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昭林个人资料:云南‘城镇上山’:进一步亦退一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2:25:25

云南‘城镇上山’:进一步亦退一步


  山地城镇这一土地利用策略最大的价值在于“先行性”,也就是说在没有摧毁平地耕作和农业景观,明清民国城市建筑残局之前,城市规划者能够在山坡的废地、荒地上筚路蓝缕造一个城市,才是有真正意义的。

  在中国,西南区域(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相对而言是自然植被较好、山川纵横、民族聚居的“欠发达”区域,云南是西南中国自然条件较为独特的区域: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澄江的古生物化石群、哀牢山自然植被体系、横断山植物学方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等等,在云南旅游即使走马观花,也能感觉到当地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虽然这些多样性已经在遭受各种“现代和发展”的挑战。

  近期,云南新上任的领导班子开始提出“用地上山”的战略,主要就是指在新一轮的城市化过程中,要向西方学习,在山坡上建城市,把宝贵的平地资源留作耕地和农业用地,以平衡城市在发展中的生态负面影响。能向西方先进经验学习,并且调整多年以来的用地策略,这在政治治理的思路上应该鼓励。但是从内在逻辑、历史延续、现实策略三个层面,这个“城镇上山”运动,仔细端详之下,存在许多问题,这一城镇用地策略,可以说是进一步亦退一步。

  按照云南省省委书记秦光荣的观点:“山地城镇在世界上很多,如美国依托奥林匹克山建设的山水城市西雅图,奥地利的茵斯布鲁克,阿尔卑斯山麓的达沃斯等。山地城镇以立体化的生态美景、对耕地的有效保护、与自然的有机融合等,展现了独特的魅力,备受关注和青睐,逐渐成为当代城镇发展的一个重要潮流。在云南,坝子周边荒山荒坡很多,潜力很大,且多为丘陵,地质条件、生态环境、景观效果都比较优越。”

  首先,云南省的土地利用现实是持续了近二十年的城镇化和城市化,已经彻底蚕食了云南本来具有浓厚农业景观和乡土社会色彩的城市景观系统,也就是说真正可以开发的“平地”实际上已经被占用殆尽,这时候的“向山要地”,是对现有资源的二次盘整。所以,山地城镇这一土地利用策略最大的价值在于“先行性”,也就是说在没有摧毁平地耕作和农业景观,明清民国城市建筑残局之前,城市规划者能够在山坡的废地、荒地上筚路蓝缕造一个城市,才是有真正意义的,否则这种用地策略在现有时空局限下,意义有限。

  秦光荣还提到:“注重提高山地城镇的安全性和人居环境质量。受地形的限制,山地城镇在交通、管网设置等方面都不同于平地。要充分利用自然山势、水系,形成高效的城市供排水系统,避免大开大挖。三是依托自然地形做好‘山’的文章。借助自然环境、景观特色,建设与自然面貌有机结合的城市环境,形成‘城在山中、房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绿中’的独特城镇风貌。”

平地建设问题在山地更突出

  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造城想法,但是就现实而言,它存在几个问题。对于一种新的造城策略和用地转型,评估其有效性以及后续的实施难度,关键在于理解一个城市的治理机器、城市文化、城市建设现有格局三者所已经体现出来的“城市智识”和“城市能动性”。更通俗地讲,就是考虑到老机制和老团队的执行能力,新的一套理论和想法能实现吗?就事论事,平地的交通和管网设计已经比山地容易了,而云南首府昆明在近二十年以来最为人诟病的,就是不当的城市规划、用水规划、水再利用规划和交通规划,昆明本来是一座点缀着晚清民国遗风建筑、高原湖烘托、山峦环抱、四季如春的小城,现在已经成为拥堵严重、污染加剧、城市形态退化、城市功能退化的后社会主义城市。

  熟悉云南的人可以设想,如果真正推行城镇上山的策略,它可能成为昆明上西山、德钦上梅里雪山、个旧上老阴山、丽江上老君山、大理上苍山、西双版纳上布朗山,变更的政策提示,可能使得更多的山地资源被已经膨胀的城市进一步蚕食。中国的城市化已经让很多国家级的政策甚至法律失灵,例如土地耕地的红线,被高新开发区和房地产集团逐级逐层突破,新的山地用地政策如何可以保证它不会演变成另一场资源掠夺?

  以昆明为例,读者可以用这几个关键词检索新闻故事,来了解这座城市在用地策略上的演变轨迹:滇池围海造田、滇池西山磷矿、金宝山、滇池面山乱葬坟。我们从这些故事中,也可以读出昆明这类西南中国城市在城市化浪潮中所遭遇的焦虑、困惑和尴尬。中国虽然传统遭到冲击,但是许多传统仍然得以凭借各种奇妙的方式残留,例如风水,在风水观念中,山至少可以分为案山(门前的山)、靠山(楼后的山)、龙虎山(两侧的山),风水卦象中更是用八干四维加十二支,共二十四数(二十四山)去分析各种不同坐向的凶吉。简而言之,虽然国内外都有山,但是中国人对于山的理解和风水运用有着其特殊的规律,山在中国文化里具有独特审美性和精神性。如果要进一步了解昆明西山的宗教和风水含义,读者可以再检索彝族人在《滇彝古史》中描述的滇池(被彝语称为谷俄罗多海),看看彝族的毕摩(当地的高级神职人员)如何描述昆明西山在他们超度死人上路回祖地《指路经》中的山川象征系统。

  最后,云南城镇化上山最为重要的潜在问题在于,新的用地策略忽视了中国在整体上的地理暗示:云南的所有城市其实都在山上——云贵高原上,也就是说,即使是再平整不过的云南城市,也是生活在高坡之上。从这个角度看,当大批的中国内陆城市在“高楼城市化主义”和“拥堵城市形态”之下狂飙突进,失去自己的城市之魂时,作为已经在高原之上的云南和西南,它们应该守住什么样的城市景观和高原心态呢?真正雄心的云南人,应该将上海、北京、广州想象为“钢筋混凝土农田”,自己只要在高坡之上设计一个基于生物利用、文化保护、前现代城市遗存、民族意蕴保护、具有农业审美意义的生态智能城市。

  人类不需要在谷俄罗多海和三江并流区域,看到另一座喧嚣、拥挤、摩登、时尚的平庸城市群。