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歆人体彩绘:怎样给对话加标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1:40:46

怎样给对话加标点

    今天,我们来谈谈给对话加标点的问题。

    提示语的位置变化决定了对话的四种形式。

  第一,提示语在前。

    例如:

  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这可叫我冒火了,于是我就说:“朋友,你对一个陌生人可别单凭穿着来判断他的身份吧。这套衣服的钱我完全出得起,我不过是不愿意叫你们为难,怕你们换不开一张大钞票罢了。”

                                      ——《金钱的魔力》

  第二,提示语在后。

    例如:

  “你们应当自己去弄个明白。十年以后,让咱们再在这个地方,在这口小井旁边相见吧。假如到那时候你们还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我就告诉你们。”说完,姑娘突然不见了,正像她突然来到一样。

                                      ——《幸福是什么》

  第三,提示语在中间。

    例如: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金色的鱼钩》

  第四,在不言而喻的情况下,可以省略提示语,只是连续写对话的内容。

    例如:

  重庆临江门外,一个德国人开设的诊所里,医生沃克端坐在桌后。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你叫什么名字?”

  “刘大川。”

  “年龄?”

  “24岁。”

  “什么病?”

  “土匪打伤了眼睛。”

                              ——《军魂》

  以上对话描写,大多省去了提示语,因为我们一读人物的语言,就知道是谁说的话。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四种不同形式的对话,提示语出现在不同的位置,标点符号也有相应的变化。提示语在前时,用冒号表示;提示语在后时,直接用句号;提示语在中间的,使用的是逗号。没有出现提示语,直接把对话的内容用引号表示出来就行了

  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不同的环境说不同的话。仔细观察人物说话时的神情、语气、姿态等,并通过提示语准确、形象地反映出来。作文时,灵活地运用提示语,能增强语言的生动性,使文章语句更加连贯,更加流畅。

  我们再来读一段作文:

  李文华悄悄地走到何志勇的背后,突然大声问:“干什么去?”

  何志勇吓了一跳,回过头来一看,见是自己的好朋友,就美美地说:“看电影去。”

  “什么电影?”李文华眼馋了,忙拉着何志勇的手问。

  “《蜘蛛侠3》,可有趣呢!”何志勇歪着脑袋,眨眨眼睛,有意把声音放低说。

  “带我一起去吧。”李文华一下搂住何志勇的脖子,摇晃着央求说,“我也去看这个电影。”

  “行啊!”何志勇伸手在李文华的鼻子上按了一下说,“算你来得巧,我这里正多着一张票呢。”

  “真的?太好啦!”李文华一听,推开何志勇,张开双臂跳了起来。

  上面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两个小学生为看电影的事而进行的一段对话,可我们读着读着,眼前就会出现两个天真可爱的小男孩和他们嬉戏的动人场面。甚至可以清楚的知道他俩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

  “言为心声”,引例不仅仅是十分具体而又切合实际地写出了人物的语言(对话),更主要的是作者把人物说话时的表情、神态、动作、心情等都在提示语中作了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的描写,而且这些提示语位置也在不断地变换。因而使所写的人物显得非常逼真形象,情态尽现,极为生动感人,使得人们一旦阅读,注意力便被吸引过去,不由自主地为之激动、欢笑和拍手叫好。我们再仔细体会一下“悄悄地”、“突然大声”、“吓了一跳”、“美美地”、“眼馋了”、“忙拉着”、“歪着”、“眨眨”、“有意”、“一把搂住”、“摇晃着央求”、“按了一下”、“推开”、“张开”、“跳”等词语,不是觉得这些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情动作等提示语和它们或前或中或后的位置变换,有效地配合着人物的语言,推动着故事情节,使人物的语言,特别是使人物形象和文章更加增添了感人的魅力吗?

  我们了解了对话的四种形式,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提示语的使用。从提示语的内容看:

1、有的提示语中出现了带有提示作用的词语。如:说、道、喊、答……

  如《草船借箭》的第二自然段周瑜和诸葛亮关于造箭的对话,就一口气用了十个“说”或“问”,“问”与“答”之间,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2、有的提示语可以是对说话的内容的解释。

  如:“你怎么能撒谎呢?”妈妈发怒了,“从小爱撒谎,长大了不就成为骗子吗?”

——《第一次撒谎》

  这里的提示语“妈妈发怒了”,表明了妈妈说话时的态度和心情,是对说话内容的解释。

3、为了使语句连贯,可以把提示语跟后面的内容连起来叙述。

  如:“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从小就懂得体贴父母。”妈妈满心欢喜地把我抱在怀里。

——《第一次撒谎》

  这里没有明显的提示语,而是将妈妈的语言和动作连起来叙述,语句显得那么连贯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