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南湖美的诗句:张鹤瑶教你搓八髎、找穴位在什么地方 - 已回答 - 搜搜问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1:41:37
经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的合称。出《素问·骨空论》。
  位于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左右共八穴,故名。
    回答采纳率:24.8% 2009-12-30 13:22
    • 您已经评价过! 好:0
    • 您已经评价过! 不好:0
    八髎穴    位置:骶椎。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用推擦法可使局部发热并向小腹放散。

    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上髎穴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髂后上棘与中线之间,适对第1骶后孔处。
      〖解剖〗 在骶棘肌起始部及臀大肌起始部;当额外侧动、静脉后支处;布有第一髂神经 后支。
      〖主治疾病〗 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遗精,阳痿,腰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三阴交穴、中极穴、治小便不利。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穴义〗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
      〖名解〗上,指本穴相对于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三穴而言为上也。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之经水。
      〖运行规律〗循本穴的地部孔隙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疏导水液,健脾除湿。
      〖治法〗寒则通之补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次髎穴

      〖取穴方法〗次髎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
      〖解剖〗 在臀大肌起始部;当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处;为第二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主治疾病〗 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精,腰痛,下肢痿痹。
      〖人体穴位配伍〗 配三阴交穴、中极穴、肾俞穴治遗尿;配血海穴治 痛经。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穴义〗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
      〖名解〗次,与上髎穴相对为次也。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本穴的地部孔隙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疏导水液,健脾除湿。
      〖治法〗寒则通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中髎穴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次髎穴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
      〖解剖〗 在臀大肌起始部;当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处;为第三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主治疾病〗 便秘,泄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腰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治便秘。
      〖刺灸法〗 直刺 1~1.5寸。
      〖穴义〗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
      〖名解〗中,与其余三髎穴相对位处中部也。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本穴的地部孔隙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疏导水液,健脾除湿。
      〖治法〗寒则通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下髎穴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当中髎穴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
      〖解剖〗 在臀大肌起始部;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当第四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主治疾病〗 腹痛,便秘,小便不利,带下,腰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气海穴治腹痛。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穴义〗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
      〖名解〗下,与上三髎穴相对所处为下也。髎,孔隙也。下中髎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本穴的地部孔隙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疏导水液,健脾除湿。
      〖治法〗寒则通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注〗上、次、中、下髎四穴的主治病证基本相同,其功用为通行水液,在治病取穴时当按不同情形对证取穴。以上四穴中上髎穴调节的经水量大,用时当为体表大寒或体内大热之状,而下髎调节的经水量最小,用时当为体表微寒或体内微热之状。余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