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阳整形前后:精美现代文阅读(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0:16:27

西风胡杨

           ——潘岳

胡杨生于西域。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那曾经狂嘶的烈马,腾燃的狼烟,飞旋的胡舞,激奋的羯鼓,肃穆的佛子,缓行的商队,以及那连绵万里直达长安的座座烽台……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洗礼得苍凉斑驳。仅仅千年,只剩下残破的驿道,荒凉的古城,七八匹孤零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两三曲英雄逐霸的故事,一支飘忽在天边如泣如诉的羌笛。当然,还剩下胡杨,还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一幅醉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

金黄之美,属于秋天。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遗留的最古老的树种,只生在沙漠。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中国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新疆,新疆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塔里木。我去了塔里木,在这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二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公里的塔里木胡杨。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它是神树,是生命的树,是不死的树。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决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血脉贲张。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包容的树。包容了天与地,包容了人与自然。胡杨林中,有梭梭草、甘草、骆驼草,它们和谐共生。容与和,正是儒学的真髓。胡杨林是硕大无边的群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是典型的东方群体文明的构架。胡杨的根茎很长,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竟能深达二十米去寻找沙下的泥土,并深深根植于大地。如同我们中国人的心,每个细胞,每个枝干,每个叶瓣,无不流动着文明的血脉,使中国连绵不息的文化,虽经无数风霜雪雨,仍然同根同种同文独秀于东方。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这不是神话。无论是在塔里木还是在内蒙古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枯杨,它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它们让战友落泪,它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个悲天悯人的冬天童话,一种凛凛然,士为知己而死的气节。

胡杨并不孤独。在胡杨林前面生着一丛丛、一团团,茸茸的、淡淡的、柔柔的红柳。她们是胡杨的红颜知己。她们面对着肆虐的狂沙,背倚着心爱的胡杨,一样地坚韧不退,一样地忍饥挨渴。这又使我想起远在天涯海角,与胡杨同一属种的兄弟,它们是红树林。与胡杨一样,它们生下来就注定要保卫海岸,注定要为身后的繁华人世而牺牲,注定要抛弃一切虚名俗利,注定长得俊美,生得高贵,活得清白,死得忠诚。

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西域为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三十六国的西域文明。拓荒与战争,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今天,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爷爷的胡杨,我担心他们的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恶梦。

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我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也许这泪水能化成细雨救活胡杨。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猎猎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选《人民日报》2004107日)

1.文章第一段渲染了怎样的一种气氛?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悲壮、苍凉的气氛。

A. 为写胡杨坚韧、悲壮的特点作铺垫。

B. 增强文章的历史厚重感。

[答题揭密:环境描写一般有两个作用:渲染气氛和作铺垫。第一自然段本身就有“苍凉”“荒凉”等词语。全文有“悲壮”等词语。“烈马”“狼烟”“烽台”有战争味,富有历史沧桑感]

2.作者写胡杨的同时,也写了红柳、红树林,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答:A说明胡杨并不孤独。

B衬托胡杨有着跟红柳、红树林一样的高贵、清白、忠诚的品质。

    [答题揭密:这个问题来源于倒数第三段,请注意倒数第三段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3.如何理解“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这句话的意思?

答:A胡杨孕育了中华文明。

B. 胡杨精神是顽强、坚韧、忠诚、包容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C. 深深根植于大地的胡杨的根,如同我们民族的心,无不流动着文明的血脉,使中国文化连绵不息。

[答题揭密:一定要站在全文的高度来答题!]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E

A. 作者在第二段开头写胡杨是“秋天最美的树”,但在文中,并未对胡杨的外形进行具体的描绘,目的在于着重表现胡杨的内在之美,精神之美。

B. 作者用“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中国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新疆,新疆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塔里木”三个句子,层层递进,说明塔里木是胡杨的故乡,是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错。是并列,不是递进。相同的例子有“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C. 作者呼吁塔里木河与额济纳旗河上游的人们拦水造坝围垦开发,目的是呼吁他们多栽种胡杨,保护胡杨,以保护自然保护我们的家园。[错。作者是担心,不是呼吁!]

D. 这篇文章语言风格平淡朴实,不仅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更能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的启迪。[错。本文语言风格优美愤激,酣畅淋漓]

E. 作者运用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赋予胡杨以人的灵性,既表现了作者对胡杨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也使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