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蔚谈美人鱼:陆波经典美文集锦(1)——把自信擎到天堂的高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2 05:02:56
陆波经典美文集锦(1)
编辑制作:林夕梦




把自信擎到天堂的高度
陆波
那时,他是英国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设计师,除了年轻,他一无所有,但他很幸运,参加了温泽市政府大厅的设计。他运用工程力学知识,依据自己多年的实践,很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大厅天花板的方案。一年后,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要求他再多加几根柱子。
年轻的设计师却十分自信,认为只要用一根坚固的柱子便足以保证大厅的安全,并详细地计算说明,列举相关实例,最后,他坚持自己的完美设计而拒绝了工程验收者的建议。可想而知,他的固执惹恼了市政官员,他险些被送上法庭。
在种种压力下,他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地步:坚持自己的主张,就意味着公然与政府官员作对;放弃吧,又有悖于自己为人的准则。矛盾了很长时间,他终于想出一条两全其美的计策,以证明自己设计的合理性。
那就是,他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不过,这些柱子并没有与天花板亲密接触,只是摆设,摆设给那些愚昧无知却又刚愎自用的市政官员们看。
岁月更迭,年代绵延,这一晃就是300年。
300年的时间里,市政官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而支撑他们头顶天花板的柱子却仍然只是那么一根。直到前两年,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时候,才发现了这个秘密。
消息在一夜之间不胫而走,世界各国的建筑家和游客慕名前来,观赏这根神奇的柱子,并把这个市政大厅称做“嘲笑无知的建筑”;300年后的当地市政府对此也不加掩饰,在新世纪到来之际,特意将大厅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对外开放。许多人在那根柱子面前流连忘返,浮想联翩。
这个年轻的设计师就是克里斯托·莱伊恩,一个很陌生的名字。今天,我们能够找到的有关他的资料实在是微乎其微了,但在仅存的一点资料中记录了他当时说过的一句话:我很自信。自信至少一百年后,当你们面对这根柱子时,只能哑口无言,甚至瞠目结舌——我要说明的是,你们看到的不是什么奇迹,而是我对自信心的一点点坚持。
当时有人就嘲笑他不知天高地厚,然而到了今天现实又如何呢?嘲笑者恰恰成了被嘲笑者。300年的历史真的足以说明一切啊,克里斯托·莱伊恩,对我们来说依然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是,我相信,读他的名字,很多人不敢发出声音。
因为,远在300年前,也许只有上帝听见他说过:能把自信擎到天堂的高度,靠的是坚实的柱子。而这样的柱子,不需要太多的摆设,一根就足够了。
审视自己
陆波
不知是哪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最难做到的,就是正确地认识自己。
的确,作为一种最具灵性的高等动物,人,无疑是感情最丰富性格最复杂的了。高兴时,难免得意,一得意就忘形,如同一锅开水,以为凭它本身就可以推动火车前进;悲伤时,难免失意,一失意就自暴自弃,如同南极北极,认为反正不能相比,干脆远远地逃离,哪怕做个地球的边缘人,也自有一份落寞和孤寂。
看来,要想正确地认识自己,就必须把握好准点,正确地审视自己。
审视自己。就像浩瀚的大漠审视变幻的苍穹,就像残败的古堡审视沉重的背影,就像壮美的江山审视变迁的历史,就像睿智的老者审视多舛的命运…… 没有审视,就难以发现。在痛苦中审视,你会发现孤独的自己;在消沉中审视,你会发现颓废的自己;在忘形中审视,你会发现空虚的自己;在奋进中审视,你会发现无知的自己;在飞翔中审视,你会发现堕落的自己;在审视中审视,你会发现正确的自己。
审视自己,既不看高自己,也不看低自己。沸点易废,冰点易崩。审视自己,就是要把自己全方位展开,来一次准点的检阅,准确到位,点击深刻,然后大刀阔斧地痛快淋漓地向浅薄的我狂妄的我刻薄的我恣睢的我卑劣的我自大的我告别。审视的过程,就像人性极端中的痼疾,而审视的目的,则是为了割去这些灵魂上的肿瘤。
审视,是一种客观的自我评价,更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超越。正如每日照镜子一样,没有审视的活着,实际上是对自我存在的极不负责的纵容。
在低沉的时候,不要用太过悲伤的眼光审视自己,这样容易使自己流于自卑;在昂扬的时候,也不要用太过乐观的眼光审视自己,这样容易使自己走向骄傲。审视自己,要有合适的尺度,要有恰当的准点,否则就会走向极端,要么处于目空一切的沸点,要么陷入自暴自弃的冰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的诗句同样还道出这样一种哲理:有时候,我们自以为一无所获,其实在不知不觉间业已收获多多;而有时候,我们自以为进步不小,其实在故步自封中早已远远落后了----
审视,是人生的方向盘,它使你把握住自己,始终清醒地站在世事的风口浪尖上,不被生活的狂飙卷走不被生活的暗流淹没;
审视,是世上的指明灯,它使你擦亮自己,始终清楚地望着人生准点的高度,不因尘世的烟雾迷失不受尘世的幻彩迷惑。
于是,作为个体的自我就不至于盲目地轻视他人高估自己,盲目地追赶潮流作践自己,盲目地惴惴不安改变自己,盲目地沾沾自喜相信自己,盲目地轻言放弃迷失自己,盲目地夸说成功毁了自己。
审视天地岁月,可收获一点睿智;审视世态人情,可增添一份聪明;审视历史文化,可夯实一些底蕴;而审视自己,可以找到人生的准点,从而透视人生的焦点,进而开创人生的亮点!
不想昏庸地活着,那么就请抛弃沸点,不要冰点,站在准点的高度审视一切!
拥抱高贵
陆波
有泪水在,我就还觉得我自己在,我的灵魂在。
我的泪水是一批高贵的客人,它常在我给学生朗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悄然来临。譬如有一次读到徐鲁《书房斜阳》中的一个章节,一只小小的蟋蟀正在狄尔白尔大道上一丛灌木中间的石头上晒太阳,托尔斯泰走了过来,悄悄地、轻言细语地问道:“你过得好吗?”这位伟大的人物向周围失望地看了一眼,接着又对小小的蟋蟀说道:“我呢?我却过得很不好!”话音落下去,我的泪水情不自禁地顺着一些弯弯曲曲的往事的旋律不争气地很快爬上来。再如读乌拉圭女诗人胡安娜·伊瓦沃罗的诗集《清凉的水罐》,她看到屋里的木制家具,竟然想起了年迈的双亲,于是写道:“要砍伐多少树木才能拥有这么一间木房?为了这一切,又有多少美好被我们遗忘?树叶,露水,小鸟和风儿的忧伤……在光闪闪的砍刀下倒下的森林,那是一种无助的凄凉。”读诗的时候,心情原本很平静,但泪水会忍不住在这种优美的叙述中肃穆地挤上眼帘。甚至读到雨果的《千万不要侮辱失足的女人》:“啊,千万不要侮辱失足的女人!谁知道压在她身上的担子多么深沉,谁知道她忍饥挨饿挣扎了几多春……未落以前是珍珠,落下以后成泥泞。是我们造的孽,是你呀,有钱人!是你的金银!”据说,这首诗是法国十九世纪伟大诗人雨果为一位失足妇女朱丽叶·德露埃写的。朱丽叶读诗之后极为感动,痛哭不已,从此她把这首诗缝在口袋里紧紧地贴在胸口……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感动中,原本卑微的我,不期然地与高贵一次次地相遇。
我知道自己其实是心肠很硬的一条汉子。小时侯严父的暴打没有使我流下泪水,成长经历中的风霜刀剑也未见证过我的眼泪在飞,几十年六波十八折的生涯也许激发我众多的感喟,但就是,逼不出我一滴眼泪!
现在,我渐渐明白了,泪水,真的是尘世中的一种难得的珍奇。这些高贵的客人手捧素洁的鲜花,早早地就守侯在眉际心尖,等着与世道人性中的一切美好的事物碰面,它是唤醒你麻木心灵的寻呼员,更是激发你悲悯情怀的催生剂。而一个从来没有流过眼泪的人,怎么配得上称作人?
就在昨天夜里,年方五岁的女儿从凤凰台中看到荧屏上那些逃难的儿童,掉下了金光闪闪的泪蛋蛋。我一把将流泪的女儿搂入怀中,紧紧依偎着她,刹那间觉得灵台一片空明,我知道我已经走进了一颗高贵的心灵。
——是的,也许你不够富贵,但是你一定可以变得高贵的。
为他人开一朵花
陆波
都说生命如花。
少女如花。少妇如花。小孩如花。老人如花。姑娘十八一朵花。男人三十一朵花。这世界原本就是花花世界,这人间原来就是花满人间——生命如花,而尊严,是花的颜面!
曾经知道这么一个故事:一位中学生物老师在课堂上被一个学生的提问难住了,她想起这位学生的祖父是大学里著名的生物教授,于是说:“这个问题如请教你的祖父,他一定知道该怎么回答。”学生回家后便与祖父谈了此事,祖父没有说一句话,却提笔给孙儿的老师写了一封长信,信上作了详细的解答,并说:“您是孩子的老师,问题还是由您在课堂上回答,不要公开我的信。”这位生物老师读完信后,心中充满了敬重与感激,一辈子记住了这位教授呵护他人尊严维护他人颜面的美德。
因为这是在我成长的历程中,在我生存的环境里,在我习惯的文化和熟悉的同胞中一种很陌生的感情。当一个人有能力帮助他人时,却小心翼翼地把自身的优越掩藏起来,设身处地地给受助者创造一个花面生辉的机会,这是何等的仁慈和真诚啊!
受这位年高德劭的老教授的熏染,我感到了自己曾有的助人为乐意识的缺憾——是呀,还有什么比一厢情愿自以为高尚地助人更伤人自尊的呢?还有什么比真心实意送人玫瑰之手更留有余香的呢?
曾经不理解“嗟来之食”中那个齐人的所为。当老师时,我一边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这个人多么有骨气,心里却始终认为他真不聪明。现在我顿然感悟到那是一种现代人越来越缺乏的人格之尊。“嗟来之食”的故事流传两千多年了,可两千年来,“嗟来之食”也好,“请来之食”也好,我们实在没有真正体会到人性的尊严在其中的呐喊。
最近报纸上刊登了这样一件事,在一个不幸的家庭中,母亲重病卧床不起,父亲决定离开这个家,年仅14岁的女儿没有跟父亲走,而是选择留下来照顾重病的母亲。于是,电视台、报社等多家媒体找上门来要宣传她的事迹。从电视里我们看到,记者在不停地问,而孩子只是低着头一声不响,许久,她抬起挂满泪珠的脸说:“求你们别问了好不好?我不想说。”——难道只要出发点是助人,其行为就是善举吗?把别人的痛楚不幸以及自觉羞愧之处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高扬起自鸣得意的爱心大旗去解除他们的苦难,这其实是一种残忍,是一种自私,是无视他人尊严的残忍,是无所顾忌地炫耀自己高高在上优势践踏他人人格的自私。
这样的事,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贫困孩子因接受了别人的钱,他们就必须充满感激,从此也必须比其他学生更为优秀,
更不能犯错误;对单亲家庭的孩子,任何一个好心人都可以不加掩饰地投以怜悯的目光,去同情他抑或关心他┄┄
其实,有些人在慷慨地表示自己的同情和关心时,是想借助于更渺小、更虚弱的花朵来衬托自己的崇高与伟大——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优越感可能给别人的尊严带来永久的伤害。
当我们是平头百姓时,我们乐意帮助比自己差的人,俨然强者帮助弱者;当我们身为官员时,我们往往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助人,活像菩萨大发慈悲。而对他人的尊重,却很少装在我们心中。就是在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中,尊严的贫血成了现代人的通病,因此,许多大人不懂不受“嗟来之食”者的痛了,许多小孩不知“白毛女”白发之重了。
坦诚助人确实可以给他人带来温暖,但仅有这一点是不够的。如果不顾及他人的尊严,就可能会深深地伤害别人,在他们心上永远种下卑微的种子,烙下苟且偷生的印痕,造成低人一等的心态,产生无脸见人的耻辱┄┄
为他人开一朵花吧!找一个恰当的借口,编一点关怀的理由,使他人平等地接受,坦然地追求;呵护他人的尊严,维护他人的颜面,使他多一点向上攀登的勇气,少一点自暴自弃自轻自贱,花开更娇美,色彩更鲜艳!
对了,记住泰戈尔的话:“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够不伤别人自尊的同情是真挚的感情,能为别人着想的人是不寻常的人。这类人必定有高贵的精神,有高尚的品格,有高洁的情操,有天使般的心灵。他们是人心的旗帜,人世的脊梁,人群的魂魄。他们的心比花朵还美,他们是花中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