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作文500字记叙文:古墓防盗藏玄机
暗算无常死不知(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21:10:13
百年风云洛阳铲(3)
古墓防盗藏玄机
暗算无常死不知(上)
□ 记者 孙钦良

有盗墓就有反盗墓
古人防盗墓,分为主动防御和被动防御、静态防御和动态防御,其中机关很多。洛阳发掘的多是汉唐墓,一般为砖木结构,且多为抢救性发掘(即被盗后被迫进行保护性发掘),墓中鲜见防盗设施。
但民间传闻:洛阳大墓(帝陵诸侯墓)内多有弓箭刀簇和暗弩发射器,那么为啥在考古发掘中没有被发现呢?难道洛阳古墓皆无防盗设施?
不!洛阳古墓有防盗措施!这是不容置疑的。一位考古专家说:你看看《史记》就知道了,司马迁记载秦陵地宫时写道:“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进者辄射之。”这是正史,写得明明白白,可见早在秦代就有了盗墓和反盗墓的较量,这是规律,千古一理。
洛阳大墓都曾有防盗设施
那么,洛阳的东周王陵、汉魏帝陵、西晋帝陵、北魏大墓、唐墓宋墓,其防盗设施如何呢?有位专家说,要想了解这些,必须先了解历代墓葬的不同形制:夏、商两个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所以那时洛阳就有王陵了,这类大墓采取深埋措施,以便防盗,而当时的人特别敬鬼神,所以盗墓还不猖狂。
到了东周时期,都城又迁到洛阳了,500多年间死了25个天子,全葬在洛阳一带。正所谓“春秋无义战,战国有纷争”。天子诸侯讲究享乐,视死如生,死后都厚葬,连青铜器大鼎这种国器都敢埋在墓里,有的还将整套编钟埋到墓里了。这样的天子墓和诸侯墓,称得上文物仓库,能没有防盗设施吗?
所以,东周天子墓里也会有弓弩机关,只是东周王陵大面积被盗,已是20世纪初的事情了,两三千年间,弓弩早已沤成泥土,怎能开弓射人?但墓中弓弩在最初阶段绝对有杀伤力,而且都定好了角度,对准了墓道、墓门、墓室,称得上GPS定位系统,盗墓者一旦碰上连接弓弩扳机的绊索,必遭受致命攻击。这不是今人的猜测,早在唐人《酉阳杂俎》中就有记载:酉阳盗墓贼去盗古墓,打开墓时“箭出如雨,射杀数人”。
专家说,弓弩机关属于动态防御(主动防御),还有静态防御(被动防御)。洛阳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墓就有积沙墓,它比机关墓厉害,历经千年还可防盗。
积沙墓活埋盗墓贼
所谓积沙墓,就是建一个巨大的墓体,用大量不含杂质的细沙包围整个墓室,当盗墓者打洞至一定深度时,细沙突然流动,将其活埋。后来,人们在细沙中混石头,一旦塌陷,沙埋石砸,气势磅礡,更有杀伤力。
积沙墓的实例是:2005年,考古学家在上蔡县郭庄楚墓发现了17个盗洞,其中最早的一个盗洞竟然是战国时打的,这表明该墓修建不久便有人来盗。此墓尽管屡次被盗,但文物没被盗走,墓主人尸骨也在。
后经发掘才知:这是一座积沙墓,除了积沙,沙中还藏石,石头棱角分明,具有杀伤力。最妙的是在墓葬上方设置了假棺,真棺还要靠下,而且在墓室不同层次填充不同作用的沙石层,形成软硬结合的防御体系。所以历经2000多年,墓中文物未被盗走。
夏商时期的墓是土坑深埋,东周时期的墓是积沙积石,到了汉代,出现了砖室墓,防盗技术也跟着改进了。
可怕翻板墓,暗中伏杀机
东汉以前,墓是从地面竖着向下挖坑,埋入棺椁,敛以厚土,这叫“土坑竖穴墓”。从东汉开始,人们大量使用砖块建墓,称为“横穴砖室墓”。
横穴墓也是先向地下挖竖坑,但在竖坑的下部再横着向旁边掏洞,最后用砖砌此洞,形成墓壁、墓顶、地坪、墓门,构成一个安放棺木及随葬品的密闭空间。洛阳的汉魏墓都是这种结构(譬如曹休墓),百姓墓也是这种结构,只是不砌砖。
这种砖室墓虽不易塌方,但最容易让盗墓贼发现,用洛阳铲往下打洞,带上砖屑来了,就知道下面有墓。这样的墓怎么防盗呢?有人就发明了翻板墓,类似设置在电影《地道战》中可以见到。即在墓道地坪上再向下挖4~5米的陷阱,长短、宽度一次能吞噬两个盗墓贼即可,坑下固定刀锥利刃,坑口处平覆数块木板,木板中间设轴,下缀一相同重量的物体,呈天平状虚架在那里,与墓道地坪齐平,不露痕迹,人走其上,翻板一翻即命丧黄泉。
考古专家曾发现一个最“狠”的翻板,不在墓道上,而在墓室内。原来墓主人的随葬品是分开存放的,墓室上面仅放一些不值钱的陶罐;墓室下面还有一个墓室,存放值钱的宝贝,这叫墓中墓、室中室。墓主和盗贼打起了心理战,真是有趣。
翻板墓最为可怕,翻板无声无息,专等盗墓贼自投罗网,一旦踏上翻板,跌下去就是死,而翻板又会翻转过来,一切了无痕迹,等待下一个盗墓贼——看来从古至今,盗墓和反盗墓都在进行无声的较量。那么,在盗墓和反盗墓之间,还有哪些绝招呢?请看下篇。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