9月1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二军到达哈达铺。到10月4日,相继北上。在国务院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称“哈达铺是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筹建于1978年,1981年10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以来,对几处主要旧址按原貌先后进行了恢复和维修。1985年10月正式建馆。1994年12月,哈达铺长征纪念馆被中共甘肃省委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0年5月被甘肃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甘肃省国防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甘南迭部县腊子口战役纪念碑
腊子口:天堑变通途[组图]

1935年9月13日,红1、3军团和军委纵队从俄界、罗达地区出发继续北上。部队冒着雨雪交加的严寒,沿着达拉河险峻的栈道,进入甘南境内。此时,甘南的敌人只有甘肃军阀鲁大昌的新编第14师及王均的第3军第12师,部署在西固、岷县、临潭一线,兵力薄弱,西固到岷县的封锁线尚未筑成。红1方面军主力乘虚急速前进,于16日击溃新14师一个团的拦阻,逼近天险腊子口。       腊子口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重要隘口,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门户,口宽约30米,周围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两个悬崖绝壁间夹着一道窄窄的山沟向上延伸,两边绝壁峭立。山中一道河水急流而下,隘口处的河上架着一座木桥,横跨于两岸陡壁之上,这是当年通过腊子口的唯一通路。蒋介石在岷县、腊子口地区配置了两个师,妄图凭借天险挡住红军的出路。鲁大昌两个营的兵力驻守在腊子口,1个营扼守隘口,1个营配置在隘口后边的三角形谷地,师主力配置在隘口以北至岷县一带,可随时增援。他们在桥头和山崖上构筑了碉堡,形成了交叉的火力网。
攻打腊子口的是红4团。这支英雄的部队与红1团在长征路上一直担任着开路先锋。政委杨成武把战士们集合起来做的动员令是:“我们—定要拿下腊子口。要是拿不下,就得重回草地去!”当晚,红4团一部向腊子口发起进攻,但由于地形不利,几次进攻未能成功。4团当即调整部署,决定正面由政委杨成武指挥,用一个连的兵力疲惫与消耗敌人,并乘机夺取木桥,另派两个连,由团长王开湘率领,沿右岸的峭壁迂回到敌人的侧后,协同正面的部队歼灭守敌。
腊子口战役共打了两天两夜,消灭敌人一个多营,打死打伤敌人200多,俘虏敌营长以下共300多人,缴获许多军用物资,尤其是食物,有大量的大米、白面、猪肉等。工农红军自翻雪山、过草地以来、足有4个多月没有吃大米和猪肉了。首长们命令,就在腊子口吃一顿早饭,这顿早饭全部吃大米、白面、猪肉。
当年的腊子口天险如今已大道畅通,柏油铺面,省道南北纵横,天险变通途。
腊子口战役遗址位于甘肃省迭部县腊子河谷  。
为了纪念革命先烈英勇战斗的英雄业绩,保护腊子口战役纪念地,1980年省人民政府在腊子口南侧修建了“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并于1981年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省、州、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共同重建了纪念碑,纪念碑南、西两面镌刻着杨成武将军亲笔题写的“腊子口纪念碑”八个大字,北面刻写着甘肃省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 纪念碑宽2.5m象征二万五千里长征,高9.16m,寓意1935年9月16日攻破天险腊子口。
甘肃省迭部县腊子口战役纪念碑
红军长征经过的腊子口地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境内,全县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近80%。这里山大沟深,河流纵横,地势险要,交通不便。近年来,当地政府下大力气建设公路交通。截止到目前,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40公里,初步形成以省道为主干线,以县道为分支线的通往各乡镇及行政村的公路交通网络。



1.红军会宁会师旧址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是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转折点。

2.八路军兰州办事处革命遗址纪念馆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是1937年5月-1943年11月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设立的公开办事机构,在营救被俘、流落西路军将士,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输送进步青年到延安以及转运抗战物资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3.宕昌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长征到达哈达铺后,党中央作出了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哈达铺成为决定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哈达铺是我省留存红军长征遗址最完整、革命文物最多、保护规模最大、最全面的一处重点革命纪念地。

4.迭部腊子口战役遗址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5年9月17日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进入陕甘的通道。腊子口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出奇制胜,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5.庆阳华池南梁革命纪念馆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4年,刘志丹、习仲勋等在华池南梁创建西北第一个苏维埃政权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并逐步使根据地扩大到陕甘18个县的数万平方公里,从而为经历长征的中央红军提供了立足点,为创建陕甘宁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6.岷县“岷州会议”纪念馆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在岷县召开了著名的“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会议制止了张国焘的“西进计划”,维护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促进了三大主力红军胜利大会师。

7.通渭榜罗镇革命遗址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5年9月27日,长征途中在通渭榜罗镇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9月28日,为实现转战陕北的战略意图,毛泽东对陕甘支队1000多名连以上军政干部发表了重要讲话。

8.高台烈士陵园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7年1月12日,红军西路军第五军在高台遭到国民党军围攻,经过八天八夜的苦战,红军3800余名指战员除个别人突围外均壮烈牺牲。

9.武威市古浪县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遗址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36年11月14-18日,红西路军第三十军在古浪县与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四天。古浪战役的失利,成为红西路军悲壮征程的转折点。红西路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悲壮的篇章。

10.平凉市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园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1935年10月,红军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界石铺,召开群众大会,播下了革命火种。静宁界石铺是长征时期中央战略部署中确定的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有利中心“基点”,对于长征胜利会师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11.庆阳市环县山城堡战役遗址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6年11月21日,红军在庆阳山城堡经过一昼夜激战,将进犯根据地的国民党军两个团全部歼灭,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宁根据地的进攻计划。山城堡战役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所进行的最后一战,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战。

12.陇南市两当县两当兵变遗址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32年4月2日,习仲勋、刘林圃等同志组织指挥原国民党十七路军警备第三旅二团一营三个连的200多名官兵发动“兵变”。“两当兵变”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一在西北地区发生的一次武装兵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13.张掖市山丹艾黎纪念馆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40年代,新西兰人路易·艾黎在山丹县创办了培黎工艺学校,吸收劳动人民子弟,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为发展中国人民同新西兰及各国人民间的友谊、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了解,作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艾黎将他在华60年间收藏的近4000件文物全部无偿捐赠给曾经工作生活的第二故乡山丹。甘肃省政府为了珍藏这批珍贵文物,于1982年在山丹县投资兴建了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
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景点(十)
陕西省红色旅游
1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在陕西省西安市北新街七贤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国共产党在此设立了红军联络处,1937年9月改为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主要工作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为陕甘宁边区和前方转送战争物资。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叶剑英、邓小平等多次来此,并指导工作。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9月办事处撤回延安。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图1)
馆舍介绍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建于1959年,共有5道院,内有接待室、救亡室、会客室、住房、库房、厨房、电台室、译电室、机要室和周恩来、朱德等重要领导人的办公室等旧址。馆内收藏有文物460多件、资料525件、回忆录623篇及照片3000张。这里记录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1936年到1946年间作为“红色桥梁”的历史。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座落在当年八路军驻陕办事处从事革命活动的七贤庄。七贤庄位于西安北新街东段,始建于1934年冬,由陕西银行资本家投资兴建,用作房产生意,1936年春竣工,占地面积13600平方米。由十座外观相同、布局略异、砖木结构的“工”字型庭院组成,建筑群为一组仿古式四合院,布局精巧,结构严谨、具有中国北方高等级民居的建筑风格。西安知名人士成柏仁先生借晋书“竹林七贤”的美传,题书七贤庄,镶嵌于庄首门楼。[1]
历史背景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位于西安北新街七贤庄,自1936—1946年间,中共中央曾在这里先后设立了秘密交通站、红军联络处和国民革命军第八路驻陕办事处。
七贤庄始建于1934年冬,1936年春落成,占地13600平方米,由10座“工”字形、土木结构的平房院落由西向东排列组成。借《晋书》中的“竹林七贤”而得名,由当时的文化名人成柏仁题书“七贤庄”镶嵌于庄首。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医疗器械和药品十分缺乏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
,周恩来指派在张学良身边工作的我党代表刘鼎在西安设立秘密交通站。
1936年春夏之交,刘鼎来到竣工不久正待出租的七贤庄,因这里距火车站较近,交通方便,看上了这所不起眼的小院。于是用200块银元租下了七贤庄的一号院,在德国牙科博士温奇·冯海伯牙科诊所的掩护下,秘密交通站开始了为延安采买、转运医疗器械和通讯器材的工作。与此同时,刘鼎还请地下工作人员涂作朝在一号院地下室安装了一台100瓦的电台,把中共中央设在保安的红色中华社的广播传播到全国各地。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秘密交通站”改为半公开的“红军联络处”。
1936 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国共产党以“红军联络处”的名义公开活动,由叶剑英主持工作,秘书长先后由李克农、张文彬、李涛担任。主要任务是发展东北军、西北军、红军三位一体的联络团结工作,促进国共两党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早日建立。
1937 年7 月7 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开始。为了争取国民党抗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联络处改为“八路军驻陕办事处”。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办事处被迫于1946 年9 月奉命撤回延安。西安城内北面的七贤庄一号院,于1959 年修葺后辟为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一号院在30 年代曾是我党在西安的地下联络处。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保护这处革命旧址,于1959年在此建立纪念馆。1988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现对外开放有七贤庄1号院旧址原状复原陈列、3号院基本陈列和4号院“海伦·斯诺生平”专题陈列。
西安“八办”建馆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林伯渠、朱德、董必武、叶剑英、邓颖超、李瑞环、陈慕华、李铁映等都亲临纪念馆指导工作。
七贤庄革命旧址虽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但楼屋依然,已成为对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建馆44年来,接待国内外观众近千万人次,成为对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1984年对一号院主要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翻修,并加固、维修了三、四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
号院内的部分建筑。
多年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八办”的建设,对纪念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给予了很高的荣誉。
1994年纪念馆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单位;1995年度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6年被国家六部委授予“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1997年初被中宣部命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连续八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称号。[2]
展馆由来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驻陕办事处是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国民党管辖区西安设立的公开办事机构,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是全国所有的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中成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办事机构。“西办”利用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地理位置,在维护和推动全民族抗日运动的发展,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为八路军领取、采买、转运物资,组织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期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
间,中国共产党、八路军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叶剑英、邓小平、林伯渠、董必武等曾多次留驻办事处并指导工作。
建筑设计
旧址包括七贤庄第一、三、四、七号院,建于1936年。一号院是主要办公地点,南北长82米,东西宽17米,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由南北两个大小、结构相同的两进院落组成,建筑为砖木结构平房,硬山顶,土坯心表砖墙壁。南、西、北各设1门。
一号院是一座组合式四合院,门庭内左右侧是接待室和收发室,第一道院东西两侧有会客室、工作人员住室、客厅、办公室和地下室;中院是厨房和库房;后面两道院有电台室、译电室、机要室和救亡室(娱乐用)。党中央领导人林伯渠、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先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
后都在办事处居住过,如今有的居室已恢复原貌。经念馆内还展出了当年的重要文件、手稿、书刊、照片和实物。
两院的主体建筑呈横“工”字形,东西面阔五间,南北进深六间,屋内地面高出地表80厘米,下设地下室。三、四、七号院隔二、五、六号院依次向东排列,结构与一号院基本相同。二、四号院为办事处下属各部门和工作人员居室,七号院为招待所。
基本陈列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图2)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北新街七贤庄。它是1936年至1946年我党我军设在国民党管辖区西安的办事机构,在全国所有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中成立最早,坚持斗争时期最长、影响最大。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末期,整个抗日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它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产物。它光荣的历史被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
一号院原状复原陈列 是一处面积为1360平方米的工字型四套院土木结构的平房院落,遵照“保存原貌,以存其真”的方针,复原开放了接待室、办公室、会客厅、秘书室、救亡室、理发室、机要室、地下室和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同志住室,还复原了白求恩大夫等国际友人的住室,再现了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历史风貌。
三号院辅助陈列 用大量生动、翔实的历史照片、文献、图表和文物,分“团结御侮 共赴国难”、“西办功绩 永载史册”、“巍巍宝塔 中流砥柱”、“坚守阵地 完成使命”、“当年红色桥梁 今日传统课堂”五个部分,系统地对“八办”的历史背景、主要工作和历史地位作了全面介绍。
四号院专题展览 用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历史照片,向人们讲述了美国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海伦?斯诺在中国的革命活动。[3]
2西安事变纪念馆
西安事变纪念馆(图)
内容导读:
西安事变纪念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建国路69号(原金家巷1号张学良公馆内)。1982年,国务院将这里辟为西安事变旧址,并建立西安事变纪念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事变纪念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建国路69号(原金家巷1号张学良公馆内)。1982年,国务院将这里辟为西安事变旧址,并建立西安事变纪念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事变纪念馆
原张学良公馆建于1932年,为东西排列三座三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四周筑砌青砖围墙,大门开在北墙正中。东楼是机关楼,中楼是客厅、会议室,西楼是张学良居室。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逮捕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蒋介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以粉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亲日派的阴谋,促成国共合作,团结抗日。12月17日,周恩来受中共中央委托,率领中共代表团赴西安同张、杨协商,与蒋介石谈判,迫使他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实现了由内战到抗战的转变,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周恩来、叶剑英等到西安后,即住在张公馆的东楼,在中楼与张学良、杨虎城会谈,并和二人与南京政府代表宋子文等谈判。止园是杨虎城公馆所在地,位于西安市北大街青年路北侧。建于1933年,主楼为传统宫殿式建筑。西安事变前夕,张、杨在这里密商发动兵谏,周恩来也曾亲临止园商谈,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杨虎城将军纪念馆



4
陕西省汉中市川陕革命纪念馆



汉中市川陕革命纪念馆
位于汉中市西南25公里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红寺湖风景区内。占地150亩,建筑面积5240平方米。川陕革命根据地是1932年12月徐向前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主力自鄂豫皖根据地战略转移,突破重围,自陕入川后在川陕边党组织和川东游击队配合下创建的,以南江,通江,巴中为中心,范围包括二十三个县政权,约六百万人口,红四方面军扩大到五个军,八万余人,1933年成立了中共川陕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疆域”。纪念馆内陈列了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过程中的著名战役,红色交通线创建及活动情况;红25军、红29军、红二方面军、359旅、巴山游击队等在汉中的战斗情况;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汉中籍人物、事件、遗物;20年代至汉中解放在汉中境内的各地方革命武装开展斗争的事件情况介绍,重要人物生平事迹。
5
延安革命纪念馆(一):西北革命根据地



延安革命纪念馆 (二)胜利会师

延安革命纪念馆(三)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延安革命纪念馆  (四)八路军 新四军

延安革命纪念馆(五) 抗日胜利

延安革命纪念馆(六):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


延安革命纪念馆(七):干部队伍建设与外交


延安革命纪念馆(八):延安精神 永放光芒-上

延安革命纪念馆(九):延安精神 永放光芒-下


延安革命纪念馆(十):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延安革命纪念馆(十一):解放战争


延安革命纪念馆(十二):人民的胜利


陕西洛川县洛川会议纪念馆
 洛川会议
洛川会议纪念馆,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南部的洛川县(凤栖镇)冯家村的洛川会议旧址处。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洛川县冯家村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和国共两党的关系问题,出席大会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朱德、任弼时、彭德怀、贺龙、刘伯承、聂荣臻、徐向前等23人。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7月23日,毛泽东发表《论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分析了国共两条不同抗战的正确方向。洛川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自此,延安成为中国军民八年抗战的指导中心。
会议旧址自1966年建馆,先后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30多名,参观者200万人次。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宣部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30多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陕西的第二站、延安的首站。2003年以来,新修了陈列室,彻底改变了内外面貌,2005年又被列入中央1号工程,实施后面积将扩大近一倍。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旅游的上佳去处。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17日)       1935年12月17日—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下召开的。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我国东北后,又发动了“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而国民党政府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淫威,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先后与日军签订了“秦土协定”和“何梅协定”,实际上把包括北平、天津在内的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奉送给了日本。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10月1日正式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公开发表。这个宣言是根据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反法西斯人民统一战线的精神提出的。宣言呼吁各党派各军队和各界同胞停止内战,集中力量一致抗日,并建议组成统一的国防政府和在国防政府领导下的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爆发了“一二九”运动,1万多名学生举行抗日示威游行,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瓦窑堡会议由张闻天主持。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和其他有关人员有: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刘少奇、秦邦宪(博古)、彭德怀、邓发、凯丰(何克全)、李维汉、吴亮平、张浩(林育英)、杨尚昆、郭洪涛等10多人。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也参加了会议。
瓦窑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历史转折时期,党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它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政治策略方面的基本经验,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遵义会议只对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作出决议,而瓦窑堡会议则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
瓦窑堡会议旧址位于延安城北子长县城。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前,是中共陕北省委和陕北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瓦窑堡会议旧址位于城内中山街南侧下河滩田家院。院内有砖窑5孔,坐西面东。左起第二孔是张闻天旧居,第三孔是会议旧址。会址窑洞不大,放着两张八仙桌和6个木条凳,小炕上还放着一张小炕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位于城内下河滩一处小院。院内有砖窑12孔。上院有砖窑6孔,5孔坐东面西,周恩来曾住在南起第四和第五孔窑内,另外1孔坐北面南的大窑为军委会议室;下院也有6孔窑洞,均坐东面西。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旧址位于城内北侧的米粮山上。1936年6月1日,红大开学时校址就设在这里。1936年6月21日后,红大迁往保安。当时红大分3个科,一科和二科住瓦窑堡。旧址现有砖窑5孔,分为两个教室。毛泽东旧居有两处,一处在城内中山街西侧中盛店院后排4孔窑内,是1935年12月至1936年1月毛泽东的住处;一处位于城内下河滩,院内共有砖窑5孔,是1936年5月至6月毛泽东的住处。
谢子长将军
谢子长是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毛泽东曾两次为谢子长墓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并亲笔写了碑文。 谢子长,1897年生,陕西安定(今子长)县人。1922年考入阎锡山办的太原学兵团学军事。1924年回安定县办民团,任团总。同年赴天津、北京,参加反帝斗争,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根据党的指示,利用民团团总身份进行革命活动,被选为安定县地方行政会议主席团成员和农民协会促成会委员。组织和领导农民协会打击封建官僚,惩办土豪劣绅,被群众誉为“谢青天”。1927年10月与唐澍等组织领导清涧起义,任西北革命军游击支队营长、副指挥。1928年5月参与领导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委员兼革命军第3大队大队长。后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委员、陕北行动委员会军事指挥部总指挥,在陕北、宁夏、甘肃等地做兵运工作。1931年10月,和刘志丹等将南梁游击队和陕北游击支队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任总指挥,率部转战陕甘边,创建革命根据地。1933年夏被派往察绥抗日同盟军第18师,负责中共组织的工作,协助师长许权中指挥作战。同年11月回到陕西,任中共中央北方代表派驻西北军事特派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恢复和建立了陕北红军游击队5个支队,建立了安定、延川根据地。1934年后,任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红26军42师政治委员、中共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指挥部队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苏区的“围剿”。 谢子长在长期征战中,多次负伤。因战伤恶化,1935年2月21日在安定县灯盏湾逝世,时年38岁。同年,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将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瓦窑堡修建了子长烈士陵园。

瓦窑堡张闻天旧居

瓦窑堡周恩来旧居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

毛泽东同志旧居介绍

毛主席旧居

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军政大学旧址

瓦窑堡革命旧址

瓦窑堡会议办公室

瓦窑堡会议办公室

瓦窑堡会议办公室

瓦窑堡会议旧址

子长陵

子长烈士纪念馆

碑亭

革命烈士纪念塔

人民英雄谢子长


铜川市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旧址
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旧址红色旅游景区位于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照金革命根据地是1933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革命前辈创建的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当年,红军利用四个天然岩洞分别建成了陕甘游击支队驻地、红军医院和被服厂、军械修理厂、军需仓库和指挥部等1—4号红军寨,开展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一页。照金革命根据地旧址被省委、省政府分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旧址红色旅游景区分为薛家寨景区、纪念馆景区两大部分,目前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已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该馆占地6900平方米,收藏革命文物、文献资料120余件,是广大游客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
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景点(十一)
宁夏固原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景点介绍推荐

六盘山不仅是一处资源丰富、植被完好、风光优美的森林基地,而且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长途翻越六盘山,打开了通往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最后通道。毛泽东登上六盘山,临风寄景,气贯长虹,遥想红军走过的艰难里程,展望革命的未来前途,即兴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光辉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从而使六盘山扬名海内外。1961年9月,应宁夏人民之请,毛泽东以大手笔书写长卷相赠,激励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建设宁夏。
现在六盘山下的和尚铺还树有伟人手书的全词石碑,以昭示后人,激励来者。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1985年在红军当年走过的六盘山山顶上修建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由胡耀邦题词。
六盘山巍巍高耸,红军长征纪念亭屹立山巅。它成为永久性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今天,西北第一隧道的贯通,使昔日“峰高华岳三千丈,险居秦关百二重”的六盘山变成通途,也为旅游观光增添了新的内涵。






中国工农红军将台堡会师纪念碑
将台堡位于西吉南部葫芦河与马莲川河交汇处,距县城30公里,两河交汇形成三角埠坪,地势平坦宽阔。两千年前的战国秦长城由此经葫芦河向东逶迤延伸,汉代古城遗址依稀可见。原高凸之地,民间传说为古代军事要塞的点将台,民国初年在此筑城堡,由此得名将台堡。1936年10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一、二方面军在将台堡会师,标志着震惊中外、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1936年10月9日红一、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之后,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副政委关向应和随二方面军行动的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率领总部及二军团官兵同红一方面军一军团(时属西方野战军)代理军团长左权、政委聂荣臻、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及所部二师(师长杨得志、政委肖华)官兵在将台堡胜利会师。红二方面军总部设在将台堡城堡内,会师部队在城堡东侧大场上举行了规模盛大的联欢会。
将台堡会师是红军长征中的最后一次会师。会宁会师和将台堡会师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将台堡是红军长征最后会师地,中央办公厅[1996]13号文件指出:经中央同意将10月22日定为“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纪念日”,即将台堡会师纪念日。
1996年,为纪念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暨长征胜利结束60周年,经宁夏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报请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在将台堡修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写了碑名,10月22日纪念碑落成,毛泽东主席的儿媳邵华将军携子毛新宇和部分长征老红军代表及宁夏党政军领导参加了隆重的揭幕仪式和纪念活动。
2006年,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暨将台堡会师70周年,对将台堡纪念碑进行了维修,并修建了红军纪念园,纪念园内设有三军会师展厅、建设成就展厅、将军翰墨碑林等。
将台堡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景区——六盘山红军长征系列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台堡,位于西吉县城东南30公里处的葫芦河东岸,战国秦长城在这里向东转折。古代称西瓦亭,为军事要塞,将台堡的称谓本身就已经包涵了军事的成分。1936年12月22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二军团与一军团二师在将台堡会师,宣告红军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结束了伟大的长征,将台堡也闻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