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roval什么意思:语文教学改革应从作文教学改革入手 - 王春光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2:46:48

语文教学改革应从作文教学改革入手

精品文章 2010-09-17 15:56:43 阅读6 评论5   字号: 订阅

 

【版权所有 转引请注明】

作者:邱国华   福建省厦门市禾山中学 

发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3.43—45。G31 人大报刊资料中心《中学语文教与学(高中读本)》2009.08.全文转载  

[摘   要] 针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应在于以作文教学为主而非以阅读教学为主。它顺应时代的要求。为此,在改革的途径上,应变以阅读教学为主的课程模式为以作文教学为主的课程模式。

[关键词] 语文教学;改革;作文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虽然作文教学的诸多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但却没有实质性突破,甚至日趋“边缘化”。作文教学正在不知不觉中沦为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补充。而“阅读,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是不应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的。因读者的认知背景、介入点和参照系的不同,也就有不同的解读和‘误读’。在许多情况下,‘标准化’的解读是最不标准的。在阅读教学‘标准化’的误导下,最为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阅读教学,被搞成死水一潭,青少年敏锐的领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被日复一日的千篇一律的‘讲读’磨蚀殆尽。”对学生言语认知的个性、灵气和才情的压抑,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我们明知语文教学以阅读教学为主,问题很多,可还是依赖阅读教学来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改变这种状态?

       一、语文教学改革的取向:变语文教学以阅读教学为主的模式为以作文教学为主的模式

  学生从入学开始,在语文课上,所接受的基本上就是阅读教学所给予的陈述性知识,是把语文当做一种工具来掌握的,因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教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工具性技能,但呈现在课堂中的是以阅读选本为特征的语文教学,以阅读教学为主,听、说、写依附于读之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极尽所能,按教学参考书上所说的,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讲解,从作者、作品的介绍,到文章结构的分析,到写作特点的归纳,再到作业的布置,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阅读教学的模式。这一模式是几代教师智慧的结晶,而作文教学始终是依附于阅读教学之后的,特别要指出的是它依附于课堂阅读教学之后。

       作文教学,基本是两周一篇大作文。为什么是两周而不是一周,因为按计划两周须教完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结束,就有一个作文训练,这是教材里的内容。由此可以想见,当前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是主体,是主要战场,作文教学则附属于阅读教学,其关系是为“读”而“写”。

       有人曾形象地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比喻为“两张皮”。 “两张皮”反映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学生有“读本”、“写本”两种教材;有的学校有 “写作教师”、“阅读教师”两套人马。另外,个别教师阅读教学不惜肢解课文,力求微观,整体理解意识淡薄;学生习作过程却需要整体构思,宏观组织写作素材,二者难以进一步协调,甚至“打通”。

  “两张皮”现象客观存在着,也制约着作文教学深入地展开。作文教学往往是说的多做的少。有位教师曾先后对其所任教学校省属重点高中之一的百色高中的1998 级高二年级128 名应届学生和2001 级高一年级130 名应届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大体一致:56-60 %的学生认为高中语文学习是费力不讨好的科目;68-70 %的学生在“你对每次老师布置的作文的兴趣”在“高”、“一般”、“无所谓兴趣,应付式作文”三个选项中一致都选了第三项;在“平日你有写日记的习惯吗?”“你有读书读报时的摘录笔记吗?”“你有过主动作文的激情冲动吗?”等栏目中多数学生均持否定态度。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对语文科的学习,要求成绩平平容易,成为语文科尖子难;完成作文不易,写出好文章较难。[1]这组资料正好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注解,语文教学如何摆脱这一窘境,如何使语文教学真正回归到有效教学的轨道上来,并从根本上走出“教考分离”的窘境,就应改变作文教学作为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补充的地位。

       二、改革的必要性:语文教学改革从作文教学改革入手顺应时代的要求

  1.顺应国际形势。写作技能是21世纪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学业技能,因为“良好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生存和有效交际的关键。”近几十年来,一些国家从不同视角看待作文体类,西方和日本等国打破国际上习惯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分法,把学校作文划分为两类:第一,“为自己写作”,表现自己的文章,即表达学生自己所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包括日记、书信、感想文和生活文类。这类文章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基础,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以培植学生的个性,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第二“为不同读者写作”,传达社会信息的文章,即发挥社会传达机能的文章,包括记录、通讯、报告、评论文等。这类文章以沟通思想为目的,要求写得明晰、简洁,起到达意的作用。[2]从国际视野上看,作文教学的改革,不只是一个国家、某一地域进行的改革,它是时代的要求。

       2.顺应考试形势。2005年3月以“课程改革与语文高考”为主题的“2005 文化神州语文教育论坛”上,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孙绍振觉得有一个方面必须改革,就是作文与客观题的分值比例。他说:“作文目前只占40%,从我们国家考试的历史来说,把最能代表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作文分值比例降到40%,是从来没有过的。从汉武帝开始,我们国家有两千多年的考试史,其中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考一篇文章。民国以后考大学,根据我不完全的涉猎,语文只考作文的次数基本上占绝大多数。我们1955 年前后考大学的时候,语文试卷中作文的分值比例达80% 。1957 年语文试卷就是考作文。” [3]

       诚然,当前的语文教育改革还没有对高考的评价体系进行大的改革,但是,高考作文分值却有不断提高的趋势,例如有的省份已经由60分提高到70分,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也从800字增加到1000字。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交流与写作势必越来越受到重视。

       3.顺应教学形势。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教师除了分析课文外,就是让学生做大量的语文练习。虽然也布置了作文,但学生完成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大多是为完成任务而做,为应付高考而做,说理浅薄、故事单调,缺少层次的平庸之作成为主流,为什么?因为学生通过做大量练习来提高学业成绩不如做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练习来得快。另外,练习中有一个绝对的对的和绝对的错的答案摆在那里,也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增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把以阅读教学为核心的语文教学转变为以作文教学为核心的语文教学的迫切性。

       三、改革的途径:变以阅读教学为主的课程模式为以作文教学为主的课程模式

       1.转变观念,深刻地认识语文课程的本质,语文课程的本质是实践的。语言的习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学得了基本的法则之后,就应该在实践中提高。夏   尊先生曾说,文字是一种人格的表现,要作细密的文字,先须具备细密的性格。不去从培养本身的知识、情感、意志着想,一味想从文字上去学习文字,这是一般青年的误解。学生应于学得了文字的法则以后,暂且抛了文字,多去读书,多去体验,努力于自己的修养。[4]

  这里说的“多去读书,多去体验,努力于自己的修养”,就很能说明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决定语文教学要以生为本,必须考虑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方式。不同维度的课程标准,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因此,不能一味地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也不能一味地强调教学方式的转变,应该从课程的实际出发,突出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与外语学习对比,我们发现,外语学习最大的障碍是缺少一个语言环境,而母语学习不存在这个问题。语文学习在母语环境下,其实践性是潜移默化的,是不自觉的应用过程,是隐性的实践过程,谁也不会跑到大街上喊,我在复习语文,我在学语文,殊不知,我们在看招牌,是在复习语文知识;我们与人会话,是在应用语文;我们与人辩论,是在实践语文。而这些本领,往往借助于课程动态习得。这种习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说会写,即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2.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表达与交流,语文课堂教学应着力构建出以作文教学为重点的课程模式。《高中新课标》中对“表达与交流”明确地提出了几点要求,与过去的要求相比,有明显的进步。但如果仍然以阅读教学为主来落实这一标准,有相当的难度。因为,阅读教学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给作文教学留下的教学时数不多,何况学生的实际水平与《高中新课标》的要求有距离,高考的要求与“注重培养初步的、实用的书面表达能力”也不太一致。若语文教学变以阅读教学为核心为以作文教学为核心,则有助于与《高中新课标》对接。以作文教学为重点的课程模式的构建,实际上是通过文本的解读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章结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加强作文训练。每篇课文教完后都要有作文训练的要求,阅读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落实作文训练。

       3.教材编写,特别是课后练习的设置要注意突出作文教学。在课程开发和必修教材的编写方面,作文教学始终处于后续甚至次要的地位。以苏教版语文必修教材为例,2004年开始使用的必修一至必修五的五本教材中,以“文本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等学习方式呈现给我们的全是阅读文本,而写作指导与训练则处于空白状态。一年以后,教材编写者顺应课改的发展,应作文教学之急需,对必修教材进行了认真的修订。除了微调专题板块、增删部分课文以外,最大的亮点是在五个模块的二十个专题之后,增加了以“写作指导”和“写作实践”为体例的写作教学内容,从而填补了作文教学在“教材”方面的空白,使一线教师有了些抓手。作文训练题的设置,可以直接附在每篇课文的后面,新课标的要求,可以有序地安排。我们可以把“表达与交流”中的总要求分解为18个小要求:观察体验,感受思考;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自主写作,积累素材;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如果我们把这18个小要求分别落实到教材的具体篇章中,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提高写作的某方面技能,效果会更好。

       4.教学时数的分配上要突出作文教学,这有利于构建以作文教学为主的课程模式。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始终未能给予写作教学充分的关注。作文教学只占总课时的1/4。而美国四年中用于英语写作的时间约占用于修习英语的总时间的一半;日本写作课时由原来的2/10 增加到3/10,每周国文课时为10 节,并且在高中开设“国语表达”选修课。[5]由于以阅读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严重挤占了作文教学的时间,导致作文训练难以保证。有限的课时,导致课堂内难以展开作文训练,只能进行作文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没有时间进行必要的课堂内的作品训练。而且那些有限的训练也大都是在教室、考场内的闭门造车,没能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自然,导致大部分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缺乏热情。因此,学生写作训练,一定要有时间保证,如果每星期有3节作文课,效果肯定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巫建伟. 高中作文五步教学法实验研究[J].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6):106-110.

[2][5]  魏敏.国外写作教学改革的新方向[J].丝绸之路,2003(S1).

[3] 学者对话:课程改革与语文高考[J].校长阅刊,2007(Z1):31-37.

[4] 张圣华.夏  尊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