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歌曲原唱:安阳唐代贴银壳镀金铜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2:56:53

安阳唐代贴银壳镀金铜镜

2008年05月26日 10:36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所处年代:唐代器物规格:直径19厘米、边宽0.65厘米、厚1.4厘米来 源:民间征集藏 馆:安阳市博物馆

  □记者盛夏文图

  1988年1月的一天,安阳市东郊乡东关村老村民孙凤礼在安阳市党校南边的池塘里挖莲菜,当他向下挖了约80厘米深时,挖到一件被泥巴包着的铜锈斑斓的器物。

  “他挖时,不小心把东西碎成了三块,他就把三块烂泥裹着的东西都送到了馆里。另外还拿来个大泥团,说是在同一个地方挖出来的。”安阳市博物馆保管部主任贺贵明说。

  三块烂泥巴清理完后,拼出了一面菱花形素面镜,初步鉴定是唐镜。而另外那个大泥团里裹的是啥东西呢?

  “清理完一看,大泥团里裹着一个镀金的银壳,原本是在镜背上贴着的。银壳大概有一张铜版纸那么厚,重28克,上面装饰着凸起的宝相花图案,花纹以镜纽为中心,茎叶相连,竞相开放,布满镜背。银壳上的宝相花图案,还用镀金进行了突出装饰,这就构成了一面唐代的贴银壳镀金特种工艺镜,极大地提升了这面唐镜的价值。”安阳市博物馆原馆长朱爱芹女士说。

  凝视这面古铜镜,镜背银壳金饰极为华美,镜面铜锈斑斓,已难照见人影,我心中一时惘然,对镜何人初自赏,玄鉴何年初照人?

  《全唐诗》五万余首,涉及镜的诗篇有两千余首,形成了独特的镜诗文化。比如贾岛的“新诗不觉千回咏,古镜曾经几度磨”诗句,直接将诗与镜放在一起。

  唐代镜诗中,主角多为女子,或为寂寥宫墙内的婉转娥眉,或为落寞深闺中的多愁红颜。佳人们顾影流盼,若需要一种背景衬托、一件道具舞动,那就是镜。

  比如韦庄的《秦妇吟》:“斜开鸾镜懒梳头,闲凭雕栏慵不语。”这是思妇的闺中常态而已。到了李商隐咏唱“绛纱弟子音尘绝,鸾镜佳人旧会稀”,意境却凄迷如梦了。再到戴叔伦的《宫词》:“春风鸾镜愁中影,明月羊车梦里声。”不见宠的宫人,注定被浪费掉全部青春。这是极悲凉的人生境遇。

  唐诗中大量咏镜之作,凸显出当时铜镜的鼎盛状况。那么唐代为何会成为铜镜发展的鼎盛期呢?铜镜作为古代青铜器中独成体系的工艺美术品,又经历了怎样的沿革呢?

  玄宗打造“华丽一族”

  唐代是我国古铜镜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铜质细,银白闪亮,制作精致,而且种类繁多,镜纹缤纷绚烂。”朱爱芹女士说。

  唐铜镜的明显特征是镜体厚实,多呈银白色,少部分呈黑褐色,材质非纯铜,为合金,成分比例大体为铜占69%、锡占25%、铅占5%~6%,与汉镜合金成分相同。唐镜在铸造工艺上有许多创新,出现了金银平脱镜、螺钿镜、贴金贴银镜等各种特种工艺镜。

  安阳的这面贴银壳镀金铜镜,经中国人民银行鉴定,证实银壳含银量90%,镀金层含金量70%。所用材质贵重,工艺也很精美。

  这类贴金贴银镜,因耗金银费工时,皇家曾数次下诏禁止,但屡禁不止。上行下效,当时不独皇室使用,民间也有流传。唐代诗人王建有《老妇叹镜》:“嫁时明镜老犹在,黄金镂画双凤背。忆昔咸阳初买来,灯前自绣芙蓉带。十年不开一片铁,长向暗中梳白发。今日后床重照看,生死终当此长别。”

  诗里的“黄金镂画双凤背”,就是镜背贴金。一面贴金铜镜,鉴照女主人公一生。似水流年,一转眼镜中人老了几十年。

  讲起唐镜发展,唐玄宗是个绕不过去的重要人物,他大力推进了唐铜镜的发展,使得唐镜成为“华丽一族”。本文讲到的这种贴银壳镀金铜镜,便出现并流行于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

  这个风流皇帝,大概有点自恋,他将自己的生日八月初五定为“千秋节”,规定这一天,王公以下都得贡献铜镜,他亲登花萼楼,接受朝臣们和外国使臣的庆贺,并对四品以上朝臣赐铜镜。他赐的铜镜名“金镜”,就是镜背贴金,和王建诗中提到的“黄金镂画双凤背”的镜子一样,与安阳馆藏贴银壳镀金铜镜的工艺相同。

  为了铸造贡镜,当时唐政府规定,端午节时,扬州铸铜工匠都集中起来运用各自技巧,铸造各种各样的铜镜,称作“百炼镜”,又叫“天子镜”。铜经百次以上提炼而出,工匠们设计精美图案,将其铸在镜背面,又用玉屑金膏细心摩擦,把镜面擦得像秋水一般明净。

  白居易吟咏此事,还将其升华了一下:“人人呼为天子镜,我有一言闻太宗。太宗常以人为镜,鉴古鉴今不鉴容。四海安危居掌内,百王治乱悬心中。乃知天子别有镜,不是扬州百炼铜!”

  皇帝都提倡了,民间也开始流行八月初五铸镜相赠习俗。这样,铸镜业便开始超常规发展了。

  那么,唐玄宗为啥有闲情在一面铜镜上“搞新意思”呢?

  实在是当时太有钱的缘故。

  当时“东都斗米十五钱,青、齐五钱,粟三钱”,“两京米头号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不光国家富,民间也富。“这样唐代铜镜铸造业,便达到了一个高潮,以高质产品极低价格通销天下。”贺贵明先生认为。

  事实上,以唐代发达的国力和高度的文化水平,一旦他们喜欢上一样东西,就会在短时间内推动其发展到顶峰。比如邢窑白瓷,它从隋代才开始烧制成功,但在入唐后极短时间内,便发展到与诞生数百年的南方青瓷平分秋色,形成了唐代“南青北白”的瓷业格局。唐代人只要有想法,就有能力有财力实现,使发展了数千年的铜镜,在铸造技术上达到巅峰。

  唐镜造型多样,主要有圆形、方形、有柄手形、葵花形、亚字形、菱花形等,但多数造型是在圆形基础上略有改变。比如本文所记铜镜,它虽为唐镜中很常见的菱花形,但它的秀美形状,也构成了很多诗歌中的意象。我甚至想,这面菱花镜,不晓得经历何等沧桑,千年之后掩埋于一个荷塘内,被人不经意挖出,而菱花,原本出于荷塘,这种柔美的水生植物,得风露后,于清晨半夜细领略去,那股清香原非花香可比。菱花镜,当是最配美女的一种美丽日用品了。

  唐镜纹饰异常精美,总的来看,还是以花卉纹饰为主要特征,具体来说是花鸟鱼虫,图案十分丰富。

  “安阳馆藏铜镜是花朵纹镜,这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纹饰图案,实际上就是将写实的花朵进行抽象化表述,对立体的花朵进行平面化处理,这种经过处理的花朵纹镜子我们常常称为宝相花镜。许多宝相花镜没有其他更多的辅助纹饰,完全是由宝相花纹组成。这面铜镜亦然。”安阳市博物馆馆员杨红梅女士说。

  折射时代风尚寄托动人情思

  在古代,镜子叫“鉴”或“照子”,甲骨文中已出现了“鉴”字,字形像个蹲坐的人,侧面对着盆子(鉴)照脸,这就是“鉴谓之镜”。

  镜子起源,已有数千年。汉代是铸镜业的第一个鼎盛期,镜饰奇景幻境,神话色彩浓重。到了唐代,堪称华丽一族。唐之后,宋元明清的铸镜业,只是空谷余音了。

  中国的考古发掘中,铜镜是数量相当大的一类。洋洋大观的铜镜,观照出了什么?正面照,或许是镜花水月的虚幻无常。背面看,追根溯源的纹饰,都是时代风尚的折射。

  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提出了独特的生命-文化哲学。沈先生在铜镜上,看到了不断变幻的生命,以及因此生生不息的文化。他讲道:“一面小小铜镜,从纵的发展上看,从原始社会末期起始,到清朝中叶,就不断发生着变化。就连装镜子的盒子、套子,搁镜子的台、架,也不断地变。人使用镜子的意义也在变。”

  沈先生还认为:“从横向联系上看,铜镜上的文字和花纹又与当时的诗歌和宗教信仰有密切联系。如一种‘西王母’镜,出土仅限于长江下游和山东南部,时间多在东汉末年,因此,不仅可以看出它与‘越巫’或‘天师教’有关,还可以据此校订几部相传是汉人所作小说的年代。而一些西汉铜镜上的七言铭文,则是沟通楚辞、汉赋与曹丕七言诗之间的唯一桥梁。”

  铜镜最独特之处是,它仅有两个面,这对制镜工匠永远是个挑战,为什么这样说?因为铜镜的两个面一面是用来照容的,不能装饰,工匠只能在铜镜背面展现才能。一件成功作品,正面和背面必须达到和谐统一,做到这点谈何容易。中国古镜发展史,几乎就是工匠追求正背面和谐统一的“战斗历程”。

  工匠们最早使用的方法是一种高度对比的技艺,也就是铜镜背面装饰极复杂,而正面很光素,形成对比。这种技艺始自战国,西汉继续发展,东汉后期达到高峰。

  之后,工匠们由铜镜正面闪光的圆盘,联想到日、月及苍穹,那么,适当地装饰铜镜背面,即可象征宇宙。这种“创意”在汉代和三国时期占主要地位。工匠们怕自己的“创意”讲不明白,还在镜背上装饰诗句铭文来解读。

  到了唐代,工匠们开始琢磨改变铜镜的样子,来增加对铜镜的兴趣,制作了如盛开花朵般的菱花形镜、葵花形镜,还在金银工业的推动下,制作了像贴金贴银镜等特种工艺的镜子。

  人们通常认为,唐朝工匠吸收了1500多年让铜镜正反面协调统一的经验,并且发展到了顶峰,中国古镜经典时代随唐朝而结束,之后便是漫长的夕阳残照。

  关于铜镜,有许多美丽的故事传说,最有名的要数“破镜重圆”。

  它讲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后主有个妹妹被封为乐昌公主,南朝国破前,乐昌与丈夫徐德言将一面铜镜破为两半,相约“每年正月十五在市上卖半面镜子,以图相见”。

  之后,乐昌公主落入隋朝大臣杨素之手,徐德言千辛万苦回到京城,以践前约。他来到集市见有人卖半面镜子,就将破镜重圆,写了一首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见诗十分悲痛。杨素知道后,成全了他们。二人回到江南,白头偕老。

  一面铜镜上寄托着生死不改的情思,可见古人对其看重。汉代铜镜上,也常铸“长相思,毋相忘”之句。本篇以这个美丽的故事结束。因为我想,安阳的那面镜子背后,也该有许多动人的情思吧!

  专家点评

  贴银壳镀金铜镜是流行于唐玄宗开元至唐德宗时期的一种特种工艺镜,造型俊美,制作精巧,装饰华丽,出土稀少,较为珍贵。该镜为研究盛唐时期的制镜工艺和装饰工艺提供了很好的实物资料。贴银镀金以流利婉妙的技法绘制出精美的宝相花图案,充分显示了唐镜富丽绚烂、华美,此镜被定为一级文物。

  点评专家:

  安阳市博物馆原馆长 朱爱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