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诚信教育对话: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人教版《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为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8:53:30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最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2.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所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要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反抗侵略和压迫永远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强大力量。

2.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这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2.列强侵华罪行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生思维活跃,有旺盛的求知欲,较强的学习自觉性及自学能力,希望获得更多的学习策略和技巧。同时,也基本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知识、网上搜索和查阅知识的能力及制作简单PPT课件的基本能力。这为课程进展及完成课后作业提供了技术保障。

(四)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思考设计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利于激发和支持学生想像的情 境。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地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优化教学过程。   多媒体课件设置了较多的与课堂教学内容关系密切的视频、动画、图片,给学生 以乐趣,更给学生以启迪,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情境,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不局限于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还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学习,通过亲自动手操练来达到巩固学习的目的。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的培养为宗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努力创设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和生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给予激励性评价(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和自我评价的方式);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独特的感受,将集体学习与小组学习结合起来。

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等;学习方法主要采用自学、协作、讨论、辩论等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实践、参与和合作等学习方法完成任务,感受成功。

    (六)教学用具

    教材相配套的自制CAI教学课件(网络课件)、多媒体教室(或计算机教室)

    (七)教学过程设计

    我们倡导建构式的学习,努力运用学生主动参与、感知体验、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有效整合。本节课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施之以教,贵在引导。”在与学生进行简单的问候交流后,教师点击自制的网络课件中,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断录像,这段录像的内容是1860年英法联军进北京时火烧圆明园的内容。配以圆明园文字讲解,“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总称圆明三园;占地面积约五千二百亩,周长近十公里,建筑面积达十六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圆明园本是清朝的一个故园。清朝从康熙至咸丰的六代帝王,历时一百五十多年,集中全国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把它营建成了一个举世无双的大型皇家宫苑。它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清朝皇家的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里的宫殿里,而是在圆明三园。就是这样一座举世罕见的“万园之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进而提出问题,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他们是怎样进入北京的?除了火烧圆明园外,他们还犯下了哪些罪行?从而引出主题,形成强烈的视听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求知欲,当情与景交融之时,自然引入新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2、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1)自主学习

    在新课导入后,让学生浏览学习目标中的学习任务,基于新课标任务教学理念,让学生带着任务,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a. 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他们是怎样进入北京的?换言之,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过程是怎样的?。

   b.为什么我国的形状从“秋海棠叶”会逐渐变成“公鸡”?我们到底失去了哪些领土?什么时候失去的?通过什么不平等条约失去的?为什么会失去了?

   c.什么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怎样抗击洋枪队?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呢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师提供的相关网站上搜索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学生将搜索到的信息先复制存档,然后发送到电子留言版上,作为学生的学习反馈。

教师给予指导,提供课件“专题知识库”模块:“背景知识”、“学习目标和内容”、“学法指导”等相关信息,帮助学生进行信息的筛选、整理、提炼,归纳。

   (2)协作学习,交互讨论,提炼解答

学生通过“电子举手”回答问题,或对在BBS上对所设问题及答案进行讨论,或对其他疑难杂症进行网上求助。学生可同桌两人一组,前后桌四人为一大组,交互讨论,协作学习,加深理解与记忆。教师评析,辅助学生共同提炼答案,师生互动。“教师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群体合作学习”三要素进行动态优化组合,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协作,有效互动的课堂教学格局。在这种情境课堂教学中,教师给了学生“施展”空间,使学生的知识不断巩固,技能逐步形成。

3、拓展延伸

历史教学不应止于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把知识灵活运用到当时的、具体的历史情境之中,培养学生解读历史能力。为此,新课后为学生安排了几组不同类型的练习活动。

(1)话说历史:模仿说书或者评书的形式,以“二次鸦片战争”或“太平天国”为题,让学生进行现场表演。

(2)辩论:“有争议的大名人——曾国藩”,他是“中兴名臣”,还是“千古民贼”。

    提供话题,学生可根据兴趣,自由选择一组话题,形成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体现个性化的学习,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思维,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可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使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良好心态下轻松学习,思维活跃,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4、课后练习,巩固提高

布置在线练习。信息技术一大优势就是即时交互反馈,利用数据库、ASP网页等,把学生练习的情况即时交互反馈,通过程序它会自动统计全班、全年级、全校每道题特别是客观题的正误情况并即时反馈。

另外,学生还可以在校园网BBS上留言,把问题放到网上,或解答别人的问题。同时教师及时地参与、指导,与学生达成有效沟通,和谐教学氛围,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5、布置作业

以“圆明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为主题,分组查找资料并制作成手抄报、PPT、Flash、网页等展示出来。并通过E-mail、QQ、博客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作品。

 

 

我国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现状? 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阅读课程整合的尝试和思考 有谁知道,清华同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更名为《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的真实原因 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间存在的问题? 初中信息技术,“畅游大海”的教学设计 如何写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 当今初中的英语和信息技术是怎样整合的?整合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麻烦朋友们帮我找一下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的问卷调查 高分!求一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 谈对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的一些想法???谢谢!! 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整合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两者是怎样整合的? 对于教师来说,是否存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研究》开题如何写 信息技术整合与信息技术课程之间的关系 整合课程资源的原则 请按信息加工分析法设计信息技术某一概念的教学目标形成关系图。 请按信息加工分析法设计信息技术某一概念的教学目标形成关系图 信息技术教学导论中的,如何根据信息加工分析法,来设计信息技术某一概念的教学目标形成关系图?谢谢! 信息技术教学导论中的,如何根据信息加工分析法,来设计信息技术某一概念的教学目标形成关系图?谢谢! 信息技术教学导论中的,如何根据信息加工分析法,来设计信息技术某一概念的教学目标形成关系图?谢谢! 我想知道,教学设计和语音教学准确的英语翻译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本方法由几种 谁能帮我写一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案 信息技术用于旅游资源的整合主要有什么方面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