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女神爱上我:傅佩荣:谈金融危机下的大众心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2:20:52
傅佩荣:谈金融危机下的大众心理
2009-05-09 10:20:11    作者:     来源: 广州日报   4月26日下午,傅佩荣先生在深圳为作品《向庄子借智慧》做全国首场签售,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傅先生称自己更喜欢面对百姓宣讲,不喜欢在小学术圈子里说只有十来个人能听懂的话。他透露说,6月1日他将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孟子。7月准备在广州开班讲《易经》。

  打算62岁重回书斋

  近年,借着电视这种媒介平台,傅佩荣迅速被观众熟知。在台湾他也早就是家喻户晓的傅教授。傅佩荣说自己从美国回到台湾教书,就开始了对公众讲国学的实践。当时听傅佩荣课的一个学生,上了他的课以后回家跟老爸辩论国学的问题,结果这位上层高管老爸发现自己竟然辩论不过自己的儿子,于是找到了傅佩荣,请他为公司管理层开班授课,教授中国哲学。

  “我很喜欢向公众讲授中国哲学。学派内的讨论,往往越讨论越狭隘,逐渐成了十几个人对话的局面。可面对普通听众,感受到大家的会心一笑与实实在在的解脱,会让我很激动。在听众面前,我觉得收获很多。对生命的关怀也更能落到实处。当然,我现在也还在台大教书,还照样用学术语言写文章。在台湾,对我的看法有两个极端,一种认为我的方式很好,一种则认为我在不务正业。我并不在乎这些评价,我只是做我想做的事情。”傅佩荣说。

  当问到1950年出生的他,对60岁以后的人生有没有什么规划,他想了想说:“到处讲课讲到62岁差不多了吧。我想那时候体力会差一些了。我会回书斋里继续做自己的学术。”

  准备用48小时

  讲清楚《易经》

  傅佩荣在多个大城市开讲、开课,比较起不同城市听众、学生的不同,他说:“广州的听众对国学经典更多敬重与尊崇。我在北京讲学的时候,有几位广东的学生在企业做高管,为了听课,打“飞的”在北京与广州之间往返。在上海,大家对国外的东西更感兴趣,喜欢我把西方的哲学拿进来做比较。”7月,傅佩荣打算在广州针对企业需求开班讲《易经》。他说会在8天里用48小时,把《易经》的方方面面讲清楚。

  很好奇什么人会去专门听国学课堂。问起傅先生,他说,在台湾多是50岁上下的人,还有七八十岁的老人家。这些人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之后,事业、家庭、儿女都已经进入稳定的轨道,于是开始沉淀下来,反观自己的人生和心灵深处的东西。

  问起年轻人学国学的情况,傅先生觉得:“在台湾,年轻人热衷到国外去留学,再就是关心找工作的现实问题,对学习传统国学思想不怎么热心。在大陆却不一样,我在各大高校做演讲,学生们经常是挤得满满的,甚至坐在过道上听,对传统思想很有一种文化的乡愁和中断后捡拾的渴望。”

  对话傅佩荣:

  5年后再来看金融危机

  广州日报:您的新书《向庄子借智慧》最核心的要义在什么地方?

  傅佩荣:大家通常觉得庄子的思想比较消极,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在书中把庄子所用的十八个寓言给大家解释清楚,在解释的时候我跟西方的观念做对照,从中可以发现庄子的思想充满普世的意义。道家最可贵的地方在于,认为人从来就没离开过道,只是忘记了道而已,引领你返回你本来自在、快乐的生命。我最喜欢《知北游》里的一句话:外化而内不化。不管外在如何变化,你的内心还是跟道在一起。庄子教人超越身心,在不得已的时候顺其自然,逆来顺受,对现代人而言,这都是大智慧。

  广州日报:金融危机搞得大家情绪都比较有压力,怎么排解?

  傅佩荣:我在书里教大家用整体的眼光去看问题。5年后,大家回过头再看今天我们对经济困境的担忧,一定觉得我们今天太执著、太想不开了。有些人少年得志,有些人大器晚成。庄子用“朝三暮四”的寓言讲得很清楚。猴子一天吃的食物,先取三还是取四,结果总和都是七,如果整体来看,根本是没差别的,干吗要受情绪的无谓干扰呢?

  广州日报:您去年给北川中学的学生做过演讲,今年还有什么计划吗?您对地震灾区最近出现的自杀事件怎么看?

  傅佩荣:我过几天就要再去演讲,题目大概是“心中有爱,希望未来”。地震过去一年,年轻人需要的不是抚慰,而是要让他们认识到,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要走出自怜,以平常心看未来。

  自杀当然是不应该的。生命是他人给予的,我们有使用的权力却没有结束的权力。选择自杀是矛盾的,你选择了自杀就等于放弃了选择本身。如果有任何人对你的自杀感到伤心,你的自杀就是不负责任的。应该做的,是用喜悦的心去拥抱生命,让生命升华出美感。

  傅佩荣,1950年生,毕业于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得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和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其作品曾获台湾最高文化奖、最高文艺奖。(实习编辑:杨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