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俊赫打全智贤:工整与细致--《峄山碑》欣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7:41:02

工整与细致-- 《峄山碑》欣赏

2008-03-24 11:38:13  作者:■蒋圣琥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2785  简介: 书法虽抽象,但也因其精神、风格的不同而使欣赏者发出由衷的赞美。小篆《峄山碑》、《九成宫》、《胆巴碑》可为代表。以《峄山碑》为例,用笔十分讲究,藏头护尾,起收呈圆融之态。运笔稳行慢进,不轻不重, ...

    书法虽抽象,但也因其精神、风格的不同而使欣赏者发出由衷的赞美。小篆《峄山碑》、《九成宫》、《胆巴碑》可为代表。以《峄山碑》为例,用笔十分讲究,藏头护尾,起收呈圆融之态。运笔稳行慢进,不轻不重,不提不按,不像青铜器铭文和石鼓文行笔,或疾或徐、有提有按、粗细无常。从线条形式上看,保持着当直则直、该挺则挺、当婉则婉、该曲则曲的状态,骨力内蕴,气息通畅,明丽清朗,干净利落。但由于起收讲究藏头护尾,线条显示出一种含蓄、中庸的内涵。从间架结构和章法布局上看,《峄山碑》既不像前朝的篆籀造型那样,长、扁、方、圆皆备;也不像后世的隶书那样,结体追求横势,用笔张放。小篆字形,方势纵长、昂首垂尾、如洪钟稳立;结体上收下放,有“冠冕垂裳”之态;左右均衡对称,横如架梁、竖比立栋、布白匀称,守黑有度;章法布列,大小统一、井然有序、行气贯通。单字如白描图案,整体像满幅精美的织锦。此碑的工细之处,令人惊叹,令人仰观,令人有非人工可为之感。

    欣赏《峄山碑》这类工整细致的碑刻书迹,能使欣赏者由字及人、由字及物地产生一系列的类比联想:如京剧舞台上精心描绘的脸谱、合宜得体的装束、字正腔圆的发声、招式入流的动作;如达芬奇用精巧的构思、细腻的笔触、和谐的色彩所创作的《蒙娜丽莎》;如罗中立以特写的形式构图、西洋的写实手法描绘出可亲可敬、可歌可颂的《父亲》;如常态生活中形象娇美、性情温和、心灵手巧的可人女子。

    工整细致在书法审美范畴中,与西方美学中希腊文的“和谐”概念相通,尽管西方美学中的“和谐”不包括工整细致的全部含义,但其内涵却包含了严谨和细腻。由此可见,中、西方文化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共同的审美原则和标准。


《峄山碑》(局部)

峄山碑

  《峄山碑》即《秦峄山碑》的简称,《秦峄山碑》者,始皇帝东巡,群臣颂德之辞,至二世时丞相李斯始  

以刻石。今峄山实无此碑,而人家多有传者,各有所自来。昔徐铉在江南,以小篆驰名,郑文宝其门人也,尝受学于铉,亦见称于一时。此本文宝云是铉所摹,文宝又言尝亲至峄山访秦碑,莫获,遂以铉所摹刻石于长安,世多传之。

碑文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戍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登于峄山,群臣从者,咸思悠长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白泰古始   世五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   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著经纪   峄山古刻 又名“峄山碑”因原碑当时建在山东峄山县峄山而得名   为秦始皇东巡石之一,传李斯所书,李斯书法古雅妍妙,为后世敬仰。惜此碑毁失已久,现所传者,为南唐徐铉临写,重刻于长安(今西安市)现存西安碑林。杜甫诗句“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这可理解为徐铉的笔调比正宗的秦篆略逊一筹。碑字笔画的线条非常挺拔,因嫌偏于肥厚,故世称“玉箸体”。但对研究篆书结构乃至用笔仍有价值。----《古代碑帖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